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十七世紀西班牙軍事實力

十七世紀西班牙軍事實力

發布時間:2021-03-01 22:56:34

A. 17 18世紀 西班牙荷蘭霸權衰落的原因

一 荷蘭
1 資產階級革命不徹底,資本主義發展受到限制。
2 對外戰爭頻繁(分別與英法交戰且受到沉重打擊)。
3 英法出台一系列面向荷蘭的歧視性貿易法令(如航海條例),限制了荷蘭的貿易發展。

二 西班牙
1 不致力於發展國內工業。
2 卷如一系列歐洲王朝戰爭,嚴重損傷國力。
3 對殖民地大肆掠奪而限制殖民地的工農業,以至得不到殖民地有力的幫助。

B. 17世紀以後,英國為什麼要打西班牙,荷蘭,法國

英西戰爭(1585-1604):

早在16世紀後期,當時西班牙的國力遠比英國強大,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希望在歐洲和美洲建立一個天主教的大帝國,與此同時,時任國王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與他做對,不但在英國恢復新教聖公會信仰,還拒絕了腓力二世的婚姻請求。西班牙國王便出動「無敵艦隊」於1588年夏對英格蘭進行攻擊,最終以失敗告終。但是,這僅僅是英西20多年戰爭中的一個開始,事實上,在這次對抗中,仍然是西班牙方面佔有優勢,除了1589年英格蘭出動僱傭軍支持葡萄牙流亡人士(1580-1640年葡萄牙遭到西班牙的兼並)進攻里斯本以失敗告終外,英軍一直沒能也無力進攻西班牙本土,支持西班牙的控製法國北部的天主教吉斯家族也同樣在這一階段把英格蘭在西歐平原的最後一片據點----加萊地區給全部占據。英格蘭在海戰方面亦處於劣勢,1589年和1595年至1596年的海軍戰役尤其損失慘重,1590年至1591年在亞速爾群島以及1597年英格蘭的海盜也遭打擊。1595年一支西班牙襲擊隊在康沃爾登陸,並將該郡的大部分地區投入戰火,這是歷史上少數次外國軍隊在英國登陸的事件之一。總體來說,16世紀末17世紀初對西班牙和其支持者的戰爭,仍屬於英格蘭的自衛戰爭。

1604年倫敦條約簽訂後,1618年由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北德-北歐路德宗集團引發的30年戰爭打響,這一場戰爭才真正導致西班牙帝國的衰敗(因為西班牙在海上和陸地兩方面針對奧地利的支持都宣告失敗);英格蘭在早期由權臣白金漢公爵的支持下對新教方面有過幾次雇傭兵作戰性質的有限而且失敗的軍事行動,白金漢公爵於1628年遇刺後,英國事實上無力再對歐洲大陸進行干涉,而是進入了一場和三十年戰爭幾乎平行的內戰,故30年戰爭英格蘭獲利為0。

三次英荷戰爭(1652-1654;1664-1667,1672-1678):第一次起因是當時的克倫威爾當局制定了《航海條例》,並不斷挑釁荷蘭商船護航隊,引發了戰爭,英國採取了封鎖荷蘭沿海的戰略,而荷蘭當時則採取了較為錯誤的戰略部署(在次要戰場,即地中海戰區投入了過多的兵力,從而使其在北海爭奪方面的力量顯得十分薄弱),故最終為英國獲勝。第二次發生在斯圖亞特王朝復辟,英國出現財政困難的時期,此次以荷蘭的獲勝告終,荷海軍最終順泰晤士河突入倫敦進行炮擊,破壞英國船塢,最終讓英方修改了《航海條例》。第三次,事實上屬於法荷戰爭的一個組成部分,當時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希望兼並荷蘭,花了40W鎊重金賄賂了英王查理二世支持其對荷作戰,同時英王查理二世希望恢復天主教故亦希望獲得同是天主教的法國的支持,最終的結果是,英法海軍聯合進攻荷蘭受阻,英荷單方面提前媾和,英國獲得大筆賠款,而法國後來則在這戰爭中空手而歸。

針對法國為主的大同盟戰爭和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688 - 1697;1701-1714):

這才是讓英格蘭在歐洲獲得全面優勢的戰爭。

這也事實上是法國挑起的戰爭,1687年路易十四趁神聖羅馬帝國在東邊針對土耳其的戰爭剛獲勝,主力部隊仍在東部邊境的情況下大軍襲擊了神聖羅馬帝國領土,包括英國,西班牙,荷蘭,勃蘭登堡在內的其他國家對法國深表震驚,都支持神聖羅馬帝國,在大同盟戰爭中,英國海軍幾乎是全殲了法國海軍。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絕嗣,法國波旁家族和神聖羅馬的哈布斯堡家族對西班牙繼任王位展開爭奪,英國,荷蘭和勃蘭登堡等再次支持神聖羅馬,戰爭亦造成西班牙境內大規模內戰,最終英國奪取了法國原本的海外殖民地,同時獲得了西班牙的海外貿易專營權。

C. 16世紀和17世紀,是什麼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荷蘭戰艦提供動力

16世紀和抄17世紀都是風帆戰艦。

風帆戰列艦,指從十七世紀起在海上擔任主力作戰的武裝艦船,一般有多層火炮甲板。1840年前基本上全為木材建造的風帆戰艦,有時在水線以下包裹銅皮。

這種戰艦的動力為風帆,武器為前膛裝彈火炮,一般發射用於摧毀船體的實心圓形彈丸以及殺傷人員的霰彈、破壞帆具的鏈彈。由於當時以風力為動力,且單艦火炮威力射程均不足以對一艘敵艦造成有效的傷害,故使用戰列線(所有作戰軍艦排列成一線)作戰,因此為標准作戰方式,故雲風帆戰列艦。盡管風帆戰列艦有許多缺點,但它曾是17-19世紀海軍的主力艦,風帆戰列艦曾經在海上稱雄二個多世紀。


D. 求助!西班牙歷史(十六、十七世紀)

西歐政治經濟的變革浪潮和文藝復興運動的蓬勃發展也猛烈地沖擊著西
班牙王國,到15世紀中葉,西班牙的資本主義也獲得一定的發展,但由於西
班牙歷史形成的特殊原因,使得資本主義在西班牙的成長遠不如它在英國,
法國,尼德蘭和義大利那樣順利,因而資本主義與封建勢力的斗爭在西班牙
就表現得更為痛苦與悲哀.
摩爾人的長期佔領和西班牙人民收復失地斗爭的階段性,使得西班牙各
地區形成了許多"獨立的王國",這些王國都有它們各自特殊的法律和風俗
習慣.馬克思在論述西班牙革命時說:"西班牙地方性的生活,各省和城市
公社的獨立性,社會的復雜情況,起初是由這個國家的地理特點造成的,而
後來歷史的發展則是依各省擺脫摩爾人統治所採用的各自不同的方式."這
一狀況對西班牙社會政治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農民和新興的城市居民為了
保衛他們已有的權利,常常與當時體現國家統一的王權發生沖突,甚至和封
建貴族結成聯盟與王權對抗.結果是,王權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就不得不對
城市和封建貴族兩種勢力同時進行削弱,從而導致了極端專制的君主統治,
形成了西班牙歷史上極為殘暴的"黑鐵時代".
1469年,阿拉岡王子斐迪南和卡斯提王位繼承人伊莎貝耳聯姻,此後他
們分別成為該國的國王和女王,於是1479年兩國正式合並,西班牙統一王國
至此形成.但是部分大封建諸侯不肯放棄割據勢力,反對統一.伊莎貝耳和
斐迪南依靠城市,小貴族和教會的支持,與大封建主進行斗爭.城市勢力在
斗爭中起了首要作用,卡斯提城市於1480年結成同盟,阿拉岡城市於1488
年參加.城市同盟組織民軍,幫助國王摧毀大封建主的城堡,沒收他們侵吞
的土地,剝奪他們享有的特權等等,使西班牙建立起強大的王權.統一的西
班牙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國王擁有四萬人的常備軍,於1492年收復了阿拉
伯人在西班牙的最後據點格拉納達城,從此長達七個多世紀的收復失地運
動,以西班牙人的完全勝利而告終.
然而王權的建立並沒有給城市勢力帶來多少好處,斐迪南為鞏固其統治
開始建立君主專制制度.城市自治權被削弱,國會越來越少召集會議.國王
以宗教裁判所為加強專制統治的工具,對一切反抗國王和教會的人都加以異
端的罪名.宗教裁判所羅織人罪,籍沒財產,濫施酷刑.從1483年起,十五
年內被處火刑的約有九千人,判處其他刑罰的達九萬人,充分暴露了專制統
治的野蠻殘暴.1516年,斐迪南死後無嗣,外孫查理繼承西班牙王位,稱查
理一世(1516—1556年).查理從母系方面繼承西班牙及其領地那不勒斯王
國,西西里,撒丁尼亞和美洲的殖民地;從父系方面繼承奧地利和所謂"勃
日第遺產",包括尼德蘭,盧森堡和佛朗士——康泰.1519年,查理當選為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查理五世.他在義大利戰爭中打敗法國,奪取米蘭和
其他地區.在十六世紀的20至30年代,西班牙殖民者又侵佔美洲的墨西哥,
秘魯,智利,哥倫比亞等地.1535年,北非的突尼西亞,歐蘭和其他一些地方
也被西班牙佔領.這樣,西班牙成為一個地跨三洲的殖民大帝國.但國內的
橫征暴斂和對外的窮奢贖武,激發了各階層人民反對專制主義的斗爭,1520
年爆發了卡斯提城市起義,然而不久就被國王依靠大貴族的勢力而殘暴鎮壓
了.起義失敗後,城市的自由被取消,等級議會制日趨衰落,中世紀的封建
殘余始終保持了它強大的勢力,使得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的資本主義因素難
以得到充分發展的機會.正如馬克思在《革命的西班牙》一文中分析西班牙
君主專制和其他西歐國家不同之點時所說的:"在西班牙則恰恰相反,貴族
政治雖趨於衰落,卻保持了自己的最惡劣的特權,而城市雖已喪失自己的中
世紀的權力,卻沒有得到現代城市所具有的意義."
查理五世於1556年退位.他的弟弟斐迪南繼任神聖羅馬皇帝,西班牙王
位由他的兒子腓力普二世(1556—1598年)繼承,領土包括西班牙本土,尼
德蘭,義大利境內屬地和美洲殖民地.這一時期是塞萬提斯生活的主要時期,
其社會現實對塞萬提斯的人生與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腓力普二世更加狂妄專暴,他利用宗教裁判所壓制反對者,大肆沒收富
裕商人和工業企業家的財產.從1565年起,又制訂了一系列迫害摩里斯哥人
(西班牙統一後被迫改信基督教的摩爾人)的法令.如:摩里斯哥人不準攜
帶武器和穿著民族服裝,也不準說阿拉伯語和做伊斯蘭教禮拜,違者處以火
刑.遭受迫害的摩里斯哥人於1568——1570年舉行起義.起義被鎮壓後,整
個安達魯西亞變成了一片廢墟.1585年,阿拉岡也發生了農民起義,起義者
殺死封建領主,拒絕履行封建義務,但不久也被鎮壓.
好大喜功的腓力普二世對外實行瘋狂的擴張政策,不斷進行戰爭. 1571
年,西班牙與威尼斯的聯合艦隊在勒邦多海戰中,擊潰土耳其艦隊.1580年,
西班牙攻陷里斯本,次年兼並葡萄牙及其全部殖民地.但在對英,法和尼德
蘭的戰爭中,西班牙卻連遭失敗.1588年,腓力普二世派遣無敵艦隊遠征英
國,在英吉利海峽幾乎全軍覆沒,從此海上霸權落入英國之手.1589年,他
又出兵干涉法國胡格諾戰爭,於1598年被逐出法國.對尼德蘭的戰爭,自
1567年即已開始,戰爭綿延幾十年,但終不能鎮壓尼德蘭的革命.尼德蘭北
部七省的獨立,使西班牙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遭到嚴重打擊.無休止的戰爭
耗盡國力,國家財政陷入紊亂.1573年到1598年間,國債由三千七百萬杜
卡特增加到一億杜卡特.腓力普二世雖然一再增加賦稅,但在1575年和1596
年,仍兩度無力償付國債.至此,西班牙不斷衰落,經濟發展日益落後於西
歐其他國家.國內經濟狀況的惡化,工商業的凋敝,使人民生活窮困萬狀,
不少人逃到海外謀生,有的為了逃避賦稅而進入修道院.這一時期,西班牙
的人口減少達到驚人的程度,許多大城市的人口減少一半,有的減少四分之
三,有些小鎮和村莊甚至消失.到17世紀中,西班牙的修道院竟多至九千所,
神甫,修女,修士達到一百二十萬人.貧民和乞丐約占人口的三分之一.1598
年,腓力普三世繼位,在政治和經濟上毫無革興之意,並於1609—1610年實
現其父遺志,將數十萬摩里斯哥人(大部分是勤勞優秀的手工業者和農民)
驅逐出境,這就使西班牙本來已經衰落的工農業更加一蹶不振.整個國家此
時籠罩在一片絕望的情緒之中.正如塞萬提斯借堂吉訶德之口多次譴責的那
樣,這是一個"黑鐵時代".
------------------
到了兩王之孫卡洛斯一世與其子腓力二世時,西班牙進入更輝煌的霸權時代。尤其是卡洛斯一世(即查理五世),被推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文治武功鼎盛,為西班牙歷史的全盛時期。
查理五世統轄近半的歐洲大陸及美洲大陸的大部份,後來還陸續征服墨西哥的馬雅帝國以及秘魯的印加帝國。在中南美洲建立殖民地的進展下,使十五、十六世紀的西班牙,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世紀』。
1588年5月,由里斯本出發的127艘西班牙無敵艦隊,不幸於多佛海峽被英國機動性高的80艘艦隊所打敗,從此以後,西班牙國勢一蹶不振,海上霸權也由英國取代。
--------------------
西班牙鼎盛時期

1469年伊莎貝爾嫁給了阿拉貢的王子費爾南多,1474年23歲的伊莎貝爾被立為卡斯蒂利亞女王,她建立起新的法庭和城鎮行政制度。1479年費爾南多繼位,成為阿拉貢國王,兩國正式合並為統一的西班牙王國,夫婦二人被稱為「天主教雙王」。1492年西班牙人徹底打敗了摩爾人。天主教雙王共有一子四女,分別與歐洲一些王室聯姻,王儲胡安娶了德國皇帝馬克西米連的女兒瑪加麗達,葡萄牙王子先後娶了長女伊薩貝爾和三女兒瑪麗亞,二女兒胡安娜嫁給馬克西米連的兒子菲利佩,四女兒與英國亨利八世結婚。聯姻不但鞏固了他們在西班牙的統治地位,也意味著領土的兼並和擴張。天主教雙王的統治使西班牙在歐洲率先實現國土統一,使西班牙結束了中世紀並進入文藝復興時期。1506年胡安娜的長子卡洛斯成為尼德蘭君主。1516年費爾南多去世,卡洛斯成為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國王,稱為卡洛斯一世(歐洲其他國家稱之為查理五世)。1519年馬克西米連去世後,卡洛斯被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520年正式被加冕為皇帝。卡洛斯一世統治的范圍包括西班牙、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奧地利、尼德蘭、盧森堡、佛朗士—康泰、西班牙在美洲和亞洲的殖民地、北非的突尼西亞和奧蘭等地,成為一個橫跨四大洲的日不落帝國。至此,憑借其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從美洲掠奪來的金銀財寶,西班牙在卡洛斯一世時期達到鼎盛時期。

西班牙衰落

西班牙從卡洛斯一世開始起先後有五位哈布斯堡家族成員成為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菲利佩二世、菲利佩三世、菲利佩四世、卡洛斯二世。由於卡洛斯一世和菲利佩二世在歐洲連年征戰,四處樹敵,造成國庫空虛,負債累累。為彌補財政赤字,稅收負擔不斷加重,人民群眾的不滿和離心主義情緒日增。西從拉美運回的黃金白銀被海盜掠奪或通過貿易方式流入英、法等國,促進了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而西班牙卻因工農業競爭力低而日趨衰落。由於經濟和宗教沖突,1588年菲利佩二世對英進行討伐,但西海軍裝備落後,加上風暴襲擊,西班牙無敵艦隊慘敗,從而西班牙喪失了海上強國的地位。1648年,西對法作戰失利,在陸地上的軍事優勢也宣告結束。此後,在王位繼承戰爭中,又向英國割讓了直布羅陀並陸續喪失了葡萄牙和在義大利和荷蘭的領土,西逐漸走向衰落。
-----------------------

無敵艦隊
無敵艦隊(古西班牙語:la Felicissima Armada即最幸運的艦隊;現代西班牙語:la Armada Invencible即不可擊敗的艦隊)是由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在1588年所派出,意圖征服英格蘭卻失敗的龐大艦隊。無敵艦隊之役是英西戰爭中最大型的戰役,也是戰爭過程之中第一個侵略性攻擊意圖。這場戰爭同時也是英國歷史中最有名的時期。在格瑞福蘭海戰(battle of Gravelines)中,西班牙船艦被弗朗西斯?德雷克所領導的英國海軍沖散,英軍用的秘密武器稱為地獄燃燒者,即八艘起火燃燒並且滿載火葯的商船。

無敵艦隊約有150艘以上的大戰艦,被英軍擊敗時本想南退,卻因颳起強大的南風而不可行,殘存的艦隊只好隨風北上,最後繞過大不列顛島及愛爾蘭島西岸回國時僅存43艘,由於損失百艘以上的大戰艦及超過一萬四千名士兵,從此國勢鼎盛的西班牙一蹶不振,英格蘭則成為海上強權,開啟了伊麗莎白一世的盛世。

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
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Treaty of Tordesillas)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於1494年6月7日,在西班牙卡斯蒂利亞的托爾德西里亞斯簽訂的一份旨在瓜分新世界的協議。協議規定兩國將共同壟斷歐洲之外的世界,並特別將位於維德角群島以西300里格(約合1770公里或1100英里),大約位於西經46°37'的南北經線,為兩國的勢力分界線:分界線以西歸西班牙,以東歸葡萄牙。西、葡兩國分別於該年的7月2日和9月5日批准了該條約。由於麥哲倫的環球航行,1529年兩國又重新簽訂了薩拉戈薩條約(Treaty of Saragossa)用以明確這一分割在太平洋上的位置。

--------------------------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
Wikipedia,自由的網路全書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是指1556年至1700年間統治西班牙,西屬尼德蘭和義大利部分公國和1580年至1640年間統治葡萄牙的家族。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與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同宗,而其母系祖先分別為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和阿拉貢國王費迪南二世,他們都是特拉斯塔馬拉家族的成員。而在1700年後繼承西班牙王位的都是波旁家族的成員。

Template:西班牙歷史

目錄 [隱藏]
1 起源
2 美洲殖民地
3 短暫吞並葡萄牙
4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5 參看

[編輯]起源
Image:Battle of Pavia.jpg
發生於1525年的巴瓦之戰1504年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病逝。由於,她與阿拉貢國王費迪南二世所生的兒子都不幸夭折,在伊莎貝拉身故以後,女王儲胡安娜(Joanna the Mad)繼承卡斯蒂利亞王位。神聖羅馬皇帝馬西米連一世的兒子菲利浦以胡安娜的王夫的身分,和岳父費迪南一起監國。

1516年,費迪南病逝後,胡安娜和菲利浦的兒子,西班牙兼奧地利王子卡爾(西班牙文名:卡洛斯,英譯查理)以特拉塔馬拉家族的外孫資格繼承西班牙(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王位,是為卡洛斯一世。上任後贊助了麥哲倫的環球旅行。1519年查理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查理五世。1535年,查理佔領突尼西亞等地。西班牙的統治地區包括德意志、尼德蘭、義大利南部、突尼西亞和美洲殖民地。16世紀時的西班牙成為了西歐強國,擁有歐洲最強大的海軍和艦隊。

其後於1556年查理將西班牙王位讓與其子菲利浦二世(Philip II),並廢除了菲利浦及其後裔繼承奧地利爵位的權利,正式揭開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序頁。

[編輯]美洲殖民地
1571年10月,西班牙打敗奧斯曼土耳其的艦隊,取得地中海的軍事優勢。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包括4個總督區:

西班牙總督區(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
新格瑞那達總督區(包括哥倫比亞、巴拿馬、委內瑞拉、厄瓜多爾)
秘魯總督區(包括秘魯、智利)
拉普拉塔總督區(包括阿根廷、玻利維亞、巴拉圭、烏拉圭)
總督由西班牙國王任命。每年有兩支艦隊從每周運送各種貨物回西班牙,壟斷了世界可可豆市場長達1個世紀。16世紀中葉,每年從美洲運回的黃金達5500公斤,白銀24.6萬公斤,世界貴金屬開采量的83%歸西班牙所有。

[編輯]短暫吞並葡萄牙
在西班牙統一後,哈布斯堡王室漸漸向葡萄牙滲透。通過互相通婚,使哈布斯堡的血統混入葡萄牙的阿維士王室。

菲利浦二世繼西班牙王位後,葡萄牙出現王位繼承危機。1578年,菲利浦的表弟,葡萄牙王斯巴斯蒂安(Sebastian)發動對北非穆斯林的聖戰,但不幸戰敗被俘後處決(葡國民的說法是失蹤)。已成為紅衣主教的王叔亨利企圖還俗繼承王位,但遭教宗國瑞十三世/格高里十三世拒絕,最後於1580年無嗣而亡,由另一位侄子安東尼奧暫繼王位。但安東尼奧的繼承並不獲教宗承認,教宗反而傾向由亨利的外甥,西班牙王菲利浦承繼葡萄牙王位。

同年11月,菲利浦派艾爾巴公爵帶領軍隊開進葡萄牙,很快攻陷里斯本,安東尼奧被迫流亡巴黎和葡萄牙若干個外島。

葡萄牙疏密院迫於軍事和教宗的壓力,容許菲利浦有條件地繼承葡萄牙王位,成為葡萄牙王菲利浦一世。而條件便是:

葡萄牙維持由一獨立政府管治,不受西班牙政府管轄
葡萄牙王國及其海外領地不得被國王擅自收編為西班牙領土或行省
維持葡萄牙語的國語地位
在西班牙吞並葡萄牙的同時繼承了葡萄牙的海外殖民地,使西班牙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但是哈布斯堡王朝在葡萄牙的名聲一向不好,而且無敵艦隊和三十年戰爭的戰敗,更令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瀕臨破產邊緣,如菲利浦二世在去世前兩年的1596年宣布破產。1609年尼德蘭也發生革命從西班牙獨立出去。在三十年戰爭期間歐洲一片反哈布斯堡的浪潮中,葡萄牙終於在1640年發動恢復獨立活動。同年12月1日,葡萄牙疏密院立先王曼鈕一世的玄孫,布拉干薩公爵約翰為葡萄牙王約翰四世。葡萄牙恢復獨立,哈布斯堡王室也結束了對葡萄牙達60年,歷3代君主的管治。

[編輯]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主條目: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1700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二世的去世,結束了哈布斯堡家族對西班牙歷5代的統治。他把王位傳給了他的外甥,來自波旁王室的法王路易十四之孫安茹公爵菲利普,而非他的奧地利表親(可能礙於他曾祖卡洛斯一世的遺詔)。由於與奧地利王室的近親關系,西班牙的外交政策一般是親奧地利的,而路易十四決心在西班牙建立一個親法的政權。他為了他的孫子得以繼承西班牙王位,他執意廢除與英國,荷蘭和奧地利簽定的《1700倫敦條約》。神聖羅馬皇帝,卡洛斯的表親利奧波德一世為支持其子卡爾大公競爭西班牙王位,便以路易十四毀約為由,於1702年對法國發動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法國的宿敵英國和荷蘭,初期曾一度承認菲利普的繼位,但菲利普宣布切斷西班牙和英荷兩國的貿易關系,將兩國推向奧地利的一邊,再加上路易十四支持廢英王查理二世的兒子,信奉天主教的占姆士王子奪回他姐姐瑪麗二世的江山,更令她和她的丈夫,荷蘭護國公威廉三世的反法立場更為堅定。英國,荷蘭聯同大部分德意志城邦如漢諾威和普魯士都站在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一邊。巴伐利亞和科隆選帝侯以及葡萄牙王國和薩伏依公國就站在法國波旁王室的一邊。而西班牙本土,也出現了反波旁的武裝,而阿拉貢、華倫西亞和加泰隆尼亞地區更宣布效忠哈布斯堡王朝。

奧地利軍元帥,法王路易十四的私生孫帶領奧軍於1702年進佔法國勢力范圍米蘭公國,揭開了戰爭的序幕。而英軍統帥,前首相邱吉爾的祖先,馬爾巴羅公爵亦帶領英軍,進入西屬尼德蘭,支援荷蘭。而奧地利軍隊也在阿拉貢、華倫西亞和加泰隆尼亞等西班牙領土站穩了腳跟,英軍更乘機佔領了直布羅陀。西班牙本土、尼德蘭低地和北美洲成為此戰的主要戰場。這場戰爭爆發時,英王威廉三世剛駕崩不久,因此戰爭主要戰事都發生在安妮女王在位時,因此在北美又稱為安妮女王之役。

1711年,經過多年交戰,歐洲各國的緊張關系因為各種因素緩和下來。在英國,親法的扥利黨獲得政權,而波旁王朝也願意為英荷兩國商人提供貿易優惠和保障。因此三國於1713年簽定烏得勒支和約。而1714年,哈布斯堡王軍在西班牙最後一個據點巴塞隆納的陷落,促成了奧法拉施塔特和約和巴登和約。而奧西之間的領土紛爭直至1720年,四國同盟之役後的議和才得以最終解決。

E. 十七世紀的西班牙

西班牙在1512年完成統一,也就是16世紀,你說被誰統治呢?西班牙國王唄

美國獨立抗擊西班牙是在19世紀

F. 誰知道十七世紀的西班牙社會情況,急用,謝謝啦,越詳細越好

當時來沒有西班牙這個概自念,應該是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聯合王國。
對摩爾人的征服並沒有為聯合王國帶來和平,聯合王國一方面跨國直布羅陀繼續襲擊摩洛哥
另一方面捲入了3次義大利戰爭。同法國爭奪義大利耗盡了國家財力物力,致使民怨四起。
同時,對新大陸展開了血腥征服,大肆掠奪財富。整個國家陷入嚴重通脹,金銀大量從美洲
輸入,卻又大量耗費在戰爭中。隨著查理五世即位,聯合王國又繼承了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地
成為天主教護國,進一步捲入歐洲宗教混戰。帝國如同塞萬提斯筆下的唐吉歌德脫離實際、熱忱
幻想,主觀主義,迂腐頑固。

G. 17世紀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實力對比

樓上那個純屬傻X !樓主問的是世紀,你整出個20世紀干個jb?
17世紀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是荷蘭和英國,他們是純粹的資本主義國家,因為已經經過格命了。
此外還有半資本主義國家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國,這三個國家仍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所以只能算半資本主義。其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是19世紀後期經過產業格命才演化為資本主義的,法國則是經過幾十年格命動盪。
說正題,17世紀時候,荷蘭鼎盛,是資本主義國家裡最強的,號稱海上馬車夫,它航海業最強(東印度公司)、海軍實力最強(佔全球噸位三分之一強)、金融業最強(最早銀行和證券交易所),壓制西班牙和葡萄牙半個世紀。
第二是英國,這時候英國也是剛崛起,但已經超越西班牙等國,綜合排名第二。後來爆發三次英荷戰爭,英國徹底打敗荷蘭,本來要當第一了,不想這時候法國又崛起了。然後18世紀跟法國打了四場戰爭,才打敗法國,徹底成為世界老大和日不落帝國。
第三是法國,這時候法國也是剛起步,但遇上了路易十四這樣的雄主,所以發展較快,超越了西班牙。但路易十四既發展海權又發展陸權,兩面無法兼顧,所以沒能像英國那樣很強。
第四是西班牙,這時候西班牙已經走下坡路,但是實力仍然驚人,是一流強國。後來西班牙徹底衰落是在七年戰爭和拿破崙時代。
第五是葡萄牙,也是下坡路,而且國小民寡後勁不足,所以排最後。但是他也是在拿破崙時代才徹底衰落的。
綜上,排名為:荷蘭——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
求採納

H. 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義大利,軍事實力排個名~謝謝

單純賬面來上的裝備來看是源 法國 英國 德國 義大利 西班牙
戰爭能力個人傾向於英國 法國 德國(理想狀態下其有可能超越法國) 義大利 西班牙
但戰爭絕不僅僅是武器的較量。法國擁有歐洲最完善的國防工業,裝備規模領先英德,質量也屬上乘。但個人認為就國家的戰爭素養來說,英國僅次於以色列,遠強於任何一個歐洲國家。英阿馬島戰爭中英國的戰爭動員能力令世界震驚,可以在那麼短的時間里動員那麼多民船並在那麼短的時間改裝完畢,正規軍也可以在相當短的時間集結完畢,這都體現了英國的戰爭能力。德國受制於二戰軍備規模種類有所限制所以屈居第三,但不等同於其戰爭能力低下。至於義大利和西班牙,二者實力基本相當,總體義大利強一些,而且隨著俄羅斯在地中海活動增加,西亞北非形勢惡化,義大利軍事實力還會與所增加。

I. 16世紀末17世紀初西班牙歷史

與法國爭霸

1494年開始的義大利戰爭本來是米蘭國內部斗爭引發的,當時一方藉助於那不勒斯王國,另一方藉助於法國。但義大利北部歷來是法國、奧地利和西班牙的必爭之地,所以法國一介入,奧地利和西班牙也隨即介入。他們聯合了一些小國家先後組織了兩次反法神聖同盟把法國趕出了義大利。

查理五世後,其帝國龐大的身軀,其統一歐洲的計劃讓英國、法國、丹麥等新興國家甚至整個歐洲感到了威脅,其中尤以法國最為敏感,因為法國的東、北、南三面都被它包圍。因此,法國國王佛朗西斯一世反對查理五世,他從外交上積極打擊哈布斯堡王朝勢力,這也是法國此後二百年間的對外政策基軸。16世紀的義大利戰爭就這樣逐漸演變成歐洲的第一次爭霸戰,戰爭的主角就是法國和查理五世領導的哈布斯堡王朝。1515年,法國派兵攻佔了米蘭,但在第二年就被打退。1523年,佛朗西斯又派兵進入義大利,結果仍是敗退。1524年10月,佛朗西斯在打敗趁勢進入法國的神聖羅馬帝國軍隊後,攻入義大利,直取米蘭,但在1525年的巴威亞戰役中兵敗被俘。作為俘虜,佛朗西斯被迫簽訂了《馬德里條約》,交出勃艮第公國,放棄對義大利那不勒斯和米蘭的要求。在他回國後,馬上推翻了條約,准備再戰。

查理五世取得的巨大成功使教皇也感到害怕了,兩次反法同盟的盟友教皇克力門七世也起來反對他了。教皇組織了科涅克同盟,在法國領導下反對查理五世。查理派遣了一支軍隊在波旁公爵的率領下進攻羅馬。波旁公爵在羅馬城下戰死,於是他率領的約兩萬德意志和西班牙僱傭軍便失去了控制。1527年5月,他們沖進羅馬城燒殺搶掠,把聖體盒拿去當夜壺,把十字架當靶子,把修道院改成妓院,教皇也被捉了。此事被認為是文藝復興終結的標志。兩年後,查理在博羅尼亞會見了教皇,這是天主教皇帝與教皇的第一次會面,他雙膝跪下,為羅馬事件表示歉意,教皇原諒了他。三個月後,查理接受了神聖羅馬帝國的金皇冠後,堅持為教皇執鐙,表示他精神上服從教皇。

此時的法國選擇了和土耳其聯合。在海上, 法國、土耳其和熱那亞的艦隊於1528 年對西班牙艦隊及那不勒斯和西西里採取了聯合行動, 迫使查理五世不得不全力關注地中海。 1536年,法土條約簽訂後,法國和土耳其海軍常常一起行動,法國的馬賽港就停泊著土耳其軍艦。1538 年法土艦隊進攻威尼斯,同年的普雷維沙海戰後, 奧斯曼帝國開始享有地中海的海上優勢, 查理五世受到遏制。1542 年, 法土兩國又一次採取海上聯合行動, 進攻那不勒斯、西西里和尼斯。在行動過程中, 土耳其艦隊停靠土倫港, 並設立了海軍前線指揮所, 以至當時該港被稱為「君士坦丁堡第二」。亨利二世繼承王位後, 繼續執行其父佛朗西斯一世的政策, 仍保持與土耳其的同盟關系, 同時在歐洲大陸和地中海打擊哈布斯堡王朝。因此, 法土同盟的重要意義在於: 法國把奧斯曼帝國的力量引入到歐洲國際關系, 將整個歐洲大陸的敵人引入歐洲大陸的權力政治之中, 迫使哈布斯堡王朝陷於兩線作戰的窘境,從而最終在歐洲恢復並維持了一種均勢,維護了法國和其他正在興起的、反抗查理五世霸權企圖的國家的獨立和自由。

1544年,查理五世攻入法國,法國求和。3年後,佛朗西斯死後,他的兒子亨利二世又恢復了戰爭。查理五世在1556年退位後,戰爭在亨利二世和菲利浦二世之間進行,1557年和1558年法軍連遭失敗後,兩國於1559年簽訂了《卡托-康布雷西和約》,實現了和平,法國的安全也得到了保障。《卡托-康布雷西和約》也標志著查理五世歐洲霸權圖謀的失敗和以均勢為基礎的歐洲體系的初步形成。

反對宗教改革

除義大利戰爭外,查理五世還有一件煩心事,那就是在德意志發生的宗教改革。查理計劃的首要目標是統一德意志,以壯大帝國的力量。因此,自詡為天主教正統的查理不會容忍反對羅馬天主教廷的宗教改革。然而不可遏止的洪流還是把他的計劃沖得七零八落。

從15世紀下半葉開始,歐洲的資本主義經濟開始發展,這需要有一個統一的國內市場和強大的政府作為自己發展經濟的後盾,但德意志境內分布的大大小小各行其是的獨立力量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當時的教會也日益腐化,當歐洲各國紛紛建立中央集權政府抵制腐化的教會時,教會仍利用德意志的分裂進行掠奪。據統計,在16世紀初,每年從德意志流入教會的財富為30萬金幣,而當時的德意志稅收只有1?4萬金幣,德意志成了「教皇的奶牛」,這招致了廣泛的反對。當時全德意志約有1/3的土地屬於教會財產,這是各路諸侯不能容忍的。

1517年,教會大力推行贖罪券,宣稱只要買贖罪券的錢幣落入錢箱時叮當一響,其已死親屬的靈魂馬上就從煉獄飛升天堂。這種說法與維騰堡大學神學教授馬丁?路德從《聖經》中所得出的理論完全相反。1517年11月1日晨,馬丁?路德將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貼在了維騰堡教堂的大門上。由於印刷術的幫助,《九十五條論綱》迅速傳播,被譯成多種文字,一個月之中就傳遍了整個歐洲。形勢的發展使原本對《九十五條論綱》不屑一顧的教皇利奧十世不得不重視起來。1519年3月,經過談判,馬丁?路德寫信向教皇請罪,並呼籲德意志各階層忠於羅馬教會。盡管路德作了讓步,但教會中的強硬派不肯罷休,他們派出了著名神學家約翰?艾克與路德辯論,結果路德輸了。1520年,教皇駐德使節宣布將路德開除教籍,當眾焚毀其著作。教皇於6月15日勒令馬丁? 路德放棄自己的觀點,於是路德被迫與教會決裂。

面對宗教改革,此時的德意志政治舞台上出現了三派勢力:一是反對宗教改革的保守派;一是主張建立擺脫羅馬教會控制的國家教會的溫和改革派;一是主張變革整個社會制度的激進改革派。查理五世出於正統的天主教觀念,支持保守派。但由於義大利戰爭的拖累以及不願意得罪溫和派勢力,所以他採取了一種比較溫和的方式對待馬丁?路德。1521年4月18日,在沃爾姆斯帝國會議上威嚇馬丁?路德失敗後的第二天,雖然查理五世發表聲明說「朕決心用朕之王國和領土, 朕之朋友, 朕之身軀,朕之鮮血, 朕之生命及朕之心靈來捍衛它(天主教信仰)」 ,表明了自己堅定的保守派思想。但他其實是在馬丁?路德離開沃爾姆斯後才下逮捕令的,後來馬丁?路德被支持宗教改革的選侯菲特烈派人以綁架的形式保護下來。5月6日,帝國會議發布了《沃爾姆斯敕令》,宣布馬丁?路德為異端,並在帝國境內逮捕馬丁?路德及其支持者。這只不過是一紙空文罷了。

1531年,新教徒們組織了一個斯瑪卡德同盟,來反對查理五世和天主教諸侯,天主教諸侯則針鋒相對地組織了一個紐倫堡同盟。1535年,為了鎮壓農民起義,力量不足的舊教徒舊教徒指支持羅馬教會的諸侯,後文中的新教徒指支持路德派的諸侯。不得不尋求新教徒的幫助,新教徒趁機擴大勢力。1536年,紐倫堡聯盟瓦解,一些舊教諸侯也倒向新教徒。與此同時,英國和北歐諸國紛紛建立國家教會,脫離羅馬教廷。原本信奉舊教的法國國王佛朗西斯一世為了對抗查理五世也轉而支持新教徒。1540年,為了扭轉局勢,查理五世提出新舊教諸侯進行談判,探討建立德國教會的可能性。在談判破裂後,1546年,查理五世決定動用武力來打敗新教徒。在作戰中,不顧自己痛風的毛病,他騎在一匹大黑馬上達21個小時,而且始終沖在前面。1550年,他頒布《血腥詔令》,宣布鎮壓新教,恢復舊教的統治。這個明顯抬高世俗皇權的詔令引起了教皇和所有諸侯的不安,他們結成同盟共同反對查理五世。1552年查理五世被打敗。1555年,雙方締結《奧格斯堡和約》,承認路德派的合法地位,並確立了「教隨國定」的原則,承認各諸侯擁有決定其臣民宗教信仰的權利。德國的宗教改革在其他國家引起了連鎖反應,歐洲各國相繼爆發了反對羅馬教廷的宗教改革運動,派生出許多脫離羅馬教廷的新教派,如路德宗、加爾文宗、安立甘宗等。宗教改革取得了成功,這其實是以宗教改革的形式揭開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查理夢寐以求的帝國境內的宗教統一變成了泡影,德意志不僅沒有統一反而更分裂了。1556 年查理五世退位, 皇位傳給他的弟弟斐迪南,統治著德意志帝國, 包括奧地利及其領地捷克和部分匈牙利;他的兒子菲利浦則統治西班牙、尼德蘭和海外領地。查理帝國分解, 形成哈布斯堡王室的兩個統治支系。
打擊穆斯林
當查理在為帝國奔忙的時候,基督教的「老朋友」伊斯蘭教又在歐洲東部方向威脅著歐洲諸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是基督教反對伊斯蘭教的天然保護人,查理的先輩伊莎貝拉女王光復整個西班牙的輝煌也促使他具有這種使命感。然而這時的奧斯曼土耳其在其歷史上最偉大的蘇丹蘇萊曼的統治下國力強盛,橫跨亞、非、歐,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他們的行政管理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行政管理之一,他們還擁有讓歐洲許多國家羨慕的財政平衡。他們的軍隊訓練有素,裝備精良。這樣的一個強國,歐洲各大國都在避其鋒芒。只有查理五世懷有擊敗異端的宗教熱情,想要打敗蘇萊曼。輕率的企圖產生了荒謬的行動。1526年,土耳其軍隊在莫哈奇大敗查理五世的軍隊。1529年,維也納受到圍攻。

查理五世也不是沒有勝利過。1534年,突尼西亞哈夫斯王朝發生內亂,蘇丹穆萊?哈桑被著名的「紅鬍子」巴巴洛薩就是紅鬍子的意思,赫爾丁是當時地中海上富有傳奇色彩的海盜。他投靠土耳其政府後,經常騷擾西班牙海岸,是查理五世的心腹之患。海盜巴巴洛薩?赫爾丁廢黜。哈桑向查理五世表示要做永久的附庸。查理五世決定抓住這個機會打擊土耳其的勢力。1535年,他在巴塞羅那集結了300艘戰船,親自登上一艘有80面金色船帆的大船,御駕親征。3萬人在迦太基廢墟附近登陸,攻下了古萊特要塞,恢復了哈桑在突尼西亞的統治。紅鬍子海盜逃往阿爾及爾。哈桑向查理稱臣納貢,並釋放了2萬名基督徒奴隸。查理凱旋而回,在義大利南部城市巴勒莫、墨西拿和那不勒斯停留時,居民熱烈歡迎這位「在非洲和亞洲的歐洲捍衛者」,入城時在一些旗上寫著「從旭日東升直到夕陽西下」,這應該就是指他的國土廣袤,可能也是後世日不落帝國說法的起源。查理這次勝利的一個後果就是法國與土耳其結盟,他不得不陷入兩線作戰的境地。

1541年,受這次勝利的影響,為了贏得地中海的優勢,查理率260艘船討伐阿爾及爾。無奈天公不作美,有100艘船在路上因為暴風雨而損失,還有14艘船觸礁。在好不容易登陸後,傾盆大雨又讓他們陷入泥濘,面對蜂擁而來的阿拉伯人,只好撤退。查理五世垂頭喪氣,他打擊伊斯蘭教的戰斗以失敗告終。

但戰斗並沒有停止,雙方仍在不斷地發生沖突。1569 年 9 月,全歐最大的威尼斯火葯廠突然大爆炸,燒毀了火葯廠,也使停泊在威尼斯港的艦隊損失了 4 艘艦船。蘇萊曼誤以為威尼斯艦隊已在爆炸中化為灰燼,於是決定進攻威尼斯的塞普勒斯島。1570 年 7 月,土耳其艦隊開始進攻塞普勒斯。面對威脅,威尼斯向所有基督教國家求援,但應者寥寥。唯一的支持者是羅馬教皇,他清醒地認識到基督教世界所面臨的危險,認為奪得並保持地中海的制海權就可以扼制土耳其向西的擴張。在他的倡導下,地中海沿岸一些國家形成了一個反穆斯林同盟,並組建了一支基督教聯合艦隊。 聯合艦隊總算拼湊了230 余艘軍艦,總司令由唐?約翰(唐?胡安)擔任,他是查理五世的私生子。此時的約翰年僅 26 歲,年輕氣盛,是一位有豐富作戰經驗的將領。 1571年10月7日,聯合艦隊將土耳其艦隊堵在了位於希臘勒班陀的佩雷特灣。清晨,土耳其艦隊突圍,聯合艦隊只有190艘船趕了上來。雙方展開激戰。由於聯合艦隊的火力猛,裝甲厚,士兵普遍裝備了火繩槍,強於土耳其士兵裝備的弓箭,再加上唐?胡安的正確指揮,最終土耳其艦隊大敗。此戰,聯合艦隊共擊沉土軍戰艦 113 艘,俘獲117 艘,繳獲火炮 274門,擊斃土軍 3 萬餘人,俘虜 8000 餘人,土軍主帥戰死。聯合艦隊只損失了 12 艘戰艦,被俘 1 艘,死傷 15000 餘人。根據胡安戰前的宣言,聯合艦隊 15000 名奴隸劃槳手全部獲得自由。 此戰,一個小兵在戰斗中胸部和左臂受傷,他就是後來鼎鼎大名的塞萬提斯。

1588年無敵艦隊的覆滅,標志著西班牙的衰落,1598年國王菲利浦二世的去世,說明西班牙黃金時代的終結。無敵艦隊的失敗是軍事上的失敗,但黃金時代的終結卻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金銀

有了金銀就意味著富強,西班牙之所以能成為強國,與之不無關系。但金銀的大量輸入引發了許多意料不到的問題。首要的就是通貨膨脹。大量的金銀使得金銀的價格下降,物價上漲,首先是農產品,既而是工業品。到了16世紀末,西班牙的物價平均上漲了4倍多,谷價上漲了5倍。法、英、德等地區的平均物價上漲了2倍半以上。價格的上漲使西班牙製成品價格昂貴,因而在國際市場上沒有競爭力,而在國內由於物價上漲速度超過了普通人的收入增長速度,造成群眾購買力下降,國內市場日益狹小。其次,就是對國內工商業的打擊。由於本國產品不論在國內還是國際上都不佔優勢,為了掙錢,國內外紛紛把其他國家的產品走私到西班牙來,從而進一步打擊了西班牙本已弱小的工商業。由於菲利浦二世利用宗教裁判所殘酷迫害,打擊異端,迫使1568年~1570年摩里斯哥指留在西班牙的皈依了基督教的摩爾人。人被迫舉行大規模起義。1609年在大主教瓦倫西指使下,西班牙頒布驅逐從事工商業的摩里斯哥人敕令。1609年~1610年,大約50萬有熟練技藝的從事工商業的摩里斯哥人被逐出西班牙,這嚴重阻礙了西班牙經濟的發展。第三,是引發國內奢侈和好逸惡勞之風。在擁有大量金銀後,國內的貴族和富人把它用在了奢侈品消費上。為了滿足他們的需求,政府鼓勵外國商品大量輸入,一方面為別國輸送了資金,對他們的工商業起了促進作用,也使自己高度依賴於外國,主要是尼德蘭、英國、法國、德意志;另一方面阻礙了本國工業的進步。一些人則離家到美洲去追求金銀。人口的減少影響了國內市場、農業生產和工業進步。由於西班牙國內的經濟危機,使它不能吸納殖民地生產出來的物品,而國內不能以優惠的價格提供足夠數量的產品又加劇了殖民地經濟的困難。從西班牙湧入美洲的大量人口需要美洲增加食物供應,而勞動力的大量死亡使這種增加遠遠趕不上需要。同時,西班牙王室由於財政困難(戰爭消耗、稅收減少和海盜)又迫使它不斷地攫取更多的金銀,進而加劇了危機。國內和殖民地的人口變動和經濟危機正好是同時發生的,它們相互作用增加了損失,激化了矛盾。

軍費開支耗空了財富

在整個16世紀和17世紀上半葉,西班牙一直打仗,義大利戰爭、與德意志新教徒的戰爭、鎮壓尼德蘭革命、與土耳其人的戰爭、與英國人的戰爭,還有席捲歐洲的三十年戰爭等等。一個不穩固的大國,懷著過時的夢想,擁有如此多的對手,捲入如此多的戰爭,結果是很難想像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經濟支撐的問題。在多場戰爭的背後,就是天文數字般的軍費開支。在15世紀,歐洲開始了一場軍事革命,戰爭規模擴大、新兵器嶄露頭角,攻打堅固的城防設施需要大量的人員,這一切都使得軍費開支直線上升。1552年,查理五世在義大利、德意志、尼德蘭、西班牙、大西洋和地中海各條戰線上同時受到攻擊,於是他在德意志和尼德蘭出動了109000人,在倫巴第出動了24000人,在西西里、那不勒斯和西班牙出動了更多的人。海軍的花費更加驚人。由於廣泛的敵人的存在,西班牙的船越造越大、數量越來越多、裝備越來越先進。在1574年,菲利浦二世擁有146艘大帆船,幾乎是十幾年前的3倍。1580年吞並葡萄牙後,敵人的增多,迫使菲利浦擴大艦隊規模。

支出的增長遠遠大於收入的增長。1552年,查理五世在梅斯一戰中就花費了約征自美洲的正常收入10倍的金錢。在不斷的戰爭中,帝國來不及喘息。查理五世發現他的各種收入根本不能支付開銷,連稅收也早已抵押。查理不斷向銀行家借債以支持戰爭,但借款條件越來越苛刻,王室的信用在下降,利息越來越高,正常收入的大部分只能用來償還以往債務的利息。金錢大量流入銀行家手中。1557年,王室再也支撐不住,使得他的大債主德意志的銀行家富格爾也破產了。但是戰爭仍在繼續,支出也就避免不了。菲利浦二世在他統治期間將稅收增加了2倍仍不能滿足需要。這時,美洲金銀產量的增加以及破產後不再給付利息,緩解了王室的困難,但隨後的戰爭支出給王室帶來了災難。鎮壓尼德蘭革命的軍隊每年的花費是政府總收入的1/4。1588年花費1000萬金幣的無敵艦隊覆滅。1596年,在以空前的數額借債之後,西班牙政府又一次宣布破產。1598年,菲利浦二世死後,他遺留的債務高達1億金幣。政府的高額支出使它的收入來源地承擔著巨大的壓力。美洲的金銀是王室重要的經濟來源,但它屢遭私掠船的襲擊,損失慘重。1628年一次就被荷蘭人劫走價值1000萬金幣的白銀。王室更重要的經濟來源是卡斯提的稅收。沉重的稅負,是經濟日益萎靡的普通卡斯提人所無法承受的。他們只有兩條路:破產或逃亡。尼德蘭也是一個重要稅源地,但尼德蘭革命的爆發,使西班牙不僅收不上稅,反而要為鎮壓革命額外增加開支。經濟的窘迫影響了西班牙的軍事能力,軍事能力的削弱也影響了財富的獲得。

來自歐洲其他國家的競爭

西班牙趁歐洲其他國家忙於自身事務時,佔得先機,取得了成功。17世紀,西歐各國力量不斷增強,他們不滿足教皇對西班牙霸權的承認,趁其沉陷於歐洲不能自拔的機會,開始了挑戰西班牙帝國的過程。競爭主要在三個地區展開:一個是歐洲本土和地中海,一個是美洲和大西洋地區,一個是東亞和東南亞。在歐洲本土和地中海,西班牙在一場接一場的車輪戰中消耗著自己的力量;在美洲和大西洋,西班牙建立的貿易壟斷制度面臨著其他國家走私和海盜行為或偷偷摸摸或明目張膽的破壞。與腐敗的官員勾結的走私分子吞蝕著西班牙的市場,在菲利浦二世統治時期,美洲殖民地進口商品中的90%來自於其他國家。到18世紀,這個數字變成了19/20。大西洋上的海盜給西班牙的船隻造成了很大的破壞,西班牙往歐洲運送白銀的船隻是他們掠奪的目標。他們有時還攻入防護薄弱的城市,燒殺搶掠。在美洲大陸上,也出現了其他歐洲國家的身影,他們在美洲試圖建立永久居住地,從西班牙口中搶食吃,這也是對美洲爭奪進入新階段的標志。1587年荷蘭商人在巴西出現,1621年,他們建立西印度公司,以後又相繼佔領巴西繁華的聖薩爾瓦多、伯南布哥等城市。1623年,法國人和英國人分割了聖基茨島,英國的議會決定設立西印度公司。荷蘭人、英國人、法國人不僅在南美洲進行殖民活動,他們還到西班牙尚未正式佔領的北美洲拓殖,並以此為跳板不斷地向西屬美洲滲透。

在亞洲的競爭更加激烈。西班牙在亞洲採取的是守勢。1600年,英國人成立了東印度公司,1602年,荷蘭人也成立了東印度公司。他們打破葡萄牙人的壟斷,來到東方貿易。1595年,葡萄牙人保持了近一個世紀的印度洋航線的秘密被荷蘭人公布出來。1606年,葡萄牙和荷蘭的艦隊在馬六甲進行了一場海戰,戰敗的葡萄牙失去了東方海上霸主的地位。荷蘭取代了它的位置,1641年,馬六甲被荷蘭人佔領,葡萄牙的東方貿易航線被截斷。荷蘭在印度尼西亞建立了強大的殖民地,西班牙在菲律賓從此處於守勢。

西班牙在17世紀迅速衰落,1700年國王查理二世的死亡引發了曠日持久、影響深遠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戰爭後,西班牙伊比利亞半島以外的領土喪失殆盡,直布羅陀成為英國殖民地直到今天。受法國大革命的鼓舞,西屬美洲開始了獨立戰爭,到1826年,除古巴外,各殖民地先後獨立,西班牙的統治宣告終結。西班牙再也沒有恢復它的榮耀。

J. 曾是傳統海軍強國的西班牙,它們如今海軍實力到底有多強

西班牙海軍是西班牙國家武裝力量的海上組成部分,其歷史可追溯至中世紀晚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現役海軍之一,亦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藍水海軍之一。西班牙海軍負責過一些重大且具有歷史性的航海活動。最著名的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和麥哲倫環球航行等。幾個世紀海軍為西班牙發揮了至關重要的後勤作用,保護了歐洲、美洲、亞洲之間的貿易。

閱讀全文

與十七世紀西班牙軍事實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