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救急:誰能找到日本19世紀軍事歷史
其實19世紀日本軍事在亞洲只是排第二而已,亞洲第一的是中國!當年甲午中專日戰爭,北洋屬水師號稱亞洲第一的,為什麼失敗告終,這只是中國的問題,並不代表日本軍事比我們強!就是這甲午中日戰爭是日本得到大量的資金發展教育和軍事!到了20世紀就不用說了吧!
B. 19世紀末日本強大起來後發動了對中國的什麼戰爭
你說影響。。簽了《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對中國社版會的影響
《馬關條約》是繼《權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它給近代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是帝國主義變中國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一個重要的步驟。
(1)台灣等大片領土的割讓,進一步破壞了中國主權的完整,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
(2)巨額賠款,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同時,加速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發展。清政府大借外債,列強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
(3)通商口岸的開放,使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深入到中國內地。
(4)允許在華投資辦廠,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馬關條約》反映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C. 19世紀中期的日本的德川幕府的軍隊PK同時期的美國軍隊,誰死的人比較多謝謝回答。
雖然由於美軍來具有壓自倒性的裝備優勢,怎麼打都是幕府軍死得最多最慘。不過1868年前的「19世紀中期」也有二三十年,仔細比較的話,以1860年為分界,雙方死人多少還是有差別。因為幕府近乎沒有海軍,只以陸軍來說,如果是1860年前,幕府軍傾力出動估計可以集結二十萬人以上,而美國陸軍人員此時只有不到三萬人。但是由於美國軍隊裝備壓倒性的優於幕府軍,即使僅以現有兵力交戰並且是幕府軍戰勝,美軍可能全滅,幕府軍損失會超過三萬。如果是1861年至1868年,美國內戰大力擴軍,南北兩軍總兵力超過一百萬,能直接投入一線的就超過六十萬,這百萬人使用的是世界第一流軍隊之列的火槍火炮,而幕府軍的實力卻還是那鳥樣,只是少量換裝了一些西式武器。六十萬先進武器裝備的打二十萬大部分裝備仍落後的,結果不用說吧,幕府軍二十萬全滅,美國軍陣亡按太平洋戰爭比例計不超過三萬。不過呢,這種對未發生過的事進行推測性質上只屬於胡說八道,見笑。
D. 19世紀中期的日本
事件背景
在19世紀的亞洲,日本處於最後一個幕府——德川幕府時代,掌握大權的德川幕府實行的苛政,激起了大量農民的起義。 同一時期,在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開始出現資本主義性質的家庭手工業或手工工場。作坊內出現了「僱用工人」制,即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商品經濟的推動下,商人、特別是金融高利貸商人的力量逐漸增強,商人們感覺到舊有制度在制約著他們的發展,開始呼籲改革政治體制。具有資產階級傾向的大名(地方領主)、武士,與要求進行資產階級改革的商人們結成政治性聯盟,與農民一並成為「倒幕派」的骨幹力量。 1853年,美國殖民主義者率領艦隊來到日本近海,要求與德川幕府談判。1854年,日本與美國簽訂了神奈川《日美親善條約》,同意向美國開放下田和箱館(函館)兩個港口,而不僅局限於長崎,給予美國最惠國待遇等。由於接踵而來的一系列不停等條約的簽訂,德川幕府再度成為日本社會斗爭的目標。
明治維新具體經過
在地方上具有維新思想的藩主們(長州、土佐、薩摩等藩),開始結成軍事聯盟,以對抗幕府軍隊的討伐,並嘗試與天皇接觸,尋求倒幕行動的「大義」。1867年,新上任的明治天皇向倒幕派送去了許可倒幕的密詔。
1868年底,明治天皇頒布「王政復古大號令」,宣布廢除幕府,並命令幕府將軍德川慶喜「辭官納地」,將一切權力重新歸於天皇。與此同時,倒幕派組成了新的政府,用以對抗江戶幕府政權。德川慶喜為了轉移矛盾,假意將政權歸還天皇,卻拒絕交換兵權與土地。倒幕派不甘於取得這樣的成果,當得知德川慶喜從大坂發兵時,新政府以薩摩、長州藩的軍隊為主力,在京都附近展開激烈戰斗,經過三天的戰事,新政府取得重大勝利。旋即新政府派遣東征軍攻打德川幕府的最後據點——江戶。
德川幕府最終獻城投降。不過在日本東北地區,以會津藩為首組成「奧羽越列藩同盟」,繼續反對新政府。由於當地農民紛紛起義,新政府軍進展順利。1868年11月,東北地區的叛亂被評定。幕府海軍將領夏本武揚率八艘軍艦和幕府殘兵逃至北海道,並在1869年1月建立「蝦夷共和國」。同年6月,在新政府軍的進攻下,夏本武揚投降。因1868年為農歷戊辰年而被稱為「戊辰戰爭」的內戰結束。
明治維新具體措施
隨後,新政府遷都東京(舊江戶),建立明治政府,頒布了一系列具有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措施:
第一,在1869年6月,明治政府強制實行「奉還版籍」政策,將日本劃為為3府72縣,建立中央集權式的政治體制。
第二,改革身份制度,廢除傳統時代的「士、農、工、商」身份制度,將過去的公卿諸候等貴族改稱為「華族」,大名以下的武士改為「士族」;為減輕因「奉還版籍」而連帶的財政負擔,廢除了封建俸祿。
第三,提倡學習西方社會文化及習慣,發展近代教育。
第四,引進西方近代工業;改革土地制度,廢除原有土地政策,許可土地買賣,實施新的地稅政策;廢除各藩設立的關卡,撤消工商業界的行會制度和壟斷組織,推動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
明治維新的意義:①這次改革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②明治維新使日本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危機;③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④但這次改革並不徹底,保留了不少封建殘余;⑤日本強大起來了,很快走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日本明治維新以後,有五位天皇。
1846-1866 122 明治 睦仁親王 1867-1912 123 大正 嘉仁親王 1912-1926 124 昭和 裕仁親王 1926-1989 125 今上 明仁親王 1989-
E. 19世紀中葉的日本是什麼樣的
19世紀中葉,在西方資本主義入侵下的日本,面臨淪為半殖民地的危險。但是,日本在經過明治維新後,不但避免了半殖民地的命運,而且,維新後不久就對外侵略擴張,成為一個世界強國。
19世紀中期,日本是閉關鎖國、封建落後的國家。從1192年開始,「將軍」掌握了全國政權,開始了日本的幕府統治時期。幕府統治時,天皇成了擺設。1603年,德川家族奪取了日本政權,日本進入德川幕府統治時代。德川時代,將軍掌握實權,將軍是國家最高軍事統治者,又是最大的領主,在將軍之下的封建主是大名,他們大約佔有日本的2/3的土地。大名在他們的領地——「藩」中是全權的主人,他們主宰軍事、行政、稅收,具有較大的獨立性,而全國大大小小的藩有260多個。可見,日本是一個中央集權脆弱的封建割據的國家,武士是將軍、大名的家臣,是鎮壓農民運動的軍事力量。天皇、將軍、大名和武士都屬於封建統治階級。
德川幕府的統治腐朽而落後,為了阻止西方思想和基督教在日本傳播,德川幕府先後五次頒布「鎖國令」。對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對內則不斷加強對人民的統治。實行嚴格的等級制度,將「四民」也排為四等,順序是士、農、工、商,以商人地位最低。占人口80%的是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上,除了要交苛重的地租、服勞役外,生活也要受到種種限制。幕府的橫征暴斂,激起了人民反封建斗爭的浪潮。日本國內階級矛盾尖銳,直接威脅了幕府統治。
19世紀中期商品經濟獲得了發展,在商品經濟沖擊下,將軍、大名皆感「國用不足」,常採用削弱甚至停發下級武士俸祿的手段來解決自己的財政困難,下級武士由於經濟地位的急劇惡化而恨主如仇,由幕府統治的支柱變成了反抗幕府的力量。
F. 19世紀中期的日本的德川幕府的軍隊PK同時期的美國軍隊,誰贏的幾率比較大戰場在日本近海或日本本土。
日本黑復船事件
第一次,1853年美國的制海軍東印度艦隊司令培里率領四艘軍艦開到江戶灣口,以武力威脅日本幕府開國。這是日本人第一次看到黑黑的鐵甲船,所以叫黑船事件。培里贈給幕府火車機車模型和電報機,而幕府則用力士搬運回贈的大米來展示實力。這令日本人震驚,感受到日本與外國的巨大差距。
第二次,1854年二月十三日,培里再次率領七艘軍艦來到日本,而且艦隊一直深入江戶灣內,到達橫濱附近才停船,面對培里的強硬姿勢,幕府只好接受開國的要求了。於是雙方在橫濱簽定了《日美親善條約》,這也是日本與西方列強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接著日本不斷的與西方列強簽訂親善條約,結束了閉關鎖國的狀態,也動搖了幕府的統治。
真實的歷史一直都存在,你為什麼總是花腦子玩架空~~~
G. 十九世紀二、三十年代,中日之間的國力對比
人數 :當時,國民黨正規軍有個師,總兵力超過200萬人,再加上各地的保安大隊、警察部隊,人數占據絕對優勢。而日本在全面侵華時,在中國的軍隊不超過100萬。八年抗戰,中國軍隊投入兵源最多時是480萬,累計是1200萬。在二戰期間日本陸軍總數是448萬,多數是在中國戰場,日本投降的時候,在中國投降的日軍是128萬。
裝備 :中日軍隊裝備相差非常懸殊,戰時中國海軍噸位不到6萬噸,而日本是190多萬噸;中國空軍作戰飛機只有100來架,而日本約有2000架;另外,中國軍隊雜亂不堪,武器五花八門,戰鬥力強弱也極懸殊。
在7.7事變前日本的經濟總量達到283億美圓,是世界第6經濟強國, 在7.7事變前,日本全國只有4個裝備整員的師團,不到20萬人而國民黨軍隊光陸軍就達到200多萬,7.7事變後,日本開始大量的擴充兵員,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在中國有110個師團,總共250多萬人,此後日本兵力一直升高到1945年達到600多萬,但兵員的素質卻不斷的下降,日本的人口只有7600多萬,已經不堪重負;二戰日本共生產5000多輛坦克,1941-1945年日本共生產了航母17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63艘、潛艇147艘與同期的美國有很大的差距.
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但軍事實力相當弱後,具體的經濟總量狀況無從考證,二戰後期共產黨發展到91萬人,民兵近百萬,解放國土面積一百多萬平方公里,人口1億人,裝備大多是繳獲的日本武器:國民黨兵力有460萬人[其中蔣介石嫡系只有100多萬人],繳獲了大量日軍的裝備,還有美國的4億美圓援助和大量武器支援。
H. 19世紀末,日本與美國的沖突情況
日本的大門都是美國轟開的,不過19世紀末的日本實際上實力很弱小,國力還不及中國,專上至天皇下至屬平民勒緊褲腰帶才打贏了腐敗的滿清北洋艦隊。日本真正開始走向列強行列還是在日俄戰爭以後。
而19世紀末的美國也不是什麼強國,不過美國此時的經濟實力卻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美國真正走向強國之列也是在一戰過後,英法老牌強國衰退以後。
19世紀末的亞洲實際上還是以歐洲列強為主導力量,美日只是在崛起的國家,所以沒有多大沖突。
I. 19世紀世界10大軍事強國
英國,法國,俄國,普魯士,義大利,中國,日本,美國,奧匈帝國,西班牙(以上內容參考了十九世紀大國間各次戰爭)
J. 為什麼在十九世紀時,日本比中國要強大,比中國發展速度快速求答案啊!!
很簡單,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
即便是在19世紀前半葉之前的封建時代,日本國民自主辦教育的熱情也很高。當時武士階級不僅承擔軍事任務,同時還負責行政事務,因此各地遍設向武士子弟教授知識的藩校。除藩校外,全國還有兩萬所面向農民和商人的私塾。這種私塾時全無強迫命令和年限規定的自由學校,據推測約有40%的農民和商人求過學。
進入明治時代,隨著日本現代化的進展,政府為引進西方學問、發展產業和文化,建立了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制度。1872年頒布的學制以「務期村無不學之戶,家無不學之人」為目標,首次建立了義務教育制度。1900年規定了從6歲起的4年義務制教育,這一年的就學率達90%。1907年義務教育改為6年制,就學率達到了驚人的99%!
1940年前,日本設立東京大學、京都大學、東北大學、九州大學、北海道大學、大阪大學、名古屋大學、奈良女子大學等共計95所國立大學;設立東京都立大學、大阪市立大學等34所公立大學;開辦慶應義塾大學、早稻田大學、上智大學、關西學院、神戶女子學院等331所私立大學,上述460所大學中的257所設有研究生院。除此之外還另有520所短期大學。
即使是在二戰末期日本帝國搖搖欲墜之際,日本仍然拒絕大學生參戰,可見其對知識人才的保護之至。
戰後日本依然優先發展教育,在廢墟上興建的第一批建築物就是學校,僅私塾的數量就達到10萬到20萬,據文部省統計,進私塾的小學生就有150萬,中學生達200萬。
戰後日本大力發展科技,將有限的資金毫不吝嗇的投入到科技開發中,並把一下6個項目作為科學技術政策的目標:⑴促進資源的穩定供給和節約⑵解決環境安全等問題,以維持理想的生活環境⑶改善保健醫療條件,保持和促進健康⑷振興開拓性和基礎性的科學技術⑸培養技術力量,參與國際合作⑹振興基礎科學。1974年日本在技術引進方面全面實施自由化政策,1979年日本全國計算機設有6萬套,1980年日本科技技術研究經費約4.6兆日元,從事科技技術研究的人員數量為39萬,僅次於蘇聯和美國。日本不僅成為了世界矚目的經濟大國,更成為了科技大國。
反觀中國呢,建國之後一大批知識分子遭到迫害,人才大量流失。教育方面即使是今天的中國就學率也只有70%左右,並且還有多少學生至今仍在危房裡上課?樓上的諸位在強調客觀因素的時候是否應該自我反思一下呢!
小日本就是有奶便是娘的主 十五世紀以前 中國很強大的時候 他們就想中國學習 各種茶 服飾(和服)建築 近代以後就投靠的西方國家 從某種程度說 這也是小日本「大」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