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軍隊軍事演習的問題
在演習中用的彈葯基本上都是實彈,只是子彈和炮彈都有好幾種類型.在對於真人之間進行的演習中,大多用空包彈,這樣不會對人員造成傷害。而對於某個固定目標或軍事設施進行演習時,一般都會用實彈。因為在目標區沒有人員進行操作,不會有太大的危險。而當進行各軍兵種聯合演習的時候,都會使用高技術裝備事先作好計算,搞好時間差,防止在演習過程中造成誤傷。至於上面這位所說的,那基本上是電視看多了。其實演習沒有這么簡單的,而且有些也不是事先准備好的。要是都是事先准備好的話,那麼這個演習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了。只有隨機應變,才能從容面對演習中的各種突發任務。
軍事演習的種類較多,但"對抗性演習"基本上不搞了,現在常採用的是「檢驗性演習」和「研究性演習」。
這二種演習都是「玩真的」,都是實彈、實爆、實兵演習。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三實」演習。
演習的組織和實施體現了高超的藝術。一是組織工作非常復雜。現在軍演均為多兵種聯合演習,組織協調、相互協同工作量相當繁重。要求指揮員頭腦清醒、反應果斷。二是容易發生誤傷事故。重大軍演中的人員誤傷是很難避免的,各國軍隊都是如此。為防事故的發生,要做好周密計劃,充分的准備(重大軍演准備期限很長,一般為三個月至六個月,如中俄聯合軍演等);要有嚴格的紀律(要令行禁止,說打就打,讓停就停。演習畢竟不是實戰,可以暫停。);要反復組織協同(協同到單兵、單車,幾時幾分幾秒開始射擊,至幾時幾分幾秒停止,打什麼目標、打多少炮彈、子彈,裝備運動的時機、方向等都有嚴格的規定);要制訂各種安全措施。
只有這樣才能即保證演習效果,又防止事故發生。
在軍事演習中,組織演習的導演肩負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裁定勝負.為了使演習達到接近實戰的效果,裁判的方法必須科學合理.現代軍事演習中,主要通過定性和定量兩類方法進行裁判.
定性分析一般用來對紅藍雙方的戰術思想、戰術手段進行宏觀評判。而在具體評判某一場對抗的結果時。為了真實地模擬出戰場上部隊的戰鬥力和損耗,導演部必須要運用數學方式,進行定量分析。比如在一次軍事演習中,紅軍一個85加農炮連隊1000米外的藍軍坦克陣地進行攻擊。導演部會這樣運用數學方法來裁決:紅軍火力為6門85式加農炮,射擊時間為5分鍾,以每門炮每分發射4發計算,全連共發射炮彈72發.根據<<反坦克火器命中率、毀傷率〉〉可知該拋在1000米直瞄射擊的命中率為56%毀傷率為33%根據公式「直瞄火炮發射彈數*直瞄命中率*直瞄毀傷率=擊毀目標數」得出紅軍共擊毀藍軍坦克14輛。這樣,導演便可對紅藍雙反進行具體裁判:紅軍炮擊過後,藍軍防禦陣地的14輛坦克被「擊毀」退出演習。藍軍士兵宣告「死亡」
但是,這種單一的兵器威力計算無法模擬瞬息萬變的現代戰場,因此對抗演習中,需要進行裁判的情況不可能如此簡單,遇到參戰兵種、武器復雜的情況,導演部是這樣裁判的。
比如在一次演習中,紅軍分隊對藍軍高地攻擊,那麼紅軍能否奪取該高地呢?導演部首先對雙方的火力進行分析計算:紅軍突擊步槍[火力指數1}21支,拌用機槍3挺,40火箭筒2輛,82無後座力炮6支,班用機槍1挺,40火箭筒1具,步兵戰車1輛,反坦克導彈1具,通過計算,紅軍火力指數為148,藍軍火力指數77.
在實際戰斗中,火力只是影響勝負的一個因素,因此導演部必須考慮戰場綜合因素,才能得出結論:紅軍戰鬥力=火力指數148*戰術等級上策1.3*戰術性質進攻1=192.4.藍軍戰鬥力=火力指數77*戰術防禦性質2.5*丘陵1.1*防禦准備時間1*戰術等級下策0.7=148.225.於是,導演部可以做出裁判:紅軍戰鬥力綜合指數大於藍軍,紅軍可以攻佔該高地.藍軍防禦失敗,退出演習.守衛高地的藍軍士兵「死亡」或者「被俘.」人員的「死亡」也是由導演部根據雙方發射的炮彈和子彈根據數據統計進行判定的。
當然,實際演習的情況比較復雜.以上僅僅是個簡單例子,真正判斷勝負既要根據某些戰術計算,也要考慮以往實際作戰的結果和導演部的經驗。
2. 軍事演戲 幾年一次 每次什麼時候 什麼兵可以參加
軍事演來習以團為單位每年一次,源11月份前後開始,以師為單位一般二次搞一次,一般也是11月份前後,以軍為單位的軍事,根據軍事安排進行,時間一般也是後半年,因為新兵軍事訓練後半年才能趨於成熟,所以一般演習都是後半年,參加兵種根據演習需要,如步坦協同,只需要步兵、坦克兵、通信兵,如步坦炮協同,那就需要步兵、坦克兵、炮兵啦!,但如果是陸、海、空協同,那就需要所有兵種啦!
3. 當年的華北演習是真打還是假打
A 人民解放軍華北大演習
1981年9月19日,人民解放軍在華北某地舉行了一次現代化裝備的大規模軍事演習。
這次演習行動,由北京軍區和空軍的步兵、炮兵、裝甲兵、工程兵、空軍航空兵、空降兵等軍兵種組成演習部隊,摸索出現代條件下諸軍兵種協同作戰的經驗。演習後舉行了閱兵式。鄧主席檢閱了陸、海、空軍受閱部隊,並發表了講話。華、胡、趙、李先念等觀看了演習並檢閱了部隊。
在中央軍委 「801」會議,鄧提出要搞合成軍的作戰訓練。會後,總參立即提出,首先在華北方面組織方面軍的防禦作戰演習,研究在主要方向上防禦作戰的組織實施,具體地點定在張北地區,委託北京軍區組織實施。確定這次集訓、演習的代號為「802」會議。1980年底,三總部聯合下達指示,正式委託北京軍區於1981年秋季組織實兵演習。
經與北京軍區協商,總參提出的第一方案,進行方面軍防禦戰役演習。主要練4個科目:一是模擬敵軍集群坦克進攻;二是空降反空降;三是陸軍師堅固陣地防禦;四是戰役預備隊反突擊。參加演習的兵力10.5萬餘人。鄧批示:「同意第一方案,力求節約。」
北京軍區司令員秦基偉,抗戰時就是劉鄧的老部下,提出了演習的完整設想。即,「藍軍」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向我國發起全面進攻,首先以核武器和遠程航空兵對我防禦縱深內的重要目標,實施猛烈轟擊,然後坦克、裝甲車集群在空軍掩護下,突入我「紅軍」防禦陣地,企圖奪取我戰略要地。我「紅軍」發現「藍軍」大規模入侵的徵候後,快速組織動員,進入緊急狀態,以最短的時間完成戰役展開,堅守防禦,頑強抗擊,掩護國家轉入戰時體制,粉碎「藍軍」的進攻企圖。
9月14日,華北大演習在張北地區拉開了帷幕。
最先上演的是航空火力突擊。8架殲擊機編隊首先登場,然後是由電子干擾機引導的轟炸機群。投下了一簇簇重磅炸彈,霎那間,演習區內硝煙彌漫,火光沖天。強擊機群尾隨跟進,向地面發起一波又一波俯沖,噴瀉出團團火焰。爾後各種口徑的加農炮、榴彈炮、火箭炮隆隆作響,一發發炮彈精確無誤地落在目標點上,炸得石塊沙土騰空而起,山川大地都在顫動。隨後「紅軍」的坦克和裝甲車集群在寬大正面上展開連續突擊。「紅軍」運輸機臨空,空降兵有如神兵天降,迅速搶占制高點,控制戰場樞紐。
「藍軍」部隊在殲擊機和火炮支援下實施反沖擊,並施放化學毒劑和火箭佈雷。「紅軍」以第一梯隊搶佔有利地形,以猛烈火力壓制敵人,並以部隊兵力向敵側翼迂迴包抄,火焰噴射器發出的火龍翻騰著直撲敵人的火力點。關鍵時刻,第二梯隊投入戰斗,在防化兵施放的煙障掩護下,對敵縱深發起猛烈攻擊。「紅軍」各部隊全線出擊,山谷里殺聲四起,地裂山迸……
參觀台上,鄧興致勃勃,連連鼓掌。當看到「紅軍」戰略預備隊在航空兵、炮兵的支持下,對「藍軍」發起反突擊時,鄧情不自禁地站起身來,連聲說:「打得好,打得好!」
演習全部結束後,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9月19日受閱部隊除了參演的陸軍和空軍,還新增了海軍的方隊。10餘萬三軍將士,以53個方隊,最後,由殲擊機、轟炸機、強擊機組成的6個航空兵梯隊過檢閱台上空。接受了統帥的檢閱。
4. 北京保衛戰發生在什麼時候
元朝被推翻後,一部分殘余勢力逃往漠北,歷史上稱作「北元」。後來經歷了幾十年的演變和分裂,北元瓦解,分成韃靼和瓦剌等部。到了15世紀中葉,瓦剌部在其首領脫歡、也先的統領下逐漸強盛起來,並統一了蒙古各部,控制地域西起中亞,東接朝鮮,北連西伯利亞,南逼大明疆土,成為明王朝北方的勁敵。
這時候,明朝統治集團內部宦官王振專權,政治黑暗,貪污成風,土地兼並日益加劇,農民大量流亡。政治的腐敗與經濟的蕭條,導致了明朝軍事力量的不斷削弱,北部防線逐漸南移。也先看到明朝邊境防禦日漸空虛,就不斷派兵南下襲擾,並乘勢步步進逼,把自己的疆域逐步向南擴展。
明正統十四年(1449)二月,瓦剌派使者向明朝貢馬,謊報朝貢人數,企圖多領賞品,王振由此下令削減馬價,雙方引起糾紛。也先早就想發兵南下,於是便抓住這次機會,以明廷侮辱貢使、削減馬價為借口,糾集大軍進犯大同,並分兵向遼東、宣府、甘肅等地發起了大規模進攻。邊報傳至朝廷,王振不顧眾臣的勸阻,竭力慫恿年輕的明英宗御駕親征,打算借皇帝親征之名,嚇退瓦剌軍隊,也趁機抬高自己的聲望。明英宗是個沒有主見的人,在王振的挾持下決定出征。
八月十四日,明軍在土木堡(今河北懷來東)遭到瓦剌軍的堵截包圍。翌日,瓦剌軍佯退,王振下令移營就水,陣勢大亂。瓦剌騎兵乘機進攻,明軍倉猝應戰,將士傷亡過半。英宗被俘,王振也死於亂軍之中。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土木之變」。土木堡慘敗、英宗被俘的消息傳到北京,群臣相對而泣,上下一片驚慌。十七日,皇太後孫氏和皇後錢氏接到英宗派人送來的密信,信中要求多送金帛贖回自己。皇太後急忙命人搜索宮中珍寶,裝了八車送往瓦剌,結果毫無迴音。皇太後沒有辦法,只好命鄖王朱祁鈺(英宗弟)代理朝政,召集眾臣商議戰守對策。
朝議中,翰林侍講徐理說:「我觀驗星象,看出天命已去,只有南遷才可以解救國難。」徐理話一出口,立即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對。兵部侍郎於謙站出來,義正辭嚴地斥責道:「倡議南遷的人,該斬首!京師是天下的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宋朝南渡的教訓難道大家忘了么?現在應立刻調集勤王之兵,誓死守衛京師。」於謙的意見得到了皇太後、郵王以及多數朝臣的支持。於是,朝廷任命於謙為兵部尚書,負責部署保衛北京的事宜。
這時,北京城內疲兵羸馬不足十萬,政局動盪,人心惶惶,社會秩序混亂不堪。於謙受命於危難之秋,針對這種形勢,決定先從穩定政局入手。
一天,鄖王臨朝理事,眾臣哭訴王振的罪行,紛紛提出族誅王振以安人心的要求,朱祁鈺遲疑不敢答復。王振的黨羽馬順上前喝斥,激起眾怒,被群臣一擁而上當場打死。同時被打死的還有宦官毛貴、王長。又有人乘勢捉住王振的侄子錦衣衛指揮王山,一時群情激憤,朝班大亂。郕王嚇得六神無主,正要退避。於謙挺身而出,上前拉住郕王,勸他當眾宣布馬順等人當死,百官無罪,這才將混亂的局面安定下來。接著郕王下令處斬王山,誅王振黨羽及全族。朝中的宦黨勢力受到打擊,人心漸漸趨於穩定。
內患既除,但國不可一日無君。郕王監國攝政,遇大事總不敢決斷,這對明王朝的戰守非常不利。於謙等文武大臣多次勸諫,說服了皇太後和郕王,擁立郕王即位稱帝,統一朝政號令,從而扭轉了動亂的局面。同時,這也從政治上打擊了也先,使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詭計不能得逞。
穩定了政局,於謙又從各地選拔出有才乾的將領,組成抗戰的指揮集團,開始著手調兵籌餉,整軍備戰。於謙等人首先調兩京、河南備操軍,山東及南直隸沿海備倭軍,江北及北京諸府運糧軍,緊急集中北京,又派人到京畿、山東、河南等地招募兵士,速成訓練,以備調遣;將通州(今北京通縣)可供京師一年之用的數百萬石糧米運入北京,加強了後勤實力。接著於謙組織軍民加固城牆,並疏散城外周圍居民,加大防禦縱深;又命工部趕造兵器戰車,同時將南京庫存的軍用物資趕運來京;還派人到土木堡收集明軍丟棄的盔甲兵器,以充實戰備。經過這些措施實施,短時間內就組織起22萬兵強馬壯的守衛大軍,明軍的守城實力迅速得到了加強。十月,也先率瓦剌軍分三路大舉攻明。東路兩萬人馬取古北口(今北京密雲東北),作為牽制力量;中路五萬人馬,從宣府方向進攻居庸關;西路由也先自率十萬主力,挾持明英宗,經大同進攻紫荊關(今河北易縣紫荊嶺),企圖從東、北、西三個方向分進合擊,一舉奪佔北京。也先由熟知紫荊關設防部署的被俘太監喜寧引導,率軍偷越山嶺,內外夾擊,攻克了紫荊關。此後,又揮師南下,經易州(今河北易縣)北上直逼北京。
於謙得到瓦剌入侵的戰報後,立即奏請景帝朱祁鈺,急調各地宗室的部隊進京勤王,以配合北京守軍夾擊瓦剌軍。接著於謙召集抗戰指揮集團,商討作戰方略。
針對敵人的來勢,兵馬司提出,拆毀城門外民房,實行堅壁清野,以利於戰守。都督王通發表意見說:發動軍民在城外挖深壕,前築工事據守。總兵石亨則主張軍隊全部撤入城內,盡閉九座城門,堅壁死守。眾將領雖然意見不盡一致,但都認為瓦剌軍來勢兇猛,應先避敵鋒芒,以守為主。於謙不同意這些意見,認為不應該消極防禦,他向眾將領陳述了自己的主張:「瓦剌現在氣勢囂張,據守不戰則表示我們害怕他們,這就會更加助長敵人的氣焰。我們不能示弱,讓他們輕視我們。我認為應該列陣於城外,用沖鋒來迎戰他們。」眾人聽後,也覺得拒敵於城外更為主動,都同意了於謙的主張。最後,於謙同眾將領協商制定了依城為營、以戰為守、分調援軍、相互配合的作戰部署。
於謙隨即將調集的二十二萬軍隊依城列陣於九門之外,都督陶瑾、劉聚等將領分別統兵列陣於安定門、西直門等城門下,於謙則同石亨指揮諸軍,並親率副總兵范廣、武興列陣在德勝門外,擋住瓦剌軍的來路。同時派都督王通、副都御史楊善率一部分兵力防守城內。
布置完畢,於謙下令閉門誓師,宣布任何人即使戰敗也不得退入城內。並規定,將領臨陣不顧軍隊先退的,斬首;軍士不聽將領指揮先退的,後隊斬前隊。於謙躬擐甲胄,身先士卒,眼噙淚花,號召守城三軍:「要用我們的頭顱與熱血,來雪皇帝被俘的奇恥大恨!」十月十一日,瓦剌軍主力逼近北京。也先命軍隊列陣於西直門,而把英宗放置在德勝門外,想要迫使明廷獻城投降。於謙不為所動,決定先發制敵,打一打也先的氣焰,於是命令都督高禮、毛福壽率軍出擊,在彰義門(今廣安門西十餘里)北,打敗了瓦剌軍先鋒,斬殺數百人,奪回被俘者千餘人。這天晚上,於謙又派薛斌率軍潛入瓦剌軍營,偷襲成功。瓦剌軍受此兩挫,士氣大為折損。
也先原以為明軍不堪一擊,沒想到北京守軍陣嚴氣盛,戰鬥力這么強,開始感到有點驚恐。也先料想如果繼續打下去,恐怕於己不利,便採納了降閹喜寧的計策,遣使入城,邀明廷派大臣「迎駕」議和,妄圖誘於謙、石亨等人前來,將其扣留,使明軍失去指揮,不戰自潰。於謙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陰謀,但為了揭穿也先的詭計,掌握主動,遂派趙榮、王復前往談判,同時,於謙下令守城將士不得談論議和之事。
也先見於謙、石亨等重要將領未到,就借口來使官小,不與談判,要明廷派於謙、石亨、王直等人前來。這時朝中主和派又乘機大倡和議之策,景帝一時難以決斷,就派人徵求於謙的意見。於謙堅定地回答:「現在我只知道有戰事,其他事一概不願聽到。」並勸景帝說:「當前應以社稷為重,君為輕。」於謙的一番話,堅定了景帝抗戰的決心,粉碎了也先的陰謀。
十三日,也先撕下了議和的偽裝,集中主力向德勝門發動進攻。於謙令石亨在城外民房設置伏兵,派小隊精騎主動迎擊,交戰後佯裝敗退,誘敵進入設伏地域。也先果然中計,率萬名騎兵緊追不舍。范廣出其不意,指揮「神機營」突然發射神銃、火箭,打得瓦剌軍暈頭轉向。石亨乘機率伏兵投入戰斗,前後夾攻,瓦剌軍死傷無數。號稱鐵頸元帥的也先弟弟勃羅和平章卯那孩也中炮身亡。也先這時才發現明軍主力就在德勝門,於是急忙撤軍,集中力量轉攻西直門。
都督孫鏜率西直門部隊迎擊瓦剌軍,殺敗了瓦剌軍先鋒。但也先不斷增兵,孫鏜力戰不支,想退入城中。負責監軍西門的給事中程信嚴令不許開城門,讓城上守軍發射火器轟擊瓦剌軍,配合孫鏜守軍戰斗。這時高禮、毛福壽和石亨率援兵從彰義門、德勝門趕到,會合孫鏜三面圍攻瓦剌軍。瓦剌軍抵擋不住,在也先的率領下倉皇向西南方向退去。
十四日,也先整頓兵馬,再次進攻彰義門,於謙派武興、王敬率軍迎戰。明軍前隊以神銃轟擊,後隊列弓弩繼進,將瓦剌軍擊退。這時,景帝所派的監軍太監率數百騎企圖搶前爭功,沖亂了明軍的陣勢,副總兵武興中箭犧牲。瓦剌軍乘勢反擊,追至土城(在德勝門外)。在此危急時刻,土城居民紛紛爬上屋頂,大聲呼喊,向瓦剌軍投擲磚石,配合明軍打擊瓦剌軍。僉都御史王弦和都督毛福壽又率援軍趕到,再次打退了瓦剌軍的進攻。
此時,進攻居庸關的五萬瓦剌軍也遭到守關明軍的頑強抵抗,被迫撤退。也先見北京城防守嚴密,屢戰不利,手中的英宗又失去了要挾作用,在得到中路軍兵敗居庸關的消息後,又獲悉各地勤王軍即將到達,他害怕後路被切斷,於十五日夜間偷偷拔營撤走。於謙發現也先撤軍,立即派石亨等集中火炮轟擊,並急令明軍乘勝追擊,又在固安(今河北固安)、霸州(今河北霸縣)殲滅瓦剌軍萬餘人,擒獲其將領四十八個,奪回被擄人口、牲畜數以萬計。至此,北京保衛戰取得了完全的勝利。
瓦剌敗退後,於謙繼續加強北方邊鎮的防務。也先幾次出兵南犯,都被擊退。在武戰不勝、求和不成的情況下,瓦剌被迫於景泰元年(1450)八月無條件釋放英宗回朝,恢復了對明朝的臣屬關系。其後,瓦剌內部矛盾不斷加劇,勢力漸漸衰敗下去,明朝北方邊境的威脅才得以解除。
5. 部隊一般多久演習一次
各軍區實力不一樣 演習次數也不一樣 你想想 中國實力最強的北京軍區內和廣州軍區 他們肯定容演習次數肯定要比西藏軍區和新疆軍區的次數要多 不過每年都有一次實彈演習 一般來說 三個月一次小演習 一年一次大演習 但規矩每年都改
6. 昨天凌晨北京宣布希么重大軍事新聞
我的天,來湛江人民上自頭條了,只因為殺了一隻龜。回想前年18級台風在湛江肆虐時也沒上過,紅十字會六伏天送棉被救災沒上過,市經濟損失幾億沒上過。在這里我要隆重的感謝這只龜,謝謝你的犧牲讓大家認識有個地方叫湛江,即使是惡名。求解答?
7. 軍事演習在什麼情況下會轉變為戰爭行動
歷史上是有演習之後直接參戰的例子,演習的時候如果有敵對勢力在附近是可能擦槍走火的
8. 軍事演習是如何進行的,
軍事演習時大多使用一種激光發煙裝置來判斷傷亡情況。
具體使用方法是:版士兵身上、戰權車、戰艦等裝備上安裝發煙筒,槍炮等武器上則安裝激光發射器(強度很低,不會傷人)。
發煙筒可以在受到敵方激光照射時啟動冒煙。這時,該人員或裝備就被判定為:已被敵方擊中,退出演習。
不同人員和裝備上的激光接收裝置是不同的,只能在設定的強度下啟動冒煙。以免出現一支步槍的激光器使敵人坦克冒煙,造成「步槍摧毀坦克」的笑話。
另外,一些大型裝備和戰法不適合上述裝置如導彈、飛機的空戰等,則是由中立的演習指揮部根據現場戰斗情況來判定勝負。演習雙方都必須無條件接受其判定。
9. 一個國家的大規模軍事演習會提前公告時間地點嗎
分情來況,一般來說常規的演習是不自會公告的。一方面沒有必要,另一方面也容易引起他國情報人員的關注。軍事上的事情就是這樣,一般來說都是越保密越好,沒必要告訴別人的就不告訴。
但如果是具有政治目的的演習,比如展示實力威懾敵國的話,就會提前公告,這種演習通常都是表演的性質,給人看的。
另外,如果是海軍等可能涉及公海、公空領域的演習,那就必須公告,至少也要公告演習地域范圍,避免對他國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10. 1981華北軍事演習,太震撼了,是真的嗎
1.是真的,當年蘇來聯拿到相關資源料後,國防部長問空軍司令,如何看待中國空軍的戰鬥力,空軍司令的回答就是:
2.元帥同志,如果我的航空兵是這種表現的話,你就會直接把我送上軍事法庭了;
3.另一個是當時TG這邊看了西方81演習的資料後,一幫子高層全體鴉雀無聲;
4.事後評價就是,如果蘇聯人打過來,72小時後就可以兵臨北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