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春秋時期吳國用了什麼軍事思想打敗了楚國

春秋時期吳國用了什麼軍事思想打敗了楚國

發布時間:2021-03-01 00:32:18

㈠ 吳破楚入郢之戰的經過是什麼楚國為什麼會被吳國打敗

就是一開始兩國交鋒,實力雖然各有千秋,但是軍事能力強盛的楚國卻因為自身原因輸給了吳國。其實吳國的失敗是正常的,我們最喜歡說的就是“驕兵必敗”,楚國就是這樣的“驕兵”。

所以說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一定要謙虛和眼光長遠,不然的話,下場只有死路一條。

㈡ 吳國是怎樣打敗楚國的

公元前506年,吳國聯合唐國和蔡國,大舉進攻楚國,聯合部隊由孫武大將軍統率。這次進版攻吳國幾權乎是出動了全國所有的兵力,吳王在誓師大會上說,勝敗在此一舉。他們兵分幾路,向楚軍陣營開去,大軍一直到達漢江。楚軍也動員全國的兵力予以抵抗,雙方就在漢江兩岸擺開了戰場。

戰鬥打響了,這場戰斗的艱苦程度超過了雙方軍事家的估計,雙方經過了多次交戰,傷亡都很慘重,最後吳國取得了勝利。

勝利之後,孫武率領大軍揮師直下,一直打到楚國的首都郢都,楚昭王倉皇出逃,吳國的勝利已成定局。

伍子胥回到了自己的祖國,他不禁淚水滂沱,他的父親和兄長慘遭楚平王的殺害,今天報仇的日子總算來到了,他親自率領軍隊去追趕楚昭王,但是沒有抓到。盛怒之下,他回到了郢都,刨開了楚平王墳墓,拖出他的屍體,掄起自己手上的鋼鞭,對著楚平王的屍體一下一下地抽。

抽完了,他癱倒在地下,對著蒼天,號啕大哭,「老天作證,我總算報了這個仇!」他叫喊道。

這時,吳兵正在楚國,吳國的老對手越國知道這是一個機會,就出兵來打吳國,吳國感到國內空虛,只好退兵回國。吳王闔閭回國以後,提拔了伍子胥和孫武,吳國的國力獲得了空前的發展。

㈢ 春秋時期吳國崛起的特別快,吳國用了什麼樣的軍事思想呢

吳國崛起是吳王闔閭稱霸的過程,具有政治膽識的闔閭大力搜羅人才,任賢使能,採納良策,聽取民聲。在伍子胥、孫武等人的輔佐下,設置守備,積聚糧食,充實兵庫,最後稱霸諸侯。

㈣ 柏舉之戰中,吳國採用什麼戰略對付楚國

公元前512年闔閭第一次提出大舉攻楚的戰略計劃時,睿智的孫子即以「民勞,未可,待之」的理由加以勸阻。不過,吳國君臣並未消極地守株待兔,等待敵人出現破綻,而是積極運用謀略,創造條件,完成敵我優劣對比的轉換。為此,它首先是攻滅楚國的羽翼——徐和鍾吾這兩個小國,為進而伐楚掃清道路。其次,採用伍子胥提出的「疲楚誤楚」的戰略方針,將吳軍分為三支,輪番出擊,騷擾楚軍,麻痹敵手。這一措施實行了六年有餘,吳軍先後襲擊楚國的夷(今安徽渦陽附近)、潛(今安徽霍山北)、六(今安徽六安北)等地,害得楚軍疲於奔命,鬥志沮喪。同時,吳軍這種稍嘗輒止、不作決戰的做法,也給楚軍造成錯覺,誤以為吳軍的行動僅僅是「騷擾」而已,而忽視了吳軍這些「佯動」的背後所包藏的「禍心」,放鬆了對吳國的應有警惕。

公元前506年,給楚國致命一擊的時機終於來到了。這年秋天,楚國大軍圍攻蔡國,蔡在危急中向吳國求救。另外,唐國國君也憤恨於楚國的不斷侵凌勒索,而主動與吳國通好,要求助吳抗楚。唐、蔡兩國雖是蕞爾小國,但位居楚國的北部側背,戰略地位相當重要。吳國通過和它們結盟,可以實施其避開楚國正面,進行戰略迂迴、大舉突襲,直搗腹心的作戰計劃。

同年冬天,吳王闔閭親率其弟夫概和謀臣武伍子胥、伯嚭、孫武等人,傾全國3萬水陸之師,乘楚軍連年作戰極度疲憊,東北部防務空虛薄弱之隙,進行戰略奇襲。吳軍溯淮水浩盪西進。進抵淮汭(今安徽鳳台附近,一說今河南潢州西北)後舍舟登陸,以3500精銳士卒為前鋒,在蔡、唐軍的配合導引下,兵不血刃,迅速地通過楚國北部大隧、直轅、冥呃三關險隘(在今河南信陽南),挺進到漢水東岸。取得「出其不意,攻其無備」的戰略效果。這堪稱實踐孫子「以迂為直」原則的傑出典範。

楚軍在極其被動的情況下倉猝應戰。楚昭王急派令尹囊瓦、左司馬沈尹戌、武城大夫黑、大夫史皇等人率軍趕至漢水西岸進行防禦。兩軍隔著漢水互相對峙。

楚軍的左司馬沈尹戌,是一位頭腦冷靜的優秀軍事指揮家。他針對吳軍作戰的特點,向統帥囊瓦提出如下建議:由囊瓦率楚軍主力沿漢水西岸阻擊吳軍的進攻,正面牽制吳軍。而由他本人北上方城(今河南方城縣境),徵集那裡的楚軍,迂迴到吳軍的側後,毀壞吳軍舟楫,阻塞三關,切斷吳軍的歸路。囊瓦起初同意了沈尹戌的建議,可是待沈尹戌奔方城後,卻又聽從了武城大夫黑和大夫史皇的挑撥慫恿,出於貪立戰功的心理,一改原先商定的作戰計劃,採取冒進速戰的方針,不待沈尹戌軍完成迂迴包抄行動,即擅自單獨渡過漢水向吳軍發起了進攻。

吳軍見楚軍主動出擊,大喜過望,遂採取後退疲敵、尋機決戰的方針,主動由漢水東岸後撒。囊瓦果然中計,尾隨吳軍而來,自小別(在今湖北漢川東南)至大別(含湖北境大別山脈)間,連續與吳軍交戰,但結果總是失利,由此而造成士氣低落、軍隊疲憊。

吳軍見楚軍已陷入完全被動的困境,於是當機立斷,決定同楚軍進行戰略決戰。十一月十九日,吳軍在柏舉(今湖北漢川縣北,一說湖北麻城)列陣迎戰楚軍。闔閭弟夫概認為囊瓦素來不得人心,楚軍無死戰之志。因此主張,立即主動發起攻擊。指出,只要吳軍一進攻,楚軍就必然潰逃,屆時再以主力投入戰斗,必能大獲全勝。但闔閭出於謹慎而否決了夫概的意見。夫概不願望放棄這一勝敵的良機,便率領自己的五千部屬,奮勇進攻囊瓦的軍隊。楚軍一觸即潰,陣勢大亂。闔閭見夫概部突擊成功,乃乘機以主力投入交戰,擴張戰果,大勝楚軍。囊瓦失魂落魄,棄軍逃奔鄭國,史皇戰死沙場。

楚軍主力在柏舉遭重創後狼狽向西潰逃。吳軍及時實施戰略追擊,終於在柏舉西南的清發水(今湖北安陸西的涢)追及楚軍。吳軍「因敵制勝」,用「半濟擊」的戰法,再度給渡河逃命中的楚軍以沉重的打擊。吳軍繼續追擊,至雍澨(今湖北京山縣西南)追及正在埋鍋造飯的楚囊瓦軍的殘部,大破之。並與由息(今河南息縣西南)回救楚軍沈尹戌部遭遇。經過反復激烈的拼殺,楚軍又被戰敗,主將沈尹戌重傷身亡。至此,楚軍全線敗潰,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完全暴露在吳軍面前。吳軍長驅直入,勢如破竹,五戰五勝,於十一月二十九,一舉攻陷郢都。楚昭王凄凄慘慘,惶惶如喪家之犬逃往隨國(今湖北隨州)。柏舉之戰遂以吳軍的輝煌勝利而告結束。

吳軍入郢後,上下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忘乎所以,縱暴郢都,內訌迭起,在秦、楚聯軍的反擊下,軍事、政治均陷於被動,最後被迫退回吳國。這用孫子的話來說,就是「夫戰勝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費留」。

柏舉之戰是春秋晚期一次規模宏大、戰法靈活、影響深遠的大戰。吳軍靈活機動,因敵用兵,以迂迴奔襲、後退疲敵、尋機決戰、深遠追擊的戰法,一舉戰勝多年的敵手楚國,給長期稱雄的楚國以十分沉重的打擊,從而改變了春秋晚期的整個戰略格局,為吳國的進一步崛起,進而爭霸中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㈤ 春秋時期,吳國的國王准備攻打楚國......(這個故事引申出一句成語)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吳國國王壽夢准備攻打荊地(楚國),遭到大臣的反對。吳內王很惱火,在召見群臣容的會上警告:「有誰膽敢阻止我出兵,將他處死!」
盡管如此,還是有人想阻止吳王出兵。王宮中一個青年侍衛官想出一個好辦法:每天早晨,他拿著彈弓、彈丸在王宮後花園轉來轉去,露水濕透他的衣鞋,接連三天如此。吳王很奇怪,問道:「這是為何?」侍衛道:「園中的大樹上有一隻蟬,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飲露水,卻不知已有一隻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蟬,但不知旁邊又來了黃雀;而當黃雀正准備啄螳螂時,它又怎知我的彈丸已對准它呢?它們三個都只顧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後邊的災禍。」吳王一聽很受啟發,隨後取消了這次軍事行動。

㈥ 吳國是如何打敗楚國的伍子胥做了什麼

楚國是吳國的近鄰。吳國要想向外發展,楚國是最大的障礙。闔閭想,只要首先攻破強楚,越國自然就不成問題了。這樣就可以先稱霸東南,進而再北上爭霸中原。

周敬王九年,經過一番准備之後,吳國便對楚國實行輪番襲擊的戰略。楚軍從此開始疲於奔命。

為了保證對楚作戰的勝利,周敬王九年(前511),伍子胥又向閹間推薦孫武。孫武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有了這樣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做將領,吳國對楚作戰就更有勝利的把握了。

周敬王十四年,即吳王闔閭即位的第九年,闔閭要破楚入郢(今湖北江陵)之心已經急不可待了。伍、孫二人見吳王的決心已定,很難再說服他等待,便向闔閭獻計,應利用蔡、唐二國與楚國的矛盾,聯合蔡、唐二國以伐楚。吳王闔閭採納了他們的意見,於是吳國聯合蔡、唐向楚發起大規模進攻。

吳軍與楚軍夾漢水而布陣。吳王的弟弟夫概瞅准了一個機會,率領他的部下五千人對楚發起攻擊,緊接著大軍掩殺過去,把楚軍打得大敗。楚軍統帥子常因戰敗而逃奔到鄭國去了。楚軍群龍無首,潰散逃竄。吳軍乘勝追擊,五戰五勝,一直攻入了楚國的郢都。楚昭王逃奔到隨國去了。吳王闔閭破楚入郢的心願終於實現了!伍子胥的家仇也終於得報。使他感到遺憾的是楚平王已死。昭王又已外逃,無法對活人下手。為了解恨,他掘開楚平王的墳墓,搬出平王的屍體,對屍體抽打了三百鞭,又用左腳踩著屍體的腹部,右手摳出屍體的雙眼,隨後將平王焚骨揚灰。

㈦ 春秋末期,為什麼吳國能擊敗楚國

這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的清楚的,大體上說說,吳本來是個小的不能再小的諸侯,只是個子版爵權,春秋前期吳楚根本不是同一級別的,

而且楚勢力還沒擴展到吳地,它們之間是老死不相往來的那種,但一切都不是定數,有兩個人決定了吳的命運,一個是屈巫,一個是伍子胥,伍子胥大家都知道,就不說了,屈巫原是楚國貴族,羋姓,屈姓,都是楚國皇室貴族。

屈巫是個文武全才,但有一個缺點就是好色,恰好楚莊王平定陳國內亂,俘虜了絕世美女夏姬,

回國後,屈巫領著她跑到鄭國定居,楚國他家族的人就被滅了,屈巫聽說後怒了,發誓要楚從此不得安寧,他做到了!得罪人才很可怕呀!

他讓他兒子到吳國教吳人怎麼打仗,怎麼用戰車,從此吳國才真正登上歷史舞台,春秋末,楚已與吳接壤,從地形上看,楚國要稱霸中原,

必須要平定吳,以免腹背受敵,而吳國要長久生存,必須要得到西面廣茂的土地,所以吳楚之間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定要決出個雌雄,最後吳意外的被越滅了。

㈧ 吳軍用了什麼樣的方式在柏舉之戰中,戰勝了20萬的楚國軍隊

吳軍先是用6年的時間對楚軍使用疲憊戰術。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讓出國的士兵失去了鬥志。之後又趁機對主金進行偷襲。並雙面夾擊楚軍,對他們造成了致命的傷害。楚軍中計之後。吳軍戰勝了楚軍。

㈨ 春秋戰國時,吳國為何能憑借三萬兵馬擊敗楚國

吳國三萬大軍可以擊敗二十萬的楚國大軍的故事是發生在當初的柏舉之戰當中。當初吳王闔閭率領的三萬吳國軍隊,深入楚國的腹地,在楚國的柏舉擊敗了楚軍主力,進而佔領了楚國都城。可以說這是吳國策劃了很多年的結果。

可以說,楚國的大敗源於他沒有一個好的君王,可以去知人善任、虛心納諫。也是因為吳國天時地利人和,朝廷之中,君王賢明,大臣獻力的結果。

閱讀全文

與春秋時期吳國用了什麼軍事思想打敗了楚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