㈠ 宋朝的軍事
宋太祖建國初年,為加強皇權和軍事階層的穩定,決定加強中央集權,防止將領剝奪權利 。建隆二年三月,宋太祖削去都點檢這個重要的禁軍職位。同年七月,宋太祖通過杯酒釋兵權解除武官的軍權,禁軍的領導機構改為殿前司和侍衛司,分別由殿前都指揮使、步軍都指揮使和馬軍都指揮使(三帥)統領。但是,三帥無發兵之權。宋朝在中央設立樞密院來負責軍務。樞密院直接對皇帝負責,其他任何官員都不得過問。而樞密院雖能發兵,卻不能直接統軍,這樣就導致統兵權與調兵權的分離。同時,宋朝經常更換統兵將領,以防止軍隊中出現個人勢力,戰爭時戰區司令皆由文官或太監擔任,而且改變戰略必須經過皇帝同意,對宋朝戰力有負面影響。宋朝的建國兵力部署「守內虛外」,但在熙寧年後首都駐軍減少。
宋朝實行自願性的募兵制 並且將災年招募流民、飢民當兵,作為一項傳統的國策,有社會福利性質,起到穩定政權作用。軍隊分為四種,即禁軍、廂軍、鄉兵、藩兵。禁軍是中央軍,也是宋朝軍隊的主力。廂軍是各州的鎮兵,由地方長官控制。鄉兵則是按機關抽調的壯丁。藩兵是防守在邊境的非漢民族軍隊 。
北宋中期以後對遼、西夏等國的戰爭,使得軍事費用增加,對統兵將帥限制太多「權任輕而法制密」,將不專兵,動相牽掣,「元戎不知其將校之能否,將校不知三軍之勇怯,各不相管轄,以謙讓自任。」 和軍紀不明使宋軍嚴重缺乏訓練,終日「游戲於廛市間,以鬻巧誘畫為業,衣服舉措不類軍兵」 「衛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給糧不自荷而僱人荷之。」 。張演評說:「宋朝之待武臣也,厚其祿而薄其禮。」 王夫之指出:「宋所忌者,宣力之武臣耳,非偷生邀寵之文士也。」 南宋軍隊的主力為屯駐大兵以及三衙。屯駐大兵戰鬥力較強,多屬私人召募部隊,如岳家軍,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之說。這時朝廷控制軍隊的能力已經弱化,樞密院的權責也逐漸縮小。紹興十一年,韓世忠﹑岳飛等將領的兵權相繼被削減 。
宋代軍事技術的巨大進步,宋朝以前仍處於冷兵器時代,從宋朝開始火器登上戰爭舞台,使用霹靂炮、震天雷、引火毬、鐵火炮、火箭、火毬、火槍、火炮等火器,逐步進入冷兵器和火器並用時代。水戰裝具的發展,舟師仍在江河、瀕海地區發展,南宋時還尚有車船。投石機方面有車行炮、單梢炮、七梢炮與旋風炮等 。
在兵種結構上,步兵為主要兵種,並配有少量騎兵,車兵則逐步消失。沒有北方良好牧地提供足夠戰馬的問題終宋一代始終困擾著宋國軍備(尤其在主要敵國遼、金皆有優勢騎兵的情況下特別嚴重),並成為兩宋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城防設施發展出城制、弩台、敵樓等設施。其中以山城防禦體制最具有名,南宋守將余玠於四川防禦蒙軍,為了鞏固渝川地區,他採用「守點不守線,連點而成線」的方針,修築釣魚城(重慶合川區東)、大獲(四川蒼溪南)、青居(四川南充南)、雲頂(四川金堂南)、神臂(四川合江西北)、天生(重慶萬州區西)等十餘城,形成一個防禦網,成功抵禦蒙軍攻擊 。
㈡ 北宋一代的兵書有哪些
北宋一代的兵書,現存者除《武經總要》外,主要有許洞的《虎鈐經》、何去非的《何博士備論》、《百戰奇法》等幾部軍事著作,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北宋時期軍事思想的發展水平。
㈢ 中國第一部官俢綜合性軍事著作,創作於北宋年間
《武經總要》是一部中國古代北宋官修的一部漢族軍事著作。作者為宋仁宗時的文內臣曾公亮和丁度容。兩人奉皇帝之命用了五年的時間編成。該書是中國第一部規模宏大的官修綜合性軍事著作,對於研究宋朝以前的軍事思想非常重要。其中大篇幅介紹了武器的製造,對古代漢族軍事史,科學技術史的研究也很重要。
㈣ 中國歷史上的軍事名著有哪些
中國是一個兵書大國。當人類進入紀元的第二個一千年時,北宋王朝已經歷了40個春秋。武備廢弛的嚴峻後果導致了當時的兵學復興。許洞寫於1004年的《虎鈴經》,「上采孫子、李筌之要,明演其術;下攝天時人事之變,備舉其占,或作於己見,或述於古人」,常為談兵者引用。宋仁宗命曾公亮、丁度等人編撰的《武經總要》是一部軍事鴻篇巨制,「前集備一朝之制度,後集具歷代之得失」。宋神宗時經朱服、何去非選編校訂的《武經七書》,為我國第一部由官方欽定的軍事教科書,起到了承古開新的歷史作用。武學博士何去非的《何博土備論》是一部戰史評論性的兵書。約成書於北宋末年的《百戰奇略》,用史記結合的方法研究軍事並分條論述戰法。南宋期間,陳規的《守城錄》,第一次對我國古代的守城經驗進行了總結。陳傅良的《歷代兵制》屬我國第一部兵制史專著。在明代,趙本學等的《續武經總要》是研究陣法的兵書。鄭若曾的《籌海圖編》是籌劃沿海防務的專著。何良臣的《陳紀》主要論述練兵之法。戚繼光的《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均是以軍事訓練為主的著名兵書。明清之際,茅元儀編的《武備志》是類似軍事網路性質的大型軍事類書。孫承宗的《車營叩答合編》是關於火器和車、騎、步編組成營配合作戰的兵書。《廣名將傳》是輯錄名將傳略的兵書。清代較著名的兵書有:顧祖禹著的《讀史方輿紀要》是軍事地理名作。李培輯訂的《灰畫集》是一本從歷史地理角度論述經國用兵方略的資料匯編性著作。年羹堯編著的《治平勝算全書》是編者讀書心得和作戰經驗的總結。
㈤ 北宋軍事
http://tieba..com/f/good?kw=%CB%CE%B3%AF&cid=2
㈥ 經典的軍事著作有哪些
軍事著作有許多以下為部分介紹:
一、「兵學聖典」—— 孫武《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兵書,是世界現存最早的「兵學聖典」。作者孫武作為新興地主階級的軍事家,親歷數次戰爭,戎馬生涯長達30年,並撰寫了適應當時歷史要求的《孫子兵法》。《孫子兵法》有13篇,共6100餘字,是一部獨立完整的兵書。
它總結了春秋及其以前的戰爭經驗,具有深刻的謀略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戰爭的一般規律。其基本觀點如下:「兵者,國之大事也」的戰爭觀;以「道」為首的戰爭制勝條件論;「知彼知己」基礎上的料敵定謀方法;「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論;以「致人而不致於人」為核心的一系列作戰指導原則。
《孫子兵法》的問世,標志著獨立的軍事理論從此誕生,在世界軍事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初步認識到了戰爭的本質,沖破長期鬼神論天命論的束縛,具有樸素的唯物論觀點;它分析了戰爭的奇正攻守強弱虛實遠近等對立的現象及其相互轉化的關系,體現了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它揭示的某些戰爭規律和指導原則,成為後世兵書的典範。
二、西文軍事經典—— 克勞塞維茨《戰爭論》
《戰爭論》是一部運用辯證方法全面論述戰爭基本原理的資產階級軍事經典著作。在這部軍事學經典著作中,克勞塞維茨站在歐洲新興資產階級進步的政治立場上,藉助於德國古典哲學中的積極成果,對於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以後發生的「拿破崙戰爭」和歐洲各國民族解放戰爭的豐富歷史經驗,作出了系統的概括和總結。
《戰爭論》首次把西方軍事思想綜合成為一個具有內在聯系的理論體系;初步揭露了戰爭現象的復雜本質特殊的運動規律整體運行機制;在此基礎上,又為戰略決策,即國家政府部門及軍事統帥如何對未來戰爭實施正確的戰略指導制定戰爭計劃,最終取得戰爭勝利,提供了一套近乎科學的方法。從而,大大推動了軍事科學的建立與發展。
三、「改變世界的書」—— 馬漢《海權對歷史的影響》(《海權論》)
《海權對歷史的影響》是關於奪取制海權的著作,它和《聖經》等書一起被稱為「影響世界歷史的十六本書」。作者艾爾弗雷德·塞耶·馬漢認為,以貿易立國的國家,必須奪取並保持制海權,控制海洋。要奪取和保持制海權,必須具有占優勢的海上實力,即強大的艦隊和商船隊,以及發達的基地網。
他從戰略角度提出海軍戰略就是在平時和戰時建立並加強海上實力,以實現國家的戰略目標。他認為,奪取制海權的方法是艦隊決戰和海上封鎖,而要完全奪得制海權,只有通過艦隊決戰。他強調集中兵力,把集中兵力視為基本的作戰原則和貫徹海軍戰略的主要手段。對美英德日等國的海軍建設和海洋戰略產生過重大影響。
四、當代東方軍事理論巨著—— 毛澤東《論持久戰》
《論持久戰》一書,是毛澤東於1938午5月26日~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的講演稿。在《論持久戰》這部光輝著作中,毛澤東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戰爭的根本問題作了精闢的論述,制訂了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證明了其無比的正確性;它可用於指導反侵賂的現代局部戰爭,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它不僅在國內成為指導抗日戰爭的科學軍事理論,而且在世界軍事學術史上也有極高的學術價值。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核子武器與外交政策》一書中寫到:「關於共產黨軍事思想的最好闡述,不見諸蘇聯的著作,而見諸中國的著作。」
五、間接路線戰略之源—— 利德爾·哈特《戰略論》
《戰略論》,原名為《戰略:間接路線》,是一部闡述「間接路線戰略」的軍事理論專著,英國著名軍事理論家利德爾·哈特的重要代表作。作者運用豐富的史料進行詳盡的分析,旁徵博引,論證了一個中心思想:古往今來的許許多多戰例表明,「間接路線要比直接路線優越得多」,「前者實在是最合理和最有效的戰略形式」。
這種戰略的目的,就是要使戰斗行動盡量減少到最低限度。其主要原則,是避免從正面強攻直撞的作戰方式。《戰略論》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自出版以來,曾被世界各國廣為翻譯出版,一直受到西方軍界重視。
㈦ 關於北宋初年軍事制度有哪些書
《武經總要》
軍事著作
《武經總要》是一部中國古代北宋官修的一部軍事著作。作者為宋仁宗時的文臣曾公亮和丁度。兩人奉皇帝之命用了五年的時間編成。該書是中國第一部規模宏大的官修綜合性軍事著作,對於研究宋朝以前的軍事思想非常重要。其中大篇幅介紹了武器的製造,對科學技術史的研究也很重要。
產生的直接原因
北宋前期,為了邊防的需要,大力提倡文武官員研究歷代軍旅之政及討伐之事,並組織編纂出中國第一部新型兵書《武經總要》。該書包括軍事理論與軍事技術兩大部分,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其後又將《孫子》等七部兵書匯編為《武經七書》,作為武學的必修課程。
產生間接原因
公元 960年,原五代時期後周殿前都檢點趙匡胤發動著名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而做了北宋的開國皇帝,即宋太祖。 趙匡胤靠掌握禁軍起家,又是以兵變方式奪得政權,因此深知掌握軍隊的重要。他當了皇帝以後,一方面想方設法陸續解除了自己一些帶兵老部下的軍權,另一方面加緊了朝廷對國家主力軍禁軍的直接控制,抑制和改變了唐以來地方藩鎮割據的局面。同時加強了國家對武器製造業的集中管理。 北宋王朝在國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建立了大規模的兵器生產作坊,即南、北作坊,又建立了弓弩院,專門生產各類刀槍甲具和遠射兵器。 南、北兩作坊:設在汴梁的興國坊,主要製造各種鎧甲、刀、槍等兵器以及兵幕、甲袋等裝備; 弓弩院:專門負責遠射兵器的生產,製造各種強弓勁弩和各類箭支。 作:在南、北作坊以下,還有更細密的分工,分為51「作」,每一作專門負責製造一類產品,如「鐵甲作」「馬甲作」等等。 兩作坊的工匠多達七、八千人。 太祖趙匡胤並親自督查武器的生產情況,開寶八年時( 975年),他每隔十天便查核一次各種兵器的質量。 最高統治者的高度重視,使得北宋初的軍械生產水平便有了很大提高,南、北作坊的武器年產量達 3萬多件。正是在軍隊的高度統一領導和軍備生產集中管理的基礎上,北宋前期誕生了一部集當時及古代兵器之大成的網路全書式兵書 —— 《武經總要》。 《武經總要》是宋仁宗趙禎朝編纂的,是中國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編修的兵書。當時距宋朝立國已有60多年。宋仁宗為防止武備鬆懈,將帥「鮮古今之學」,不知古今戰史及兵法,所以下令天章閣待制曾公亮、工部侍郎參知政事丁度等,編纂一部內容廣泛的軍事教科書。曾公亮等以5年的時間編成《武經總要》,仁宗皇帝親自核定後,又為此書寫了序言。
http://ke..com/view/39697.htm
我只知道這一部了
㈧ 冷兵器時代中國軍事思想的集大成者是被一直視為兵學經典的北宋武學的教科書是什麼
《武經七書》是北宋朝廷作為官書頒行的兵法叢書,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軍事教科書。版它由《孫子權兵法》《吳子兵法》《六韜》《司馬法》《三略》《尉繚子》《李衛公問對》七部著名兵書匯編而成。宋朝以來一直作為武學必讀的《武經七書》,集中了古代漢族軍事著作的精華。注重軍事史學也是漢族文化史的一個突出的特點。
㈨ 求北宋楊家將時期的軍事小說
穿越的么?重生之楊家將,春光燦爛楊家將
㈩ 有什麼記載北宋歷史的書籍,還有南宋的
二十四史里的《宋史》;《資治通鑒》里有一部分記載;還有的就只寫書名了:《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三朝北盟會編》《宋史紀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