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世界上最早的軍事改革是什麼意思

世界上最早的軍事改革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1-02-27 22:17:06

① 軍事變革是什麼

所謂新軍事變革,也叫軍事信息化變革,它的實質是工業時代以來建立起回來的現行的機械化軍答事體系,向未來信息化軍事體系的整體轉型,即機械化基礎上的信息化。變革的基本內容,可以概括為四個「革新」、一個「轉變」。四個「革新」也就是:革新軍事技術,推進武器裝備的信息化;革新體制編制,重新編組軍隊的結構;革新作戰方法,以發揮信息化裝備的優勢;革新軍事思想,以新的理念謀劃作戰與軍隊建設。一個「轉變」,就是通過上述四個方面的革新,推動戰爭形態從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的方向演變。

② 新軍事變革是什麼時候興起的

世界新軍事變革新論
概要介紹:
本書站在時代發展的高度,縱觀世界軍事變革的全局,全面闡述全球軍事變革的現狀與進燕尾服,全書分五部分:一是論述新軍事變革的動歷與條件、實質與內函、基本內容與特徵、深遠的歷史影響。二是介紹21世紀初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新發展,如信息戰理論的新突破,加強信息優摯 新舉措,數字化部隊建設的新進展等。三是闡述新軍事變革的核心問題——軍隊信息化建設的理論、內容、方法。四是用當代活生生的戰爭實例說明新軍事變革的現實存在和鮮明特點。五是對我國應對世界軍事變革挑戰的戰略思考與建議。本書是這一領域的最析研究成果,值得讀者關注。

作者簡介:

王保存,軍事科學院外國軍事研究部高級研究員,著名外國軍事研究專家,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博士研究生導師,少將軍銜。1967年,畢業於北京國際關系學院。1970年入伍。1972-1972年在英國留學、學習國際政治。1990-1991年在國防大學基本系指揮員班學習。1997年在美國哈佛大學進修。2000-2001年在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做訪問學者,應邀到美國陸軍軍事學院、空軍軍事學院、海軍軍事學院、陸軍指揮與參謀學院等院校講學。在外軍管理、外這質量建設等領域造詣深。近10多年來,又潛心研究世界新軍事變革、軍隊信息化建設、信息戰和信息化戰爭、提了了很多已被全軍接受的創新性觀點,成為這一領域的權威性軍事理論家。出版譯著20餘部、專著10多部,發表論文280多篇。

目錄:

第一章 新軍事變革總論
一、新軍事變革發生發展的條件與動因
(一)內因之一:人類文明由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的轉型
(二)內因之二:高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
(三)內因之三:各國安全戰略的內在要求
(四)外因之一;長期相對和平穩不定期的國際環境
(五)外因之二:高技術局部戰爭的推動作用
(六)外因之三:美國軍隊的示範效應
二、新軍事變革的實質
(一)機械化軍事形態的沿革
(二)信息化軍事形態的產生與發展
三、新軍事變革的基本點
(一)把握時代性,認清新軍事變革的根據本動困
(二)抓住信息性,充分發揮信息能的作用
(三)重視集成性,全面建設「軍事大系統」
(四)突出創新性,大力倡導與實施全面軍事創新
四、新軍事變革的主要特徵
(一)深刻性
(二)廣泛性
(三)不平衡性
(四)快速性
五、新軍事變革的發展趨勢
(一)繼續開發高新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信息化武器裝備將大量出現
(二)軍隊轉型全面展開,軍隊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三)軍事理論特別是作戰理論將得到不斷創新
(四)軍事組織體制改革可能取得實質性突破
六、新軍事變革的主要影響
(一)美國等西方國家推行新軍事變革的經驗教訓,可為推行有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提供借鑒
(二)將為我軍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歷史性機遇
(三)信息技術有很強的擴散性,有利於我軍武器裝備的「跨時代」躍升
(四)發達國家國隊的信息基礎結構和信息系統有脆弱性,發展中國家發展武器提供了依據
(五)美國已成為具有超級軍事實力的頂尖軍事強國
(六)將延緩國際戰略格局多極化進程
(七)美國與發展中國家形成了軍事技術
……
第二章 新軍事變革的新發展
第三章 新軍事變革中的軍事理論創新
第四章 新軍事變革推動下的武器裝備發展
第五章 新軍事變革的核心是軍隊信息化建設
第六章 新軍事變革孕育的作戰樣式與戰爭形態
第七章 新軍事變革條件下的幾場高技術戰爭
第八章 推進有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戰略思考

③ 第一次軍事變革以什麼為標志

第一次軍事變革以熱兵器取代冷兵器為標志。

熱兵器取代冷兵器真正的改變應該是出現在1800年左右,盡管1789年佔領巴士底監獄的法國人手裡都拿著長矛,但是後來的拿破崙戰爭中,拿破崙對火炮的配置的改革和各個國家對火槍的性能進行不斷的提高,使得步兵單純用冷兵器沖鋒已經是件傷亡慘重的事,因此長矛兵徹底為端著上有刺刀的火槍兵所取代。

冷兵器時代的終結時代在一戰的戰場上。

到目前為止,人類歷史上一共發生了有四次軍事變革,首先是由熱兵器取代了冷兵器,到機械化武器取代了熱武器,再到核武器取代了機械化武器,最後一次軍事變革是由信息化武器取代了核武器。

(3)世界上最早的軍事改革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公元1132年,中國南宋的軍事家陳規發明了一種火槍,這是世界軍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它可以稱為現代管形火器的鼻祖。

到了南宋開慶元年(1259年)壽春府人創造了一種突火槍,該槍用巨竹做槍筒,發射子窠(內裝黑火葯、瓷片、碎鐵、石子等)。燃放時,膛口噴火焰,子窠飛出散開殺傷對陣的敵人,這是現代霰彈槍的真正起源。

公元13世紀,中國的火葯和金屬管形火器傳入歐洲,火槍得到了較快的發展。

15世紀初,西班牙人研製出了火繩槍。後來,被明王朝仿製,稱之為鳥銃,直到公元1525年,義大利人芬奇發明了燧發槍,將火繩點火改為燧石點火,才逐漸克服了氣候的影響,且簡化了射擊程序,提高了射擊精度,可隨時發射。

後裝槍的發明是19世紀槍械的一次重大變革,它結束了步槍出世500年都是從膛口用探條把彈丸裝進槍膛內的歷史,被有些史書稱之為「開辟了輕武器和步兵戰術的新紀元」。

④ 問題:西方近代史上第一次軍事變革的具體表現是什麼

第一次軍事革命發生在16世紀至17世紀的歐洲。
表現為滑膛槍炮取代長矛刀劍,宣 告了火器時代的到來;步兵成為戰場的主 角,炮兵開始受到人們的矚目。

⑤ 人類歷史上共發生幾次軍事變革

一共發生了四次變革:

1、冷兵器向熱兵器轉變;

2、熱兵器向機械化武器轉變;

3、機械化武器向核武器轉變;

4、核武器向信息化武器轉變。

冷兵器的發展經歷了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三個階段。時間主要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熱兵器最早出現在12世紀時的中國南宋時期。熱兵器隨後首先在歐洲普及,到了16世紀歐洲首先進入了熱兵器時代。

(5)世界上最早的軍事改革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火的發現和使用,基本扭轉了人與動物之間戰爭的不利局面,並加速了人類向更智慧方向進化的過程。這一階段的結束實際上是另一階段的開始,當絕大多數動物對部落不構成威脅的時候,部落之間的相互威脅便產生了,從此,以冷兵器為戰爭工具的時代開始了。

人類的文明史,大多數時間是冷兵器作戰的歷史,一直延續到工業革命時期,利用槍炮等武器不緊密接觸便可大規模殺傷敵人時,熱兵器時代才來臨。

⑥ 軍事變革的歷程

軍事變革讓未來軍事換新顏

軍事變革初露面

當今社會的經濟形態正由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轉變,技術形態正在由機械化向信息化轉變。人類社會的經濟形態和技術形態的轉變必然會促使軍事形態發生改變,加速知識軍事的到來。可以說,知識經濟和知識軍事是經濟領域和軍事領域在信息社會表現出的一對孿生兄弟。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資源,腦力勞動為生產形式的經濟形態。知識軍事是以知識為資源、以智能化的信息對抗為主要作戰形式的軍事形態。

未來武器裝備系統的先進科技知識含量將越來越高。知識在軍事上的作用並非始於今日,但知識在軍事中所佔的比重以及所發揮的作用卻從來沒有像今天這么大。軍事領域作為高新技術的先入領域,廣泛地吸納著當今高新科技成果,使信息在戰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高技術武器裝備作為人類科學技術知識的高度集成品,其開發和運用都凝聚著各種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對軍事活動產生著重大影響。比如,感測技術的發展使戰術導彈具備了超視距制導能力,使飛機、艦艇、坦克、火炮等作戰單元的性能指標成倍地提高。這些高技術含量非常密集的武器裝備是知識化了(信息化就是知識化的一種)的軍事斗爭工具。軍事知識化是高新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

軍官整體素質將進一步提高。培育高素質的軍官無疑是打贏未來高技術戰爭的先決條件,因為人是知識的生命載體,是一切知識最終轉化為物質成果的根本依託。不同的時代對軍人素質的要求也不一樣。冷兵器時代要求軍人身強體壯、弓馬嫻熟,與之對應的就是體能型軍隊。機械化時代要求軍人能熟練操作和使用各種兵器,與之對應的是技能型軍隊。在信息化時代,與之對應的就是智能型軍隊。因此,注重軍隊「知識化」建設將成為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現在,世界各國都把培養高級軍事人才、提高軍官的科學文化素質作為建軍的重點,使軍事力量構成中的知識、技能型軍官的數量明顯增多。

「知識士兵」將大量走進士兵隊伍。在未來的戰爭中,由於實現了「人—機 」一體化,每個士兵將不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復雜戰場系統的一個子系統。這種將知識和技能綜合集成於一體的士兵系統將使未來戰爭以嶄新的面貌出現。近年來,世界各國的大學生士兵正在不斷走進士兵隊伍,已經使士兵隊伍的知識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為此,一些發達國家已相繼推出「士兵現代化計劃」,大力開發未來士兵綜合作戰系統,其目的就是為造就未來的「知識士兵」作準備。可以預見,在未來的戰爭中,「知識士兵」是軍隊力量組成中的重要成分,對戰爭勝負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未來軍事對抗表現為以知識為主要內容的「信息對抗」。「信息對抗」是信息化戰爭所表現出的新的對抗形式和特點。它是與傳統戰爭中的「體能對抗」、 「物能對抗」相對而言的。在傳統戰爭中,戰場對抗是以作戰雙方的體能、技能(含武器性能)的優勢來決定勝負。而在現代戰爭中,無論是單兵對抗、小規模對抗還是集團大規模對抗,不再是作戰力量單元之間的較量,而是以網路為紐帶、以整體對抗為表現形式的系統與系統之間的對抗。信息爭奪已成為系統對抗的核心要素。在信息網路系統的對抗中,軍人並不像過去那樣完全依賴作戰平台。每個軍人面對的是己方和敵方兩大網路化的信息平台,「信息成為整個軍隊的心臟」。一切作戰資源都必須依賴信息才能發揮作用。在兩軍交戰的過程中,誰獲取信息最快、佔有信息最多、處理信息能力最強、利用信息能力最好,誰就可以奪取制空權和制海權,進而誰就能夠掌握戰爭的主動權。因此,爭奪制信息權的斗爭將滲透於未來戰爭的各個領域,並將貫穿於整個作戰的全過程,直接影響戰爭的成敗。需要說明的是,「信息對抗」並不排斥電子對抗、火力對抗和機動對抗等傳統對抗形式,而是寓於各種具體對抗形式之中,並成為其他各種對抗的「 靈魂」。

信息化軍隊上戰場

作為軍事斗爭的主體,在軍事變革的演變過程中,軍隊明顯地表現為由機械化軍隊轉變為信息化軍隊。

這里首先表現為武器裝備的信息化程度更高。21世紀軍隊的武器裝備系統將是高度信息化的系統。這種高度信息化的武器裝備系統具有綜合一體化、智能化和高效能的特點。所謂綜合一體化,主要是指各種主戰武器與C4ISR系統緊密結合起來,使作戰人員、作戰平台和打擊火器等都納入統一的網路系統。所謂智能化,是指高度信息化的武器裝備,使越來越多的武器系統能自動偵測和識別目標,掌握最佳攻擊時機,准確打擊目標,表現出較高的智能化水平。所謂高效能,是指綜合作戰效能高。以精確制導武器、新型軍用衛星、指揮自動化系統、電子戰裝備和反導彈系統等為代表的高技術武器殺傷力成倍增加,打擊精度空前提高,綜合作戰能力大大增強。這種信息化的武器裝備系統將使得未來戰場高度透明。

軍事力量的指揮控制網路化。軍隊的指揮控制系統將利用先進的數字通信、計算機和網路等高新技術,不斷向外層空間擴展,向戰斗單元、火力單元延伸,把各級指揮部門和戰場的各種武器系統、各參戰部隊乃至單兵都有機地編織在統一的網路之內,形成覆蓋全維的作戰空間,使軍隊信息系統的抗毀性和穩定性顯著增強,信息傳輸速率加快、資源共享程度提高、指揮層次減少,使諸軍兵種作戰力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一體化聯合作戰。

軍事訓練模擬化。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可實現模擬部隊、模擬戰場、模擬攻擊、模擬作戰、模擬指揮控制等模擬化的軍事訓練活動。隨著虛擬現實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各種軍事訓練活動已開始從實物轉為虛擬化,不必親身到現場就可以完成各種軍事訓練活動。這種在作戰實驗室中就能完成的軍事訓練活動使部隊不必動用實兵就可達到軍事訓練、研討戰法和驗證作戰理論的目的。在海灣戰爭中,盡管美軍缺乏沙漠地區的作戰經驗,但是卻打敗了伊拉克軍隊。這主要是由於美軍在參戰前憑借計算機模擬技術演習了在相同戰場環境下的各種作戰。

軍隊行動智能化。以智能武器和指揮自動化為主的高技術武器裝備使傳統的作戰方法發生深刻的變革,迫使軍隊徹底實現由體能、技能型向智能轉變,人類戰爭因而也從「力量」的搏擊進入「智戰」時代。武器裝備的信息化使越來越多的武器系統能自動偵測和識別目標,並可在最佳時機准確攻擊目標。21世紀將會有大量遙控和「自控」的機器人湧入戰場。它們有可能會取代現在的有人駕駛坦克,成為未來戰場的核心武器。此外,由感測器、信息處理器和制導裝置組成的具有一定智能化的靈巧彈葯不需人工控制就可以有選擇地攻擊目標。這種高度智能化的軍隊將具有全維感知、全球打擊、精確作戰和全方位防護的能力。

作戰保障精確化。隨著軍隊武器裝備系統向信息化、智能化和一體化方向發展,要求作戰保障要實現精確化。比如,現已出現的「集中保障」、「精確保障 」以及「聚焦後勤」等保障理論都要求能夠及時跟蹤並轉移包括在運物資在內的各種資產,以便作出快速反應,為軍事行動提供適時、適地的精確物質保障,特別強調將信息、保障及運輸技術融為一體,實現精幹高效的精確化作戰保障。 (李大光)

新軍事變革緣何而來?

當前,最熱衷這場軍事變革的國家主要是那些軍事強國,尤其是美國等西方軍事大國。然而,首先洞察軍事變革的並不是美國人,而是前蘇聯的將軍們。

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當時以蘇軍總參謀長奧加爾科夫為代表的一批軍事家就預言:信息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必將引發一場新的革命。他們將這種時代性的革命稱為「軍事技術革命」,並認為這種「軍事技術革命」正在使發展著的新技術武器裝備發生深刻變化,並將從根本上打破陳舊的軍事理論,極可能出現比核武器更有效的殺傷性兵器,從而影響到軍事領域的各個方面。20世紀90年代初,海灣戰爭正式拉開了這場世界性軍事革命的序幕。在這場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軍事效益,使戰爭向著以信息處理能力為基礎,以隱形、遠程精確打擊為重要手段的新形態轉變。到了1993年,當時任美國國防部基本評估辦公室主任的馬歇爾認為,技術革命不足以反映這場軍事革命的全部內涵,提出用「新軍事革命」取代「軍事技術革命」。1998年,美國前國防部長佩里在該年度國防報告中專門就新軍事革命定義作了說明。他認為,當今這場世界性軍事革命是採用新技術的軍事系統同創新的作戰理論與變革的軍隊組織體制相結合,從根本上改變軍事行動特點和進行戰爭的方式,簡單地說,就是 「三新兩變」。

任何事物的產生和發展都有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當今這場軍事革命的產生和發展是人類社會由工業時代向信息時代轉變的必然產物,是國際政治斗爭需要與科學技術進步共同推動的必然結果,是世界軍事領域矛盾運動規律的必然反映,有著特定的時代背景和內在的歷史動因。

社會是孕育軍事革命的母體。軍事活動作為人類社會活動的一個重要領域,其變革總是隨著社會變革的深度不同而不同。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的產生、交換、傳遞、控制和利用等等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當前這場軍事變革已深深地打上了信息時代的烙印。比如,信息作為一種戰略資源,就成為戰鬥力構成要素中的一個新的重要成分;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成果物化到武器裝備中去,就形成了高技術武器裝備,對於提高軍事實力、奪取戰爭勝利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信息時代新的生活觀念和生產方式影響到軍事理論,使得戰爭形態、作戰理論、作戰方法和作戰樣式等都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如在工業社會中,機械化導致成批生產,而在信息社會中,信息化使許多經濟部門的成批生產結束,生產是以「精確」生產模式為其基本生產模式。這種思想導致當今的精確作戰理論的產生,並最終導致由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的轉變。同樣信息時代的高效集約型勞動力結構也相應地影響到軍隊的組織結構和體制編制。建立一支信息化、智能化的高度合成型軍隊已成為信息時代各國軍隊建設普遍追求的目標。可以說,實現軍事系統的高度信息化,是這場軍事變革的核心內容。

軍事需求特別是戰爭需要始終是軍事革命產生和發展的內在動因。沒有一定的需求,軍事發展和變革就會失去了方向和動力。軍事革命不是簡單自然發生的客觀物質運動,而是對抗主體的能動行為,是戰略需求驅動和戰略主體選擇的必然結果。這場軍事變革是在世界安全形勢發生了重大改變的情況下在新的軍事需求作用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冷戰結束以後新的軍事需求使軍事斗爭的形式和手段發生新的變化。這些變化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局部戰爭和地區性武裝沖突已經取代以往的那種大規模戰爭,成為軍事斗爭的主要形式;二是常規高技術武器裝備取代以往的大規模殺傷核武器,成為軍事斗爭的主要手段;三是精確、區別、有限地使用軍事力量取代了「不加限制地使用軍事力量」,成為軍事斗爭的重要方式。而近些年來發生的局部戰爭,特別是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對這場軍事變革具有內在的推動作用。

軍事革命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種面臨風險的創新活動,因此,需要有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來進行周密的戰略籌劃,需要大量的經費和物資來保障軍隊進行各種試驗,同時這種試驗還不能承擔戰時的風險。因此,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是軍事革命產生的必不可少的外部條件。歷史證明,深刻的軍事革命往往都是發生在相對穩定的和平時期,而不是被慘烈的戰爭實踐所催生。相對穩定的國際環境有利於各國集中精力思考和規劃軍事革命,利用經濟、科技的發展成果推進軍隊建設,為軍事變革的發生和發展提供有力的保證。

⑦ 一場軍事變革中最先發生變革的是什麼最後完成的是什麼

一場軍事變革中抄最先發生變革的是中下級軍官的作戰意識和訓練模式,最後完成的是理論的建立和推廣。只有實踐才是理論的發源地,歷史上有影響的軍事變革無不是中下級軍官領悟和應用,為更高級別指揮人員總結、推動,最後形成理論。

作戰方式的變革。技術決定戰術,作戰方式的變革依賴於軍事技術的發展。新的武器裝備及改進後的武器裝備的使用,經過一定作戰實踐經驗的積累,往往引起作戰方式上的改變或變革。

(7)世界上最早的軍事改革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新軍事變革的實質是工業時代以來建立起來的現行的機械化軍事體系,向未來信息化軍事體系的整體轉型,即機械化基礎上的信息化。變革的基本內容,可以概括為四個「革新」、一個「轉變」。四個「革新」也就是:

1、革新軍事技術,推進武器裝備的信息化;

2、革新體制編制,重新編組軍隊的結構;

3、革新作戰方法,以發揮信息化裝備的優勢;

4、革新軍事思想,以新的理念謀劃作戰與軍隊建設;

一個「轉變」:就是通過上述四個方面的革新,推動戰爭形態從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的方向演變。

⑧ 軍隊改革什麼時候開始

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2014年3日下午在北京開幕。來自軍方的多位政協委員表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強軍、打勝仗的保證,勢在必行。
「積極推進國防和軍隊的改革方針,勢在必行,目前形勢很好,我們非常樂觀。」來自第二炮兵的政協委員張西南少將表示,深化改革現在機遇大好,中央已作出全面部署,今年是深化改革攻堅之年,軍隊改革也會抓住這個機遇乘勢而上。
來自空軍的政協委員朱清益中將在談及軍方改革時表示,應積極響應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根據部隊實際情況,穩步推進。
來自第二炮兵的政協委員鄧天生中將表示,為加強國防建設做一定調整,增強國家實力是非常必要的。近年來各國也都在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我們自己這一塊也需要通過改革來發展,最終達到強軍目的。」
「關於軍隊改革方針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改革也是強軍、打勝仗最基本的保證。」來自總後勤部醫務系統的全國政協委員趙銥民少將說,部隊一些制度已滯後於現代化戰爭條件所需要的體制。
趙銥民表示,現在的國家安全形勢嚴峻,需要全國人民團結一致,高度警惕,對外要有足夠應對國家安全挑戰的思想准備,國內也要反顛覆、反分裂。目前軍隊改革大的方針定了,已有計劃,相信會盡快實施。

⑨ 論述人類歷史的三次軍事變革,並說明為什麼其中一次叫新軍事變革

第一次就是它發生在抄2000多年前,人類社會由游牧社會向農業社會的轉變,發生了第一次全面的軍事變革,當時由徒手戰爭轉變成冷兵器戰爭。第二次就是300年前,在人類社會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的時候,轉變的結果就是由冷兵器戰爭轉變成熱兵器戰爭和機械化戰爭,這次人類社會形態的第三次大轉型,由工業化社會向信息化社會轉變,導致第三次軍事變革,也就是世界新軍事變革。
世界新軍事變革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這次世界新軍事變革在我們國家叫著新軍事變革,在美國和西方國家叫著新軍事革命,它發生醞釀在20世紀70年代,真正啟動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

⑩ 明朝時軍事上的改革是什麼

革元朝來軍事制度創立了自獨具特色的衛所制:皇帝獨攬軍事大權,全國要地設立衛所,軍丁世代相繼,給養仰賴屯田。此制在維護明朝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治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衛軍實行屯田制度。按規定,邊地軍丁三分守城,七分屯種;內地軍丁二分守城,八分屯種。每個軍丁授田一份,由官府供給耕牛、農具和種子,並按份徵糧。洪武至永樂年間,全國軍屯約有八九十萬頃。除大量軍屯外,還實行商屯作為補助手段,即按「開中法」,由商人在邊地募人墾荒繳糧,以補充軍糧。

閱讀全文

與世界上最早的軍事改革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