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王耀武的軍事怎麼樣

王耀武的軍事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1-02-25 21:38:46

⑴ 國軍名將王耀武生平

王耀武(1904年來-1968年),字佐民,幼名自王哲讓。泰安縣上王莊
(今岱嶽區夏張鎮上王莊)人。國民黨著名軍事將領。黃埔系骨幹將領,冷靜機智,在江西剿共戰爭中崛起,在抗日戰爭中大放異彩,帶著74軍打遍了大江南北,以上高、常德、雪峰山三戰最為出色,憑戰功出任方面軍司令官和山東省政府主席,在軍界長期流傳著「三李不如一王」的說法.

⑵ 抗日悍將王耀武為何在內戰中的表現異常平庸

王耀武的軍事指揮能力是毋庸置疑的,陣地戰、夜戰、反包圍、殲滅戰都很擅長內。他作戰時雷厲容風行,殺伐決斷;也敢打硬仗,敢接困難的任務。為何他在抗戰時期常有驚人之舉,而在內戰時期卻表現平平呢?這固然與解放軍強大的作戰能力有關,也與王耀武內心深處不願打內戰有關。

濟南戰役初期,黃百韜率25軍北上解圍。黃百韜說:「濟南被圍之初,我在無線電話中聽到王耀武向南京家屬通話,告其夫人,某事如何,某事如何,細細叮囑,達半小時之久。大敵當前,身為統帥,指揮之不暇,何能顧及家事?私而忘公,已無必死之心。」

黃百韜認為王耀武『私而忘公」,不一定準確。說他「已無必死之心」,倒是說到點子上了。

事實也是如此。在王耀武看來,「兄弟鬩於牆」的內戰,完全不同於外敵入侵,沒必要搞得你死我亡,魚死網破。

⑶ 國民黨悍將之一王耀武將軍生平

王耀武(1904年~1968年)字佐民,漢族,山東泰安人。抗日名將,國民黨高級將領,黃埔三期生。

詳情請參見以下鏈接:

⑷ 胡宗南這四個人軍事實力怎麼排

還有哪三個人?

國軍將領按軍事才能最能打的十大將 軍,僅供參考:孫立人、王耀武、陳明仁、薛岳、白崇禧、張靈甫、胡 璉、杜聿明、傅作義和張自忠。

⑸ 抗日名將王耀武的資料

王耀武(1904年 - 1968年),漢族,字佐民,山東省泰安市上王莊人,1904年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其父與長兄早逝,在一位精明能乾的慈母培養之下成人。是國民黨軍隊著名的高級將領之一,長期被蔣介石信任和重用,成為黃埔系第一個出任方面軍司令官和省政府主席的人。因此,在山東長期流傳著「三李(指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皆黃埔一期學員)不如一王」的說法。他的一生,既有追隨蔣介石積極反共的一面;又有在抗日民族戰爭中英勇殺敵,為國爭光的一面。他雖出自舊營壘,卻不是個頭腦簡單的赳赳武夫.
1924年冬,黃埔軍校在廣州招生,他向老鄉李丙炎借了路費,並取得了店東的兒子的幫助相偕前往廣州投考,1924年11月,正式被錄取為黃埔軍校第三期學員。在軍校學習期間,他嚴遵校訓、勤奮學習,贏得了學生隊總隊長嚴重對他的青睞。
1925年9月軍閥陳炯明佔領潮州、汕頭,計劃進犯廣州。為了徹底消滅陳炯明叛軍,國 民革命軍於10月1日開始第二次東征。這次東征,以國民革命軍第一軍和學生軍的教導團為主力,並動用了黃埔三期的學生。王耀武還未畢業就參加了第二次東征,他作戰勇敢表現突 出,成為儕輩中的佼佼者。
1926年1月,王耀武於黃埔軍校畢業,分配到國民革命軍第一師三團四連任少尉排長。當時第一師的師長是何應欽,團長是錢大鈞,由於他作戰勇敢、帶兵得法,引起何應欽、錢大鈞的注意,不久就被晉升為上尉連長,這是他後來扶搖直上的發軔。
1928年春,他的部隊駐扎徐州郊區整訓,不久即奉命參加第二次北伐,作戰對象是張宗昌、孫傳芳的軍閥部隊,戰事順利,北伐軍所向披靡,5月1日進抵濟南。日本軍國主義者庇護張宗昌,出兵干預,爆發了震驚中外的「五三慘案」,蔣介石深怕引發起中日戰爭,雖然手握正規軍20萬人,卻不敢對付不足萬人的日本侵略軍,下令繞道北進。當北伐軍奉命撤離濟南時,王耀武有意留在城垣配合李延年團死守濟南。他在《自述》里寫道:「我當時十分不願退出,我曾向上級堅請向日寇反擊,未准,氣憤滿胸膛,忍痛退出濟南。」
1933年10月,王的補充一旅暫歸俞濟時(蔣介石的外甥)指揮,參加浙、贛、閩、皖邊區對紅軍的作戰。曾經積極參與阻擊北上抗日的方誌敏紅十軍團與紅七軍團。1934年11月王耀武率部在皖南譚家橋與紅十軍遭遇。激戰竟日,紅十九師長尋淮洲在此戰役中犧牲(這位紅軍中年輕的將領因失血過多而犧牲,後被王耀武獲知埋葬地點,掘取屍體並割首照相,以向蔣邀功。),紅二十一師師長胡天陶被俘。經過這次戰斗,迫使紅十軍不得不重返贛東北根據地。1935年1月,因叛徒出賣,方誌敏被國民黨第四十三旅俘獲,同年8月在南昌英勇就義。
1937年七七事變後,王耀武的五十一師從漢中調往上海,參加著名的八·一三抗戰。五十一師的作戰任務是,堅守在吳淞口附近以羅店為中心的陣地戰,阻止日軍 從海上登陸,打破日軍從川沙登陸經羅店直趨嘉定,並切斷京滬線的企圖,因此羅店的得失關系整個戰局。日軍發揮海陸空協同作戰的優勢,向羅店發動多次猛攻,均被五十一師官兵擊退。王耀武還巧妙地運用夜戰,派出部隊強襲,先後擊斃日軍聯隊隊長竹田和炮兵聯隊隊長莫森,受到總部通報表揚,上海數家報紙如《申報》、《大公報》等均報道了五十一師戰績,還刊登了王耀武的照片。上海抗戰進行3個月,雙方投入兵力數十萬人,戰役結局雖然以中國的軍隊撤退而告終,但也重創了日軍,同時挫傷了日軍當局制定的「速戰速決」滅亡中國的戰略計劃。戰後將五十一師與五十八師合編成立七十四軍,以俞濟時為軍長,之後七十四軍成為國民黨抗日勁旅,王耀武成為七十四軍的一員主將。
1937年12月初,王耀武率五十一師參加南京保衛戰,奉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的命令,負責淳化鎮、牛首山一帶的防禦。此役從12月7日開始到13日結束,中國軍隊頑強地抵抗6天,終因武器懸殊而撤退。由於戰役指揮的失誤,中國軍隊撤退時十分混亂。王耀武率部隊殿後,維持秩序,但他到了長江岸邊已經無船過江。正在非常緊急之時,軍長俞濟時派副官帶一隻小火輪來接,才得以脫險。自此,他和俞濟時的關系成為生死之交。五十一師官兵渡江到達浦口時僅剩4000餘人,損失過半,不久即調至湖北沙市休整,補充兵員。1938年5月,該師奉命參加河南蘭封戰役,與日軍土肥原之第二師團激戰於三義寨附近,重創敵軍。同年7月,又奉命參加江西之萬嶺會戰,五十一師、五十八師協同其他部隊與日軍激戰數周,傷斃日軍4000餘人,取得萬嶺戰役的勝利。戰後王耀武升任七十四軍副軍長仍兼五十一師師長。
1939年9月,王耀武率七十四軍參加第一次長沙會戰,奉命攔截向長沙進犯的兩個師團的日軍,激戰於贛北重鎮高安,王耀武運用反包圍的戰術,首先切斷敵之退路,以五十一師為主攻部隊,經過3天激戰,於9月22日收復高安城。這一勝利有力地配合了長沙會戰的主戰場,為奪取整個會戰的勝利創造了條件。第一次長沙會戰歷時1個月,日軍出動l0萬人,並有海空軍配合,中國軍隊出動約20萬人,前後在3個戰場進行鏖戰。由於中國軍隊同仇敵愾,英勇作戰,使日軍傷亡3萬餘人,迫使日方返回原先陣地,取得武漢會戰後的第一次勝利。
1941年春,王耀武率部參加了著名的江西上高會戰。上高縣城為贛北重鎮,日軍侵佔武漢後,贛北成了江南防線的第一線。 日軍企圖發動所謂鄱陽掃盪戰,攻克上高、高安等鎮,摧毀贛江、撫河兩條流域間的中國軍隊。為此,日軍制定了「鄱陽掃盪計劃」,他們以兩個師團與一個混成旅團約5萬餘人的兵力侵犯上高縣城。
駐在贛北的十九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命令以王耀武的七十四軍(轄五十一、五十七、五十八師)為正面決戰部隊,以李覺的七十軍為左翼策應,以劉多荃的四十九軍為機動部隊。
1941年3月15日,日軍合擊上高縣城。王耀武令五十七、五十八兩師進入第一線。為了避開敵空軍的轟炸,利用夜間主動出擊敵人,與敵接觸後,發生激戰,連戰3日,雙方傷亡慘重。位於錦河南岸的五十一師利用雞公嶺有利地形與敵戰斗,連長樊逢春在迫擊炮的掩護下,率部沖入敵陣,與敵展開肉搏,在其他部隊的配合下,血戰竟日,敵遺屍200餘具,樊逢春等全連官兵全部殉國。五十一師爭奪雞公嶺,斃敵1000餘人,迫敵敗退。為後期的勝利創造了條件。3月24日,敵師團長大賀親自督戰,並調南路軍3000人,以求最後一逞。日軍出動百餘架飛機,反復轟炸七十四軍主要陣地白茅山,投彈多至1700餘枚,陣地大部被毀,人員傷亡慘重,情況十分危急。這時王耀武指揮預備隊先後發起7次沖鋒,與敵人進行7次肉搏,斃敵2000餘人,七十四軍將士全力拚殺,為實施友軍對敵人的包圍,爭取了時間。
3月25日,七十四軍在王耀武指揮下,全線出擊,錦河南岸之敵很快被肅清。26日中國軍隊形成包圍圈,將敵包圍在直徑不滿5公里的包圍圈內,27日,日軍在飛機的掩護下突圍,七十四軍將士猛追不放。日軍狗急跳牆,投擲毒氣彈,使七十四軍第一線官兵中毒很多,但全體官兵前仆後繼,奮勇猛追。28日,中國軍隊主力迫近官橋鎮,五十八師進至長嶺一線,與日軍展開激戰,敵為掩護其主力東遁,拚死頑抗。激戰至中午,五十一師趕到,襲擊敵之右側。五十七師已形成對官橋鎮的包圍,日軍被迫退守官橋鎮內,五十八師乘勝沖鋒,與日軍展開巷戰,激戰至下午,官橋鎮全部收復,殲敵600餘人,日軍第三十四師團少將指揮官岩永被打死。31日,中國軍隊克復陷入敵手半月之久的高安鎮。
上高會戰至4月9日結束,歷時25天。此役中國軍隊斃傷日軍少將指揮官岩永、大佐聯隊長濱田以下15000餘人,軍馬2800餘匹。擊落飛機一架,俘虜日軍百餘人,繳獲山炮、追擊炮10門及步槍干余支。
上高會戰是一次頗為成功的殲滅戰,何應欽稱之為抗戰以來「最精彩之戰」,此役以七十四軍戰績最為卓著,戰役指揮官羅卓英稱贊七十四軍為「抗日鐵軍」,戰後,七十四軍被授軍中最高獎品——飛虎旗,王耀武本人亦受軍隊最高勛章。
1942年4月,奉蔣介石之命,王耀武率部參加浙贛會戰,在衢州、江山一帶與日軍展開激戰,延緩了日軍西犯的企圖。1943年4月參加鄂西戰役,七十四軍經石門對湘北松滋縣敵人側背攻擊,並截斷敵人之交通,此次會戰結束後,王耀武升任第二十九集團軍副總司令,仍兼七十四軍軍長。同年11月,日軍糾集7個師團約10萬人進攻常德,王耀武率七十四軍參加會戰。他率主力在常德東北地區與敵激戰,常德被日軍陸、空軍及坦克優勢火力猛攻16天,全城夷為平地。堅守常德城的部隊是七十四軍五十七師,師長余程萬。余程萬師彈盡糧絕,在死傷超過3/10的情況下,一度退出縣城。
王耀武率五十一師反擊,在友軍的配合下,經過6天激戰,終於收復了常德城。這一戰深得最高軍事首腦蔣介石的贊賞,稱贊王耀武善於帶兵,有指揮才能。戰後蔣介石在南嶽召見他,備加獎勵。1944年2月,蔣介石提升王耀武為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下轄第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九、一OO軍。
1945年是抗日戰爭根本轉折的一年。由於八路軍、新四軍的敵後配合,中國軍隊的整個戰場轉入反攻階段。日本軍國主義已成為強弩之末。該年4月,國民黨陸軍第四方面軍司令官王耀武親自指揮湘西雪峰山戰役。當時日軍以坂西一良中將為指揮,糾集6個師團的兵力,約10餘萬人,沿湘黔公路向芷江進擊。那時芷江是中國軍隊最大的空軍基地,中美混合飛行團所在地。這個基地擁有當時最先進的戰斗機、遠程轟炸機,還有數十架運輸機,擔負著蘇、浙、皖、閩等數省的空中運輸任務。日軍進攻芷江的目的就是奪取這一重要空軍基地,並企圖打通湘桂線,進而西犯入川。
此時王耀武率十八軍、七十三軍、七十四軍、一OO軍及湖南省吳奇偉所率保安部隊共約30萬兵力迎擊敵人,經過周密部署,決定將主戰場選在雪峰山之東南麓,並且選擇有利的地形,構築復雜的工事,爭取戰役的初期就能遏止敵人。日軍採取以聯隊為作戰單位的運動戰術,輪番強攻,冒險西犯。王耀武部則以逸待勞,給敵人以迎頭痛擊,初戰即獲勝利,打死打傷日軍5000餘人。
初戰告捷,中國軍隊士氣大振。戰役歷時近兩月,日軍多次進攻均被擊退,後來中國軍隊從防禦轉入進攻,日軍狼奔豕突,潰不成軍。戰役結束後,計傷斃敵28174人,俘敵軍官17人,士兵230人,戰馬347匹,火炮24門,機槍100挺,步槍1300餘支,其他戰利品20餘噸,湘西雪峰山戰役的勝利是王耀武的得意之作。正是這一戰役的成功,不久他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這是一般黃埔同學望塵莫及的。當時他年僅40歲。
解放戰爭時,王耀武的對手是粟裕將軍, 在1934年,王耀武攻擊尋淮洲的紅軍時,粟裕曾是尋淮洲,方誌敏的部下,可以說, 作為曾經的手下敗將,粟裕終於等到了報仇雪恨的一天, 但是實際上整個解放戰爭中王耀武的指揮並無嚴重過失,粟裕能夠戰勝並生擒王耀武,多半還是靠著陳誠,蔣介石的越級指揮和共產黨諜報部門的卓越工作,
萊蕪戰役,王耀武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就是任命了毫無指揮能力的李仙洲(黃埔一期,除此之外乏善可陳)作為前線指揮官,粟裕放棄臨沂,誘使李仙洲冒進,王耀武發現李仙洲輕松拿下臨沂,對解放軍意圖產生了懷疑,他立即感到李仙洲軍團有危險,馬上下令軍隊開始撤退。 他判斷對了。實際上,當他的軍隊開始撤退的時候,中共方面的將領也急了。要知道他們放棄臨沂,兼程北上,那是要吃肉的!當時就報告粟裕,讓我們干吧。吃不到肉,也要咬一口油。吃不到滿漢全席,那也得撈走兩盤菜!至少能搞掉敵人的斷後部隊。 但是粟裕不是尋淮洲,他不會急於沖鋒。粟裕下令不許動,而且很有預見性的說了:就算王耀武不打,陳誠蔣介石要打,他們會把大餐送回來! 他也沒說錯。陳誠發現李仙洲軍團在後退,又發現粟裕架設的浮橋,立即認定粟裕要北渡黃河。他一面斥令王耀武不準後縮,一面又直接命令北路前敵總指揮李仙洲,要他確保新泰、萊蕪陣地,堵住膠濟路一線。於是僅僅過了一天,李仙洲又被陳誠送回了粟裕的嘴邊。 此後,粟裕巧妙設圍,將李仙洲困在萊蕪,李仙洲部下整46師師長韓練成是中共黨員,臨陣突然失蹤,加劇了其軍隊的指揮混亂,終於被粟裕包了餃子,全軍覆沒.
孟良崮戰役,是王耀武遭受的第二個重大打擊, 王耀武起家的老隊伍,國民黨軍王牌的王牌,被粟裕全殲,王耀武愛將張靈甫被擊斃(一說是自殺), 現在多說是張靈甫剛愎自用,自大輕敵,事實確實共產黨諜報工作的傑作將張靈甫送入死地, 當時國民黨國防部作戰次長劉斐,此人是中國共產黨的高級間諜,利用國防部的權勢,將擁有重裝備,善於平原作戰的張靈甫送上了粟裕重兵包圍的山區, 實際上張靈甫一直對國防部的指令頗有微詞,但是卻無力反抗,最後在決戰階段,與王耀武一直保持電話聯系,王耀武泣不成聲,眼巴巴的看著這個曾經奇襲張古山的抗日名將身死孟良崮.
孟良崮作為一個標桿戰役,其後,國共實力對比發生了變化,王耀武知道濟南已守不住了,於是飛到南京,請求蔣介石放棄濟南,退守二線防禦,但是這一建議未被採納,缺兵少將的王耀武,名義上仍有10餘萬軍隊,但是良莠不齊,戰鬥力遠不如王耀武當年的鐵軍74軍.而在濟南堅守的關鍵時刻,另一個關鍵人物,吳化文臨陣起義(此人反復無常,投蔣,降日,山東地區勢力最大的漢奸,再投蔣,最後投共, 自有後世點評),斷送了王耀武最後的一點希望,王耀武化妝後潛逃,一度在解放軍眼皮底下走出濟南,但是其落網居然是因為上廁所,在茅廁里,王耀武習慣的掏出白紙摸屁股,被警惕性極高的老鄉當場識破(精英和草根的區別在一張白紙上,相當寒)並扭送到當地的政府,也可以看出,共產黨政府在當地深得民心,才有這種民眾的自發支持.王耀武終於落網,淮海戰役打響之前,粟裕已經擺平了這個最大的心頭之患.
總體來說,王耀武縱然有極高的軍事指揮能力,但是在當時貧民跟著共產黨的大局下,就算沒有陳誠,蔣介石的胡亂指揮和共產黨高級間諜的卓越工作,王耀武也不可能挽回敗局,最多是讓粟裕或其他共軍付出更大的傷亡,費更多的周折,鑒於將軍在抗戰中的卓越表現,我們對於王將軍這個民族英雄有很高的敬意!
現在在濟南大明湖公園北岸,仍保留有王耀武將軍死守濟南的臨時指揮所,可以免費參觀.

⑹ 濟南戰役的時候王耀武是什麼級別的軍官

王耀武[1](1904年 - 1968年),漢族,字佐民,山東省泰安市上王莊人,1904年出生在一個普通農版民家庭。其父與長權兄早逝,在一位精明能乾的慈母培養之下成人。是國民黨軍隊著名的高級將領之一,長期被蔣介石信任和重用,成為黃埔系第一個出任方面軍司令官和省政府主席的人。因此,在山東長期流傳著「三李(指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皆黃埔一期學員)不如一王」的說法。他的一生,既有追隨蔣介石積極反共的一面;又有在抗日民族戰爭中英勇殺敵,為國爭光的一面。他雖出自舊營壘,卻不是個頭腦簡單的赳赳武夫。王耀武是黃埔系骨幹將領,是黃埔三期影響最大的一個。

1944年, 任第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第四方面軍司令官。
1945年,任第二綏靖區司令官、山東省黨政軍統一指揮部主任、山東省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山東軍管區司令等職。

杜聿明
第五集團軍總司令兼昆明防守總司令
衛立煌
第14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二戰區前敵總指揮

⑺ 內戰中蔣介石為什麼軍事上不重用王耀武

一直很重用啊,即使黃埔系,打仗也很有一套,42歲就是「山東王」,還要怎麼重用?

⑻ 白崇禧的軍事才能怎樣

淺談白崇禧的軍事才能
曾與友相談國軍中能征善戰者,我力推白崇禧為首,李宗仁第二,其後有薛岳、衛立煌、傅作義、王耀武、孫立人、廖耀湘等人。抗戰八年間最困難的時期,白崇禧任軍事委員會參謀本部副參謀總長兼軍訓部部長,主持制定抗戰計劃,他屢次提出別人不及的戰略思維。1938年1月8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武漢召開軍事會議,白崇禧在會上提議:「應採取游擊戰與正規戰配合,加強敵後游擊,擴大面的佔領,爭取淪陷區民眾,擾襲敵人,使敵局促於點線之佔領。同時,打擊偽組織,由軍事戰發展為政治戰、經濟戰,再逐漸變為全面戰、總體戰,以收『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取時間』之效。」建議,為軍事委員會最高領袖蔣介石所採納,成為抗日最高戰略指導方針,對抗戰全盤策略影響至深。李宗仁、白崇禧共同指揮徐州會戰、白崇禧指揮武漢會戰以及桂南會戰等等會戰,參與淞滬會戰、南昌會戰、長沙第一次會戰等戰役。他常代表委員長與戰區司令長官協同作戰,可謂戰功赫赫。劉鄧大軍到大別山後,國民黨國防部部長白崇禧1947年11月27日兼任九江指揮部主任,指揮國軍整33個旅圍攻劉鄧大軍,大敗劉鄧大軍,1947年11月29日劉鄧大軍野戰軍司令部向軍委匯報實力統計:第一縱隊23,000人;第二縱隊19,000人;第三縱隊24,000人;第六縱隊22,000人;野戰軍直屬隊3,000人;共計91,000人。1948年2月底劉鄧大軍主力轉出大別山後,未經補充時的實力:第1縱隊15363人;第2縱隊11627人;第3縱隊15384人;第6縱隊14280人;除去野戰軍直屬隊不計,尚存56654人。此外柳林戰役第十縱隊被俘的指戰員就有2000餘人,犧牲和受傷2000人左右。湘贛戰役白崇禧指揮所部5—6萬人,巧妙擺脫林彪指揮第4野戰軍第12、第15兵團和第2野戰軍第4兵團共10個軍約43萬人圍殲,跳出共軍包圍圈,湘贛戰役國軍損失散兵和地方部隊、保安團4600餘人,解放軍連國軍一個完整的營也沒有抓住。青樹坪戰役白崇禧指揮第3兵團絕地反擊共軍49軍,使49軍受到重大損失。就連《劍橋中華民國史》也高度評價白崇禧軍事才能:白崇禧是有名的戰略家(註:《劍橋中華民國史》(上)650頁)《The.Cambridge.History.of.China,.Vol.12:Republican.China,.1912-1949,.Part.1》(576頁);白崇禧具有軍事才能並且出類拔萃(註:《劍橋中華民國史》(下)(651頁)《The.Cambridge.History.of.China,.Vol.13:Republican.China.1912-1949,.Part.2》(571頁)。可惜,自古以來,歷史的真相被掩蓋,古而有之,今亦若此。
一、白崇禧的成功
白崇禧曾統一兩廣,割據一方;官至參謀總長,戰區司令、國防部長。輝煌半生,其如此成就有二。一是和李宗仁親密合作,手握實力,有賴以成就之軍政基石。自1923年5月李白二人徹夜長談後,兩人通力合作、患難與共、共事20多年。在那個軍閥割據,戰火四起的年代,背叛成為生存的慣常手段,且有人威逼利誘屢次分化離間,二人均不為所動,在共同理想下,互相幫持,使在當時之軍政舞台上有著重要位置。二是白自有軍事天才和「造英雄之時勢」,其在那個戰火四起的時代,白機遇甚好,軍事天才得以充分展現。白崇禧用兵攻則善於迂迴、守則攻勢防禦和計謀多,包抄威脅敵側翼後方,至敵潰敗。究起原因,乃人性所致。奮勇殺敵,卻突然被斷了後路,側翼受威脅,誰還能不分心,不虛怕;在此情形下,敗退是個明智的選擇,面對背後受敵,能安心不慌,是非易事。士兵思想穩定、軍官指揮堅定還必須有政治思想工作保證。白崇禧多謀善斷,膽識超人,狡詐多變,謀略深長,記憶力驚人,善於捕捉戰場信息,他靈活運用窮追猛打、佯攻佯動、出奇制勝等戰略戰術,常常能夠以少勝多,有「常勝將軍」之稱,在國民黨將領中素有「 小諸葛」等雅號,甚至日本報紙也稱白崇禧為「戰神」。
二、白崇禧的失敗
李、白二人政治上的權術永遠不是蔣介石的對手。李、白擁兵三度逼蔣下野,均讓蔣重新復位,蔣之權術之高明,李、白二人遠不及也。蔣對白崇禧,需要時候,親熱有加,利用其軍事才能以及和李宗仁等關系牽制桂系;不用之時,棄之一旁,打擊報復。
三、白崇禧的軍事生涯
白崇禧在1940年以前,軍事才能多有展示,1940年以後則作為與軍事才能不匹配。原因很是簡單。他的前半生是和李宗仁合作橫掃兩廣,參與北伐和抗戰,雖創業艱難,有自己的戰略和指揮權,他的軍事天才展現的淋漓盡致,北伐建功,高升為蔣的參謀長。1940年以後則在蔣的左右摯跘下,無法依據自己意圖組織指揮作戰,空有高職,卻無實為。
蔣之潰敗,在軍事指揮上的根本原因在於蔣用權術管制將領,致能者無施展之全部舞台。權術相爭,無同心之袍澤,彼此作坐上觀。不能發揮整個戰爭機器之全部力量,在彼此內訌中消弱了力量;軍事潛力、實力無法轉化為戰力。蔣剛愎自用、喜好越級指揮,架空了戰區指揮官;而蔣遠離戰區,無法依據隨時變化的戰場實際制定正確的方針。一線指揮官的正確意見,蔣不聽。戰後追究責任,蔣卻多指責前線指揮官,鮮有責己;連戰連敗,卻毫無悔改。杜聿明對程思遠說過,國民黨將領只求對蔣介石個人效忠,而白崇禧則講求戰略戰術」。其實,國民黨將領只求對蔣介石個人效忠,也是蔣的要求,是蔣保權之依賴。孫立人將軍的新一軍在印緬戰爭系抗日之主力,作戰勇猛,戰果碩豐;卻在東北戰爭上與杜聿明相爭,被蔣明升暗降,使得新一軍此後再無建樹,蔣丟失東北。孫將軍去台後又也身陷兵變,慘淡餘生。蔣亦不聽白崇禧之言,淮海戰役、長江之戰均慘敗,最後敗逃孤島。二戰中德國,曼斯坦因、古德里安、隆美爾、倫斯德、博克、莫德爾、利斯特、克賴斯特等卓越戰將如雲,坦克橫掃歐、亞、非。1942年以後希特勒越級指揮,並隨意插手戰區事務,致使名將也隕落沙場。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軍人天性如此;克勞塞維茨所說「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是解決政治問題的手段」,戰爭服從於政治,軍事家聽命於政治家,戰爭天性如此,難為了這些名將

白崇禧提出了「以游擊戰配合正規戰,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的抗日戰略的方針, 20世紀中國將領無出其右。更何況李宗仁、白崇禧共同指揮的徐州會戰(取得台兒庄戰役大捷)、白崇禧指揮武漢會戰(末期李宗仁指揮)(武漢會戰:採取陣地戰與採取側擊、反擊的運動戰及游擊戰結合的攻勢防禦方針達到了節節抗擊敵向武漢的進攻,消耗敵軍,重創第6師團、殲滅第10、13師團1部)。白崇禧指揮桂南會戰(取得昆侖關戰役大捷)(白崇禧反攻昆侖關作戰部署達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1939年1月17日日軍5師團長今村均還不知道,漢奸報信,他也不信。今村均1939年12月16日日命令第九旅團長及川源七少將率領數千日軍奔襲龍州、鎮南關,這支部隊於17日出發。18日國軍就進攻昆侖關了。殲滅了日軍第21旅團長中村正雄以下5000人,抗戰以來首場攻堅戰大捷。)。
德國曼施泰因制定擊敗法國的「黃色方案」;後來被稱為「曼施泰因計劃」。。「曼施坦因計劃」展示曼施泰因的閃電戰思想和其創造力,是曼施泰因的軍事生涯最光輝的傑作;這個「黃色方案」使曼施泰因獲得德國乃至二戰中最優秀軍事家和天才戰略家。,曼帥指揮哈爾科夫反擊戰也是軍事傑作,曼施泰因攻佔克里木半島和塞瓦斯托波爾要塞。但曼施泰因在解圍斯大林格勒和庫爾斯克會戰失敗了,曼施泰因在庫爾斯克會戰後基本是撤退和突圍的。但這絲毫不影響曼施泰因是德國乃至二戰中最優秀軍事家和天才戰略家.曼施泰因是德國乃至二戰中最優秀軍事家和天才戰略家是當時德軍將領公認的,以及對手的共識。
難怪卓越的政治學者、芝加哥大學博士鄒讜在(《美國在中國的失敗(1941-1950年) 》《America's Failure in China 1941-1950》)稱:白崇禧是素負盛名的中國最優秀的戰略家,是中國最有能力的國民黨將領。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字健生,廣西臨桂縣會仙鎮山尾村人。中國國民黨軍事家、戰略家、國民黨軍陸軍一級上將,1916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17~1926年任桂軍連長、營長、統領、廣西討賊軍參謀長、定桂討賊軍前敵總指揮兼參謀長。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參謀次長代理參謀長,1927年1月任東路軍前敵總指揮, 10月任西征軍第3路前敵總指揮,5月任第四集團軍前敵總指揮,率部參加第二期北伐。抗戰八年,白崇禧擔任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兼軍訓部長、桂林行營主任,提出提出「以游擊戰配合正規戰,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思想,白崇禧協助李宗仁指揮徐州會戰,取得台兒庄戰役的勝利。白崇禧代理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指揮武漢會戰。白崇禧任桂林行營主任,負責指揮第三、第四、第九戰區對日軍作戰。白崇禧指揮桂南會戰,取得了昆侖關戰役的勝利。還參與淞滬會戰、南昌會戰、長沙第一次會戰等戰役,1946年5月任國防部部長, 1947年11月白崇禧兼任九江指揮所主任圍攻大別山劉鄧大軍,大敗劉鄧大軍,1948年6月任華中「剿總」總司令,指揮豫西戰役、湘贛戰役、青樹坪戰役等等,1949年所部在衡寶戰役、廣西戰役中被殲,12月由海南島去台灣。著有:《三自三寓政策》、《國民兵之建設教育》、《軍事抗戰與政治抗戰》、《全面戰爭與全面戰術》、《游擊戰綱要》、《抗戰中敵我戰法之演變》、《現代陸軍軍事教育之趨勢》等

⑼ 黃埔十大名將的王耀武

1.俞濟時 1903年生於浙江奉化,
1924年入黃埔一期,曾擔任北伐軍總司令隨護。
1931年任南京警備司令,討伐閻錫山、馮玉祥,因而被蔣介石授予青天白日勛章。
1934年任贛浙皖閩追剿縱隊司令,與紅軍激戰49天,生俘蘇維埃主席方誌敏,被蔣介石授予二等寶鼎勛章。
1937年淞滬會戰時為第74軍軍長,開赴上海。"一二八"廟行鎮之役,殲滅日軍10倍,揚名國際,日軍稱為"中國第一戰將"的名號。
1939年奉調參與南昌會戰,南昌收復後,率74軍攻克高安。
1942年調任蔣介石侍衛長,
1943年隨蔣出席開羅會議。
1945年美國總統為俞濟時頒贈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自由勛章。
1946年隨蔣赴台北主持台灣光復周年紀念大會,記錄下台灣在日本50年殖民的苦難。
1948年獲上將軍銜。去台後,俞濟時聘為戰略顧問及總統府第二局局長,兼管官邸內務及警衛勤務。
1956年蔣介石批准俞濟時休養(時年53 歲,實為退休),頤養天年。
2.張靈甫
1902年生於陝西長安,
1923年考入北京大學,棄學投考黃埔軍校第四期。
1926年畢業後曾任見習官,後升任排長,北伐戰爭中沖鋒陷陣,身先士卒,右腿受傷,不久升為連長,嶄露頭角。
1932年在陝西追剿徐向前被包圍,率部冒死奮戰,因而升任上校團長。"七七事變"後調曹王廟與日軍鏖戰一個月,完成阻止日軍前進的任務。第二年參加徐州會戰,大困敵土肥原師團,張團長出擊各重要據點,斬獲甚眾,掠獲日軍槍械及機要文件,厥功良多,擢升為少將旅長。
1944年奉命支援桃源與日軍血戰於案鄉三晝夜,進軍衡陽,克雞窩山,獲美國金質自由勛章。
1945年與日軍激戰湘西,給予日軍重創,為"湘西大捷",
1946年升第74軍中將軍長,紀律嚴明。解放戰爭中,和解放軍拉鋸戰在蘇北魯南。
1947年5月孟良崮戰役中,因後無援軍,前有解放軍,寡不敵眾,最終飲彈自盡。時年45歲。蔣軍驅逐艦命名"張靈甫號"。
3.邱清泉
1902年生於浙江永嘉。
1924年投考黃埔軍校二期工兵隊,畢業後任少尉連長,
1929年任中校營長參與討代馮玉祥戰役。
1932年上書勸林彪、徐向前二位投降。
1934年考取留德國學習軍事,精通兵略。抗戰爆發後回國,被派移駐南京,死守南京,擊敵二千人,遲滯日軍銳氣。第二年裝甲師長杜聿明、副師長邱清泉參加中原作戰,
以寡擊眾。
1939年血戰昆侖關,日軍第五師所屬兩聯隊幾乎全殲,團長被擊斃,生俘日軍數百名。
1940年升少將參謀。
1943年打通滇緬公路,
1945年一月中印公路1566公里全部打通,揚威國際,得到盟軍陳納德將軍助戰,並獲美國政府頒發的"自由獎章",
1949年與陳毅、葉飛、何以祥、韋國清、許世友、粟裕、劉伯承、陳賡七十萬大軍進行徐州會戰,
大敗,彈盡糧絕之際舉槍自盡,追授上將。
4.黃百韜
1899年出生於天津,將門虎子,1925年進入黃埔軍校軍官團。
1929年討伐西北軍馮玉祥,光覆了洛陽。
1935年升任中將師長,肅清鄂西、湘西共軍主力,記大功。不久請求入陸軍大學深造,研讀孫子兵法、曾國藩治兵語錄等。
1941年擔任第三戰區中將參謀長並駐守贛東,
1945年發動湘西會戰,在王耀武、湯恩伯、廖耀湘的配合下,日軍遭到慘重打擊。
1947年與陳毅野戰軍在棗庄大戰,黃兵團五個軍不到六萬人,面對陳毅20萬大軍,死守碾庄,最終全軍覆沒,舉槍自盡,葬於南京鍾山
5.孫元良
1904年生於四川成都,
20歲時在北京加入國民黨,投考黃埔一期。
1926年東征,消滅陳炯明部。出師北伐時中彈受傷,
1928年任八十八師師長。"128淞滬戰投"死守上海閘北,奉命掩護國軍撤退。
1944年率部收覆貴州獨山、廣西南丹。
1948年徐州戰役時,全軍覆沒。
2007年五月十五日,最後一位抗日名將孫元良在台北去世,享年103歲(其子為台灣著名影星秦漢)。
6.胡璉 1906年生於陝西華縣,畢業於黃埔四期。1933年在江西擊敗林彪和彭德懷兩個師,升為少將師長,年僅26歲。
1943年在江西抵抗日軍進攻,堅守十天,完成固守石牌要塞的任務。解放戰爭中連連失守,
1949年,胡璉軍守金馬,親臨前線總指揮,擊退解放軍的進攻。
1957年,第二次防守金門,
1958年解放軍對金門發動空前猛烈的炮擊,落彈44萬發,
胡將彈片賣給煉鋼廠,給官兵帶來600多萬元福利金。
胡璉防守金門八年,把金門建設成"地下堡壘,海上樂園"。
1958年,任陸軍副總司令,先後到日本、德國治病,
1964年出使越南,
1972年因病辭職,
1976年病逝於台北。

7.郝伯村
1919年生於江蘇鹽城,
1935年考取陸軍軍官學校十二期,參與皖南、粵北作戰,
1942年調任遠征軍連長,
1946年為中校參謀,同年調顧祝同侍從軍官。
1949年九月南京解放,郝柏村在廣州防衛作戰,再由廣州經重慶轉成都、昆明、西昌至台北,時年31歲。
1954年調金門為炮兵指揮官,
1957年調回台灣。
1961年為第三軍副軍長、軍長,
1964年因擔任雙十節"國慶"閱兵指揮官,曾給蔣介石深刻印象,不久升陸軍副總司令,總司令、參謀長到國防部長。
80年代末被李登輝削去兵權,明升暗降,為行政院長。李登輝重用不得人心的蔣仲苓,打擊郝柏村,遭到郝反對,李郝水火不融,浮上檯面,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在黃埔中他是唯一畢業生從排、連、營、團、師、軍長、侍衛長、軍團司令、陸軍總司令、總參謀長、國防部長、行政院長,位極人臣的軍人。不幸遇到李登輝,忌才罷官。
8.謝晉元
1904年生於廣東蕉嶺。
1925年5月30日在上海眼見日軍槍殺工人在南京路中彈倒地,血肉橫飛,義憤填膺,毅然投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
1926年北伐時剛畢業便分到第一軍當排長,參加桐廬之戰。一年後當營長,
1935年在孫元良將軍手下,升為副團長。"八一三"日軍在上海開戰,向日寇開的第一槍並攻佔閘北重要據點八字橋者,即為該旅。僅四百多人死守四行倉庫,得到王曉籟縫制的一面國旗,由楊惠敏女童軍於槍林彈雨中送上,升在屋頂上代表了八百壯士的精神,表明中國永不會亡。日軍以大軍三面圍攻,謝晉元沉著抵抗,以數百孤軍,據彈丸之地,卓立抗敵大軍數萬人,當時蘇州河南數十萬中外人士聚河濱,仰望河北壯士與飄揚的國旗,或感激流淚,或衷心敬仰。後外人一再懇求委員長撤退,方全部退入公共租界。退入租界,上海淪陷,謝晉元在孤軍營中除訓練外,勤學不輟,待機報國,並時為文告孤島同胞,堅其抗戰必勝之信心。日偽用盡卑劣手段與鬼域伎倆利誘,終不得逞。
1941年四月不幸遇刺身亡。謝晉元遺骸葬於上海晉元路。
9.高志航
1907年生於遼寧。
1924年中學畢業先進入張作霖辦的陸軍學校,張作霖當時很重視飛行員培養,把這批學員送到法國學習飛行,回國後在筧橋任大隊長,抗戰期間單刀赴會一舉擊落6架日本九六式轟炸機,名揚國際的"東方巨鷹" ,
1937年准備從蘭州駕機飛到南京時,不幸被日飛機炸死,為中國空軍的最大損失,蔣介石追贈為少將並授最高勛章。
10.林彪
湖北黃岡聶榮臻林彪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葉挺
1924年在周恩來、賀龍、朱德、葉挺和劉伯承指揮下,在南昌向蔣介石部隊進軍,林彪佔領了南昌的交通要道,蔣介石一片驚慌,急調兩個軍向南昌進發,周、賀、朱、葉、劉決定撤退南昌,林彪率部到瑞金,已升為連長。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1930年6月任紅四軍軍長,在長征中參加突破國民黨軍四道封鎖線和強渡烏江等作戰。到達延安後任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後改稱抗日軍政大學)校長。抗戰期間任八路軍第115師師長,率部挺進華北前線,同聶榮臻指揮了平型關戰斗。抗戰勝利後,先後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總司令、東北野戰軍司令員等職,指揮遼沈戰役等重要戰役,解放全東北。
1948年底率部入關,與羅榮桓、聶榮臻一起指揮平津戰役獲得勝利。
1949年3月起任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性格沉穩,善以寡擊眾戰略。新中國成立後,先後任國防部部長、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
毛澤東溫都爾汗

⑽ 求王耀武簡介王耀武,誰可以說下王耀武是什麼樣的人

王耀武是抗日名將,王耀武善於帶兵,有指揮才能,陣地戰、夜戰、反包圍、殲滅戰都很擅長。王耀武作戰時雷厲風行,殺伐決斷;也敢打硬仗,敢接困難的任務,是國民黨軍在8年抗戰中最能打的虎將之一。

(10)王耀武的軍事怎麼樣擴展閱讀:

抗戰:

1937年七七事變後,王耀武所在的五十一師從漢中調往上海,參加著名的「八·一三」上海保衛戰。日軍發揮海陸空協同作戰的優勢,向51師堅守的羅店發動多次猛攻,均被五十一師官兵擊退。

王耀武還巧妙地運用夜戰,派出部隊強襲,先後擊斃日軍聯隊隊長竹田和炮兵聯隊隊長莫森。當時,上海數家報紙如《申報》、《大公報》等均報道了五十一師戰績,還刊登了王耀武的照片。

上海保衛戰進行3個月,雙方投入兵力數十萬人,戰役結局雖然以中國的軍隊撤退而告終,但也重創了日軍,同時挫傷了日軍當局制定的「速戰速決」滅亡中國的戰略計劃。

戰後將五十一師與五十八師合編成立七十四軍,以俞濟時為軍長,之後七十四軍成為國民黨抗日勁旅,王耀武成為七十四軍的一員主將。

1937年12月初,王耀武率五十一師參加南京保衛戰,奉命負責淳化鎮、牛首山一帶的防禦。此役從12月7日開始到13日結束,中國軍隊頑強地抵抗6天,終因武器懸殊而撤退。

由於戰役指揮的失誤,中國軍隊撤退時十分混亂。王耀武率部隊殿後,維持秩序,但他到了長江岸邊已經無船過江。俞濟時派副官帶一隻小火輪來接應,才得以脫險。

自此,他和俞濟時的關系成為生死之交。五十一師官兵渡江到達浦口時僅剩4000餘人,損失過半,不久即調至湖北沙市休整,補充兵員。

1938年5月,該師奉命參加河南蘭封戰役,與日軍土肥原之第二師團激戰於三義寨附近,重創敵軍。

同年7月,又奉命參加江西之萬嶺會戰,五十一師、五十八師協同其他部隊與日軍激戰數周,傷斃日軍4000餘人,取得萬嶺戰役的勝利。戰後王耀武升任七十四軍副軍長仍兼五十一師師長。

1939年9月,王耀武率七十四軍參加第一次長沙會戰,奉命攔截向長沙進犯的兩個師團的日軍,激戰於贛北重鎮高安,王耀武運用反包圍的戰術,首先切斷敵之退路,以五十一師為主攻部隊,經過3天激戰,於9月22日收復高安城。

這一勝利有力地配合了長沙會戰的主戰場,為奪取整個會戰的勝利創造了條件。第一次長沙會戰歷時1個月,前後在3個戰場進行鏖戰,最終迫使日方返回原先陣地,取得武漢會戰後的第一次勝利。

1941年春,王耀武率部參加了著名的江西上高會戰。上高會戰是一次頗為成功的殲滅戰,何應欽稱之為抗戰以來「最精彩之戰」,此役以七十四軍戰績最為卓著,戰役指揮官羅卓英稱贊七十四軍為「抗日鐵軍」,戰後,七十四軍被授軍中最高獎品——飛虎旗,王耀武本人亦受軍隊最高勛章。

1943年4月參加鄂西戰役,七十四軍經石門對湘北松滋縣敵人側背攻擊,並截斷敵人之交通,此次會戰結束後,王耀武升任第二十九集團軍副總司令,仍兼七十四軍軍長。

同年11月,日軍糾集7個師團約10萬人進攻常德,王耀武率七十四軍參加會戰。他率主力在常德東北地區與敵激戰,常德被日軍陸、空軍及坦克優勢火力猛攻16天,全城夷為平地。

堅守常德城的部隊是七十四軍五十七師,師長余程萬。余程萬師彈盡糧絕,在死傷超過3/10的情況下,一度退出縣城。王耀武率五十一師反擊,在友軍的配合下,經過6天激戰,終於收復了常德城。

這一戰深得蔣介石的贊賞,稱贊王耀武「善於帶兵,有指揮才能」。戰後蔣介石在南嶽召見他,備加獎勵。1944年2月,蔣介石提升王耀武為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下轄第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九、一OO軍。

1945年中國的抗日戰場轉入反攻階段。4月,時任國民黨陸軍第四方面軍司令官王耀武親自指揮湘西雪峰山戰役。戰役歷時近兩月,日軍多次進攻均被擊退,狼奔豕突,潰不成軍。

湘西雪峰山戰役的勝利是王耀武的得意之作,也正是這一戰役的成功,不久他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這是一般黃埔同學望塵莫及的。當時他年僅40歲。

閱讀全文

與王耀武的軍事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