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果中國打越南,要打多久
滿意答案拳頭=石英鍾2級2012-03-19哪有那麼容易呀!越南自中越自反擊戰後近百萬的軍隊至內今未裁就容是為了防你中國!金蘭灣藏了多少軍艦你知道嗎?不說別的當年中越戰爭中國死傷近十萬才推進越南二三十公里!防守的還不是主力呢!主力當去圍剿紅色高綿了!還有越南人好狠的,又熟知中國戰術!慣打游擊、夜戰還喜歡搞詭雷、陷阱、地道。當年就是這些戰術把美國打怕了!加上越是叢林地帶又多山陸戰進展困難,空戰吧?越南的高射炮是出了名的歷害!在越南軍事博物館陳列了一架打下一百多架飛機的高炮!越南雖小,但不是吃素的,除非將越南夷為平地!不然打他個十年八載完全有可能! 追問: 你還真… 回答: 還什麼想問的? 追問: 你是不是越南過來的間諜吖,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回答: 我只是實事求是地說出我的見解!
⑵ B52轟炸機和B5轟炸機的區別
波音B-52亞音速遠程戰略轟炸機(英語:Boeing B-52 long-range subsonic jet-powered strategic bomber,綽號:Stratofortress,「同溫層堡壘」)是美國波音飛機公司研製的八發動機遠程戰略轟炸機,用於替換B-36轟炸機執行戰略轟炸任務。1948年提出設計方案,1952年第一架原型機首飛,1955年批生產型開始交付使用,先後發展了B-52A、B、C、D、E、F、G、H等8種型別,1962年停止生產,總共生產了744架飛機。
B-52現役76架,仍然是美國空軍戰略轟炸主力,美國空軍現在預算讓B-52一路服役至2050年。這使得服役時間高達90年。美軍願意讓B-52繼續服役的其中一個原因是B-52是美國戰略轟炸機當中可以發射巡航導彈的唯一機種。
為了因應中國人民解放軍針對西太平洋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的武力擴張,美國空軍的B-52常態性部署於夏威夷與關島安德森基地;若中國與美國的亞太盟邦發生戰事,美軍B-52可飛抵日本琉球嘉手納基地進行前進部署,以抗衡攻勢上具有地利之便的解放軍。
研製背景
1945年6月,當時對日作戰還未結束,
B-29超級堡壘轟炸機
美國陸軍航空兵(USAAF)指示航空裝備司令部(AMC)對戰後新一代轟炸機進行預研。為B-29爭奪前沿基地而與日軍展開的島嶼爭奪戰異常殘酷血腥,戰後遠程戰略轟炸機首先要擺脫對前進基地或轉場基地的高度依賴。如果說B-36的研製是出於跨大西洋戰略轟炸的考慮,那麼太平洋戰場的經驗教訓無疑進一步強化了對美軍洲際航程的渴望。[1]
1945年11月23日美軍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性能要求,包括作戰半徑5,000英里(8,050千米),以及34,000英尺上空300英里/小時的航速,
B-36 和平締造者超長程戰略轟炸機
載彈量達10,000磅。機組人員共5人,並有條件擴充到6人。它被定為第二代洲際轟炸機,用來接替B-36,後者此時甚至還未進行處女航。很明顯它的設計思想和B-36迥然不同,後者作戰半徑超過所有護航戰斗機的航程,用更多遙控炮塔構成360度球面火網。前者主要依賴自身飛行性能來擺脫敵方飛機攔截,盡可能減少自衛武器和操作人員以提升指標。
初期招標
次年2月13日,美國陸軍航空軍開始對新
Model 462方案基本上就是B-29的六發放大版
一代戰略轟炸機研發進行招標。波音、馬丁和統一伏爾梯(康維爾公司前身)三間美國航空工業巨頭分別提交了各自的設計參數和成本報價。其中,波音公司命名為Model 462的方案表觀上類似於B-29,只不過新飛機的體積比B-29要放大許多。氣動布局採用舊式的平直上單翼,翼展221英尺,面積3,250平方英尺,圓截面直筒形機身長161英尺2英寸,重360,000磅,飛機四個主起落架獨立地收藏在設在機腹內側的四個發動機艙,屬於常規前三點式起落架布局的一種變形。動力配置方面,由於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渦輪噴氣發動機油耗極高,在續航時間上難以滿足軍方,故最終被設計者棄用。盡管Model 462航程短,機體也未進行任何測試。美國軍方還是於1946年6月5日宣布了招標結果:波音的Model 462方案贏得合同,並在當月中旬得到了軍方XB-52的試驗機型編號。
設計定型
XB-52後來經歷了Model 464、Model 464-16、Model 464-17、
最終構型:Model 464-67,前機身顯著加長
Model 464-29、Model 464-35、Model 464-40等方案,美國空軍對其均不滿意。但第一次柏林封鎖危機使美軍蒙受來自蘇聯威脅的龐大壓力,加緊了對波音XB-52的設計工作,1950年2月,李梅將軍在空軍參謀部要求資深官員會議批准使用Model 464-67替代Model 464-49。1950年3月24日,會議核准了這一決定,但沒有做出批准投產的承諾。延至1951年,美國空軍終於承諾由波音生產B-52戰略轟炸機。[5]
此時,美軍和其盟友正在朝鮮戰場和朝鮮人民軍及
由 Model 464-49到量產型B-52A 的變化圖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38線范圍展開激烈戰斗。雖然蘇聯沒有直接參戰,但冷戰兩大陣營的關系仍轉趨惡化。鑒於國際最新形勢發展,李梅將軍堅決贊成用B-52 完成戰略轟炸機部隊的更新換代。1951年1月9日,美國空軍參謀長霍伊特·范登堡將軍(Gen. Hoyt Vandenberg)正式批准用B-52取代B-36,並於2月14日簽署了第一份量產合約,要求波音飛機公司生產首批13架B-52A型戰略轟炸機(生產序號52-0001/0013)。
B-52B型
B-52B是第一種批生產型,由B-52A改進而成。
B-52B型飛越洛基山脈
1955年6月開始裝備部隊,機上乘員8名,共生產50架。改裝J57-P-19W發動機,總重190500千克,能執行核轟炸和常規轟炸任務,也能進行照相偵察。在彈艙內可掛照相機和電子偵察短艙。其載彈量與A型相同,裝備有MA-6A轟炸/導航系統。尾部炮塔系統包括A-3A火力控制系統和2門20mm機炮;或MD-5火力控制系統和4挺12.7mm機槍。並裝備有AN/ALR-18和AN/APR-25等ECM接收機、AN/ALT-16ECM發射機以及AN/ALE-25箔條布灑器等電子干擾設備[16-17]
B-52C型
B-52C是B-52B的改進型,結構相
B-52C型
同,但改裝J57-P-29發動機。1956年3月試飛,6月裝備部隊,共生產35架。副油箱的容量加大,每個可裝5675升燃油,飛機總重增至204000千克。乘員改為6人。載彈量與A型相同,轟炸導航系統為AN/ASQ-48。尾部炮塔系統包括MD-5火力控制系統和4挺12.7mm機槍。[18-19]
B-52D型
B-52D是C的改進型。共生產170架,1956年12月開始裝
B-52D型
備部隊。彈艙內可掛偵察短艙。航程和重量增加,乘員6人。為了繼續服役,1977年作了結構延壽,並裝了新型電子設備。大批B-52D型的服役使美空軍有了可靠的、全面的對蘇戰略核轟炸能力。起初其攻擊武器與A型相同,1959年和1960年在D型飛機上先後進行了改裝AGM-28「大獵犬」導彈和ADM-20「鵪鶉」誘惑導彈的研製工作。1968年,在D型上又進行了改裝高密度掛彈架(HDM)的研製工作。改裝後常規炸彈的最大載彈量達27210kg。其攻擊航空電子系統中,除D型的轟炸導航系統外還增加了導彈控制設備。[18]
B-52E型
B-52E改進了投彈、導航和電子
B-52E型
設備。加裝AN/ASB-4型轟炸雷達和導航系統。共生產100架。主要是改進了攻擊航空電子系統,1957年10月3日首次試飛,總共生產了100架。載彈量和武器配置方案與A型相同。尾部炮塔系統與D型相同。攻擊航空電子系統為AN/ASQ-38(V),其中包括AN/ASB-4雷達、AN/APN-89A多普勒雷達、MD-1和AJA-1等設備。[18]
B-52F型
B-52F改裝推力更大的J57-P-43W發動機。
B-52F型
1958年6月裝備部隊,共生產88架。其攻擊和防禦武器系統部分與E型相同。部分飛機也改裝了高密度掛彈架。在越南戰爭期間,為了適應打常規戰爭的需要,提高B-52掛載常規炸彈的能力,把部分D型飛機炸彈艙內的箱形炸彈架改裝成高密度炸彈架,後來部分F型和G型飛機也作了相應的改裝。高密度炸彈架有3A-1、3A-2、3B-1、3BB-1、3BC-1、3BC-2和4A-1等型別,以適應懸掛各種武器。改裝後的D型飛機,彈艙內可掛3個高密度炸彈架,每個炸彈架可掛18顆340kg的M117炸彈或28顆227kg的MK82炸彈;每個機翼下可掛12顆340kg的M117炸彈。最多可掛108顆通用炸彈,最大載彈量可達27.2噸。後來B-52F也進行了類似的改裝,費用為3040萬美元。[18]
B-52G型
B-52G是以F型為基礎的重大改進型號。該型
B-52G型
號減輕了機身重量,增大航程,可攜帶空地導彈。飛機總重217700千克。1959年2月裝備部隊,共生產193架。結構減重4500千克,機翼和垂尾基本上是新設計的。垂尾高度降低了2.31米,弦長略有增加,這是辨認G和H型較好的特徵。機翼採用長達24.4米的整體壁板,因此加大了翼內油箱容積。外掛副油箱容積減小,且固定在機翼下,因為B-52並不需要拋棄副油箱。機身結構簡化,後部射擊員座位改為安排在前部乘員艙內,因此取消了後部增壓座艙以及相關氧氣、通信設備。尾炮因此改為遙控控制。機翼下內側發動機短艙與機身間加裝掛架,可
B-52G型機尾
載兩枚AGM-28B「獵犬」空地導彈,或ADM-20B「鵪鶉」誘惑導彈。[23]
1971年G型進行了第一次改進,能攜帶20枚短距攻擊導彈(SRAM)。加裝了用於低空突防的光電探測系統(EVS)。光電探測系統裝在機頭兩側下部的可旋轉炮塔內,右側是AAQ-6前視紅外掃描器,左側裝AVQ-22微光電視。1978年,有98架B-52G進行了第二次改進,使其每側內翼掛架可各帶6枚AGM-82B空中發射巡航導彈(ALCM),同時保留在內部彈艙攜帶SRAM導彈及其他武器的能力。全面更新了進攻電子系統,把50年代的模擬式設
起飛中的B-52G
備更新為全數字式的。電子組件有完善的抗輻射保護。這種B-52G有翼根整流罩,是和別的B-52G的主要區別。1989年底完成改進。[23]
另外40架沒有進行上述改進的B-52G加裝了綜合常規外掛管理系統(ICSMS),藉助可插入式預編程磁帶,可將各種武器的參數輸入武器計算機內,從而可使用更多種類的武器。這40架B-52G中,有30架進而加裝了AGM-84「魚叉」反艦導彈,一次可外掛8枚。到1991年總共還有138架B-52G在服役,從1992年開始逐步退役。[24]
B-52H型
B-52H是G型的改進型,是B-52最新、最後一個型
B-52H型
號。飛機總重221360千克,1960年7月試飛,1961年3月裝備部隊。共生產102架。改裝了推力75.71千牛(7720千克)的TF33-P-3渦扇發動機(左圖),因此航程增加10~15%。尾部炮塔的4挺機槍改為一門ASG.21型火控系統控制的M61 6管20mm加特林炮。改用新型的電子對抗系統。在最近幾年,該炮已經被新的電子自衛對抗裝置取代。內、外發動機短艙間的掛架上,可帶金屬箔條和紅外誘餌發射器。1971年H型第一次改進,內容與B-52G同期改裝一樣。[25]
1978年95架B-52H又和98架B-52G一起進行了相
B-52H型機腹
同的改進。改進後的B-52H沒有翼根整流罩。1982年這95架B-52H在彈艙內改裝了攜帶通用戰略武器的旋轉式發射架,每個發射架能攜帶8枚AGM-86B導彈,此外還能攜帶SRAM導彈、先進巡航導彈及核炸彈。1989年首架改裝完畢的B-52H服役。1993年6月,47架B-52H開始新的改進,包括改進以MIL-STD-1760數據匯流排為核心的先進武器控制系統,加裝GPS全球定位系統。改進後的H型可攜16枚「魚叉」反艦導彈、或6枚AGM-142A空地導彈,或12個聯合直接攻擊武器(JDAM),使其常規作戰能力大大提高。美國空軍保留95架B-52H,一直服役到2000年後。
轟-5(英語:Harbin H-5 Light bomber,北約代號:Beagle,中文:獵兔犬)輕型轟炸機,是中國中航工業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哈爾濱飛機製造廠)參照蘇聯伊爾-28轟炸機,改進設計並試制生產的一種噴氣式前線戰術轟炸機,可在各種復雜的氣象、地理條件下執行戰術轟炸及攻擊任務。你所問的B5在美軍是沒有的,而在中國的是叫轟5,在國外被稱為B5。
轟-5於1963年1月開始研製,1966年9月25日首架轟-5在哈爾濱試飛成功。1967年4月,轟-5轟炸機通過國家鑒定,投入批量生產,隨後裝備中國空軍部隊[1] 。該機於1984年停產,總共生產545架[2] 。
研製背景
蘇聯空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Me-262戰斗機
僅裝備了以螺旋槳發動機為動力的轟炸機。而上世紀40年代初德國首先研製成功噴氣式發動機轟炸機。梅塞施米特公司研製的Me-262型噴氣式戰斗機於1942年7月首次試飛,後來由於希特勒的堅持,Me-262曾被用來執行轟炸任務,它可載兩枚重500公斤炸彈。同時,德國阿拉多公司研製了另一種Ar-234型噴氣式轟炸機,可載彈1400公斤。Me-262和Ar-234是最早的、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僅有的兩種噴氣轟炸機。
德國噴氣式轟炸機的出現,給蘇聯
Ar-234轟炸機
留下深刻印象。但由於蘇聯噴氣發動機技術滯後,無法啟動噴氣式轟炸機的研製。鑒於噴氣式轟炸機速度快、機動性好,蘇聯在解決了噴氣發動機製造難題後,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提出了研製噴氣式轟炸機的計劃。根據蘇聯政府下達的任務,蘇聯伊留申飛機設計局開始設計研發新的噴氣式輕型轟炸機,新機採用平直機翼、雙渦噴發動機翼上布置,新型機編號為伊爾-28(IL-28)。
服役出口
1948年7月8日,伊留申飛機設計局試飛
蘇軍伊爾-28機群
員V.K.克契納奇駕駛伊爾-28轟炸機原型機首飛成功。1950年5月1日該機首次公開飛行,同年開始裝備蘇聯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部隊,並服役達三十年之久。伊爾-28是蘇聯第一種大批量生產的雙發亞音速前線轟炸機。從60年代開始逐漸被雅克-28輕型轟炸機替代。伊爾-28採用平直上單翼常規氣動布局,流線形圓形截面機身,最前部是領航兼投彈員的玻璃機頭座艙,稍後的機背上部有一個氣泡形飛行員座艙蓋,下部是轟炸雷達罩。機身中部內設一個機內炸彈艙。
機尾是活動手控自衛炮塔,內可坐一名射擊
伊爾-28初號機
員(兼通信員),翼下可掛魚雷、火箭彈,翼梢可掛副油箱。伊爾-28轟炸型是伊爾-28的基本型,可攜帶常規炸彈或小型核武器。此外還有伊爾-28Y教練型,將機頭領航員艙改為第二座艙,拆除了機炮。伊爾-28曾出口到20個國家,改型有偵察機、魚雷機、反潛機、靶機,大約製造2000架。[3]
中國仿製
新中國建國之初,就面臨抗美援朝的嚴重局面。中國在大批引
中國在一江山島戰役中的轟炸機群
進蘇聯米格-15等戰斗機的同時,也引進了蘇聯的幾型轟炸機,其中就有蘇聯剛剛裝備不久的伊爾-28噴氣式轟炸機。中國在抗美援朝作戰和東部沿海作戰中,都曾實際運用轟炸機配合支援陸軍。中國空軍首次在1955年1月18日發動的解放一江山的三軍聯合戰役中使用了圖-2和伊爾-28轟炸機,成功地掩護了登陸部隊作戰,有力打擊了敵人的環島防禦工事和守軍艦只。通過實戰,中國軍隊高層意識到轟炸機的重要性,並開始規劃中國國產第一代轟炸機。
中國政府曾計劃獲取蘇聯授權組裝生產伊爾-28轟炸機,但在1960年中蘇關系惡化後,無法獲得全部技術資料,中國航空工業部門只能通過已經引進的伊爾-28,進行測繪、仿製和局部改進伊爾-28的設計。由於哈爾濱飛機
蘇制伊爾-28(IL-28)轟炸機
廠有維修護理蘇式轟炸機的經驗,逐漸積累了相當的技術基礎,中國航空工業管理部門將自行仿製伊爾-28的任務下達給了哈爾濱飛機製造廠,並將新機代號定為轟-5(H-5)。[4] 轟-5是中國首次研發的輕型噴氣式轟炸機。在設計中,設計人員以蘇聯生產的伊爾-28為基礎,根據中國航空工業的實際情況和使用部隊的具體要求做了大量技術改進。
轟5 在伊爾-28 的基礎上更改量達 40%,主要更改是:(一)將蘇聯原機兩半扣合的結構改為普通結構,減重 110 公斤。(二)機載設備則盡量與當時同期仿製的新型轟6 轟炸機通用,如採用轟6 的尾炮塔,引起了機尾結構的一些變化。經過這些修改,轟5 的戰術技術性能有了一定的提升。除基本轟炸機外,轟5 還有魚雷轟炸機、核彈投放機、HJ-5(轟教5)教練機和 HZ-5(轟偵5)、HD-5(轟電5)偵察、電子對抗機等機型[5] 。
轟-5於1963年1月開始研製,1966年9月25日,首架轟-5在哈爾濱試飛成功。1967年4月,轟-5開始量產,隨後裝備部隊。1984年,轟-5停產。轟-5基型衍生出了轟-5甲,加大了航程,減小了起降滑跑距離[6] 。
中國服役
轟-5輕型戰術轟炸機,採用兩台渦輪噴氣發動機,平直
中國空軍轟-5機群
翼型,在當時是相當先進的一種前線轟炸機。機頭的玻璃艙是領航員及轟炸手座艙,為導航和光學轟炸瞄準提供了良好視野[6] 。轟-5是中國空軍最早的核武器載機,既可掛載核彈,亦可掛載各種航空炸彈,正常載彈量1000公斤,最大載彈量 3000 公斤,即250公斤炸彈12枚或500公斤炸彈6枚。機上還設置有自動駕駛儀、 機械操縱系統和電傳動操縱系統, 以及各種比較完善的電氣、儀表、無線電等特種設備,保證飛機能在各種氣象條件下飛行。轟-5飛機除了標准型外,後來又發展成系列,有偵察型、訓練型等。
轟-5已經於2009年5月全部退出中國空軍現役戰機行列。
轟-5轟炸機有多種改型,各型情況如下:
轟-5(H-5),基本型;與伊爾-28相比,轟-5飛機修改了機翼、後機身和尾炮塔的結構設計;選用了新型的轟炸雷達和瞄準具,提高了轟炸精度;採用了跟隨性好的新的炮塔操縱系統,增加了航炮的備彈量,並提高了航炮的射速和射程[8] 。
轟-5甲,改進型,航程增加並縮短了起飛滑跑距離;
轟偵-5(HZ-5、RB-5),是在轟-5基礎上改裝照相偵察設備而
轟-5
成的偵察機,比基本型航程增大;轟偵-5飛機,填補了中國空軍中短程偵察機的空白[12-13] 。轟偵-5是1970年研製的,1971年4月開始試飛,同年7月交付部隊。主要改進是加裝了可以在晝、夜間和高空條件下實施空中偵察的航空照相設備;增設了整體油箱,飛機的航程和續航時間都有顯著增加。
轟教-5(HJ-5),轟炸教練型。主要機載設備轟炸雷達,自動領航儀,敵我識別器及各種通訊導航設備等。轟教5飛機,結束了中國轟炸機教練機長期依靠進口的歷史[12] 。
HJ-5 拆除了尾炮,具有串列獨立雙座艙
轟電-5(HD-5),轟電-5很少出現在官方的報道里。中國空軍的轟電-5能執行軟壓制對方防空系統的能力。原來轟電-5准備加裝YJ-5
轟電-5電子干擾機(中國航空博物館藏)
反輻射導彈,由於改型研製導彈下馬未成,而YJ-91導彈則體型彈重過大,轟-5掛載較為吃力,實際使用效果不明。更多的用途是類似美國的EA-6B一樣,從事電子對抗/干擾任務 。
轟-5魚雷型,是專供中國海軍使用的魚雷攻擊機,可外掛魚雷和副油箱。轟-5魚雷型,裝備了普通直航魚雷和「魚-2」空投噴氣動力魚雷。其中「魚-2」魚雷是蘇聯PAT-52魚雷的仿製品,1960年前已開始試制,直至1971年正式裝備部隊,原來命名「空艦-1」(KJ-1),後規范命名為「魚-2」。該型空艦魚雷彈徑450厘米,長3.89米,重627千克。該魚雷投放後在減速傘作用下緩慢入水,隨後啟動火箭發動機,其速度高達60到7
魚-2型航空噴氣反艦魚雷(軍事博物館藏)
0節。雖然「魚-2」射程僅有5000米,但是由於速度高,水面艦艇基本上無法躲避。在最初的規劃中,曾計劃生產2000條該型魚雷,後隨著時間推移,投擲火箭魚雷的轟-5面對的防空火力越來越強,基本上不可能接近投彈。且「魚-2」沒有制導能力,命中率低。為此1976年中國海軍希望「魚-2」能由突防能力更強的強-5發射。隨後的試驗不太成功,1986年後海軍停止訂貨,直至停產只生產了200餘條實戰型「魚-2」。
轟-5雷達試驗機,網路上曾經出現過轟-5改裝的殲轟-7雷達試驗機照片。殲轟-7裝備的JL-10A「神鷹」脈沖多普勒雷達,首先在轟-5試驗機上試飛試驗。中國試飛院的這張照片,顯示了轟-5轟炸機頭部,改裝
轟-5雷達試驗機(預研JH-7飛豹雷達)
了殲轟-7的機頭和雷達。這反應了中國在軍機研製中,因地制宜、小步快跑的務實策略,利用和挖掘老舊機型的潛力,投資少、研製風險低,為新型機研發打下堅實的技術基礎和經驗儲備。
轟-5系列多種改型的試製成功,標志著中國在轟炸機的技術領域中,已從單純仿製走向自行研製的階段。中國航空博物館收藏的轟-5系列,除基本型外,還有轟偵-5和轟教-5各1架。
綜上所述,一個是戰略轟炸機,一個是戰術轟炸機是他們最大的不同。其他沒可比性。
⑶ 越南河內轉機簽證
出河內機場的話是需要辦理過境簽證的;
你到河內後,在出機場前arrival visa處辦回理落地簽證即可答,20分鍾,填寫資料即可。
20小時,建議看看去巴亭廣場,看看主席府,軍事博物館;然後去大教堂,還劍湖,再去三十六古街 ;傍晚時去看水上木偶劇(記得提前買票);晚上體驗下路邊咖啡,泡泡Bar(推薦試試越南大叻紅酒,年份3年以上的);女生的話,越南酸奶不可錯過,口感很不錯。
越南遊覽別太趕時間,寬松點,才能體驗當地那種悠閑的文化氛圍。
另外,關於柬埔寨,我也可以給你不少建議哈
⑷ 70年代的時候打越南猴子用了1個月 現在打越南猴子用幾天
哪有那麼容易呀!越南自中越自反擊戰後近百萬的軍隊至今未裁就內是為了防你中國容!金蘭灣藏了多少軍艦你知道嗎?不說別的當年中越戰爭中國死傷近十萬才推進越南二三十公里!防守的還不是主力呢!主力當去圍剿紅色高綿了!還有越南人好狠的,又熟知中國戰術!慣打游擊、夜戰還喜歡搞詭雷、陷阱、地道。當年就是這些戰術把美國打怕了!加上越是叢林地帶又多山陸戰進展困難,空戰吧?越南的高射炮是出了名的歷害!在越南軍事博物館陳列了一架打下一百多架飛機的高炮!越南雖小,但不是吃素的,除非將越南夷為平地!不然打他個十年八載完全有可能!
永遠不要輕視對手~
⑸ 越南軍事博物館里有個雕塑舉得是什麼武器
給個圖片唄,畢竟很多人是不太想去越南的😊
⑹ 請問知道這是越南的什麼膏朋友說是越南很出名的軍膏,不知道是不是
就是一種清涼油。抄名字翻譯過來就是:國旗清涼油。山河牌,越南太原省出產的。
我沒用過,但看上面的介紹是金杯獎的清涼油。
⑺ 越南下龍灣有什麼好玩的嗎
下龍灣:越南的海上桂林
下龍灣是越南最著名的風景區,位於北部灣西部,離越南首都河內150公里。越南人自稱其為世界第八大奇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4年將下龍灣列入世界遺產目錄。由於下龍灣中的小島都是石灰岩的小山峰,且造型各異,景色優美,與桂林山水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曾到過這里旅遊的中國客人都親切地稱下龍灣為「海上桂林」。
下龍市過去稱為「鴻基市」,是越南廣寧省的省會所在地。近年,越南為了進一步提高下龍灣的知名度,將鴻基市改名為「下龍市」。鴻基還是越南著名的煤都,這里蘊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煤層埋藏淺,可露天開采,優質的鴻基無煙煤享譽世界,大量出口日本、中國、韓國、俄羅斯以及東南亞等國家。用鴻基煤製作的煤雕工藝品享有很高的聲譽。
下龍灣風景區共分為東、西、南3個小灣。
在1500平方公里的海面上,山島林立、星羅棋布、姿態萬千,這里究竟有多少島嶼多少山峰,至今沒有精確的統計數據,據說共有3000多座,僅命名的山、島就有1000多座。下龍灣的名稱來歷有種種傳說:一說是上天遣神龍降臨北部灣,助越南人民抗擊外侵,龍口吐出顆顆龍珠打擊侵略者,龍珠落進海里,化為岩石,聳立成山。
另一個神話傳說是在很久以前,有一條母龍降落在這個海灣,擋住了洶涌的波濤,使這一帶人民安居樂業,因此人們便把這個海灣稱為「下龍灣」。隨同母龍下海的還有一群龍子,所以附近的小海灣又稱為「拜子龍灣」。
天宮洞是下龍灣不可錯過的美景之一。這是一處典型的喀斯特溶洞風貌。步入洞中,千奇百怪的鍾乳石,讓您不由浮想聯翩。既有唐僧打坐誦經、孫悟空的金箍棒,也有天女神龍的纏綿愛情,還有胡志明主席盛邀毛澤東主席共觀美景等一件件栩栩如生的鍾乳石造型。在開發和保護天宮洞景觀的工作中還有中國桂林專家的辛勞。他們幫助當地有關部門在溶洞里安裝了各種彩色照明線路,讓天宮洞里的美景如夢如幻在您眼前展現開來。
下龍灣的海面上究竟有多少島嶼和山峰至今沒有精確的數據統計。
萬景島以西3公里,有個巡洲島,這是下龍灣惟一的土島。島的東部有幾棟兩層樓房,格外引人注目。其中一幢八角形的紅瓦樓房、掩映在青松、白檀叢中,室內陳設全部是竹藤製品,顯得簡朴美觀。這是胡志明主席生前游堆下龍灣時常常休息的地方。
下龍灣濱還有詩山、拜齋等名勝古跡。詩山為下龍灣名山之一,公元1468年黎聖字出巡至此,看到風景如畫,曾賦漢文詩一首,命勒諸山腰,詩山之名由此而得。拜齋是著名避暑、游覽地區。下龍灣不僅山明水秀,而且物產富饒,海里有許多名貴的水產。下龍灣的氣候和地形適宜於各種熱帶龜類生活,又有幾個河口帶來的食物,因此越南沿海的各種魚類,在下龍灣都有。
據廣寧省水產部門統計,下龍灣的龜有上千種,其中有730種己經定名。此外,龍蝦、對蝦、珍珠、海參、鮑魚、海帶、紅蚶等都是下龍灣的名產。
還有人說有一群白龍從遠方飛來,被這里的絢麗風光所吸引,從天上下來留在海灣里。白龍翻騰激浪,化作千姿百態的奇山異島。據科學工作者考證,這里是原來歐亞大陸的一部分,後沉入海中,形成了這種自然奇觀。
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將山石、小島雕鑿的形狀各異,有的如直插水中的筷子,有的如浮在水面的大鼎,有的如賓士的駿馬,還有的如爭斗的雄雞,最有名的是蛤蟆島,其形狀尤如一隻蛤蟆,端坐在海面上,嘴裡還銜著青草,栩栩如生。
岩島上有許多岩洞,其中木頭洞最具特色,有「岩洞奇觀」之稱,位於萬景島海撥189米最高峰的半腰,洞口不大,洞內廣闊,分為三層,外洞可容數千人、洞壁上的鍾乳石,形成各種動物形象,活靈活現,令人稱奇。
中門洞是下龍灣又一個著名的山洞,也分為形狀、規模各不相同的三間。外洞像一間高大寬敞的大廳,可以容納數千人。洞底平坦,洞口與海面相接。漲潮時,小遊艇可以一直開進洞中。外洞口周圍長滿了榕樹、竹子、石松等草木。
從外洞通中洞的拱形洞口,只能容一人通過。旁邊立著一塊酷似大象形狀的灰白色的大石頭,像衛士守衛著洞門。中洞長8米,寬5米,高4米,洞里又似一個精美的藝術館。再通過一個螺口形的洞口,就進入了長方形的內洞,長約60米,寬約20米,四周鍾乳石錯落有致,很自然地形成許多小洞及生動的雕像造型。
⑻ 對越南自衛反擊戰是怎麼回事領導,指揮個是誰
對越南自衛反擊戰主要領導:徐向前、許世友、楊得志;黎筍、武元甲。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國官方稱為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或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在民間被習慣稱作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稱之為1979年北部邊界戰爭或越中邊界戰爭,國際上則又將其視為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的一部分),是指於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爆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下簡稱中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以下簡稱越南)之間的戰爭。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對中國採取敵對行為。中國採取反制措施,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便宣布勝利,撤出了越南。越南在中方撤出之後,宣布越南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進入八十年代後兩國繼續對抗,在羅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陰山等地區又相繼爆發了邊界沖突,時間持續達十年。九十年代蘇聯解體後,兩國關系逐步恢復正常,陸地邊界也最終劃定。
通過十年邊境戰爭,中國打擊了越南自越戰勝利後膨脹的信心,維護了中國西南邊疆的穩定,同時促進了東南亞的和平局面,並為柬埔寨問題的最終解決打開了道路。對越南方面來說戰爭的影響是持久的,國力遭到了長期消耗和破壞,最終不得不改弦更張。1979年,中國軍隊在撤退回國的過程中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大量物資,並沿途破壞了越北地區的軍政設施、公路、鐵路、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