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軍事變革的本質、目的、基本內容及主要特徵是什麼 這是軍事理論的題目,求答案,急急急
本質目抄的是與時俱進襲,跟上現在世界軍事化變革的潮流,進行軍隊現代化的改革。基本內容是軍隊走向知識化,信息化,電子化,機械化。比如以前我國步兵長期訓練刺刀手榴彈,但實際上現代戰爭已很少有機會拼刺刀,投手榴彈,都是遠程攻擊為主,即使近戰,也是看誰的武器火力更強大,擊發更快,誰的制敵手段更多。所以,再練哪些落後的東西不行了,必須進行新軍事變革和跟上世界軍事變革。
Ⅱ 新軍事變革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所謂新軍事變革,也叫軍事信息化變革,它的實質是工業時代以來建立起來的現行內的機械容化軍事體系,向未來信息化軍事體系的整體轉型,即機械化基礎上的信息化。變革的基本內容,可以概括為四個「革新」、一個「轉變」。四個「革新」也就是:革新軍事技術,推進武器裝備的信息化;革新體制編制,重新編組軍隊的結構;革新作戰方法,以發揮信息化裝備的優勢;革新軍事思想,以新的理念謀劃作戰與軍隊建設。一個「轉變」,就是通過上述四個方面的革新,推動戰爭形態從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的方向演變。
Ⅲ 新軍事革命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新軍事革命的主要內容包括:
1、體制編制的聯合化、小型化、自主化趨勢更加明顯;
2、武器裝備呈現出向數字化、精確化、隱形化、無人化的發展趨勢;
3、聯合作戰形態向「四非」(非接觸、非線性、非對稱和非正規)和「三無」(無形、無聲、無人)作戰方向發展;
4、軍隊指揮形態更加扁平化、自動化、網路化、無縫化,一體化聯合作戰指揮體系逐步形成;現代國防管理體制不斷完善。
(3)新軍事革命的基本內涵和主要內容是什麼擴展閱讀:
當前,世界新軍事革命已進入深入發展階段。主要國家一方面積極消化前期軍事改革和轉型所取得的成果,軍隊建設進入相對穩定期和調整適應期;另一方面,不斷總結反思,調整糾偏,整合資源,准備推動新一輪軍事改革。
世界新軍事革命深入發展的主要標志:主要國家紛紛提出軍隊建設新的發展目標。美軍提出了「二次轉型」目標,要求建設更精幹、更靈敏、更先進、戰備程度更高的新型聯合部隊。
俄軍「新面貌」改革進入調整完善階段,力求實現「精幹高效、機動靈活、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建軍方針。
日本提出了「機動防衛力量」構想,力求建設快反、機動、靈活、持續的多能型自衛隊。
歐盟主要國家提出了「建立一支規模小、裝備精、輕型化、機動靈活、快速反應能力較強的實戰型軍隊」的建軍方針。
Ⅳ 在新軍事理論中,戰爭觀的新內涵主要包括哪幾個方面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戰爭觀含哪五個方面
恩格斯指出:「無產階級的解放在軍事上同樣也將有著自己的表現,並將創造出自己特殊的、新的作戰方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562頁)毛澤東的戰略戰術思想是在中國革命戰爭實踐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無產階級的作戰理論。它有其顯著的特點。
一、以人民戰爭為基礎
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是建立在人民戰爭基礎之上的,無論是戰略的持久戰還是戰役戰斗的速決戰;無論是運動戰、陣地戰還是游擊戰;無論是戰略防禦,還是戰略進攻,都離不開人民群眾在情報、通信、交通、後勤等方面提供的保障,它不同於其他任何軍隊所採取的戰略戰術原則。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只有在人民群眾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才能實行,才能發揮出應有的威力。毛澤東正是在人民戰爭的基礎上,以超人的革命膽略和聰明才智,指揮我軍奪取了中國革命戰爭的勝利。實踐證明人民戰爭這個基礎,不僅是毛澤東戰略戰術思想取之不盡的源泉,而且也充分顯示出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如果離開了人民戰爭這個基礎,我軍也就失去了最大的優勢,失去了以弱勝強、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敵人的基本前提,也就減少了避敵之長、擊敵之短的良好條件。毛澤東指出,我們的戰略戰術「是人民解放軍在和國內外敵人長期作戰的鍛煉中產生出來,並完全適合我們目前的情況的。蔣介石匪幫和美國帝國主義的在華軍事人員,熟知我們的這些軍事方法。蔣介石曾多次集訓他的將校,將我們的軍事書籍和從戰爭中獲得的文件發給他們研究,企圖尋找對付的方法。美國軍事人員曾向蔣介石建議這樣那樣的消滅人民解放軍的戰略戰術;並替蔣介石訓練軍隊,接濟軍事裝備。但是所有這些努力,都不能挽救蔣介石匪幫的失敗。這是因為我們的戰略戰術是建立在人民戰爭這個基礎上的。任何反人民的軍隊都不能利用我們的戰略戰術。」(《毛澤東選集》第4卷第1248頁)。可見,毛澤東的戰略戰術思想只能為人民戰爭所擁有,它只有在人民戰爭基礎上,在軍隊和人民團結一致,指揮員和戰斗員團結一致的基礎上,才能充分發揮它的威力,成為我軍克敵制勝的法寶。
二、以積極防禦為核心
積極防禦戰略思想,是毛澤東科學地吸取了古今中外戰爭實踐和理論中有關積極防禦的精華,將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中積極防禦的思想創造性地運用於中國革命戰爭的實踐,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戰爭指導理論。毛澤東的戰略戰術指導方針和原則,都是在這一核心思想指導下提出來的。他根據中國革命戰爭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階段、不同的作戰對象,提出了相應的作戰指導原則。他把戰略上的防禦同戰役戰鬥上的進攻,把戰略防禦同戰略進攻;把戰略上的持久同戰役戰鬥上的速決;把戰略內線作戰同戰役戰斗外線作戰,辯證的統一起來,制定了一整套積極防禦的戰略戰術指導原則,闡明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指導規律,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積極防禦的理論。
毛澤東戰略戰術思想以積極防禦為核心,這不僅是戰略防禦的指導思想,而且也是戰略反攻乃至戰略進攻的指導思想。它不僅指導著戰爭的全局,而且也涵蓋著戰役戰斗在內的作戰思想。既體現了政治上的有理,也體現了軍事上的有利;既體現著作戰指導上的靈活性、主動性,也體現作戰指導上的進攻性。政治上的有理,決定了我軍的戰略戰術是建立在人民戰爭基礎上的,是保衛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正義的革命戰爭;軍事上的有利,揭示了戰略上以弱對強的矛盾運動形式和規律,闡明了進攻和防禦之間相互對立、相互依存、相互滲透,以及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換的辯證關系。作戰指導上的靈活性、主動性和進攻性,在於毛澤東實事求是地從戰略防禦地位出發,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採取不同的戰略對策,與我軍各個時期作戰任務相結合,為我軍制定了一系列靈活具體的作戰方針,使我軍由戰略防禦向戰略反攻和進攻轉換和發展。我軍歷次革命戰爭實踐,充分地證明了這一點。
三、以以劣勝優為前提
正確的戰略戰術思想,是建立在與之相適應的一定的客觀物質條件基礎之上的,離開了一定的客觀物質條件,就不可能有正確的戰略戰術思想。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敵人,這是毛澤東軍事思想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戰略思想,它是由中國革命戰爭的客觀實際所決定的。劉伯承元帥曾指出,毛澤東軍事思想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以人民的弱小武裝戰勝現代裝備之強大敵人的軍事學說」(《劉伯承軍事文選》第476頁)。鄧小平也指出:「我們的戰略就是以劣勢裝備為出發點的」(鄧小平同志1978年接見外賓時的講話),它是產生毛澤東人民戰爭一系列戰略戰術原則的前提,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革命膽略與科學態度緊密結合的創舉和光輝典範。
毛澤東戰略戰術思想以劣勝優為前提,它同毛澤東關於「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小國可以打敗大國,弱國可以戰勝強國」,以及「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等論述一樣,是從戰爭的全局、總體和長遠的觀點而言的。它不是指局部的、個別的表面現象,它除了指軍事的物質力量外,還包括了政治、經濟等其他方面的含義,充滿了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哲學思想,揭示了正義的革命力量一定能夠由弱變強,最終超過和戰勝貌似強大的反革命力量的歷史發展規律。
毛澤東戰略戰術思想以劣勝優為前提,就是在戰略全局上,決不能過高地估計敵人的力量,過低地估計自己的力量,要充分發揮我們的長處,樹立敢打必勝的信心。在戰役戰斗的部署上,要做到「知己知彼」,「不打無准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要慎重初戰,實行戰略內線持久的防禦戰和戰役戰斗外線速決的進攻戰。要「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要依據戰場敵我雙方各方面的情況,精心籌劃,實施強有力的指揮,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毛澤東曾概括地指出:「我們的戰略是以一當十,我們的戰術是以十當一」。他認為,「我之相對的戰略劣勢」是可以改變的,其方法就是「人工地造成我們許多局部的優勢」,「去剝奪敵人的局部優勢」,「把這些局部的東西集合起來,就成了我們的戰略優勢」和「敵人的戰略劣勢」。毛澤東的這些論述,是對戰爭全局和局部的強與弱、優與劣關系的科學把握,是對戰略上以弱勝強和戰役戰鬥上以強擊弱辯證關系的深刻揭示,闡明了革命戰爭以弱小的軍事力量在戰略上打敗強大敵人的主要途徑和基本規律。
四、以靈活機動為靈魂
戰爭指導上的靈活性,是具體地實現主動性於戰爭中的東西,它不僅是作戰指揮的主要方法和原則,而且是戰爭指揮的中心任務。在毛澤東大量的軍事著述和指導戰爭的實踐中,無不體現著毛澤東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思想。他基於中國革命戰爭的客觀實際情況,在作戰指導原則上,從來不把戰略戰術的原則當作僵死的教條,也從來沒有為我軍規定過千古不變的作戰原則,而採取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有什麼槍打什麼仗,有什麼敵人打什麼仗,在什麼時間、地點打什麼時間、地點的仗等靈活制勝方法;在兵力的使用上,他正確地把握戰機,調動部隊迅速地集中和分散,採取合而有分,分而有合,進而有退,退而有進,打而有走,走而有打,迷惑調動敵人,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在戰術的運用上,把握戰場千變萬化的情況,及時恰當地變換戰術。他在領導中國革命戰爭的長期實踐中,無論是由進攻變為防禦,前進變為後退,鉗制隊變為突擊隊;還是由防禦變為攻擊,後退變為前進,突擊隊變為鉗制隊等等,都能靈活自如,變換適當。在集中兵力的方法上,他將向心集中、逐次集中、戰前集中、直接集中和設伏集中等各種方法靈活運用。在兵力集中的程度上,他針對敵人兵力的強弱,視情集中不同倍數的兵力,予以殲滅等等。毛澤東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體現在他指導戰爭的方方面面,貫穿於中國革命戰爭的全過程,是毛澤東戰略戰術思想的靈魂。
毛澤東戰略戰術思想之所以非常重視靈活機動,這不僅在於他透徹地分析了靈活機動的實質,准確地把握了靈活機動的奧秘,而且掌握了戰爭的本質和規律,還在於他認識到戰爭充滿了蓋然性、偶然性和不確實性,是變化多端的領域。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只有靈活機動,才能適應戰場瞬息萬變的復雜情況,才能避敵之優勢,擊敵之短,達到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目的。
Ⅳ 當代新軍事革命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
當代新軍事革命的主要內容包括:
1、軍隊信息化建設:加強以信息化為主要標志的軍隊質量建設,世界新軍事變革正向縱深發展,以信息化為主要特徵的軍事競爭加劇,軍事力量對比失衡的局面沒有明顯改變,信息化建設是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重要內容。
2、新軍事技術:軍事革命是科學技術發展和應用的必然結果,必須從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來認識新軍事革命。
3、新武器裝備: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是新軍事革命的重要環節,新一代武器系統的研發應用可以提高軍隊的作戰能力,適應新時期戰爭的需求。是新軍事變革有可能加劇戰略力量對比的失衡,使各國已經存在的差距不僅不容易縮小,反而有可能擴大。
4、新軍事理論是新軍事變革有可能加劇戰略力量對比的失衡,使各國已經存在的差距不僅不容易縮小,反而有可能擴大。可能會誘發新一輪軍備競賽,甚至導致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軍事系統特別是武器裝備的新的更大的"時代差",從而對世界和平、發展和安全構成新的威脅
5、。新軍事理論 :軍事理論是有關軍隊和戰爭的概念、范疇、原理、原則等的體系。科學創新的軍事理論是軍事活動的本質及其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來源於軍事實踐,經理論概括後給軍事實踐以指導,並在不斷接受軍事實踐檢驗的基礎上得到豐富和發展。
(5)新軍事革命的基本內涵和主要內容是什麼擴展閱讀:
關於中國的軍事革命:
1、新軍事革命是特指在工業社會走向信息社會的時代,以信息技術為核心並得以廣泛應用,從而引起軍事領域武器裝備、軍事理論和組織體制等一系列的根本變革,導致徹底改變戰爭形態和軍隊建設模式的一場革命。
2、我國把握新軍事變革的信息化趨勢,統籌機械化與信息化的協調發展。積極推進我軍建設轉型,是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基本任務。在這個基本任務中,武器裝備必須堅持機械化和信息化的復合式發展。
3、信息化是方向,信息化不能離開機械化這個載體和依託,信息化應建立在機械化的平台上。同時應看到,以信息化帶動機械化,包含著選擇機械化、改造機械化、重組機械化。從新軍事變革的趨勢看,世界各國軍事戰略不同,對機械化武器裝備的取捨也不盡相同。
Ⅵ 當前的新軍事革命包括哪些要素
新軍事革命包含個要素:
1、新軍事技術。包括研究軍事領域的相關理論和軍事,國防領域的前沿的技術的研究。
2、新武器裝備。武器裝備向數字化、精確化、隱形化、無人化目標發展。
3、新軍事理論。軍事理論更加扁平化、自動化、網路化、無縫化,形成一體化聯合作戰指揮體系。
4、新組織體制。組織形態向優化結構、減員增效、模塊組合、「去重型化」的方向發展。
(6)新軍事革命的基本內涵和主要內容是什麼擴展閱讀:
世界新軍事革命發軔於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經歷醞釀起步、初露端倪、轉折突進幾個階段之後,現已進入全球范圍內的加速發展階段。其基本內容為「七個創新」,即創新軍事理論、創新軍事技術、創新體制編制、創新作戰樣式、創新教育訓練、創新後勤保障、創新國防管理,他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滲透,構成了一個整體推進的新時代的軍事體系,核心就是要實現軍事領域的信息化,目標是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最終實現軍事體系的根本轉變。
世界主要大國推動軍事轉型主要呈現五個特點。一是注重搞好頂層設計,增強科學性、計劃性和權威性;二是注重試驗檢驗,逐步加以推廣;三是強調理論先導,以軍事理論牽引轉型;四是重視高層推動,爭取全社會支持;五是注意與社會總體改革協調發展。
Ⅶ 24、新軍事變革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
新軍事變革的主要內容包括:
1、信息優勢是新軍事變革的核心(以信息技術內為核心的高新技術在軍事領域容廣泛使用,使信息化的武器裝備形成體系)
2、創新的軍事理論是新軍事變革的靈魂(軍事理論的重大突破)
3、智能化的武器系統是新軍事變革的支點(指揮控制領域的鼎新)
4、變革的體制編制是新軍事變革的重點(軍隊結構的空前變革)
(7)新軍事革命的基本內涵和主要內容是什麼擴展閱讀
新軍事變革帶來的影響:
一是新軍事變革極大地沖擊了傳統戰爭理念,改變了現代戰爭面貌,促使各國重新審視安全環境和戰略策略,依據客觀環境和主觀需求積極主動地進行戰略調整。
二是新軍事變革有可能加劇戰略力量對比的失衡,使各國已經存在的差距不僅不容易縮小,反而有可能擴大。
三是新軍事變革不僅使軍事手段的地位和作用明顯上升,而且會刺激新干涉主義進一步抬頭,給世界和平與地區安全帶來新的威脅。
四是發展中國家戰略選擇的難度進一步增大。新軍事變革對發展中國家的國防建設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Ⅷ 新軍事革命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
新軍事革命的主要內容包括:
主要標志
世界新軍事革命深入發展的主要標志:主要國家紛紛提出軍隊建設新的發展目標。美軍提出了「二次轉型」目標,要求建設更精幹、更靈敏、更先進、戰備程度更高的新型聯合部隊。
俄軍「新面貌」改革進入調整完善階段,力求實現「精幹高效、機動靈活、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建軍方針。
日本提出了「機動防衛力量」構想,力求建設快反、機動、靈活、持續的多能型自衛隊。歐盟主要國家提出了「建立一支規模小、裝備精、輕型化、機動靈活、快速反應能力較強的實戰型軍隊」的建軍方針 。
基本內涵
世界新軍事革命深入發展的基本內涵:
體制編制的聯合化、小型化、自主化趨勢更加明顯;
武器裝備呈現出向數字化、精確化、隱形化、無人化的發展趨勢;
聯合作戰形態向「四非」(非接觸、非線性、非對稱和非正規)和「三無」(無形、無聲、無人)作戰方向發展;
軍隊指揮形態更加扁平化、自動化、網路化、無縫化,一體化聯合作戰指揮體系逐步形成;現代國防管理體制不斷完善 。
突出特點
世界新軍事革命深入發展的突出特點:
一是深刻性。主要國家軍事改革正在從軍事技術層面、軍事組織層面、作戰理論層面,深入到軍事文化層面,提出了軍事轉型文化、聯合文化和理論創新文化等。
二是全面性。世界主要國家軍事改革和軍事轉型不僅涉及信息化軍事技術形態、聯合化組織形態和高效化管理形態,而且包括了軍事理論形態、作戰形態、保障形態、教育形態等各個領域。
三是務實性。美軍著力提升指揮控制能力、情報能力、火力打擊能力、機動能力、防護能力、保障能力、信息能力、國際交流能力。俄軍著眼於提高應對各種安全威脅的能力,尤其是提高應對大規模空天襲擊和地區戰爭的能力。
四是不平衡性。美國始終處於領先地位;英、法等其他發達國家緊隨其後,積極跟進,加快推進軍事轉型;俄羅斯開展「新面貌」軍事改革,現已完成軍事組織形態的轉型;印度、巴西等新興國家以改善武器裝備為重點,正在進行有選擇的軍事改革 。
當前,世界新軍事革命加速發展,各主要國家加緊推進軍事轉型、重塑軍事力量體系,這將對國際政治軍事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8)新軍事革命的基本內涵和主要內容是什麼擴展閱讀:
新軍事革命,是特指在工業社會走向信息社會的時代,以信息技術為核心並得以廣泛應用,從而引起軍事領域武器裝備、軍事理論和組織體制等一系列的根本變革,導致徹底改變戰爭形態和軍隊建設模式的一場革命。
新軍事革命包含4個要素:新軍事技術、新武器裝備、新軍事理論、新組織體制。
Ⅸ 新軍事變革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武器裝備智能化:其重要標志是各類精確制導武器(PGM,Precision Guided Munition)逐步成為戰場的主角。
編制體制精幹化:提高質量、減少數量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軍隊建設的普遍趨勢。
指揮控制自動化:自20世紀60至70年代起,為使指揮控制實時高效,世界主要國家軍隊紛紛著手開發C3I系統(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 Intelligence),把情報系統獲得的信息通過通信這條生命線用於指揮部隊和控制武器裝備。
作戰空間多維化:隨著科學技術在軍事領域內的廣泛運用,作戰領域正逐步由傳統的陸、海、空三維空間向陸、海、空、天、電(磁)五維空間擴展。
作戰樣式網路化:網路化的聯合作戰將是信息時代的主要作戰樣式,美軍稱之為「網路中心戰」。俄羅斯軍方的主流觀點認為,未來戰爭將具有立體化、空地結合、海陸空合成同步作戰和精確打擊的性質。
Ⅹ 請簡述新軍事變革的主要內容
新軍來事變革,也叫軍事信息化變革源,它的實質是工業時代以來建立起來的現行的機械化軍事體系,向未來信息化軍事體系的整體轉型,即機械化基礎上的信息化。變革的基本內容,可以概括為四個「革新」、一個「轉變」。
四個「革新」也就是:革新軍事技術,推進武器裝備的信息化;革新體制編制,重新編組軍隊的結構;革新作戰方法,以發揮信息化裝備的優勢;革新軍事思想,以新的理念謀劃作戰與軍隊建設。一個「轉變」,就是通過上述四個方面的革新,推動戰爭形態從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的方向演變。
(10)新軍事革命的基本內涵和主要內容是什麼擴展閱讀:
自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世界軍事領域興起了一場新的深刻變革,被稱之為「新軍事變革」。1993年,五角大樓藉助柯林頓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建設,首次出台《四年防務評估報告》,報告重新設計美軍未來任務,規劃軍力建設。與此同時,五角大樓的將軍們,躊躇滿志地提出實施新軍事變革,創造新的軍事優勢。隨後,世界主要大國相繼響應。
新軍事變革是在信息技術、精確制導技術、航天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以及隱形技術的推動下發生的,其本質是更新武器裝備、革新軍隊體制、創新軍事理論、刷新戰爭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