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軍事高技術屬於什麼戰略地位

軍事高技術屬於什麼戰略地位

發布時間:2021-02-27 01:45:27

Ⅰ 什麼是軍事高技術對現代作戰的影響

軍事高技復術對戰爭的影響制是通過提高武器裝備的戰術技術性能而產生 的.這些性能表現在作戰與備戰的各個環節,如發現與隱蔽;運載、推進與抵抗;命中與躲避、攔截;摧毀與防護;指揮、控制與干擾、破壞等.20世紀70年代 以來,武器裝備的戰術技術性能在上述各環節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進步,如作用距離、機動能力、命中精度和毀傷威力、防護能力或生存能力等,均非往日面貌,所 以不可避免地對現代戰爭產生重大影響.

Ⅱ 核武器技術在軍事高技術劃分上屬於什麼技

這些種類繁多的核武器大致可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利用重原子核的裂變反應產生核爆炸的,這主要就是指原子彈。
第二類是利用氫元素通過聚變反應產生核爆炸的,這就是熱核武器---氫彈。氫彈比原子彈威力更大,可達到幾千萬噸級TNT當量。更重要的是氫彈已經和戰略導彈、遠程戰略轟炸機等結合起來,成為當今世界上實行核威懾的主力。
以上這兩類核武器的殺傷破壞因素主要有五種。這就是光輻射、沖擊波、早期核輻射、核電磁脈沖和放射性沾染。
而第三類核武器則是在這五種殺傷破壞因素裡面,通過特殊技術,讓其中某種殺傷破壞因素消失或者是減弱,而讓另外一些殺傷破壞因素突出出來。
核電磁脈沖彈就是利用大威力高空核爆炸產生的γ射線與大氣層中的原子相互作用,形成電流,在地球磁場中發生偏轉,產生大面積強電磁輻射。通過電纜、天線或其他金屬導體耦合到各種電子設備上,產生很強的電流和很高的電壓,使其燒毀。核電磁脈沖彈已經成為信息社會各種電子系統和軍隊各種信息化裝備的剋星。
核電磁脈沖彈可以大規模破壞敵人的電磁設備,但對敵方人員幾乎不起作用。而中子彈則是主要殺傷敵方作戰人員,而對作戰裝備和其它物體破壞很少的核武器。
中子彈的技術至今仍然是一個國家的核心機密,但是從原理上來講,只要擁有氫彈技術就有能力製造中子彈。因為它主要是利用氫元素的聚變反應,在爆炸瞬間發出高能中子輻射來殺傷敵方人員。
實驗證明,如果一顆一千噸TNT當量的中子彈在120米高空爆炸,距爆心九百米的人員會當場死亡;距爆心一千四百米的人員,在數月後會死亡;距爆心一千七百米的人員,百分之十的人在數月後就會死亡;距爆心兩千三百米的人員,一般不會有什麼問題。由於中子彈爆炸所產生的沖擊波較小,光輻射、熱輻射和放射性污染也比一般核武器小,不會造成長期的核污染,所以這是一種具有核武器威力而又可實用化的戰術核武器。
第四類核武器的原理和前三類核武器有很大的差別。它是利用高能的炸葯來代替產生核爆炸的「扳機」來引起核爆炸的。金屬氫武器是其典型的代表。它是將氫氣在一定壓力下轉化為固態結晶體,然後使其爆炸,其威力是一般TNT炸葯的二十五到三十五倍。用金屬氫來引爆氫彈,解決了原來用原子彈來引爆氫彈的核污染問題。從而成為一種沒有污染的、效率很高的核武器。
反物質武器更是第四類核武器中的超級殺手。它是利用極少量物質和它的反物質相互作用發生「湮沒」反應,產生巨大能量而引起核爆炸。

Ⅲ 軍事高技術的含義

軍事高技術,是指應用於軍事領域的高技術,是高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認為,軍事高技術是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成就的基礎上,處於當代科學技術前沿,以信息技術為核心,在軍事領域發展和應用的,對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起巨大推動作用的那部分高技術的總稱。

所謂軍事高技術,就是應用於軍事領域的現代高新科學技術。即已經應用或即將應用於軍事領域中,並對現代軍事和現代戰爭產生重大影響的高新科學技術群。按照科學分類方法,科學技術的體系結構通常劃分為基礎科學、技術科學和工程技術三個層次。

軍事高技術的體系結構是由科學體系中面向軍事應用的那部分技術科學和工程技術所組成的。它包括兩個層次,即軍事基礎高技術和軍事應用高技術

(3)軍事高技術屬於什麼戰略地位擴展閱讀:

目前軍事高技術主要可分為6大新技術群,即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術、航天技術和海洋技術6大領域,每個高技術領域都包含成千上萬的高技術。這6大技術群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交叉,不斷涌現新的學科和技術,並且都被運用到軍事上。

軍事高技術的分類:從軍事高技術與武器裝備的關系來看,軍事高技術可分為兩大類:

一是支撐武器裝備發展的基礎技術,主要包括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新材料技術、高性能推進與動力技術、模擬技術、先進製造技術等;

二是直接用於武器裝備並使之具有某種特定功能的應用技術,主要包括偵察監視技術、偽裝與隱身技術、精確制導技術、信息戰技術、指揮控制系統技術、軍事航天技術、核生化武器技術、新概念武器技術等。

1.軍事微電子技術

2.軍用光電技術

3.軍用計算機技術

4.精確制導技術

5.軍用新材料技術

6.軍用航天技術

Ⅳ 軍事高技術對未來戰爭的影響是什麼

高技術對現代軍事領域的影響是十分廣泛和深刻的。研究高技術對現代戰爭理論發展的影響,是軍事科學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就此談幾點看法。

一、高技術條件下戰爭理論發展具有明顯超越性

技術決定戰術,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必然促進和推動戰爭理論的變革,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是,在不同的歷史時代和技術水平條件下,技術推動戰爭理論發展表現有不同的特徵。高技術促進現代戰爭理論發展不同於以往,其重要特徵就是具有明顯的超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諸方面:

1 、高技術可以超越武器裝備變革的實際存在而直接促進戰爭理論的發展

技術應用於軍事過程,一般要經歷科學存在、生產存在、裝備存在三個階段。某種先進技術發明創造出來,並具有在軍事領域應用的功能或性質,為其科學存在;當發明創造投入生產,轉化為軍事上需要的技術成品(武器裝備),為其生產存在;當產品大量裝備部隊,形成新的戰鬥力,為其裝備存在。

在以往的歷史時代,先進技術應用於軍事領域,最終推動戰爭理論的變革,通常要在順序經過上述三個階段,並在實際形成戰鬥力之後才能實現。這是因為,在生產力比較低的歷史時代,科學技術轉化為產品要經歷較長的時間,武器產品大量裝備部隊,形成新的作戰能力也要較長時間,使人們需要經歷較長的過程才能認識新技術的巨大作用,並以此來建構新的戰爭理論。因此,以往新的作戰理論原則只能產生於新式武器裝備存在之後,而不能在其之前,這是很自然的事。現代高技術對戰爭理論發展的影響,與以往歷史上有所不同了,在其處於科學存在或生產存在階段,就能超越裝備存在階段而促使戰爭理論發生變革,改變其性質和內容。如美國 1982 年提出「空地一體作戰」理論時,新型坦克、隱形飛機、精確制導等,並未大量裝備部隊,有許多甚至未投入生產。美國政府提出的「星球大戰」理論,也不是星際武器產生和裝備部隊的結果,而是根據高技術群體可能在軍事領域應用的科學存在來設計和籌劃的。

這種超越現象,是由現代高技術君群自身的發展與武器裝備生產以及軍事理論研究活動的內在聯系所決定的。其一,高技術群體內部各個領域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促進,把影響軍事活動的可能和趨勢整體地呈現在人們面前,使人們能夠十分近似地把握未來戰爭的圖景進而改進或更新戰爭理論;其二;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速度驚人,只要科學技術能提供設計,生產就能實現其存在,而只要軍隊需要,產品就能很快滿足其要求,這就改變了以往那種「有什麼武器打什麼仗」的傳統思維,而能夠實現「打什麼仗製造什麼武器」的理論構想。在這種情況下,就不再需要等到新式武器大量裝備部隊之後才去構思戰爭理論,而是可以大膽地超越設計和創造;其三,現代軍事理論研究活動本身,把技術對戰爭的影響當作重要的課題,又藉助高技術提供的以電子計算機為代表的先進科研手段,整體、系統、科學地分析高技術對戰爭的影響,從而使戰爭理論研究 超越裝備發展階段而設計未來戰爭的能力。

2 、高技術可以超越戰爭實踐而直接促進戰爭理論的發展

在以往的軍事技術條件下,無論從冷兵器作戰到火器作戰,還是從火器作戰到通用武器作戰,無一不是遵循這樣一條軌跡:在戰爭實踐形態發生根本性變化以後,人們才開始逐漸從某些經驗性的認識上升為系統的戰爭理論。在高技術時代,戰爭理論則可以超越戰爭實踐形態而發展和創新。高技術的發展,不僅為實現「打什麼仗製造什麼武器」提供了可能,而且為軍事理論研究提供了先進的預測手段。以往人們對未來戰爭的預測,無論是定量預測還是定性預測,都是決策者及其幕僚人員依賴人腦和人工的手段去分析、判斷、推理,這樣得出的結論往往帶有或多或少的隨意性。現代高技術是以微電子技術為核心的技術群體,其中以電子計算機為基礎的現代資訊理論、系統、控制論等「軟」技術為軍事預測提供了模擬手段。錢學森在《論系統工程》一書中說,作戰模擬方法「實質上提供了一個『作戰實驗室』,在這個實驗室里,利用模擬的作戰環境,可以進行策略和計劃的實驗,可以檢驗策略和計劃的實驗,可以檢驗策略和計劃的缺陷,可以預測策略和計劃的效果,可以評估武器系統的效能,可以啟發新的作戰思想。」因此,在新的戰爭形態尚在醞釀的時候,在具體的戰爭還沒有發生的時候,人們可以依據高技術可能達到的水平,依靠科研專家隊伍,運用以電子計算機模擬為代表的先進的科研手段和方法,開始對新的戰爭實踐形態進行「設計」。在東西方「冷戰」時期,這種「設計」本身就是戰爭創造力的競賽,你設計一種作戰樣式,我就設計另外一種作戰樣式與你對抗,從「硬殼式前沿防禦」到戰役機動集群,從「縱深打擊」到「空地一體作戰」,從核威懾到「戰略防禦倡議」,等等,都展示了戰爭理論先於戰爭實踐而創造的生動局面。盡管這種「設計」歸要到底離不開實踐,然而它所表現出的超前性,已不再單純是過去戰爭經驗的總結和現實戰爭情況的分析,不再是某次具體戰爭的對策,而是科學家、專業人員與決策者相結合,為保證在戰爭中制勝,而對未來戰爭進行的整體上的預先安排和運籌。當然這種在高技術條件下超越戰爭實踐發展的戰爭理論最終還是離不開實踐,還是要應用於戰爭實踐,並在實踐中檢驗、修正、完善,使之越來越適應實戰的需要。

3 、高技術可以超越不同層次的戰爭理論領域,同時促進戰略、戰役、 戰術理論的發展

在核武器出現以前,先進技術導致戰爭理論的變革有著某種特序漸進的連續變化的規律,即先進技術首先引起戰術層次理論的變革,漸及戰役、戰略層次的理論。核武器的出現使戰爭理論的發展變化呈現為與上述過程相反的逆式過程。由於它首先以大規模殺傷兵器的身份粉墨登場,因而它首先在戰略層次引起了變革,產生了核戰爭戰略理論,爾後派生出核條件下戰役、戰術理論。而今高技術在更高水平和更廣范圍內打破了戰爭理論發展的這兩種模式,即;既不是單純按由戰術到戰役、戰略的程式,也不是單純按從戰略反轉到戰役、戰術的程式發展,而是可以超越不同理論層次或領域,對戰爭理論發生全方位的深刻影響,幾乎可以同時導致戰術、戰役、戰略理論全面而深刻的變革。

現代高技術不是一兩個孤立的發明,而是一個個相互聯系的技術群體,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和方面的戰爭理論的整體需求。在高技術條件下,武器裝備是以系統的形式存在的,一般具有能用於戰略、戰役、戰術等各個范圍的技術性能與作戰功能。如,衛星通信系統提供的信息資料在戰略、戰役、戰術范圍都可以利用; C3I 指揮控制系統從統帥部到最小戰術單位都可構成指令和反饋系統,等等。高技術武器裝備的設計與製造雖然在技術性能上有戰術、戰役、戰略武器的區分,但由於採用模塊設計和系統控制的轉換,而實上運用則是可以靈活掌握的。這就使戰爭本身原來存在的戰略、戰役、戰術行動出現了跨界或互相滲透的現象。美軍入侵格瑞那達、襲擊利比亞,已經很難說是戰斗行動還是戰役行動,或是戰略行動。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指揮機構可以直接指揮到每架飛機,甚至對每架飛機的出動時間、攻擊目標的詳細坐標,都直接作出了規定。這說明,高技術的指揮控制系統大大提高了集中掌握戰爭全局的能力,在很多情況下,戰略目的可以不再通過若干戰役行動來達成,戰役也可不再通過若干戰斗來達成。戰略行動、戰役行動、戰斗行動,只是不同層次作戰組織的活動領域,但這些不同層次的作戰行動可能是同時實施和完成的。這就使得戰爭理論打破順序發展的程式和層次上的嚴格區分而齊頭並進發展。

高技術條件下戰爭理論發展的超越性,使得世界各國在戰爭理論研究上,更加重視超前性研究。過去那種戰爭理論研究的「歷史時間觀」正在為「未來時間觀」所取代,「歷史外推」的研究方法正在為「預測模擬」的研究方法所取代。現代戰爭理論的發展,正呈現出一種階段性超前,並隨著未來與現實的接近而逐步完善的發展模式。充分認識和把握戰爭理論發展的這種趨勢,對發展我軍的戰爭理論有著重要意義。

二、高技術條件下戰爭理論具有威懾和實戰雙重功能

中國古代軍事家孫子早在 2500 年前就提出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著名論斷,但作為系統的現代威懾理論卻是在核武器時代產生的。以往戰爭理論基本上是指導戰爭准備與實施的理論,是為了打贏現實戰爭的。核武器出現後,由於其具有極大的破壞力,因而核威懾理論隨之產生。如全面核威懾理論、有限核威懾理論等,其基本的思想是以核優勢震懾敵方,使其屈服於自己的意志。核威懾理論的產生,使得現代戰爭理論呈現出實戰與威懾並重的發展趨勢。隨著高技術的發展和廣泛用於軍事,這一趨勢更加明顯、突出,並呈現出新的特點:

首先,高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擴展了軍事威懾力量的功能,使得威懾理論在現代戰爭理論中佔有非常突出的地位。我們知道,現代戰爭已不單純是軍事對抗,而是綜合國力特別是高技術的抗爭。高技術的發展不僅可以推動經濟的發展,改善支持戰爭的基本條件,而且可以直接發展軍事力量。同時,在高技術領域中,民用技術與軍用技術分界越來越小,軍轉民、民轉軍越來越便捷。因此,現代高技術的發展,必然將極大地擴展軍事威懾力量的功能。正因為如此,目前世界許多發達國家都把發展以高技術為核心的全面競爭戰略引入戰爭理論,把發展和保持強大的綜合威懾力量作為國家發展占略的重要目標。美國政府推行的「戰略防禦計劃」和西歐的「尤里卡計劃」,就是這種思想和政策的產物。正如西德總理科爾所說:「美國的戰略防禦計劃有 10% 是戰爭理論問題, 90% 是尖端技術問題」。這一情況說明,在相對和平時期,提高國家的威懾能力,既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又是戰爭理論的重要課題。

其次,高技術武器裝備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武器裝備的性能,使得威懾理論和實距理論進一步融合。其原因:一是高技術武器不同於核武器,它具有威懾和實戰的雙重功能。我們知道,高技術武器裝備,不僅在遠距離打擊和毀傷效果方面可與核武器不分仲伯,而且具有核武器不可比擬的准確性和可控性,因此高技術武器既可作為實施威懾的重要實力,又可用於實戰,從而克服了核武器只能用於威懾,一般難於在實戰中使用的不足。這樣,同以高技術武器裝備為物質基礎的威懾理論和實距理論作為達成一定政治目的的兩種手段,更易於相互轉換和交替使用。二是高技術武器裝備的發展,使得現代局部戰爭本身也成為一種重要的威懾手段。威懾不僅要以一定的實力為力有時還要採取一定的軍事行動才能達成目的。由於高技術武器具有精確而巨大的破壞力和遠程的的打擊力,一般來說,使用少量兵力、兵器,通過空中或遠距離打擊,即可達成一定的戰略目的;同時,由於擁有高技術優勢的一方,一般都掌握著主動權,能有效地控制戰爭的規模和過程。因此,有些國家為了實現某種政治目的,對其可能的對手不僅以軍事實力相威懾,而且有時採取有限的軍事行動來壓迫對方屈服於自己的意志。這種軍事行動,實際上也是一種威懾。如以色列襲擊伊拉克核反應堆、美國空襲利比亞、美英法等國在伊拉克建立「禁飛區」等,都屬於這一類的性質。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在高技術條件下,威懾和實距理論正逐步融為一體。它們相互依存、相互補充,從而構成完整的現代戰爭理論體系。

三、高技術條件下戰役作戰理論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現代高技術使現代戰爭的戰役作戰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吳現出大立體、全縱深、高強度的特點。作戰行動將在地面、海上、空中、外層空間以及電磁頻譜領域晝夜不斷地進行。敵對雙方的作戰力量將在作戰地幅的全縱深,進行無後方作戰和非線性作戰。作戰將在較短的時間內,消耗大量作戰物資,給敵對雙方以巨大的毀傷和破壞。由此而引起了戰役作戰理論的各方面的深刻變化。

1 、進攻作戰理論的變化。傳統的進攻理論強調軍隊從行進間展開, 經火力准備,由戰術突破開始,進行線性作戰,逐步轉為戰役突破、戰略突破,逐次殲滅敵方防禦集團,奪占重要目標或地區。高技術條件下,這一理論的顯著變化是,進攻行動從以地面突擊為主,變為空中突擊為主;從前沿向縱深的連續打擊,變為全正面、全縱深的同時打擊。海灣戰爭中,美軍要求空中進攻戰局必須首先摧毀伊軍百分之五十的戰鬥力,地面進攻戰局開始後,空中打擊仍然保持連續不斷,武裝直升機的固定翼飛機是殲滅伊軍裝甲目標和摧毀堅固工事的主角,步兵的行動幾乎接近於從運動中肅清殘敵,很少突破和攻堅行動,並且從進攻開始就對伊軍從給深的戰略、戰役、戰術目標實施了猛烈的打擊。原蘇軍也有不少人認為,「未來高技術戰爭的勝敗不取決於大規模模使用地面部隊,而是與奇襲和空中優勢緊密相關」。

2 、防禦作戰理論的變化。由於高技術兵器提高了軍隊的機動作戰能力和火力,擴大了作戰半徑,也由於進攻兵器幾乎可以摧毀任何防禦工事,陣地支撐點因素已變得不那麼重要了,防禦一方在一定地區內機動靈活地打擊敵人成為制止敵人進攻的主要手段。這使防禦作戰理論發生了三點顯著變化。首先是強調機動防禦為主。因為機動防禦可綜合運用進攻、防禦、遲滯作戰等手段,是以進攻行動為主的防禦作戰。其次是更加強調靈活組織。美軍規定,無論是機動防禦還是地域防禦,均可選擇在相當靠前的地方防禦,在敵人逼近時實施打擊;可選擇在主要地域與敵決戰;可誘敵深入,然後打擊敵人翼側和後方;甚至可先敵發起破壞性進攻。第三是強調對進攻之敵實施縱深打擊和在後方縱深地域作戰。美軍認為,縱深作戰、近距離作戰和後方作戰在防禦中是統一的。「縱深作戰將打亂敵方縱深內的部隊運動,摧毀對攻方至關重要的高價值目標,並在關鍵時刻打亂敵軍的指揮與控制。」在後方地域,即己方縱深內作戰,「主要作用是通過不使指揮與控制、火力支援、後勤支援和預備隊的運動被敵軍打亂,來保護指揮官的行動自由。」

3 、指揮理論的變化。高技術指揮活動的根本變化是從指揮人力密集型的軍隊,變為指揮技術密集型的軍隊;從以人力指揮為主的理論,轉變為以自動化指揮系統為主的指揮理論。其表現是:在情報工作上,從人力偵察為主發展為以技術偵察為主,廣泛利用高技術偵察裝備獲取情報。海灣戰爭中,戰爭 國部隊之所以能准確、全面、及時地獲取情報,主要依靠具備全時、全方位的偵察和自動化傳遞信息能力的優勢技術裝備。其預警飛機 24 小時升空工作,情報偵察系統可適時傳輸戰場實況的多光譜圖象,全球定位系統和位置標定報告系統可隨時為飛機和地面部隊導航、指示目標;從地面到外層空間的情報、通信、指揮系統,每天管理 3.4 萬多個頻率,可每天保持 70 萬次電話呼叫和 15.2 萬份電文傳遞。

在作戰組織上,由統一、逐級計劃為主,轉變為統一、系統計劃為主。最高指揮機構的作戰計劃往往深入到部隊、分隊,如美軍規定,作戰必須制定總的計劃、戰中應急計劃(亦稱「分支計劃」)、後續行動計劃。其中,後兩個計劃帶有多方案的性質,預見作戰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可能的處置辦法,務求詳細周密 。海灣戰爭中,美軍調用了大量計劃人員,用計算機模擬作戰進程的各種情況,根據模擬結果和臨戰學習的實驗效果,制定和不斷修改計劃。空軍在作戰中,還採取了提前二日制定攻擊計劃,提前一日轉化為「空中任務指令」,控制到每一架飛機。

在作戰部署上,從追求「多多益善」的數量優勢觀念,轉化為追求「合理夠用」的效能觀念。在戰斗編組中大量增加了技術兵種的成分,對各軍、兵種的比例根據不同任務,經過充分的運籌分析,合理地確定。強調軍隊現地配置的機動性,盡量改變過去靜止配置的方法,盡量減少在一個地域停留的時間,以隱蔽作戰企圖,達成作戰的突然性。

在作戰保障上,一是從原來單純的保障行動,轉化為更具有戰斗性質的作戰行動。傳統的保障行動正在越來越多地列入作戰行動體系,偵察、通信保障已列為指揮的要素,工程保障除道路保障外,其它工程保障已由作戰部隊自己承擔,防空保障已完全作為作戰行動,「三防」保障也成為作戰行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二是由於軍隊的頻繁機動,補給量的空前增加,運輸保障已成為後勤保障的關鍵。三是重視技術保障的作用。為保障坦克、飛機、火炮、雷達、自動化指揮系統的正常運行和完好率,需要良好的儲備、測試、檢驗、搶修以及技術補充等,技術保障活動正在滲透到作戰的保障和各個環節中。

Ⅳ 軍事高技術的基本特徵和突出特徵分別包括

1、軍事高技術的基本特徵:

(1)已經應用或即將應用於軍事領域中,並對現代軍事和現代戰爭產生重大影響的高新科學技術群。

(2)軍事高技術的體系結構是由科學體系中面向軍事應用的那部分技術科學和工程技術所組成的。它包括兩個層次,即軍事基礎高技術和軍事應用高技術。

2、軍事高技術的突出特徵:

(1)高智力;

(2)高投資;

(3)高競爭;

(4)高風險;

(5)高效益;

(6)高滲透;

(7)高速度。

(5)軍事高技術屬於什麼戰略地位擴展閱讀

目前軍事高技術主要可分為6大新技術群,即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術、航天技術和海洋技術6大領域,每個高技術領域都包含成千上萬的高技術。這6大技術群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交叉,不斷涌現新的學科和技術,並且都被運用到軍事上。

從軍事高技術與武器裝備的關系來看,軍事高技術可分為兩大類:

一是支撐武器裝備發展的基礎技術,主要包括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新材料技術、高性能推進與動力技術、模擬技術、先進製造技術等;

二是直接用於武器裝備並使之具有某種特定功能的應用技術,主要包括偵察監視技術、偽裝與隱身技術、精確制導技術、信息戰技術、指揮控制系統技術、軍事航天技術、核生化武器技術、新概念武器技術等。

Ⅵ 軍事高技術的主要特徵

1、高智力。高技術是知識密集型技術,它的發展必須依靠創造性的智力勞動,依靠富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體現了高智力的特性。比如半導體集成電路,從成本上講,原料及能源僅占其總成本的2%,而其餘98%都是其智力含量。

2、高投資。高技術的研究開發需要昂貴的設備和較長的研製周期,因而研製過程需要耗費巨額資金。據統計,目前,一般高技術企業用於研究開發的經費占其產品銷售額的比例高達10-30%,而科研成果產業化的投資又比研究開發投資高出5-20倍,。

3、高競爭。高技術的時效性決定了誰先掌握技術、誰先開發出產品並搶先投放市場或用於戰場,誰就能獲得優勢,占據主動。為此,世界軍事強國和大國都制定了高技術發展計劃,試圖在世界高技術發展的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

(6)軍事高技術屬於什麼戰略地位擴展閱讀

從軍事高技術與武器裝備的關系來看,軍事高技術可分為兩大類,一是支撐武器裝備發展的基礎技術,主要包括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新材料技術、高性能推進與動力技術、模擬技術、先進製造技術等;

二是直接用於武器裝備並使之具有某種特定功能的應用技術,主要包括偵察監視技術、偽裝與隱身技術、精確制導技術、信息戰技術、指揮控制系統技術、軍事航天技術、核生化武器技術、新概念武器技術等。

Ⅶ 軍事高技術的特點

軍事高技術具有以下十個主要特點:
一是綜合性。
各項軍事高技術都是由多種技術組成的,版是一個技術群權。
二是滲透性。
軍事高技術的運用不僅遍及整個軍事領域,其本身具有極強的綜合性和技術輻射性或滲透性,隱含著巨大的技術潛力,還會迅速轉為並用。
三是創新性。
軍事高技術的科研成果具有生命周期短、創新性快的特點,同時還可在軍事領域中支援其他各種創新活動。
四是增效性。
軍事高技術會使武器裝備的效能大大提高,使部隊的作戰能力大大增強。
五是時效性。
軍事高技術發展很快,其階段性成果只有及時應用與推廣,才能發揮其軍事效益。
六是智能型。
軍事高技術能提高武器系統的信息化、自動化和智技術。
七是競爭性。
各國軍隊為了走精兵高效之路,都競相開發軍事高技術。
八是風險性; 軍事高技術是前沿技術,要進行超前研究,其結果是難以預料到的,帶有一定的風險性。
九是知識性。
軍事高技術是以各種技術知識為基礎的,其發展離不開掌握各種知識的高技術人才。
十是戰略性。
發展軍事高技術屬於國家戰略決策范疇,直接關繫到本國在世界上的戰略地位。

Ⅷ 軍事高技術在現代戰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對未來高技術戰爭的影響

軍事高技術在現代戰爭的地位和作用:
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發展,當今世界高科技的發展不但對整個科技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導致了戰爭軍事技術日益走向了技術化,信息化。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各種高技術為支撐,未來的戰爭形態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軍隊的作戰方式和作戰手段出現了嶄新的面貌,軍隊信息化的程度決定了軍隊的戰鬥力以及一國在軍事領域的戰略地位和國家安全。

軍事高技術給現代戰爭帶來的影響:
1.高技術使現代武器裝備產生質的飛躍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新材料技術等基礎性軍事高科技和精確制導技術、電子戰和信息戰技術、隱身技術、軍事航天技術、指揮自動化技術等應用型軍事高科技開始崛起並迅猛發展,其結果直接導致如偵察監視裝備、精確制導武器、電子戰裝備、隱身飛機和艦船、指揮自動化系統等一系列戰術技術性能優異的高技術武器裝備問世並應用於作戰。實戰效果表明,這些高技術武器裝備的性能獲得了驚人的提高,其作用范圍、速度、精度、殺傷力、機動能力和防護水平等關鍵指標都產生了質的飛躍。

2.高技術使作戰理論發生重大變革

在迅速崛起的高技術猛烈沖擊下,二次大戰以來形成的傳統作戰理論逐漸失去了對現代作戰的指導意義。現代作戰已經初步形成了有別於傳統作戰的特點:作戰環境日益復雜,戰場在高技術的塑造下形成了五維(陸、海、空、天、電磁)一體化的環境,前後方界線已經盪然無存,戰線呈現流動式或非線式;科技成為作戰力量的主體,在作戰力量的調整、建設、構成和使用中強調著突出技術的作用和技術的特點;戰略與戰役的作戰界面模糊;戰爭的主要形態將演變成信息戰;

聯合作戰已成為現代作戰的基本樣式,現代作戰主要表現為作戰雙方體系間的對抗;作戰選擇與控制更為靈活;作戰效能成倍提高;對參戰人員的科技和智能素質要求提高。

3.高技術使軍隊體制編制發生根本性變化

高技術群體的出現並應用於軍事,促成軍隊的體制編制也隨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高技術促使軍隊構成要素的增多:軍種和兵種是軍隊構成的要素,高技術的發展和運用產生新的武器裝備,隨著這一新型武器裝備數量的增多和質量的提高,它在作戰中的作用就會迅速增強,就會與其操縱使用者一起形成一支新的作戰力量,從而導致新的軍兵種和部隊的產生,這是軍隊體制編制發展的必然規律。例如:航天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天軍這一新軍種將出現並壯大;信息技術及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將出現數字化部隊和計算機兵;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將出現機器人部隊等等。

4.高技術使作戰樣式呈現明顯變化

當今一系列高技術的應用,促使高技術武器裝備不斷涌現並越來越多地投入戰爭,使現代戰爭發展成高技術戰爭,作戰樣式更加多樣化,作戰樣式的選擇更為靈活,作戰樣式的轉換更加迅速。精確打擊戰倍受重視,並向遠程精確打擊戰發展:精確打擊已成為現代戰爭的主要打擊手段,各軍事強國都非常重視發展遠程精確打擊武器系統,以實現在敵防禦火力網外實施精確打擊,並進而提出非接觸作戰的作戰樣式。

5.高技術對作戰指揮產生深刻影響

軍事高技術在信息獲取與處理、計算機與通信和精確打擊等三個關鍵方面發生的根本性變革,帶來了軍隊指揮手段的自動化、信息獲取的實時化和信息與作戰管理的一體化,使傳統的軍隊指揮受到極大沖擊。具體有軍隊指揮關注的焦點產生轉移,軍隊指揮的手段與形態發生變革,軍隊指揮的生存與穩定受到挑戰等等。

閱讀全文

與軍事高技術屬於什麼戰略地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