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軍事理論簡答題;怎樣振興當代國防
1、科技立國,技術創新,軍備研發。這條是核心和關鍵,沒有這條國防就是個笑話。版
2、建權立先進的軍工體系。
3、制定合理的國際戰略和地緣戰略。
4、精兵簡政;
5、加強訓練;
6、人才培養。
7、財政支持。
8、武器出口。(可以增加就業,創造利潤;減少軍工企業虧損;平衡地緣)
9、重視思想教育。
10、擁軍愛民。
『貳』 軍事理論 什麼叫國防及國防的類型有哪些及代表的國家
國防,就是指國家為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恐怖分子等,保衛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所進行的軍事活動,以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科技、外交、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活動。
國防,是一門求生學問,也是國家的防務,是指為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防備外來侵略和顛覆,所進行的軍事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外交、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建設和斗爭。
國防伴隨國家的產生而產生,服務於國家利益。丘吉爾有一句名言:「我們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此言語中的國防直接關系國家的安全、民族的尊嚴、社會的發展。
國防類型:
一、擴張型。
代表國家(美國)
大國為了維護本國在世界各地的利益,奉行霸權主義,侵略、顛覆和滲透他國。
(2)軍事理論什麼是國防思考題擴展閱讀:
1、現代國防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
2、國家的綜合國力包括:國家實力、國家潛力、
3、把潛力轉化為實力的能力。國家充分利用各種條件和能力,盡快而有效地將各種條件和能力轉化為國防實力,這是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重要標志。
4、現代國防是多種斗爭形式的角逐
5、現代國防,仍以軍事斗爭為基本形式,與此同時,政治、經濟、科技、外交等非軍事斗爭愈演愈烈,其作用日益重要。
6、現代國防既是國家行為,又是國際行為
7、國防的國家行為主要表現在:國家利用各種條件和能力建設國防;依靠強大的國防,政府就能集中精力制定政策,調動一切力量發展經濟,確保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安居樂業。
8、國防的國際行為主要表現在:國內與國外、國防與國際更密切地聯系在一起;世界和平與戰爭、國際經濟繁榮與衰退都直接影響國家和國防建設;國際和周邊局勢動盪,國家必須在國防方面給予更多關注,一旦遭受外來威脅或外來侵犯,必須動員國防力量,迎接外來挑戰。
9、現代國防具有多層次目標
10、最低層次目標是自衛目標,國防範圍限定在國家領土、領海范圍內,著眼於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11、中級層次目標是區域目標,其范圍限定在國土之外有限的周邊區域內,著眼於增大國防縱深和彈性,為本國安全和發展創造更為寬松的周邊環境。
12、最高層次目標是全球目標,國防範圍遍及全球,著眼於保護本國在世界各地的利益。
『叄』 軍事理論課問答題 國防政策包括哪些
中國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中國把捍衛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保障國家發展利益和保護人民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努力建設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
新世紀新階段中國國防政策的基本內容是:維護國家安全統一,保障國家發展利益;實現國防和軍隊建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加強以信息化為主要標志的軍隊質量建設;貫徹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堅持自衛防禦的核戰略;營造有利於國家和平發展的安全環境。
根據國家安全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中國實施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這一戰略構想主要包括:
—推進國防和軍隊信息化。以信息化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發展方向,立足國情軍情,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科學制定國防和軍隊建設戰略規劃、軍兵種發展戰略,2010年前打下堅實基礎,2020年前基本實現機械化並使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目標。
—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堅持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統籌國家資源,兼顧富國和強軍,使國防和軍隊發展戰略與國家發展戰略相適應。將國防建設有機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之中,形成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的科學機制,為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提供豐厚的資源和持續發展的動力。國防建設要兼顧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堅持軍民兼容互利,提高和平時期國防資源的社會利用效益。
—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調整改革軍隊體制編制和政策制度,逐步推進軍隊組織形態的現代化,爭取到2020年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國特色又符合現代軍隊建設規律的科學的組織模式、制度安排和運作方式。調整改革國防科技工業體制和武器裝備采購體制,提高武器裝備研製的自主創新能力和質量效益。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軍隊人才培養體系和軍隊保障體系。建立和完善集中統一、結構合理、反應迅速、權威高效的國防動員體系。
—走跨越式發展的道路。堅持以機械化為基礎,以信息化為主導,加快機械化和信息化復合發展。堅持科技強軍,發展高新技術武器裝備,實施人才戰略工程,開展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全面建設現代後勤,切實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堅持突出重點,分清主次,有所為有所不為,在最關鍵的領域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堅持勤儉建軍,注重科學管理,使有限的國防資源發揮出最大效益。
中國實行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在戰略上堅持防禦、自衛和後發制人的原則。適應世界軍事發展的新趨勢,依據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的要求,中國制定了新時期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
『肆』 國防知識競賽暨軍事地形學思考題 1,何為國家,其本質和屬性有哪些
1、政治地理學名詞。從廣義的角度,國家是指擁有共同的語言、文化、種族、血統、領土、政府或者歷史的社會群體。從狹義的角度,國家是一定范圍內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體形式。
在社會科學和人文地理范疇,國家是指被人民、文化、語言、地理區別出來的領土;被政治自治權區別出來的一塊領地;一個領地或者邦國的人民;跟特定的人有關聯的地區。
一般國家行政管理當局是國家的象徵,它是一種擁有治理一個社會的權力的國家機構,在一定的領土內擁有外部和內部的主權。
2、國家的根本屬性即階級性·國家都是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工具,所以階級性是國家的根本屬性。有利於改進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工作②有助於激發廣大公民關心國家大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謀劃策的主人翁精神。
(1)國家的本質:國家是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工具 。
(2)國家的根本屬性是階級性 。
(3)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4)村委會和居委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
(5)行使監督權的渠道:信訪舉報制度、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輿論監督制度。此外,監督聽證會、民主評議會、網上評議政府等活動,都是近年來出現的民主監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6)意義:①有利於改進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工作②有助於激發廣大公民關心國家大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謀劃策的主人翁精神。
3、即國家的組織形式,包括國家的管理形式和結構形式。
國家管理形式反映統治階級採取何種形式去組織和管理政權機關,如君主制、共和制、總統制、內閣制、委員會制等等。
國家結構形式是指國家的整體與部分、中央與地方的相互關系,如邦聯、聯邦制、單一制 等。
國家政權形式是國家本質的表現,為國家本質所決定,國家形式必須適應國家的階級本質。但各國的歷史條件、傳統習慣、階級力量對比等因素不同,所以形式也紛繁多樣,即使本質相同的國家也可採取不同的國家形式。國家形式是國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內容,它通常由一國的法律(主要是憲法)所確認,受到國家的法律強制力的保護。
『伍』 誰有軍事理論課復習題的答案要的是1、國防的含義是什麼這個
國防的含義:國家採取的防衛活動。
防,就是國家的防務,是指為捍衛國家主權回、領土完整,防答備外來侵略和顛覆,所進行的軍事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外交、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建設和斗爭。
國無防不立,民無防不安。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重要的無非兩件大事, 一個是發展問題,一個是安全問題。國防是人類社會發展與安全需要的產物。 它是關繫到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計。
現代國防又叫社會國防、大國防、全民國防,包括武裝建設、國防體制、軍事科技/ 國防設備和工業、國防工程、軍事交通通信、人力動員、國防教育、國防法規諸多方面,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從最高元首到每個公民,從軍事到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和意識形態都與之密切相關。
現代國防以軍事力量為核心,還包括有關的非軍事力量;它重視國家的戰爭潛力,特別是戰時的動員效率;它還是以經濟和科技為主的綜合田力的競爭。現代軍隊是知識和科技密集的武裝集團,強調質量建軍勝過「人海戰術」。和平時期國防的作用是威懾,要求不戰而勝;戰時國防的責任是實戰,目標是勝利。
國防的作用:
⑴國家安全保障。
⑵國家獨立自主的前提。
⑶國家繁榮發展的重要條件
『陸』 軍事理論簡答題什麼是國防
國防,是指為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防備外來侵略和顛覆,所進行的軍內事及與軍容事有關的政治、外交、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建設和斗爭。現代國防又叫社會國防、大國防、全民國防,包括武裝建設、國防體制、軍事科技和工業、國防工程、軍事交通通信、人力動員、國防教育、國防法規諸多方面,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從最高元首到每個公民,從軍事到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和意識形態都與之密切相關。
『柒』 軍事理論課考試簡答題:什麼是國防戰略環境
國防戰略是對國防建設和運用綜合國力維護國家安全,實現國防目標的版總體構想,取決於國權家戰略和國家政策,最終體現國家利益。國防戰略的優劣直接關系國防建設的發展,乃至戰爭勝負、國家存亡、民族興衰。國防戰略環境就是指對國防建設和運用綜合國力維護國家安全,實現國防目標的總體構想,取決於國家戰略和國家政策的環境。
『捌』 軍事理論課思考題
1。談談高校開設軍事課的意義
普通高校開展軍事課在學生素質教育中具有的深遠意義
《國防教育法》指出:「學校的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高校開展以學生軍訓、軍事理論課教學和課外多層次多樣式國防教育活動,是按照國防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適應我國人才培養的戰略目標和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的需要,是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搞好高校國防教育具有深遠的意義。
學生是國防建設的後備力量,隨著軍事高科技的飛速發展,未來戰爭是技術的抗衡,是人才的較量。而這些人才的培養,僅僅靠軍隊院校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依靠地方院校來培養。青年學生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生動最具活力的群體。他們的素質高低,國防觀念的強弱,將對社會起到巨大的「輻射」作用。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社會公民絕大多數受過大、中學校教育,據2003年統計表明,全國有1100多所高等院校和11500多所高級中學按照要求開展了學生軍訓,800多萬學生接受軍事訓練及軍事理論基礎教育。因此學生軍事課開設將在全體公民中形成越來越大的覆蓋面,作為後備兵員的儲備,對改善現代軍隊兵員文化、科學技術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通過學校國防教育所積淀形成的道德行為、意志品德,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有助於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成為二十一世紀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新人,是一件利國利民關乎國家長治久安的大事。所以,軍事課在普通院校開設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2、作為高校學生應該怎麼盡公民的國防義務
作為當今高校大學生同樣在國防上有著不可推卸的義務。權利和義務從來相輔相成,准備戰爭就是高校大學生的國防義務,而享受有著強大國防力量保衛的經濟建設成果則是高校大學生的權利。在我國未來的建設中必須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中,我國的物質文明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卻由於種種原因,精神文明建設相對滯後了。這其中,人們對四個現代化的理解出現了傾斜。在很多人眼中,工業、農業、科技現代化已經凌駕於國防現代化之上了。但事實上,國防現代化是國民經濟安全穩定發展的前提,失去了國防現代化,工業、農業、科技現代化是不協調的,是隨時都有可能被別人剝奪的。因而,加強已經被淡化的國防素質教育就成為了國家精神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
不可否認,二十一世紀國家之間的較量是以綜合國力為基礎,以經濟實力為先導。可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當國家競爭白熱化的時候,極端的較量形式就會出現。這個極端的較量形式就是戰爭!當今的中國,安全隱患不可謂不多。南沙群島被東南亞小國強占,台灣問題尚未解決,中日東海問題和釣魚島爭端也日益升級。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西方超級大國在前蘇聯已經解體俄羅斯日漸衰微的情況下,把中國看成是其二十一世紀稱霸世界的最大障礙,開始以各種手段遏制中國的發展。可以說,現在我國的國防形式不容樂觀,表面上的歌舞昇平實際掩藏著波濤洶涌。
什麼是大國外交?那是以實力為基礎進行的國家之間的較量。沒有實力就沒有外交地位。在世界史上沒有見到過任何一個國家在沒有實力的情況下卻擁有很高的國際地位。國際地位不是天生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的。當然,現在的中國並非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們的國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資金支持國防建設。但是,這遠遠不夠。國防不僅僅是國家和軍隊的事情,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事情。可以說,每一個中國人都是國防力量的有機組成部分。
那麼,作為未來中國的高級知識分子的高校大學生應該為國防做點什麼?很明顯,中國有一支相對強大的軍隊,暫時還用不著高校大學生去扛槍。但高校大學生卻並不是沒有事情可做,而且他們該做的事情還很重要。一個國家,知識分子是國防力量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戰爭年代,今天的高校大學生就是明天的高技術兵種之優秀戰士。隨著時代的前進,今天的戰爭已經是科技和知識的較量,最終體現為人才的較量,而高校大學生就是高技術人才隊伍的主體。因而我們必須注意到,高校大學生學習知識本身就是一種對國防力量的加強。但是,僅僅是學習知識那是不夠的,在學習知識之餘,我們應該注意到對高校大學生國防意識的加強,這就涉及到了國防素質教育。國防素質教育當然包括知識的積累,失去了知識的人自然就不是國防要素了。可是國防素質教育包括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還有國防意識的提升。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這,恰恰又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點。
關於國防意識的提升這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點,其關鍵就在於憂患意識。一支沒有憂患意識的軍隊是註定要被消滅的,一個沒有憂患意識的民族是註定要被侵略的,而一個沒有憂患意識的高校大學生更是不適應二十一世紀經濟社會競爭和中國國防安全需要的。離開了國家和民族的繁榮富強,個人的光榮與夢想就無從談起。對於我國現在面臨的威脅,高校大學生必須有清醒的認識。特別是在二十一世紀東西方文明較量日趨白熱化的時候,這種清醒的認識更有助於提升當代高校大學生的競爭力。高校大學生不僅僅是在和國內的人才競爭,也在和國際上的人才競爭。而我國的高校大學生在國防素質教育方面的不足則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了。由於全球化的趨勢的日趨明顯,國家在和平年代的較量已經由軍備競賽變成了經濟競賽。而高校大學生畢業之後首先為國防做貢獻的方向可能就是經濟方面。不論願不願意,任何人都是國民經濟的組成部分,也就不得不參與到國民經濟中來。只有接受了較好的國防素質教育,才可能感受到商業機密對於國家的重要性;只有接受了較好的國防素質教育,才可能意識到在同等條件下購買國貨對於國家經濟的意義;只有接受了較好的國防素質教育,才可能理解二十一世紀的經濟較量對於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影響。從實質上來說,對戰爭結果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戰爭准備期——和平年代。高校大學生不能因為和平就忘記了戰爭的威脅。正是好戰必亡忘戰必危。新時代的高校大學生必須牢記:什麼都可以再來一次,但戰爭不行。中國輸不起,一次失敗就足以讓全民族幾十年的努力化為灰燼。
新時代的高校大學生應該做到把分析國際形勢和我國周邊的安全環境同國防素質教育的豐富實踐結合起來,以求充分認識到依法普及和加強國防素質教育,對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促進國防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從而使貫徹執行國防素質教育成為全體高校大學生的共同責任,成為每一個高校大學生的自覺行動。也只有這樣,國家建設才能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豐收。
3、我國周邊並不太平,作為學生應該怎樣為國家周邊安全作貢獻?
作為學生,學習是最主要的任務,當然首先搞好自己的學習,等以後長大獲得更多的知識才能用自己平身之所學才能造福於社會,才能做出自己的貢獻!
『玖』 什麼是國防精神軍事理論作業
國防精神所包含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民族自強精神、愛軍習武精神、艱苦奮斗精神和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精神等。
(一)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主義是指對自己祖國的忠誠和熱愛的思想。列寧曾經指出,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這種感情通常是對自己的民族、祖國的人民、祖國的大自然、祖國的文化、本民族的傳統和風俗等的熱愛。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千百年來形成的愛國主義精神也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我們的愛國主義包括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熱愛祖國的優良歷史傳統;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制度;熱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堅決保衛祖國的獨立主權和民族尊嚴等方面。愛國主義精神是國防精神的精髓和核心。一個人熱愛祖國,才會仇恨一切傷害祖國的人和行為;才能激發起對祖國安危的思考和憂慮。國防精神的本質就是建立在愛國的基礎之上的。首先,國防是以愛國為動機和出發點的。人有人格,國有國格,國之所以要防,就是為了民族的尊嚴和國家的利益。寸土必爭,來不得半點謙讓,謙讓是沒有止境的。謙讓過度就會失去民族的尊嚴,國家的利益也就無法得到保障。其次,國防力量的聚合是以愛國為心靈紐帶的。當祖國遭受外敵侵略時,愛國才是全體公民共同的最高願望,它可以召喚千百萬國人拿起武器,反抗侵略者,其他一切國內矛盾都會成為次要的和從屬的矛盾。最後,國防的強盛是以愛國的意志為標志和精神動力的。強大的國防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之上的,但是,愛國意志的強弱也能造成國防力量的巨大差異。抗美援朝戰爭中,新中國的物質基礎無法與敵人的相比,但中國人民志願軍就是靠著堅強的愛國意志打敗了美帝國主義侵略者。
(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革命英雄主義就是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堅韌不拔,頑強不屈,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它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一種表現,是一種代表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利益、勇於向艱難困苦作斗爭的思想行為,是戰勝敵人、克服困難的強大精神力量。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我軍"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只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斗下去"。鄧小平同志在新的歷史時期也曾強調指出"五種革命精神",即"發揚革命和拚命精神,嚴守紀律和自我犧牲精神,大公無私和先人後己精神,壓倒一切敵人、壓倒一切困難的精神,堅持革命樂觀主義、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精神"。1998年夏季,中國大地上發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災害,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大官兵同全國人民一道與"洪魔"展開殊死搏鬥,最終戰勝了強大的"洪魔",保住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再現了新時期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偉大的抗洪精神!革命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是密不可分的,都是國防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熱愛祖國,就會為之英勇奮斗,不畏艱難,敢於犧牲。革命英雄主義具有多方面的內涵,主要有: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高度的自我犧牲精神,堅貞不屈的革命氣節,不畏艱難的堅強意志和朝氣蓬勃的革命樂觀主義等。
(三)民族自強精神
民族精神有著豐富的內涵,我們這里所指的民族精神主要是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它是一種穩固、長久、強烈的社會心理,對每個民族的進步與發展都具有強烈的影響。中華民族有史以來就崇尚民族自強精神,並為求得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而歷盡艱辛。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這種精神集中表現為愛我中華,自強不息的民族自豪感;堅貞不屈,正氣凜然的革命氣節;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的高風亮節;英勇戰斗,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不畏強暴,勇於拼搏的自我犧牲等諸多方面。一個民族要想生存和發展,要走在世界的前列,就需要有這種民族精神。民族的自信心,是一個民族的積極的自我意識,即自我認識與評價。中華民族的過去有過輝煌也有過屈辱,今天,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靠的就是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英國著名的軍事家蒙哥馬利曾經說過:"戰爭的規律之一,就是不能在陸地上進攻中國。"這是因為他清楚地看到,中華民族的這種精神是強大而無法摧毀的。民族的自尊心則是民族自信心在民族道德感情上的演化,它不僅具有強烈的道德意義,而且是推動人們產生愛國行為的巨大力量。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的自尊心,這種自尊心一旦遭到破壞,就會爆發出巨大的能量,使這個民族團結一致來維護它和保衛它。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一定要發揚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戰勝民族的自卑感和民族虛無主義,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的世界強國。
(四)愛軍習武精神
愛軍習武精神又稱作尚武精神,即崇尚武事的精神。所謂愛軍,就是熱愛人民軍隊,學習人民軍隊的好思想和好作風,尊重軍人職業,關心軍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的建設,形成擁軍優屬、向人民軍隊學習的新風尚。所謂習武,就是崇尚武事,增強國防觀念,關心國防建設。自古以來,有國就有防。國無防不穩,民無防不安,而軍隊和士兵是國防的主角。我國軍隊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組成的,其成員是中華民族中最年輕、最強壯、最勇敢者,他們構築起建設和保衛祖國的"血肉長城"。戰爭年代,年輕的軍人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放棄個人的一切而奔赴出生入死的戰場,用鮮血和生命換取祖國的安寧和人民的幸福。人民深深地感謝他們,熱愛他們。和平時期,有些人對軍人的作用和價值漸漸地淡忘了,似乎失去了衡量軍人價值的標准。以致於抗美援朝時期被譽為"最可愛的人"到了現代不得不向社會呼籲"理解萬歲"。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瑞士軍事理論家約米尼曾經說過:"假使在一個國家裡,那些犧牲生命、健康、幸福去保衛祖國的勇士們,其社會地位反而不如那些大腹便便的商賈,那麼這個國家的滅亡就一點也不冤枉。"毛澤東也曾指出:"沒有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軍人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計算的。軍人永遠是軍人,不論在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他們始終保持著英雄本色。在邊境進行自衛反擊、唐山抗震救災、大興安嶺撲救山火、'98夏季抗洪救災等等國家危難之中,都閃動著軍人的高大身影。軍人始終在人民心目中聳立著高大的形象,他們是新時期最可愛的人。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習武健身的優良傳統,中華武術更是風靡全球。孫中山先生在1919年為精武體育會題書"尚武精神",並撰寫了《精武紀序》。其中寫道:"我同胞們處於競爭激烈之時代,不知道自己之道,則不適於生存。"他認為尚武與生存並重,這決不是危言聳聽。歷史上,曾經橫行天下的大清勁旅"八旗軍",後因貪圖安逸,鬆懈武事,最終成了不堪一擊的"老爺兵",乃至大清王朝覆滅。外國也有古羅馬帝國的滅亡,"二戰"中法國的淪陷,海灣戰爭中科威特王室的流亡,等等,無數史實告誡世人:沒有尚武精神的民族,是走向衰落的民族;國防觀念淡漠的國家,是走向滅亡的國家。我國新時期的大學生是建設祖國和保衛祖國的生力軍,既要學習文化知識,又要強健體魄,隨時准備履行服兵役之責。
(五)艱苦奮斗精神
艱苦奮斗精神主要是指自力更生、奮發圖強、不怕困難、不畏艱險的頑強斗爭精神。它是無產階級世界觀和政治本色的具體表現;是我黨我軍我國人民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倡導和培育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是我們克服困難、戰勝敵人、取得革命和建設勝利的必要保證。艱苦奮斗像一條紅色的生命線貫穿於我黨我軍的全部歷史之中,從戰爭年代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五種革命精神",到新中國建立後的上甘嶺精神、珍寶島精神、大慶鐵人精神、老西藏精神,直至改革開放以來的"64字創業精神"和偉大的抗洪精神,都閃耀著艱苦奮斗精神的光輝。我黨我軍都是靠艱苦奮鬥起家、成長、壯大的,新的歷史時期仍然要靠它同全國人民一道建設偉大的祖國。黨的十三大報告強調指出,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始終不渝地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勤儉建國,勤儉辦一切事業"。首先,這是由於中國國情決定的。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水平較低,我們還需要長期的艱苦奮斗,才能逐步改變貧窮面貌。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中國搞四個現代化,要老老實實地艱苦創業。我們窮,底子薄,教育、科學、文化都落後,這就決定了我們還要有一個艱苦奮斗的過程"。其次,是由於我們的國家性質決定的。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決不能搞霸權主義,不會把自己的富強建立在剝削本國和別國人民的基礎之上,我們要靠自己的力量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去最大限度地增加人民和社會的財富。世界上一切偉大的民族,都是經過艱苦奮斗的努力,才能躋身於先進民族之列的。最後,是由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艱苦奮斗精神作為重要保證。我們今天在和平環境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想用幾十年時間趕上資本主義國家,任務是相當艱巨的,加之我國面臨著長期、復雜的艱巨的改革,也就更需要我們發揚艱苦奮斗精神。黨的十三屆七中全會公報曾重申:"中國要實現現代化,達到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需要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奮斗。"我們新時期的大學生在就學期間,生活費用基本靠父母供給,理應刻苦學習,沒有任何理由貪圖享受,奢侈浪費。要充分利用現有條件,繼承和發揚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爭做社會主義祖國的合格接班人。
(六)國際主義精神
國際主義精神,也稱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精神。它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堅持馬克思主義國際團結和互相支持、互相支援的立場和觀點。是與資產階級民族主義、沙文主義根本對立的。由於資本壓迫的國際性,各國無產階級就有了相同的革命利益、相同的奮斗目標和相同反對的敵人,因此,各國無產階級的國際團結就成了無產階級獲得解放的必要條件。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通過總結各國無產階級斗爭的經驗,提出了"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偉大思想,深刻闡明了國際主義的實質。當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列寧根據國際階級斗爭的新特點,提出了"全世界無產者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的偉大口號,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國際主義理論。這些理論表明,全世界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後解放自己。無產階級國際主義與愛國主義是相一致的。我黨我軍我國人民一貫堅持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堅持同全世界無產階級、被壓迫民族和人民以及一切愛好和平的組織和人民的團結,堅決反對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中國人民志願軍就主動承擔了抗美援朝的國際主義義務,同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與裝備精良的美帝國主義侵略者及其仆從國軍隊展開無數次奮戰,共殲敵70餘萬人,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鼓舞了中朝人民和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增強了世界人民反對侵略、維護和平的信心。我黨在十三大報告中申明:"中國將繼續堅定不移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關系。我們將同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一道,努力推動國際形勢朝著有利於世界人民,有利於世界和平的方向繼續發展。"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成為兩大主題,它反映了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呼聲,這也是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現實要求。總之,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國防精神,讓中華民族真正地、永遠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拾』 國防軍事理論 問答題
第一戰爭多,來第二戰自爭更多的運用了謀略思想,第三迷信有,但也同時認識到戰爭的現實性,第四是以孫子兵法為代表的軍事專門著作大量問世。第五是由於戰爭連年不斷,軍師成了各國必需的人才。
所以說中國的古代軍事思想在這個時期從產生開始走向了成熟。主要標志特點是:戰略戰術發展的非常好,孫子、吳子兵法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古代軍事思想趨向成熟。
我們大學生應該具備居安思危,明確國防的重要意義,關心和支持國防建設,完成國防義務。把國家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全力為國家的繁榮做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