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八陣圖》是什麼意思
由八種陣勢組成的圖形,用來操練軍隊或作戰。是三國時諸葛亮創設的一種陣法。相傳諸葛孔明御敵時以亂石堆成石陣,按遁甲分成生、傷、休、杜、景、死、驚、開八門,變化萬端,可擋十萬精兵。這個由天、地、風、雲、龍、虎、鳥、蛇八種陣勢所組成的軍事操練和作戰的陣圖,是諸葛亮的一項創造,反映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
㈡ 功蓋三分國 名成八陣圖是什麼意思
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1、蓋:超過。2、八陣圖:由八種陣勢組成的圖形,用來操練軍隊或作戰。3、三分國:指三國時魏、蜀、吳三國。4、石不轉:指漲水時,八陣圖的石塊仍然不動。5、失吞吳:是吞吳失策的意思。
三國鼎立,孔明的功勛最為卓著,
他創制的八卦陣,更是名揚千古。
任憑江流沖擊,石頭卻依然如故,
千年遺恨,在於劉備失策想吞吳。
你建立了三分天下的功業,又創建了著名的八陣圖。江流沖擊,你布陣的石頭從未轉動。遺恨千古,不能制止先主失策去吞並東吳。
這是作者初到夔州時作的一首詠懷諸葛亮的詩,寫於大歷元年(766)。
「八陣圖」,指由天、地、風、雲、龍、虎、鳥、蛇八種陣勢所組成的軍事操練和作戰的陣圖,是諸葛亮的一項創造,反映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這兩句贊頌諸葛亮的豐功偉績。
第一句是從總的方面寫,說諸葛亮在確立魏蜀吳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勢的過程中,功績最為卓絕。三國並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許多因素,而諸葛亮輔助劉備從無到有地創建蜀國基業,應該說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這一高度概括的贊語,客觀地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歷史真實。
第二句是從具體的方面來寫,說諸葛亮創制八陣圖使他聲名更加卓著。對這一點古人曾屢加稱頌,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寫道:「一統經綸志未酬,布陣有圖誠妙略。」「江上陣圖猶布列,蜀中相業有輝光。」而杜甫的這句詩則是更集中、更凝煉地贊頌了諸葛亮的軍事業績。頭兩句詩在寫法上用的是對仗句,「三分國」對「八陣圖」,以全局性的業績對軍事上的貢獻,顯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在結構上,前句劈頭提起,開門見山;後句點出詩題,進一步贊頌功績,同時又為下面憑吊遺跡作了鋪墊。「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這兩句就「八陣圖」的遺址抒發感慨。「八陣圖」遺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宮前平沙上。
在作者看來,這種神奇色彩和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內在的聯系:他對蜀漢政權和統一大業忠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動搖。同時,這散而復聚、長年不變的八陣圖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諸葛亮對自己齎志以歿表示惋惜、遺憾的象徵,所以杜甫緊接著寫的最後一句是「遺恨失吞吳」,說劉備吞吳失計,破壞了諸葛亮聯吳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統一大業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遺恨。當然,這首詩與其說是在寫諸葛亮的「遺恨」,無寧說是杜甫在為諸葛亮惋惜,並在這種惋惜之中滲透了杜甫「傷己垂暮無成」(黃生語)的抑鬱情懷。這首懷古絕句,具有融議論入詩的特點。但這種議論並不空洞抽象,而是語言生動形象,抒情色彩濃郁。詩人把懷古和述懷融為一體,渾然不分,給人一種此恨綿綿、余意不盡的感覺。
懷古詩是人與歷史的對話。杜甫入蜀之後,對諸葛亮的濟世之才情有獨鍾,這是他到夔州(今重慶市奉節縣)不久,就諸葛亮遺跡所作的一首懷古詩。《三國志·諸葛亮傳》說傳主「推演兵法,作八陣圖」,但對其遺址何在,眾說不一。 奉節縣永安宮南的長江沙灘上的八陣圖,由於這首杜詩而格外馳名。
詩中頌揚了諸葛亮在魏蜀吳三分天下的斗爭中,為創立蜀國基業的蓋世功勛。與此相對應,他在長江沙灘上擺下的八陣圖,使他的名聲更加卓著了。八陣圖乃是由天、地、風、雲、龍、虎、鳥、蛇八種陣勢構成的戰陣,在長江灘上則聚石為兵,縱橫棋布為六十四個石堆。夏天洪水沖淹,這些石堆也巋然不動因而有「江流石不轉」之句,也象徵著諸葛亮忠貞不渝和名垂千古。
㈢ 八陣圖中分別是什麼陣勢
杜甫《八陣圖》抄詩詞:八陣圖杜甫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詞句注釋⑴八陣圖:由八種陣勢組成的圖形,用來操練軍隊或作戰。⑵蓋:超過。三分國:指三國時魏、蜀、吳三國。⑶石不轉:指漲水時,八陣圖的石塊仍然不動。⑷失吞吳:是吞吳失策的意思。白話譯文三國鼎立,孔明的功勛最為卓著,他創制的八卦陣,更是名揚千古。任憑江流沖擊,石頭卻依然如故,千年遺恨,在於劉備失策想吞吳。《八陣圖》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這是作者初到夔州時作的一首詠懷諸葛亮的詩,寫於唐代宗大歷元年(766年)。此詩前二句贊頌諸葛亮的豐功偉績,尤其稱頌他在軍事上的才能和建樹;後二句對劉備吞吳失師,葬送了諸葛亮聯吳抗曹統一中國的宏圖大業,表示惋惜。末句照應開頭,三句照應二句。在內容上,既是懷古,又是抒懷,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絕句中別樹一格。
㈣ 八陣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
古往今來,八陣圖一直被神秘的面紗所籠罩,對於它的運行原理及訓練方法,後世產生了很多說法,見仁見智,更增加了它的神秘。甚至有人說,八陣圖已成為千古之謎,後人再也無法解開了。事實果真如此嗎?
要剖析八陣圖,先看看「陣」是怎麼一回事。
「陣」很簡單,它是軍隊雙方交戰時配置兵力的一種方式,也就是士兵不同的排列組合。在戰場上,隨著敵情、地形、氣侯等種種因素的變化,士兵的排列組合自然不可能一成不變,這就需要按照具體情況來變換這種排列組合,不同的排列組合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陣」。誰都知道,士兵的排列組合方式相當多,那麼「陣」也就有許多種,現在許多歷史小說和評書都還保存了許多新穎別致的「陣」的名稱,就是這種情況的真實反映。
「陣」的出現是相當早的。可以這么說,自從有了兩個集團之間的直接的軍事對壘,便有了「陣」。因為任何軍事對壘都不可能是雜亂無章的,都必然有一個最基本的次序和排列,這個次序和排列當時雖不叫「陣」,但已經是「陣」的雛形。後來,由於戰爭實踐的不斷增多,經驗的逐步積累,人們漸漸懂得,在戰爭中適當地運用一定的部隊組合,會起到克敵制勝的效果,於是,「陣」被有意識地運用於軍事中,並產生了「陣」的概念。大約到春秋戰國時期,「陣」在軍事上已被廣泛運用,並形成了多種不同的陣。每次軍事行動均需排兵布陣,已成為軍事家們用兵的常識。
「陣」進入軍事研究領域後,古代軍事家們根據不同「陣」的不同特點,為這些陣作了恰當而形象的命名。雖然這些陣的具體運用方式大多已經失傳,但名稱被保存下來,以八陣為例,舉其要者大約有如下幾種不同說法:第一組,天、地、風、雲、飛龍、翔鳥、虎翼、蛇蟠;第二組,方、圓、杜、牝、衡、罘置、輪、雁行;第三組,魚鱗、鶴翼、雁行、彎月、鏠矢、衡軛、長蛇、方圓;第四組,方、圓、牝、牡、沖、輪、浮沮、雁行;第五組,金、木、水、火、土、天、地、人;第六組,天覆、地載、風揚、天垂、龍飛、虎翼、鳥翔、蛇蟠;第七組,方、圓、疏、數、錐形、雁行、鉤形、玄囊等等。從這些陣名不難看出,「陣」是模仿自然界的天象、現象、動物形態等而形成。按照幾何學的理解,不管陣形如何復雜,其基本構成不外方、圓、曲、直、銳五種狀態。就其作用,可以大致分列如:方形陣用於集結部隊;圓形陣用於保存力量,抵抗外力進攻;雁行(尖狀)用於突擊敵人;衡軛(長形散開)用於分割包圍敵人;鉤形,左右翼彎曲如鉤,便於改變陣形,迂迴包抄;數陣,密集部隊不被分散;疏陣,用於擴大陣地;彎月(扇面形)用於殲滅敵人等等。
搞清了「陣」,再看「八陣」。
「八陣」是多種「陣」法的一套組合,由八種不同的陣式組成。顯然,「八陣」不是一種陣法,而有許多變種,它的繁簡程度和運用方法都不盡相同,並可以在實戰中因時因地因敵情而變化,變成新的陣型。八陣中之八種陣型,便是這種陣法的八種大的變化。至於每陣中又有怎樣的變化,自可隨機掌握。古代一些書常說八陣是「大陣包小陣,大營包小營」,說的正是八陣與陣之間的變化關系。因此,需要軍事指揮員在具體軍事實踐中因敵而用,靈活掌握。
「八陣」古已有之,諸葛亮便根據這些已有的陣法,並結合自己的實戰,「推演兵法」,重新整理出一套新的「八陣」。可見,諸葛亮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繼承和發展了「八陣」,而不是首創了「八陣」。
再看「八陣圖」。
「陣」的運用充分成熟後,軍事家們便設法用符號標識等將這些「陣」記錄下來,便有了「陣圖」。記錄「八陣」的文獻,便是「八陣圖」。可見,「八陣圖」並不是「陣」,而是用來說明「八陣」的圖紙和說明書。諸葛亮為人很細致,他曾把木牛流馬的設計方案詳細地記錄下來,當然也會把自己整理的新「八陣」的排列方式乃至運用方法畫成圖稿記錄下來,並向廣大指戰員宣講和推廣。可惜這份軍事史上的珍貴文獻沒能保存下來,唐《通志
㈤ 八陣圖原理是什麼
八陣復圖位於重慶奉節縣。制
在江邊,亂石成堆,是諸葛亮建造的軍事陣法。
主要依據是以奇門遁甲中的開 休 生 傷 杜 景 死 驚 八門為基礎,配合五行方位的生克,最後依當地的地形建造的。
因為該陣建造形態配合適度,加上當地霧氣重。故陣中常常煙霧雲集,若隱若現,用於兵法上就是疑兵之法。
㈥ 八陣圖之謎是怎麼回事的呀
八陣圖是諸葛亮在軍事上的一個非凡的創造,相傳它變幻莫測、威力無窮、奇妙無比,故而千百年來深受推崇,被公認為極佳的作戰陣法。然而究竟何為八陣圖,同時與之相關的遺址又在何處?這是熱衷於此事的愛好者和學者們非常感興趣的活題。八陣圖是干什麼用的?其實八陣圖是一種演習陣法的直觀教練圖,即類似現在軍隊採用的沙盤作業圖。
八陣閣是一種集體的戰斗隊形。「乙包括行軍隊形、駐防配置、進攻時的展開與秩序的退卻防禦等內容。它採用天、地、風、雲、龍、虎、蛇、鳥等八個代號作為各個方向上部隊的旗號,又用八八六十四卦表示各個大小戰斗隊伍的番號,二者互相配合,有機地組成一個戰斗圖形;軍隊配置成八個方向,每個方向又包括八個小方陣;六十四個小方陣分布在四而八方,中央是中軍,即指揮所或司令部。至於每個方向上的大小單位,則又按此類推,如法布置。具體他說,圖中所標的「天地風雲龍虎蛇鳥」只是一種代號,所謂「軍中容軍,隊中容隊」。同敵人交戰時,各個小方陣擔任不同的作戰任務,隨敵人的變動,各隊相應交叉換位。所謂「常山之蛇,擊首則尾應,擊尾則首應,擊中則首尾皆應」。各個小方陣可擺成不同的方圓曲直銳等種陣勢,各隊由騎隊、步隊、車隊組成,大約由幾十人到百人為一·。隊,排列為重迭的數行,一一般在前是弓箭手,中間是長兵器手,後面是短兵器手。戰斗中,先以弓籬發射,接著長兵器刺殺,最後短兵器投入格鬥。諸葛亮利用此圖「以巴蜀弱卒數萬東屯渭水,天下震動」。(參見張國康《孔明巧布八陣圖》,《歷史知識》」80年)期;馬華民《古代陣法》,《歷史大觀園》1988年第11期)關於八陣圖遺跡的真伙問題,歷來存在有不同的看法。
馮樹鑒在《千古之謎——「八陣圖」y《歷史大觀園》1986年第11期)中闡述,八陣圖遺跡主要有三處:《明一統志》說,在四川新都縣北三十里牟彌鎮,有孔明八陣圖遺跡。(二)《漢中府志》及北魏郵道元《水經注·江水篇》、晉干寶《晉紀》說,在陝西兩縣(今勉縣)東南定軍山諸葛亮墓東。(三)《太平衰字記》說,在四川奉節縣南白帝城下長江江邊。此說記載得最多,也是詩人、學者們描寫得繪聲繪色的八陣國遺跡。請葛亮雖然從未在白帝城打過仗,但他先後兩次在那裡駐軍。第一次是建安十八年(公元2i3年),他率軍人蜀,路過白帝城。第二次是蜀漢章武三年(公元222年)他到白帝城接受劉備的託孤。這時,他考慮到要在蜀漢門戶的戰略要地自帝城設立防禦性的軍事設施,立下八陣圖的標記,那是完全可能的。杜甫的勿\陣圍》詩雲/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在杜甫的時代,大概還留有白帝城下江邊的八陣圖遺跡。
朱長超在伽\陣圖如何行兵布陣調學林出版社《中國文化之謎》第3輯)中認為:奉節縣長江邊上的八陣困可能不是實踐的遺跡,而是演習八陣法的地方。據《荊州圖副》和劉禹錫《嘉話錄h己載,這里的八陣團聚石成堆,石堆高五尺,六十圍,縱橫其布,排列為六十四堆。石堆建造得很牢固,夏天大水沖擊淹沒,冬季水落石出,萬物都失故態,唯有八陣石壘巋然不動,到了唐明,石壘依;比這些石壘,可能是練兵時軍隊隊形變化的一種參照物。
又據史料記載,這些遺跡都存在著石(土)壘,視其用途則並非營地的防禦工事——「壘」,因為那種壘是一種垣牆,且須構築在營地的四周。值得關注的是,三處遺跡中石(士)壘的組合排列非常相似,顯而易見,定是八陣圖遺跡中至關重要的內容。結合這些遺跡的地理位置和當時戰爭中有關情況來看,它並未用於實戰,而是用於訓練將士,是為實戰作準備的地方。(參見李兆成《關於譜葛亮的八陣圖》一文,《西南師范學院學報》1982年第2期)另據《新聞出版報》1993年6月5日報導,孔明八陣圖遺跡應在今諸葛村。
該文說,古建築專永羅哲文最近在浙江蘭溪市諸葛村的考證表明,這個村的古建築群平面布局正是按諸葛亮的八陣圈設計的。其地形如鍋;中間低平,四周漸高,以中心的一日池塘為核心,四周環繞著大公堂及村民民居等數十座明、清建築,高低錯落有致,幾條小巷呈放射狀,整個布局面如蛛網,以該村保存的《諸葛氏宗譜》上繪的諸葛地形圖來看,可與八陣圖暗合。
由此可見,八陣圖的遺跡問題,還需進一步考證、調查,歷史謎團仍舊還是謎團。
㈦ 古詩《八陣圖》的解釋是什麼
解釋:此詩前二句贊頌諸葛亮的豐功偉績,尤其稱頌他在軍事上的才能和建樹版;後二句對劉備吞權吳失師,葬送了諸葛亮聯吳抗曹統一中國的宏圖大業,表示惋惜。末句照應開頭,三句照應二句。在內容上,既是懷古,又是抒懷,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絕句中別樹一格。
全詩如下:
八陣圖
唐代: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譯文:三國鼎立你建立了蓋世功績,創八陣圖你成就了永久聲名。江水東流推不轉你布陣石頭,千古遺恨你滅吳失策功未就。
(7)軍事八陣圖指什麼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杜甫在唐代宗大歷元年(766年)夏遷居夔州,夔州有武侯廟,江邊有八陣圖,傳說為三國時諸葛亮在夔州江灘所設。向來景仰諸葛亮的杜甫用了許多筆墨記詠古跡抒發情懷。《八陣圖》便是其中一首。
這首懷古絕句,具有融議論入詩的特點。但這種議論並不空洞抽象,而是語言生動形象,抒情色彩濃郁。詩人把懷古和述懷融為一體,渾然不分,給人一種此恨綿綿、余意不盡的感覺。
㈧ 八陣圖是什麼
八陣圖是功蓋三分國,名高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三國鼎立你建立了蓋世功績,創八陣圖你成就了永久聲名。江水東流推不轉你布陣石頭,千古遺恨你滅吳失策功未就。
八陣圖指由天、地、風、雲、龍、虎、鳥、蛇八種陣勢所組成的軍事操練和作戰的陣圖,是諸葛亮的一項創造,反映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這兩句贊頌諸葛亮的豐功偉績。第一句是從總的方面寫,說諸葛亮在確立魏蜀吳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勢的過程中,功績最為卓絕。三國並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許多因素,而諸葛亮輔助劉備從無到有地創建蜀國基業,應該說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這一高度概括的贊語,客觀地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歷史真實。第二句是從具體的方面來寫,說諸葛亮創制八陣圖使他聲名更加卓著。
頭兩句詩在寫法上用的是對仗句,「三分國」對「八陣圖」,以全局性的業績對軍事上的貢獻,顯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結構上,前句劈頭提起,開門見山;後句點出詩題,進一步贊頌功績,同時又為下面憑吊遺跡作了鋪墊。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這兩句就「八陣圖」的遺址抒發感慨。「八陣圖」遺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宮前平沙上。據《荊州圖副》和劉禹錫《嘉話錄》記載,這里的八陣圖聚細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圍,縱橫棋布,排列為六十四堆,始終保持原來的樣子不變,即使被夏天大水沖擊淹沒,等到冬季水落平川,萬物都失故態,唯獨八陣圖的石堆卻依然如舊,六百年來巋然不動。前一句極精煉地寫出了遺跡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徵。「石不轉」,化用了《詩經·邶風·柏舟》中的詩句「我心匪石,不可轉也」。在作者看來,這種神奇色彩和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內在的聯系:他對蜀漢政權和統一大業忠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動搖。同時,這散而復聚、長年不變的八陣圖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諸葛亮對自己齎志以歿表示惋惜、遺憾的象徵,所以杜甫緊接著寫的最後一句是「遺恨失吞吳」,說劉備吞吳失計,破壞了諸葛亮聯吳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統一大業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遺恨。
當然,這首詩與其說是在寫諸葛亮的「遺恨」,無寧說是杜甫在為諸葛亮惋惜,並在這種惋惜之中滲透了杜甫「傷己垂暮無成」(黃生語)的抑鬱情懷。
這首懷古絕句,具有融議論入詩的特點。但這種議論並不空洞抽象,而是語言生動形象,抒情色彩濃郁。詩人把懷古和述懷融為一體,渾然不分,給人一種此恨綿綿、余意不盡的感覺。
㈨ 諸葛亮八陣圖指什麼
八陣圖傳說是由三國時諸葛亮創設的一種陣法。相傳諸葛亮御敵時以亂石堆成石陣,按遁甲分成生、傷、休、杜、景、死、驚、開八門,變化萬端,可擋十萬精兵。太昊伏羲以洛書圖研製出的後天洛書八陣圖。
諸葛亮創制的「八陣圖」吸收了井田和道家八卦的排列組合,兼容了天文地理,是古代不可多得的作戰陣法。謹慎堂《諸葛氏宗譜》就載有「八陣功高妙用藏與名成八陣圖」的詩詞贊歌。
天覆陣贊:天陣十六,外方內圓,四為風揚,其形象天,為陣之主,為兵之先。善用三軍,其形不偏。
地載陣贊:地陣十二,其形正方,雲主四角,沖敵難當,其體莫測,動用無窮,獨立不可,配之於陽。
風揚陣贊:風無正形,附之於天,變而為蛇,其意漸玄,風能鼓物,萬物繞焉,蛇能為繞,三軍懼焉。
雲垂陣贊:雲附於地,始則無形,變為翔鳥,其狀乃成,鳥能突出,雲能晦異,千變萬化,金革之聲。
龍飛陣贊:天地後沖,龍變其中,有爪有足,有背有胸。潛則不測,動則無窮,陣形赫然,名象為龍。
虎翼陣贊:天地前沖,變為虎翼,伏虎將搏,盛其威力。淮陰用之,變為無極,垓下之會,魯公莫測。
鳥翔陣贊:鷙鳥將搏,必先翱翔,勢臨霄漢,飛禽伏藏。審之而下,必有中傷,一夫突擊,三軍莫當。
蛇蟠陣贊:風為蛇蟠,附天成形,勢能圍繞,性能屈伸。四奇之中,與虎為鄰,後變常山,首尾相困。
「八陣圖」的組成,是以乾坤巽艮四間地,為天地風雲正陣,作為正兵。西北者為乾地,乾為天陣。西南者為坤地,坤為地陣。東南之地為巽居,巽者為風陣。東北之地為艮居,艮者為山,山川出雲,為雲陣,以水火金木為龍虎鳥蛇四奇陣,作為奇兵。布陣是左為青龍(陣),右為白虎(陣),前為朱雀鳥(陣),後為玄武蛇(陣),虛其中大將居之。八陣又布於總陣中,總陣為八八六十四陣,加上游兵24陣組成。總陣陰陽之各32陣,陽有24陣,陰有24陣。游兵24陣,在60陣之後,凡行軍、結陣、合戰、設疑、補缺、後勤全在游兵。有贊歌頌揚「八陣圖」威力無比:「陣間容陣、隊間容隊;以前為後,以後為前;進無速奔、退無遽走;四頭八尾,觸處為首;敵沖其中、兩頭皆救;奇正相生,循環無端;首尾相應、隱顯莫測;料事如神,臨機應變。」「八陣之法,一陣之中,兩陣相從,一戰一守;中外輕重,剛柔之節,彼此虛實,主客先後,經緯變動,正因為基,奇因突進,多因互作,後勤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