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化解美日軍事同盟對我國的不利影響
可以用經濟利益勾引日本向中國靠攏。從而化解美日軍事同盟。
Ⅱ 軍事組織
1.阿富汗的塔利班
2.非洲統一組織
簡稱「非統組織」,成立於年5月25日。
其宗旨是:促進非洲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的合作,特別是協調國防政策;保衛和鞏固非洲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根除一切形式的殖民主義,促進國際合作。總部設在衣索比亞的首都亞的斯亞貝巴.
3.日美軍事同盟
日美軍事同盟是在冷戰這一特定歷史背景下形成的一種雙邊安排。冷戰結束後,它本應壽終正寢,進入歷史的垃圾箱,不料,這個冷戰的產物非但「死而不僵」,反倒愈發活躍。
近年來,通過修改《日美防衛合作指針》、制定「有事法制」等一系列「小動作」,日本為其追隨美國在亞太地區乃至全球范圍內進行軍事合作鋪平了道路。2月19日,日美兩國在華盛頓舉行由雙方外長和國防部長參加的所謂「2+2」會晤,制定了旨在加強日美軍事同盟的「共同戰略目標」。
此次會晤表明,日本正實質性地介入到美國的全球戰略之中,日美兩國「在軍事同盟中抱得更緊」,軍事一體化的進程也在加快。
4.獨聯體「軍事同盟」
2003年05月12日在中亞國家塔吉克舉行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高峰會議上,6個獨聯體國家的元首決定將獨聯體集體安全組織轉變成軍事同盟,作為對可能存在的外部威脅的威懾。
6個成員國分別是俄羅斯、白俄羅斯、亞美尼亞以及中亞國家哈薩克、塔吉克和吉爾吉斯斯坦。
5.東南亞國家聯盟
1967年8月8日,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5國外長發表《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宣言》,正式宣告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簡稱「東盟」。
1984年1月汶萊獨立後隨即加入東盟,1995年7月越南加入東盟,1997年7月寮國和緬甸加入東盟,1999年10月柬埔寨加人東盟。至此,實現了「十國大東盟」的構想。
東盟還與中國、韓國、日本、印度、紐西蘭、澳大利亞、俄羅斯、加拿大、美國以及歐盟等10個國家和組織結為對話夥伴國。
該組織的宗旨是本著平等和合作的精神,通過共同努力來加速本地區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奠定一個繁榮、和平的東南亞共同體的基礎,並促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增進地區的組織合作和相互援助,同國際組織保持緊密和有益的合作。
東盟不能算真正意義的軍事同盟.
6.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
簡稱「歐安組織」,前身為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簡稱「歐安會」。該組織的任務是處理早期預警、沖突防禦和危機處理。
它包括所有歐洲國家和美國、加拿大,是唯一一個包括所有歐洲國家在內並將它們與北美洲聯繫到一起的安全機構。歐安組織只有在所有成員國達成一致的情況下才能起作用,其決定對成員國也只具有政治效力而沒有法律效力。常設秘書處設在捷克首都布拉格。
Ⅲ 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條約的內容是什麼
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條約是日、美兩國於1960年1月19日在美國華盛頓簽訂的軍事同盟條約。版代替日、美兩國於1951年權9月8日簽訂的《日美安全條約》。有效期為10年。1970年6月22日,兩國分別發表聲明,宣布條約無限期自動延長。主要內容:允許美國的陸、空、海軍使用日本的設施和地區;締約國通過有效的自助和互助,來維護和發展其抵抗武裝進攻的能力;當日本的安全或遠東的國際和平受到威脅時;兩國將進行協商;在日本的領土上,對締約國任何一方的武裝進攻,兩國將按照自己的憲法規定和程序採取行動以應付共同的危險。
Ⅳ 美日軍事同盟對亞太地區安全有什麼影響
以日美安保體制為核心的日美軍事同盟,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專同盟之一。日美屬軍事同盟是二戰後大國關系調整的產物,一方面使美國在亞洲獲得了一個極其關鍵的軍事戰略據點,另一方面也使日本免除了許多戰敗後的懲罰,並維持了本國戰後60年之久的和平。
Ⅳ 日本軍事簡介
主要統計
面積37.78萬平方千米。人口1.2684億人(其中13~17歲男367.8萬人,女.4萬人;18~22歲男412.9萬人,女393.0萬人;23~32歲男955。3萬人,女912.1萬人)。國民生產總值506.4萬億日元(2000年)。國防費4.9218萬億日元(2000年國防預算),占國民生產總值的0.957%,占政府財政支出的6.01%。粗鋼9419.2萬噸(1999年)。原煤390.6萬噸(1999年)。原油73萬千公升(1999年)。天然氣22.8萬億立方米(1999年)。發電量921.06億度(1999年)。主要農作物總產量(米、小麥)975.8萬噸(1999年)。海運能力,商船(載重100噸以上)6140艘,總噸位1619.8萬噸(1999年)。民航能力,固定航班機場91處;客運量,國內航線793.58億人千米、國際航線888.14億人千米;貨運量,國內航線89.3萬噸、國際航線114.238萬噸(1999年度)。
國防政策
日本的國防政策主要是不斷強化日美軍事同盟,建立高效的防衛力量,謀求實現政治大國的戰略目標。其基本點是:
(一)注重利用和加強日美軍事同盟。
日美軍事同盟是日本國防政策的支柱,日本認為,日美軍事同盟不僅是對日本的安全保障,而且對日本周邊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都是必不可少的。為此,日本通過《日美安全保障聯合宣言》、新的「日美防衛合作指針」、與「新指針」相配套的「相關法案」等步驟,大大拓展了與美國在軍事領域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提高日美軍事同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如:加強政策協商和情報交換;加強日美聯合演習和訓練;正式決定參加美國戰區導彈防禦系統(TMD)的研究開發計劃;加強日美雙方裝備技術上的交流;採取有效措施,確保美軍順利駐扎等。
(二)進一步突破專守防衛方針。
日本早在80年代初期實際上就已經突破了專守防衛的方針,進入90年代中期以來,日本更強調要由立足於「本土防衛」轉向「御敵於國門之外」、「殲敵於海上」。「國際維和」成為海外派兵的理由。自1992年6月日本國會通過《海外派兵法》以來,日本自衛隊便獲得出兵海外的法律依據,借參加維和,使其出兵海外經常化、制度化。②「周邊有事」成為對外干涉的借口。日美新的「防衛合作指針」把兩國軍事合作的重點從針對「日本有事」變為針對「周邊有事」,其內容涉及國際軍控與裁軍、地區安全對話、國際維和及人道主義救援等方方面面。而「新指針」及其相關法案的制定,使日本的軍事活動地區由遠東擴大到范圍模糊的「周邊地區」;日本武裝力量的職能由「專守防衛」作戰擴大到發生「周邊事態」時,可支援美軍作戰;而且,日美在武力應付「周邊事態」時,可不必經過聯合國授權,只由日美兩國確定即可。此外,日本1999年通過的《周邊事態法》和新的《防衛白皮書》所宣稱的"先發制人"的權利等,都已使日本逐步突破了其一直標榜的「專守防衛」的基本方針。
(三)以高質量的軍事力量為堅強後盾。
日本認為,只有在雄厚的經濟實力基礎上,擁有一支強有力的、與政治經濟大國地位相稱的軍事力量,才能在真正意義上確保日本成為與美歐共同主宰世界的大國。為此,冷戰結束後,日本在謀求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背景下,採取了一系列的重大舉措加速軍事力量外向型發展的步伐,加強軍事力量的質量建設。其具體措施包括:①強調冷戰後國際形勢的不穩定因素和日本面臨的所謂各種威脅,為軍事力量的發展尋找合理的借口;②逐步排除對軍事力量發展的各種制約因素,為進一步發展軍事力量創造條件;③以海空力量為發展重點,不斷充實必要機能和提高質量,以適應軍事力量的外向型使命;④進一步加大對國內軍工生產與技術開發的扶植,以適應發展軍事力量的長期需求和增強主動性。
軍事戰略
日本正在擺脫「和平憲法」的束縛,把軍事戰略的目標定位在謀求軍事大國的地位上。
國防體制
日本國防組織的最高領導人、自衛隊的最高統帥是內閣總理大臣,他代表內閣對自衛隊行使最高指揮監督權。內閣會議是國防問題的最高決策機構,負責對提交國會審議的有關國防問題的法律草案、預算草案作出決定,制定有關政令,決定有關國防的重大方針和計劃。安全保障會議是國防問題的最高審議機構,它由以下人員組成:根據《內閣法》第9條的規定預先指定的國務大臣、外務大臣、財務大臣、內閣官房長官、國家公安委員會委員長、防衛廳長官,由內閣總理大臣任主席。當主席認為必要時,可讓有關國務大臣、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及其他有關人員列席會議,陳述意見。安全保障會議的職責是:審議有關國防的重要事項處置重大緊急事態的重要問題。防衛廳是在內閣總理大臣領導
Ⅵ 日本歷史上日獨伊三國軍事同盟是什麼意思日德同盟和現在日德巴印四國入常同盟有關系嗎
軸心國的同盟三國公約、三國盟約,於1940年9月27日由納粹德國、法西斯義大利專與日本帝國在德屬國柏林簽署。此項協定正式確立了上述三個軸心國的同盟關系,並被認為是對美國的警告:要麼保持中立,要麼兩面受敵。條約中,三國同意在未來十年他們會「支持及與對方互相合作以期實現她們建立與維持新秩序的目標,以期提倡互惠互利與有關人民之福祉。」三國確認對方的勢力范圍,並承諾「以政經與軍事之力,協助任何仍未參與戰爭而被攻擊的一方。」而條款中的攻擊者不包括蘇聯。條約補充1936年的德日協定和反共產國際協定之不足,並消除德國與日本因1939年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而起的嫌隙。後來,匈牙利 (1940年11月20日) 和羅馬尼亞 (1940年11月23日) 加入協定。保加利亞在德軍進駐前,在1941年3月1日加入。
Ⅶ 日本和美國是軍事同盟國,那中國和哪國是軍事同盟國
中國現在沒有軍事同盟國
日本和美國的軍事同盟,是被佔領國與佔領國的關系.
中國的戰略夥伴關系國:美國,歐盟,俄羅斯,……
還有戰略互惠關系,比如:日本
Ⅷ 名詞解釋:美國軍事同盟
根據《北來大西洋組織公約》規定,自北約組織成員都是軍事同盟國。
英、法、荷、比、盧、加、挪、冰島、葡、意、丹、希、土、德、西班牙、波蘭、捷克和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愛沙尼亞、斯洛維尼亞和斯洛伐克等國,該組織共有26個成員國,根據《北大西洋組織公約》章程規定,這25個國家都是美國的同盟國,該組織的宗旨是締約國實行集體防禦,任何締約國同他國發生戰爭時,必須給予援助,包括使用武力。以蘇聯為首的華約(華沙條約)解體後,北約謀求擴大其使命,如維持和平和通過對話促進區域穩定等。此外同美國簽訂共同防護條約的國家有日本、澳大利亞、韓國、以色列、羅馬尼亞、巴基斯坦、沙特、土耳其、蒙古、泰國、科威特。(11國)
Ⅸ 日美安保條約是否是現今世界最強大的軍事同盟
《北大西洋公約》才是最強大的軍事同盟,美國、日本、韓國、菲律賓、印尼、汶萊、新加坡、澳大利亞、中國台灣是亞洲小北約。
Ⅹ 日本的軍事戰略的實質是什麼
依靠日美軍事同盟,「主動先制」,消除「多種 多樣的威脅」, 實現軍事大國和政治大國的戰略目標, 發揮全球性的軍事作用, 維護日本的 國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