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火葯始用於軍事上是什麼時候
唐朝末年抄 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火葯是以其殺傷力和震懾力,帶給人類消停戰事、安全防衛的作用,成為了人類文明重要發明之一。
❷ 火葯始用於軍事上是在什麼時候
唐朝末年
火葯,又被稱為黑火葯,由硝酸鉀、木炭和硫磺機械混合而成。是在適當的外界能專量作屬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也改變了人類的戰爭史。
❸ 火葯最早用於軍事是在什麼時候
火葯的發明是中國人抄長期煉丹,制葯實踐結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唐朝末年,火葯已被用於軍事。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楊行密的軍隊圍攻豫章,部將鄭 (以所部發機飛火,燒龍沙門,帶領壯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體)。這里所說的(飛火),就是(火炮),(火箭)之類。
❹ 火葯最早應用於軍事上是在什麼朝
· 火葯最早應用於軍事上是唐朝。
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是黑火葯。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內一。火葯在適當的容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爆破和子彈、炮彈的發射。
火葯的發明是人們長期煉丹,制葯實踐結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火葯發明之後,利用拋石機拋擲火葯包以代替石頭和油脂火球。據宋代路振的《九國志》記載,唐哀帝時(十世紀),鄭王番率軍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發機飛火」,燒毀該城的龍沙門。這可能是有關用火葯攻城的最早記載。
❺ 火葯是什麼時候開始用於軍事的
唐朝末年,火葯已被用於軍事。唐昭宗天佑元年(公元904年)楊行密的軍隊圍攻豫章,部將鄭蹈內「以所部發容機飛火,燒龍沙門,帶領壯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體」。這里所說的「飛火」,就是「火炮」、「火箭」之類。「火炮」是把火葯製成環狀,把吊線點燃後用拋石機拋擲出去;「火箭」則是把火葯球縛於箭鏃之下,將吊線點燃後用弓射出。
五代時(10世紀左右),在我國戰場上,又出現了「火毽」、「火蒺藜」。用火葯做成火葯包,加上助燃的瀝青和有毒的砒霜等物即成「火毽」;如果在「火毽」中再塞進些有刺的鐵蒺藜,那就是「火蒺藜」。「火毽」和「蒺藜火球」也均裝有引線,點燃後用拋石機拋向敵人,「火毽」可以使敵人灼傷中毒,「火蒺藜」則能把敵人刺傷、刺死。
❻ 火葯使用於軍事是什麼時候
火器的產生,來源於火葯的發明。我國是世界上發明火器最
早的國家。內早在公元10世紀之初,火葯己應容用於軍事。路振《九
國志》說:唐哀宗天佑元年(公元904年),鄭幡攻豫章(今南昌),
"發機巨火",把龍沙門燒了。據北宋初的許洞解釋,"巨火"就是
火炮、火箭之類的東西,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火葯應用於軍事
的記載。
北宋時,火葯應用於軍事較為廣泛。《宋史》記述:公元
970年,兵部令史馮繼升提出製造火箭法。公元975年宋軍用火
箭、火炮與南唐作戰。公元l00O年,神衛水師隊長唐福向朝廷
獻火箭、火球、火蒺黎。公元1002年知寧化軍劉永錫向朝廷獻
所制火炮,真宗趙恆令"沿邊造之以充用"。到仁宗時(公元1023
一1063年)曾公亮等所著《武經總要》中,綜述了當時的火器有
火箭、火炮、火葯鞭箭、引火球、蒺黎火球、鐵嘴火鷂、竹火鷂、
霹靂火球、煙球、毒煙球等10餘種。從上述史料看來,我國在公
元11世紀初已開始在軍事上應用火葯,到11世紀70年代以後,應
用更加廣泛,而且也有較迅速的發展。
❼ 火葯運用到軍事方面是什麼時候
在世界上把火葯運用到軍事方面,應該是從西方國家開始的,到底是什麼時間?我還沒有看到過這樣的內容
❽ 火葯在被什麼時候用於軍事
唐朝末年
火葯,又被稱為黑火葯,由硝酸鉀、木炭和硫磺機械混合而成。是在專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屬,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也改變了人類的戰爭史。
❾ 火葯用於軍事是在什麼時候
據宋代路振的《九國志》記載,唐哀帝時(十世紀),鄭王番率軍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發機飛火」,燒毀該城的龍沙門。這可能是有關用火葯攻城的最早記載。
到了兩宋時期火葯武器發展很快。據《宋史.兵記》記載:公元970年兵部令史馮繼升進火箭法,這種方法是在箭桿前端縛火葯筒,點燃後利用火葯燃燒向後噴出的氣體的反作用力把箭簇射出,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噴射火器。公元1000年,士兵出身的神衛隊長唐福向宋朝廷獻出了他製作的火箭、火 球、火蒺藜等火器。1002年,冀州團練使石普也製成了火箭、火球等火器,並做了表演。
火葯兵器在戰場上的出現,預示著軍事史上將發生一系列的變革。從使用冷兵器階段向使用火器階段過渡。火葯應用於武器的最初形式,主要是利用火葯的燃燒性能。《武經總要》(1044年)中記錄的早期火葯兵器,還沒有脫離傳統火攻中縱火兵器的范疇。隨著火葯和火葯武器的發展,逐步過度到利用火葯的爆炸性能。
公元1126年,李綱守開封時,就是用霹靂炮擊退金兵的圍攻。金與北宋的戰爭使火炮進一步得到改進,震天雷是一種鐵火器,是鐵殼類的爆炸性兵器。元軍攻打金的南京(今河南開封)時金兵守城時就用了這種武器。《金史》對震天雷有這樣的描述:「火葯發作,聲如雷震,熱力達半畝之上,人與牛皮皆碎並無跡,甲鐵皆透」。
南宋時出現了管狀火器,公元1132年陳規發明了火槍。火槍是由長竹竿作成,先把火葯裝在竹竿內,作戰時點燃火葯噴向敵軍。陳規守安德時就用了「長竹竿火槍二十餘條」。公元1259年,壽春地區有人製成了突火槍,突火槍是用粗竹筒作的,這種管狀火器與火槍不同的是,火槍只能噴射火焰燒人,而突火槍內裝有「子巢」,火葯點燃後產生強大的氣體壓力,把「子巢」射出去。「子巢」就是原始的子彈。突火槍開創了管狀火器發射彈丸的先聲。現代槍炮就是由管狀火器逐步發展起來的。所以管狀火器的發明是武器史上的又一大飛躍。
突火槍又被稱為突火筒,可能它是由竹筒製造的而得此名。《永樂大典》所引的《行軍須知》一書中提到,在宋代守城時曾用過火筒,用以殺傷登上城頭的敵人。到了元明之際,這種用竹筒製造的原始管狀火器改用銅或鐵,鑄成大炮,稱為「火銃」。
1332年的銅火銃,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銘文的管狀火器實物。
明代在作戰火器方面,發明了多種「多發火箭」,如同時發射10支箭的「火弩流星箭」;發射32支箭的「一窩蜂」;最多可發射100支箭的「百虎齊奔箭」等。明燕王朱棣(即後來的明成祖)與建文帝戰於白溝河,就曾使用了「一窩蜂」。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多發齊射火箭,堪稱是現代多管火箭炮的鼻祖。尤其值得提出的是,當時水戰中使用的一種叫「火龍出水」的火器。據「武備志」記載,這種火器可以在距離水面三、四尺高處飛行,遠達兩三里。這種火箭用竹木製成,在龍形的外殼上縛四支大「起火」, 腹內藏數支小火箭,大「起火」點燃後推動箭體飛行,「如火龍出於水面。」火葯燃盡後點燃腹內小火箭,從龍口射出。擊中目標將使敵方「人船俱焚。」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二級火箭。另外,該書還記載了「神火飛鴉」等具有一定爆炸和燃燒性能的雛形飛彈。「神火飛鴉」用細竹篾綿紙扎糊成烏鴉形,內裝火葯,由四支火箭推進,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多火葯筒並聯火箭,它與今天的大型捆綁式運載火箭的工作原理很相近。
火葯武器是通過戰爭傳到阿拉伯國家,成吉思汗西征,蒙古軍隊使用了火葯兵器。公元1260年元世祖的軍隊在與敘利亞作戰中被擊潰,阿拉伯人繳獲了火箭、毒火罐、火炮、震天雷等火葯武器,從而掌握火葯武器的製造和使用。阿拉伯人與歐洲的一些國家進行了長期的戰爭,戰爭中阿拉伯人使用了火葯兵器,例如阿拉伯人進攻西班牙的八沙城時就使用過火葯兵器。在與阿拉伯國家的戰爭中,歐洲人逐步掌握了製造火葯和火葯兵器的技術。
❿ 火葯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它什麼時候開始應用於軍事領域
火葯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在外界能量的作用下,火葯能夠迅速的燃燒,同內時也會容釋放出許多的能量,在春秋時期火葯就已經應用於民間民生,到如今火葯的應用范圍已經非常廣了,比如火葯被應用於槍彈,火箭發射的推進劑等等,火葯也有著非常強烈的殺傷力,如果自身有著殺傷力很強的彈葯,對於敵人有著很強的震懾作用,可以說火葯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