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作戰力量作戰節奏軍事理論

作戰力量作戰節奏軍事理論

發布時間:2021-02-05 04:09:32

A. 求一篇軍事理論論文~3000字左右,最好是獨一無二的~200分啊啊啊!

軍事理論論文 已發送數篇注意查收. 再次發送注意查收

B. 大學軍事理論 4、談談你對現代戰爭作戰空間的認識_

不同的戰爭空間代表著不同的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當前,戰爭空間已由陸地、海洋、空中擴展到信息空間和心理空間,表現為物理域、信息域和認知域等不同領域的多重作用。
物理域作戰空間
物理域作戰空間是戰爭物質體系構成的場域,其特點表現為實兵對抗、實體摧毀、實力消耗,主要由陸戰場、海戰場和空戰場等組成。陸戰場是戰爭的傳統場域。由於造船技術的進步和作戰需要,人類作戰空間由陸地擴展到海上,於是海戰場逐漸形成。世界史上著名的希波戰爭薩拉米斯海戰,第一次由於海上作戰而影響到整個戰爭的進程。空戰場是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飛機的運用而出現的,現代新型戰機不僅可支援陸戰和海戰,而且可直接摧毀和破壞敵後方的重要目標,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作用。現代戰爭中,物理域仍然是交戰的主要戰場。現代武器裝備的射程增大,部隊快速機動能力增強,為物理域大縱深作戰奠定了物質基礎,深遠迂迴、縱深奔襲、體系作戰等作戰樣式得到廣泛運用。
信息域作戰空間
信息域作戰空間是信息元素所構成的場域,已經成為現代戰爭的關鍵領域。信息域的核心是信息,本質是信息的利用,是圍繞信息獲取與識別、轉換與傳輸、儲存與提取、攻擊和防護等能力所展開的空間。主要手段為:電子偵察、電子進攻、電子防禦、網路進攻、網路防禦等。現代戰爭中戰斗的整體運作,各戰場的相互配合,指揮員對各參戰力量、各戰斗行動的協調控制,都依賴信息空間的支持。伊拉克戰爭中,美中央戰區總部動用了90多顆衛星和36處衛星地面站,通過大型顯示屏,每2.5分鍾更新一次戰場圖像數據,使未來戰場變得清晰透明。
隨著大批電子戰設備融入計算機網路之中,網路空間逐漸成為信息域作戰主要空間。為了佔領現代戰爭的制高點,各國加快了相關技術的研發和運用。如美軍正在努力打造全球信息柵格(Globe Information Grid),企圖在世界范圍組建網路化連接體系,實現各地美軍點到點的實時信息互通。全球信息柵格根據作戰部隊、決策者和支持人員的要求,收集、處理、儲存、分發和管理信息。它強調分布式、網路化、實時化覆蓋全球的數據運作,為部署在世界各地的美軍提供點到點的信息互通能力,實現在正確的時間,將正確的信息,以正確的形式送交給正確的接收者,為實現信息優勢發揮重要作用。
認知域作戰空間
認知域作戰空間主要是人的心理、思想、觀念和精神等內容構成的空間。從1879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首次科學研究大腦以來100餘年間,在計算機科學、語言學和神經科學等諸多學科的影響下,透過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等腦成像技術顯示出復雜的結構,揭示了大腦高級認知功能和神經信息的處理方式等內容。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科學家逐漸獲得了個體的感覺、知覺、注意、思維、記憶和潛意識等心理活動規律,從而為認知域作戰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在現代戰爭需求和新軍事變革浪潮推動下,輿論對抗、心理較量和法理爭奪等逐漸成為常態的作戰手段和作戰樣式,認知域成為現代戰爭戰鬥力生成的重要空間。認知域作戰區別於物理域作戰,它不是對戰爭實體的「硬摧毀」,而是表現為對對方軍民心理的「軟殺傷」。認知域作戰作用機理主要表現為:一是通過攻擊知覺系統引發作戰對象認知失衡。在戰場條件下利用目標對象的認知特點,對其知覺系統施加影響,打破其認知平衡,個體可能會引進新的認知元素或放棄自己原來堅持的一些觀點。二是通過攻擊價值系統促成作戰對象情感錯亂。通常,自身的價值系統維持著個體正常的情感體驗。在戰爭時期,通過向其最珍視的價值體系進行徹底的攻擊,能使作戰對象情感發生錯亂,干擾、阻礙其正常的思維和行動。三是通過攻擊信念系統促使作戰對象意志瓦解。通過對對方賴以堅持的信念系統進行攻擊,打破對方官兵高度信賴的信念體系,就能很快促使其意志瓦解。

C. 大學軍事理論

高技術戰爭是伴隨著高技術兵器的誕生並大量用於戰爭而誕生的。專家們給它下的定義是:主要使用高技術性能的武器和使用與高技術武器相適應的作戰工具、作戰方法進行的戰爭。
70年代以來,隨著新技術革命的興起,以微電子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定向能技術為代表的一大批高新技術脫穎而出,它們不僅為人類他造了更多更新的財富,而且以不可阻擋的勢頭涌進軍事領域,使武器裝備發生了質的飛越,進入高技術兵器時代,這些高技術武器裝備的使用極大地改變了現代戰爭的面貌。比如、大量先進的偵察、監視裝備的使用,使現代戰場變得更加「透明」遠程武器躋身戰爭舞台,使戰場無前方、後方之分,遠離前線的後方已經不再是「安全的港灣」;航天技術造就了新的軍種——天軍,天戰已經不再是什麼神話,等等。
特點
一、高新技術武器裝備大量運用,引起作戰方式方法上一系列深刻變化

二、戰爭要素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戰爭形態向信息化方向發展
三、交戰雙方軍事力量和裝備技術水平發展不平衡,非對稱作戰日益成為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基本模式
四、戰爭的直接交戰空間逐步縮小,戰爭的相關空間不斷擴大
五、現代戰爭是體系對體系的較量,戰爭勝負取決於作戰系統的整體對抗能力
六、戰爭消耗越來越大,戰爭更加依賴雄厚的經濟基礎和有力的綜合保障

神七的意義
http://..com/question/74482783.html
看看給你的資料,自己抄些核心的,在組織語言,最好是你自己編下......

D. 關於軍事理論的論文

思想支配行動,靠昨天的思想打不贏今天的戰爭,更指導不了明天的行動。指揮人員如果思想觀念陳舊,那其指揮的軍隊也必然是落後的軍隊。美陸軍原參謀長沙利文曾說:「21世紀部隊必須體現出能用新的思維方式來設想戰爭形態」;「思想的轉變要先於軟體和硬體的改變」。面對信息化戰爭的挑戰,各級指揮人員必須要改變傳統觀念,打破舊框框,樹立適應時代發展的新觀念。 一、單靠組織人力物力已無法與信息化戰爭形態相「匹配」,應確立奪取信息優勢、以信息制勝的觀念 信息化條件下作戰,戰場信息源增多,信息流量、流速急劇增大,指揮人員所要處理的已不再僅僅是人流、物流,而更多的是信息流。因此,指揮人員必須改變以往的機械化戰爭觀念,把信息作為比兵力兵器、物力財力更為重要的作戰資源加以集聚、謀劃和運用,努力提高作戰信息的獲取、處理、傳輸和利用能力。一是要把目光投向信息化戰爭形態發展需要,以信息制約能量,以信息配置資源,以信息溝通指揮。二是要把制信息權作為部隊行動的「自由權」、「主動權」和「生命權」來對待,以奪取制信息權作為指揮活動起點,貫穿作戰指揮的全過程。三是要把過去行之有效的作戰原則注入信息內容,使之在信息化條件下作戰中煥發新的活力。四是要用信息武裝指揮人員的頭腦。包括使用信息裝備、信息系統,提高工作效率。指揮人員在運籌謀劃、輔助決策、協調工作時,都要優先考慮對信息的利用與反利用等。 二、單純注重「人謀」 已無法滿足大信息量的戰場要求,應確立人機一體、以機助謀的觀念 決策是作戰指揮活動的一項重要工作。傳統觀念認為,決策是人專有的主觀思維活動,依靠的是人類所獨有的思維優勢。但是,在變數多、節奏快、信息量大、關系復雜的信息化戰場上,作戰行動對作戰決策的需求,已經遠遠超出了人腦的生理極限。有關資料表明,隨著信息化條件下作戰信息量的劇增,如果使用傳統的手段,通常只能處理情報信息量的30%以下,而指揮員所得到的還不到10%;相反,如果用先進的決策支持系統進行輔助決策,輸入信息後,一般15分鍾後就能給出1-3個經過可行性論證和功效得失權衡比較的模擬決策方案。信息化條件下作戰中,指揮人員決策活動,正在走向人腦加電腦的智慧聚集型思維方式。計算機參與決策延伸了人腦思維,彌補了人腦在思維上的某些缺陷,指揮人員擺脫傳統的「人謀」觀念,走人機結合的路子成為提高其謀略思維效率的必然趨勢。 三、單憑經驗直覺的「粗放」型計劃組織已無法適應未來作戰,應確立精確計劃、周密組織的觀念 信息化戰爭中,戰場越來越呈現精確化趨向。一是信息化條件下諸軍兵種聯合作戰,各軍兵種的兵力火力在相對狹小的作戰空間和較短的時間內匯合,可能會造成「戰場擁擠」,這就要求精確計劃、周密組織。二是打擊目標將由以往的面積目標、片狀目標逐步向點狀目標、精確目標轉化,要求事先精確的計劃組織。三是高效益的作戰力求盡可能減少人員傷亡和物資消耗。要減少傷亡甚至實現零傷亡,要減少作戰物資的浪費性消耗,作戰計劃組織就必須非常精確。這樣,組織計劃必須由過去那種重「物能」對比、重空間部署,轉向重視快速、精確、周密地處理各種戰場信息,單憑經驗、直覺和悟覺來進行謀劃決策的做法已不適應作戰行動的時代發展,組織計劃工作必須由「粗放」向「精確」轉變,把主觀能動性與科學方法、手段結合起來,通過周密的計劃組織,充分發揮各種作戰要素的整體效能。 四、單以預先運籌謀劃已無法滿足復雜的指揮控制,應確立隨機協調、實時控制的觀念 信息化條件下作戰,戰場的流動性非常強。無論是作戰力量物理機動速度、射速,還是戰場信息的傳輸速度,都達到了近似極限值。再加上敵對雙方激烈的謀略對抗,使得戰場非常靈活、多變,戰機稍縱即逝,其結果很難事先預料,任何事先制定的周密計劃,都不可能在具體的作戰行動中如期實施,指揮人員必須適應戰場實際變化情況,見機行事和臨機反應。企圖依靠事先周密、詳細的計劃去實現對所有作戰行動的控制協調,在信息化戰場上將很難實現。當然,強調指揮人員要具有隨機協調、實時控制的觀念,並不反對進行按計劃控制協調。在情況明了,時間寬余時,則按預先運籌謀劃進行控制協調比較合適;但情況復雜,時間緊急時,完全可以在戰場情報部門初步判斷的基礎上,實施隨機決策,對作戰力量實時化指揮控制協調,替代預先的運籌謀劃內容。

E. 軍事理論 中國如何面對二十一世紀戰爭

冷戰結束之初,世界上很多人曾經希望過一個和平與穩定時代的到來。然而,從海灣的烽火,到巴爾乾的硝煙; 從中國駐南使館遭襲擊,到美日要在東亞部署TMD;從西方對車臣問題指手劃腳,到李登輝叫囂「兩國論」,世紀之交的危機和戰爭打破了人們的美好憧憬,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人陷入了對國家安全的重新思考。怎樣保衛21世紀的中國?中國將如何面對未來戰爭?

泛干涉主義惡性蔓延,我國將面臨多元化的威脅

總體上看,和平與發展仍將是21世紀的時代主題,這一趨勢是任何力量都改變不了的,但它將面臨嚴峻挑戰。在 新的世紀,維護單極秩序與推進多極格局的斗爭將更為激烈;軍事、經濟、生態、技術、信息等很多方面都可能 成為新的矛盾和沖突的導火索,安全問題將變得異常復雜;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經濟、技術上的不平衡性將 更加尖銳,南北矛盾不易緩解。可以肯定地說,21世紀的天下不會太平。

從20世紀末的一系列局部戰爭和沖突看來,冷戰結束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非但沒有收斂,反而在惡性膨脹, 已經並將繼續成為冷戰後時代局部戰爭和武裝沖突的重要根源。最為明顯的是美國在「冷戰」結束後一直在謀求 建立自家獨霸的單極世界,它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挾攜西方發達國家,利用世界各地的宗教沖突、種族矛盾、 領土領海爭端等,肆意插手別國內政,介入地區沖突,以擴大自己的地盤。不久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又推出了 新的「聯盟戰略概念」,日本參眾兩院通過了與新日美防衛合作指針相關的三個法案,美國拋出了藉以干涉別國 內政的「柯林頓主義」,如此等等。所有這些都表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列強正在推行泛干涉主義和新的炮艦政 策。它以「人道主義」、「人權高於主權」等為借口,其干涉的隱蔽性和欺騙性更強;它以軍事同盟的強大實力 和高技術武器裝備為工具,其力量優勢更大,手段更殘忍;它以保衛「共同安全利益」為出發點,允許在防區外 採取軍事行動,具有很強的誘惑力和明顯的侵略性;它「無須經過聯合國授權」,也「不必得到所有成員國同 意」就可以動用武力,具有極大的冒險性和霸權性。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主權國家南聯盟的侵略,就是對其泛干 涉主義新戰略的預演。

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在21世紀也將面臨諸多的壓力與挑戰。首先,西方國家不會輕易放棄其「西化」、 「分化」與「弱化」中國的圖謀,中國反遏制的斗爭將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其次,周邊某些國家企圖搞地區霸權 的陰魂短期內不會消散,需要我們倍加防範;「台獨」等國內分裂主義勢力依然活躍,並與國際反華力量相勾 結,不能排除某些外部勢力武裝干涉我國內政的可能性;另外,歷史上遺留的領土、領海爭端有待解決,這些問 題弄不好有可能成為外敵軍事介入的由頭。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和戰備觀念。

人民解放軍的軍實力能否打贏21世紀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

國家安全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前提和必要條件,而軍事實力的強大則是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保 障人民和平勞動、實現和維護國家安全利益的根本保證。歷史的經驗一再表明:沒有一支強大的人民軍隊,就沒 有國家的尊嚴,就沒有人民的一切!

當前,我軍遵循中央軍委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深化改革。在軍事斗爭准備上,加快了由准備打贏一般條件下局 部戰爭向准備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局部戰爭的轉變;在軍隊建設上,加快了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 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的轉變。在科技強軍思想的指導下,一大批高新技術成果運用於裝備建設,一大批新型 武器研製成功並交付使用,我軍擁有了一些克敵制勝的先進作戰手段。海軍武器裝備初步形成了海上機動作戰、 基地防禦作戰和海基自衛反擊作戰的裝備體系,海上機動編隊開始具備立體反潛和超視距反艦能力;空軍武器裝 備基本形成殲擊機、對地攻擊機、運輸機和多種支援保障飛機相配套的裝備體系,構成了高中低空、遠中近程相 結合的防空火力配系和與國土防空相適應的對空情報網;戰略導彈部隊武器裝備初步形成了固體與液體並存,核 導彈與常規導彈兼備,近程、中程、遠程和洲際導彈配套的武器系列;陸軍的武器裝備在火力壓制、裝甲突擊、 野戰防空、機動作戰及支援保障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電子信息裝備的數字化、綜合化、一體化、保密和抗 干擾能力也有所提高。

以上幾個方面協調發展,使我軍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能力顯著增強。第一,人與武器的 結合更加緊密,作戰指揮和戰略、戰役、戰術行動開始融合,戰斗、支援、保障部隊能協調行動,諸軍兵種可以 實施聯合作戰,從而使各種作戰力量實現了一體化,我軍整體作戰能力大幅度提高;第二,我軍的指導思想、部 隊編成、兵力部署、作戰方法等方面的轉變和改進,使進攻與固守、機動與打擊能夠迅速轉換,戰略戰術更加靈 活多變,摸索出一條技術差距戰術補的新路子,更能適應高技術局部戰爭的需要;第三,我軍對高技術局部戰爭 的戰爭目的、作戰范圍、打擊目標、作戰手段、投入兵力、持續時間等方面的控制能力明顯增強,更有利於我控制戰爭節奏,掌握戰爭的主動權;第四,感測技術使我軍武器裝備走向智能化,信息網路逐漸把各種單個兵器聯 成一個整體,指揮、控制、通信、情報系統使我軍信息獲取和處理能力有新的提高,已經成為我軍實施信息對 抗,爭奪制信息權的有效手段。第五,陸基高技術兵器跨洲際作戰能力空前提高,海上高技術兵器遠程機動能力 和大洋深處作戰能力長足發展,空中高技術兵器遠距離作戰能力倍增,航天技術在軍事領域廣泛運用,微電子頻 譜技術開辟了無所不至的電磁戰場,使我軍作戰空間達到了全維化,遠戰能力大大提高,足以使潛在敵人「非接觸作戰」和「減少傷亡」的算盤落空。

日益增強的綜合國力足以應對新世紀的任何軍事挑釁

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強弱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在世界格局中地位的重要標志。現代戰爭也已經不僅僅是雙方 軍事實力的抗爭,它更是綜合國力的較量。除國防實力外,作為綜合國力重要組成部分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 民族凝聚力等,對遏制和打贏現代戰爭,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具有重要作用。

從經濟實力上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世界經濟的聯系日益加深,我國的經濟增長率已連續多年居世界首位,特別是亞洲金融風暴席捲全球之際,我們頂住了巨大的經濟壓力,顯示了經濟實力、經濟承受力和經濟運作力。 它既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奠定了物質基礎,又為我們頂住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在經濟、外交等方面的挑釁,緩解國 防壓力提供了條件,同時也是我們在戰時應對經濟封鎖和支援持久作戰的可靠保障。

從科技實力看,幾十年來,我國的科學技術事業突飛猛進,科技隊伍不斷壯大,科研機構遍布全國,科技研究碩 果累累。現在,我國已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科技體系,具有較強的科技攻關能力,並在許多領域達到或超過世界 先進水平。成為我們科教興國、科技強軍和有效制服外來侵略的動力源泉。

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既是生存的必需,也是力量的體現和象徵。面對軍事、經濟實力數十倍、數百 倍於己的強敵北約,南聯盟人民之所以能不屈不撓、堅決抗擊,靠的就是堅定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強大的凝聚力。 中國人民愛好和平的願望,在一百多年抵禦外侮的歷史中所顯示的不畏強權的傳統,以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誓 與一切侵略者周旋到底的並贏得最後勝利的決心,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有了它,我們一定能永遠立於 不敗之地。

我們反對戰爭,但我們不怕打,不怕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

加速國防現代化建設是必需的,但同時應該看到,現代國防建設尤其是武器裝備發展耗資大,周期長;而與某些 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經濟、技術基礎薄弱,武器裝備建設上的投資也少得多,且這種狀況在短期內難以有大的改 變,國防現代化任重道遠。但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無情的,侵略者不會等我們發展起來才來找我們的麻煩。對 此,我們的態度仍如毛澤東同志曾指出的:第一,我們不要打。而且反對打。第二,我們不怕打,要打就打。我們的立足點始終都放在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上。

從近期發生的幾場高技術局部戰爭不難發現:

第一,盡管作戰的條件變了,但人民戰爭並沒有過時,它仍是反侵 略戰爭的法寶。科索沃戰爭中,南聯盟依靠人民群眾疏散隱蔽部隊、武器裝備和戰略物資,破獲間諜網、實施信 息封鎖,有效地保存了軍事實力,對打擊敵人起到了重要作用。它說明,只要充分發揮人民戰爭的威力,就能最 大限度地挫敗敵人的戰爭陰謀。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過去是我們贏得戰爭勝利的指導思想,今後仍將是我們克敵 制勝的法寶。隨著全民國防意識的增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推進,國防動員機制的強化,人民戰爭戰略戰 術的豐富和發展,我國人民戰爭能力必將有新的提高。

第二,戰爭中的對抗雙方都有戰爭體系、作戰體系、技術體系三大方面的諸多弱點,高技術武器裝備和軍事聯盟 不是侵略者逃避懲罰的「護身符」。相反,對聯盟、技術等因素的過分依賴,反而經常成為它們優勢發揮的「羈 絆」和「剋星」。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的精確制導武器對能發射出電磁波、紅外線的伊軍裝備具有極為准確的 打擊力,但伊拉克利用塑料、金屬板、廢舊裝備零部件等製做的假陣地、假設施,卻常常成為多國部隊的首選打 擊目標;科索沃戰爭中,北約之所以草草收兵,除其他方面的因素外,盟國人民群眾反戰呼聲高漲也是重要原因 之一。未來戰爭,泛干涉主義者的弱點將更為明顯,它們既怕全球戰略失衡,又怕聯盟破裂;既怕霸主地位動 搖,又怕重大利益受損;既怕整體性、程序性強的作戰體系被打破,又伯武器系統的致命弱點和死穴被攻克,從 而為我們揚長避短,奪取戰爭主動創造了條件。

第三,正義戰爭的力量是無窮的,無論霸權主義者處於怎樣的軍事和技術優勢,要靠非正義戰爭征服一個國家和 民族的意志是不可能的。北約原計劃3—7天就能打贏科索沃戰爭,結果拖了78天也未能動搖南人民的抵抗意志, 就足以說明這一點。在未來戰爭中,我們的對手可能是多元的,戰爭動因也可能多種多樣,但有一點可以肯定: 我們所要進行的戰爭將是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確保國家利益和尊嚴不受侵犯與 損害的正義之戰,符合人民的意願和根本利益,因而是必勝的。

第四,雖然現代戰爭的作戰系統變了,但人仍是戰爭的決定因素,人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利用和創造條件,實現精 神向物質的轉化。科索沃戰爭中,南軍的裝備絕大多數是六七十年代的產品,在技術性能上比北約的武器裝備落 後二三十年,但卻打下了包括F—117在內的先進飛機和導彈。毋庸諱言,在一個時期內,我軍與強敵相比,就裝 備來說,總體上還是敵優我劣。但這不是絕對的,對強和弱要辯證地看,敵人優中有劣、強中有弱,我軍劣中有 優、弱中有強。因此,我們堅持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不僅是必須的,而且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以劣勝優 是毛澤東軍事思想最為精彩的部分,這一傳統不僅不能丟,而且要在新的條件下予以發揚,加以發展。中國是一個具有人民戰爭優良傳統、奉行積極防禦戰略方針的社會主義大國。我們的民族凝聚力強、得道多助、 以逸待勞、戰略戰術靈活,在戰鬥力要素構成上具有綜合優勢。靠這種優勢,我軍歷史上曾多次以劣勢裝備戰勝 了優勢裝備之敵。中國已今非昔比,如果霸權主義膽敢把戰爭強加到我們頭上,中國人民完全有能力有信心贏得戰爭勝利。

F. 大學生軍事理論論文4000字

思想支配行動,靠昨天的思想打不贏今天的戰爭,更指導不了明天的行動。指揮人員如果思想觀念陳舊,那其指揮的軍隊也必然是落後的軍隊。美陸軍原參謀長沙利文曾說:「21世紀部隊必須體現出能用新的思維方式來設想戰爭形態」;「思想的轉變要先於軟體和硬體的改變」。面對信息化戰爭的挑戰,各級指揮人員必須要改變傳統觀念,打破舊框框,樹立適應時代發展的新觀念。
一、單靠組織人力物力已無法與信息化戰爭形態相「匹配」,應確立奪取信息優勢、以信息制勝的觀念
信息化條件下作戰,戰場信息源增多,信息流量、流速急劇增大,指揮人員所要處理的已不再僅僅是人流、物流,而更多的是信息流。因此,指揮人員必須改變以往的機械化戰爭觀念,把信息作為比兵力兵器、物力財力更為重要的作戰資源加以集聚、謀劃和運用,努力提高作戰信息的獲取、處理、傳輸和利用能力。一是要把目光投向信息化戰爭形態發展需要,以信息制約能量,以信息配置資源,以信息溝通指揮。二是要把制信息權作為部隊行動的「自由權」、「主動權」和「生命權」來對待,以奪取制信息權作為指揮活動起點,貫穿作戰指揮的全過程。三是要把過去行之有效的作戰原則注入信息內容,使之在信息化條件下作戰中煥發新的活力。四是要用信息武裝指揮人員的頭腦。包括使用信息裝備、信息系統,提高工作效率。指揮人員在運籌謀劃、輔助決策、協調工作時,都要優先考慮對信息的利用與反利用等。
二、單純注重「人謀」 已無法滿足大信息量的戰場要求,應確立人機一體、以機助謀的觀念
決策是作戰指揮活動的一項重要工作。傳統觀念認為,決策是人專有的主觀思維活動,依靠的是人類所獨有的思維優勢。但是,在變數多、節奏快、信息量大、關系復雜的信息化戰場上,作戰行動對作戰決策的需求,已經遠遠超出了人腦的生理極限。有關資料表明,隨著信息化條件下作戰信息量的劇增,如果使用傳統的手段,通常只能處理情報信息量的30%以下,而指揮員所得到的還不到10%;相反,如果用先進的決策支持系統進行輔助決策,輸入信息後,一般15分鍾後就能給出1-3個經過可行性論證和功效得失權衡比較的模擬決策方案。信息化條件下作戰中,指揮人員決策活動,正在走向人腦加電腦的智慧聚集型思維方式。計算機參與決策延伸了人腦思維,彌補了人腦在思維上的某些缺陷,指揮人員擺脫傳統的「人謀」觀念,走人機結合的路子成為提高其謀略思維效率的必然趨勢。
三、單憑經驗直覺的「粗放」型計劃組織已無法適應未來作戰,應確立精確計劃、周密組織的觀念
信息化戰爭中,戰場越來越呈現精確化趨向。一是信息化條件下諸軍兵種聯合作戰,各軍兵種的兵力火力在相對狹小的作戰空間和較短的時間內匯合,可能會造成「戰場擁擠」,這就要求精確計劃、周密組織。二是打擊目標將由以往的面積目標、片狀目標逐步向點狀目標、精確目標轉化,要求事先精確的計劃組織。三是高效益的作戰力求盡可能減少人員傷亡和物資消耗。要減少傷亡甚至實現零傷亡,要減少作戰物資的浪費性消耗,作戰計劃組織就必須非常精確。這樣,組織計劃必須由過去那種重「物能」對比、重空間部署,轉向重視快速、精確、周密地處理各種戰場信息,單憑經驗、直覺和悟覺來進行謀劃決策的做法已不適應作戰行動的時代發展,組織計劃工作必須由「粗放」向「精確」轉變,把主觀能動性與科學方法、手段結合起來,通過周密的計劃組織,充分發揮各種作戰要素的整體效能。
四、單以預先運籌謀劃已無法滿足復雜的指揮控制,應確立隨機協調、實時控制的觀念
信息化條件下作戰,戰場的流動性非常強。無論是作戰力量物理機動速度、射速,還是戰場信息的傳輸速度,都達到了近似極限值。再加上敵對雙方激烈的謀略對抗,使得戰場非常靈活、多變,戰機稍縱即逝,其結果很難事先預料,任何事先制定的周密計劃,都不可能在具體的作戰行動中如期實施,指揮人員必須適應戰場實際變化情況,見機行事和臨機反應。企圖依靠事先周密、詳細的計劃去實現對所有作戰行動的控制協調,在信息化戰場上將很難實現。當然,強調指揮人員要具有隨機協調、實時控制的觀念,並不反對進行按計劃控制協調。在情況明了,時間寬余時,則按預先運籌謀劃進行控制協調比較合適;但情況復雜,時間緊急時,完全可以在戰場情報部門初步判斷的基礎上,實施隨機決策,對作戰力量實時化指揮控制協調,替代預先的運籌謀劃內容。

G. 軍事理論多選題 信息化戰爭中作戰力量一體化主要體現在

信息化戰爭中作戰力量一體化主要體現在:
B、武器裝備一體化。
C、諸兵種合成一體化。
D、諸軍種聯合一體化。

閱讀全文

與作戰力量作戰節奏軍事理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