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1978年軍事有什麼發展前途

1978年軍事有什麼發展前途

發布時間:2021-02-28 11:21:43

『壹』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軍事發展

作為國家大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軍事戰略一直以來就是指導軍事力量建設和運用的根本戰略思想。

自改革開放後,我國的安全形勢、綜合國力、技術發展等客觀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與之相適應的是,我軍的軍事戰略方針也在不斷地進行著充實和完善。

曾參與我國歷次國防白皮書撰寫工作的軍事專家、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研究員陳舟認為,實際上,中國始終執行的是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由於形勢和環境的變化,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在新時期有了新發展。

新時期我軍積極防禦軍事戰略

主要內容

2007年,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快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做好軍事斗爭准備,提高軍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

陳舟認為,這包含了兩個意思:一是增強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核心軍事能力;二是提高軍隊在執行反恐、維穩、搶險救災、國際維和等非戰爭軍事行動的能力。這表明國家在運用軍事力量時,把非戰爭軍事行動作為一種重要的方式。「這次在四川的抗震救災行動就是我軍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的一次具體實踐。」

陳舟說,為適應國際戰略形勢和國家安全環境的變化,中國制定了新時期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它主要有以下內容:

立足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人民解放軍適應世界軍事發展趨勢,把信息化作為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方向,推進機械化和信息化復合發展,逐步實現由機械化半機械化向信息化的轉型,實現軍隊火力、突擊力、機動能力、防護能力和信息能力整體提高。為此,中國制定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在2010年打下堅實基礎,2020年前後有一個較大的發展,到21世紀中葉實現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

注重遏制沖突和戰爭的爆發。中國的安全環境十分復雜,主要戰略方向和次要戰略方向都存在發生危機和沖突的現實可能。軍事戰略首先必須主動預防、化解危機,堅決懾止危機的爆發和升級。中國始終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政策,堅持自衛防禦的核戰略。這一戰略的根本目標是遏制他國對中國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不會與任何國家進行核軍備競賽。

提高聯合作戰和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為適應現代戰爭體系對體系對抗的要求和應對多種安全威脅,人民解放軍以聯合作戰為基本作戰形式,提高軍隊威懾和實戰能力,以及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的能力。新世紀新階段,人民解放軍既要應對傳統安全,又要應對非傳統安全;既要維護國土安全,又要維護海外利益安全;既要維護國家發展穩定,又要維護世界和平發展。為此,軍兵種戰略正在發生重大轉變:陸軍從區域防衛型轉向全域機動型,海軍從近岸防禦型轉向近海防禦型,空軍從國土防空型轉向攻防兼備型,第二炮兵戰略是完善核常兼備的力量體系。

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為迎接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挑戰,人民解放軍實施質量建軍和科技強軍戰略,提高武器裝備和國防科技的自主創新能力,開展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人民解放軍堅持在改革創新中謀發展,推進軍事組織體制創新和軍事管理創新,調整改革軍隊體制編制和政策制度,實現軍隊發展的速度、質量、效益的統一。從1985年到2005年的20年間,人民解放軍裁減軍隊員額170萬。人民解放軍重點精簡陸軍,加強了海軍、空軍和第二炮兵建設。

發展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堅持實行精乾的常備軍與強大的國防後備力量相結合,高度重視預備役部隊和民兵建設;按照平戰結合、軍民結合、寓兵於民的方針,健全統一高效的國防動員機制;創造現代條件下適合人民群眾參戰的新戰法,發揮人民戰爭的整體威力。

營造有利於國家和平發展的安全環境。人民解放軍貫徹國家和平發展戰略和對外政策,發展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軍事合作關系,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開展軍事交流與合作,營造互信互利的軍事安全環境,共同防止沖突和戰爭。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國際反恐合作和救災行動,為維護世界和地區和平穩定發揮積極作用。

陳舟說,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明確了軍事力量建設方向:既要立足於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又要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和策略主動預防、化解危機,遏制沖突和戰爭的爆發;既要做好以反「台獨」軍事斗爭准備為龍頭的各項工作,又要全面做好應對各種安全威脅的准備;既要提高信息化條件下的實戰能力,還要加強戰略威懾力量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我軍軍事戰略歷史變革

陳舟說,20世紀80年代以前,國家面臨大規模外敵入侵的現實威脅,軍隊建設長期立足於准備應對一場全面戰爭。

「1980年,時任軍事科學院院長的宋時輪致信中央軍委指出,不宜以『誘敵深入』作為軍事戰略方針,建議仍改為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積極防禦』。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的張震也表示贊同,他認為,這既沒有改變我軍的戰略方針,而且比原先更主動、更靈活。」軍事科學院軍事專家袁德金、王建飛說,這一建議得到鄧小平的肯定。在一次研討會上,鄧小平充分肯定了「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指出:「我們未來的反侵略戰爭,究竟採取什麼方針?我贊成就是『積極防禦』四個字。」

「這一時期的軍事戰略強調,戰略指導要從立足於隨時准備敵人大規模入侵轉變為著重對付可能發生的局部戰爭和軍事沖突,在基本穩定北線戰略態勢的前提下逐步改善南線的戰略態勢,重視經略海洋、保衛和維護國家的海洋權益,提高武裝力量的實戰能力和整體威懾能力。」陳舟說。

「與新中國成立初期提出的『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相比,它在內涵上有了新的發展。」袁德金、王建飛說,首先,把國家利益作為制定軍事戰略方針的最高准則。「積極防禦」旨在遏制戰爭,爭取有利的國際和國內環境。其次,堅持後發制人,戰略上不打第一槍。在中國已經掌握核潛艇、遠程導彈、人造衛星等尖端武器的情況下依然強調:戰略武器和威懾力量只是自衛反擊,決不能先打。第三,戰略上不搞誘敵深入,戰爭初期主要是堅守防禦。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確立的 「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中,還或多或少有「誘敵深入」的影子,但這次調整明確指出不搞「誘敵深入」,這也是一大變化。第四,不向外伸手,但防禦中有進攻。第五,立足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不搞軍備競賽。第六,堅持持久作戰。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為適應國家整體戰略的變化,人民解放軍建設指導思想實現戰略轉變,從時刻准備早打、大打、打核戰爭的臨戰狀態轉到和平時期建設的軌道上來。1988年中央軍委重新確立的積極防禦軍事戰略,強調要著重對付可能發生的局部戰爭和軍事沖突。

進入90年代,中國軍事戰略的基點是打贏高技術和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1993年,中央軍委制定新時期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提出把軍事斗爭准備的基點放在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上。這一方針強調加速軍隊質量建設,提高應急作戰能力。1995年,中央軍委提出科技強軍戰略,要求實現軍隊建設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進入新世紀,中央軍委又確定把軍事斗爭准備的基點放在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上,要求積極推進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加快實現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努力構建一支同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軍事力量。

積極防禦軍事戰略與防禦性國防政策相輔相成

國防政策是國家內外政策在國防領域的集中體現,是國家進行國防建設和國防斗爭的基本行動准則。軍事戰略作為國防政策的重要內容,是籌劃和指導軍事建設和軍事斗爭全局的方略。兩者密切聯系、一脈相承,都是堅持戰略上的防禦、自衛和後發制人。但這種防禦不是消極的,它是和平時期努力遏制戰爭與准備打贏自衛戰爭的統一,是戰爭時期戰略上的防禦與戰役戰鬥上的積極的攻勢作戰的有機統一。

陳舟說,在新的歷史時期,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需要遵循以下四條原則:

一是後發制人。中國軍事戰略自衛防禦性的最核心內容,就是戰略上的後發制人。中國一貫主張用非軍事手段解決爭端、慎重對待戰爭和戰略上後發制人。毛澤東明確說:中國的戰略方針是積極防禦,決不先發制人。鄧小平也強調:我們的戰略始終是防禦性的,就是將來現代化了也還是戰略防禦。因此,不論環境、利益和實力如何變化,中國的軍事戰略始終是防禦性的。

二是服從大局。維護國家利益,是制定軍事戰略的根本依據。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國家的發展,中國的安全利益與發展利益相互交織,利益重心從生存轉向發展。因此,軍事戰略必須從國家利益全局籌劃和指導軍事行動,拓展戰略視野,關注國家發展,服從和服務於國家總體發展戰略。無論是軍事斗爭准備、軍隊各項建設和重要軍事行動,都要從維護國家重要戰略機遇期、維護國家利益全局出發來思考和籌劃。

三是靈活機動。堅持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是積極軍事戰略的精髓。實行積極防禦,一定要靈活機動。「活」的目的是「致人而不致於人」。現代戰爭情況復雜、瞬息萬變,更需要堅持戰略指導上的主動性、靈活性和計劃性,通過靈活地使用兵力和變換戰術去爭取斗爭的主動權。

四是開放合作。中國已經確立和平發展的國家戰略。人民解放軍堅持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必須著眼於貫徹和維護和平發展的國家戰略。人民解放軍作為一支已有81年歷史的軍隊,將以更加主動和開放的姿態走向世界。這是為了增信釋疑和學習借鑒,更是為了有效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

『貳』 1978年中越軍事力量對比

不是一個級別的,兩個國家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的國家,一個大國,一內個彈丸小國還窮,軍事容實力靠的是整體國力而不是一兩件武器,也不是單兵素質。二戰蘇聯單兵素質差,但是人家的軍隊越打越多,德國越打越少,這就是差距

『叄』 改革開放30年軍事的發展

1978年,是中國歷史的一個特殊時刻,2008年,又是不尋常的一年。身處北京奧運盛會的當前,我們回顧這三十年的歷史,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經濟社會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發展;思想不斷解放,觀念不斷更新,改革逐步深化並推動開放,開放也進一步促進改革。
這30年的歷史,是國家綜合國力從「瀕於崩潰邊緣」到「當驚世界殊」的歷史;這30年的歷史,是通過一次次思想解放大討論、破除各種思想束縛、尋找或者回歸發展常識的歷史;這30年的歷史,是改革不適合現代化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建立現代國家發展模式的歷史;這30年的歷史,是「放眼向洋看世界」對外開放、加大國際合作、逐漸融入世界的歷史;這30年的歷史,也是認識到須由單向的經濟發展拓展為政治、文化、社會全面推進的科學發展的歷史;這30年的歷史,更是探求「以人為本」、弘揚人的價值,保護私產、保障自由、彰顯權益的歷史,因而也是全體人民共同創造的歷史。
我們的前進不是一帆風順的。改革開放的每一步,都伴隨著對發展常識的重新發現和回歸,都伴隨著舊思想、舊體制的革除和新理念、新體制的建立。每當遇到前進中的困難,也總有人對改革開放提出各種責難,但是,經過一番思想的討論,「改革不可動搖」仍會成為一種廣泛的共識。這是因為,30年的成果,改革給了人們實惠和幸福,以及信心和希望———實踐,任何時候都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准。
中國改革開放走過了30年波瀾壯闊的歷程。30年在歷史的長河中也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它卻影響或改變了許許多多中國人一生的前途和命運;影響或改變了我們這個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當我們回首改革開放30年的艱難曲折和偉大成就時,感慨萬分。歲月易逝,改革開放的情結難消。回顧和總結過去,是為了展望和更好地走向未來。
我出生於1988年,那時中國已經走上改革開放10年了,對於我們80後來說,我們是幸運的一代,和父母比我們沒有經歷戰爭,生長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我們也沒有經歷文化大革命,只要我們肯努力,我們就能有機會上大學,而父母也
很注重給我們營造這樣的好的環境,讓我們更好地成長。」
在成長過程中享受著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我們的學習、生活環境與條件可以說是非常優越的。從小到現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年都在見證著改革開放的發展,也在感受著巨大的變化。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機遇,當然也有挑戰,作為80後的大學生我們更應抓住機遇,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改革開放30年,80後的我們,開始接手21世紀。

『肆』 三十年後,中國軍事實力有多強

現在世界上第一大軍事強國是哪個?那毫無疑問,地球人都知道,是版美國,那第二是誰呢?有說是俄權羅斯的,也有說是中國的,但這三家放開,其它國家就差的很遠了,可是時事風雲變幻,此一時彼一時,未來的世界第一軍事強國是誰呢?

中段反導

『伍』 軍事工業的發展前景

進入21世紀,世界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新軍事變革的步伐加快,戰略力量對比失衡,綜合國力競爭激烈。各國在進行軍事戰略調整的同時,也在積極制定新的軍事工業政策和發展計劃、規劃,繼續推進軍事工業的轉型和良性發展。可以預期,未來軍事工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會繼續加強,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將進一步深入,主要國家的武器裝備的生產可望持續增長,軍事科技的創新能力將持續增強。
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等主要國家為力爭在今後的全球戰略格局中贏得先機,分別提出了新的軍事戰略、國防科技戰略、軍事工業政策和軍事工業改革規劃,力圖充分發揮軍事工業在本國戰略力量中的先導作用和潛力基礎。美國政府提出了21世紀初期「先發制人」的軍事戰略,這一軍事戰略明確了軍事工業作是「新三位一體」戰略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英國在其2002年10月公布的軍事工業政策中也表明,一個充滿生機、富於創新精神和競爭力的軍事工業對於英國的國防至關重要、必不可少。
各國在21世紀發展軍事工業的目標,不僅是要使軍事工業為武裝部隊提供高質量的裝備和保障,同時,還要求軍事工業為國家經濟和科學與技術基礎的發展服務,推動一個有高技術含量和有競爭力的產業體系的形成。而軍事工業在軍民兩用技術和兩用產品上經過連續多年的投入發展,已經並將繼續對各國的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當前,軍事工業面臨的挑戰之一是既要削減過剩的一般能力又要維持有效競爭和創新能力。為此,美國和歐洲軍事工業結構和能力的重組將在實現集團化的基礎上追求大規模的專業化,俄羅斯將結合專業化重組超大型的國防科研生產綜合體,顯示世界軍事工業集團化、專業化的結構調整還將繼續進行。而為了擴大融資渠道、降低風險、增強競爭力各國軍事工業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將進一步加強。同時,一些軍事工業產權以國有制為主的國家,為了提高效率和效益將繼續推進國有軍工企業私有化或私營化的改革。
近兩年,美國和歐洲系統主承包商一層的大型企業繼續通過並購組成規模更大的跨行業巨型企業集團,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深入進行內部重組,剝離非核心的業務,增強在主要優勢領域的核心競爭力。某些分系統承包商和另部件/材料供應商則是在專業化重組的同時,通過並購向集團化發展。更多的中小轉包商和供應商則突出專業化,向「專、精、特、新」的方向發展。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在2002年收購TRW公司後,成為跨艦船、軍用電子、航空、航天等行業的全球第二大軍事工業企業。在這一收購過程中,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出售了TRW公司的航空系統業務和汽車業務,以加強其在導彈防禦及相關空間系統、大型系統集成項目等領域與波音、洛克希德·馬丁等巨頭集團的競爭能力。美國雷聲公司在出售剝離飛機綜合系統公司後對國防業務重新調整、定位,將原電子系統與指揮、控制、通信與信息系統兩部分業務整合分立為綜合防務系統等7個部分。俄羅斯在今後幾年也將以集團化、專業化的方式,進行軍事工業產業結構調整。《俄羅斯2001~2006年軍事工業改革與發展規劃》規定,俄將根據武器裝備的類型,以各行業的核心設計局和工廠為主體,組建科研生產綜合體的軍事工業結構。現有1700多家軍工企業將按3個方向合並重組為36家超大? 凸?攬蒲猩??酆咸澹?2家武器裝備總裝企業,主要生產飛機、直升機、航天器、坦克艦船等裝備;13家武器系統生產企業;11家動力和其它配套設備生產企業,主要生產雷達、發動機、電子儀器、彈葯等。
軍事工業的國際化正在模糊以往對其產權所有國構成的界定,而外資對本國軍事工業的投入將在技術創新、知識產權和就業機會等方面為本國帶來效益。為了長期從國外向本國的投入中獲益,英國、印度等國制定了有利於將外資吸引到本國軍事工業的政策,這將促進軍事工業企業產權國際化的發展。英國在其最新的軍事工業政策中表明,軍事工業企業「所有權或控股權的國籍已經遠不象以往那樣重要或具有戰略性意義」。英國政府已經取消了外資所持英國軍事工業企業股份不得超過50%的限制,同時為防止軍事工業企業被國外個人或單一機構完全控制,保留了每個國外股東的持股比例不得高於15%的限制。2002年,印度政府決定以合資公司的方式允許外國企業直接投資印度軍事工業,並限制外資控股的比例不得超過26%。當然,軍事工業事關國家安全,其國際化發展還有一定限度。法國明確表示,涉及到國家主權和根本利益的核武器及其相關技術裝備,必須保持完全獨立自主的研究、研製、生產和開發能力;某些涉及決策和作戰指揮的具有戰略意義的敏感技術領域,適當地考慮與盟國合作,但必須保持獨立研製和發展的能力和技術優勢;其他主要的常規武器裝備均可以考慮同歐洲盟國分享技術成果和共同研製;普通的共同性常規武器裝備則充分實 行來源多元化。?
在軍事工業以國有制為主的俄羅斯、以色列和印度等國,將逐步推進軍事工業的產權私有化和國有企業的私營化進程。法國將在股份制大型軍事工業企業中逐步降低國有股的比例。出於對私有化利弊的不同考慮,這些國家進一步實施軍事工業私有化的態度相對謹慎,因而私有化的進程還將持續一段時間。預計各國軍事工業的私有化將從兩個方面繼續進行:一是國有制的軍事工業企業實行私有或私營,如法國在混合所有制的大型國防企業中逐步減少國有股份的比例;二是允許以前軍事工業以外的私有企業和部門進入軍事工業。
由於軍民兩用技術、兩用產品經過10多年不斷發展取得的成果,軍事工業在國家經濟和科技發展中的作用不斷增強,以及新的產品供應商進入軍事工業領域,預計軍事工業產品中的民品比例,將在21世紀初約50%的基礎是進一步增長。尤其是在航空、航天、核和電子等行業民品產品比例增長將更為明顯。
隨著高技術局部戰爭對高新武器裝備需求的增長,新的軍事戰略、國防轉型政策對軍事工業發展的支持,尤其是各國國防預算、國防研究與發展(R&D)和武器裝備費的增長,主要國家軍事工業的軍品產品的研製、生產,有望改變冷戰後約10年的下降趨勢,進入一個近10年的小幅增長時期。冷戰結束後各國軍費逐年縮減的狀況到世紀交替之際已開始改變,從2000年以後,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德國、印度等主要國家的國防預算已相繼逐年增長。在國防預算增長的同時,各國國防研究與發展(R&D)費和武器裝備采購費在國防預算中的比例一般保持穩定或有所提高,使R&D費和武器裝備采購費隨國防預算同步增長。根據美、英、法等國的國防預算長期計劃,預計主要國家國防預算增長的趨勢將延續到2008年以至2008年以後。隨著新一代武器裝備的研製發展,主要軍事強國將有新的采購需求,軍貿市場的交易也會趨於活躍。所以,預計軍事工業在武器裝備的軍品研製生產方面將有一個約10年的持續小幅增長期。到那時軍事工業可進入下一個發展紀元。

『陸』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軍事發展的歷程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的軍事訓練發生了根本性轉變,由以前處於戰爭狀態時「以戰教專戰」向和平時期「以屬訓教戰」戰略轉變。軍事訓練成了基本的實踐活動和中心工作,是和平時期戰鬥力生成的基本途徑。鄧小平明確指出,「在沒有戰爭的條件下,要把軍隊的教育訓練提高到戰略地位。」
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60多年風雨歷程中,我軍軍事訓練在探索中發展,在創新中突破。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軍事訓練正規化,到60年代大練兵大比武;從70年代「三打三防」訓練,到80年代合同戰役戰術研練;從90年代科技大練兵,到新世紀新階段軍事訓練信息化條件下的變革發展。
我軍始終緊扣時代脈搏,邁開了軍事訓練由摩托化向機械化,由機械化向信息化條件下轉變的步伐,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練兵熱潮,走出了一條特色之路,並通過嚴格的軍事訓練,彌補了與對手在技術裝備方面的差距,保障了國家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和平與安全。

『柒』 中國近年軍事方面的發展狀況

和平」是指沒有戰爭的狀態,而「安全」是指沒有威脅、沒有恐懼和沒有不確定性。這意味著有和平並不一定有安全.
我國目前面臨的實際安全情況是:我國的經濟實力迅速提高,與此同時面臨的國際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多.
只有使國防實力的增強能夠更好地適應經濟的快速增長,才有利於維護好我國的安全利益.
長期以來,許多人認為只要有了和平我國就有安全,即只要不捲入戰爭我國就沒有國際安全問題了。這種認識源於沒有注意到「和平」與「安全」的不同。「和平」是指沒有戰爭的狀態,而「安全」是指沒有威脅、沒有恐懼和沒有不確定性。這意味著有和平並不一定有安全。
1931-1936年日本侵佔我國東北,當時的國民政府採取了不抵抗的政策。這種政策保持了中日之間的和平,但中國卻沒有絲毫的安全,中國人面臨著日軍隨時入侵中國的威脅,生活在恐懼和非常不確定的環境里。自1999年李登輝宣布「兩國論」的政策以來,台灣沒有發生戰爭,但我國卻面臨著「台獨」引發戰爭的嚴重威脅和不確定性。由於伊拉克局勢穩定之前美國無力進行另外一場戰爭,因此防止「台獨」在其任內引發台海戰爭成為布希政府的現行政策。但是這種政策還未成為美國政府對台的基本政策,其基本政策還是要搞「不統不獨」的所謂「平衡」。這意味著「台獨」的可能性仍在,對我國根本利益的威脅仍在,我們還無法消除這種擔心。
長期以來,許多人認為,只要我國經濟實力增長了,我國的安全環境就會改善。這種認識主要源於忽視了不同實力要素的功能不一樣。國際安全靠軍事實力保證,國際貿易份額靠經濟實力提升,政治沖突靠國際動員能力解決。我國目前面臨的實際安全情況是:我國的經濟實力迅速提高,2004年中國取代日本已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然而與此同時中國面臨的國際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多。「台獨」勢力在島內還在發展,美日同盟加強意在對中國的軍事遏制。
閻學通認為:美國要維護其世界霸主地位,就必然全面遏制中國的國防建設,防止中國成為一個與其同一等級的軍事強國。此外,閻學通還認為:以前中國有不少人的認識存在誤區,這些人錯誤地認為中國只要搞好了經濟,安全環境就會自然而然的改善。對此,專家希望中國不應令軍事發展速度落後於經濟發展速度,專家希望人們注意中國近些年的軍事力量發展「過於緩慢了」。

『捌』 軍事力量的發展歷史

歐洲一直是世界經濟與科技最發達的區域之一,也是近代空軍和海軍的發源地,其經濟實力和軍工科技足以與美國抗衡
歐盟一體化軍事力量仍處於建設之中,西歐傳統強國遠距離投送能力有限,而且「北約」的通信指揮、後勤保障、偵查監視、指揮管理等諸體系的組織與技術保障均處於美國的控制之下。
英法兩國均擁有完善、發達的軍事工業體系,工業基礎和軍事科技實力雄厚,武器自主研發能力很強。 法國能設計製造先進的戰斗機、裝甲車輛、核動力航空母艦、潛艇在內的各種先進武器與各種配套的雷達、電子設備、軍事情報裝置和通信系統、探測系統。
英法兩國戰略核力量無論是質量還是規模都無法與美國相比。 中國在建國初期國家底子薄,「一窮二白」,十年「文革」給軍隊建設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和干擾,八十年代國家進行戰略調整,二代中央領導提出:「軍隊要忍耐」。軍事建設讓步於國民經濟建設,國家把有限的資源全部投入到經濟建設上去。
那時中國與西方關系已經開始緩和,國際政治形勢有利,國家抓住時機通過各種渠道積極與西方國家展開交流與合作,有針對性地引進了很多武器裝備和技術,國家少走了很多彎路。軍事和國防工業的發展在困境中艱難發展,大部分國防關鍵項目缺乏資金,或者由於歷史原因不符合新形勢的要求而下馬,陷入癱瘓和半癱瘓狀態,國家盡最大努力保住了一批軍工重點項目。很多與軍事有關的科研所、設計所、工廠陷入困境,大多數單位開始下海經商,或者轉產,人才流失非常嚴重。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蘇聯解體,全球風雲突變,世界格局發生劇烈變動,國際強權政治集團倚仗政治經濟軍事實力上的絕對優勢在全球挑起了數次局部戰爭,影響深遠。
海灣戰爭結束後中國看到了人民解放軍和西方強國軍隊的巨大差距,並認識到了高技術武器裝備的重要性,國家開始逐步調整國防發展戰略以應對數次由美國引領的世界新軍事變革。 「台獨」分裂勢力的猖狂挑釁讓國家感到了軍事建設的急迫性,科索沃戰爭中美國用導彈襲擊我國駐南聯盟大使館,更讓國家體會到了這個世界並不太平,危機就在身邊。「我們黨和國家深刻認識到在富國的同時實現強軍的極端重要性。」黨和國家開始全面調整國家發展戰略和國防戰略,加大了國防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力度和投入。
由於中國這三十年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綜合國力大大增強,國際地位大大提高,有了充足的資源投入軍隊建設,對外交流渠道相對過去更加寬廣。受益於國家經濟實力的和全國科學教育水平的提高,資金匱乏、人才短缺的問題已經得到大大緩解。由於中國的國家安全形勢慢慢好轉,現實軍事壓力有所降低,軍隊的建設與發展逐漸走上正軌。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經過數次裁軍後(1985年裁軍100萬、1997年裁軍50萬、2003年裁軍20萬)形成了規模適度,組織結構合理的局面,擁有230萬正規軍,這是一個符合國情的軍隊規模,因為中國幅員遼闊,地理條件和周邊國際環境復雜,在軍隊機械化水平不高的情況下再繼續裁軍反而會削弱國防力量。中國的國防動員能力非常強,有很強的國土防禦能力。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有關部門已對外公開宣布:「中國已逐步構建起具有中國特色的主戰裝備、保障裝備和電子信息裝備協調配套的現代化武器裝備體系和獨立完整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人民解放軍已經度過了二十多年的忍耐期」。
中國的軍工企業整體實力不及西方,技術儲備不足,例如:材料、發動機製造技術、電子信息技術、導彈技術等。中國在跟蹤、學習世界先進軍事科學技術的同時,不斷提高,不斷進步,有很多創新,擁有比較強的武器自主研發能力和系統整合及仿製、吸收能力。國家在積極學習西方的同時重視做好技術儲備,重視關鍵技術的預先研究,努力提高軍工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活力。國家鼓勵並創造條件讓社會資本進入部分軍工領域,但是軍事工業發展有周期長,高風險高投資的特點,社會資本能夠發揮的作用很有限。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體裝備水平仍然相對落後,武器裝備的打擊能力較弱,缺乏高技術條件下大規模聯合作戰的經驗,大規模、遠距離的兵力投送能力不強,空中戰略投送能力不高。
陸軍在機械化信息化建設上已經取得了重大成就,與世界先進水平沒有代差,但是陸軍航空兵力量弱小,各型直升飛機裝備數量很少空軍現代化建設已經初具規模,具有全面空戰和有限的對地對海攻防兼備的力量,但是與西方強國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新中國海軍建設的起點不高,長期以來國家對海軍建設投入嚴重不足,海軍在裝備建設、作戰訓練、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遠洋作戰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然不具備在遠海與海上強國進行對抗的能力。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裝備有一定數量的先進的陸基核彈道導彈,相對於其他核大國只有有限的核威懾能力,按照西方的標准,中國的導彈技術仍然比較落後,海基核力量正處於穩步發展中。戰略力量是鎮國之寶,沒有「兩彈一星一艇」就沒有中國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
中國日益上升的大國地位與落後的軍事實力不相稱,人民解放軍正面臨著「現代化水平與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求不相適應,軍事能力與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的要求不相適應」的突出問題。由於國內外環境的劇烈變化,軍隊承擔的任務比過去更加繁重:國際維和、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抗擊自然災害、反恐維穩、聯合軍演等。面對日趨復雜的非傳統安全威脅和多樣化的軍事任務,黨和國家給軍隊的建設與發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中國人民解放軍正處於人力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的關鍵時期,根據國家公開的規劃:將於2020年實現初步機械化,2050年實現信息化。重點發展海軍和空軍,按照「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總要求,在新軍事變革思想的指導下走有中國特色的機械化和信息化復合發展的建軍道路,堅持「國家利益發展到哪裡,軍隊的歷史使命就應延伸到哪裡」,努力提高遏制戰爭,打贏戰爭的能力。
解放軍積極對外宣傳:對外增加軍事透明度,進行各種各樣的軍隊開放活動,利用新聞媒體、報刊雜志、網路宣傳軍隊建設情況、軍隊文化等。
解放軍高度重視保密工作,注意加強網路安全防範工作。
改革開放以來,軍隊內部的各種腐敗情況日益嚴重,軍隊加強了反腐倡廉建設,制定了反腐敗遠景規劃,完善對各級幹部的審計監督工作。
中國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軍事強國相比,總體軍事實力差距懸殊,並且這個差距仍在繼續拉大。因為中國的綜合國力還需要數十年才能趕上美國,而一個國家的科技、工業水平最集中體現在軍隊裝備水平上,所以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美國仍將保有對中國的絕對軍事優勢,中國人民解放軍任重而道遠。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相對弱小的情況下仍然應當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建軍方針和國防建設原則。中國的長遠建軍目標是實現現代化,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保衛國家的海洋權益,「建設一支與國家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
中國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仍將繼續奉行防禦性質的國防政策,不當頭,不稱霸;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來之不易,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中國人民解放軍永遠是一支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重要力量。

『玖』 軍隊的發展潛力在哪裡

問到在部隊的發展前途的話,我就結合自己在部隊多年所見聞談談吧!
要想在部版隊發展,首先權,你的給自己定位好,看是走①技術軍官②指揮軍官!這個很重要,①的話很舒服,而且軍銜級別調的很快,一般到年限了就調了!但沒什麼地位②的話有點累,主要是管理,指揮一方面的!主要是行政一類,如果能力夠強的話,由於部隊女軍官少,競爭小,晉級晉銜相對比男軍官容易些,而且在部隊副團都有公配的小車了!但前一類的同級別的就沒有!
這兩類最大的區別是①傾向於技術類,轉業到地方有自己的技術活②傾向無行政,轉業到地方後進再政府機關很簡單,不用找任何人,國家必須安置在比部隊低一級別的領導崗位〈一般要到副團〉

閱讀全文

與1978年軍事有什麼發展前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