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戰時國民黨軍事實力
抗日戰爭前,中國的軍事實力:
陸軍方面,中央有統一番號者有175個步兵師,59個獨立步兵旅,43個獨立步兵團;9個騎兵師,5個獨立騎兵旅,3個獨立騎兵團;炮兵4個旅,18個團,15個營(獨立建制);工兵2個團;交通兵3個團;通信兵2個團;憲兵11個團3個營。另外稅警總團約2個師的兵力,陸軍軍官學校教導總隊約一個加強師的兵力。總計官兵2029000人。
175個師中包括中央軍、晉軍、原東北軍、原西北軍、黔軍、滇軍、原鎮嵩軍、粵軍、寧夏回軍、川軍、湘軍、陝軍等地方派系軍力,還有新編步兵師6個。
其他部隊:裝甲團一個(保密未公開),團長杜聿明,配有戰車一營,炮兵二營,高炮一營。另有新疆部隊10個師,不在中央編制。此時中央紅軍已改編為八路軍後又旋改稱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朱德,轄115師(林彪12000人)120師(賀龍6000人)129師(劉伯承8000人),另陝北警備旅(蕭勁光4000人)。
陸軍編制,當時國民黨中央規定兩種:其一,每師三個步兵團,另加師屬特種兵——炮、騎、工、輜重、通信等連(或營)及衛生隊,此類師多輕裝備。其二,每師二步兵旅,四步兵團,另師部直屬,炮兵團、工兵、通信兵、輜重兵營、特務連、衛生隊、探照燈排,裝備較好。
步兵團下轄三個步兵營,步兵營下轄三個步兵連,一個重機槍連,一個小炮排。團部直轄炮兵(82迫擊炮)連,通信、特務排,全團按編制應有2000餘人。但實際上由於各種原因,每團大約1700人就很不錯了。
陸軍裝備
1.中央軍
以中正式步槍為基準,騎、炮兵用中正式馬槍(中正式步槍與捷克式7.9厘米步槍相類同)。駁殼槍(德制自來得,可連發,近距離沖鋒用),手槍,重機槍(營機槍連6挺)。輕機槍(每步兵連6挺),小炮(每營2門),步兵炮(82迫擊炮)每團步兵連4門。山炮或野炮(以75口徑為准)每師炮兵團36門)。實際上步兵團大致相同,其他特種兵——炮、騎、工、輜重、通信等不盡相同。炮兵多集中使用。師炮兵團等有的有有的沒有。槍支則是有什麼就用什麼,國外進口加中國製造。口徑為7.9或6.5兩種,盡可能使一個團或一個營槍支口徑一致,以便作戰時可以交換子彈使用。有些槍支還是由清末新軍或北洋軍傳承下來的,繼續使用。
2.東北軍
因張作霖緣故,多用日式武器,明治30年和38年式步槍較多。張學良請德國技師研製88式火炮,後為日軍所獲,視為珍寶,大量裝備。
3.舊西北軍
除了北洋傳承武器外,有大量蘇聯援助武器。自己有兵工廠造輕武器。
4.晉軍
部分北洋傳承,太原兵工廠煉鋼較差,所產輕武器性能不佳。炮兵有十團,集中使用。
5.桂軍
所用武器部分為民國初年陸榮廷、譚浩明、沈鴻英等遺留下來的。部分是北伐時收自各地方部隊。廣西較貧瘠,故實行精兵政策,只有六個步兵師,裝備還可以。、
6.粵軍
廣東富裕,廣州兵工廠可自造,重武器有港口進口方便,裝備較佳。每師有炮兵、工兵、輜重兵、特務兵各一營,騎兵、通信兵各一連,電信兵一隊,軍醫院一所,可以說是當時中國陸軍建制、裝備最佳的部隊。
7.川、滇、黔等軍
川軍以劉湘部編制裝備較為完整,其餘部隊裝備較差;滇軍裝備較好,有部分法式裝備;黔軍與滇軍關系較好,故裝備尚可。何健湘軍多中央化,與中央軍類同。
8.陝、寧、甘等軍
陝軍已中央化,裝備平平;寧夏軍因隨韓復渠跑過河南、山東,加上自身有錢,武器外購較多;裝備皆不錯。甘肅馬步芳,武器部分由其父馬琪傳承,部分外購,以騎兵為主。
數據來源《戰略與歷次戰役》楊天石 臧運祜編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❷ 國民黨各派軍事實力
首先,孫大炮光頭一脈以黃埔軍校學員為骨乾的中央軍實力最為強大,接受過蘇聯大量援助。後又和德國合作,出現德械師。二戰時,又接受美帝大量援助。是為國民黨官方正統軍隊,其他各路軍閥都是後來加入國民黨的加盟店,實際上自成一體。
其中馮玉祥的西北軍最為彪悍,中原大戰時各派聯合反蔣,勝負的關鍵就是西北軍和中央軍在河南戰場的對決,因為西北軍相當於各派盟軍首領。
再比較強大的就是東北軍,就是原來的奉系軍閥,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奉系達到頂峰,為中國頭號軍事強權,中原大戰時東北軍支持誰誰就能贏,只怪張學良太垃圾太孫子不然可以排到第一。
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新桂系在1925年和強大的滇系軍閥單挑,完虐對方,成為西南王,也是西南各派中唯一有全國影響力的軍閥,有著不錯的戰鬥力。
再下來就是閻錫山的晉系軍閥,雖然老閻經營山西38年,但晉軍戰鬥力一般般,不過忠誠度十分高,1949年太原城破時,大量軍官自殺殉城,可歌可泣。
西北的馬家軍地盤大,派系多,從清末割據到1949,多少有點本事。
然後是滇系軍閥,雖然敗於新桂系,但滇系仍然有一定實力,抗戰時重慶要龍雲控制言論。龍雲的做法是你要老子控制就控制,那老子不是很沒面子,想想,去你媽的。
還有山東韓復渠,垃圾一個。
再其他的,什麼川軍啊、河南趙倜、陝西楊虎城等等都是連一個省都沒控制的小軍閥,懶得說。
樓主,我全手打,你懂的。
❸ 從1946年6月國民黨挑起全面內戰到1949年4月南京解放,貌似強大的國民黨政權僅僅兩年時間就遭到了徹底的...
很多原因的:1 軍事力量方面,十四年的抗日戰爭國民黨損失了大量優秀軍隊和大量的裝備,淞滬會戰把蔣介石的家底基本快打光了,此外,在戰斗中損失的無數的基層軍官是永遠無法彌補的損失。抗戰之前中央軍的部隊很多基層軍官來自軍校畢業或者去軍校進修過,你可以想像下林彪在八一南昌起義時候僅僅是一名排長,陳賡僅僅是一名連長,而國共對戰時候比拼的就是這些當年的基層軍官的基本戰斗素質。共產黨的軍隊總的來說損失較少,而正面戰場的會戰往往是幾十萬人幾十萬人的損失,國軍是不停的防禦,死亡,招收新兵,在後期國軍很多士兵來自抓丁等等,士兵素質急劇急劇下降。打的比較好的那些戰斗很多是新軍,即當年「十萬學生十萬軍」口號下的新式軍人,這些部隊素質戰鬥力高很多,但是數量很有限。而且經過抗戰的洗禮,所剩下的不多了。共產黨這邊,在大義之下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得到一塊穩固的地盤,經過八年慢慢恢復,勢力,影響力,軍隊數量獲得了大幅度增長,在抗戰勝利時候正規軍隊已經約120萬,你要明白,抗戰爆發時候陝北紅軍大概不到3萬人,南方游擊隊不足1萬人。平型關之戰,3000人埋伏打敵人1000人,損失幾乎與敵人相當,所以從此多是游擊戰等等,自身損失很小。具體可以查詢軍史,戰例很多是幾十人幾百人的小戰例,當然也有大的戰斗,百團大戰,出動106個團,約10萬人,確實給日軍造成交通等各方面影響。由於此戰後日軍報復,開始低潮中。當然八路軍在抗戰中保持實力也不為過,畢竟勢力最為弱小。如果客觀的講,沒有抗日戰爭,就無需解放戰爭了。抗漲勝利,國軍收復失地,收編偽軍,其實同樣八路軍也如此,實力獲得壯大。尤其是在東北,一隻連隊就可以就地整編出一個團。(到了東北,很多東北人參軍,日本人的軍火庫多得是)美國援助那一塊我將在國際形勢中提到,軍事上不多加。剛剛是軍事實力,然後軍事軟實力,八路軍的政委制度還有新式整軍(其實就是引起仇恨共鳴),都保證了自身力量越打越多,越打越強。(解放軍部隊都喜歡要俘虜而不喜歡要新翻身農民,戰鬥力瞬間提升,就和游戲中的回血速度一樣)國軍很多部隊來自地方軍閥,還有的收編等等,素質不一,國軍精銳越打越少,補充的都是新兵,戰鬥力差距太大。
2 戰略戰術 國軍一開始過於輕敵,經常孤軍深入,然後被優勢軍力圍殲,解放軍常說一對一打不過,三對一,五對一總打得過了。解放軍戰略戰術更靈活,基本上八年戰斗跑出習慣來了,你抓不著。國軍過於依賴交通等正規軍事思想作風嚴重,對於如此無賴作風難以為繼。我上面已經說過指揮官問題,薛岳,白崇禧等等確實厲害,但蔣公喜愛嫡系胡宗南衛立煌等等,人才不用,導致處處被動。經過一年的不斷偷襲(你可以想像下游戲里的猥瑣流,不停偷你的塔),雙方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這其中有一個關鍵因素,都是在自己本土作戰,無法像日軍那樣的燒殺手段來對付這種無賴戰術,所以國軍很吃虧。此外,蔣公的指揮才能確實不值得陳贊的,較之毛差距很大。具體方面,東北的爭奪是蔣公的一大敗筆,八路軍入了東北如潛龍入海,翻了個翻天覆地。胡宗南的西北進攻也是敗筆,無任何利益的戰斗目標,如果這二十萬軍隊放到東北,放到最需要的地方,那是遠遠勝於在黃土高原上傴僂而行的。
3 自身內政及盟友 解放軍這邊自身還算清明,毛的地位穩定,而異己在抗日戰爭之前已經基本排除干凈,四方面軍新疆之行還有各次的政風運動,都是鞏固毛自身地位的手段,另外,共產黨此時處於奪取江山的上升期,沒有過多利益的糾葛,基本都在向前看。相交而言,國軍方面,內部黨派林立,集體向錢看,向權看,入職今日。蔣公政治手腕不錯,亦有意學習毛潤之,然反對者過多,不得不屢次下野。堂堂一政府內耗過多,呈現靡靡之態。抗戰勝利之時,國民黨只聲望無與倫比,然接收官員過於貪婪,腐敗問題嚴重,蔣公亦控制不住,心有餘而力不足。民國敗落,最重要的原因是經濟的崩潰。歷史總是有著驚人的相似,當物價飛漲,食不果腹之時,亂象即將爆發。十四年的抗戰,國家成了一片焦土,經濟其實早已經崩潰,當時的工業基本都在為軍工服務,抗戰時期的貿易全是原材料桐油毛皮等的出口(我知道的是補償蘇聯援華物資)。經濟崩潰了,那麼民眾就不可能支持你,當有一個新的宣稱會拯救你的政黨出現時候,你會如何選擇。所以,民主黨派離開你了,所以民眾要反飢餓了,人們要發對你了。你的內部也悲觀了,失意了,於是你的部下開始棄暗投明,你的秘書開始與對方暗通曲款,你的秘密開始出現在對方的書桌,你的軍隊總是被優勢敵人吞掉,你的東北的最高指揮官開始抗令不尊,於是你丟了東北,於是你更多的部下感覺大勢已去而反戈一擊,江山崩塌了。你落寞的回頭看看慈溪,抓一把故鄉的土,去了那頭。
4 國際方面 不外乎美蘇,蘇聯不必說基本向著八路軍的,東北的部隊有部分是裝備蘇系裝備的。而當年30萬八路軍幾乎沒有武裝的出關,然後當當當,100萬武備齊全整整齊齊的一野部隊揮師南下,從冰天雪地打到了天涯海角。亮劍中說到你們在東北撿了多少洋落兒,確實如此啊。解放軍第一個炮兵縱隊(軍)在哪裡,第一個坦克分隊在哪裡,都在東北,而且都是日本人的裝備。你要想清楚日本最精銳的關東軍,那是留著防備蘇軍的,在蘇軍的機械化軍團面前是不堪一擊,但是相對於國內戰爭那種類似於冷兵器時代來說,如此豐厚的遺產確實拉近了雙方的距離。當年看書的時候看到說八路軍進關後分散開,一路前進,一邊打開沿路的軍火庫,一把把擦著黃油的歪把子,一台台小鋼炮被抬出來裝備,那是口水直流啊。這些按說都是蘇軍的戰利品,包括東北那麼多工廠的機器設備等等,不過可能有某些緣由最後僅拉回去一部分機器,其餘留了下來。面子上蘇聯為了和國民政府的關系是兩不想幫的,背地裡的交易那就不知道了。美國方面,沒有給予足夠的支持,因為八路軍這邊成功的把美國忽悠了。太晚了,以後有空再補充吧。
❹ 二戰時國民黨軍事實力如何
抗日戰爭前,中國的軍事實力:
陸軍方面,中央有統一番號者有個步兵師,59個獨立步兵旅,43個獨立步兵團;9個騎兵師,5個獨立騎兵旅,3個獨立騎兵團;炮兵4個旅,18個團,15個營(獨立建制);工兵2個團;交通兵3個團;通信兵2個團;憲兵11個團3個營。另外稅警總團約2個師的兵力,陸軍軍官學校教導總隊約一個加強師的兵力。總計官兵2029000人。
175個師中包括中央軍、晉軍、原東北軍、原西北軍、黔軍、滇軍、原鎮嵩軍、粵軍、寧夏回軍、川軍、湘軍、陝軍等地方派系軍力,還有新編步兵師6個。
其他部隊:裝甲團一個(保密未公開),團長杜聿明,配有戰車一營,炮兵二營,高炮一營。另有新疆部隊10個師,不在中央編制。此時中央紅軍已改編為八路軍後又旋改稱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朱德,轄115師(林彪12000人)120師(賀龍6000人)129師(劉伯承8000人),另陝北警備旅(蕭勁光4000人)。
陸軍編制,當時國民黨中央規定兩種:其一,每師三個步兵團,另加師屬特種兵——炮、騎、工、輜重、通信等連(或營)及衛生隊,此類師多輕裝備。其二,每師二步兵旅,四步兵團,另師部直屬,炮兵團、工兵、通信兵、輜重兵營、特務連、衛生隊、探照燈排,裝備較好。
步兵團下轄三個步兵營,步兵營下轄三個步兵連,一個重機槍連,一個小炮排。團部直轄炮兵(82迫擊炮)連,通信、特務排,全團按編制應有2000餘人。但實際上由於各種原因,每團大約1700人就很不錯了。
陸軍裝備
1.中央軍
以中正式步槍為基準,騎、炮兵用中正式馬槍(中正式步槍與捷克式7.9厘米步槍相類同)。駁殼槍(德制自來得,可連發,近距離沖鋒用),手槍,重機槍(營機槍連6挺)。輕機槍(每步兵連6挺),小炮(每營2門),步兵炮(82迫擊炮)每團步兵連4門。山炮或野炮(以75口徑為准)每師炮兵團36門)。實際上步兵團大致相同,其他特種兵——炮、騎、工、輜重、通信等不盡相同。炮兵多集中使用。師炮兵團等有的有有的沒有。槍支則是有什麼就用什麼,國外進口加中國製造。口徑為7.9或6.5兩種,盡可能使一個團或一個營槍支口徑一致,以便作戰時可以交換子彈使用。有些槍支還是由清末新軍或北洋軍傳承下來的,繼續使用。
2.東北軍
因張作霖緣故,多用日式武器,明治30年和38年式步槍較多。張學良請德國技師研製88式火炮,後為日軍所獲,視為珍寶,大量裝備。
3.舊西北軍
除了北洋傳承武器外,有大量蘇聯援助武器。自己有兵工廠造輕武器。
4.晉軍
部分北洋傳承,太原兵工廠煉鋼較差,所產輕武器性能不佳。炮兵有十團,集中使用。
5.桂軍
所用武器部分為民國初年陸榮廷、譚浩明、沈鴻英等遺留下來的。部分是北伐時收自各地方部隊。廣西較貧瘠,故實行精兵政策,只有六個步兵師,裝備還可以。、
6.粵軍
廣東富裕,廣州兵工廠可自造,重武器有港口進口方便,裝備較佳。每師有炮兵、工兵、輜重兵、特務兵各一營,騎兵、通信兵各一連,電信兵一隊,軍醫院一所,可以說是當時中國陸軍建制、裝備最佳的部隊。
7.川、滇、黔等軍
川軍以劉湘部編制裝備較為完整,其餘部隊裝備較差;滇軍裝備較好,有部分法式裝備;黔軍與滇軍關系較好,故裝備尚可。何健湘軍多中央化,與中央軍類同。
8.陝、寧、甘等軍
陝軍已中央化,裝備平平;寧夏軍因隨韓復渠跑過河南、山東,加上自身有錢,武器外購較多;裝備皆不錯。甘肅馬步芳,武器部分由其父馬琪傳承,部分外購,以騎兵為主。
數據來源《戰略與歷次戰役》楊天石 臧運祜編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❺ 從1946年到1948年11月敵我雙方的軍事實力發生怎樣的變化
遼沈戰役抄(1948年9月12日開始)前後52天,殲滅國民黨軍一個剿匪總部、4個兵團部、11個軍33個師共四十七萬二千人。計算遼沈濟南以及全國各地區9/10兩個月戰果,人們發現,國共軍隊數量對比發生了歷史性的倒置傾斜。人民解放軍由280萬人上升為310萬人;國民黨軍由365萬人下降為290萬人。
❻ 三大戰役前後國共軍事力量對比
三大戰役前的國共雙方戰場態勢是,國民黨軍隊365萬,分成幾個重兵集團,其中東戰場北50萬,中原戰場70萬,華北戰場60萬,西北戰場30萬。共產黨軍隊280萬,編成五大野戰軍,東北野戰軍70萬,華東野戰軍36萬,中原野戰軍20多萬,華北野戰軍30萬左右,西北野戰軍不到10萬。
遼沈戰役 國軍50萬,共軍103萬(包括30萬地方部隊)。戰役結果,東北野戰軍以傷亡6.9萬人代價殲滅國民黨軍隊47.2萬,其中俘敵306200人,斃傷56800人,起義26000人,投誠83000人,繳獲繳獲火炮6546門,輕重機槍16293挺,長短槍203960支,坦克160輛,裝甲車180輛,汽車2261輛,飛機9架,戰馬23595匹,電台353部,炮彈270180發,槍彈2435萬發。東北全境解放。
海戰役 國軍70萬,加上後來增援部隊,總兵力達到80萬;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加上地方部隊,共計60萬。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唯一一個兵力少於敵軍的戰役。戰役結果,解放軍以傷亡13.4萬餘人代價,殲滅國民黨軍隊55.5萬人,繳獲火炮4215門,輕重機槍14503挺,長短槍151045支,飛機6架,坦克裝甲車215輛,汽車1747輛,馬車6680輛,炮彈120128發,槍彈2015.1萬發。國民黨在長江以北的主力幾被全殲。平津戰役 國軍60萬,共軍100萬(東北野戰軍80萬,華北野戰軍20萬)。攻打天津,我軍以34萬人歷時29小時全殲守敵13萬。之後以90萬大軍包圍北平守敵25萬,迫其接受和平改編。戰役結果,解放軍以傷亡3.9萬人的代價,殲敵52萬餘人,繳獲各種火炮5537門,輕重機槍30271挺,長短槍155944支,坦克158輛,裝甲車52輛,汽車2390輛,飛機46三大戰役結束後的1949年1月,國共雙方軍事實力發生了巨大變化,國民黨軍隊下降為204萬人,其中能夠作戰的只有150萬;共產黨軍隊上升為358萬,其中野戰軍280萬。全軍統一整編後繼續上升為400萬。架,炮彈98820發,子彈1207.2萬發。
❼ 1946—1950解放戰爭國民黨海軍兵力艦船詳細
抗戰勝利後,美國按照租借法案贈送海軍驅逐艦8艘,1946年7月14日分別被命名為:太康、太平、永勝、永順、永定、永寧、永興、永泰。
此後,美國總統杜魯門又批准福萊斯特建議,咨請國會通過援助中華民國建立海軍提案。撥交271艘艦艇給國民政府。這批艦船包括驅逐艦2艘、掃雷艇24艘、潛艇驅逐艦28艘、登陸艇193艘、修理艦、油船3艘、調查艇1艘、摩托炮艇6艘、浮筒6隻及輕型渡船6艘,還附有活動船塢2艘及其他必要材料多種。
英國則移交國軍海軍巡洋艦1艘(重慶號)護航驅逐艦2艘(伏波號、靈甫號)巡邏艇8艘。
抗戰勝利,盟軍管制委員會將在日本本土俘獲的日海軍殘余艦只解除武裝,其中戰艦、航空母艦、潛水艇全部沉毀,其他艦只在解除裝備後經抽簽交於中、美、蘇、英4國。這批艦只包括驅逐艦26艘、護航驅逐艦67艘,中國分得34艘,共計35598噸。海軍接受後,留用23艘,繳到行政院11艘。1947年9月,盟軍管制委員會又分配一批日軍艦艇,中國分得10艘,含一艘驅逐艦。
陽泰(太) 永安 1946-1970年代海軍主力軍艦史http://homepage.ntu.e.tw/~yingshao/destoryers.htm
❽ 1946-1948年國共軍事力量變化情況 原因是什麼(主要是這個問題)
國軍因為國內(國統區)經濟形式的迅速惡化...腐敗.走私.官僚化程度迅速加深...導致了軍隊的急速腐化.戰鬥力與日俱減。 社會這個大概念本就是由多種因素組合構成,又影響著包含其中的方方面面的因素,因而社會的墮落腐敗之極嚴重的影響到了軍隊,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何抗戰時期和內戰時期國軍反差會如此之大,裝備日益優化,戰鬥力卻反減不增。在此情況下,加之戰略方針錯誤,軍事指揮上的諸多失誤,軍隊給養惡化,最終導致了兵敗如山倒的必然下場。
再看我軍,即使在最開始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我軍仍保持著一股頑強的戰斗精神(主觀因素無法改變客觀歷史,但往往可以推動客觀歷史的發展),隨著解放區的日益擴大,我方經濟政策的正確實施,解放區人民的擁護(當時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畢竟都在農村,人口支持率當然是居高不下),保證了戰略資源和軍隊給養的最充分利用,戰鬥力與日俱增,所以形勢從最初的敵強我弱在短短數年之間急速的發生了逆轉。
1946年:我軍120多萬 國軍:約430萬
1948年3月30日,我軍收復威海衛。這時國共雙方軍事力量對比情況是:中共南北兩線共10個兵團,正規軍和非正規軍兵力總計249萬多人,和1946年7月以前比較增加121萬多人。國民黨軍1946年7月以前,共為430萬多人,到1948年2月減少65萬多人。
❾ 1945年共產黨和國民黨多少兵力
1945年,即解放戰爭初期,國民黨有430萬軍隊,擁有飛機大炮和各種先進武器,回統治全國四分之三以上答的地區和絕大部分城市。
人民解放軍只有127萬人,主要依靠「小米加步槍」,只領導局部且很分散、貧窮的解放區。
解放戰爭,亦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國民黨方面稱為「動員戡亂」,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國共內戰第二階段。
(9)1946年國民黨軍事實力擴展閱讀
雖然敵我力量如此懸殊,但面對中國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大決戰,中國共產黨人不畏強敵、奮然而起、敢於斗爭、敢於勝利。
毛澤東同志提出了「一切反對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最終在短短三年多時間里就消滅了國民黨800多萬軍隊,推翻了國民黨反動政府,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在這一個個重大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人哪怕有一次退縮或放棄,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就會遭到失敗,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就會完全逆轉。
❿ 1937年世界大戰前夕各國軍事實力,包括國民黨,並且排個名次。
綜合國力 美國 德國 英國 蘇聯 法國 日本 義大利
軍事實力 德國 蘇聯 法國 英國 日本 美國 義大利,美國37年還沒有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