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清朝中央軍事機構為軍機處和什麼

清朝中央軍事機構為軍機處和什麼

發布時間:2021-02-26 00:46:57

Ⅰ 清朝軍機處是做什麼的

軍機處是清朝官署名,也稱「軍機房」、「總理處」。是清朝時期的中樞回權力機關,於雍正答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設立。

主要職能:處理緊急軍務之用、輔佐皇帝處理政務。

性質: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皇帝秘書機構。

機構設置:滿屋、漢屋、內翻書房、檔案庫等。

清朝軍機處,雖然不能精確地和現在的國家部門加以比較。但其職能,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中央軍委、外交部、情報局的強大合體機構。

軍機大臣,既無品級,也無俸祿。軍機大臣之任命,並無制度上的規定可供遵循,完全出於皇帝的自由意志。軍機大臣的職務也沒有制度上的規定,一切都是皇帝臨時交辦的,軍機大臣只是承旨辦事而已。

宣統三年(1911年)四月責任內閣成立後,軍機處被撤銷。

Ⅱ 軍機處的設置使清朝中央機構發生了什麼變化

1、清來朝之前是典型的帶有奴源隸制殘余的貴族共同議政的制度,就是大事都需要「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批准,這樣子的話,皇帝的權利受到很大的限制。
2、後來採用內閣制,削弱了「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利,但是內閣制的話很容易造成以內閣大學士為首的權臣,造成皇權與相權的矛盾。
3、軍機處的設置進一步削弱了「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內閣的權利,這時候,所有的政事都由皇帝做決定,以前是大事內閣建議,皇帝同意然後報「議政王大臣會議」批准才可以。

Ⅲ 清朝軍機處的作用和地位

軍機處,清代官署名。亦稱「軍機房」、「總理處」。是清朝中後期的中樞權力機關。

軍機處的設立是清代中樞機構的重大變革,標志著清代君主集權發展到了頂點。軍機處成立於雍正七年(1729年),初名「軍機房」,不久改稱「辦理軍機處」,乾隆以後省去「辦理」二字,遂簡稱為「軍機處」了。

軍機處本為辦理軍機事務而設,但因它便於發揮君主專制獨裁,所以一旦出現之後,便被皇帝抓往不放,不但常設不廢,而且其職權愈來愈擴大。軍機處的職官有軍機大臣,俗稱「大軍機」,有軍機章京,俗稱「小軍機」。

軍機大臣由皇帝從滿、漢大學士、尚書、侍郎等官員內特選,有些也由軍機章京升任。軍機大臣之任命,其名目為「軍機處行走」,或「軍機大臣上行走」。

所謂「行走者」,即入值辦事之意。軍機大臣沒有定額,軍機處初設時為三人,以後增加到四、五人至八、九人,最多至十一人。


(3)清朝中央軍事機構為軍機處和什麼擴展閱讀

清朝軍機處的主要特點

不存定製

軍機處辦公的地方不稱衙署,僅稱「值房」。軍機大臣的值房稱為「軍機堂」,初僅板屋數間,後來才改建瓦屋。軍機章京的值房,最初僅屋一間半、後來才有屋五間。軍機處也無專官,軍機大臣、軍機章京都是以原官兼職,皇帝可以隨時令其離開軍機處,回本衙門。

運行高效

軍機處的辦事效率很高。根據內閣制度,下屬官員有事題奏,或皇帝頒發詔旨,都是經過層層機構,輾轉交送,常常要花費很多時間。

軍機處則不然,一切均由大臣和章京通同辦理,皇帝有諭,隨時奉詔承辦,而且必須當日事當日畢。在通常情況下,軍機大臣每日早5點左右進宮應召覲見皇帝,有時一天召見數次,主要是承受諭旨,然後回堂擬寫。

Ⅳ 簡述清朝設置軍機處這一機構的主要影響是什麼

軍機處的設立是清代中樞機構的重大變革,標志著清代君主集權發展到了頂點。軍機處成立於雍正七年(1729年),初名「軍機房」,不久改稱「辦理軍機處」,乾隆以後省去「辦理」二字,遂簡稱為「軍機處」了。軍機處本為辦理軍機事務而設,但因它便於發揮君主專制獨裁,所以一旦出現之後,便被皇帝抓往不放,不但常設不廢,而且其職權愈來愈擴大。軍機處的職官有軍機大臣,俗稱「大軍機」,有軍機章京,俗稱「小軍機」。軍機大臣由皇帝從滿、漢大學士、尚書、侍郎等官員內特選,有些也由軍機章京升任。軍機大臣之任命,其名目為「軍機處行走」,或「軍機大臣上行走」。所謂「行走者」,即入值辦事之意。軍機大臣沒有定額,軍機處初設時為三人,以後增加到四、五人至八、九人,最多至十一人。軍機章京初無定額,至嘉慶初年,始定為滿、漢章京各十六人,共三十二人,滿、漢章京又各分兩班值班,每班八人。軍機章京之任命,或稱為「軍機司員上行走」,或稱為「軍機章京上行走」。
軍機處成立後,議政王大臣會議於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廢止了,內閣變成只是辦理例行事務的機構,一切機密大政均歸於軍機處辦理。軍機處總攬軍、政大權二端,真正成為執政的最高國家機關。軍機大臣無日不被召見,無日不承命辦事,出沒於宮廷之間。皇帝行動所到的地方,軍機大巨也無不隨從在側。但軍機處完全置於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於皇帝的私人秘書處。軍機處在權力上是執政的最高國家機關,而在形式上始終處於臨時機構的地位,不像正式國家機關的樣子。軍機處辦公的地方不稱衙署,僅稱「值房」。軍機大臣的值房稱為「軍機堂」,初僅板屋數間,後來才改建瓦屋。軍機章京的值房,最初僅屋一間半、後來才有屋五間。軍機處也無專官,軍機大臣、軍機章京都是以原官兼職,皇帝可以隨時令其離開軍機處,回本衙門。軍機大臣既無品級,也無俸祿。軍機大臣之任命,並無制度上的規定可供遵循,完全出於皇帝的自由意志。軍機大臣的職務也沒有制度上的規定,一切都是皇帝臨時交辦的,所以軍機大臣只是承旨辦事而已。「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於其間」,這些都說明軍機處是皇帝集權的最好的工具。
我也是在
http://ke..com/view/31655.htm,
找到的,具體的情況你可以到這看下,介紹得很全

Ⅳ 清朝軍機處的有什麼職責

辦理軍機事務處(滿語,穆麟德轉寫:coohai nashūn i ba),簡稱軍機處,前稱軍需房、軍機房。是清朝中後期的中央行政機關。

沿革
康熙十六年(1677年)十一月,在內閣外另設立南書房,「揀擇詞臣才品兼優者充之」,直接起草諭旨與處理機密奏議。

雍正四年(1726年),籌劃用兵西北,為求保密並削弱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權力,密旨由怡親王允祥、大學士張廷玉、蔣廷錫於內廷密籌辦軍需。之後二年余,各省尚不知出師西北之事。

《清史稿 職官志》載:「雍正十年,用兵西北,慮儤值者泄密,始設軍事房,後改軍機處。」

雍正七年(1729年),清軍大舉征伐西北兩路,六月初十(7月5日)正式設立軍需房於隆宗門內[1],公布密辦軍需人選,選內閣中謹慎縝密者入值,以處理緊急軍務。旋即改稱辦理軍需處或軍需處,再改稱辦理軍務處[2]、軍機房[3]。

雍正八年(1730年),始稱軍機處[4],以張廷玉、蔣廷錫、馬爾賽入值辦理一切事務[5],成為定製。

雍正十年(1732年)三月,正式定名辦理軍機處,簡稱軍機處,並由禮部鑄造印信,用「辦理軍機印信」字樣,「並行知各省及西北兩路軍營」。

由於軍機處本是一個非常的臨時機構,自誕生之日起就擺脫了正式官僚體系的壅滯、繁瑣的毛病,非常適合皇帝加強君權的意願,所以,在准噶爾戰事平定之後,按理應裁撤軍機處,但結果非但不將其撤銷,反而進一步擴大了軍機處的權力,使其超越議政王大臣會議、內閣,成為最主要的政治核心。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乾隆帝即位後,以西北軍事底定,撤除軍機處,改設總理事務處兼理軍機事務,簡稱總理處,以庄親王允禮、果親王允祿、保和殿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為總理事務王大臣,原軍機大臣訥親、徐本、班第、索柱、豐盛額、海望、莽鵠立、納延泰改在總理處「協辦總理事務」或「差委辦事」。

乾隆二年十一月廿八日(1738年1月17日),准總理事務王大臣解職,復設辦理軍機處,以鄂爾泰、張廷玉、訥親、海望、納延泰、班第入值。

咸豐十一年(1861年)成立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後,軍機處之決策權漸移。但在奕䜣失勢後,軍機處又重掌大權。

宣統三年(1911年)責任內閣成立後撤銷。

成員
軍機處主要成員為軍機大臣及軍機章京。軍機大臣員額無定,最少時以三員為度,最多不超過十員,通常為四至七員,尤以五至六員為最常,由親王[6]、大學士、尚書、侍郎或京堂[7]充任軍機大臣,通稱大軍機。設首席軍機大臣,或稱領班軍機大臣,一般由滿族親王或大學士擔任。

其他任職者,按各人資歷分別被任命為軍機處行走、大臣上行走、大臣上學習行走等。軍機大臣須每天值班,等候皇帝隨時召見。另選內閣中書等官[8]充軍機章京[9],通稱小軍機,滿漢各半,掌繕寫諭旨、記載檔案、查核奏議[10]。軍機處具體職掌為:撰擬諭旨和處理奏摺;議大政,議後提出處理意見,奏報皇帝裁奪;讞[11]大獄,參與重大案件審擬;參與對重要官員的任免和考核;隨侍皇帝出巡,奉旨出京查辦事件等,用字寄[12]上諭的名義對各地各部官員發布指令,凡特旨簡放大員,如大學士、六部、九卿、督撫、將軍、提督、學差、主考及駐外使臣,皆由軍機處開單請旨。

職權
軍機處沒有專官,軍機大臣丶軍機章京都是以原官兼職,皇帝可以隨時令其離開軍機處,回本衙門。軍機大臣既無品級,也無俸祿。軍機大臣之任命,並無制度上的規定可供遵循,完全出於皇帝的自由意志。

軍機大臣的職務也沒有制度上的規定,一切都是皇帝臨時交辦的,所以軍機大臣只是承旨辦事而已。「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於其間」,這些都說明軍機處是皇帝集權的最好的工具。

軍機處實際上是皇帝的秘書機構,軍機大臣職責是向皇帝提出建議,執行皇帝的政策,決策權完全在皇帝身上。因此軍機處並不是中央的行政機關,充其量只能說是皇權的執行機關。

Ⅵ 清朝為何添加軍機處這個機構,與內閣有啥區別

明清時期,皇權逐漸得到加強,中央集權被削弱。不過這樣的趨勢是經歷了比較漫長的時間才形成的。明朝素有內閣,幫助日理萬機的皇帝批奏摺,給出一些參考意見供皇帝選擇或者再行商議。同時對於皇帝發布的詔令,也是通過內閣傳達給其他各個部門去執行。

軍機處人員很少,而且對於選擇什麼人進入軍機處為皇帝辦事,也是由皇帝一個人說了算,其他大臣無權干涉。可以說,軍機處的誕生削弱了原本屬於內閣的權力,因為很多事情都可以繞過內閣直接處理,而且速度也會更快。另一方面,原先議政王參政的權力也是名存實亡。

當然,不管是什麼機構,只要是皇帝親自廢除或設立的,最終都是為皇權服務。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歷史上,皇權和相權的矛盾一直都存在,只是有時表現得更為突出,有時較為平和。所以,政治其實就是不同權力之間的博弈,一定會有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這是歷史留給我們的深刻結論。

Ⅶ 清朝的軍機處是什麼機構

清朝實行以專制皇權主核心的高度中央集權的軍事領導體制,最高軍權由皇帝(順治初是攝政王)掌握。中央設輔佐皇帝的決策機構議政王大臣會議(早期)或軍機處(中期以後),置主管全國軍事行政的兵部等領導機構。凡軍國大計,先交議政王大臣會議討論,提出可供選擇的方案和意見,供皇帝採納和參考,由皇帝最後裁決,並由議政王大臣會議承旨出令,交兵部和其他有關軍事領導部門主持實施。軍機處於雍正年間設立後,則由軍機大臣承旨交辦。一旦國家有大的軍事活動,則特簡經略大臣、參贊大臣等,組成戰時領導體制,臨時抽調各地官兵歸其調遣指揮。但一切運籌進止,均聽命於皇帝。軍事行動結束,將帥返回原任,兵丁歸原駐防地。若皇帝年幼,親政之前,則由攝政王(順治時)或輔正大臣(康熙時)或太後垂簾聽政(同治光緒宣統時)。

軍機處是「辦理軍機處」之簡稱。清朝中期以後輔助皇帝處理政務之機構。初設於雍正七年(1729年),一說為八年。時稱「軍機房」。十年,始稱「辦理軍機處」。十三年十月,改設「總理事務處」。乾隆二年十一月復故,遂沿置不改。以其成立後,即成為秉承皇帝意旨辦理軍國大政的實際政務中樞,故又有「樞府」之稱。職官有軍機大臣和軍機章京兩種。其職掌為,每日由軍機大臣晉見皇帝,討論大政,秉承皇帝旨意撰擬諭旨,待皇帝閱定後向各地方長官下發。還負責審擬特交案件,稽察各部院衙門匯奏事件,古代補重要官缺等事。軍機章京負責繕寫、記檔和收發文移等具體事務。乾隆中期以後並代軍機大臣撰擬諭旨。此外,方略館和內翻書房也由軍機處管理。宣統三年,責任內閣成立後遂撤廢。

因此,皇帝是最高決策人,議政王大臣會議或軍機處是決策部門,兵部是中央軍事職能管理行政部門。

Ⅷ 清朝的軍機處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機構呢

去過故宮的人,如果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乾清宮廣場的西邊,也就是靠近隆宗門的地方,有一排簡陋的平房,按說故宮裡面的房子應該都是金碧輝煌的,為什麼此處會有這么破舊的一所平房呢?其實這一排平房是清朝一個最重要的部門的辦公的地方,是清朝大事件的決策中心,它叫軍機處。下來就詳細說一下軍機處的事情。

綜上所述,軍機處儼然就是皇帝的秘書處,由於包含了各個領域的決策,所以軍機處相當於是中央軍事委員會加上中央書記處(政治方面)加上國務院政策研究室或是國務院辦公廳(經濟方面)等等的混合體,那麼軍機大臣的職位大體上應該算是中央政治局常委或是委員等,應該算是很厲害很厲害的了。

Ⅸ 軍機處的設置使清朝的中央機構發生了什麼變化

軍機處是清朝入關後第三個皇帝雍正,於雍正七年(1729年)對准噶爾策妄阿拉坦布用兵時設立的。軍機處起源於清太祖努爾哈赤當年的諸王貝勒大臣議會,也就是一切軍國大事,包括皇帝繼位與立儲,都要在諸王貝勒大臣議會上決定(順治登基也是如此)。到了康熙帝執政以後,為處理事務方便,皇帝在離寢宮較近的地方設立了一個南書房,較之諸王貝勒大臣議會有了一定進步。雍正繼位以後覺得南書房仍有許多弊病,使皇帝不能了解民情,因此特在雍正七年下旨,設立了一個軍機處。軍機大臣由皇帝選派遠親信的滿、漢大臣組成,完全聽命於皇帝。

軍機處職掌著每日晉見皇帝,共商處理軍國大事,並奉旨對各部門各地方負責官員發布指示的重要使命,因此它在清廷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軍機處在清代初設階段,由於無保密制度。時有部院官以啟事畫稿為名,偵探消息傳播街市,目為新聞。造成清廷許多軍國要事的嚴重泄密,其後果是可想而知的。這嚴酷的教訓,使清代軍機處不得不對 軍機處檔折件登錄卡片
保密規制進行強行規定。據清吳振木或《養吉齋叢錄》載:軍機處自清朝嘉慶以後其保密規制始嚴,規定凡軍機大臣只准在軍機處輸本日所奉諭旨,部院稿案不準在軍機處輸,司員不準至軍機處啟事,軍機章京辦事處(章京系專職辦事官員)不許閑人窺視,王以下及文武大臣不準至軍機處與軍機大臣談論。至於通諭王公大臣之事,在乾清門階下傳述,不許在軍機處傳述。並命科道官一人輪日至隆宗門內糾察。與此同時,軍機處所收到的各類奏摺和皇帝石硃批的諭旨,都有一整套嚴格的保密管理規定,每日奏摺,於寅卯二時發下,由軍機章京分送各軍機大臣互閱。凡皇帝在奏摺上批有「另有旨」、「即有旨」的奏摺,由軍機處章京貯於專門的保密奏摺,由軍機處章京貯於專門的保密黃匣中,交軍機大臣捧入請旨,然後由軍機大臣根據皇帝的旨意,命軍機章京起草諭旨,經皇帝石朱筆改定後,交各部院速議速辦。為防止文件在傳遞過程中的失密,由軍機處將文件密封後交兵部捷報處遞往。 在文件的封袋上,分別規定右書「辦理軍機處封」,左書「某處某官開拆」,至於皇帝親筆改定的諭旨,在封袋上,則居中大書「傳諭某處某官開拆」,其封口及書年月日處皆鈐印……。除此之外,皆使領者(領取文件者)註明畫押於簿中,謂之「交友」。這可謂保密責任到人了。 清軍機處還實行了嚴格的歸檔保密規定,值日章京……凡本日所奉諭旨,所遞片單,均鈔釘成冊,按日遞添,月一換,謂之「清檔」。凡發交之折片,由內閣等處交還及匯存本處者,每日為一束,每半月為一包……均責成章京檢覆無訛,按季清檔,月折及各種存貯要件,收入櫃中,值日者親手題封,謂之「封櫃」。清軍機處還設有專門的檔案房,有專職的保密人員管理這些檔案,由此而使軍機處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之好,同時,為後代留下了許多難得的珍貴史料。
軍機處的建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
軍機處自設立以來,到1911年清王朝滅亡,歷經了180餘年。

閱讀全文

與清朝中央軍事機構為軍機處和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