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理解信息化戰爭的科學內涵
一、提出信息戰概念。認為從機械化戰爭到信息戰,不是單純的作戰樣式、方式的改變,而是戰爭形態的改變,並帶來作戰指導思想的巨大變化。其要點:戰爭戰略目標的「軟化」;信息威懾成為新的威攝手段;軍隊的行動取決於制信息權;作戰目標的選擇以打亂敵方決策程序為主;火力運用從打覆蓋面轉為「點穴」;指揮體系趨於扁平化;信息戰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全民戰;謀略的運用更加豐富多彩。隨後,又提出「遏制信息戰——知識軍事的時代使命」的重大課題。 二、提出新的戰爭觀。認為「少流血」、「不流血」的戰爭已經出現,戰爭的非暴力屬性已經被揭示;戰爭不僅是政治的繼續,也可能成為非政治群體、甚至個人謀取利益、顯示其存在的一種手段;「消滅敵人,保存自已」的戰爭目的正在變為「控制敵人,保護自己」,尋求利益平衡點;戰爭性質已很難用正義或非正義來區分,帶有多元的色彩。 三、提出建議信息時代國家安全體系。認為軍事威脅不只是大兵壓境,來自網路威脅同樣值得警惕;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應學會利用各種傳媒打信息戰;網路上的經濟打擊應引起高度重視;「文化侵略」、「生態侵略」將成為國家安全的主要威脅。早在15年前,他就提出「信息邊疆」的概念,近幾年提出「信息邊界的理論,呼籲建設精神武裝,建立信息警察和信息防護部隊。 四、提出思維戰、領導者戰爭等理想戰爭的設想。認為在可預見的將來,還無法想像戰爭先於人類而消亡,但把握、延緩、遏制戰爭的爆發和升級是可能的。設想把戰爭局限於「信息」和「思維」的范疇,至多以比試、競賽、虛擬的方式,甚至帶有觀黨、警示的作用。 五、提出培養「能夠回家打仗」的軍事人才。認為信息技術的通用性填補著軍與民的鴻溝,信息戰模糊了戰場與社會的界限。那些電子、計算機、信息工程專家,一旦站在軍事戰略的高度上觀察、思考,就可能成為新的戰爭舞台上真正的英雄。因此,他一直在籌劃建立我國第一個信息戰研究所,制定信息戰遏制戰略,完善信息戰理論,培養信息戰研究人才;同時在一些軍內外高等院校開設課程,普及信息戰知識,造就一大批21世紀國防建設的急需人才。 凡是戰爭都離不開信息,現代戰爭是信息主導的戰爭,信息在戰爭中具有十分顯著的地位和作用。信息與作戰武器平台相結合,產生了信息化武器,可極大地提高武器平台的打擊精度和作戰效能;指揮官利用信息,可用多種信息化指揮手段及時指揮和調整部隊,以奪取作戰勝利。 信息戰主要包括情報戰、電子戰、網路戰、心理戰、精確作戰以及信息欺騙、作戰保密等。 信息作戰的實質是以信息能為主要作戰手段,以「信息流」控制「能量流」和「物質流」,剝奪敵方的信息優勢,保持己方的信息優勢,進而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在一定程度上達成「不戰而屈人之兵」或「少戰而屈人之兵」的作戰效果。
B. 信息化戰爭的含義與特點是什麼
1、信息化戰爭的含義:
信息化戰爭是一種充分利用信息資源並依賴於信息的戰爭形態,是指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以及信息時代核威懾條件下,交戰雙方以信息化軍隊為主要作戰力量,在陸、海、空、天、電等全維空間展開的多軍兵種一體化的戰爭。
2、信息化戰爭的特點:
戰爭工具決定著戰爭形態,有什麼樣的戰爭工具,就會有什麼樣的戰爭形態。信息時代的戰爭工具主要是信息化武器裝備,信息化武器裝備的主要特徵是實現了武器裝備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一體化。
體系對抗 信息化戰爭中,作為主要武器裝備的C⁴ISR系統、信息戰裝備、精確制導武器和信息化作戰平台,通過全球信息柵格進行無縫連接之後,將形成全維度、全天時、全天候的一體化、實時化作戰體系。
時間加速 信息化戰爭中,彈道導彈速度達到15馬赫,戰術導彈速度達到3—5馬赫,然而,比這個速度更快的是光速和電磁波速度,每秒鍾30萬公里,所見即所得。只要眼睛看見目標,這個目標就意味著立即被擊毀。
全頻譜控制 傳統戰爭中,戰爭的實施主要依託作戰指揮方式和作戰手段的運用。信息化戰爭中,當全球信息柵格建立起來之後,全維空間呈現一體化模式,在這樣的作戰空間內,傳統的戰場概念將不復存在,依託於特定戰場和特定軍兵種而萌生的作戰方式也將自然消亡。
精確保障 從保障對象上來看,冷兵器戰爭中人是戰爭中保障的主要對象。熱兵器和機械化戰爭中,作戰平台和槍炮彈葯等武器成為保障的主要對象。
人機一體 信息化戰爭中,人的智能與武器的性能融為一體,賦予武器以智慧和靈性。信息化武器不再是傻大黑粗的機器組件,而是具有人工智慧、會思考、能判斷,可以自動發現、識別和打擊目標的機器人,「戰斧」巡航導彈,JDAM衛星制導炸彈等都是這樣的機器人武器。
(2)如何理解信息化武器裝備的內涵擴展閱讀:
信息化戰爭與以往戰爭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信息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變化。信息作為一種新型資源,改變了物質和能量的作用方式,進而改變了作戰制勝機理,無可爭議地成為生成戰鬥力的新的主導資源。
信息化戰爭依託網路化信息系統,大量地運用具有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航天技術、海洋技術等當代高新技術水平的常規的武器裝備,並採取相應的作戰方法,在局部地區進行的,目的手段規模均較有限的戰爭。
信息化戰爭指主要使用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武器裝備系統、以信息為主要資源、以信息化軍隊為主體、以信息中心戰為主要作戰方式,以爭奪信息資源為直接目標,並以相應的軍事理論為指導的戰爭。信息實力包括信息高速公路,C4ISR系統,精確制導彈葯,太空兵器,智能部隊,以及具有高技術、高知識、高素質的人員。
C. 信息化戰爭的內涵
信息化戰爭的內涵是指主要使用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武器裝備系統、以信息為主要資源、以信息化軍隊為主體、以信息中心戰為主要作戰方式,以爭奪信息資源為直接目標。
並以相應的軍事理論為指導的戰爭。信息實力包括信息高速公路,C4ISR系統,精確制導彈葯,太空兵器,智能部隊,以及具有高技術、高知識、高素質的人員。
信息化戰爭與以往戰爭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信息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變化。信息作為一種新型資源,改變了物質和能量的作用方式,進而改變了作戰制勝機理,無可爭議地成為生成戰鬥力的新的主導資源。
(3)如何理解信息化武器裝備的內涵擴展閱讀:
認知是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概念,泛指主觀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過程。信息化戰爭的認知域,是信息化戰爭中作戰人員的意識領域。
它是由感知、理解、信念和價值觀組成的一個無形的軍事范疇,通常表現為作戰人員的素質和能力,部隊的凝聚力、作戰經驗和訓練水平、戰場態勢感知程度以及社會輿論等。美軍事理論專家認為,中國的《孫子兵法》是闡釋戰爭認知問題的代表性文獻。
今天,我們將「認知域」作為信息化戰爭相對獨立的組成部分提出,則有其特定的時代內涵和重要的現實意義。當然,關注和研究信息化戰爭認知域的思想內容,遠比闡述認知域概念更為重要。
認知域界定了信息化戰爭的一個重要空間。未來信息化戰爭將同時發生在物理域、信息域和認知域三個領域。物理域是傳統的戰爭領域,由作戰平台和軍事設施等構成,為信息化戰爭提供物質基礎。信息域是新近崛起的戰爭領域,即信息產生、傳輸和共享空間,將成為信息化戰爭較量的重點。
認知域是反映人的知識、信念和能力的空間。將認知域作為信息化戰爭的一個基本領域,是對戰爭時空范疇的新界定,它反映了21世紀初信息化戰爭的特徵,對於認識和指導信息化戰爭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認知域的地位伴隨戰爭信息化程度的擴大而提高。人對戰爭的認知受到歷史條件的制約。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戰爭形態由機械化向信息化轉變,提高了人對戰爭的認識和控制能力。
未來信息化戰爭中,藉助以網路為中心的先進手段,人的戰場感知力顯著提高,信息處理能力空前增強,對戰爭的認知將擴及前所未有的領域。
近10多年發生的幾場局部戰爭表明,擁有信息優勢,戰場認知能力強的一方,就會掃清戰爭迷霧爭得戰場透明。認知域作為信息化戰爭的制高點,直接影響戰爭的過程和結局。
D. 信息化武器裝備是構成信息化戰爭力量的重要因素.那麼,它主要包括什麼
信息化戰爭構成要素為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航天技術、海洋技術等當代高新技術水平的常規的武器裝備,並採取相應的作戰方法,在局部地區進行。
信息化戰爭指主要使用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武器裝備系統、以信息為主要資源、以信息化軍隊為主體、以信息中心戰為主要作戰方式,以爭奪信息資源為直接目標,並以相應的軍事理論為指導的戰爭。
信息實力包括:
信息高速公路、C4ISR系統、精確制導彈葯、太空兵器、智能部隊以及具有高技術、高知識、高素質的人員。
而信息能力已成為衡量作戰能力高低的首要標志。信息能力,表現在信息獲取、處理、傳輸、利用和對抗等方面,通過信息優勢的爭奪和控制加以體現。
信息優勢,實質就是在了解敵方的同時阻止敵方了解己方情況,是一種動態對抗過程。它已成為爭奪制空權、制海權、陸地控制權的前提,直接影響著整個戰爭的進程和結局。
(4)如何理解信息化武器裝備的內涵擴展閱讀:
信息化生產力是迄今人類最先進的生產力,它要求要有先進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與之相適應,一切不適應該生產力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將隨之改變。完整的信息化內涵包括以下四方面內容:
1、信息網路體系,包括信息資源,各種信息系統,公用通信網路平台等。
2、信息產業基礎,包括信息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信息裝備製造,信息咨詢服務等。
3、社會運行環境,包括現代工農業、管理體制、政策法律、規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觀念等生產關系與上層建築。
4、效用積累過程,包括勞動者素質,國家現代化水平,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不斷進步等。
E. 武器裝備信息化是怎麼發展的
隨著信息化的到來,人類社會的發展將發生重大變化,社會中的一切都將受到信內息化的影響,軍容事領域也將受其影響,武器將成為信息化的武器,軍隊將成為信息化的軍隊,戰爭將成為信息化的戰爭。
所謂武器裝備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使武器裝備在預警探測、情報偵察、精確制導、火力打擊、指揮控制、通信聯絡、戰場管理等方面實現信息採集、融合、處理、傳輸、顯示的網路化、自動化和實時化。
武器裝備的信息化沿著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對機械化武器裝備進行信息化改造和提升。需要說明的是,武器裝備信息化不是對機械化武器裝備的簡單否定和拋棄,而是對機械化武器裝備改造和提升。形象地講,就是把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以模塊形式嵌入機械化武器裝備之中,使機械化武器裝備具備類似於人的「眼睛、神經和大腦」的功能,從而使其綜合作戰效能倍增,滿足信息戰爭作戰的需要;另一個方向是研製新的信息化武器裝備,如C4ISR系統、計算機網路病毒、軍事智能機器人等。武器裝備信息化將使電子信息系統在武器裝備體系中的比重越來越大,相應的作戰保障裝備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日益重要,武器裝備體系中除了傳統的硬殺傷兵器,還將出現軟殺傷兵器。
F. 信息化武器的本質特徵
信息主導。
信息化戰爭以信息主導為本質特徵,追求最大限度地實現體系作戰,實現偵察監視、態勢感知、指揮決策、精確打擊、快速機動、全維防護、綜合保障的高度統一,實現戰略、戰役、戰術層面高度透明融合,實現多種戰法高度靈活運用,實現各種作戰要素高度實時精確。
信息主導要求樹立制信息權觀念。自覺超越傳統戰爭的制勝機理,對戰爭在電磁空間、網路空間和認知空間的對抗要有全新理解,對信息爭奪的激烈程度要有充分准備,對全維領域信息控制和信息攻防要有科學的研判,對復雜電磁環境下敵我態勢的高速轉換要有全方位的應對。
同時要在關鍵環節和局部領域確立信息優勢,臨機應對多戰場、多層次的作戰情況,靈活作出決策,以局部優勢贏得信息化戰場的主動權。
(6)如何理解信息化武器裝備的內涵擴展閱讀:
武器裝備信息化,直接導致武器系統的智能化和作戰系統的一體化:
武器裝備信息化,指利用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使預警探測、情報偵察、精確制導、火力打擊、指揮控制、通信聯絡、戰場管理等領域的信息採集、融合、處理、傳輸、顯示聯網,實現自動化和實時化。
信息化武器裝備的出現,是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空間技術及新材料技術等高新技術,作用於傳統武器平台的必然結果。
信息化武器裝備與傳統機械化武器裝備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前者是網路系統中的武器,後者是單個武器平台。
G. 你如何理解信息的內涵
就是採用合適的方式保障企業的信息安全,不受外泄、入侵、惡意篡改等
H. 信息化裝備名詞解釋
信息化裝備是信息化戰爭的物質基礎,是贏得信息化戰爭的重要因素。伴隨著信息化裝備的發展,出現了信息優勢戰略、信息威懾戰略、非線式作戰、網路中心戰、超視距作戰、一體化聯合作戰等一系列新軍事理論。
各主要軍事大國陸續組建了數字化部隊、電子戰部隊、網路戰部隊、聯合作戰部隊等新型部隊。信息化裝備和新的作戰理論,導致新軍事革命,推動著戰爭形態由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演變。
信息化裝備是信息時代裝備現代化的顯著標志。它以信息技術為基本手段,以實現武器裝備互聯、互通、互操作為基本途徑,以提高裝備之間的信息融合能力為基本目標,追求武器裝備的信息力,提高火力、機動力和防護能力。
信息化裝備是在機械化裝備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方面用信息技術對機械化裝備進行信息化改造,另一方面發展開放性的(可隨時增添新型電子信息系統)新型信息化裝備。
(8)如何理解信息化武器裝備的內涵擴展閱讀
先進的信息技術應用於偵察探測系統,使得對目標監視探測和定位識別的距離、范圍、精度、解析度等提高了幾個數量級。
先進的信息技術應用於信息傳輸系統,使得傳輸速度、綜合傳輸業務能力、抗毀傷能力、抗干擾能力以及一體化水平空前提高。
先進信息技術應用於指揮控制系統,形成指揮、控制、計算機、通信、情報、監視、偵察綜合一體化信息系統,將整個作戰范圍內的諸軍種、兵種、各種作戰平台、通信系統、情報監視與偵察系統、保障系統等集成為一個信息共享的有機整體,使戰場指揮控制能力得到突破性提高。
武器系統和作戰平台廣泛利用偵察探測系統、信息系統、指揮控制系統,提高了奪取信息優勢的能力,進而提高了武器系統打擊精度和毀傷能力,使武器裝備體系整體作戰效能顯著提高。信息化裝備發展趨勢是:通過增強火力投入效率和加速作戰進程,提高武器裝備的整體作戰效能。
信息化作戰平台向高機動、隱身化、多功能方向發展;信息化彈葯向低成本、智能化、高精度和多功能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