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軍事實力比拼

軍事實力比拼

發布時間:2021-02-05 03:31:51

軍事實力對比

綜合軍力全球排名(2011年)

第一種說法,美《國防防務周刊》最新評估全球軍事強國綜合實力最新排名如下:
第一名:美國
第二名:俄羅斯
第三名:中國
第四名:德國
第五名:印度
第六名:英國/日本
第八名:法國
第九名:澳大利亞
第十名:西班牙
第十一名:泰國
第十二名:以色列
第十三名:阿根廷
第十四名:巴基斯坦
第十五名韓國

第二種說法,法國前軍官、亞洲軍事顧問專家蒙希普拉蒙迪認為(在海外不斷關於中國軍事定位問題的爭論中,他的看法獲得比較好的認同):以綜合實力全球前7名排名應該是:美國,俄羅斯、中國、法國、英國、日本和印度。
他分析:論陸軍力量,位置依次為:中國、俄羅斯、美國、法國、德國和英國;
論空軍力量前七名: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德國、法國和以色列;
論海軍力量依次是:美國、俄羅斯、英國、日本、印度、法國和中國。

第三種說法,中國資深評論員張召忠認為:1.就核武器而言,中國名列世界前五位;2.就潛艇兵力而言,中國名列世界前兩位;3.就水面艦艇而言,中國名列前八位; 4.就作戰飛機而言,中國名列世界前四位;5.就坦克裝甲車輛和輕武器而言,中國名列世界第一位。總之,從綜合軍事能力上來看,中國在世界上排名近年來大大提升,基本上排在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之後,第五位左右。

第四種說法,日本方面則認為:在常規部隊指數方面,排名依次是:美國、中國、俄羅斯、印度、 朝鮮 、巴基斯坦、土耳其、伊朗、日本和法國。在國防開支指數方面,報告將排名順序定為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和沙特。

② 中美軍事實力對比

50年前發生的朝鮮戰爭,就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與美國空中力量而言,是一場實力對比懸殊的較量。現對當時中美參戰的空中實力對比作一剖析。

一、中美空中參戰兵力對比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美軍在朝鮮戰場上投入了大量的空中力量,據1950年10月底統計:共有14個聯(大)隊,其中2個戰斗機聯隊、3個戰斗轟炸機聯隊、2個輕轟炸機聯隊、3個中型轟炸機聯隊、1個海軍陸戰隊航空兵聯隊、3個艦載機大隊,各型作戰飛機1100餘架,連同英國、澳大利亞、南非聯邦及南朝鮮空軍的兵力,總共有各型作戰飛機1200餘架。美軍飛行員大部分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飛行時間多在1000小時以上,經驗比較豐富。

1951年6月,朝鮮戰場形勢發生了變化,中國人民志願軍地面經過5次戰役,把美軍趕回到三八線附近。7月開始,敵對雙方舉行停戰談判,進入相持階段。美軍企圖從空中對中朝方面施加壓力,為配合談判,以炸壓談,其空中作戰兵力增加到19個聯(大)隊,共有作戰飛機1500餘架,約占其全部空軍的五分之一,兵力上佔有很大優勢。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截至1950年10月底,只有新組建的兩個殲擊航空兵師、1個轟炸機團、1個強擊機團,共有各型作戰飛機近200架。為了加速空軍建設和參加抗美援朝作戰的需要,至1951年5月,分4批組建了17個航空兵師34個團及其相應的保障機構。從1950年12月開始,志願軍空軍參加抗美援朝作戰,至1951年8月4日,為初戰階段,投入兵力為1個團,以大隊為單位,在蘇聯空軍的掩護下---選擇有利時機,進行實戰練習。這時敵我作戰兵力對比為50:1(不含蘇聯空軍參戰兵力,下同)。當時志願軍空軍飛行員在米格-15型殲擊機上只飛了幾十個小時,僅完成了中隊、大隊編隊和單、雙機空戰課目,可以說對空戰毫無經驗。但他們都是來自陸軍的優秀幹部,具有高度的政治覺悟和英勇頑強的戰斗精神,因此部分地彌補了技術上的不足。從1951年9月至1952年5月,志願軍空軍以師為單位,採取由少至多,以老帶新,先打弱敵,再打強敵的辦法,組織部隊參戰,一線兵力保持3-4個師6—8個團,這時敵我兵力對比為10-15:1。從1952年6月至1953年7月,中央軍委確定空軍殲擊航空兵部隊採取「加打一番」作戰,投入一線兵力為4-6個師8-11個團,敵我兵力對比為7-8:1。從抗美援朝作戰三個階段敵我兵力對比不難看出,志願軍空軍由不會打仗,到學會打仗;由打小仗,到學會打大仗;由單一機種作戰,到組織多機種聯合作戰;由在晝簡條件下作戰,到能在晝復和夜簡條件下作戰的成長壯大進程。

二、中美雙方主要參戰飛機性能對比

美軍在朝鮮戰爭中使用的作戰飛機主要有F-80、F-84、F-86A、F-86E、F-86F、F-94、F-51、F-4U、B-26、B-29型以及其它參戰國的FMK-5、FMK-8、FMK-24等機型。

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主要參戰飛機為米格-15型,1952年下半年改裝為米格-15比斯型殲擊機,以及少量的護航機拉-11型、轟炸機圖-2型。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從志願軍空軍的米格-15、米格-15比斯與美軍F-80、F-84、F-51、F-4U、B-26等型飛機相比在性能上都佔有明顯優勢。盡管志願軍空軍飛行員技術戰術水平不高,而戰果卻很顯著,敵我損傷比達到7.8:1。而米格-15、米格-15比斯與F-86型飛機,屬於同一檔次的兵器,在技術戰術性能上各有千秋。最大速度上,兩飛機幾乎相同:米格-15(比斯〕在各種高度上的上升率都占優勢,當高度9100米以上機動性全面占優勢,在升限高度上占絕對優勢。F-86在高度9100米以下,俯沖增速快,水平盤旋半徑上,減速性能好,滾轉速度快。在火力方面:米格-15(比斯)機上裝有1門37毫米、2門23毫米航炮,這種口徑炮彈威力大,美戰斗機被命中1發37彈或2發23彈即可將其擊落。B-29型轟炸機被命中2發37彈或8發23彈也足以將其擊毀。但這些航炮發射速單偏低,每秒鍾打出的炮彈數量少(37炮7發/秒、23炮14發/秒),要准確瞄準才能命中。F-86機上裝有6挺12.7毫興機關槍,火力密度大,每秒發射120發,較易打中目標,但子彈威力小,據計算:擊毀一架殲擊機需要平均命中15發子彈以上才有可能,實際上還大大高於此數,如1951年9月25日,空4師12團1大隊大隊長李永泰在空戰中遭美機輪番攻擊,飛機中彈30餘發,負傷56處仍安全返回基地。由於敵我兩種主戰飛機性能相似,故戰損比也相近,敵我為1:1.06,我機所差的是空戰經驗不足和技術戰術水平偏低。由此可以看出,武器裝備是戰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飛機性能差距太大,空戰中是很難戰勝對手的。抗美援朝作戰能取得顯赫的戰果,除了組織指揮正確和發揮了飛行員人的因素外,主戰飛機性能優越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50年前發生的朝鮮戰爭,就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與美國空中力量而言,是一場實力對比懸殊的較量。現對當時中美參戰的空中實力對比作一剖析。

一、中美空中參戰兵力對比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美軍在朝鮮戰場上投入了大量的空中力量,據1950年10月底統計:共有14個聯(大)隊,其中2個戰斗機聯隊、3個戰斗轟炸機聯隊、2個輕轟炸機聯隊、3個中型轟炸機聯隊、1個海軍陸戰隊航空兵聯隊、3個艦載機大隊,各型作戰飛機1100餘架,連同英國、澳大利亞、南非聯邦及南朝鮮空軍的兵力,總共有各型作戰飛機1200餘架。美軍飛行員大部分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飛行時間多在1000小時以上,經驗比較豐富。

1951年6月,朝鮮戰場形勢發生了變化,中國人民志願軍地面經過5次戰役,把美軍趕回到三八線附近。7月開始,敵對雙方舉行停戰談判,進入相持階段。美軍企圖從空中對中朝方面施加壓力,為配合談判,以炸壓談,其空中作戰兵力增加到19個聯(大)隊,共有作戰飛機1500餘架,約占其全部空軍的五分之一,兵力上佔有很大優勢。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截至1950年10月底,只有新組建的兩個殲擊航空兵師、1個轟炸機團、1個強擊機團,共有各型作戰飛機近200架。為了加速空軍建設和參加抗美援朝作戰的需要,至1951年5月,分4批組建了17個航空兵師34個團及其相應的保障機構。從1950年12月開始,志願軍空軍參加抗美援朝作戰,至1951年8月4日,為初戰階段,投入兵力為1個團,以大隊為單位,在蘇聯空軍的掩護下---選擇有利時機,進行實戰練習。這時敵我作戰兵力對比為50:1(不含蘇聯空軍參戰兵力,下同)。當時志願軍空軍飛行員在米格-15型殲擊機上只飛了幾十個小時,僅完成了中隊、大隊編隊和單、雙機空戰課目,可以說對空戰毫無經驗。但他們都是來自陸軍的優秀幹部,具有高度的政治覺悟和英勇頑強的戰斗精神,因此部分地彌補了技術上的不足。從1951年9月至1952年5月,志願軍空軍以師為單位,採取由少至多,以老帶新,先打弱敵,再打強敵的辦法,組織部隊參戰,一線兵力保持3-4個師6—8個團,這時敵我兵力對比為10-15:1。從1952年6月至1953年7月,中央軍委確定空軍殲擊航空兵部隊採取「加打一番」作戰,投入一線兵力為4-6個師8-11個團,敵我兵力對比為7-8:1。從抗美援朝作戰三個階段敵我兵力對比不難看出,志願軍空軍由不會打仗,到學會打仗;由打小仗,到學會打大仗;由單一機種作戰,到組織多機種聯合作戰;由在晝簡條件下作戰,到能在晝復和夜簡條件下作戰的成長壯大進程。

二、中美雙方主要參戰飛機性能對比

美軍在朝鮮戰爭中使用的作戰飛機主要有F-80、F-84、F-86A、F-86E、F-86F、F-94、F-51、F-4U、B-26、B-29型以及其它參戰國的FMK-5、FMK-8、FMK-24等機型。

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主要參戰飛機為米格-15型,1952年下半年改裝為米格-15比斯型殲擊機,以及少量的護航機拉-11型、轟炸機圖-2型。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從志願軍空軍的米格-15、米格-15比斯與美軍F-80、F-84、F-51、F-4U、B-26等型飛機相比在性能上都佔有明顯優勢。盡管志願軍空軍飛行員技術戰術水平不高,而戰果卻很顯著,敵我損傷比達到7.8:1。而米格-15、米格-15比斯與F-86型飛機,屬於同一檔次的兵器,在技術戰術性能上各有千秋。最大速度上,兩飛機幾乎相同:米格-15(比斯〕在各種高度上的上升率都占優勢,當高度9100米以上機動性全面占優勢,在升限高度上占絕對優勢。F-86在高度9100米以下,俯沖增速快,水平盤旋半徑上,減速性能好,滾轉速度快。在火力方面:米格-15(比斯)機上裝有1門37毫米、2門23毫米航炮,這種口徑炮彈威力大,美戰斗機被命中1發37彈或2發23彈即可將其擊落。B-29型轟炸機被命中2發37彈或8發23彈也足以將其擊毀。但這些航炮發射速單偏低,每秒鍾打出的炮彈數量少(37炮7發/秒、23炮14發/秒),要准確瞄準才能命中。F-86機上裝有6挺12.7毫興機關槍,火力密度大,每秒發射120發,較易打中目標,但子彈威力小,據計算:擊毀一架殲擊機需要平均命中15發子彈以上才有可能,實際上還大大高於此數,如1951年9月25日,空4師12團1大隊大隊長李永泰在空戰中遭美機輪番攻擊,飛機中彈30餘發,負傷56處仍安全返回基地。由於敵我兩種主戰飛機性能相似,故戰損比也相近,敵我為1:1.06,我機所差的是空戰經驗不足和技術戰術水平偏低。由此可以看出,武器裝備是戰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飛機性能差距太大,空戰中是很難戰勝對手的。抗美援朝作戰能取得顯赫的戰果,除了組織指揮正確和發揮了飛行員人的因素外,主戰飛機性能優越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50年前發生的朝鮮戰爭,就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與美國空中力量而言,是一場實力對比懸殊的較量。現對當時中美參戰的空中實力對比作一剖析。

一、中美空中參戰兵力對比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美軍在朝鮮戰場上投入了大量的空中力量,據1950年10月底統計:共有14個聯(大)隊,其中2個戰斗機聯隊、3個戰斗轟炸機聯隊、2個輕轟炸機聯隊、3個中型轟炸機聯隊、1個海軍陸戰隊航空兵聯隊、3個艦載機大隊,各型作戰飛機1100餘架,連同英國、澳大利亞、南非聯邦及南朝鮮空軍的兵力,總共有各型作戰飛機1200餘架。美軍飛行員大部分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飛行時間多在1000小時以上,經驗比較豐富。

1951年6月,朝鮮戰場形勢發生了變化,中國人民志願軍地面經過5次戰役,把美軍趕回到三八線附近。7月開始,敵對雙方舉行停戰談判,進入相持階段。美軍企圖從空中對中朝方面施加壓力,為配合談判,以炸壓談,其空中作戰兵力增加到19個聯(大)隊,共有作戰飛機1500餘架,約占其全部空軍的五分之一,兵力上佔有很大優勢。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截至1950年10月底,只有新組建的兩個殲擊航空兵師、1個轟炸機團、1個強擊機團,共有各型作戰飛機近200架。為了加速空軍建設和參加抗美援朝作戰的需要,至1951年5月,分4批組建了17個航空兵師34個團及其相應的保障機構。從1950年12月開始,志願軍空軍參加抗美援朝作戰,至1951年8月4日,為初戰階段,投入兵力為1個團,以大隊為單位,在蘇聯空軍的掩護下---選擇有利時機,進行實戰練習。這時敵我作戰兵力對比為50:1(不含蘇聯空軍參戰兵力,下同)。當時志願軍空軍飛行員在米格-15型殲擊機上只飛了幾十個小時,僅完成了中隊、大隊編隊和單、雙機空戰課目,可以說對空戰毫無經驗。但他們都是來自陸軍的優秀幹部,具有高度的政治覺悟和英勇頑強的戰斗精神,因此部分地彌補了技術上的不足。從1951年9月至1952年5月,志願軍空軍以師為單位,採取由少至多,以老帶新,先打弱敵,再打強敵的辦法,組織部隊參戰,一線兵力保持3-4個師6—8個團,這時敵我兵力對比為10-15:1。從1952年6月至1953年7月,中央軍委確定空軍殲擊航空兵部隊採取「加打一番」作戰,投入一線兵力為4-6個師8-11個團,敵我兵力對比為7-8:1。從抗美援朝作戰三個階段敵我兵力對比不難看出,志願軍空軍由不會打仗,到學會打仗;由打小仗,到學會打大仗;由單一機種作戰,到組織多機種聯合作戰;由在晝簡條件下作戰,到能在晝復和夜簡條件下作戰的成長壯大進程。

二、中美雙方主要參戰飛機性能對比

美軍在朝鮮戰爭中使用的作戰飛機主要有F-80、F-84、F-86A、F-86E、F-86F、F-94、F-51、F-4U、B-26、B-29型以及其它參戰國的FMK-5、FMK-8、FMK-24等機型。

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主要參戰飛機為米格-15型,1952年下半年改裝為米格-15比斯型殲擊機,以及少量的護航機拉-11型、轟炸機圖-2型。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從志願軍空軍的米格-15、米格-15比斯與美軍F-80、F-84、F-51、F-4U、B-26等型飛機相比在性能上都佔有明顯優勢。盡管志願軍空軍飛行員技術戰術水平不高,而戰果卻很顯著,敵我損傷比達到7.8:1。而米格-15、米格-15比斯與F-86型飛機,屬於同一檔次的兵器,在技術戰術性能上各有千秋。最大速度上,兩飛機幾乎相同:米格-15(比斯〕在各種高度上的上升率都占優勢,當高度9100米以上機動性全面占優勢,在升限高度上占絕對優勢。F-86在高度9100米以下,俯沖增速快,水平盤旋半徑上,減速性能好,滾轉速度快。在火力方面:米格-15(比斯)機上裝有1門37毫米、2門23毫米航炮,這種口徑炮彈威力大,美戰斗機被命中1發37彈或2發23彈即可將其擊落。B-29型轟炸機被命中2發37彈或8發23彈也足以將其擊毀。但這些航炮發射速單偏低,每秒鍾打出的炮彈數量少(37炮7發/秒、23炮14發/秒),要准確瞄準才能命中。F-86機上裝有6挺12.7毫興機關槍,火力密度大,每秒發射120發,較易打中目標,但子彈威力小,據計算:擊毀一架殲擊機需要平均命中15發子彈以上才有可能,實際上還大大高於此數,如1951年9月25日,空4師12團1大隊大隊長李永泰在空戰中遭美機輪番攻擊,飛機中彈30餘發,負傷56處仍安全返回基地。由於敵我兩種主戰飛機性能相似,故戰損比也相近,敵我為1:1.06,我機所差的是空戰經驗不足和技術戰術水平偏低。由此可以看出,武器裝備是戰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飛機性能差距太大,空戰中是很難戰勝對手的。抗美援朝作戰能取得顯赫的戰果,除了組織指揮正確和發揮了飛行員人的因素外,主戰飛機性能優越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③ 全球軍事實力對比《官方數據》

據俄羅斯《觀點報》7月13日報道,美國國防部官方報告、中央情報局情報以及公開軍事出版物和統計報告數據,公布了更新後的2011年世界軍事大國實力排行榜,美國、俄羅斯和中國雄居前三。俄專家認為,中國實際軍力超過了俄羅斯,可以列為世界第二。而在不遠的將來,中國甚至將會沖擊美國世界頭號軍事強國的地位。

俄媒稱,美國2011年世界各國軍事實力最新排行榜表明,美國仍是世界頭號軍事大國,俄羅斯第二,中國第三,緊隨其後的依次是印度、英國、土耳其、韓國、法國、日本和以色列。在今年的國家軍事實力排行榜上總共有55個國家,其中衣索比亞、瑞士、比利時、葉門、約旦、阿爾及利亞、卡達、葡萄牙、芬蘭、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是首次上榜。該網站在評估各國軍事實力時主要參考45項參數,以美國國防部的官方報告、中央情報局的情報以及公開軍事出版物和統計報告的數據為基礎,主要依據5組基本參數,即軍隊人數、陸軍、空軍和海軍武器裝備數量、軍費規模。核實力不算在內。綜合算來,美國高居榜首,美軍人數為150萬人,在武器裝備總數方面陸軍56300輛/門(坦克、戰車、火炮等),空軍18200架(飛機和直升機),海軍2400艘(艦艇),軍費6920億美元。相比之下,俄羅斯在陸軍武器裝備數量上幾乎是美國陸軍的兩倍,為91700輛/門,但在其他參數上都不如美國。俄軍總人數120萬人,空軍飛機和直升機2700架,海軍艦艇233艘,軍費560億美元。

俄媒稱,中國軍事實力世界第三,軍隊人數230萬人,超過美俄。軍事預算規模約為1000億美元。中國陸軍武器裝備數量22795,其中坦克7470輛、裝甲輸送車5000輛、牽引火炮2950門、自行火炮2475門、多管火箭炮2600門、迫擊炮1050門、反坦克導彈系統1250套、防空導彈系統750套,另外還有5850輛後勤保障車;中國空軍有4092架飛機和直升機;中國海軍驅逐艦26艘,潛艇55艘,護衛艦58艘,巡邏艦艇937艘,布(掃)雷艦艇391艘,兩棲艦艇544艘,主要軍港8個。

俄媒稱,俄政治和軍事分析研究所分析中心主任赫拉姆奇辛評論指出,中國軍事實力完全可以列在第二位。他說:「我可能會把中國列在第二位,把俄羅斯排在第三位。在許多實力參數上中國已經處在第一位。另外,北京大力增加國防支出。在此方面去年有點反常,國防預算增幅僅為8%。至於美國為什麼高居首位,這很好理解,因為它擁有強大的艦隊,有著非常強大的技術組成部分。」

俄專家認為,在軍事預算對比方面,排行榜反映的情況不是非常恰當。他說:「拿中國軍事預算和美國人相比,當然是愚蠢的。畢竟美國軍費直逼7000億美元。確實,其中大約20%用於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行動,以及全體人員供給方面的龐大支出,與中國和我們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因此這種比較不合適。」

赫拉姆奇辛預測稱,如果中國今後繼續增強軍事實力,那麼就將迅速趕上和超過美國,甚至可能引發新的軍備競賽。他說,官方宣布的數字之外,實際支出可能會高出0.5-2倍。俄專家坦承,俄羅斯軍隊今後的支出也將大幅增加,其中俄軍准備在2020年前采購總價值大約20萬億盧布的各種新型武器裝備,實現俄軍裝備的現代化,支持本國國防工業,其中包括導彈製造、軍事航空業、通信、指揮、情報系統、彈葯、造船等。

④ 中美軍事實力真實對比

當今中國的崛起引起世界矚目,美國一面實施打壓,一面竭力渲染所謂「中國威脅論」。2011年11月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訪問澳大利亞,簽訂了美軍在澳駐軍的協定,同時准備以軍事力量重返菲律賓,以加強亞太地區對華軍事部署。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迅速增強,國內也滋長了某種偏激的民族情緒,認為應徹底改變鄧小平時代確定的「韜光養晦」的方針而對美採取強硬對抗,並以為已有了相應實力。其實,單純以美國自身的綜合實力而論,在經濟上、軍事上同中國相比仍具有巨大優勢,何況還有西歐和日本這樣實力很強的盟友。中國一方面要反對美國對華打壓,堅決維護自身的核心利益,另一方面應對自身力量有清醒認識,在此基礎上採取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而不能走回上世紀60年代那種四面樹敵、超出國力搞強硬對抗的路。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決不可動搖

2010年國際經濟界給中國戴上「世界第二」這頂桂冠,國內主流媒體冷靜地沒有慶賀,反而是美國、日本和一些西方國家大肆炒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最近推出的估算結果是,中國的GDP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已達美國的70%。
如此高估中國經濟規模,帶來一些相應的論點:中國應該承擔更大甚至主要的國際責任,應讓人民幣大幅升值,應為美國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和西歐金融危機承擔責任,應率先履行減少碳排放的諸多義務……同樣,美國愈加重視「中國的軍事威脅」,將其軍事力量更深地介入亞太地區視為理所當然。
回顧歷史,解放初期的中國因受美國敵視,不得不採取「一邊倒」戰略,即以對外部「半開放」的態度向蘇聯和東歐開放並爭取援助,這種做法大大促進了經濟發展。至1959年,中國的國內產值按匯率達到600億美元,同年美國為5600億美元,雙方差距縮小至不到10倍。1960年以後中蘇關系破裂,當時中國曾以極左的外交政策同時「打倒帝、修、反」,四面樹敵,使自己在國際上十分孤立(只有一些需要中國花錢來爭取的窮朋友),嚴重影響了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直至改革開放前的1978年,中國的GDP不過2000億美元,美國則接近3萬億美元。事實證明,實行所謂的「革命外交路線」,使得中國上世紀50年代同發達國家剛剛縮小的差距在60年代和70年代又拉大了。現在有些人還吹噓當時的對外政策「強硬」,這不是對歷史的無知便是別有用心。
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採取了對世界全方位開放、對外不搞對抗、「韜光養晦」埋頭發展的方針,取得了世界震驚的成就。從一些工業品的產量看,中國的確已成為「世界工廠」。不過若仔細分析,中國的產量優勢還主要在低端產業方面,高端產業的龍頭仍由美國為首的西方引領。即便從國內的工業生產看,計算機晶元和操作系統主要來自美國,高檔發動機來自俄羅斯,復合材料和數碼技術主要引進日本,這說明中國在微電子、光電新材料、航空工業基礎等方面仍然薄弱,只有航天業可以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卻與美國仍有較大差距。因此,今天的國人切不可盲目樂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思想決不可動搖。

中美軍事實力差距巨大

中美之間的軍事差距也十分巨大。新中國成立後第二年即1950年出兵朝鮮,同美軍較量達成了勢均力敵的戰果,一時舉世震驚。國內一些人常以此為據,認為抗美援朝時中國就能對抗美國,現在力量對比應該更有利,其實這是不了解軍事科技發展史而產生的誤解。
朝鮮戰爭是當時世界兩大陣營對峙下的一場有限的局部戰爭,美國受主要對手蘇聯的限制,沒敢使用核武器,投入朝鮮這一局部戰場的力量也有限。再仔細看一下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戰爭中後期使用的武器裝備,主要系蘇聯提供,尤其是蘇制戰斗機、坦克等與美軍的裝備處於同一技術檔次。接著,從上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初,中國在蘇聯幫助下建立了自己的國防工業,常規兵器達到了世界50年代的水平。不過這時整個中國的工業科技水平較美國至少落後半個世紀以上,一枝獨秀的軍工業只是在蘇聯幫助下超前發展,一旦離開這個「支柱」很難再迅速發展。
上世紀60年代初中蘇關系破裂後,中國的常規兵器發展即陷入基本停滯狀態,只是核彈、導彈有了突破性進展,才達到了一些勉強的戰略威懾。美國在世界邁入電子信息時代之際引領先潮,至80年代末其軍事科技總體水平已領先蘇聯十年。中國在改革開放後為集中財力發展經濟,在軍事上採取了「忍耐」方針,軍事科技發展在80年代也放慢了腳步。這樣,直至90年代初,中國的導彈、飛機、坦克、火炮等主戰裝備只相當於美國50年代的水平。90年代後中國從俄羅斯引進了一批代表蘇聯80年代水平的主戰裝備如蘇-27戰斗機、「基洛」級潛艇、S-300防空導彈等,並在幾年內消化吸取其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升。中國常規裝備的總體性能近年來已能超過蘇聯解體前的水平,少數裝備還有所超越,不過在航空發動機、大飛機等方面仍不如蘇聯末期,與美國現在的水平更難相比。
蘇聯瓦解後,美國進一步大力發展軍事高科技。上世紀90年代美國每年平均軍費為2000多億美元,其中技術開發費年均數百億美元。此時俄羅斯的年均軍費降到100多億美元,而中國此時年均國防經費與俄基本相當,科研能力和費用遠遠不足,只能保障一些重點項目。直至進入新世紀後,隨著經濟實力增強,國防投入才有較大提升。至2011年中國公布的國防經費為6100億人民幣,按匯率已接近1000億美元,但仍不足美國的1/6,科研費用更遠遠不能與之相比。
現代軍隊是科技密集型團體,一國的國防科研能力和工業經濟水平決定其裝備水平,也最終決定其軍事實力。中國近些年來科研力量發展很快,2011年 「神舟」飛船與「天宮」達成了對接,很快可以建立空間站,不過這在總體上也只相當於美蘇上世紀80年代的水平。
目前有些國人認為,中國的武器裝備同美國相差20年。雖說某些型號如最新的第四戰機有此差距,可是全面地看,在武器的多數領域中差距還不止於此。何況現代戰爭已是整個戰爭系統的綜合對抗,中國在軍事系統整體操作水平方面的差距更大。

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後,中國在武器裝備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一大批新式武器裝備列裝部隊,並形成了戰鬥力。若從某些武器的單項技術指標看,中國的進步的確是巨大的。例如在陸軍方面,中國推出的99式改型和96式改型主戰坦克、新型100毫米突擊炮、國產155毫米自行火炮令國際矚目。「衛士」遠程火箭炮研製成功,又使解放軍在遠程火力投送方面領先於世界其他強國。海軍方面,近十年來掀起了造艦高潮,各類新型戰艦的大量建造和下水,出海試航的航空母艦更讓國人看到海軍強國夢即將實現。空軍方面,近十年來中國的殲-10等第三代戰機裝備部隊,加上預警機的研製成功和各種空地精確制導打擊武器的陸續列裝,使解放軍空軍戰鬥力水平發生了質的飛躍。2011年1月,國內的第四代戰機殲-20試飛成功,成為繼美、俄後世界上第三個能研製四代戰機的國家。「神舟」飛船翱翔太空,顯示出在空天領域取得了巨大進步。這些成就確實令國人振奮,不過若同美國的軍事技術裝備相比,差距雖有縮小卻依然巨大。

中國陸軍主戰裝備的水平同美國相比,可能是各軍兵種中差距最小的,不過現代戰爭中陸戰的作用已日益降低,美國甚至早就揚言不會同大國再打陸戰。從海軍的總噸位看,中國海軍已僅次於美俄居全球第三,不過其裝備水平同美國的差距卻是軍事領域中最大的。例如美國的核動力航母1961年便已服役,中國才剛剛涉足常規動力航母。中國空軍的戰斗機仍同美國存在「代差」,例如美國的四代戰斗機F-22早在1990年便已試飛,比中國領先了21年,而且該機在2005年便已裝備空軍,現在都已停產而在研製第五代。至於美國擁有的戰略轟炸機,中國還沒有,在這一重要領域又不具可比性。
第二炮兵裝配的戰略核導彈,可謂中國最具威力的「撒手鐧」,是中國多年來能夠威懾美國的最強利器。2009年國慶閱兵時,中國亮出了最新研製的機動戰略導彈東風-31A,引來世界軍界矚目。不過中國的戰略核力量只以最低限度的核報復為滿足,導彈的數量和威力都很有限。當然,在國際上核力量可以達成「不對稱恐怖平衡」,兩國之間若具備10枚對1000枚的有效打擊力量,也能造成雙方誰也不敢使用核武器的結果。中國一直不肯公布擁有核彈的數量,不過在數量上與技術水平上同美國肯定不能相比,只以保持一點有效的核反擊力量為滿足。
綜觀中美兩國的主戰武器,可以說多數項目的技術差距不止20年。如果在上世紀90年代前期相比較,雙方整體軍事技術水平差距可達30至40年。此後中國通過從俄羅斯進口新式武器,加上國內科技水平大大提升,軍事裝備向前躍進了一至兩代,的確已經縮小了差距。但美國在軍事科研方面的步伐也非常迅速,尤其在超出傳統概念的新技術開發方面有了巨大進展,因而對包括中國、俄羅斯和西歐國家造成了新的鴻溝。

信息化:戰爭特徵的革命性變化

在工業化時代,人們對比各國的軍事力量,往往只將軍隊人數、武器性能這些單項羅列對比。進入信息化時代後,武器裝備主要體現為體系對抗,其整體水平差距已非單項長處所能彌補。目前美國在全球軍事領域「一超獨霸」的地位,恰恰主要體現為其信息化整體水平遠遠領先於世界。
自上世紀80年代以後,人類科技發展已引起戰爭特徵出現革命性變化,並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武器裝備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術基礎之上;二是打擊方式不再以大規模毀傷為主,而在相對降低附帶破壞力的同時更加突出打擊的精確性;三是整個戰爭的范圍與過程被視為完整的系統,戰爭的協同性和時間性空前突出。美國恰恰引領了這一潮流,並在1991年海灣戰爭、1999年科索沃戰爭及新世紀的伊拉克戰爭中顯現出來。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國的電子信息技術實力便令世人吃驚,完全壓制了伊拉克的蘇式電子裝備。當時,美軍就能達到以衛星實施全球警戒,並以巨大的運輸力量保障全球到達。這種軍事力量,20年後的世界各國仍無法達到。海灣戰爭後美國又大力開發令人眼花繚亂的指揮、偵察和通信一體化系統,太空監測系統,太空攻擊武器,太空力量投射手段,高精確度彈葯,無人作戰系統,戰術高能激光武器,次聲波武器,束能武器,等離子體武器,電磁軌道炮,以及目前已取得重大突破的全球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在這些領域,美國領先其他國家數十年。
蘇聯在解體之前,軍事科技水平便已經落後於美國。俄羅斯因國防科研經費一直不足,主要靠吃蘇聯80年代的「老本」,尖端軍事科技同美國的差距大都拉大到20年以上。中國基礎薄弱,起步追趕的難度更大。在進入電子信息主導時代後,只有美國擁有全球監視和定位系統,並具備全球僅有的「空-地」一體打擊能力。例如2011年北約對利比亞的空襲雖說以法、英的戰機為主體實施打擊,卻都依賴於美國衛星和無人機提供的偵察信息,有人指出離開美國後北約其他國家實際上就打不了仗。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仍將是無可爭辯的世界軍事霸主。

冷戰結束後,美國不斷通過戰爭檢驗和改進武器系統,中國的新裝備卻未經過實戰檢驗,作戰效能還有疑問。另外,中國過去奉行國土防禦和近海防禦戰略,缺少空中和海上的遠程投送力量,這方面同美國的差距更大;作為遠程快速投送主要裝備的國產大飛機的研製,還遠未見眉目。因此,如今中國要在軍事上對抗美國的打壓,只能發展幾招能夠起遏製作用的威懾性手段,即所謂「撒手鐧」,絕不能指望搞軍事競賽,否則必蹈蘇聯那種追趕不上對手卻拖垮了自己的覆轍。

盡快「治好心臟病」,彌補制空權缺陷

鄧小平早就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同樣,科學技術也是「第一戰鬥力」。中國的崛起要有雄厚的軍事力量保障,提升這一保障能力同樣要以科技強軍為重點。中國經濟實力、軍事科技水平落後於美國的局面,是中國近代社會制度長期落後的歷史遺留問題造成的,而想改變這一狀況恐怕至少還需要兩代人的努力。因此,現在一些國人應從自我陶醉中清醒,在處理對外問題上保持謹慎態度,仍應堅持「韜光養晦」的方針。
目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陷入深深的金融危機之中,製造業萎縮,國內矛盾比過去突出,對「中國製造」的依賴增大,這又給中國提供了一個繼續和平發展的機遇。不過中國不能滿足於只造低端產品,必須努力發展高科技,進而實現產業升級。例如在號稱「工業之花」的大飛機製造業上,中國需要盡快克服長期無所作為的局面,特別應「治好心臟病」,即克服發動機製造這一長期制約自身發展的瓶頸。如果這個差距不能克服,中國就永遠無法彌補制空權方面缺陷,而現代戰爭中制空權又是最重要的。
工業時代的戰爭通稱「鋼鐵傾瀉較量」,信息時代的戰爭已稱為「晶元的較量」。高頻晶元決定了一個國家尖端產業電子設備的重量、功能及綜合性能,美國從上世紀80年代初便制定了這方面的詳細發展計劃,令其高技術裝備在90年代初大幅領先於蘇聯及其後繼俄羅斯。中國如能縮短這一領域的差距,國產的各型導彈、無人機、衛星、各型雷達的水平都會大大前進一步,同時將大幅降低先進武器的造價。
提升國家的科技實力,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育-科研-實用」的反復循環過程,軍事科技水平的提升又要寓軍於民、軍民結合,絕不能走蘇聯當年那種舍民重軍、無法持續發展的道路。正確地認識當前的國際形勢和我國的發展任務,就要根據中共中央提出的和平發展目標,面對挑戰並抓住機遇。中國越發展,外部環境就越安全,安全環境的改善又會提供更好的發展條件,形成良性循環。

警惕以「愛國」為名的危言聳聽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社會上一些心理不平衡的人對我國和平發展提出了懷疑,出現了所謂「憤青」言論充斥網路的現象。本來,盛世崛起是中華民族的期盼,和諧社會是中共中央的執政理念,有的人偏偏反其道而行,以「愛國」為名危言聳聽地渲染周邊充滿戰爭危險,並攻擊國內的對外政策「軟弱」。對毛澤東、鄧小平都主張可長期擱置的爭議,這些人卻鼓吹盡快以武力解決。若依此辦理,和平發展根本不可能辦到。近些年我國社會上浮躁、淺薄、低俗之風盛行,一些以嘩眾取寵為宗旨的媒體為刺激眼球又渲染這類主張,更使一些年輕人容易受其煽動,形成偏激的情緒。冷靜、客觀地說明我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就顯得更為必要。

環顧當今國內環境,愛國激情、憂患意識值得肯定和發揚,軍事經常性的戰備也必不可少,但保證我國的健康發展,必須排除兩方面的干擾:一是全盤西化的民族虛無主義,二是狹隘偏激的極端民族主義。以科技強國為主,努力發展我國的國防力量,又不同強手搞全面對抗和軍備競賽,堅持和平發展的這一國家總體目標不動搖,才是強國富民的正確方向。

港媒中美軍事實力2014:

隨著中國經濟不斷的發展,國力大增,軍事裝備也在更新換代。撇開「二炮」核武器,因為核武基本上是世界各軍事強國的「振國利器」,國際核武二巨頭美國、俄羅斯已經公開的核彈頭就有幾千枚,沒有公布的就更不知曉。中國的核打擊力量也是各軍事大國猜測的謎題,96年中國早已宣布停止製造核武器,相信也具備了一定的二次核反擊能力,但是與核武二巨頭還是有明顯的差距。
客觀的對比中國和美國的軍事力量;海陸空三軍,還有其他各軍種,未來作戰相信海,空軍是唱主角的。就拿空軍作對比吧,目前美軍在戴維斯孟森空軍地基封存的飛機就有5000架,這5000架退役軍機經過改造保養還可以繼續作戰的就有3000多架,其中三代機1480架,要知道中國空軍現役的軍機中還有相當一部分二代機「八爺」II,也就是說中國的現役軍機還沒有全部三代化,而美國的三代機F16相繼開始退役,這些退役的F16改造為無人偵察機作為靶機使用,真正的「土豪」。我們在發展軍事裝備,美國人也沒閑著,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空軍力量想要超越或者追平美國,客觀上講不太可能。中國的戰略轟炸機此刻朝大航程發展,美國的戰略轟炸機卻已經向無人、隱形上發展;中國的艦載機才剛剛上艦,美國的無人偵察攻擊艦載機也開始上艦;明顯的代差。世界獨一無二霸主的地位,不是吹出來,確實是靠實力和技術。海軍就更不用說了,美國阿利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目前有62艘,而中國的神盾052C/052D才出來3艘,剛剛開始下餃子,人家已經下了好幾鍋。更不用去說美帝的10艘現役航母,軍事力量目前我們還不能和美國抗衡,頂多在亞洲和日本海軍勉勉強強算是追平。回過頭,才真正發現經濟發展是硬道理,只有強大的國力才能為強大的國防作後盾。美國每年的軍費5000億,而中國的軍費今年才達到美帝的四分之一,怎麼比?沒法比!

近幾年美國在中國周邊挑唆有領土爭端的國家,不斷與中國起摩擦;在國際上也不斷打壓中國的生存空間,但是能不開戰盡量輕易不言戰,即便可以打勝,也會像抗美援朝一樣,慘勝。當國人聽到國家利益受損,同胞在國際上受欺負時,作為有良知的中國人,誰不憤怒,誰願意聽到這些消息。為什麼會這樣,說明中國還不夠強大,或許現在可以稱得上是軍事大國,但與軍事強國的位置還差一些。只有等我們真正強大了,才有真正的發言權。強大的空軍至少需要三十年的發展和追趕,海軍至少需要一百年,俗話說的好「百年海軍」,可想而知,中國此刻還需要埋頭苦幹。關繫到領土完整,分裂勢力造孽,不惜一戰那是沒辦法的事情。不是涉及核心利益,領土主權等問題時,能忍則忍,有一句名言是那麼說的「能夠永遠生存的物種,即不是最強的也不是最優秀的,而是最能改變的物種」。希望在我們的有生之年,能夠聽到政府、我們的軍人在國際發布會上大聲說出「犯我們強中國者,雖遠必誅」。

⑤ 中日軍事實力對比

中國和日本在軍事方面的科技的確有很大的差距,不過畢竟日本是發達國專家也是科技強國,所以也屬千萬不要輕視日本,因為大清國就是因為太小看日本了,總以為自己的國家比日本強,也不深度了解日本的真正的實力,過於輕敵,所以中國才輸掉的甲午戰爭。

⑥ 二戰德國軍事實力和日本軍事實力對比

1,陸軍:德國 二戰陸軍規模在開戰初期達到擁有150多個師,兵力達到200萬左右。入侵蘇聯時德國兵力達到600萬。德國兵力頂峰時達到900多萬,其中300多萬非正規軍。

日本 日本開戰後在中國投入的兵力共計600萬,加上東南亞的兵力,應該在700萬上下,幾乎全是正規軍。

武器裝備,德國軍隊比日本軍隊更具機械化,也較為先進。

2,空軍:德國 擁有歐洲最強大的空軍,其著名的閃電戰就是由空軍先展開戰略定點式的轟炸,其後發起摧枯拉朽的輪番轟炸(這樣卻加大了飛機的消耗)。德國是擁有噴氣式飛機的第一國,當然性能固然高但作戰能力卻不突出,這點《希特勒傳》里也有提到。

日本 日本沒有獨立的空軍,只設立有陸軍航空兵,海軍航空兵。日本空軍在世界上排不上名號,但零式戰斗機卻是世界性能最好的飛機之一。而海軍航空兵,則創下了許多世人不能比擬的功績。毀滅了美國太平洋戰艦後(雖然是偷襲的),又擊沉了英國兩艘大型戰列艦,終結了「巨炮主義」。應該說,二戰初期日本的海軍航空兵,名列第一。自中途島戰役後開始沒落。

3,海軍:德國 德國由於《凡爾賽條約》的限制,戰前不能具備一定規模的海軍。開戰後又由於英國海軍的壓制,根本就沒有什麼海軍實力。海軍在希特勒嘴裡一直都是「我們的小海軍」。

日本 日本海軍無疑是亞洲第一。珍珠港戰役後,日本海軍在太平洋占絕對優勢。

所以,如果說德國和日本的軍事力量對比的話,按常理是德國更為強大。但是按實際的話,德國只不過剛好在歐洲,成為二戰「主角」而已,就總體而論:日本二戰時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帝國,入侵了人口最多的中國,毀滅了太平洋霸主,挫敗了老牌世界海軍霸主英國,極大的打擊了殖民主義。如果歷史改變,軸心國戰勝,那麼德國未必就能打敗日本。

(6)軍事實力比拼擴展閱讀: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由德意志第三帝國,義大利王國和日本法西斯主義者挑起。它給整個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作為對戰爭不可推卸的責任,德國和日本是否能夠深刻反思戰爭,是世界人民能夠得到戰爭並因此成為政治權力而得到寬恕的重要條件。當歐洲國家決心扭轉60年前的黑暗歷史時,歷史問題仍然深深困擾著亞洲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和日本對歷史問題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態度:德國建立了內省戰爭制度並徹底檢查了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做了一切。它的責任是,自戰爭結束以來,它一直試圖否認其外國戰爭的侵略性質,並歪曲對侵略國家及其人民造成的毀滅性災難的歷史事實。

⑦ 世界各國軍事實力對比

第一檔次:強大海權支撐強大陸權——美國 由於美國擁有著無可比擬的海洋勢力,控制了世界大半以上的水域,即任何一個國家無法入侵美國大陸,發動一場局部戰爭或者大規模的全面戰爭。相反美國憑借海上的霸權,可以輕易將軍事力量投送到歐亞大陸邊緣地區。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海洋是美國的延伸國土,美國和任何一個沿海國家都是鄰國。在戰爭中,即占據了地利優勢。按照這樣的思維,美國侵入中國大陸雖然可以做到,但是代價是巨大的。同樣中國想侵入美國海洋勢力范圍,代價也是巨大的。 總結:美國本土是安全的,然而美國把海洋當做自己的延伸國土,從而要遭遇到更大的挑戰,因此美國又是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國家。 第二檔次:強大陸權支撐強大海權——俄國和中國 即任何一個國家不可能根本滅亡俄國和中國。比如拿破崙和希特勒在莫斯科遭遇的失敗,以及日本侵華戰爭的失敗。 由於任何國家不敢妄自發動對這兩國的戰爭,因此這兩個國家不會局限於保衛自己的陸地領土,而是會大力發展海洋力量,還會把陸權影響擴展到更廣闊的區域——以至於這個區域被稱作後院——如中亞國家或者中南半島國家。 還這種日漸發展的海洋力量,必然會和美國為代表的全球海洋勢力和以英日為代表的海洋勢力接觸,因此這種力量的比較是極其重要的。既然美國是全球海洋勢力,俄國和中國想挑戰美國的海洋霸權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俄國和中國的海軍實力在有限的時間內,只能和英日的海軍做到平起平坐的份上。但是俄國和中國可以藉助陸權力量來支持海洋上的戰爭,以至於能夠取得對英日的海洋優勢。當然我們得看到俄國和中國的海軍對英國或者日本的海軍完全不具備絕對優勢,俄國和中國的海軍遭遇日本的兩次失敗足以證明。 第三檔次:海權國家——英國和日本 即在海洋上,這兩個國家是不會輕易被戰勝的。比如英國海軍自建立之後,就很少遭遇到失敗,一再抵禦了拿破崙和希特勒的可能入侵或者事實入侵。而日本兩次戰勝中國和俄國,甚至突襲美國成功,也能夠說明這些完全海島國家,所具備的海洋優勢。只是由於英國和日本所具備的資源,相距美國差距太大,所以無法挑戰美國的海洋霸權。但是在海洋上,英國和日本不會懼怕俄國和中國,更沒有理由看重德國和法國的海軍。 英國和日本相對於德國和法國,他們的優勢在於,可以通過海洋優勢輕易的投送軍事力量。盡管現在德國和法國仍然有較多部隊進駐伊拉克和阿富汗,這是因為德法藉助了美國這個投送平台和海洋控制權。也就是說,如果失去美國這個投送平台和保護的話,英國和日本更有潛力向海外派兵。 當然由於日本本土受制於美國,這種論述顯然是建立在日本完全獨立的理解之上。如果日本還是處於美國的控制之下,他想發揮軍事上的建樹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就國際影響力而言,日本距離英法德可能還要差距很遠。但是就目前的軍事裝備以及構成軍事方面的各個要素,都已經不次於英法德。 之所以把代表海權勢力的英日排在以陸權勢力的法德前面。是考慮到這些國家單獨和別的國家發生大規模沖突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也只能是局部的戰爭,而這種戰爭顯然比的是軍事投送能力。 第三檔次:海陸兼備國家——法國和德國 由於法國自拿破崙以後的種種表現,讓我感到萬分失望,因此盡管有諸多刊物都把法國排名弄得很靠前,有排世界第三的,甚至還有排世界第二的。可是我一想到,當時號稱世界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被德國短短的幾個月貢獻,就沒有必要在乎這種毫無意義的排名。 假如一個這樣的法國安在中國的旁邊,而且兩個國家需要發生戰爭的話,我想再沒有人會把法國的名詞排的那麼靠前。一旦發生戰爭。法國的滅亡甚至可能比二戰還要快。 事實上,英日德法在軍事實力上應該在同一檔次,不分伯仲。之所以把德法排在英日的後面,主要基於:歐洲之間的戰爭已經不可能爆發。另外一點,戰爭只可能是局部戰爭。而且是在北約體系之下的,能夠發揮的只是快速反應能力以及投送能力。顯然英日能夠發揮的作用要大於德法。 綜合理解: 戰爭發生在中國和俄國之間。由於兩個國家幾乎占據了地緣上相當的資源,但是俄國有核優勢,中國有人口和經濟優勢。勢均力敵,兩個國家發生戰爭是不可想像的,而誰先發動戰爭,誰就具備戰場上的優勢。基於這種認識,兩國間的戰爭不會爆發。 中國和日本之間。盡管中國相比日本占據優勢,由於日本存在的海洋優勢,中國不可能貿然侵犯日本,日本更沒有進犯中國。盡管兩個國家在釣魚島上齷齪不斷,但是我的觀點:釣魚島不會導致戰爭,釣魚島只不過是遏制日本的一種手段,也讓中國海軍有個發展的借口。怎麼也得超過日本吧?要不和日本打架了,我們可輸不起。 中國和美國。除非美國入侵中國本土,否則不可能開戰。這當然把台灣計算在內。 中國和印度。既然印度都沒有進入這個排行榜,那麼出現沖突的時候,首先應該想到的是武力。

⑧ 中國和各國軍事實力比拼

著名世界軍力排名網環球軍力(Globalfirepower)公布了年世界軍事大國實力排行榜,此次排名在評估各國軍事實力時主要參考45項參數,以美國國防部的官方報告、中央情報局的情報以及公開軍事出版物和統計報告的數據為基礎,主要依據5組基本參數,即軍隊人數、陸軍、空軍和海軍武器裝備數量、軍費規模。
2012年世界各國軍事實力最新排行榜表明,美國仍是世界頭號軍事大國,俄羅斯第二,中國第三,緊隨其後的依次是印度、英國、土耳其、韓國、法國、日本 和以色列。在今年的國家軍事實力排行榜上總共有55個國家,其中衣索比亞、瑞士、比利時、葉門、約旦、阿爾及利亞、卡達、葡萄牙、芬蘭、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是首次上榜。

世界各國軍事力量對比統計器:

人力

各國總人口和軍事人力資源

中國:1,336,718,015 749,610,775

印度:1,189,172,906 615,201,057

美國: 313,232,044 145,212,012

印尼: 245,613,043 129,075,188

巴西: 203,429,773 106,784,621

各國現役部隊人數(四組數字分別表示總兵力和陸、海、空軍人數)

中國: 229萬、160萬、40萬、25.5萬;

美國: 148萬、51萬、37.9萬、37.6萬;

印度: 133萬、110萬、17萬、6.1萬;

俄羅斯:120萬、26萬、 19萬、18.8萬;

朝鮮: 111萬、95萬、 11萬、4.7萬。

各國預備役部隊人數

朝鮮:820萬

中國: 619,588,627

印度: 489,571,520

美國: 120,022,084

印度尼西亞:107,538,660

巴西: 83,835,650

各國勞動人口數量

中國: 815,300,000

印度: 478,300,000

美國: 154,900,000

印度尼西亞:116,500,000

巴西: 102,200,000

武器系統

各國裝備的總戰斗機數量(包括直升機和無人機)

美國: 18,234架

中國: 5,176架

俄羅斯:2,749架

印度: 2,462架

以色列: 1,964架。

各國直升機數量

美國: 56,269輛/門

埃及: 51,965輛/門

中國: 47,575輛/門

各國坦克數量(包括主戰坦克、輕坦克、坦克殲擊車)

俄羅斯: 22,950輛

美國: 9,573輛

中國: 7,500輛

朝鮮: 5,410輛

印度: 5,000輛

各國裝甲運兵車數量

美國: 26,653輛

俄羅斯:24,900輛

埃及: 8,745輛

法國: 8,468輛

阿富汗: 7,763輛

各國牽引火炮數量

俄羅斯:12,765門

印度: 10,000門

埃及: 2,760門

美國: 2,163門

其他國家牽引火炮數量

俄羅斯: 6,000門

中國: 2,475門

韓國: 1,872門

朝鮮: 1,600門

土耳其: 1,419門

各國多管火箭發射系統數量

俄羅斯:4,500架

中國: 2,600架

埃及: 1,601架

美國: 1,430架

敘利亞:1,200架

各國迫擊炮數量 (中國第25位 1050門)

埃及: 10,334門

土耳其:7,574門

美國: 7,500門

俄羅斯:6,600門

伊朗: 5,000門

各國反坦克制導武器數量 (中國第25位 1250)

希臘: 35,034

埃及: 23,590

俄羅斯:14,000

各國防空武器數量 (中國第19位 750)

印度: 15,508

土耳其: 5,547

俄羅斯: 4,644

埃及: 4,195

巴西: 3,676

各國後勤車輛數量

美國: 267,247輛

印度: 70,000輛

埃及: 57,235輛

中國: 55,850輛

土耳其:24,906輛

其他國家後勤車輛數量

海軍

各國海軍艦艇總量(包括水面艦艇、潛艇、巡邏艦、後勤艦)

美國: 2,384艘

中國: 972艘

韓國: 708艘

瑞典: 387艘

法國: 289艘

各國航空母艦數量

美國: 11艘,小鷹級常規動力母3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8艘

義大利:2艘

西班牙:2艘

俄羅斯:1艘

中國: 1艘

各國潛艇數量

美國: 75艘

中國: 63艘

朝鮮: 58艘

俄羅斯:48艘

印度: 19艘

各國驅逐艦數量

美國: 59艘

中國: 25艘

俄羅斯:14艘

日本: 10艘

印度: 8艘

日本:36艘

美國:30艘

法國:23艘

台灣:22艘

各國水雷戰船數量

中國: 52艘

俄羅斯:34艘

日本: 29艘

埃及: 28艘

朝鮮: 23艘

各國巡邏艦數量

朝鮮:471艘

中國:332艘

瑞典:211艘

印度:198艘

韓國:155艘

各國兩棲船數量

朝鮮:273艘

中國:233艘

瑞典:100艘

土耳其:55艘

義大利:39艘

後勤

各國主要維修機場數量

美國: 15,097

巴西: 4,072

墨西哥:1,819

加拿大:1,404

俄羅斯:1,213

各國商船實力

中國: 2,012

新加坡: 1,422

印度尼西亞:1,244

俄羅斯: 1,097

希臘: 886

各國主要港口和碼頭數量 (中國8個)

美國: 21

澳大利亞:19

巴西: 11

英國: 10

日本: 10

各國公路覆蓋面積(公里)

美國:6,506,204

中國:3,860,800

印度:3,320,410

巴西:1,751,868

日本:1,203,777

各國鐵路覆蓋面積(公里)

美國: 226,427

俄羅斯:87,157

中國: 86,000

印度: 63,974

加拿大:46,552

資源

各國石油生產能力(桶/天)

俄羅斯: 10,120,000桶

沙烏地阿拉伯:9,764,000桶

美國: 9,056,000桶

中國: 4,273,000桶

伊朗: 4,172,000桶

各國石油消耗量 (桶/天)

美國: 18,690,000

中國: 9,189,000

日本: 4,363,000

印度: 2,980,000

俄羅斯:2,740,000

各國探明的原油可采儲量 (桶/天)

沙烏地阿拉伯:264,600,000,000

加拿大: 175,200,000,000

伊朗: 137,600,000,000

伊拉克: 115,000,000,000

科威特: 104,000,000,000

地理

各國海岸線長度 (公里)

加拿大: 202,080

印度尼西亞:54,716

俄羅斯: 37,653

菲律賓: 36,289

日本: 29,751

各國水路長度(公里)

中國: 110,000

衣索比亞:104,300

俄羅斯: 102,000

巴西: 50,000

美國: 41,009

巴基斯坦: 25,220

各國共享邊界長度(公里)

中國: 22,117

俄羅斯:20,241

巴西: 16,885

印度: 14,103

美國: 12,034

其他國家共享邊界長度

巴西: 8,514,877

各國國防預算

美國: 6920億美元,大約20%用於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行動,以及全體人員供給

中國: 1000億美元

英國: 737億美元

日本: 705億美元

俄羅斯:560億美元

各國購買力(美元)

美國:14,660,000,000,000

中國:10,090,000,000,000

日本: 4,310,000,000,000

印度: 4,060,000,000,000

德國: 2,940,000,000,000

各國外匯與黃金儲備 (美元)

中國: 2,876,000,000,000

日本: 1,096,000,000,000

俄羅斯: 483,100,000,000

沙烏地阿拉伯:456,200,000,000

台灣: 387,200,000,000

核武器

巴基斯坦:30枚

除上述7國外,還有幾個國家可能也具備一定的核打擊能力。據估計,以色列可能擁有80~100枚核彈頭,伊朗約有25~30枚,朝鮮有15~20枚。

⑨ 目前世界軍事實力對比

目前世界軍事實力對比:
第一名: 美國
美國經濟是美國軍事實力的強大保證,美國軍事科技、軍事思想和軍費開支都是世界第一,現在其軍事力量正在向外層空間發展,武裝到牙齒、零傷亡以逐漸接近,美國的反導系統十分先進。
美國擁有最先進且規模最龐大的戰略轟炸機群和戰斗機群,空軍偵察,預警系統先進而完善。其中以B-2、F-22、F-35為首的隱形兵器,將全世界帶入隱形時代。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有少量重型轟炸機,而美國則是清一色的重型轟炸機。遠程轟炸機一直是美國推行全球軍事戰略的重要工具,目前空軍共裝備190架。美國空軍的F–22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已部署的第五代戰機。
海軍是美國最強勢的環節,有著世界最強的海軍陸戰隊和海豹突擊隊,有十一艘航空母艦,每一艘航母各配備九艘裝有巡航導彈的戰斗護衛艦護航,並有核潛艇導航,在航空母艦和核攻擊潛艇數量上,是居絕對優勢地位的,其中尼米茲級「里根」號航空母艦只有俄國唯一的一艘名為」庫茲涅佐夫號」的航母在現代化程度上可與其相比。
美國陸軍是"一支能應付當今世界任何挑戰的聯合部隊,陸軍現役部隊約50萬人。西點軍校為美國陸軍提供叻長久不衰的指揮機構,美國的任何一個士兵在其他國家基本訓練幾周,就能變成特戰隊員。
美軍不是「紙老虎」,面對世界任何軍隊,它都是一隻徹頭徹尾的真老虎。「海洋是美國的延伸國土,美國和任何一個沿海國家都是鄰國。」
第二名:俄羅斯
現役部隊編制人數約為100萬人,這個昔日的超級大國繼承了蘇聯70%的軍力,重工業基礎雄厚,軍事科技發達,擁有很強的武器自主開發能力,其自行研製的SS-27「白楊」核洲際導彈的彈頭再入大氣層時,能作S型機動,令美國NMD攔截系統束手無策。更重要的是,俄羅斯擁有世界最優秀的戰略導彈潛艇,還有與美國不相上下的核武器庫。
當今世界主要核國家的核威懾力量多由「三位一體」陸基戰略(彈道)導彈、戰略轟炸機和戰略核潛艇這三大兵器構成。目前,俄羅斯擁有的核潛艇總數居世界各國之首———共5級36艘,佔世界核潛艇總數的60%,並在某些技術領域略優於美國。與美國相比,在重型戰略轟炸機等空基核力量方面,俄目前還處於劣勢,但是仍然能對敵國構成了潛在的戰略威脅。今天,美、俄擁有全球90%以上的陸基戰略導彈,無論數量質量,都堪稱當今世界的「超級核大國」,美國現役陸基洲陸導彈580枚,而俄羅斯則為800枚。
在過去10多年間,由於經濟拮據,目前俄軍現役武器裝備大多仍為70~80年代的蘇制武器為主,但是俄羅斯仍是一支令西方發抖的巨大力量,仍有機會和能力與擁有最先進軍事技術的國家進行對抗。俄羅斯還是一直在為恢復大國地位的目標而奮斗。
俄羅斯絕對是名副其實的第二。「俄羅斯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
第三名:中國
中國擁有完善的軍事工業體系,電子技術和西方比稍遜,通過從俄羅斯,以色列等國引進了很多先進的軍事技術,現已取得很大成果。軍事科技在跟蹤世界先進技術的同時,不斷提高,並且有很多創新,擁有較強的武器自主開發能力和武器整和仿製吸收能力。空間技術和導彈技術領先歐洲。軍隊再進行信息化建設的同時正邁向外層空間。但是中國的基礎工業薄弱,工藝加工技術還有待提高,這些弱點直接影響中國武器的質量,壽命和出口。
中國解放軍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陸軍,約有210萬,而且開始從機械化向信息化發展,機械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超過了俄軍,「千萬不要在陸地上和中國軍隊交手」。中國每個兵種都裝備有部分中國自己開發的世界一流水平的武器,中國很重視技術的儲備,一旦戰爭爆發,中國可以迅速的換裝先進武器。中國軍隊的總體實力目前落後美國10~15年。
中國空軍擁有大約40萬人以及約2000架戰機。相比之下,美國擁有2300多架戰機,台灣地區則擁有大約400架戰機。目前在役的最先進戰機是俄羅斯的蘇-30和蘇-27戰機。目前,解放軍空軍已經部署了無人偵查機。此外,中國還正在研發國產第四代戰機殲-11戰機。中國空軍作戰半徑仍遠達900海里,能夠強力覆蓋「第一島鏈」。中國有約200個戰機基地,其中13個基地具備「防核攻擊能力」。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給出的資料則顯示,美國海軍為300萬噸,俄羅斯為110萬噸,中國海軍艦艇總噸位為82萬噸,同樣被列在第三。中國沒有航空母艦,而核潛艇數量居世界第二。但是水面艦艇以及反潛力量,都弱於日本,也明顯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
中國二炮部隊最受重視,其裝備的先進的核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精度很高,全部由中國自己開發。核導彈技術緊逼俄羅斯,和美國只有數年之差。
中國向太空努力進取一方面是為了構建「先進空基C4ISR設施和偵察網路」。中國積極研發打航母、反導彈和打衛星的新式武器。
第四名:法國
法國是微型超級大國,全球型軍隊,擁有很先進的完善軍事工業體系,電子技術發達,武器自主開發能力在歐洲是最強的,軍事裝備幾乎不依賴別國,但卻能夠開發出很多和美國分禮抗庭的高技術武器。
法國陸軍擁有世界上最優秀的坦克之一「勒克萊爾」,但是未經過實戰考驗。法國空間技術在歐洲優勢明顯,代表歐洲高科技精華的歐空局、空客,都是在法國為領導下開展的,其最著名的發明就是Mirage系列的噴氣式戰斗機,也是在軍用航空歷史上呼聲最高的飛行器。
法國海軍是美國以外唯一擁有核動力航母的國家,核潛艇和常規潛艇技術都居世界前列,法國是除美國與前蘇聯外唯一擁有彈道導彈核潛艇、陸基戰略導彈和戰略轟炸機「三位一體」核力量的國家。
第五名: 英國
英國,這個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現在的實力已經無法代替美國,但是憑著雄厚的工業基礎,經濟實力發達的軍事科技,和電子技術,以及美國的支持,足以維持英國的世界強國地位。英國戰略資源比較豐富,抗制裁能力在西歐各國中最強,
英國皇家空軍(Royal Air Force,簡稱RAF)是英國的空軍分支,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獨立空軍,亦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空軍之一。英國目前擁有的洲際導彈和核彈頭總數不是很多,但因裝備性能出色,其戰略核力量足以構成有效的威懾。
法國和英國幾乎沒有戰略防禦縱深,故而這兩個國家都極為重視其海空軍力量的建設,這也是這兩個國家極力發展海基和空基戰略核力量的原因。英國和法國作為世界老牌海軍強國,不但擁有航空母艦編隊及其對於中國海軍來說幾乎為零的航母遠洋作戰理論,還擁有遠強於中國海軍的核動力潛艇艦隊。更重要的是,這兩個國家擁有豐富的海軍遠洋航行能力和作戰理論。
第六名:日本
日本自衛隊編制總人數約為26萬人,武器裝備的總體性能在亞洲處於領先地位,部分裝備甚至比美軍的還先進。。日本海軍戰鬥力是居亞洲首位的,其反潛力量更是世界數一數二,有性能一流的常規潛艇和驅逐艦,也通過從歐美購買了完整的艦載武器系統,由於歷史等原因被削減了軍備,但軍事潛力非常巨大。
日本海上自衛隊現裝備各類艦艇共約160艘,總噸位在45萬噸以上,其中包括5艘「宙斯盾」驅逐艦,至少16艘潛艇和1艘1.35萬噸的准航母。日本航空自衛隊擁有完善的最新雷達監測陣列和空中戰斗巡邏隊。
日本是世界第二科技大國,雄厚的科技實力為日本軍事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基礎。未來日本將在三軍主戰兵器、導彈防禦、航空航天甚至核武器等軍事技術領域保持或取得領先地位,其軍事技術的尖端化趨勢不可逆轉
第七名:德國
德國國民素質一流,文化深厚,戰斗意志和戰術思想聞名世界而富有創造力。德國開創了閃電戰的時代,並開創了裝甲兵協同坦克作戰的陸軍高機動作戰的先河。同時德國還最先將空降兵應用於實戰。
陸軍戰鬥力在歐洲首屈一指。其生產的豹2系列坦克和美洲虎步兵車,已經被多個機構評為世界第一,目前已經被歐洲多個國家的制式坦克,輕武器(尤其是反坦克輕武器)和特種部隊的戰鬥力也是世界一流的,但是德國缺少現成的彈道導彈和核武器,和導彈技術非常相關的衛星發射能力也相當薄弱。
第八名:印度
目前,印度自稱其陸軍實力名列全球第三,海軍名列第五、空軍名列第六。印度或許在20年內將成為世界第三軍事強國。
現在印度軍隊中絕大部分為俄式裝備或仿俄式裝備,且不乏俄羅斯軍隊里最頂級的軍事裝備。當今的亞洲只有印度擁有航空母艦。20世紀70年代,在印巴戰爭中,印度海軍多次出動航母對巴基斯坦進行封鎖和威懾。
1957年,印度從英國購買了「維克蘭特」號輕型航母,1986年,印度又從英國購買了2.9萬噸航母「維拉特」號。2004年,印度與俄羅斯簽約,購買俄退役航母「戈爾什科夫元帥」號,由俄羅斯幫助進行現代化改裝,命名為「維克拉瑪蒂亞」號。同時印度也致力於自行研製「國產航母」。
第九名: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是美國F18戰斗機最大的海外生產國,和加拿大這些和平主義的國家不同,他們為自己的F18不斷的購買和使用他們自己或歐美各種最先進的巡航導彈和先進航電模塊,不久的將來也將武裝更先進的F35。
澳大利亞擁有南半球最強大的海軍力量,澳大利亞計劃將於2011年後20年內出資2762。7億美元,用於升級軍事裝備,其中包括戰斗機、潛艇和快速軍艦,以及組建一批F-35戰斗機群。
第十名:以色列
以色列以攻為守的小國先進軍隊,生存環境惡劣,周邊強敵林立,長期處於戰爭狀態,造就了這個地區「軍事強國」,也刺激了它的軍事工業和軍品貿易的發展。

⑩ 美俄軍事實力對比

美國因為經濟,資源,全球利益,人才,軍事經驗均占優,主要以進攻版,後勤補給為主要權戰略目標。俄羅斯因為繼承了蘇聯80%的武器體系,不過俄羅斯國內經濟受制裁,輕工業落後,人口稀少,因為沒多少錢發展軍事來維持全球大國地位,所以研製出來的武器裝備基本都是多功能合一的,例如俄航母不但有提供戰斗機起降的能力,同時還有護衛艦的能力。例如戰斗機不但有空中格鬥能力,同時還有轟炸機的功能,就是所謂的戰斗轟炸機。綜合來說,美俄單從軍事上能力是持平的,不過全球戰略,全球利益,盟友力量美國絕對占優。

閱讀全文

與軍事實力比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