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1911年辛亥革命期間中國軍隊常用裝備有那些,和那個時代常用的槍械,武器有那些,寫小說要用
【漢88式毛瑟步槍】
全長:1250mm
全重:4.06kg(不含刺刀)
槍管:長為740mm
口徑:7.92mm
彈頭重:14.7克
彈頭初速為:600m/s
表尺射程為:2000m
該槍配有刺刀,刺刀式樣為單刃偏鋒,刺刀全長為517.5mm,刀身長為395mm,刺刀全重為0.566kg。
駁殼槍,俗稱「盒子炮」,其正式名稱是毛瑟軍用手槍(Mauser Military Pistol)。德國毛瑟兵工廠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該槍的專利,次年正式生產。由於其槍套是一個木盒,因此在中國也有稱其為「匣槍」的。有一種全自動型的駁殼槍,稱做快慢機,毛瑟廠稱之為M712速射型,在1931年5月量產。駁殼槍另一個較少人知道的名稱是「自來得」手槍,許多人以為只有速射型駁殼槍被稱為「自來得」,這是不正確的。事實上,「自來得」一直是這一類手槍在中國比較正式的通稱。
最早的駁殼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的菲德勒三兄弟利用工作閑暇設計出來的。但是毛瑟兵工廠的老闆申請了該槍的專利,所以駁殼槍也叫毛瑟手槍。
毛瑟兵工廠1898年製造的毛瑟96式軍用手槍是世界上最大的軍用手槍。該槍長30厘米,高14厘米,重量為1.25千克,口徑為7.63毫米,有效射程1000米以上。毛瑟96型槍有多種變型,如容量為70發的下裝彈型。抗日戰爭期間,我國曾大量購用了毛瑟軍用手槍。毛瑟手槍槍身堅固,射程遠,殺傷力強,但槍身太大,佩帶不便,因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被新式手槍所取代。
勃朗寧半自動手槍
勃朗寧設計的M1911半自動手槍,成為全世界現代手槍的設計標准。M1911歷經兩次世界大戰等多次戰火洗禮,直到1986年才退役,創下了手槍服役時間最長的紀錄。更讓人嘆為觀止的是,M1911的總產量超過250萬把,是有史以來銷量最大的手槍。在製造了無數個經典戰斗場面之後,勃朗寧手槍已近神話。
2. 民國至今的陸軍有哪些兵種和武器
中華民抄國初年,主要有步兵、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兵、通信兵,後又增建裝甲兵、化學兵、鐵道兵等兵種,步兵人數最多,是陸軍的主力。其新定編制序列為軍、師、旅、團、營、連、排、班,以後還有集團軍、方面軍、路軍、軍團、兵團等高級編制單位。裝備方面主要以仿製和購買西方的武器為主,大量裝備陸軍的有步騎槍、輕重機槍、高射機槍、山炮、野炮、迫擊炮、榴彈炮、加農炮、高射炮、汽車、裝甲車、坦克和無線電台等。
3.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裝備過哪些稀有武器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裝備過哪些稀有武器?
二戰時期,中國軍隊裝備過哪些稀有武器?那義大利炮必須上榜!
不過不是李團長用的那門山炮,而是高射炮。
MP-18沖鋒槍
抗戰初期,德國和蘇聯給了中國不少援助。
4. 中國解放軍現役的武器裝備有哪些
太多了,舉幾個比較出名的吧
陸軍:95式突擊步槍、96式主戰坦克、99式主戰坦克
空軍:殲10殲擊機、殲11殲擊機、轟6轟炸機
海軍:遼寧號航空母艦、052型驅逐艦、054型護衛艦、022型導彈艇
5. 中國解放軍現役的武器裝備有哪些
目前PLA的主要裝備有:
陸軍:坦克為99、96系列主戰坦克以及很多88、59D;05式內155自榴炮;92系列、09式輪式容步戰車;05兩棲突擊車;紅箭73A、紅箭8、紅箭9反坦克導彈;95槍族等;陸航的直8、直9、直10、米171直升機等。
海軍:遼寧號航母;052D
052C
051C防空為主的驅逐艦;052B、051B、052通用驅逐艦;現代級驅逐艦;051改驅逐艦;054A護衛艦;054護衛艦;053系列護衛艦;055護衛艦;072A登陸艦;093
094
091
092核潛艇、039系列常規潛艇等;海航的殲8
殲10
殲11B
飛豹
蘇30MK2
殲15
卡系列直升機
直8
直9等
空軍:轟6;殲7G、殲8II、殲10、殲11系列、蘇27系列;強5;飛豹;運7
運8
運9
伊爾76;空警2000、空警200;高新系列。
第二炮兵:長劍10、東風31A、東風21C、東風15、東風11等
6. 請問國民革命軍陸軍配備的武器裝備都有哪些,最好全一點。
嚴格意義上來說,中國軍隊在抗日戰爭中彷彿並沒有一個統一完整的軍服服制和單兵裝備制度。這是源於舊中國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在經歷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最後一個帝國--滿清王朝的覆滅之後,苦難的中國就又陷入了軍閥混戰的年代。軍閥們為了爭奪勢力范圍,大量購進西方列強的各式武器,我國漸漸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萬國軍事博物館」。同時也就出現了紛紛亂亂的軍服及裝備。直到中原大戰的結束,國民黨南京政府才在形勢上基本統一了中國。但軍隊中除中央軍外,還保留著大量的軍閥殘余部隊。其都保留著原有的裝備特徵。 談及國民革命軍的軍服服制和單兵裝備制度,必須先從國民革命軍的整軍運動說起。 1933年,南京中央政府國民政府軍政部根據德國軍事顧問提出的建議.開始了浩浩盪盪的整軍計劃。在整軍過程中,不同編制的部隊有不同的名稱.主要有整理師、整編師、調整師、新編師四種稱謂,按照德國顧問塞克特《陸軍改革建議書》所提方案.要將全國陸軍重新編組成60個師,稱為整編師,裝備德國進口武器,應用德國先進的軍事體制。 但其整理師的概念是最早提出來的。1934年12月,尚未輪到編組的部隊根據軍事委員會頒布的《陸軍師暫行編製表》的四團制師為標准進行整理,故整理師。它的編制為2旅4團,師直屬騎兵1個連,炮兵1個團,工兵、通訊、輜重各1個營,1個衛生隊,1個特務連。 1935下半年,第一批10個師的整編計劃開始實施,由於當時德械裝備尚未運抵中國,只得在編制體系和武器裝備方面進行一些內部調整,故稱之為調整師。但lO個師中有一個例外,就是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它完全按照當時德國陸軍步兵師的編制編成,異於國民革命軍其它師級部隊。 1936年,軍事委員會對整軍方案作了進一步規劃,確立了減少大單位,充實小單位,特別是充實團以下部隊的戰鬥力以及人事、經費等方面的整軍原則。根據這一規劃,整編的部隊稱為二十五年調整師(1936年即民國二十五年),初步計劃年內完成20個師的整編,先從中央軍和東北軍開始。中央軍的37個師師共186個團,除正在圍剿紅軍的一線部隊外,其餘部隊一律改為四團制的整理師。各軍師直屬的騎兵、炮兵、工兵等兵種,則集中進行整訓。預定中央軍參與整軍的135個團中先整編出18個四團制的整理師,再將其餘63個團合編為32個團,在此基礎上組建8個新編師,新編師基本上以2個整理團合並為1個團。東北軍的18個師54個團計劃整編為10個整理師(由原來40個團組成)和2個新編師(由原來8個團組成)。 整理師與新編師的差別在於,整理師的各級軍官基本還是以原來的各級軍官為基礎,而新編師則完全打破原來的人事編制,由來自不同部隊的各級軍官進行混合編組,以徹底清除軍隊內部派系林立的現象,建立一支完全新型的國家軍隊。整軍過程中,當時擔任第五任德國軍事顧問團團長的法肯豪斯對該計劃提出了建議:「各師應以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的編制和裝備為標准,如果暫時沒有條件組建工兵營和通訊營的,可以先組建工兵連和通訊連;加強炮兵建設,各師應盡量配屬一個轄3個炮兵營的炮兵團(山炮營、野炮營和105毫米榴彈炮營各1個);輕武器方面應統一武器制式,並在師建制里組建一個修械所負責武器的保養維護和修理。」 到1937年7月,中央軍共調整35個師、整理24個師.東北軍調整10個師,另有粵軍10個師、川軍26個師和9個獨立旅被整理。在中央軍的30個師里,基本上都接受了一些德式裝備,其中還有一些全部實現了德械化,並接受德國顧問的系統訓練。已經過這樣的整軍而面貌一新的中央軍,堪稱為中國近代史上最現代化的陸軍。在抗戰初期,就是以這些經過整軍的德式師擔當起中流砥柱的作用,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當然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至抗戰爆發前.整軍計劃一共進行了兩期,共計20個師,第三期的10個師正在進行之中。在已完成整軍的20個師中,實際上接受過德國顧問系統訓練與指導的部隊只有第3師、第6師、第9師、第14師、第36師、第87師、第88師和教導總隊,以及不屬於正規軍系統的稅警總團。 德式師的編制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中央軍教導總隊,為裝備最全,訓練最正規的精銳之師,1937年11月被擴遍為3旅6團的甲種師,總兵力達三萬餘人,其中3個團即第1、第3、第5團為全德式裝備,另3個團(多為新兵)則在整訓之中。另一類是以第36師、第87師和第88師為代表的所謂新式中央軍。 基本編制如下: 師直屬炮兵營、騎兵營、工兵營、通信營、軍士營、特務營、輸送營各1個。 全師下轄3個旅,每旅下轄2個團。 以全德式裝備的第1團為例: 團直屬榴彈炮連、戰防炮連、通信連、輸送連各1個。 每團下轄3個步兵營 步兵營下轄3個步兵連(配9挺輕機槍)、1個重機槍連(配6挺重機槍)、1個迫擊炮排(配2門82毫米迫擊炮) 德式師的另一類是以第36師、第87師和第88師為代表的所謂新式中央軍, 基本編制如下: ㈠ 師直屬部隊: 1個炮兵營; 3個榴彈炮連(配12門75毫米山炮); 1個戰防炮連(配4門37毫米戰防炮); 1個高射炮連(配4門20毫米高射炮); 1個工兵營;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1個通信營(配2個有線通信連,1個無線通信排); 1個輜重營; 1個特務營; 1個衛生隊(平時為師醫院); ㈡ 全師下轄2個步兵旅; 每旅下轄2個步兵團; 團直屬部隊; 1個迫擊炮連(配6門83毫米迫擊炮); 1個小炮連(配6門20毫米機關炮); 1個通信連; 1個特務連; 每團下轄3個步兵營; 步兵營直屬部隊; 1個機炮連(配6挺重機槍,2門82毫米迫擊炮) 每營下轄3個步兵連; 每連下轄3個步兵排; 每排下轄3個班(每排配3挺輕機槍,30支步槍);) ㈢ 全師下轄2個補充團:採用換裝德式裝備時淘汰下來的舊式裝備。 整軍計劃實施的同時,1936年1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也頒布了《陸軍服制條例》,但限於各地區的實際情況或各地被服工廠的規格而有所差異,抗戰後期更趨於混亂。在日本投降後,國民黨部隊的中央軍三個軍通過美國海軍第七艦隊搶運到華北、東北等地接受日本投降時,被美軍評價為「裝備不佳,使用不同槍械,穿著各色制服」,這些部隊統統都是國民革命軍中的嫡系部隊,嫡系部隊尚且如此,其他地方部隊的狀況當可想而知了。 如果對國民革命軍陸軍裝具進行細分的話,主要可分為標准服制(即國民政府軍隊的基本服制)、中央軍部隊服制(主要以德械步兵師的步兵裝具為主)及普通部隊服制(主要以原地方軍閥的部隊裝具為主)三大類。
7. 晚清新軍武器裝備(求詳細資料)
「清末新軍編制
以鎮為單位,每鎮步隊兩協,馬隊`炮隊各一標,工程`輜重各一營,軍樂一隊。
鎮設統制官,以下有正參謀官`二三等參謀官`執事官`書記官`執法官等以及馬弁`護兵`伙夫等。協有統領官等,亦有馬弁`護兵`伙夫等。標分三營,設統帶官等,亦有馬弁`護兵`伙夫。
步隊每營分前`左`右`後四隊,每隊三排,每排三棚,每棚目兵14名。合計每營有管帶官1,督隊官1,隊官4,排長12,司務長4,正目36,副目36,正兵144(每棚4),副兵288(每棚8)。此外另有號目`號兵`護目`護兵`醫兵`備補兵`伙夫`駕車兵`喂養,並配屬車`騾。
馬隊一標三營,每營四隊,每隊二排,每排二棚,第棚目兵14名。另有喂養夫馬夫等,每營戰馬260匹。
炮隊一標二營,每營中`左`右三隊,每隊三排,每排三棚,每棚目兵14名。每隊配炮6門,每營18門。另有彈葯車等。每炮`每車配馬6匹,連騎乘馬匹在內,每營有騾馬260匹。另有過山炮一營,過山炮18門,編制大體同上。
工程`輜重營,均每營四隊,每隊三排,每排三棚,每棚14人。軍樂隊有隊官`排長,所屬為樂兵20人`學習樂兵24人。此外鎮所屬機構有糧餉局`軍械局`軍醫局。
全鎮官長及司書人員748員名,弁目兵丁10436名,夫役1328名,合計12512員名。制度規定戰時步隊每排增三棚,炮隊增加運輸人員。
按清末新軍編制實際上抄自日本,鎮即日之師團,協即旅團,標即聯隊,營即大隊。戰時擴編即日本的戰時編制。民國初年陸軍編制並無改變,僅將鎮`協`標改稱師`旅`團,又改隊為連而已。」
8. 八路軍都有哪些武器
七七事變後中日兩國的戰爭性質,從地區性沖突升級為了全面戰爭。而在我國人民十餘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里,中日兩軍的武器裝備是大大的呈懸殊態勢。
基本上,國軍的一個團的火力跟日軍一個大隊的火力比起來只能有個一半。而在戰爭一打響後,由於我們缺乏主要的工業基礎,軍工體系更是不完善。
整個戰爭需要的武器消耗,在當年那個一窮二白的國家面前根本供應不起。打到後來基本是我軍的一個團,相比敵軍一個大隊的火力也就三分之一多一點罷了!
而在這次戰爭中,中國軍隊手裡也打出了幾件赫赫有名的武器,比如,中正式步槍、毛瑟手槍、捷克ZB-26式輕機槍與二四式重機槍等在戰場上顯而易見的武器。
而在抗戰中,中國確實是到了最困難的地步,國軍的武器裝備相比日軍也是差得多。但是在整個抗日戰場上,八路軍的武器裝備相比國軍卻又差了一個等級!
在當時,雖然被改編入國軍,可蔣介石按時發的也就當初規定的四萬多人的武器糧餉。
到了皖南事變,雙方決裂,蔣介石就停發了原本答應的錢糧,大家也都知道八路軍後來擴編驚人。
到了抗戰結束,正規軍都上百萬了,更何況各地的民兵。
人一多,八路軍的武器自然也就差了。在人手一支的步槍上,清朝的漢陽造都被拿來用了,還有老套筒,一直到後來才有了一些繳獲的日軍三八大蓋。
而在幹部的手中,最著名的手槍自然就是毛瑟手槍了,這東西好用,所以咬咬牙八路軍還是裝備上了的。
還有一種就是繳獲於日軍的南部十四式手槍(俗稱王八盒子),其實啊,這東西八路軍並不喜歡用,實在是外觀太奇葩。
不過鑒於有總比沒有好,八路軍其實還是裝備了不少的。
而輕機槍自然就是大名鼎鼎的捷克式了,與往常一樣,後來的八路軍又繳獲了大量的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俗稱歪把子),而這傢伙雖然還是不太好用,主要就是人機交互設計得不好。
不過後來在八路軍中也是大量裝備,與捷克式一起成為了主力輕機槍。
而在重機槍方面,早期都跟國軍一樣輕一色的「民國二四式」水冷機槍,就是數量有限,基本是紅軍時期留下來的老家底。
到了後來自然也是時不時的打打殺殺,繳獲了日軍的九二式重機槍,這東西相比水冷的二四式還是有很大優勢的。就這樣,漸漸的這款日軍的主戰裝備也成為了八路軍萬國牌里的標配了。
而接下來要說的自然就是火炮了,其實在這方面八路軍真的不咋地。標配的有六零式迫擊炮,還有一些日軍的九二步兵炮(這個炮優點相當多)、山炮但有個很明顯的缺點,那就是炮彈不多(估計一個炮兵部隊也就百來發彈葯)。
此外還是有些許122毫米口徑的榴彈炮,當然了問題還是一樣,彈葯不多,打完了就基本是花架子。
所以說,八路軍雖然在整個抗戰中,沒在正面戰場跟日軍打過。但在敵後戰場還是堅持抗戰的,而他們的武器裝備也是差強人意,國軍的裝備差而他們的更差。
這一基本情況一直到抗戰後期,中國戰場進入反攻才改善。而這一切也正應了歌中所唱的那句:「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9. 國民黨軍隊的裝備.武器(圖文最好)
(一)志願軍裝備的雜式槍械
一般地來講,一個國家的軍隊裝備的武器都應該是制式武器,但中國卻不是這樣,建國初期的裝備,不是制式武器,而是從敵人手中繳獲來的武器,所以式樣就特別雜。
手槍是短槍管單手發射的武器,它主要用於自衛和在近距離內突然襲擊敵人,主要配備軍官和特種兵。中國人民志願軍裝備的手槍型號多,品種也復雜,因而不一一敘說,只例舉一些槍名,它們是:德國7.63mmMl932式毛瑟自動手槍、比利時9mm大威力勃朗寧半自動手槍、7.65mmM1900式、M1910式、M1910/22式勃朗寧手槍、美國0.32英寸野人牌手槍,西班牙的星牌、阿斯特拉、皇家手槍等等。
中國人民志願軍所裝備的沖鋒槍有美國M3式沖鋒槍、英國的司登沖鋒槍和舊中國仿造的湯姆遜沖鋒槍。0.45英寸(11.43mm)M3式沖鋒槍,此槍是我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中繳獲國民黨軍隊的,以後成為我軍的裝備。
11mm三元式沖鋒槍。1947年(民國36年),國民黨兵工署第60廠依照美國0.45英寸M3A1式沖鋒槍製成了一種沖鋒槍,定為「三元式」。其自動方式為自由槍機原理,射擊方式為全自動。它發射0.45英寸柯爾特自動手槍彈,由30發彈匣供彈,膛線右旋4條,槍全長為757mm,槍管長為203mm,瞄準基線長為277mm,槍全重為3.54kg。
9mm三七式沖鋒槍,此槍是在 M3A1式沖鋒槍的基礎上改進而成,其主要改進點將槍的口徑從0.45英寸(11.43mm)改為9mm。自動方式仍為自由槍機原理,射擊方式為全自動。它發射9mm手槍彈,槍全長為751mm。
晉11.25mm仿M1921式湯姆遜沖鋒槍,此槍是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製造,它發射晉造11mm手槍彈,表尺射程為600m,由20發彈匣或50發彈鼓供彈,膛線右旋6條,理論射速為600發/min,槍全長為 950mm,槍管長為395mm,槍全重為5.62kg。
7.63mm仿M1921式湯姆遜沖鋒槍。此槍是在晉造沖鋒槍的基礎上改進而來,以求得與7.63mm毛瑟手槍彈通用。射擊方式為單連發。它發射7.63mm毛瑟手槍彈,表尺射程為1000m,由彈匣供彈,槍全長為962mm,槍管長365mm,瞄準基線長為646mm,槍全重為5.24kg。
此外,志願軍還裝備有英國的司登沖鋒槍。司登沖鋒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產物,其自動方式為自由槍機原理,固定擊針,開膛待擊。此槍是由英國槍械設計師謝波德(Sbeppnerd)和杜爾賓(Turpin)設計的,由思菲爾德兵工廠製造,此槍的名稱就是由兩位設計師的第一個字母和製造廠的頭兩個字母組成,「STEN」發音為司登。司登沖鋒槍的型號有MKI、MKⅡ、MKⅢ、MKⅣ、MKⅤ式等。我志願軍裝備的司登沖鋒槍是英軍依照 MKⅡ式在加拿大朗·布蘭奇兵工廠為國民黨軍隊製造的一批司登沖鋒槍。它發射9mm派拉貝魯姆手槍彈,初速為323m/s,有效射程為200m,由32發彈匣供彈,槍全長784mm,槍全重為3kg,理論射速為500~550發/min。
中國人民志願軍裝備的步槍,都是屬於非自動步槍,是以毛瑟步槍為主,在裝備的毛瑟步槍中,有7.92mmMl898式毛瑟步槍,7.92mm98K式毛瑟步槍,7.92mmMl924式毛瑟步槍,7.92mm二四式步槍(又稱中正式步槍),7.92mm漢式步槍,另外還有三八式步槍。
7.92mmMl898式毛瑟步槍。它屬於非自動步槍,是德國的槍械發明家毛瑟設計,1898年定型,毛瑟兵工廠製造,此槍是毛瑟所發明的步槍中最得意的一支步槍。它發射7.92mm98式毛瑟彈,彈頭初速為859m/s,表尺射程為2000m,由5發彈倉供彈,膛線右旋4條,槍全長為1255m,槍全重為4.08kg。
7.92mm 98K式毛瑟步槍。它屬於非自動步槍,槍機樣式為旋轉後拉式,此槍由德國毛瑟——沃克公司製造,德國軍隊在1935年開始大量生產此槍,1945年停止生產,發射7.92mm毛瑟槍彈,彈頭初速為745m/s,有效射程為600m,由5發固定彈倉供彈,膛線右旋4條,槍全長為1103mm,槍全重為3.89kg。
7.92mmMl924式步槍。它是毛瑟兵工廠研製,1924年定型,是德國軍隊的裝備,此槍屬於非自動步槍,槍機式樣為槍機旋轉後拉式。它的構造和M1898式基本上相同。唯有槍管短150mm,所以此槍又被稱為「M1924式短管毛瑟步槍」該槍可以兼作馬槍之用。它發射7.92mm98式毛瑟尖彈,初速為810m/s,表尺射程為2000m,由5發彈倉供彈,膛線右旋4條,槍全長為1100mm,槍管長為590mm,槍全重為4.08kg。
7.92mm毛瑟步槍。此槍由比利時DN國營兵工廠製造,它與德國M1924式毛瑟步槍構造相同。它發射7.92mm98式毛瑟尖彈,彈頭初速為810m/s,由5發彈倉供彈,槍全長為1095mm,槍全重為3.783kg。
7.92mmVZ~24式步槍。此槍與M1924式毛瑟步槍構造相同,由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武器公司製造,此槍曾是捷克、羅馬尼亞、南斯拉夫等國的制式步槍,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也裝備過此槍。它發射7.92mm98式毛瑟尖彈,初速為823m/s,採用5發固定交錯彈匣供彈,槍全長為1106mm,槍全重為4.1kg。
7.92mm二四式步槍。此槍是德國M1924式步槍的仿製品。德國M1924式步槍,構造簡單、性能優良、國民黨兵工署決定仿造此槍。1935年(民國24年),兵工署第十一廠(鞏縣兵工廠)從德國購買到 M1924式毛瑟步槍的圖紙和樣板,就開始製造此槍,同年10月正式出品,並定為國民黨軍隊的制式武器,當時定為「中正式」,後來正名,因是民國24年製造,亦為「二四式」。它發射7.92mm98式毛瑟槍彈,彈頭初速為810m/s,表尺射程為2000m,由5發固定彈倉供彈。槍全長為1110mm,槍管長為600mm,瞄準基線長為504mm,槍全重為4.08kg。生產此槍的不僅僅是第十一廠,還有兵工署第一廠(漢陽兵工廠),第二十一廠(金陵兵工廠),第四十兵工廠和第四十一廠。
6.5mm三八式步槍。此槍俗稱「三八大蓋」,它是日本侵略軍在侵華戰爭中使用的主要武器之一,也是我國繳獲最多的步槍之一。它發射6. 5mm友坂尖彈或圓彈,彈頭之初速為762m/s,表尺射程為2400m,由5發固定彈倉供彈,膛線右旋4條,槍全長為1280mm,槍管長為769mm,槍全重為3.9kg(不連刺刀),著名的戰斗英雄楊連弟在入朝作戰時就是使用的三八式步槍。
7.92mm漢式步槍。漢陽兵工廠於1938年(民國27年)內遷並入國民黨軍政部兵工署第21廠,21廠生產的漢式步槍和漢陽造88式步槍構造相同,諸元也完全相同,當時定名為:21廠7.92mm漢式步槍,它發射7.92mm毛瑟圓彈,彈頭初速為600m/s,表尺射程為2000m,由5發固定彈倉供彈,膛線右旋4條,纏距為240mm,槍全長為1250mm(不連刺刀),槍管長為740mm,瞄準基線長為655mm,槍全重為4.06kg(不帶刺刀)。
10. 古代近代武器種類
鐵兵器]
古代利用鋼鐵鑄造的武器,是冷兵器的一種。始於春秋末期,盛行於戰國以至火器發明的漫長時期。主要包括鐵劍、鐵杖、鐵錐、鐵鞭、鐵鐧、鐵槍等。隨著煉鋼術的不斷進步,鐵兵器的質量和形制及種類也不斷發展、完善,其形狀逐漸趨於統一和定型,但性能仍沒脫離近戰的以直接殺傷為主的范圍。鐵兵器直到火器出現並發展後才逐漸消亡。
另
「十八般兵器」一詞在古書中還找不到,明代謝肇 《五雜俎》,清代褚人獲《堅 集》兩書中都只有「十八般武藝」之說。顯然,「十八般兵器」一詞是後人所造。「十八般兵器」究竟指的是哪些兵器,,因為年代、地區和流派的不同,對「十八般兵器」的解說也各異。匯總起來。古今有以下十多種不同的說法。
據《五雜俎》和《堅 集》兩書所載,「十入般兵器」為弓、弩、槍、刀、劍、矛、盾、斧、鉞、戟、黃、鐧、撾、殳(棍)、叉、耙頭、錦繩套索、白打(拳術)。後人稱其為「小十八般」。
今天,武術界普便對「十八般兵器的解說則是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鏜、棍、槊、棒、拐、流星。
最早是漢武於元封四年(公元前107),經過嚴格的挑選和整理,篩選出18種類型的兵器:矛、鏜、刀、戈、槊、鞭、鐧、劍、錘、抓、戟、弓、鉞、斧、牌。棍、槍、叉。
到了三國時代,著名的兵器鑒別家呂虔,根據兵器的特點,對漢武帝欽定的「十八般兵器」重新排列為九長九短。九長:刀、矛、戟、槊、鏜、鉞、棍、槍、叉;九短:斧、戈、牌、箭、鞭、劍、鐧、錘、抓。
從以上各說看,十八般武藝所列兵器大同小異,形式和內容卻十分豐富。有長器械,短器械。軟器械、雙器械;有帶鉤的、帶刺的、帶尖的、帶刀的、有明的、暗的;有攻的、防的;有打的、殺的擊的、射的、擋的。
可見,十八般武藝所列兵器,是古代大師的兵器(約有四百多種)中,在實戰時最常用的一部分。
[長兵器]
古代較長的手持格鬥兵器的統稱。長兵器的稱謂是與較短的手持格鬥兵器比較而言的。古代長兵器與短兵器的劃分沒有嚴格的尺寸標准,一般將等於身長或超過身長,多用雙手操持的冷兵器列為長兵器。
[短兵器]
古代較短的手持格鬥兵器的統稱。短兵器的稱謂是與較長的手持格鬥兵器比較而言的。古代長兵器與短兵器的劃分,沒有嚴格的尺寸標准,一般將不及身長,多以單手操持格鬥的冷兵器列為短兵器。
[拋射兵器]
利用物體慣性,在空中獨立飛行一段距離後殺傷敵人的冷兵器。拋射兵器種類繁多,按賦予飛行動力的形式可劃分為手拋兵器、拋擲器械和彈射器械。拋射兵器源於在原始社會用於獰獵的石塊、木棒等。後出現了將樹枝彎曲用繩索綳緊的弓。隨著勞動和戰爭實踐的發展,出現了金屬手拋兵器和較為復雜的拋擲、彈射器械。射擊武器出現後,拋射兵器作用逐漸下降,現已成為狩獵,體育和特種用具。拋射兵器利用人的臂力、重力、木頭的彈力、捲起或拉長的纖維的彈力投擲各種彈丸以殺傷敵人有生力量和摧毀其防禦工事。常用約有:投擲彈、狼牙捶、飛鑲、投石帶、投矛器、弓、彎、希臘縱火劑、投擲機、弓箭、自射器、標槍、短投槍、德里德矛和投射機。
[系兵器]
古代系以繩索,拋放打擊敵人後可以收回的兵器。系兵器按殺傷方式分為打擊、鉤割、捆縛等類型。打擊、鉤割類系兵器中國古代又稱為犬兵。捆縛類系兵器一般稱為襲索。系兵器是拋射兵器與長、短兵器的結合,具有獨特的作用。這種兵器不算軍隊主要武器,往往用於特定人員和任務。
[短兵器]
對古代直接用於防護人體,免遭敵人兵器傷害的裝具和器械的,總稱。它可分為附著人體的防護裝具和手持防護器械兩大類。人體防護裝具包括頭盔和皚甲。皚甲又有人體和個部位防護甲之分,如面叭頸甲、胸甲、護手、甲裙等等。手持防護器械在古代各國一般均選用盾牌。衛體裝備按製作材料區分,可分為木、竹、藤、革、金屬等類型;按作用可分為單純防禦型和攻守結合型兩類。
[戎]
中國古代對兵器的總稱。如弓、丈、矛、戈、戟稱五戎。《禮記·王制》:戎器不粥於市。鄭玄註:「戎器,軍器也。」
[五兵]
一組兵器的合稱。關於五兵的記載,最早見於《左傳》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楚國的子惡請令尹子常,曾「取五甲五兵……惟諸門左」。五兵又有車兵五兵與步兵五兵之分。據《考工記·廬人》記載,車兵五兵為戈、支、戟、酋矛、夷矛;這五種兵器都插放在戰車的車輿上,供甲士在作戰中使用。步兵五兵,據《周禮·夏官·司右》鄭玄注所引《司馬法》文記載,包括弓矢、支、矛、中國西周和春秋時期軍隊配置的伍的兵器裝備。當時認為,步兵的這五種殺傷方式戈、戟。它是當時步兵的一個基本編制單位和殺傷距離各不相同的兵器所構成的梯次配置的組合體,可以充分發揚多種兵器協同的威力,即《司馬法》所闡明的「兵惟雜,兵不雜則不利」的原則。此詞漸漸流為對兵器的泛稱。
[十八般兵器]
中國民間對古代兵器的泛稱。源於「十八般武藝」之說。十八般武藝是指使用兵器的技藝,由於多是兵器名稱,久之,便演化出「十八般兵器」一說,其具體說法有八、九種之多,較為常見約有兩種,一種是指刀、槍、劍、哉、棍、棒、梁、鏡、斧、餓、鏟、鍍、鞭、鐧、錘、叉、戈、矛十八般。另一種說法,出於明代謝肇制《五雜組》和朱國幀《涌幢小品》中,是指弓、鴛、槍、刀、矛、劍、盾、斧、餓、戟、鞭、鐧、撾、受、叉、爬頭、綿繩、自打。前17種是兵器名稱,第 18種是徒手拳術。
[古代作戰器械]
古代用於作戰工程保障的器材的統稱。按尺寸可分為大型、中型、小型器械;按作用可分為攻擊型、防守型、機動保障型、維修保障型等;按使用范圍可分為步騎戰陣器械、攻守城器械、水戰器械,車戰器械等。
[珂羅摩迦]
印度古籍記載的一些尖端鋒利的劈刺武器。其中有:
1、鑷積底,有4臂長,金屬制的手執武器;
2、帕羅斯,24安古爾(1安古爾相當於1英寸)長的雙柄鐵制武器;
3、恭特,長約7臂,或6臂,或5臂的標槍;
4、哈特邀,三角矛;
5、米底帕拉,巨型標槍;
6、首羅,尖角矛;
7、刁達摩羅,前端如箭形,長4臂、或4臂半、或5臂的木棍;
8、豬耳,頂端如豬耳形,鋒利的木棍;
9、逝那那,鐵制武器,兩端各有三角,長有20、22、24安古爾,中間有雙柄;
10、迎羅帕那,手中投擲物,即矛,重量分別為7、8、9邀爾沙(1邀爾沙等於16克),可投出一石馱努沙([1馱努沙即l弓的長度);
11、特拉悉迎,尖端鋒利的鐵制武器。
[砍砸器]
石器時代的工具或兵器,形狀不固定將礫石或石核邊緣打成厚刃,用以砍砸。常見於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
[盔甲]
冷兵器時代頭部和軀干各部位防護裝具的統稱。它的名稱繁多,但基本上分為護頭的盔和護身的甲兩部分。甲又可分為甲身、甲裙、甲袖和配件幾部分。早期,人們用獸皮柳條,有墊襯材料的布套,木頭等固定在軀幹上用以防護兵器的攻擊。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逐步出現了皮盔甲、膝盔甲、銅(青銅)鑄盔甲。整塊金屬錘煉而成的板甲、金屬編織的鎖子甲等等。較早的銅制盔甲出現於亞洲。公元前2600年左右的兩河流域、殷周時代的中國、吠陀時代的印度都已出現了銅盔甲。最早大量使用鐵制盔甲是中東的亞述人。在盔甲的普及過程申,還出現了頸甲、面甲、腕甲、胸甲、手套等防護特定部位的配套甲具。封建時代的亞洲一些國家和中世紀的歐洲盔甲倍受重視.製作極為完善精美,也較昂貴,還出現了金銀、稀少皮革製作的盔甲。隨著近代火器的廣泛使用,古代盔甲茬戰場上的防護作用逐漸降低,最終被以現代技術製作的防彈背心、鋼盔等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