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漢武帝究竟如何一步步擊垮匈奴的
漢武帝先是用聯姻的方式把匈奴的局勢穩住,然後開始發展自己的軍事實力,最後等到自己有能力的時候派上兩個大將,衛青和霍去病去擊敗了匈奴。
霍去病第一次登上戰場出名的時候是在定襄戰役中,在這次戰爭中他一舉成名。而且他的性格屬於那種比較剛烈要強的,但是他也是一個智勇雙全的人。18歲的時候就開始跟隨漢武帝了,而且漢武帝也非常的看中他,也很賞識他。
這一年的夏天,霍去病將匈奴徹底趕出了河西走廊。後來漢武帝又派了張騫出兵來到右北平,進攻左賢王,但是最終因為漢軍消耗不起了,只能退兵了。
② 漢武帝劉徹的優點與長處
漢武帝的功與過
一、政治:①地方實行刺使制度,利於對地方的管轄,加強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統一。②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進一步削弱王國勢力,鞏固了國家的統一。 ③推行察舉制,利於選拔人才,擴大統治基礎。
二、經濟:①把地方的鹽鐵經營權和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發五銖錢,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②平定物價、徵收工商者的營業稅和財產稅。③重視興修水利,治理黃河。
三、思想文化教育: ①採納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從此成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 ②在長安創辦中央太學和地方郡國學兩級官學。
四、軍事外交: ①派衛青、霍去病率兵與匈奴進行3次大戰,重創匈奴 ②派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了前所未聞的西域資料,密切了和西域的關系,促進了西域社會的進步,豐富了中原的物質生活,為後來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基礎③先後在西南夷地區設郡,加強對西南夷邊疆地區的管轄 ④在南越(兩廣地區)設南海等九郡,進行有效的管轄⑤和日本、朝鮮交往
過:
一、用人政策:不求無功,絕不能有過(李廣乃最大的受害者)
二、窮兵黷武,好大喜功,獨斷專行,雖然強漢之名遠揚,但把文景二帝的家底也耗的差不多了
三、喜新厭舊,看其後宮就知道了 還有太子巫蠱之亂
四、漢武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雖然對封建統治的穩定起到積極作用,但對整個中國歷史而言,是有爭議的,春秋戰國時期,百家齊放,是中國思想和文化大躍進時期,後來再也沒有這么燦爛的文化了。
③ 劉邦、劉徹、劉秀、劉備、劉裕,那個最強綜合整體素質,軍事能力、治國能力、厚黑能力等等!
劉徹綜合實力還是比較強的,軍事實力遠征匈奴的決心下的很大,版之前霍去病在大漠權以南殺了匈奴大單於的叔叔和幾個貴族,還抓了單於的太子金米娣。使大單於不得不把王庭遷到大漠以北,認為那讓漢朝的皇帝就不會打過來,在當時漢朝騎兵想要跨過茫茫大漠幾乎不可能,連匈奴自己遷到漠北都非常困難,可漢武帝的決心下的很大,就是要打過漠北,徹底消滅匈奴,最後命霍去病去攻打王庭,衛青去尋找大單於的主力決戰,終於把匈奴打敗,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話也由此而來。治國方面,重用儒生,設置太學,表彰六經,他的使者張騫開辟的絲綢之路澤被萬世,打通了漢朝對西域的往來。加強了個民族之前的往來和繁榮,至於厚黑能力,晚年的劉徹厚黑能力很高,求長生不老葯啦,聽信蘇文的挑撥殺了太子等人,之前也是為了李陵案而把司馬遷給整成太監了。請採納,謝謝,還有,除了劉邦和劉秀其他姓劉的都是沒有統一國家的皇帝,無論作為和能力都沒有辦法和劉徹相比,同樣,劉邦也是,畢竟一代更比一代強嘛
④ 中國歷史上哪個皇帝軍事能力最強
中國古代帝王中,但凡開國的第一代或是第二代皇帝的軍事才能,一般都是比較高的。比如漢光武帝劉秀、宋武帝劉裕、後周太祖郭威、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等。但要從這些皇帝中,選擇軍事才能最高的一位,小編會選擇唐太宗李世。
出身隴西軍事世家,李世民自幼就有良好的軍事和政治素養。而李淵建唐後,由於太子李建成長期坐鎮長安,所以為大唐征戰四方,一統天下的重任,就落到了年輕的李世民手上。而在唐朝的統一戰爭中,李世民傑出的軍事才能也充分的被展現出來。
李世民的出眾,不僅體現在軍事指揮上,更體現在其過人的膽識和魄力上。玄武門之變之後,東突厥頡利、突利兩位可汗,趁唐朝內部動盪,李世民立足未穩之機,發兵二十萬南下,直逼長安城下。而當時的長安城守軍不足,城防空虛。
面對此危機,李世民僅率高士廉、房玄齡等6人,直赴渭水沿岸,與頡利可汗隔河會談。最終憑借其膽識和魄力,說服頡利退兵,兵不血刃化解危機。
⑤ 劉徹對於軍事擴張有多麼在意最後結局怎麼樣
可以這么說,歷史上就沒有哪個皇帝不在意,可以擴充自己的國土,畢竟不為國家實力,在死後了也可以鄭重的寫上一筆,可以名流千史。漢武帝劉徹也不例外,相比於其他人失敗的舉動,他的開疆擴土事業做得非常成功,不僅把周圍的匈奴等勢力給打得落花流水,還成功建立了絲綢之路。
不管從哪方面都可以看出,漢武帝確實是雄才大略。在北方派霍去病和衛青去攻打匈奴,成功的把匈奴給打殘了,解除了匈奴的威脅,擴大了帝國的版圖。西北派張騫出使西域,開拓了西北的邊疆,是漢朝成功與西域和中亞等地區聯通,也就是後來的絲綢之路。
漢武帝的開疆擴土,做得還是比較成功的,但是人都有老的時候,會犯糊塗,漢武帝一心追求長生,疏於了對國家的管理,而且向外擴充也需要錢,造成後期有一些問題的出現。但瑕不掩瑜,漢武帝的開疆破土,事業還是非常成功的。
⑥ 歷史上哪個皇帝軍事能力最強
我舉兩個,他們都姓劉,一個叫劉秀,一個叫劉裕。
一代大家梁啟超曾這樣評價劉裕:“稍足為歷史之光者,一曰趙武靈,二曰秦始,三曰漢武,四曰宋武,如斯而已!如斯而已!”
⑦ 漢武帝劉徹在中國軍事史上有何地位
劉徹(前156~前87),即漢武帝。十六歲登基,在位五十三年,大部時間在戰爭中度過。他版"雄才大略","好大喜功",是封權建時代最有名的帝王之一。由於戰爭戰略的實際決策,均出自他手,所以也是名副其實的最高軍事統帥。他武功顯赫,是中國疆域的奠基人之一。他在位的半個世紀,是漢代武功的極盛時期,但由於"窮兵黷武",戰爭頻繁,也給人民造成很大的災難。不過他晚年能認識自己的錯誤並力圖糾正,避免了一場像秦始皇那樣的命運。他在戰略上也犯有錯誤,但他在軍事上的成就是巨大的,在中國軍事史上,應當給予適當的地位。
⑧ 漢武帝也有像漢高祖那樣帶兵打仗的能力
漢武帝帶兵打仗的復能力比不上有像漢制高祖那樣!但是他懂得用人:派名將衛青、霍去病三次大規模出擊匈奴,收河套地區,奪取河西走廊,征服西域,封狼居胥,將當時漢朝的北部疆域從長城沿線推至漠北。
同時文治:在對匈奴的戰爭同時,採取和平手段和軍事手段使西域諸國臣服。喪失肥沃茂盛的漠南地區後,匈奴王庭遠遷漠北,這就基本解決自西漢初期以來匈奴對中原的威脅,為後來把西域並入中國版圖奠定基礎。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由此而始。
⑨ 漢武帝的軍事大一統表現在什麼方面
中央集權 追問: 中央集權 哪兒 回答: 漢武帝 即位初,一方面政治形勢比較穩定,國家經濟狀況也相當好,另一方面諸侯王國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潛在威脅還不小。所以,他在繼續推行景帝時各項政策的同時,採取了一系列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措施。 政治:在政治方面,首先頒行「 推恩令 」,使諸侯王多分封子弟為侯,使王國封地被分割,以進一步削弱諸侯王 國勢 力,潛移默化地消除了威脅;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權,鞏固了皇權的神聖地位;再設置十三部刺史,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漢武帝還變古創制,包括收相權、設刺史、立 平準 均輸等重大改革與創制,建立了一套系統完整而且體現著法家之「以法治國,不避親貴」的政治制度。這種法制傳統,成為此後二千年間 中華帝國 制度的基本範式。 軍事:在軍事方面,主要是集 中兵 權,充實了中央的 軍事力量 ;改革 兵制 。 經濟:在經濟方面,整頓財政,頒布「算緡」、「告緡」令,徵收商人資產稅,打擊富商大賈;又採取 桑弘羊 建議,將冶鐵、煮鹽收歸官營,禁止郡國鑄錢;設置平準官、均輸官,由官府經營運輸和貿易,大大增強了國家經濟實力。同時興 修水 利,移民西北屯田,實行「代田法」,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在經濟方面還有一條重要的舉措,就是將當時的貨幣進行統一。 思想:在思想方面,採納 董仲舒 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 儒學 成為了中國社會的統治思想,對後世 中國政治 、社會、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人事:漢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開發,他確立了 察舉制 度,是中國有系統選拔人才制度之濫觴,對後世影響很大。 漢武帝進行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 人口統計
⑩ 漢武帝軍事措施的利弊
您好,非常榮幸能在此回答您的問題。以下是我對此問題的部分見解,若有錯誤,歡迎指出。出擊匈奴,是漢武帝最大膽的決策。他克服各種困難,發動了對匈奴的戰爭。由於對戰爭主動權的牢固把握,這一戰爭後來又具有了征服匈奴的性質。漢武帝以軍事勝利為條件實現了漢帝國的疆域擴張,使得南越歸服,朝鮮置郡,夜郎入朝,匈奴北遁。而北邊軍事形勢的改變,使西北地區的開發也進入了新的紀元,打通了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交往的通路。正如秦漢史專家張維華在《論漢武帝》一書中所指出的,這一舉措「不僅對於中國的歷史,具有重大意義,即對於整個東方的歷史,亦具有重大意義」。西北方向的長期作戰,使社會承受了沉重的負擔,據說一時「海內虛耗,戶口減半」。對「武皇開邊」的批評,歷來音聲響亮。唐人有「貳師骨恨千夫壯,李廣魂飛一劍長」,「誰知漢武輕中國,閑奪天山草木荒」的詩句。宋人詩作亦謂「漢武愛名馬,將軍出西征;蹀血幾百萬,侯者七十人」。但是清代學者趙翼說,「帝之雄才大略,正在武功。」近世也多有學者肯定這種「締造中國疆域之偉績」。非常感謝您的耐心觀看,如有幫助請採納,祝生活愉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