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西周出現了___等兵書,標志著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萌芽。來自剪貼板
西周出現了《太來公兵法》等兵書源,標志著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萌芽。《太公兵法》全面地評譯了《六韜》。《六韜》分為文、武、龍、虎、豹、犬六卷。《文韜》論述根本國策,《武韜》論述根本戰略.其餘各篇雜論將領、編制、武器、通訊、戰術等。
(1)什麼標志著中國近代軍事思想的萌芽擴展閱讀:
姜太公既是中國古代影響久遠的卓越的謀略家、軍事家,也是傑出的政治家。歷朝歷代都受到統治者的崇尚,唐太宗更自稱是姜子牙的化身,在磻溪建立太公廟,後來唐玄宗還要求各州都建太公廟;民間則尊他為神仙,他騎著麟頭龍尾牛蹄虎爪四不象怪獸、手拿杏黃旗、打神鞭的形象;
至今仍被百姓印在年畫上,並題寫「姜尚在此,百無禁忌」,以驅魔鎮邪。據說《太公兵法》、《六韜》和《陰符》等書也都為他所傳,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以下是太公兵法原文和譯文,歡迎閱讀。
②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特點是什麼
古代軍事思想是在冷兵器時代、火器和冷兵器並用時代的軍事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經歷了由原始社會末期到封建社會晚期漫長的歷史過程。
以金屬兵器的廣泛使用為標志的第一次軍事革命,促進了古代軍事思想的發展。中國從奴隸制社會到封建社會前期,軍事思想的發展水平一直居於世界前列。
遠古時代,伴隨著戰爭和戰爭准備活動的出現,人們開始了對戰爭等軍事問題的思考,軍事思想開始萌芽。由於那時人類社會還普遍處於蒙昧狀態,人們最初往往把戰爭發生和勝負的原因歸結為「天意」「神旨」等。
中國上古時代傳說的黃帝、炎帝、蚩尤部落間的戰爭,兩河流域蘇美爾人關於「秩序」之神戰勝「混沌」之魔的傳說,反映的就是這樣一種情況。
秦代修築萬里長城體現的「用險制塞」思想;漢代推行軍屯實邊措施;隋至唐初將全國劃分為若干軍事戰略區,採取強干弱枝、居中馭外、中外相維的兵力部署原則;
明代提出的哨於遠洋、擊於近海、鞏固海岸、嚴守要城的海防思想,使中國古代國防思想有了新的發展。唐代李世民的「持久」防守和圍城打援、一舉兩克的戰法;
《衛公兵法》提出的速決和持久不可偏廢的觀點;火器出現後,明代有人提出火器在線、各兵種配合作戰的思想,進一步豐富了中國古代作戰指導思想。
③ 什麼是 中國近代軍事思想萌芽的原因
以反侵略斗爭為主旨的林、魏的愛國主義軍事思想,是中國近代軍事思想的發端。從1861年到1894年,是中國近代軍事思想成長的階段
④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萌芽於什麼時期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萌芽於公元前21世紀(一說公元前22世紀)的奴隸社會的初期。
建立了奴隸制的夏王朝,從此戰爭成為階級斗爭的最高形式。產生了以「靠天命觀指導戰爭」為中心內容的軍事思想。處於萌芽時期的軍事思想,都是以征討「違天命者」、「弔民伐罪」、「敬天保民」相號召,並用占卜手段,假借神的旨意和嚴刑厚賞驅使士卒作戰。作戰方式是集團列陣正面沖殺。
以仁為本的戰爭觀,這一思想大約形成在,到奴隸社會的末期基本成熟。
1、以仁為本是戰爭支柱。仁者使人親,義者使人悅。此二者,才是戰鬥力的凝聚核,才是贏得戰爭勝利的基礎。
2、師出有名作為戰爭准則。認為師出無名,必將遭到眾人的反對,定成敗局。
處於初步形成時期的古代軍事思想(夏、商、西周時期):
一,時間:大約從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8世紀,中國為奴隸社會時期。
二,戰爭的主要特點是:兵器以木器,石器為主,作戰方式基本是以密集隊形進行集團肉搏正面沖殺。只是到了商代以後才逐漸以車兵為主,作戰中形成了以車兵為核心的方陣隊形。
三,軍事思想:
1、是把軍事視為對內統治的特殊手段。由於當時所受外部侵略少,軍隊主要承擔了治理諸侯和鎮壓奴隸反抗的任務。
2、是以「禮」和「刑」為治軍的基礎。
3、是迷信色彩重,形成了以天命為主的戰爭觀。戰例有春秋戰國宋楚兩國的泓水交戰。
代表作:《軍政》、《軍志》。
(4)什麼標志著中國近代軍事思想的萌芽擴展閱讀:
趨向成熟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的古代軍事思想:
一、時間:大約從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3世紀末,它是由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時期。
二、戰爭的主要特點是:這一時期,戰爭的變化和發展比較明顯,
1、是從戰爭形態來看,爭霸戰爭,兼並戰爭非常激烈,頻繁,大約有600多次,用兵數量也逐漸增多了,由幾千人發展到幾十萬人;戰爭的時間也長了,以前的戰爭,一戰就解決問題,到後來有打幾個月的甚至經年不息。
2、是從軍事技術來看,鐵兵器的製造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軍事築城技術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國家築了方城,長城;攻守的器械也開始增多,如雲梯的使用。
3、軍事思想:
(1)是形成比較完整的戰爭觀,如「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已被各國所接受。
(2)是總接出了一些戰爭的指導原則,如「不戰則已,戰則必勝」,「知己知彼,百戰不貽」等。
(3)是軍事斗爭與政治斗爭,外交斗爭同時或交互進行。如晉,楚城濮之戰,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這一思想。
這一時期產生了一些有名的軍事專著。被封建社會一直視為兵學經典的《武學七書》中,就有5部產生在這個時期,其中包括在中國乃至世界上影響最大的軍事理論的奠基作《孫子》
代表作:《孫子》、《吳子》、《孫臏兵法》、《司馬法》、《尉繚子》、《六韜》等
⑤ 中國近代軍事思想產生標志是哪部著作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產生的重要標志是《軍志》《軍政》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科學含義: 毛澤東內軍事思想是「毛容澤東關於中國革命戰爭、 人民軍隊和國防建設以及軍事領域一般規律問題的科學理論體系。 是毛澤東思想 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戰爭和國防建設實際 相結合的產物, 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及其軍隊長期軍事實踐經驗的科學總 結和集體智慧的結晶, 同時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軍事思想的精華,是中國共 產黨領導中國革命戰爭、軍隊建設、國防建設和反侵略戰爭的指導思想」。
⑥ 我國古代軍事思想萌芽於哪個歷史時期
我國古代軍事思想萌芽於夏、商 公元前21世紀,中國建立了奴隸制的夏王朝。隨著階級的產生,階級矛盾便成了社會的中心矛盾,從此,戰爭便成了實行階級統治、進行階級斗爭的最高形式。
⑦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形成的標志是哪幾部兵書
從歷史的角度來說,所有的兵法都沒有《孫子兵法》論述軍事思想這么系統,這么完整,這么深刻,幾乎囊括了軍事思想方面的一切要素,所以《孫子兵法》出現,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成熟的標志。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
《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典。誕生已有2500年歷史,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
如今,《孫子兵法》已經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漢代版《孫子兵法》竹簡1972年出土於臨沂銀雀山漢墓中。
(7)什麼標志著中國近代軍事思想的萌芽擴展閱讀:
《孫子兵法》在國外的流傳,許多著述都認為以日本最早,朝鮮次之,因為這兩個與中國相鄰的國家在歷史上與中國文化交流頻繁,而日本奈良時代多次派遣學生到中國學習,無疑為《孫子兵法》的東傳搭建了便捷的橋梁。
據史書記載,在公元734年,也就是處於鼎盛時期的唐朝開元二十二年,在中國留學長達17年之久的日本學生吉備真備歷盡艱辛回到自己的祖國。
這位兼修文武的飽學之士,在離開繁華的唐朝都城時並沒有攜帶什麼絲綢珍寶,而是用唐朝廷賞賜給他的錢來買書,將大批記載中國兵學陣法知識的書籍捆載而歸,回到故鄉後傳授給日本的文士武將。
而據一部名叫《續日本紀》的日本古書所說,吉備回國後的第26年(公元760年),奈良王朝曾派授刀舍人春日部三關、中衛舍人土師宿彌關城等6人到太宰府跟隨吉備學習《孫子·九地》、《諸葛亮八陣》以及結營向背等方面的知識。
這說明吉備所帶回的這批典籍中確實包括被人們奉為「兵經」的《孫子兵法》,如果這一記載准確無誤的話,那麼《孫子兵法》傳入日本至少有1200多年的歷史了。
⑧ 以下哪一時期中國古代軍事思想萌芽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萌芽源於公元前21世紀(原始社會)和夏王朝,從此回戰爭成為階級答斗爭的最高形式。
此時,盡管人們對於戰爭的認識處於低級階段,還是產生了以靠天命觀指導戰爭為中心內容的軍事思想。到商代以後,作戰逐漸以車兵為主。對軍隊指揮,要求行動統一,嚴厲管理。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發展時期:
約從公元前8世紀初至前3世紀末,即春秋戰國時期,中國逐漸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制度的變革,引起了士兵成分的變化和兵器的改進,軍事制度和作戰方式也隨之變化。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提高時期:
從公元前 3世紀末至公元13世紀,中國經歷了秦、漢、晉、隋、唐、宋、元等幾個大的王朝的統治和更迭。在這漫長的歷史時期,由於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及戰爭的發展,軍事思想也進一步得到豐富和提高。
(8)什麼標志著中國近代軍事思想的萌芽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發展規律:
1、軍事思想的發展以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社會關系為前提。
2、軍事思想的來源與發展依賴於軍事實踐,特別是戰爭實踐。
3、軍事思想在激烈尖銳的相互對抗競爭中發展。
4、軍事思想在繼承和借鑒優秀成果中發展。
5、軍事思想在與哲學思想的相互促進中發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
⑨ 我國古代軍事思想萌芽於哪個歷史時期
約公元前21世紀,我國在中原一帶建立了奴隸制的
在公元前8世紀初到公元前5世紀初,我國進入了春秋時期。隨著奴隸制度向封建制度的轉變過程,連綿不斷的戰爭,使軍事理論和戰爭時間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許多代表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軍事家不斷的出項,他們不但指揮了許多著名的戰爭,而且對戰爭規律進行了研究和總結,這些為我國的古代軍事思想的成熟准備了必要的條件。根據《前漢書.藝文志》記載的春秋時期產生的兵書有:《范蠡》2篇、《大夫種》2篇、《楚兵法》7篇、〈師曠〉8篇、〈萇弘〉15篇、〈鮑子兵法〉10篇、〈吳子胥〉10篇、〈吳孫子兵法〉82篇等。
這些兵書除〈吳孫子兵法〉保存在〈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所說的13篇,現在稱之為〈孫子〉或〈孫子兵法〉之外,其他全部沒有流傳下來。這些兵書的出現仍然可以表明春秋時期是我國古代軍事思想的成熟期。尤其〈孫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國古代軍事思想史上的第一個高峰。
綜上所述,我國古代軍事思想萌芽於夏商,形成於西周,成熟於春秋時期。
⑩ 我國古代軍事思想萌芽開始於哪個歷史時期
古代軍自事思想萌芽於商朝。
公元前21世紀(一說公元前22世紀),中國建立了奴隸制的夏王朝,從此戰爭成為階級斗爭的最高形式。此時,盡管人們對於戰爭的認識處於低級階段,還是產生了以靠天命觀指導戰爭為中心內容的軍事思想。
奴隸主對外族發動掠奪戰爭,或用武力鎮壓本族奴隸的反抗,都是以征討「違天命者」、「弔民伐罪」、「敬天保民」相號召,並用占卜手段,假借神的旨意和嚴刑厚賞驅使士卒作戰。作戰方式是集團列陣正面沖殺。到商代以後,作戰逐漸以車兵為主。對軍隊指揮,要求行動統一,嚴厲管理。這種思想,指導著夏、商、西周幾個王朝的軍事斗爭。通過這一時期的戰爭實踐,人們已初步認識到審勢而動,量力而行,眾可以勝寡,強可以勝弱,反映了樸素的唯物主義觀念。傳在西周時期,已出現《軍志》、《軍政》等軍事著作,雖早失傳,但在後來問世的《左傳》、《孫子兵法》等書中,還保留著一些片斷的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