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輕武器的發展簡史
火器的產生源於至遲9世紀初中國發明的火葯。1259年中國製成的以黑火葯發射子窠的竹管突火槍,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身管射擊火器。歐洲槍械的發展大致經過了以下過程:14世紀出現火門槍,15世紀出現火繩槍,16世紀出現燧石槍(又稱燧發槍),19世紀初出現擊發槍,19世紀中葉出現金屬彈殼定裝彈後裝擊針槍,19世紀下半葉出現彈倉槍,19世紀末出現自動槍械。在這長達600餘年的發展過程中,槍械本身由前裝到後裝,由滑膛到線膛,由非自動到自動,經歷了多次重大的變革。19世紀中葉以前,槍械的發展主要集中在提高點火方法的方便性和可靠性方面,19世紀末開始在提高射速方面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同時,槍械的品種由少到多,重量逐漸減輕,口徑由大到小,射程由近及遠,射速也逐漸提高,才發展到今天這樣的水平。
步兵使用的小型爆炸性或燃燒性彈葯通常稱為榴彈。最早的榴彈主要以殺傷和燃燒為主,以後才發展出現了破甲、化學、煙幕、照明等彈種。榴彈可以手投(手榴彈) 、槍發(槍榴彈)或用專門的榴彈發射器發射。據史料記載,手榴彈於11世紀初首先出現於中國,15世紀末出現於歐洲。槍榴彈和榴彈發射器出現於16世紀末期,是為了增加手榴彈的投擲距離而開發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陸續出現了火箭發射器和無坐力發射器。60年代又出現了根據火箭發射原理製成的並帶有制導系統的單兵導彈。
輕武器是在戰術需求的引導與推動下,和技術可能(即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允許與制約下,逐步發展起來的。遠古時代人們幻想的「神彈子」和「掌手雷」,由於火葯的發明,槍械和手榴彈的出現,而變為現實。面對敵集群步兵的快速沖擊,提高發射速度,一直是早期槍械發展的重大課題,只有在科學技術進步到19世紀末期,後裝槍和金屬彈殼定裝槍彈已經成熟,使得自動武器出現之後,才算基本得到解決。20世紀初,塹壕戰的興起,使一度受到冷遇的手榴彈再度受到重視;為了伴隨步兵班戰斗,笨重的機槍演進出了輕機槍;陣地爭奪戰的增加,要求在近距離內發揚火力,使沖鋒槍出世參戰;飛機和坦克在戰場上的運用 ,使坦克機槍、航空機槍、高射機槍、反坦克槍、無坐力發射器、火箭發射器和單兵導彈等相繼發展起來。20世紀中葉核武器的誕生,步兵摩托化、裝甲化的實現,大大促進了步兵的戰場運動速度和防護能力的提高,對槍械的要求,由突出威力轉變為在保證必要威力的條件下,突出機動性和持續作戰能力,6毫米以下的小口徑突擊步槍隨之發展成為世界潮流。
輕武器在戰術需求推動下的發展,反過來也對軍隊編成、戰術運用,甚至軍事理論產生過重大影響。17世紀中葉出現刺刀,滑膛槍手有了格鬥自衛的武器,17世紀末長矛手便從歐洲軍隊中消失了,冷兵器退居到次要地位。17世紀以前敵對雙方交戰距離經常很近,手榴彈曾風行一時,許多軍隊中都編制有專門的「榴彈兵」。自動武器於19世紀末的出現,對戰場態勢和戰術的影響尤為明顯,各國軍隊不得不拋棄兵員密集的「縱隊戰術」,採用「散開戰術」;同時「躍進」亦成為在密集的機槍和步槍火力下的主要運動方式;在敵方機槍火力被克服之前,所有步兵沖擊成功的希望都是很小的,沖擊前的火力准備也就成為非常必要的戰術了。
B. 中國目前所有輕武器具體發展情況!
問的好籠統啊,挨個回答
手槍從54開始時仿造蘇式的TT33,後來又有了64和77,到回92式已經是完全自行答生產了
沖鋒槍50式仿蘇聯波波沙,54式仿蘇聯波波斯,79式是自行研製的,目前裝備量很大,但是性能不佳,87式裝備量少,也是過國產,最先進的03式,我國自主研發,少量裝備特種部隊
步槍,56式半自動步槍,仿蘇聯SKS,56式自動步槍,仿AK47 81式自動步槍,自行研製(但是外形還是像AK)性能不錯,裝備量很大,87式自動步槍,沒有列裝。95式自動步槍,裝備駐港駐澳部隊級一些主力部隊
狙擊步槍85式仿SVD,性能一般,95式自主研發,亦一般,我國狙擊步槍和歐美差距較大
C. 中國輕武器的發展趨勢 中國輕武器的現狀 對中國輕武器未來的展望
我會!我會!咳咳!先從二戰說起吧,二戰的中國式匯集世界上輕武器最多的國家。有日本的明治38式步槍,德國毛瑟98,美國春天03,英國斯登式沖鋒槍,捷克ZB輕機槍......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輕武器還是很雜,但有了統一的趨勢,比如老毛子的莫辛納甘(M1891/1930)步槍,波波沙沖鋒槍等。再後來中國就有了第一種制式統一的槍族,就是56式啦!其中有56式半自動(仿SKS):56式沖鋒槍(仿AK47自動步槍):56式輕機槍(仿RPK輕機槍)。世界輕武器發展有三個趨勢:一,小口徑化;二;槍族化;三模塊化。中國武器也不例外。美國採用的是5.56mm北約標准彈,老毛子用的是5.45mm子彈。中國經過對比和挑選,加上自主的國防政策採用了5.8mm子彈。早在1970年,中央軍委常規兵器工業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就明確指出要研製一種初速大、重量輕、殺傷威力大的步槍。根據這個指示精神,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裝備部於1971年3月在北京召開輕武器科研工作會,簡稱「713會議」。會議決定研製我國小口徑彈/槍系統,並初步提出戰術技術論證指標。據「713會議」提出的初步戰術技術論證指標,確定7個參加論證研製的單位,並在1971年開始進入軍用小口徑步槍論證階段。 選擇口徑的主要原則是保證步槍的戰術技術性能,即在400m和600m距離內具有足夠的殺傷威力,保證自動步槍的連發射擊精度,減輕武器系統質量和提高攜彈量,同時也要考慮製造的工藝性。開始論證的口徑有5種,即5.6mm、5.8mm、5.81mm、5.98mm和6mm。每種口徑有多個方案,每種口徑的方案又配多個方案的槍,火葯和底火也是如此,有多種配方方案。由此可見工作量之大。四川會戰組開始論證的口徑是5.6mm和5.81mm。經過多次計算與試驗,從基本性能和工藝性考慮認為5.81mm比5.6mm要好。浙江、東北、北京、安徽、湖南、江蘇等會戰組論證的口徑是5.8mm、5.98mm和6mm。1974年4月,四川地區會戰組提出「關於自動步槍口徑的選擇」案報告,初步認為5.81mm口徑比較好(5.81口徑中的81取自八一建軍節之意)。1974年4月又召開科研工作會(簡稱「744會議」)。經過認真討論決定,放棄5.81mm口徑的政治含義,繼續進行5.8mm和6mm兩種口徑的論證。經過4年的努力工作,1978年口徑試驗論證結果表明,5.8mm和6mm兩種口徑的方案都能滿足戰術技術指標要求,但是各有所長。最終由總後軍械部和五機部正式下文決定採用5.8mm口徑為我國軍用步槍制式口徑。至此,歷時7年多的口徑論證工作全面結束,隨後轉入5.8mm口徑槍彈和槍的方案論證及研製階段。中國在採用95式前也試用了多種槍型,比如87式,但那隻是一種過渡槍型,沒有列裝。後來決定採用無托結構的95式。95未經過實戰檢驗。具體情況未知。但就部隊反應用很多問題。它的優點很明顯。就是滿足了小口徑化,模塊化,已及槍族化。回轉閉鎖式槍機來源於經典的AK也就是卡拉什尼科夫步槍,所以可靠性很強,遠優於斯坦納系列槍族。無托結構大大降低了長度和質量,適合中國人較瘦弱的體格。5.8mm子彈的侵徹力,射程和精度效果要優於SS109北約標准彈。但缺點同樣明顯,最大的就是人機工程太差。首先是無托結構導致槍身過高,俯姿容易暴露,加上光學瞄具就根本別想趴下了。拋殼窗離五官太近,火葯燃氣和聲音容易刺激五官。拋殼窗無法轉換,無法用左手射擊。沒有過多的附加戰術配件。瞄準基線過高,會導致瞄準偏差。換彈匣要比傳統步槍慢。與95自動步槍同槍族的95班用輕機槍也是這些問題。88式狙擊步槍精度太差,用的甚至是5.8mm機槍彈,根本無法作為精良的狙擊武器,只能作為班用支援的精確戰術步槍。88式通用機槍就我所知還為下班,具體性能不可考。中國正在發展的一些狙擊步槍如傳說中的5.8mm精確狙擊步槍(不知所雲),AMR2反器材狙擊步槍,JS7.62和JS12.7,我也不是很看好。我認為,中國的輕武器應做以下改進:一,人機工程需要加強,必要時可以放棄無托結構。二,需要配置類似皮卡汀尼導軌的裝置,便於掛載各種附件。三,加強狙擊武器的發展和研製。現代戰爭大多數以局部和城市戰爭為主。而狙擊手被稱為「小型戰場的核武器」狙擊手在戰場上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四,加強模塊化,便於各類槍械之間的轉換,這點可以借鑒AUG和XM8。五,要學習西方輕武器經驗,尤其是美國,德國這些輕武器老牌國家。奧地利的AUG,英國的L85A1,以色列的TAR21和法國的FAMAS也是無托結構,如果可能可以交流一下經驗。六,我國也要加強單兵防護和單兵數字化的研製,即使沒有「陸地勇士」那樣牛X的裝備,我認為在戰場上配發防彈衣式很有必要性的(嫌重不想穿我就沒辦法了)那個確實降低傷亡很有效的方法。那個,時間有些倉促,而且是在學校里寫的手頭資料不在寫的有些粗略。想要詳細的話可用QQ或郵箱發給你:136162517 [email protected]
D. 中國輕武器的發展史
仿AK的56沖鋒槍 和56半自動 79式沖鋒槍 81式自動步槍 95式 03式
E. 國內有哪些軍事方面的雜志
1、《兵器知識》
《兵器知識》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發行的月刊雜志,創刊於1979年,由中國兵工學會主辦,《兵器知識》雜志社編輯出版,主管單位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每月分A、B刊,A刊在上半月推出,報道最新國際軍事動態,最新兵器介紹等;B刊則在下半月推出,內容為防務觀察家對軍情的評論。
2、《戰爭史研究》
《戰爭史研究》是一本很好的軍史類叢書,資料翔實,文筆出色,選取角度也很吸引人。其中的國外文章,由於編者出色的軍事功底,專業名詞,史實地點等翻譯得非常准確,避免了很多的錯誤。由於立場較為中立,很多以前在主流雜志被歪曲的內容也得到了糾正。
3、《現代兵器》
《現代兵器》披露了我軍最新式兩棲步兵戰車――ZBD97的部分信息。根據國內外媒體的公開報道,探究了ZBD97型步兵戰車的發展歷程,並對其技術性能、設計背景和戰術意圖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4、《輕兵器》
由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主管、中國兵器工業第二〇八研究所主辦的關於輕武器的可讀性知識期刊。《輕兵器》1992年面向社會公開發行,是最早公開發行的輕武器期刊,是國內最專業、最權威的輕武器期刊。
《輕兵器》集權威性、專業性、科普性於一體,以獨特視角展現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輕武器,深受廣大軍事愛好者的喜愛,並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5、《世界軍事》
每月1號和15號發行一期。期刊主要編寫世界各國(地區)軍事概況,主要介紹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軍事基本情況、軍事歷史、軍事人物、軍事科技、國防形勢、安全政策、國內外局勢,並配有大量的武器裝備圖片等。
主要服務對象是對世界軍事感興趣的軍內外廣大讀者。宣傳語:「縱覽世界戰爭風雲,鍛造未來軍事專家。」2018年3月,獲得第三屆全國「百強報刊」榮譽。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現代兵器》2007年12月號上市 解秘ZBD97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兵器知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戰爭史研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輕兵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世界軍事
F. 步兵用的輕武器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步兵用的輕武器正在向多用途的方向發展。例如有一種通用機槍,用兩腳架支撐可以當專輕機槍使屬用,裝在槍架上就可以當重機槍用。通用機槍口徑同步槍的口徑趨向一致,子彈通用,重機槍便日漸被淘汰。又比如手榴彈,過去分為殺傷、反坦克、燃燒、發煙和照明等許多種。殺傷手榴彈中又有進攻和防禦的區別,進攻用的靠沖擊波效應,防禦用的靠大量碎片。現在有一種綜合式的殺傷手榴彈,兼有攻、防兩種手榴彈的作用。
G. 新中國軍隊武器裝備的發展歷程!拜託各位大神
共分四個階段! 一:武器裝備從以步槍為主的輕武器向以坦克、大炮、飛機為主版的權重武器轉變,實現了從少到多、從簡單到復雜、從步兵到諸軍兵種的飛躍,海、空軍武器裝備初具規模! 二:武器裝備從摩托化向機械化的轉變,諸軍兵種武器裝備尤其是空軍、海軍、二炮部隊的武器裝突飛猛進,基本實現了由進口化、引進化、仿製化到國產化、自製化、改進化! 三:武器裝備研製開始引進外國先進技術,挖掘自身國防科技潛力,實現了由機械化向電子化、信息化、通用化、自動化方向轉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走出一條中國式的武器裝備現代化! 四:以科技強軍戰略思想為指導,依靠自身科技、借鑒國外技術研製高技術武器裝備「殺手鐧」,集陸海空三軍和二炮高精尖新武器於一體的配套武器裝備系統,使現有武器裝備成為維持和平的堅強盾牌—陸地猛虎、大海膠龍、監天之鷹、長空利箭!
求採納
H. 輕武器的發展史,有誰知道呀
手槍發展史1
手槍是單人使用的自衛武器,它能以其火力殺傷近距離內的有生目標。手槍由於短小輕便,攜帶安全,能突然開火,一直被世界各國軍隊和警察,主要是指揮員、特種兵以及執法人員等大量使用。隨著技術的進步,手槍經過長期的演變過程,已經發展成為種類繁多的現代手槍家族,並且性能和威力都有大幅度提高。因此,手槍的作用和地位將會得到進一步加強。
1.發展簡史
手槍出現的時代,說法大相徑庭。一種說法是手槍出現在1540年,由義大利人造出了皮斯托亞手槍。另一種說法是,1419年,胡斯信徒在反對兩吉斯蒙德的戰爭中使用了一種哨聲短槍,手槍因此而得名。
從火器史來看,手槍大致經歷的發展過程是:火門手槍—火繩手槍—轉輪發火手槍—燧發手槍—擊發手槍—轉輪手槍(又稱左輪手槍)—自動手槍。但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現代手槍,實際上只包括擊發手槍、左輪手槍和自動手槍。
手槍應用於軍事領域,可以追溯到16世紀中葉。1544年,德國騎兵在倫特戰斗中,對法軍使用了單手轉輪打火槍。隨後法國也使用了相同的手槍騎兵。金屬彈殼發明後,擊發式手槍便出現了,其首要標志是美國人伊桑?艾倫設計了胡椒盒手槍,即多管旋轉的擊發手槍。接著,英國和歐洲大陸也開始生產此類胡椒盒手槍。但這種手槍較重,擊錘抬起時影響瞄準,軍用價值不大。
1835年,美國軍人柯爾特發明了裝有底火撞擊與線膛槍管的左輪手槍,這是第一支真正成功並得到廣泛應用的左輪手槍。它作為武器在1861~1865年的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得到迅速發展。1873年,柯爾特11.43mm後裝式單動左輪手槍被美國陸軍正式採用。同年,史密斯-韋森研製出新型斯柯菲德11.43mm左輪手槍。1909年,美國陸軍又正式採用柯爾特11.43mm重型左輪手槍。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使用了韋伯利11.6mm左輪手槍,俄國使用了納甘M1895式7.62mm左輪手槍,義大利使用了M1889式10.35mm左輪手槍。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後,英國還繼續使用韋伯利11.6mm左輪手槍以及美國的9mm左輪手槍。由於左輪手槍對瞎火彈處理十分簡便,安全可靠,所以至今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仍有使用。
1889年毛瑟手槍問世,確立了自動手槍結構原理。1893年,德國製造了第一支實用的博爾夏特7.63mm自動手槍。德國人盧格對該槍又進行了改進,這就是世界聞名的盧格手槍。盧格9mm手槍,從1908年起裝備德國軍隊達30年之久。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自動手槍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出現了許多結構新穎、性能優良的自動手槍,如美國的柯爾特M1911式及M1911A1式11.43mm手槍,比利時的勃朗寧9mm大威力手槍,蘇聯的托卡列夫TT33式7.62mm手槍,德國的華爾特7.65mm手槍,義大利的伯萊塔M1934式9mm手槍,奧地利的施泰爾9mm手槍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各國也研製了一些新型手槍,差不多都是自動手槍(自動裝填手槍)。這些手槍主要有:捷克的M1975式手槍,法國的MAB PA15式手槍,德國的HK P9式手槍,義大利的伯萊塔M1951式手槍。70年代後,又出現了一些新手槍,如義大利的伯萊塔92F 9mm手槍,奧地利的格洛克17~23系列手槍,蘇聯的5.45mm小口徑手槍等。從19世紀末自動手槍出現到現在,盡管手槍特別是近代手槍在技術上並沒有重大的突破,但仍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包括手槍自動原理和結構的改進與發展,而且手槍的口徑也經歷了一個由大到小、又由小到大的發展過程。
2.性能特點
手槍按使用對象可分為軍用手槍、警用手槍和運動用手槍;按用途可分為自衛手槍、戰斗手槍(大威力手槍和沖鋒手槍)和特種手槍(包括微聲手槍和各種隱形手槍);按結構可分為自動手槍、左輪手槍和氣動手槍(如運動手槍)。
與其他槍械比,手槍的主要特點是:
<1.質量小,體積小,滿裝槍彈手槍的總質量:軍用手槍一般在1kg左右,警用手槍在800g左右,便於隨身攜帶。
<2.槍管較短,口徑多在7.62~11.43mm之間,也有採用小口徑的,但大多採用9mm口徑,適合於殺傷近距離內的有生目標。
<3.彈匣供彈,自動手槍彈匣容量大,多為6~12發,有的可達20發;左輪手槍則容彈量小,一般為5~6發。
<4.多採用半自動(單發)射擊,但也有少數手槍(如沖鋒手槍)採用全自動(連發)射擊方式。前者戰斗射速為30~40發/min,後者戰斗射速高達120發/min左右。
<5.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易於大批量生產,成本低。手槍的不足之處是有效射程近,一般為50m左右,沖鋒手槍的有效射程遠些,但也不超過150m。由於沖鋒手槍質量較大,連發精度差,火力不及沖鋒槍,因此,尚未被廣泛採用。
3.裝備現狀
目前世界各國裝備的手槍的口徑有5.45mm、7.62mm、7.63mm、7.65mm、9mm、0.380in、10mm、11.43mm和12.7mm等口徑,大約有幾十種型號。
美國和北約各國採用的是9mm、10mm、11.43mm和12.7mm等口徑。裝備的軍用手槍主要有美國的M1911A1式11.43mm自動手槍、柯爾特11.43mm手槍和2000式9mm手槍,奧地利的格洛克17式9mm手槍,義大利的伯萊塔92F 9mm手槍等。裝備的警用手槍主要有德國的HK P7M8/P7M13式9mm手槍和HK P9S式9mm手槍,瑞士的SIG P225式9mm手槍等。
前蘇聯和原華約各國採用的是7.62~7.65mm及9mm口徑。裝備的軍用手槍有前蘇聯的托卡列夫7.62mm手槍、馬卡洛夫9mm手槍,前捷克斯洛伐克的M61蠍式7.65mm沖鋒手槍等,裝備的警用手槍主要有前蘇聯的ПСM5.45mm手槍,前捷克斯洛伐克的M1975式9mm手槍等。
在世界各國裝備的手槍中,口徑最小的為5.45mm和0.22LR口徑,口徑最大的為12.7mm,尤以美國的M1911A1式11.43mm自動手槍裝備時間最長,裝備量最大。9mm口徑自動手槍,因其後坐力小、射擊穩定、彈著密集、彈匣容量大,目前為世界各國軍隊和警察廣泛使用。
4.發展趨勢
隨著使用要求的變化,手槍也在不斷發展。從目前看,主要的發展趨勢是:
<1.重點發展雙動手槍
從安全和減少手槍操作程序的角度出發,大力發展雙動手槍,有的手槍甚至是三動,如韓國的DP-51式9mm手槍。這種手槍開火迅速,手槍意外落地也不會發生走火現象。
<2.大力發展進攻型手槍
進攻型手槍的概念是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於1990年11月提出的,它的目的是既作為士兵的自衛武器,又在長槍受損時充當進攻性武器使用,而且可用不同的槍彈,對付不同的對象。
<3.用沖鋒手槍和小口徑沖鋒槍取代手槍
手槍由於彈匣容量小、射程近、故障率高限制了它的使用,因而有些國家提出用沖鋒手槍甚至小口徑沖鋒槍取而代之。
<4.再度發展大口徑手槍
美國M1911A1式11.43mm手槍雖已被9mm手槍取代,但1986年4月邁阿密槍戰促使美國再度考慮大口徑手槍的發展,如美國聯邦調查局准備採用10mm口徑手槍。
5.手槍趨於系列化和彈葯通用化
目前手槍除統一彈葯口徑,使其通用化外,還通過變換槍管、復進簧、彈匣等部件發射多種完全不同的槍彈,以滿足不同的需要。
展望未來,無論手槍如何發展,在今後很長的一段時期內,仍會占居應有的位置。
◇鑒別手槍的表面塗層
要想判斷二手槍的塗層是否是原來的,最好最科學的辦法是了解手槍塗層的技術。我們知道手槍塗層的工藝有許多種,每個工廠在某個時期採用的技術都有不同。而後來塗層跟原廠相差極大。任何人都能夠比較出來。因為槍店塗層,採用的都是單一一種工藝,不可能克意模仿某廠的塗層。這樣如果我們手頭有資料的話,很容易比較出來。
以上「最好」辦法,對於一般人來說有些麻煩,我這里評經驗介紹一個竅門。槍的塗層磨損有三種情況:
1.機械摩擦痕跡,比如套筒軌道,這種磨損對辨別塗層沒有什麼用處,但可以分析槍的射擊數量;
2.攜帶磨損,這是槍的楞角部分在槍套衣服上的磨損,這種磨損位置固定;
3.撞擊磨損,槍如果真正作為武器使用,一定會出現撞擊磨損。無論你多麼小心,槍總會跟金屬物品碰撞,如撞上其他武器、石頭牆、金屬柱,汽車門,金屬工具等等。這種碰撞的痕跡沒有規則和具體位置,往往在槍的表面。如果槍身出現癟坑,劃鉤形狀,然而表面塗層完好,就說明塗層是在碰撞之後塗上去的。
查看的時候,仔細觀察槍的金屬表面,多數重新塗裝的槍都能夠看出來。
世界輕武器集錦 - 機槍發展史
機槍原是步兵自動武器的一個籠統稱呼。這種武器的供彈、進膛、擊發、抽殼、拋殼和裝填的一次循環完全是自動的。由於現代步槍也是自動的,因此機槍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安置在兩腳架或三腳架上射擊。機槍的口徑一般在l5mm以下,通常是彈鏈或彈鼓供彈.具有較長的持續射擊能力。
現代機槍一般有輕機槍、重機槍、通用機槍,坦克機槍、坦克並列機槍、航空機槍、大口徑機槍等。
據史料記載,首次出現的機槍叫蒙蒂尼機槍,據說是-個叫伐商的比利時上尉於185l年設計的,山蒙蒂尼工廠監制,定名為 『Mitrailleuse『,即機槍。該槍是用手動曲柄操縱25個擊發裝置進行擊發的第一挺機槍,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戰爭中曾被法軍所使用。手動擊發的第二挺機槍是美國著名機槍發明家加特林設計的。他1861年發明,1865年作了改進,1866年把槍提供給美國陸軍使用。英國政府l870年對這挺槍進行了對比試驗,證明其比第一挺機槍性能優越。於是,在英格蘭建廠生產加特林機槍。與此同時,俄國政府也買了加特林機槍,更名為戈洛夫機槍,
上述機槍均屬於外力推動的機槍.真正靠自身驅動的第一挺機槍是美國人海勒姆.S.馬克沁(Maxim,Hiram Stvens,1840-1916年)發明的。1885年,他設計一種單管槍,利用槍管的後坐能進行裝填發射等動作。1887年,他首次公開展出此槍。1888年11月21日,英軍在進攻甘比亞的一個部落時,第一次使用了馬克沁機槍。1590年,該槍曾引銷奧地利、英國、德國、義大利、俄國和瑞士等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得到了普遍運用。自此以後,世界各國軍隊都裝備了馬克沁機槍。英國改進的馬克沁機槍定名為7.7mm維克斯機槍,英軍於1912年開始列裝,一直到1968年才撤裝。
1909年,德軍提出使用輕型馬克沁的要求,主要想用在飛機上。這挺槍由海涅曼設計成功,定名為『派拉貝魯姆『(Parabellum是個拉丁語,亦即『si vis Pacem Para bellum『,其意是『如果你渴望和平,就得准備戰爭『)1911年投產。這可說是航空機槍的鼻祖。
在馬克沁機槍出現後幾年,美國著名的槍械設計家約確·M·勃朗寧 (Browning,JohnMoses,1855一1926年)於1890年也發明一種機槍,交給柯爾特公司,1892—1893年進行了試驗,美軍於1895年正式採用,這是美軍首次裝備自動機槍。這挺槍是導氣式自動武器的元勛。
還有一個奧地利軍隊的上尉柯列克,也搞出了一個導氣式機槍方案,1893年出售給巴黎的哈其開斯公司。法蘭西軍隊1897年來用這挺機槍,這就是有名的哈其開斯機槍。1904年日本軍隊曾使用此槍打過俄國人.
另有一種著名的機槍是丹麥騎兵l902年使用的輕型槍管短後坐機槍,型號叫¨麥德森『全世界曾有3個國家使用它。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於對機槍機動性的重視,真正的輕機槍也應運而生。其中最典型的是美國勃朗寧M1918AR。此後近30年間,各國都研製了不少輕機槍。如捷克的ZB26,英國的布侖等著名的輕機槍,在此期間,原西德首創了兩用機槍MG34。
MG34兩用機槍的優點迅速為各國軍隊所認識,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研製的機槍都是兩用機槍,也叫通用機槍,如比利時的FNMAG、原西德的MG3、美國的M60、捷克的VZ59、原蘇聯的PK,PKM等。它們發射的主要是兩種彈:7.62x5lmm和7.62x54mm。由於這類槍彈威力大,槍管散熱問題依然沒有解決。因此兩用機槍的火力一般都比不上老式重機槍。
目前,通用機槍的含義已不僅指輕、重兩用功能,而且還指攜行和上車兩種機動方式。例如北約和美國,它們的通用機槍既能利用三腳架,在地面實施火力支援,也可以作為車載武器使用。
隨著小口徑步槍的發展,小口徑班用機槍也應運而生。在北約小口徑步槍選型後,比利時的FN MinimI(米尼米)、原蘇聯的RPK一74、奧地利的AUG、英國的L86A1等著名的小口徑班用輕機槍相繼問世。關於大口徑機槍二次大戰中它曾是有效的防低空武器,但是,隨著飛機的不斷發展以及小高炮和防低空導彈的大量使用,大口徑機槍已由以高射為主變為以平射為主。國外大多用作坦克並列機槍或裝甲車載機槍,有的也支在地面,主要目標是打輕型裝甲車輛。70年代以來,各國在研製新型大口徑機槍的同時,更加重視新型彈葯的開發和對老槍的改造。新型大口徑機槍中最有名的原蘇聯的l2.7mmNSv,它設計新頓,工藝很好,裝在T—72等新型坦克上作坦克機槍。彈葯的開發主要是提高性能,因此出現了諸如瑞典的羅福斯多用途彈之類集穿、爆、燃於一身的新型大口徑槍彈。對舊槍的改進主要圍繞快速更換槍管問題,還有的設法改進槍架,以便進一步提高大口徑機槍的勤務性能和使用性能。
除了上述各種機槍外,還有航空機槍,它們是隨同飛機一起發展起來的。原先,因在飛機上的安裝位置與使用方法不同。航空機槍分為固定式和回轉式兩種。一般來說,單人執行戰斗任務的飛機上使用固定式機槍,執行偵察如轟炸任務的飛機上使用回轉式機槍。大多數航空機槍是普通機槍的變型槍,如美軍武裝直升機上的7.62mmM60C就是M60的變型槍。
http://bk.jhrx.cn/05/book/193003.html
I. 關於信息化作戰中輕武器的發展和應對策略
這個文章不錯http://www.douban.com/doulist/206331/
找到一篇不錯的文章:
武器的發展總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軍事斗爭的需要而不斷發展的。從純粹的以人的體能和物質相結合的冷兵器時代,到以化學能、機械能與物質相結合的熱兵器時代,再到以核武器為代表的熱核時代,人類武器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高新技術的迅速發展及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一系列工作原理和殺傷機制不同於傳統武器的新概念武器相繼被提出,並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不斷的發展。一些與新概念武器相關的高新技術日趨於成熟,許許多新概念武器紛紛出現。作為新概念武器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概念輕武器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成為輕武器研製發展的重要內容。 新概念輕武器內涵和外延的界定從目前來看,新概念武器主要包括激光武器、微波武器、粒子束武器、電磁武器、次聲武器和動能武器等。近幾年又提出了非致命武器的概念。非致命武器又稱失能武器,是指利用聲、光、電磁、化學、計算機病毒等手段攻擊敵方人員或武器裝備,使其效能降低或完全失效而又不造成大規模的傷亡和損害的一類新型武器。從本質上講,非致命武器是一種新概念武器。而某些新概念武器,如激光武器、次聲武器、微波武器又屬於非致命武器的范疇。除激光、次聲、微波武器之外,非致命武器主要還包括非致命化學戰劑(金屬致脆液、強力潤滑劑、超級腐蝕劑、鎮靜劑)、非致命彈葯(碳纖維彈頭、光學彈葯、泡沫彈、聲彈)以及其它一些非致命兵器。所謂新概念輕武器,從狹義的角度講,是指武器形態、結構方式、工作原理、殺傷機制以及殺傷效果等均不同於傳統輕武器的一類新型輕兵器。它是新概念武器小型化、輕型化的必然結果,是新概念武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凡是採用新概念、新原理並能被單兵或班組攜行的武器彈葯,均可以稱之為新概念輕武器。目前,已經出現或已經提出並正在發展的新概念輕武器主要有:激光輕武器、電磁能輕武器、攜帶型次聲武器、電熱槍、計算機病毒槍、高頻閃光燈、閃光手榴彈等。從廣義上說,新概念輕武器還應包括那些利用高技術進行改進而得到的性能更為完善的輕武器。而國內目前對新概念輕武器內涵、外延的界定主要傾向於後者。與傳統輕武器相比,新概念輕武器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從武器形態上看,新概念輕武器形態不再局限於傳統輕武器的形態,其形態呈現多樣化,且與傳統輕武器形態存在明顯的差異;二是從武器性能上看,新概念輕武器較之傳統輕武器,性能上都有顯著的提高,具有多種殺傷效果,綜合功能強;三是從技術內涵上看,新概念輕武器是現代高新技術和全新設計思想相結合的產物,是高新技術綜合運用的結果,武器的結構方式、工作原理、製造材料等都明顯不同於傳統輕武器。新概念輕武器是輕武器發展的重要方向作為一種「直接瞄準射擊,由下車單兵和小組攜行的武器彈葯」,輕武器仍是現代戰爭不可缺少的重要作戰手段,是武器家族的重要成員,有著其它類型武器不可替代的作用。無論戰爭形態和作戰手段如何變化,士兵總是戰爭的主體,人總是戰爭勝負的最終決定因素。單兵或班組使用的輕武器,與人結合最緊密,最能充分發揮人在戰爭中的主觀能動性。新概念輕武器由於作用機制、殺傷效能等都不同於主要強調「命中率」和「侵徹能力」的傳統的輕武器,因而它有許多傳統輕武器無法比擬的優點,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是現代輕武器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首先,新概念輕武器由於廣泛採用現代高新技術和全新概念的設計思想、製作材料和結構原理等,因而武器的性能水平與傳統輕武器相比,有很大的突破和提高,具有很高的作戰效能。例如激光輕武器,其發射的強光束方向性好,能量高度集中,以光速攻擊目標,反應時間短,命中精度高。再如美國的絡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正在加緊研製的新概念輕武器——電熱槍。該槍的槍擊和槍彈上帶有高壓電極,彈殼內裝有作用液體(燃料或水),發射時液體在脈沖電流的作用下產生出氣體,利用氣壓將彈頭推出槍管。它的優點是:一是可以簡化「投射器的設計和製作」;二是可以「充分利用和其動能」。由於能通過電壓控制子彈發射,這能突破利用火葯為動力的傳統輕武器的限度,將子彈初速提高50%;三是極大地「提高了殺傷力和打擊力」。據悉,首批電熱槍的樣槍目前已在該廠生產出來。其次,新概念輕武器殺傷效果的多樣性,可以滿足對付不同目標的需要。反裝備激光輕武器和高能微波輕武器可以用來對付敵方的各種光電感測器,使之無法正常工作或完全失靈;計算機病毒輕武器可以用來攻擊敵計算機系統,使之由於染上病毒而陷入癱瘓;反人員激光武器、閃光手榴彈和鎮靜劑可以用來對付各種暴力對抗中的人員。 第三,新概念輕武器中的非致命性新概念輕武器的「弱致命性」迎合了人類生存與和平發展的需要,在道義上易於被愛好和平的人們接受。作為一種「專門設計的,用於使人和武器裝備失能,同時使人員傷亡和附帶損害降低到最小的一類武器系統」,非致命輕武器既可以通過「軟殺傷」達到制勝敵人的目的,滿足各種戰爭行動和暴力對抗的需要,又不會對人員、裝備和生態環境造成致命性的損害。如高頻閃光燈,通過發出與人腦電波頻率相近的閃光,可以引起人體的頭暈、惡心,造成人員的暫時失能;攜帶型次聲武器通過發射極低頻率的高功率聲束,可以引起人體內部組織振動,導致人員呼吸、脈搏的紊亂,進而造成人員的暫時失能;激光致盲武器則可以使人和光電裝置迷盲,使其作戰效能受到嚴重影響;再如國外正在研製的粘膠槍,發射一種壓縮性粘性泡沫,將攻擊目標包裹起來,從而使其失去動作能力。非致命性輕武器在反恐怖活動、制止暴亂等「非戰爭行動」中具有獨特的作用和巨大的優勢。發展新概念輕武器是未來信息戰爭的必然要求 物質、能源和信息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三大基本要素。社會發展到今天,已進入了一個信息化的時代。社會的信息化,使信息成為一種重要的戰爭資源。以爭奪信息優勢為主要特徵的信息戰,成為現代戰爭的一種重要形態。信息戰的根本目的在於奪取信息優勢。它通過運用各種信息戰武器,攻擊敵方的信息系統,同時保護己方的信息和信息系統,取得制信息權,為奪取戰爭的最後勝利創造條件。 信息戰的到來必將推動信息戰作戰手段的迅速發展。傳統的輕武器,其殺傷力主要是一種基於機械破壞的「硬殺傷」,不能有效地破壞和摧毀敵方的信息系統並阻止敵方收集、傳遞、處理和利用信息,在爭取信息優勢的信息對抗中還存在許多不足。適應信息戰爭的需要,研製開發適應信息化戰爭需要的新概念輕武器,加強信息化士兵建設,是奪取未來信息戰勝利的必然要求,是新概念輕武器研製發展的重要內容。適應信息化戰爭需要的新概念輕武器,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信息技術與輕武器能量相結合,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輕武器的作戰效能,形成信息化輕武器系統。例如簡易制導技術、火控技術以及遙控技術與反裝甲輕武器、防低空輕武器等相結合。另外,在集多種功能於一身的21世紀單兵作戰系統中,武器子系統不再是孤立的。它在頭盔子系統、計算機子系統等其它子系統的支持下,作戰效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二是專門用於信息戰的輕武器,此種輕武器能對敵進行有效的信息壓制和信息打擊,如計算機病毒槍、激光輕武器、高能微波輕武器、手持式聲武器以及高強度閃光手榴彈等。這些新概念輕武器是未來信息化戰爭中單兵或班組近距離攻擊敵信息系統以及作戰平台信息設備,對敵進行信息壓制和信息摧毀的有效手段。美國麥道公司研製的外形類似M16步槍的「眼鏡蛇」激光步槍,能有效地對付1千米以外未加防護的武器裝備上的光電裝置,如用於監視、偵察、觀瞄、火控和制導的感測器。新概念輕武器的發展趨勢新概念輕武器作為一類新型輕武器提出來以後,受到各國的普遍重視,也得到很大的發展。特別是美國、法國以及北約其它國家等在新概念輕武器的開發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目前經濟、技術、設備等各方面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各國新概念輕武器的研製發展,都是在對軍事需求、技術基礎、經費情況進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從未來軍事斗爭和武器裝備發展的全局出發,突出重點,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花費少、見效快、作用大、效費比高的項目。 未來新概念輕武器的發展趨勢,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在新的致傷原理基礎上追求不同性質、不同強度的殺傷效果,以滿足對付不同目標的需要;二是強調新概念輕武器的小型化,提高輕武器的便攜性和實用性。許多新概念輕武器從技術上都是可行的,但由於難以解決小型化的問題,故而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如正在研製中的借鑒電磁炮已有技術利用電磁推進原理進行彈葯發射的電磁能輕武器,現正面臨的電源小型化問題阻礙了它的使用和推廣;三是加強新概念輕武器的集成化與多功能化。集成化輕武器系統可經徹底改變單兵武器裝備繁雜而功能單一的現狀,大大提高士兵在各種環境下的進攻作戰能力和防禦生存能力,有利於進一步強化單兵在未來戰爭中的戰斗作用;四是注意輕武器彈葯、火控裝置和發射器在技術性能上的協調發展,提高新概念輕武器整體性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