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軍事槍械武器名稱至少20個
你是要槍械名稱還是武器名稱?
如果是槍械的話最常見的是
手槍(比較著名的型號有P08魯格,M1911A1柯爾特,南部14式,勃朗寧M1935HP)
步槍(比較著名的型號有毛瑟M1898,加蘭德M1,斯普林菲爾德M1903,友坂38式)
卡賓槍(比較著名的就是美國的M1卡賓槍還有德國的毛瑟98K)
自動步槍(比較著名的蘇聯的SVT-40,卡拉什尼科夫AK-47,美國的BAR,M16系列)
輕機槍(比如英國的布倫式輕機槍,捷克式輕機槍)
重機槍(比如美國的勃朗寧M1917,M2HB,蘇聯的Dshk和日本的92式)
沖鋒槍(也叫手提式機槍或者亞機槍sub-machine gun,比較有名的是德國的MP-38/40,美國的湯姆森M1928/M1,M3,蘇聯的PPsh-41波波沙)
通用機槍(比如美國的M60,德國的MG34/MG42)
好多都是二次大戰或者冷戰時代的,夠20個了吧,好像超了...總之望採納
❷ 武漢大學通知選修課中,軍事高技術與高科技武器裝備屬於什麼領域啊
軍事高技術,是指應用於軍事領域的高技術,是高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回一般認為,軍事高技術答是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成就的基礎上,處於當代科學技術前沿,以信息技術為核心,在軍事領域發展和應用的,對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起巨大推動作用的那部分高技術的總稱。
❸ 軍事科技的軍事科技分類
軍事技術是建設武裝力量、鞏固國防、進行戰爭和遏制戰爭的重要物質基回礎,是構成軍隊戰鬥力答的重要因素。它主要包括:各種武器裝備及其研製、生產所涉及的技術基礎理論與基礎技術;發揮武器裝備效能的運用技術以及軍事工程和軍事系統工程等。武器裝備是軍事技術的主體,是軍事技術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現代軍事技術可以按武器裝備的種類來區分:如輕武器技術、火炮技術、坦克技術、軍用航空技術、艦艇技術、導彈與航天技術、核生化武器技術、軍用電子信息技術等。還有飛機殲8、殲9……
❹ 軍事高科技分類有哪些
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發展,當今世界高科技的發展不但對整個科技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導致了戰爭軍事技術日益走向了技術化,信息化。軍事高技術化對國防科技與武器裝備的發展起到了難以估量的推動作用。
高技術對戰爭帶來的影響有以下五點:第一,高科技使偵察捉到了不怕火力威脅,不怕地形限制,真正做到了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偵查的立體化使戰爭前的准備得到最完美的完成。
二是高技術使得戰爭武器裝備得到了質的提高,精確的制導系統帶來了打擊的精確性。第三是反應的高速化,高技術武器充分利用了信息技術的成果,戰爭方做到機動快,反應快,打擊快,轉移快。四,戰爭永遠包括打擊與防護兩個方面,高技術使得防護的手段越來越多,越來越隱秘,防護的綜合化可以有效地在現代戰爭中最大可能的保存自己的實力。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指揮。指揮控制系統是現代戰爭的中心樞紐,在高技術戰爭中交戰雙方之間實力的差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指揮與控制的水平上。面對復雜多變的戰爭局勢,僅僅靠人腦已遠遠不夠,高技術特別是電腦的應用使得指揮系統智能化。只有藉助於可操控的巨大指揮網路,才能真正打贏一場異常復雜的現代戰爭。而這種可控性使現代戰爭與政治經濟的關系越來越密切
高技術在飛速發展,戰爭的方式也隨之改變。以往重型機械化作戰正向信息化作戰轉變。「非對稱」作戰將成為局部戰爭的基本方法,交戰雙方不再是實力均衡的,兩國的作戰武器與作戰水平會有很大的差距,這種情況下空戰成為擊敗對手的最好方法,「非接觸」「非線式」
的作戰成為現代戰爭的主要作戰方式。戰場將變得更加不規則,代之以全縱深,大范圍的「非線性」機動作戰。這種作戰方式又與指揮中心的有力控制密切相關,形成了一個整體。而在不遠的未來,戰爭會更加突出地顯現其高技術性,航天科技的進步會師的出現各種天基武器系統的天戰,人工智慧的出現會主宰戰場,各種作戰平台向小型化,多功能化方向發展,而戰場上出現的不僅是人,機器人與大量的信息流將大量運用於實踐。
❺ 軍事武器的名字
武器與戰爭進程息息相關,並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一個時代的世界政治進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以戰壕和機槍群為基礎的防守證明優於進攻,因此一戰主要以陣地僵持戰為主,一戰期間,防守的武器優於進攻武器,沖鋒槍、火炮、毒氣、戰列艦的成熟,主導了戰局。在一戰後期出現的新式武器,坦克、飛機還有仍有眾多不完善之處,只能是一戰的戰場插曲。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情況就逆轉過來了,坦克、飛機、航母、潛艦為主的陸海空新式武器的優勢得到了發揮,主導了戰局,這一時局被證明是進攻強於防守。納粹基於坦克與飛機集群的閃電戰、美日以航母以主的突擊戰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二戰呈現出整片整片的大陸來回易主,整個戰線具有極大的流動性,也造成了往甚於一戰的破壞性、毀滅型結果。
二戰後的六十年,攻防武器都有很大的發展,總的來說,防禦型武器的發展更令人振奮,當然如此,防禦型的武器成長往往和和平關聯在一起。雷達技術的成熟,各類反坦克武器、防禦型導彈、反導系統的成熟,單兵武器系統的成熟,以及的熱門話題「導彈防禦體系」的出現,都幫助武器的攻防系統,從二戰一邊倒的局面,逐步向防禦型武器平衡。進攻型武器上除了導彈技術的成熟、衛星、定位技術的成熟,最重要的一個革命是無人作戰系統的出現,機器人戰爭可能就在不遠的未來在這片大陸上出現。
談到軍事武器,我也注意到中國在面向「藍海」戰略之際,航母派和核潛艦派爭執[2] 不下。個人首先出現的想法,是是否能夠開發出新的武器系統。我總認為大海是令人敬畏的,大海由水組成,蘊含無窮的能量,如果有一種新的武器系統能藉助大海本身的能力,一定令人生畏。另外,海水是導電體,是否可以通過類視電離武器的投彈,入水時產生瞬間極高壓電流,破壞整個艦隊的電子設備,甚至艦體人員,從而徹底改變,海洋武器稱霸的時代,變海洋武器的優勢為劣勢。因此,勞民傷財跟在別人後面走,並非良策。
武器家族,成員眾多,隨著科技的進步,新的成員層出不窮,各有特色。由於武器是在矛與盾的對抗中發展起來的,所以呈現出名目繁多,相互兼容的特點,給武器分類帶來了許多困難。從大的方面講,按戰爭中的作用可分為戰略武器、戰役武器、戰術武器;按毀壞程度和范圍可分為大規模的殺傷破壞武器和常規武器;按使用的兵種可分為陸軍武器、海軍武器、空軍武器、防空部隊武器、海軍陸戰隊武器、空降部隊武器和戰略導彈部隊武器等。
還有其他劃分,按照人們的習慣劃分,可分為14種
1:槍械,包括手槍、步槍、沖鋒槍、機槍、特種槍和散彈槍。
2:火炮,包括加農炮、榴彈炮、火箭炮、迫擊炮、高射炮、坦克炮、反坦克炮、航空炮、艦炮和海岸炮等。
3:裝甲戰斗車輛,包括坦克、裝甲輸送車和步兵戰車等。
4:艦艇,包括戰斗艦艇(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潛艇、導彈艦等)、兩棲作戰艦艇(兩棲攻擊艦、兩棲運輸艦、登陸艦艇等)、勤務艦艇。(偵察艦船、搶險救生艦船、航行補給艦船、訓練艦、醫院船等)
5:軍用航天器,包括軍用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空間站和太空梭。
6:軍用航空器,包括作戰飛機(轟炸機、殲擊機、強擊機、反潛機等),勤務飛機(偵察機、預警機、電子干擾機、空中加油機、教練機等)直升機(武裝直升機、空中運輸直升機等)無人駕駛飛機、軍用飛艇等。
7:化學武器,包括裝有化學戰劑的炮彈、航空炸彈、火箭彈、導彈彈頭和化學地雷等。
8:防暴武器,包括橡皮子彈、催淚瓦斯、炫目彈、高壓水槍等。
9:生物武器,包括生物戰劑(細菌、毒素和真菌等)及其施放裝置等。
10:彈葯,包括槍彈、炮彈、航空炸彈、手榴彈、地雷、水雷、火炸葯等。
11:核武器,包括原子彈、氫彈、中子彈和能量較大的核彈頭等。
12:精確制導武器,包括導彈、制導導彈、制導炮彈等。
13:隱形武器,包括隱形飛機、隱形導彈、隱形艦船、隱形坦克等。
14:新概念武器,包括定向能武器(激光武器、微波武器、粒子束武器)、動能武器(動能攔截彈、電磁炮、群射火箭)、軍用機器人和電腦「病毒」等。
❻ 軍事武器名稱
早在1259年,中國就發明了以黑火葯發射彈丸、竹管為槍管的第一枝「槍」—「突火槍」。其基本形狀為: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脹的部分是火葯室,外壁上有一點火小孔;後段是手持的木棍。其發射時以木棍拄地,左手扶住鐵管,右手點火,發出一聲巨響,射出石塊或者彈丸,未燃盡的火葯氣體噴出槍口達兩三米。這種原始的火槍真正所能起到的,也只有心理威懾作用,首先,由於火葯的原料配比問題,其推力相當有限,射程大概不到一百米,又因為射擊方式很僵硬,根本不可能運用現代的「三點一線」式瞄準方式,再因為其槍管為竹管,在射擊了大約四到五次之後,槍管末段的竹質就會因為火葯爆炸時的灼燒而變得十分脆弱,摔在地上就會折斷,更有甚者,射擊的時候因為膛壓過高乾脆炸膛,竹子哪裡撐的住那樣的爆炸,很少能成功開火,所以只有心理威懾作用。
到了元朝,先是火葯的配比被重新調整,導致同樣體積的火葯,其在相同空間內所引發的爆炸氣流壓強比原來的壓強提高了約三倍,即是說,彈丸的加速度變為了原來的三倍,出膛速度變為了原來的1.732倍;而與此相對的,竹管制的槍管被換成了生鐵管,能承受的膛壓大幅度提高,這樣一來,火槍的使用價值由於威力、射程和耐久度的提高而大有提高,因其子彈,主要以石塊和鉛彈為主,所以這種新式的火槍被命名為「石火矢」。不過,由於它的體積大,且十分的重,並不是替代弓箭的優秀裝備。同時代,元朝也製造出了早期的手槍,其雖然便於攜帶,但威力和射程都低的可憐,基本上沒有戰術上的價值。
火繩槍至於西歐方面,出現同類武器是在十四世紀中葉的義大利,其名叫「火門槍」,其實基本類似以後的「火繩槍」,但體積和重量都遠勝後者,而殺傷力似乎和火繩槍差不多,所以,這種武器主要是用於城堡要塞的防禦。當時騎兵也裝備了火槍,德意志的槍騎兵們就曾用「火門槍」把法軍打得驚恐萬分。騎兵用的火槍要短一些,小一些,射擊時先用繩子把槍拴在脖子上,在馬鞍上支一個「Y」形的架子架住槍管,後部的木棍抵住胸前的鐵甲,右手點火。
到了十五世紀初期,戰場上出現了更小型的手持火炮,原先的「火門槍」的木製握柄被重新設計過,射擊時能夠倚靠在士兵的肩膀上,而不再是架在支架或者地上,從而,步槍的定義被正式確定為:單兵肩射的長管槍械。而且,工匠們在新式火槍的槍膛內裝進了一種能夠控制點火的機械裝置。但是,這種武器只有在近距離,亂槍齊射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出較大的威力。
到了十五世紀中葉,在日本戰場上小放異彩的「火繩槍(Arquebus)終於出現。最初的火繩槍的點火機構是一個簡單的呈「C」型的彎鉤,其一端固定在槍托一側,另一端夾著一根緩燃的火繩。火繩是經過硝酸鉀或其它化學葯物處理的麻繩捻成的,到了後期,也有用火棉(纖維素硝酸酯)拉成絲與浸過蓖麻油的麻繩捻在一起,阿拉伯地區甚至使用「燃水」(石油)浸泡麻繩製作火繩。彈丸採用鐵或者鉛做成,一般來說,因為鉛軟且易變形,所以在裝填時和命中目標時,都有相當的好處,否則的話,裝填彈丸時,需將鐵彈丸放到膛口,用木鎯頭打送彈棍,推鐵彈進膛,非常的浪費時間。火繩槍發射時,可用手指將金屬彎鉤往火門里推壓,使火繩引燃點火葯,繼續點燃發射葯。這樣,射手可以一邊瞄準一邊推火繩點火。火繩槍使用了滑膛技術。不過,由於其是前膛單發填裝且彈丸與推進葯分裝,所以其射速非常之慢,大約為30秒一發,而且是經過訓練的高級火槍手。再者,暴露在外的火繩非常容易被風吹滅或者雨澆滅,射擊非常容易失敗,槍手還需要用火摺子直接去點火繩,所以射擊失敗之後的重新射擊也非常的麻煩。
隨著技術的發展,需要火摺子直接去點火的問題被圓滿解決,西歐的工匠們在槍的後部增加了一個由扳機所帶動的小火炬,這個小火炬在戰斗的時候一直燃燒著,當需要開槍的時候,就扣動扳機使小火炬向前運動,接觸到前面插著的火繩,而小火炬是用浸泡了蓖麻油的布團揉成,上面燃燒著的火不易熄滅。這樣一來,火繩槍手在射擊失敗之後就不必再重新打火摺子,射程起來方便了許多。這種新式的扳機擊發式火繩槍的口徑一般為15至20毫米,管徑比一般為40到45毫米,而最大射程一般為60至80米,它在1543年傳入了日本。「Musket」火槍——於1500年前後誕生於德國紐倫寶地區的螺旋式線膛的扳機擊發火繩槍,也稱「步槍」(Rifle),由於內刻的膛線有效的加強了槍的准確度,槍管的長度也有所提高,能對彈葯受力後的運動進行較好的導引,也就是說,其最大射程有所提高,到達了200米之多!而且,這種火繩槍還具備了由準星和照門組成的瞄準裝置,所以,准確度大大提高。總之,可謂是槍界一大革命也,不過,很可惜,由於種種原因,這種線膛火繩槍並沒有能夠廣泛的被採用,只有德意志聯邦中的普魯士,奧地利和巴伐利亞三個比較強大的邦國把它正式裝備了部隊,這也是德意志聯邦內這三個邦國能夠充分壓制漢諾威等小國,以及"威懾"義大利,法蘭西等大國的原因之一。不過很顯然,這種線膛式火繩槍並沒有傳入日本,直到以後的燧發槍誕生,日本才進行了火槍的換代。之後,火槍技術又在兩個領域中不斷的發生著革命,一是擊發技術,另一則是彈葯技術。前者的發展,先是在16世紀後期,歐洲發明了一種「火種點火」的方式。技術原理是,在一個小管里放一個「火種」或一節短火繩,槍手只是在用槍時才點燃火種,不至於因槍上都帶一條點燃的火繩而在夜間暴露目標。「火種」式火繩槍就是後來隧發槍的先驅。而燧發槍則在不久後的十七世紀由是法國人發明。它的基本結構如同打火槍,即利用擊錘上的燧石撞擊產生火花,引燃火葯。燧發槍的平均口徑大約為13.7毫米,由於還沒有發明後裝彈式火槍,所以這對當時的彈葯裝填技術做了很高的要求,按以前的裝填方法,裝填彈丸時,需將彈丸放到槍口,用木鎯頭打送彈棍,推槍彈進膛,這是非常費時間的,在戰場上,就意味著浪費生命。
後來,美國賓夕法尼亞周的槍械師創造了一種加快裝填法,使用浸蘸油脂的亞麻布或鹿皮片包著彈丸,裝入膛口,減少了摩擦。這種方法不僅加快了裝填速度,而且起到了閉氣作用,精度隨之提高,射程也提高了。如果說燧發槍的出現標志著純機械式點火時代技術的結束,那麼隨之而來的爆炸式點火技術就是瞬間點火時代的開始。首先進行爆炸式點火技術激發試驗的是一個名叫亞歷山大·福希斯的蘇格蘭牧師。福希斯開始用的是器皿裝雷汞粉。後來把雷汞粉鋪在兩張紙之間。在進一步製作了紙卷「火帽」,這種發明大大加快了槍械的發射速度。
19世紀
1808年,法國機械工包利應用紙火帽,並使用了針尖發火,1821年,伯明翰的理查斯發明了一種使用紙火帽的「引爆彈」。後來,有人在長紙條或亞麻布上壓裝「爆彈」自動供彈,由擊錘擊發。這樣一來,擊發槍就更完善了,到了19世紀,針刺擊發槍也誕生了。其最早出現在1840年,是德國人德萊賽發明的,故又稱為德萊賽針刺擊發槍。其技術特徵是:彈葯從槍管後端裝入,並用針擊發火。這種武器首先由普魯士軍隊裝備,在普魯士的三次王國統一戰爭中,其大放異彩,令丹奧法三國騎兵聞槍色變。與擊發技術的發展同步的是裝彈技術的發展。
在1840年的鴉片戰爭中,英軍標准配備的是著名的BROWNBESS前膛裝葯的滑膛燧石火槍,並非英軍上尉派垂克·佛格森於1776年就發明成功的後膛裝彈來福槍,該「佛格森」後膛裝彈來福槍是佛格森上尉在參加英軍鎮壓1776年的美國獨立戰爭中,在美國的前膛裝葯的肯塔基式線膛來福火繩槍的基礎之上研製成功的,英軍曾生產了100支這種新槍,裝備了由他本人率領的一支百人隊伍,有效射程提高到200米,最高射速每分鍾六發,但因他本人戰死,這種槍一直到1853年也沒有在英軍中推廣。而後來,1860年,美國首先設計成功了13.2毫米機械式連珠槍,開創了彈夾的先河。此槍槍托里有一個彈簧供彈艙直通槍膛。子彈可以由此一發一發裝進,自動輸送入膛。連珠槍的出現,使步槍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一次及二次大戰
MG34在一戰之後,各國都已經積極各種開發手槍、左輪手槍、沖鋒槍、手動步槍、半自動步槍、自動步槍、狙擊步槍及機槍。期間先後出現了許多新型槍械,如蘇聯的莫辛-納甘步槍,德國的Kar 98k毛瑟步槍、MG34、MG42,美國的M1加蘭德步槍、M1卡賓槍、勃朗寧自動步槍,英國的李-恩菲爾德步槍、布倫輕機槍等。
至二次世界大戰後期,還出現了自動步槍和突擊步槍,如1944年出現在戰場上的德國7.92毫米StG44突擊步槍,特點是火力強大、輕便、在連續射擊時亦較機槍容易控制,這是世界上第一種的突擊步槍,亦對世界各國槍械的研製產生了重大影響。
50年代
AK-47戰後,蘇聯開發了著名的AK-47,美國亦開發了M14自動步槍及M60機槍,越戰時期,沖鋒槍及自動步槍己成為主要戰武器,像60年代裝備美軍的7.62 x 51毫米M14自動步槍,戰時顯示大口俓子彈不適合用作突擊步槍用途,其後開發出著名的小口徑M16、蘇聯亦推出小口徑化的AK-74,此時世界各國亦分成北約及華約口徑作制式彈葯來設計各種槍械。
近代
P90個人防衛武器在世界各國以小口徑子彈作制式槍械彈葯時,他們亦開始在槍械的設計上不斷改進,包括改良槍機運作方式,研製新型彈葯,加裝各種配件等,槍械的質素也漸漸提高。
但因為環保意識關系,以槍械作為狩獵工具漸有被淘汰的趨勢,而為了保安的理由,個人擁有槍械變成只屬某些國家的獨特文化。同時因為保安的理由,專用來做鎮暴的非致命彈葯,或供保護要人及供非前線軍人自衛用途(如個人防衛武器,PDW)的槍械亦問世了。
未來
XM29 OICW在二十世紀中發明了導彈,開創高技術的精確制導武器,對於發射後不能控制的火炮,對其作用便有爭論了,可是小型的槍械尚未有可以代替的導彈。
在一些軍事科技實驗室和絕大部分科幻故事中,雖然有出現了名稱和外表似槍械,但原理回異的新武器,如激光槍和軌道槍。可是實際上同時倒有人開發了一些,繼續使用槍械的原理,但採用高技術和新的結構,如金屬風暴、無殼彈、液態火葯推進、電熱槍炮、理想單兵戰鬥武器等,可見槍械還有開發展的空間。
❼ 軍事科技有哪些
軍事科技是直接運用於軍事領域的工程技術,亦稱國防科技、軍事技術。它專是建設武裝屬力量和進行戰爭的物質基礎與技術手段,包括各種武器裝備及其研製、使用和維修保養技術,軍事工程,軍事系統工程。
軍事技術是建設武裝力量、鞏固國防、進行戰爭和遏制戰爭的重要物質基礎,是構成軍隊戰鬥力的重要因素。它主要包括:各種武器裝備及其研製、生產所涉及的技術基礎理論與基礎技術;發揮武器裝備效能的運用技術以及軍事工程和軍事系統工程等。武器裝備是軍事技術的主體,是軍事技術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現代軍事技術可以按武器裝備的種類來區分:如輕武器技術、火炮技術、坦克技術、軍用航空技術、艦艇技術、導彈與航天技術、核生化武器技術、軍用電子信息技術等。還有飛機殲8、殲9……
❽ 當今軍事領域有哪些新型高科技武器裝備,在實戰中很有幫助
定向能武器:
定向能武器是通過一定的能量轉換裝置,將某種電磁輻射或高速運動的微觀粒子聚焦成強大的射束,以光速或接近光速的速度沿著一定的方向射向目標的武器。定向能武器主要包括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和微波武器等。
粒子束武器:
粒子束武器是利用高速粒子流毀傷破壞敵武器裝備的一種定向能武器。粒子束武器主要由粒子加速器、能源、目標識別和跟蹤、瞄準定位、攔截結果鑒定和指揮控制等分系統組成。粒子加速器是其核心部件,其能將粒子源產生的電子、質子和離子加速到接近光速,並用磁場把它們聚集成密集的束流,直接或去掉電荷後射向目標,靠速流的動能或其它效應使目標失效。
按其所在位置,可將粒子束武器分為陸基、艦載和天基三類。第一類主要用於戰術防空,第二類主要用於反巡航導彈,第三類主要用於在外層空間對導彈或天基武器進行攔截。粒子束武器的主要特點一是速度快、命中率高;二是能量高度集中,不受彈葯的限制;三是可以全天候作戰,且無污染問題。粒子束武器的殺傷破壞效應主要有沖擊波效應、燒灼效應、激波效應、輻射效應等。粒子束武器的發展還有許多技術難題,如帶電粒子在大氣層內傳輸能量損失大,受地磁場影響而使束流彎曲,束流擴散只能打擊近距離目標等。
激光武器:
激光武器是直接利用激光速的輻射能量來摧毀目標的一種束能武器。激光是通過從外部對某些物質施加能量,使電子急劇增能,在外來光或電子的激發下,以光子形式經過光學諧振腔裝置,得到聚能放大而發射出來的光。用以產生激光的裝置,稱為「激光器」。激光具有方向性好、亮度高、單色性好、相乾性好等特點。激光軍事應用主要有激光測距、激光通信、激光制導、激光武器等,其中激光武器按使用范圍分戰術激光武器和戰略激光武器兩大類。戰術激光武器包括激光致盲武器、激光槍、激光炮等,戰略激光武器是指那些用於太空防禦的激光武器,這些武器系統都是以衛星、太空梭以及陸地為平台,用以擊毀敵人的通信、偵察、預警衛星和彈道導彈等。激光武器的特點主要有:不需要計算彈道,指哪打哪命中率高;不需要提前量,激光「彈丸」飛行時間是零,不產生後座;不受電磁干擾。激光武器殺傷破壞效應主要有燒蝕效應、激波效應、輻射效應等。激光武器的技術難題主要是激光在大氣中傳遞會造成光束能量的大量損失等問題還沒有得以很好的解決。
微波武器:
微波武器是採用強微波發生器和高增益定向天線,發射出強大的、會聚的微波波束,對目標起殺傷破壞作用的一種定向能武器。微波武器對人員的殺傷機理為「熱效應」和「非熱效應」兩種,熱效應包括皮膚灼傷、內部燒傷直至死亡,非熱效應包括心理等功能減退現象,如煩躁、頭痛、神經混亂、記憶力減退等。微波武器對武器裝備的破壞主要是通過強微波輻射損壞其電子設備來實現的,可攻擊現代武器系統中比較脆弱的電子設備和元器件,使之失效或損壞。
基因武器:
基因武器也稱遺傳武器,是一種探索階段的生物武器。是利用重組脫氧核糖核酸技術來改變非致病微生物的遺傳物質,以產生具有顯著抗葯性的致病菌,並利用人種生化等特徵上的差異,使這種致病菌只對特定遺傳型的人種有致病作用,以達到有選擇性地對特定人種進行殺傷的武器。基因武器是一種殘酷的新型大規模殺傷、破壞性的種族滅絕武器。
次聲波武器:
次聲波武器是利用高強度的低頻率次聲波與人體器官發生共振來達到殺傷目的的武器裝備。次聲波是指頻率低於20赫茲的聲波,既聽不見,也不易被察覺,在大氣層中傳播衰減很小。次聲波武器是由次聲發生器動力裝置和控制部分組成,次聲發生器是關鍵。次聲發生器的作用距離與次聲發生器的輻射聲波功率、指向圖案和聲波的傳播條件有關。次聲武器分為「神經型」和「器官型」兩類,「神經型」次聲武器主要是通過次聲波和人的大腦固有聲波頻率發生共振,引起人的神經錯亂,喪失思維能力失去戰鬥力;「器官型」次聲武器主要是通過次聲波和人體內臟器官固有頻率發生共振,使人體內臟損傷,迅速死亡或喪失戰鬥力。次聲波武器具有隱蔽快速,便於突然襲擊、穿透力強和不易防護等特點,目前世界先進國家在次聲武器的試驗和研製中已取得了很大進展。
氣象武器:
氣象武器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靠人工影響局部天氣以求達到某種軍事目的的一種手段。根據人工影響局部天氣的直接軍事企圖,氣象武器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為已方作戰行動創造有利條件,如造霧、消霧等;二是對敵方軍事行動製造困難的氣象條件,如人工降雨等;三是直接以改變了的氣象條件為武器,如控制台風、閃電、冷熱、製造酸雨等。通過人為的人工製造的天氣災害,給作戰對象造成困難,使敵人員、物資遭受嚴重損失。
新型燃燒武器:
新型燃燒武器是一種使用新型燃燒劑的大面積殺傷武器。包括燃燒空氣彈和微型燃燒炸彈。燃燒空氣彈採用多種碳氫化合物為燃燒劑,與空氣或富氧物質接觸後立即產生強烈爆炸,形成強烈的沖擊波和高溫超壓以殺傷人員,摧毀器械設備並大量消耗空氣中的氧,使有生力量因缺氧窒息而死亡。其效果可相當於一顆小型原子彈。微型燃燒彈彈體形如小彈球,可粘附於各種物體的表面,由直升機上的火箭發射器投放,接觸空氣後迅速爆炸。
電磁炮:
利用電磁力(洛倫茲力),沿導軌發射炮彈的裝置稱電磁炮。電磁炮主要由能源、加速器、開關三部分組成。實驗用的能源有蓄電池組、磁通壓縮裝置和單極發動機。加速器是把磁能量轉換成炮彈功能,使炮彈達到高速的裝置。電磁炮可以成為對付洲際彈道導彈的手段,也可以在地面戰場成為防空和反坦克武器。電磁炮發射的超高速彈丸,可以攔截常規火炮無法對付的高速導彈和其它高速飛行器,並能對付新型裝甲。若在坦克上安裝能以3000--5000米/秒的初速發射穿甲彈的電磁炮,其作戰能力可提高4倍。目前有些國家已製造了一些不同類型的電磁炮實驗樣品,並進行過多次發射實驗,取得了一些進展。
冷光武器:
冷光武器是利用某一射線對人體的紅細胞進行迅速消滅的新型光學武器。這種不可見光能在一瞬間抑制人體中紅細胞輸送氧氣和二氧化碳的能力,使人因嚴重缺氧而致死。
閃光武器:
閃光武器是利用同元素跟蹤比較法跟蹤目標,用閃光引爆摧毀敵方核力量的重要戰略武器。這種武器可在發現目標後確定核裝置的所在地,並在目標附近上空爆炸形成一個「閃光球」。這種閃光球相當於電子加速器的轟擊作用,足以摧毀整個核裝置,成為核武器的「剋星」。
二元化學武器:
二元化學武器是一種將兩種或兩種以上能產生毒劑的化學物質,分別裝填在隔開的容器內,彈葯發射後,隔膜破裂混合而發生化學反應,在到達目標的瞬間生成毒劑殺傷人員的化學武器。二元化學武器發射前相對無毒或低毒,便於生產、運輸;生產工藝簡單,普通化工廠就可以承擔;成本很低,不易變質或失效,適宜長期儲存;在戰場上使用方便,敵方防護困難。如美國生產的一種二元神經麻痹毒氣,一個人只要吸入零點幾毫克就會致死。二元化學武器的出現,增大了毒劑擴散的危險性。
臭氧武器:
臭氧武器是人工採用物理或化學方法改變敵方上空大氣中的臭氧濃度,使其對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武器。設想方案有兩種:一種是在敵方某一區域上空的臭氧層中,投放能吸附臭氧的化學物質,形成一個沒有臭氧的空間,使太陽光紫外線直射地面,危害人和生物的細胞組織,引起皮膚灼傷等,並導致地面氣溫和濕度變化。另一種是增大大氣層中的臭氧濃度,使其超過人能承受的最大限度,造成中毒,引起病變,直至死亡。這種武器尚處於設想研製階段。
低能激光武器:
低能激光武器指發射功能較小的的激光武器。現在已經製成的有:激光手槍,射程為30--50米。重量約為0.5公斤,與普通手槍的大小和形狀類似,可以拿在手裡或裝在口袋裡,射擊時是一縷激光而無聲,可以縱火,致人死亡,致盲人眼和破壞高精度的電子儀器儀表等。激光槍,重約6公斤,射程為800--1500米,與輕機槍形狀相仿,主要用於射擊單個敵人,使之失明、死亡或衣服著火而喪失戰鬥力。激光致盲系統由紅外探測系統、激光測距和激光致盲器組成,專用於傷害敵方人員眼睛,射程在2公里以內,若裝在飛機上使用可使地面部隊防空系統的瞄準手和指揮員的眼睛致盲,也可裝在汽車和坦克上使用。
高能激光武器:
高能激光武器通常稱為激光炮,可用於摧毀飛機、各種導彈、衛星等高速飛行器,被認為是當前改變戰場局勢的最為理想的武器。1968年高能激光武器的研製有了重大突破,70年代以來美國和前蘇聯在大氣層中進行過多次高能激光武器的打靶試驗。如1973年春美空軍曾用高能二氧化碳激光器首次擊落一架長4.6米、速度320公里/小時,飛行高度61米的靶機,1983年已能以機載激光炮擊落時速為3200公里的空對空導彈。
自由電激光武器:
自由電子激光武器是把由粒子加速器發射出來的高能電子束引入搖束管與磁體形成交體磁場,從而產生激光效能的一種激光武器。它從電能直接轉換成光能,效率很高,在可見或紅外波段,轉換率可達40%。如果改用核反應堆作能源,能夠製成無限制工作的自由電子激光器。1985年,美國在自由電子激光加速器試驗中,已產生出峰值輸出功率為100兆瓦的激光,為自由電子激光武器的可行性奠定了基礎。
準分子激光武器:
準分子激光武器是用能包含一個惰性氣體原子和一個鹵素原子的二聚物(如氟化氙、氯化氙和氟化氪等)受激而產生激光的激光武器。其波長在紫外波段。美國在準分子激光器的試驗中,已證明了高能氯化氙和氟化氪激光器具有作為地基重型激光武器的潛力。經對多項技術的研究試驗,計劃擬以地---天基結合的方式部署數個直徑30米的大型中繼反射鏡,在近地軌道上部署10個直徑5米的攔截反射鏡,並輔以天基激光瞄準和探測裝置。地面激光器產生的激光束射向中繼反射鏡,聚焦和再反射給相應的攔截反射鏡,對處於助推段的彈道導彈實施攔截攻擊。
X射線激光武器:
X射線激光武器是一種利用核爆炸的輻射線使激光材料受激而發射出X射線的激光武器。發達國家目前設想的X射線激光武器是:中心是一枚氫彈,前端是一個跟蹤目標的望遠鏡,氫彈周圍環繞著約50根細金屬棒。氫彈爆炸時產生的熱輻射撞擊周圍的金屬棒時,將使它們沿金屬棒方向瞬時發生強大功率的X射線激光束。鑒於X射線激光波長極短,能穿透目標數厘米深度,殺傷力強。激光器體積小,重量輕,可以採用彈射式方法進行部署。如把X射線激光器部署在沿海游弋的潛艇上,一旦接到預警信號,立即把X射線激光器彈射到空間實施導彈攔截,摧毀來襲導彈。
化學激光武器:
化學激光武器是一種通過氣體混合發生化學反應,形成受激分子而產生激光效應的激光武器。目前發達國家主要致力於氟化氫和氟化氘兩種化學激光武器的技術研究。這兩種激光均處於中紅外波段,能量轉換較高,但射束比較分散,需要使用大直徑反射鏡進行聚焦。美國正設想研製功率為25兆瓦的氟化氫激光器,用來反衛星,反助推段的導彈和中段的彈頭,也可用來作為衛星的自衛武器。
人工智慧武器:
人工智慧武器是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研製的具有某種智能特徵的武器系統。人工智慧武器主要有智能彈葯和軍用機器人兩大類。智能彈葯與普通彈葯的區別在於它增加了智能計算機和圖象處理設備,這樣就具備了一定的智能功能。智能彈葯已經投入使用或正在研製並接近實踐的有「黃蜂」反坦克導彈、「薩達姆」和「斯基特」反坦克子母彈、「海爾法」反坦克導彈等。軍用機器人的研製已取得明顯成果。如美軍研製的軍用機器人已可執行100多項戰斗任務,已經研製成功或正在研製中的機器人有反坦克兵、空中偵察警戒兵、突擊掃雷兵、機動運輸兵、坦克駕駛員、圖象制讀員、自動翻譯員、物資搶救員等。在海灣戰爭中,有些軍用機器人已初露身手。
❾ 給我世界上最先進的軍事武器的名稱
1:最先進的戰斗機:美國 F 22(重型)F35 (輕型)
2:最先進航母 美國 CVN 77
3:最先進航母艦回載機 美國 F35
4:最先進坦克答 德國 豹2 A6
5:空空導彈:AIM 120 巡航導彈:俄羅斯/印度 布拉莫斯
地地導彈:俄羅斯 白楊 防空導彈: 俄羅斯 S400
6:俄羅斯 白楊分導式
7:美國AH 64阿帕奇(AH66 科曼奇已經下馬)
8:美國 丘吉爾號
9:美國 B2 隱形轟炸機
10:美國 俄亥俄
11:俄羅斯的SS27
12:最先進的自動步槍:美國 XM8(德國制) 德國 G36
13:最先進的沖鋒槍:德國 MP—7
14:最先進防彈衣:美國 龍鱗甲
15:最先進步兵戰車:美國 M3A3
16:最先進無人機:美國 捕食者
17:最先進手槍:美國 P 12
18: 最先進越野車 德國 闊耳狐
19:最先進裝甲車 美國 斯崔克
20:最先進榴彈炮 中國 PLZ 45
21:最先進近防系統 : 俄羅斯 卡什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