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第一次軍事變革以什麼為標志
第一次軍事變革以熱兵器取代冷兵器為標志。
熱兵器取代冷兵器真正的改變應該是出現在1800年左右,盡管1789年佔領巴士底監獄的法國人手裡都拿著長矛,但是後來的拿破崙戰爭中,拿破崙對火炮的配置的改革和各個國家對火槍的性能進行不斷的提高,使得步兵單純用冷兵器沖鋒已經是件傷亡慘重的事,因此長矛兵徹底為端著上有刺刀的火槍兵所取代。
冷兵器時代的終結時代在一戰的戰場上。
到目前為止,人類歷史上一共發生了有四次軍事變革,首先是由熱兵器取代了冷兵器,到機械化武器取代了熱武器,再到核武器取代了機械化武器,最後一次軍事變革是由信息化武器取代了核武器。
(1)一場軍事革命的完成是以什麼為標志擴展閱讀:
公元1132年,中國南宋的軍事家陳規發明了一種火槍,這是世界軍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它可以稱為現代管形火器的鼻祖。
到了南宋開慶元年(1259年)壽春府人創造了一種突火槍,該槍用巨竹做槍筒,發射子窠(內裝黑火葯、瓷片、碎鐵、石子等)。燃放時,膛口噴火焰,子窠飛出散開殺傷對陣的敵人,這是現代霰彈槍的真正起源。
公元13世紀,中國的火葯和金屬管形火器傳入歐洲,火槍得到了較快的發展。
15世紀初,西班牙人研製出了火繩槍。後來,被明王朝仿製,稱之為鳥銃,直到公元1525年,義大利人芬奇發明了燧發槍,將火繩點火改為燧石點火,才逐漸克服了氣候的影響,且簡化了射擊程序,提高了射擊精度,可隨時發射。
後裝槍的發明是19世紀槍械的一次重大變革,它結束了步槍出世500年都是從膛口用探條把彈丸裝進槍膛內的歷史,被有些史書稱之為「開辟了輕武器和步兵戰術的新紀元」。
㈡ 新軍事變革的基本標志有哪些
由來
自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世界軍事領域興起了1場新的深入變革,被稱之為「新軍事變革」。這個概念原來是1個英文詞縮寫叫RMA,全文叫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在210世紀910年代初海灣戰爭結束以後,美國及世界1些戰略學界開始大量出現關於RMA的論述。1994年1月份,當時的美國國防部長佩里批准在國防部成立了1個高級指點委員會,負責指點美國有關RMA的研究工作。這是美國官方最早承認和使用RMA這組詞的。新軍事變革的實質是工業時期以來建立起來的現行的機械化軍事體系,向未來網路化軍事體系的整體轉型,即「網路化引發的革命」和「網路化帶來的新戰爭」。
?新軍事變革產生的緣由
1,對核武器毀滅性後果和戰爭殘暴性的認識
2,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和美國的積極增進
3,新1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相對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
4,來自新興空間的軍事要挾
新軍事變革發展趨勢
1是武器設備智能化
其重要標志是各類精確制導武器(PGM,Precision Guided Munition)逐漸成為戰場的主角。在用時14年的越南戰爭期間,美軍使用的精確制導彈葯只佔使用彈葯總量的0.2%,當時使用的只是命中精度較高的靈巧炸彈(Smart Bomb)。到了1991年海灣戰爭,美軍使用的精確制導彈葯占使用彈葯總量的比例增至8%,當時主要使用的是「戰斧」(Tomahawk)式巡航導彈。而這1比例在1999年科索沃戰爭和2001年阿富汗戰爭期間更分別上升到35%和60%。
2是編制體制精幹化
提高質量、減少數量已成為現今世界各國軍隊建設的普遍趨勢。據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統計,1985年全球兵力總額為2794.66萬,1999年降為2187.59萬,減少607.07萬,減幅達22%。通過裁減數量、調劑編制體制、優化軍兵種結構等措施,軍隊范圍更趨精幹,戰役力普遍增強。
3是指揮控制自動化
自20世紀60至70年代起,為使指揮控制實時高效,世界主著要國家軍隊紛紜著手開發CI系統(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 Intelligence),把情報系統取得的信息通過通訊這條生命線用於指揮部隊和控制武器設備。80年代後,隨著計算機的廣泛使用,CI加上了Computer(計算機),變成了CI。90年代後又進1步發展為CISR系統,增加了Surveillance(監視)和Reconnaissance(偵察)。目前這1系統又發展為CKISR,增加了「Kill」(殺傷)。指揮控制自動化之所以能發展到今天這樣1個水平,要得益於Data Link(數據鏈)的發展。它是全部指揮自動化的「神經中樞」。
4是作戰空間多維化
隨著科學技術在軍事領域內的廣泛應用,作戰領域正逐漸由傳統的陸、海、空3維空間向陸、海、空、天、電(磁)5維空間擴大。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表明,誰具有制信息權,誰就可以掌握高技術戰場的主動權。而制信息權又離不開制天權。據統計,美國等國在海灣戰爭中共動用軍事衛星33顆,在科索沃戰爭中共動用軍事衛星50多顆,在阿富汗戰爭中也前後動用軍事衛星50餘顆。
5是作戰樣式網路化
網路化的聯合作戰將是信息時期的主要作戰樣式,美軍稱之為「網路中心戰」。俄羅斯軍方的主流觀點認為,未來戰爭將具有立體化、空地結合、海陸空合成同步作戰和精確打擊的性質。英軍強調「網路化作戰能力」(NEC),即在數字化通訊網路中將各種武器和感測器平台有機地連接在1起,在所有的作戰級別上充分利用情報、監視、目標捕捉和偵察(ISTAR)能力。我軍提出的「網路化集群作戰」,是以信息技術為支持,高度分散的多元氣力在多維空間上構成活動性很強的作戰網路,通過靈活多變的「聚」與「散」,動態集中作戰效能,實行並行攻擊的廣域機動作戰。
新軍事變革的影響
1是新軍事變革極大地沖擊了傳統戰爭理念,改變了現代戰爭面貌,促使各國重新審視安全環境和戰略策略,根據客觀環境和主觀需求積極主動地進行戰略調劑。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出於保護其霸權的需要,已進行過3次軍事戰略調劑:1992年布希政府首先提出"地區防務"戰略;1995年,柯林頓政府制定了"靈活選擇和參與"戰略;1997年,又提出"塑造、反應、准備"戰略。俄、英、法、德、日等國不甘落後,為謀求在國際舞台上的有益地位,積極順應世界新軍事變革發展的潮流,紛紜進行戰略調劑。1些發展中國家基於保護本身安全的斟酌,在戰略上也作出了必要凋整。可以預感,隨著新軍事革命的深入發展各國還會進行新的戰略調劑 並增進國際戰略格局進行新的整合。
2是新軍事變革有可能加重戰略氣力對照的失衡,使各國已存在的差距不但不容易縮小,反而有可能擴大。可能會引發新1輪軍備比賽,乃至致使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軍事系統特別是武器設備的新的更大的"時期差",從而對世界和平、發展和安全構成新的要挾。
3是新軍事變革不但使軍事手段的地位和作用明顯上升,而且會刺激新干涉主義進1步抬頭,給世界和平與地區安全帶來新的要挾。新軍事變革為應用軍事手段達成政治目的,提供了低風險、高效能、多樣化的可能選擇。如1枚導彈攜帶228枚精確制導反坦克子彈,攻擊敵坦克群的能力與1000噸當量的核彈相當。現在,高新技術使戰爭的可控性顯著增強,也使軍事手段的應用空間進1步拓展。據統計,冷戰時期產生的局部戰爭和武裝沖突年均為4次,而冷戰後年均卻達10次之多。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認為,具有絕對軍事優勢是處理國際危機的條件。自1990年以來,美國對外出兵達60次,佔2戰後對外出兵總數的1半以上。
4是發展中國家戰略選擇的難度進1步增大。新軍事變革對發展中國家的國防建設也有1定的增進作用。比如,可以吸收和應用世界軍事科技的成果,推動本國國防科技事業的發展;可以鑒戒發達國家軍事變革的經驗,使本國的軍事改革少走彎路。但是,世界軍事發展的強勁勢頭是1把雙刃劍,發展中國家在戰略選擇上面臨兩難窘境:如果不順應世界潮流。積極推動本國的軍事變革,大力提高國防實力,與發達國家軍隊存在的差距就會愈來愈大,國家安全就沒有保障;如果把主要氣力用在軍事發展上,就會影響國家經濟建設,從根本上削弱國家的綜合競爭能力。面對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挑戰,發展中國家何去何從,怎樣決斷,是1個關系重大、非常復雜的戰略困難。
新軍事變革的9大理論
1、非對稱作戰(Asymmetric Warfare)(俄);
2、網路中心戰(Network Centric Warfare)(美);
3、快速主宰(Rapid Dominance)(美);
4、基於效果作戰(Effects-Based Operations)(美);
5、並行作戰(Parallel Warfare)(美);
6、瀕海作戰(littoralWarfare)(美);
7、網路化集群作戰(Networked Swarming Warfare)(中);
8、全譜優勢(Full Spectrum Dominance)(美);
9、快速決定性作戰(Rapid Decisive Operations)(美)。
㈢ 一場軍事革命的完成是以什麼為標志
一場軍事革命的完成是以戰爭形式的改變,為標志的。
㈣ 世界新軍事革命爆發的標志是什麼戰爭
世界新軍事革命爆發的標志是爆發的海灣戰爭戰爭。
世界新軍事革命專的特點;
1.新軍事革命:進入屬90年代,世界軍事形勢發生了新的變化。高技術兵器的出現和海灣戰爭的爆發,宣告了高技術戰爭時代的到來,新軍事革命的浪潮洶涌澎湃。能否把握這場軍事革命的機遇,將直接影響到下個世紀軍事力量的對比,更關繫到一個國家在國際戰略格局中的地位。
2.具體內容包括:奪取制信息權和制空權,實施軍隊建設的長遠規劃,研究新概念作戰方式,增加信息戰的能力。
3.新的戰略思想:在軍事斗爭准備上,由打贏一般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向打贏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轉變;在軍隊建設上,由數量密集型向質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
4.美國對中國的軍事遏制仍是中國面臨的最主要安全威脅
5.技術包括:信息技術,隱身技術,遠程精確打擊,網路安全技術,C4I(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系統等。
㈤ 當今時代以什麼為主要標志著世界新軍事革命持續推進的
當今時代以【信息化】為主要標志著世界新軍事革命持續推進的
㈥ 一場軍事變革中最先發生變革的是什麼最後完成的是什麼
一場軍事變革中抄最先發生變革的是中下級軍官的作戰意識和訓練模式,最後完成的是理論的建立和推廣。只有實踐才是理論的發源地,歷史上有影響的軍事變革無不是中下級軍官領悟和應用,為更高級別指揮人員總結、推動,最後形成理論。
作戰方式的變革。技術決定戰術,作戰方式的變革依賴於軍事技術的發展。新的武器裝備及改進後的武器裝備的使用,經過一定作戰實踐經驗的積累,往往引起作戰方式上的改變或變革。
(6)一場軍事革命的完成是以什麼為標志擴展閱讀:
新軍事變革的實質是工業時代以來建立起來的現行的機械化軍事體系,向未來信息化軍事體系的整體轉型,即機械化基礎上的信息化。變革的基本內容,可以概括為四個「革新」、一個「轉變」。四個「革新」也就是:
1、革新軍事技術,推進武器裝備的信息化;
2、革新體制編制,重新編組軍隊的結構;
3、革新作戰方法,以發揮信息化裝備的優勢;
4、革新軍事思想,以新的理念謀劃作戰與軍隊建設;
一個「轉變」:就是通過上述四個方面的革新,推動戰爭形態從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的方向演變。
㈦ 70年代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的標志是
中國來的第一顆衛星東方紅發射成功自,加上前面的兩彈。兩彈一星標志著中國軍事革命的成功。
其實很多人不明白衛星有什麼重要,確實,衛星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發射衛星的火箭,火箭頭上安了衛星就能發射民用,換成核彈頭,就可以遠程轟炸……這才是發射衛星其他國家如此緊張的原因……要知道光有核彈是沒啥用的,你還的有遠程火箭攻擊到敵人……
這也就是為什麼朝鮮一發射衛星,美國和日本就要跳起來的原因……大家都知道,他是醉翁之意不酒,你知道他彈頭上裝的是衛星,還是其他的什麼玩意……
㈧ 第一次軍事變革以什麼為標志
金屬兵器取代木石兵器。
科技創新是戰鬥力生成提高的重要動力。戰鬥力始終是軍隊興衰成敗的決定性因素,戰鬥力標準是軍隊建設唯一的根本的標准。
自古以來,科技創新就以一種不可逆轉、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動軍隊戰鬥力向前發展。青銅器、鐵器和百煉鋼等金屬材料技術的發明,導致金屬兵器取代木石兵器,戰爭進入材料對抗與體能對抗的冷兵器時代。火葯的發明及其軍事應用,使大刀長矛退出歷史舞台,人類邁入能量對抗和技能對抗的熱兵器戰爭時代。
20世紀中葉以來,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以雷達技術、航天技術、制導技術、發動機技術以及航母技術等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為支撐,人類戰爭進入信息對抗與智能對抗的信息化戰爭時代,科技創新對戰鬥力增長的貢獻率日益提升,在戰鬥力建設中的地位不斷凸顯。
(8)一場軍事革命的完成是以什麼為標志擴展閱讀
科技創新影響戰鬥力生成要素。人、武器及其結合方式,構成了戰鬥力生成的基本要素。科技創新有助於鍛造軍人的科技頭腦,熟練駕馭先進武器裝備,促進軍人素質從「體能型」到「技能型」再到「智能型」的革命性提升。
科技創新是武器裝備創新的基石,推動武器裝備實現了從冷兵器、熱兵器到信息化武器的跨越式發展,導致當代武器裝備遠程精確化、智能化、隱身化、無人化趨勢更加明顯。
科技創新也為軍隊提供了有效的教育訓練手段,推動人與武器形成新的結合方式,尤其是當代科技創新推動人和武器兩大要素結合得越來越緊密,人與武器裝備高度一體化,有效縮短了戰鬥力生成提高的周期。
㈨ 新軍事變革全面展開的標志是什麼
海灣戰爭。
海灣戰爭顯示出高技術武器的巨大威力,標志著高技術局專部戰爭已經作為現代屬戰爭的基本樣式登上了世界軍事舞台。由於高技術武器的使用,使現代戰爭的作戰思想、作戰樣式、作戰方法、指揮方式、作戰部隊組織結構以及戰爭進程與結局等方面都出現了重大變化。
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形成的傳統戰爭觀念產生以強烈震撼,促使在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研究未來新型戰爭的熱潮,從而引發了一場以機械化戰爭向信息戰爭轉變為基本特徵的世界性新軍事革命。
(9)一場軍事革命的完成是以什麼為標志擴展閱讀
自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世界軍事領域興起了一場新的深刻變革,被稱之為「新軍事變革」。1993年,五角大樓藉助柯林頓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建設,首次出台《四年防務評估報告》,報告重新設計美軍未來任務,規劃軍力建設。
與此同時,五角大樓的將軍們,躊躇滿志地提出實施新軍事變革,創造新的軍事優勢。隨後,世界主要大國相繼響應。新軍事變革是在信息技術、精確制導技術、航天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以及隱形技術的推動下發生的,其本質是更新武器裝備、革新軍隊體制、創新軍事理論、刷新戰爭形態。
㈩ 第二次軍事革命以什麼為標志
用於鼓勵全球更多的科技人才和企業,積極投身於科技創新,在基礎理論等領域不懈探索,為人類未來更好地生活和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