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韓信到底軍事能力有多強
說起韓信,“武廟十哲”之一的地位絕對給足了韓信面子,論及韓信才華,其軍事才能絕對堪稱一代典範,為後世所尊崇。韓信的故事可謂是耳熟能詳,在我們眼裡,一國貴族落魄流離,無財無職,他的曾經可謂是極其不堪,但正是這樣一個人,在天下戰亂,楚漢爭霸的時候卻能一躍而起,從軍中小吏到戰功赫赫的大將軍,之後又能封王稱侯,這一切都離不開韓信卓越的軍事才華的奠基,正是在他的軍事才能之下,他才能立足於亂世之中。
劉邦之所以能夠安定天下,韓信可謂是功勞不小,正是韓信的卓越軍事才華,劉邦才能穩坐龍椅,打敗項羽。
『貳』 韓信的軍事才能真有那麼神嗎
《孫子.謀攻》中雲:「知彼知已,百戰不殆。」韓信這點做得很出色,他版深知陳餘權剛愎自用,不取良策,愚不可及。他也猜到陳餘定會乘勝追擊……一切盡在欲料之中,以致於韓 信用三萬盡雜軍大敗趙二十萬同時,韓信還用了許多戰術,如:心理戰術,聲東擊西和利用人的本能而作戰的手法等。心理戰可擾亂軍心,降低作戰能力。二戰末期,蘇聯攻打柏林就運用了心理戰術(將軍朱可夫令在柏林一圈,排滿控照燈,深夜同時打開,射向柏林中心的高空,使柏林城如白晝一般,許多士兵不打自降。
『叄』 論韓信軍事才能
韓信作戰特點在於攻心,能把音樂玩成武器。我想全世界就韓信一人。
細說帶兵打仗,簡直就是一種藝術;韓信所有戰役都有異曲同工之妙,特點就在於瓦解敵方士兵心理。就連給韓信作傳的司馬遷都稱此人世間奇才!!
韓信起初跟隨項梁起義,項梁死後收編在項羽軍隊中。范增曾經告訴項羽,韓信有奇才,不用就殺掉,結果項羽不聽,就讓韓信當他的保安。後來韓信投靠劉邦,當了一個管糧倉的小官,是蕭何發現韓信的才華,請求劉邦拜為三軍大元帥(也就是我們說的軍委主席)。韓信就是這么起家的。
其實韓信戰役基本都是兵不血刃;個人認為最經典的就是背水一戰:
韓信、張耳統兵幾萬欲過太行山井陘口進攻趙國。趙王與成安君陳余陳兵二十萬在井陘口抗擊漢軍。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韓信渡西河、擄魏王、擒夏說、血洗閼與。現又有張耳加盟,乘勝欲下趙國,軍隊銳不可當。可是我聽說:『千里運糧,士卒就有挨餓的危險;到吃飯時才去打柴做飯,軍隊就不會餐餐吃飽!這井陘口,車不可並行,騎兵不可列隊,行軍數百里,其糧草必落在後面,希望您暫撥給我三萬奇兵,我從小路截斷漢軍輜重糧草;您深挖護營壕溝,加高兵營圍牆而待。漢軍前不得戰,退不得回,我的部隊斷絕漢軍後路,荒野無食可掠,不出十日,韓信,張耳的頭顱就可懸在您的旗下。希望您考慮採納我的計謀,否則定被他倆擒獲。」
成安君陳余是一個書生,認為正義之師不用奇謀詭計,所以表示反對說:「兵法上講,十倍於敵人的兵力就包圍它,一倍於敵人的兵力就與之交戰。韓信雖號稱數萬人,其實不過數千人,千里迢迢來奔襲我們,士兵早已疲憊之極,我們卻避而不擊,若更強大的敵人前來,我們將如何對付?諸侯一定會認為我們膽怯,會輕易地攻打我們。」最終沒聽李左車的計策。
韓信派人暗中探聽,得知李左車的計策沒被採納,非常高興。大膽引兵前來,離井陘口三十里駐紮下來,半夜選二千輕騎兵,人持一面紅旗,從小路來到山坡上偽裝隱蔽起來,窺視趙軍,並且告誡將士:趙軍見我軍出擊,一定傾巢而出,你們就乘機迅速沖入趙軍營地,拔掉趙國旗幟,插上漢軍紅旗。同時命令副將傳令大家:「今天打敗趙軍之後會餐。」將士們誰都不相信,只好假意稱是。韓信又召集將領們分析認為,趙軍已先佔據了有利的地勢,他們在未見到漢軍大將旗鼓之前,定會擔心我們遇到阻險而退兵,是不肯輕易發兵攻打我們的。於是韓信派一萬人為先頭部隊,背靠河水擺開陣勢,趙軍見漢軍擺出只有前進而無退路的絕陣,都大笑不已。天剛亮,韓信打起了大將軍的旗號和儀仗鼓吹,擊鼓進軍井陘口。趙軍果出營迎擊,大戰良久,韓信、張耳棄鼓旗,佯裝打敗,退到河邊的軍陣之中。趙軍見狀,果然傾巢而出追逐韓信、張耳,爭奪漢丟下的旗鼓。韓信、張耳退人河邊陣地,水上軍迎戰趙軍,各個拚死作戰,趙軍無法把他們打敗。這時韓信所派的二千輕騎兵,等趙軍傾巢而出追擊漢軍,爭奪戰利品的時候,立即沖入趙軍營壘,拔掉趙軍旗幟,豎起二千面漢軍的紅旗。趙軍久戰不勝,想退回營壘,卻見營中遍是漢軍紅旗,大驚失色,認為漢軍已經把趙王及其將領全部俘虜了,於是陣勢大亂,四散奔走逃告。趙將雖斬數人,竭力阻止,卻不見成效。這時漢軍兩面夾擊,大破趙軍,在泜水(今河北省魏河)斬殺成安君陳余,活捉了趙王歇。
韓信又下令軍中不許殺李左車,有能擒者賞千金。不久,擒獲廣武君,韓信親自上前松綁,請廣武君面東而坐,自己執弟子之禮。
韓信大獲全勝,諸將前來祝賀,問到:「兵法上說,布陣應是『右背山陵,左對水澤』,如今將軍卻背水為陣,還說破趙軍之後會餐,當時我們不服,然而取勝了,這是什麼戰術?」韓信說:「此在兵法,顧諸君弗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投之亡地而後存』乎?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經所謂『驅市人而戰之』也,其勢非置死地,人人自為戰;今即予生地,皆走,寧尚得而用之乎!」(《漢書·韓信傳》)諸將聽了都自嘆不如,更加佩服韓信的用兵之術了。
這一戰實際上就是在賭,結果還是贏了,算不上險勝,簡直就是神! 要我的話說,趕著街道上的人來打仗,要我當時在場,肯定喊著大夥把韓信給殺了,提頭投降趙軍。媽的韓信這混蛋趕著我們來打仗就算了,還要把我們置之死地!! 又或者韓信是怎麼肯定趙軍會全軍出動?如果趙軍用了別的方法,結果又會怎樣呢?
『肆』 韓信的軍事才能達到什麼程度了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版淮陰區)人,西漢權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兵家四聖之一,同時也是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 秦末參加反秦斗爭投奔項梁、項羽,卻得不到任用。不得已轉投劉邦,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 ,後經蕭何保舉 拜為大將軍,而韓信也為劉邦制定了漢中對策。 劉邦彭城之戰失敗後,韓信先破楚軍於京、索之間,後又平定了魏國。 隨後請命北伐拿下代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了趙國。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 漢五年,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伍』 韓信的軍事才能和謀略如何啊
漢朝楚王韓信(約前228年—前196年),漢族,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楚王[1]、上大將軍。今淮安鎮淮樓東側建有韓侯祠。西漢開國功臣,初屬項羽,後歸劉邦。中國歷史上偉大軍事家、戰略家、統帥和軍事理論家。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 座駕:五明驥; 兵器:魚腸劍; 經典之戰:暗渡陳倉,井陘之戰,垓下之戰; 官爵:無名小卒----郎中------連敖------伐楚大元帥------齊王-----楚王------淮陰侯。 補充: 他起初並未受到劉邦賞識,只當個小糧官,丞相蕭何卻很器重他。韓信熟諳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軍事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為歷代兵家所推崇。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其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作為戰略家,他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爭勝利的根本方略;作為統帥,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率軍出陳倉、定三秦、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韓信出身沒落貴族,性格放縱而不拘禮節。未被推選為官吏,又無經商謀生之道,常常依靠別人糊口度日,許多人都討厭他。韓信的母親死後,窮得無錢來辦喪事,然而他卻尋找又高又寬敞的墳地,要讓那墳地四周可安頓得下一萬家。韓信在下鄉南昌亭長家吃閑飯,幾個月後,引起亭長妻子的不滿,前一大早就燒好飯,在床上就把飯吃了。等到吃飯時間韓信去了,就不為他准備飯食。韓信看出他們的用意,一怒之下同亭長絕交而去。韓信在城下釣魚時,有許多老婦在沖洗絲絮,其中一人見韓信餓得可憐,就給他飯吃,一連幾十天都是這樣,直到漂洗完畢。韓信對這位老大娘表示:「吾必有以重報母。」(《史記·淮陰侯列傳》)意思是說我將來必定會重重報答你的。老婦很生氣,斥責韓信:「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史記·淮陰侯列傳》)意思是說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只是可憐你才給你吃食,難道是希圖報答嗎? 補充: 淮城屠戶中有個年輕人想侮辱韓信,說:「雖長大,好帶刀劍,怯耳。」(《漢書·韓信傳》)並當眾侮辱他說:「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漢書·韓信傳》)韓信注視了對方良久,慢慢低下身來,從他的胯襠下爬廠出去。街上的人都恥笑韓信,認為他是個怯懦之人。陳勝、吳廣起義後,項梁也渡過淮河北上,韓信此時帶著寶劍投奔了項梁,留在部隊,默默無聞。項梁敗死後,又歸屬項羽,項羽讓他做郎中。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項羽不予採納。劉邦入蜀後,韓信離楚歸漢,做管理倉庫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後來韓信坐法當斬,同案的十三人都已處斬,就要輪到韓信了,韓信舉目仰視,看到了滕公夏侯嬰,說:「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史記·淮陰侯列傳》)夏侯嬰覺得此人話語不同凡響,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談,很欣賞他,於是進言漢王。漢王讓封韓信一個管理糧餉的官職,沒有發現他與眾不同的地方。 補充: 韓信多次同蕭何交談,蕭何也十分賞識他。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實為排擠到漢中),從長安到達南鄭,就有數十位將領逃亡。韓信估計蕭何等人多次在劉邦面前舉薦過自己而漢王不用,也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來不及向劉邦報告便去追趕韓信。軍中有人向漢王報告「丞相何亡。」(《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大怒,如失左右手。過了一兩天,蕭何前來進見,劉邦且怒且喜,罵到蕭何為何逃跑,蕭何說他不敢逃跑,他只是去追逃亡的韓信。劉邦又罵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蕭何說:「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表示自己也想向東發展,絕非甘居漢中,定要取天下。蕭何說:「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看在蕭何的情面上同意讓韓信為將,但蕭何堅持要再加以重用,劉邦表示可以讓他做為大將。於是劉邦想把韓信召來任命他。蕭何說:「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同意了蕭何的要求。 補充: 蕭何說:「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