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軍事上遠征匈奴文化上什麼

軍事上遠征匈奴文化上什麼

發布時間:2021-02-26 03:49:39

㈠ 匈奴帝國的文化

匈奴人五月於籠城祭天地,祖先,鬼神。匈奴每年有規定的日子舉行集體的祭祀。每年三次集會的日期,《史記》說是正月、五月及秋季,《後漢書》為正月、五月及九月,兩者皆為一致。大致上,正月的集會是個小集會,參加的人是匈奴諸長。五月的大會最富宗教色彩,參加的人數很多,不限於諸長,主要是為祭其先祖、天地及鬼神。秋季的集會則是為秋天收成而感謝天神的集會。
關於集體祭祀的地點,大致上是在單於所在的地方舉行,雖然都是祭天,同時也有商討國家大計、秋後感謝天神等任務。匈奴人對其祖宗的墳墓很為重視,不只相信祖宗死後有神靈,其他人死後也有神靈,也可以降吉凶。也相信人死後,需要享用金銀衣裘以及女人。
在戰爭時,匈奴人還相信各種巫術。其內容如下:
「 曩者,朕之不明,以軍候弘上書言「匈奴縛馬前後足,置城下,馳言『秦人,我丏若馬』」,又漢使者久留不還,故興遣貳師將軍,欲以為使者威重也。古者卿大夫與謀,參以蓍龜,不吉不行。乃者以縛馬書遍視丞相御史二千石諸大夫郎為文學者,乃至郡屬國都尉成忠、趙破奴等,皆以「虜自縛其馬,不祥甚哉!」或以為「欲以見強,夫不足者視人有餘。」易之,卦得大過,爻在九五,匈奴困敗。公車方士、太史治星望氣,及太卜龜蓍,皆以為吉,匈奴必破,時不可再得也。又曰『北伐行將,於釜山必克。」卦諸將,貳師最吉。故朕親發貳師下釜山,詔之必毋深入。今計謀卦兆皆反繆。重合侯得虜侯者,言「聞漢軍當來,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諸道及水上以詛軍。單於遺天子馬裘,常使巫祝之。縛馬者,詛軍事也。』又卜「漢軍一將不吉」。匈奴常言『漢極大,然不能飢渴,失一狼,走千羊。』乃者貳師敗,軍士死略離散,悲痛常在朕心。」 司馬遷《史記》、班固《漢書》皆言「毋文書,以言語為約束」。桓寬《塩鐵論.論功》卻說「雖無禮義之書,刻骨卷木,百官有以相記」。此蓋指漢文帝時嫁予單於的宗女,隨從宗女身邊的官員中行說,教導匈奴單於左右疏記及計算畜物數目。
《後漢書》中有一首《匈奴歌》,不少學者用蒙古語、突厥語、葉尼塞語言等進行過分析和解讀,都沒有得到理想的結果。
除此之外,匈奴的人名、部落名、地名和稱號都可以用來研究匈奴語。例如:「撐犁孤塗單於」據說在匈奴語中有「天子」的意思,其中的「撐犁」(上古漢語: thrang rii)和「單於」(上古漢語: dar wa)分別和蒙古語的tngri(天)和daruγa(君主)相似。
關於匈奴語的來源,由於資料闕如,很難得到肯定的結論,有些認為匈奴人講蒙古語,而其他則認為他們的語言屬於葉尼塞語系。蒲立本(Pulleyblank)《上古漢語的輔音系統》的附篇《匈奴語》裡面提到,匈奴語的很多漢語對音都是以漢語l-打頭的,這可以對譯*l-或者*r-(*表示早期擬音),但阿爾泰語普遍不允許l-或者r-在詞首。蒲立本認為匈奴語可能和葉尼塞語有關。有些則認為是東胡、蒙古語的混合。

㈡ 秦皇漢武在軍事上有什麼相同之處,在文化上又有什麼不同之處

軍事上開疆擴土!文化上一個是法家治國,一個是獨尊儒術!

㈢ 漢武帝在位時在軍事、經濟、思想文化實行了哪些措施實行這些的目的形成了什麼局面

軍事上反擊匈奴。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經濟上降低人民的賦稅,重視農業生產。目的是鞏固統治。行成了漢朝最鼎盛的局面

㈣ 秦始皇和漢武帝在政治上採取的措施,經濟上呢文化上呢軍事上呢

漢武帝經濟上改革幣制,鹽鐵官營
文化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軍事上出兵匈奴、南越。
秦始皇經濟上統一貨幣、度量衡、車軌
文化上統一文字,焚書坑儒
軍事上修築萬里長城。

㈤ 秦始皇真的是暴君 軍事上。修築長城是為了抵禦匈奴入侵,增強軍事力量,穩固疆土。 文化上。焚書坑儒

客觀復地說,秦始皇制既是一代暴君,也是一代有為帝王,他對國家和後世的貢獻要遠遠大於他在位時的殺戮。滅六國、焚書坑儒、推行法家思想,都是為了鞏固中央集權,推行郡縣制、統一貨幣和度量衡是對後世治理統一國家的貢獻。即使是死了,後世對他的評價總體還是客觀的。瑕不掩瑜,毛 主 席詩詞中也有」秦皇漢武「的贊譽。

㈥ 漢武帝在政治,經濟,思想,軍事等方面各採取什麼措施,是西漢王朝實現了大統一

|檢舉|2011-08-03 12:56瀟湘冰語|四級1、政治上:頒布推恩令,實際上就是削藩,鞏固中央集權
2、經濟上:把冶鐵、鑄幣等最有利可圖的行業全部收歸官辦,實行重農抑商政策
3、思想上:採納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推行儒家思想。
4、軍事上:派遣衛青、霍去病遠征匈奴。贊同3|評論(5) 檢舉|2011-08-03 16:08913377982|一級政治:重用人才,頒布推恩令(在主父偃的建議下),【作用:削弱王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
經濟: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
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提出的),開始用儒家思想作為統治國家的指導思想,興辦太學;
軍事:大規模反擊匈奴。對外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
看看黃曉明演的《大漢天子》吧,很不錯的哦!看完了,這一段歷史應該沒問題了。贊同0|評論

㈦ 漢武帝為鞏固國家統一,在軍事,經濟,文化上採取了那些措施這些措施產生了什麼作用

1、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消弱王國的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回。
2、經濟上,鹽鐵官營,答統一鑄幣。
3、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4、軍事上,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解除匈奴對北部邊境的威脅
5、對外關繫上:派張騫出使西域,加強與西域各國的聯系。

㈧ 秦朝的軍事上修築什麼防禦匈奴,南擊越族,修建靈渠。

軍事上:修築長城,防禦匈奴,南擊越族,修建靈渠

秦始皇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措施回
(1)政治上:①秦答王嬴政採用「皇帝」稱號,確立了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②在中央,設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協助皇帝處理國家政事,太尉掌管軍事,御史大夫監察百官,他們互不統屬,都對皇帝負責;③在地方,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各級官員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對皇帝負責。(2)經濟上:統一貨幣為秦國的圓形方孔錢;統一度量衡;「車同軌」、統一車輛形制。(3)文化上:「書同文」、統一文字,規定以小篆作為標准文字,後來又推行「隸書」(程邈所創);(4)軍事上:修築長城,防禦匈奴,南擊越族,修建靈渠(5)思想上:焚書坑儒,思想專制。

㈨ 對於匈奴人的侵犯,漢武帝採取的措施有什麼作用

1、政治上

漢武帝即位初,一方面政治形勢比較穩定,國家經濟狀況也比較好,另一方面諸侯王國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邊境匈奴襲擾不斷,而封建統治思想尚待確立。

經濟上採納桑弘羊的主張,由政府直接經營運輸和貿易;軍事上任用衛青、霍去病為大將,解除了匈奴的威脅,統一今兩廣一帶,推動了經濟文化的發展。

2、上軍事

西漢自漢武帝時期開始,國力強盛,大破匈奴,遠征大宛,降服西域,收復南越,吞並朝鮮,設置西域使者校尉正式將西域納入中華版圖,一說漢宣帝設置西域都護才正式將西域納入版圖,西漢版圖東抵日本海、南吞交趾、西逾蔥嶺、北達陰山,奠定了漢地范圍;

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第一次將中國的目光投向了世界,漢使到達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即印度)、於闐、扜罙、犁軒等諸國,開拓了連接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

其中最遠到達的犁軒位於埃及亞歷山大港,這是漢朝使節到達的最遠地區,歐亞非的絲綢貿易就此成型。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派大軍深入匈奴腹地進行決戰的皇帝。通過大量移民在西北邊郡屯田,這對反擊匈奴戰爭的勝利、經營西域起了重大作用。

3、經濟上

增加中央財政收入,打擊大商人,此即漢武帝幣制改革的初衷。故漢武帝即位後,為了中央政府在經濟管理和政治統治上的需要,便十分重視解決幣制問題,先後進行了六次幣制改革,基本解決了漢初以來一直未能解決的幣制問題。

一方面穩定了金融,另一方面將地方的鑄幣權重新統一於中央。六次改革後三官五銖的發行一舉解決了困擾西漢金融多年的私鑄、盜鑄問題,漢武帝的幣制改革至此取得了較大成功。

4、文化上

文化上,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表彰六經」的建議;劉徹能詩善賦,重用四方文人賢士、重視文化建設。歷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下令在全國范圍內徵集圖書,廣開獻書之路。又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各類圖書,皆在數十年間廣充秘府,史稱「書積如丘山」。

漢武帝在獨尊儒術時,又「悉延(引)百端之學」,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思想的同時,又兼用百家的格局。

5、外交上

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這在中國史上屬首次。從西域胡(黃)瓜、胡豆、胡麻、石榴、胡蘿卜、葡萄、汗血馬、核桃、苜蓿種植,從大宛引進了良種馬———天馬,西域的樂曲、魔術傳至中國。

中國傳出了冶鐵術、鑿井術、絲綢製造、漆器製造等技術,井渠法作龍首渠,後傳入今中國新疆地區,並進而入波斯等地。中原大量的絲織品和金屬工具向西輸送,鑄鐵技術,井渠法也傳到西域,歷史意義重大。

(9)軍事上遠征匈奴文化上什麼擴展閱讀:

漢武帝是中國封建王朝中最傑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漢王朝強盛的局面,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還開辟了遼闊的疆域,奠定了漢地的基本范圍。

《漢書》評敘劉徹「雄才大略」,《謚法》說「威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在中國歷史書內,「秦皇漢武」經常互相銜接。他的功業,對中國歷史進程和之後西漢王朝的發展影響深遠。

㈩ 秦皇漢武在軍事上有什麼相同之處,在文化上又有什麼不同之處

1、秦皇即秦始皇趙政[1][2](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原為戰國時秦國國君,秦莊襄王的之子,公元前246年即位,當時年僅十三歲。由於未行成人之禮,實際專權用事者為相邦呂不韋及太後寵信的假宦官嫪毐。公元前238年,秦王趙政[3][4]開始親政,當年鎮壓了嫪毐的叛亂,第二年又免去了呂不韋的職務。接著任用李斯為丞相,採納其滅六國以成一統的建議,派大將王翦等人進行統一戰爭。從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他在十年之間先後滅掉韓、趙、燕、魏、楚、越、齊七國,實現了四海統一。統一全國後,他認為自己功高三皇五帝,創立了「皇帝」的尊號,自稱始皇帝,即秦始皇。皇帝是國家最高統治者,可決定國家一切事物,直接任免重要的中央及地方官吏。此外,秦始皇又在全國實行郡縣制,分全國為三十六郡,又南征百越、北伐匈奴,統一了貨幣、文字、度量衡等。他下令銷毀民間兵器,將山東六國貴族遷移到關中,又焚毀儒學諸書,坑殺了四百六十多名術士,實行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統治。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於第五次出巡途中,在返回咸陽的路上病死於沙丘(在今河北邢台)。
2、漢武即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十六歲登基,在位54年,占整個西漢時間的四分之一。採用董仲舒「獨尊儒術」的建議,統一思想,強調皇權;上位後,對於匈奴的邊境威脅,積極主戰,於是出現了衛青、霍去病、李廣等英雄人物。公元前119年,發生最大規模的戰役,霍去病追擊匈奴1000餘里,從此漢轉入戰略反攻時期;加強中央集權,頒布《推恩令》,設刺史,,削弱相權,進一步削弱番王勢力;設「太學」,積極推薦人才,官僚制度改革,儒士紛紛入朝。
因為漢是秦的延續和發展,而秦始皇和漢武帝的雄才偉略,文治武功在當時都是空前的,於是用「秦皇漢武」來合稱這兩位千古皇帝。

閱讀全文

與軍事上遠征匈奴文化上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