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章丘火車站到國防訓練基地有多遠
1小時9分鍾62.8公里10個紅綠燈
打車約142元途經:S102、濟南繞城高速
章丘火車站
從章丘火車站到雙泉內路,行駛容260米
左轉,進入雙泉路,行駛200米
右轉,從雙泉路到龍泉路,行駛400米
左轉,進入龍泉路,行駛1.2公里
請直行,進入S102,行駛1.1公里
請直行,進入棗園大街,行駛2.6公里
請直行,進入S102,行駛21.3公里
靠右前方行駛,進入濟南郭店立交,行駛550米
靠右前方行駛,進入京滬高速,行駛11.3公里
靠左前方行駛,進入濟南繞城高速,行駛22.1公里
靠右前方行駛,進入大澗溝互通立交橋,行駛1.3公里
靠右前方行駛,進入英雄山路,行駛530米
右轉,從英雄山路到國防教育基地,行駛20米
國防教育基地
Ⅱ 三國志11地名
其實我覺得改為現在的地名蠻有意思的,樓主試試?
長沙(今湖南省臨湘市) 197年,孫堅平定區星的叛亂後,便成為本地的太守,後來改由韓玄擔任。
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 高祖-劉邦在此地建立了西漢的首都。211年的渭水之戰中,馬超與曹操在此交鋒。
陳留(今河南省陳留鎮) 此處為交通發達、人材物資集中的要地。189年,曹操從這里起兵,發布董卓的檄文。
濮陽(今河南省濮陽市) 水運及交通相當發達,深具商業、戰略價值之地。194年,曹操和呂布在這里展開激烈的殊死戰。
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 自光武帝-劉秀由長安遷都至此後,此處便成東漢之首都,繁盛一時.220年曹丕即位,又成了魏國的首都。
薊(今河北省薊縣) 幽州牧-劉虞的據點。劉虞採用懷柔政策,致力於此地與烏丸族間的和睦。
桂陽(今湖南省桂陽縣) 趙范曾任當地太守。趙范曾企圖游說趙雲娶其嫂,但反而招惹趙雲大怒。
建寧(今雲南省曲靖市) 蜀國的李恢出身地。225年,李恢平定雍闓叛亂,229年就任太守,廣施善政。
建業(今江蘇省南京市) 212年,孫權聽從張紘遺言,建都於此以抗魏軍。
南皮(今河北省南皮縣) 渤海郡的中心都市,袁紹的據點。204年袁譚逃到此地,與曹操間發生爭戰。
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 214年,劉備降服劉璋後,即以次為根據地。221年劉備即位,這里便成為蜀漢的首都。
天水(今甘肅省天水市) 蜀漢名將-姜維的出身地。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時,使妙計讓姜維歸降。
廬江(今安徽省廬江縣) 曹操在徐州屠城時,許多百姓逃難至此。赤壁之戰後,百姓們大舉遷往江南。
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 東吳的水軍基地,周瑜便是在這里訓練水軍。赤壁之戰時孫權屯駐於此,並接獲曹操『會獵江東』的書簡。
雲南(今雲南省昆明市) 叛亂不斷,諸葛亮南征後才歸降蜀國,後來呂凱就任此地太守,實施統治。
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 揚州南部的大都市。王朗曾任太守,後來被孫策鎮壓。
下邳(今江蘇省睢寧縣) 被泗水與沂水環繞的徐州要沖。198年,曹操利用水攻在此最終殲滅呂布。
漢中(今陝西省漢中市) 道教五斗米道的中心地。215年,曹操自張魯手中取得,但在219年,又遭劉備奪去。
零陵(今湖南省零陵市) 劉度曾任當地太守。208年,被劉備所破。
北海(今山東省濰坊市) 孔融曾任此地的太守,抵擋黃巾軍。而在官渡之戰前,則由袁譚統治。
北平(今遼寧省凌源市) 公孫瓚以此地為治所,並利用漁陽的鹽鐵之利,發展成一座商業都市。
永安(今四川省奉節縣) 222年,在夷陵之戰大敗的劉備逃入白帝城,將之改名為永安。223年,劉備亡故於此。
宛 (今河南省南陽市) 曾為張肅的據點。197年,張肅奇襲曹操,使典韋、曹昂、曹安民皆戰死。
汝南(今河南省上蔡縣) 200年官渡作戰期間,劉備脫離袁紹,與劉辟等在此活動,襲擾曹操後方.201年,遭曹操攻陷。
襄平(今遼寧省遼陽市)自董卓任命公孫度為太守以來,至238年止都由公孫氏管理。
上庸(今湖北省竹山縣)劉備即位漢中王後,曾令劉封與孟達攻下此地。後來關羽在麥城困守,向劉封等人求援遭拒。
襄陽(今湖北省襄樊市) 曾為劉表的據點。208年起歸屬曹操。219年,曹仁死守樊城,擋住關羽的水攻。
壽春(今安徽省壽縣) 逃離南陽的袁術以此地為據點。197年,袁術僭稱帝位,建都與此。
許昌 (今河南省許昌市) 原名許。196年9月,曹操自洛陽迎獻帝遷都至此,221年1月,曹丕將此處易名為許昌。
吳(江蘇省蘇州市) 山越族的嚴白虎占據之地。196年,被孫權攻破,此後到212年之間,都是孫氏的都城。
安定(今甘肅省鎮原縣) 211年,馬超在渭水之戰中失利,敗逃至此,後受追擊,逃往冀城。
平原(今山東省平原縣) 連接冀州和青州、徐州方面的要地,曾受劉備、袁譚等人統治,後來曹植封侯於此地。
江陵 (今湖北省荊州市) 劉表囤積兵糧物資的軍事基地。208年,當周瑜在這里和曹仁大戰時,中了流箭落馬。
江夏(今湖北省雲夢縣) 劉表麾下將軍黃祖曾為太守,鎮守此地。黃祖曾數度抵擋住孫策的猛攻,但在208年時戰敗而亡。
江州(今重慶市) 巴郡的中心都市.226年,蜀國的中都護-李嚴鎮守於此,利用此處的水運之便,將其建設成一個強大城池.
鄴(今河北省臨漳縣) 冀州最富饒的都市。191年,袁紹自韓馥的手中奪取此地,204年,曹操大破審配而取代之。
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 金旋曾任當地太守。208年,為劉備所陷。
武威(今甘肅省武威市) 位於涼州西部。由於土豪叛亂頻繁,張既受曹丕之命,順利平定了此地的叛亂。
小沛(今江蘇省沛縣) 徐州對西方的最前線基地。在徐州爭奪戰中,呂布和劉備在此地大動干戈,曹操也加入了戰局。
梓潼(今四川省梓潼縣) 連接漢中與成都的要沖。劉備入蜀後升格為郡,任命霍峻為太守駐守此地。
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 黃巾之亂後,就被黑山賊張燕占據。205年,張燕歸降於曹操。
新野(河南省新野縣) 201-208年間,劉備受劉表之邀駐兵在此,並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擔任軍師。
Ⅲ 三國里都有哪些地方全說出來:荊州、許昌、西川......
城陽郡:治莒縣,即今山東莒縣
•荊州:轄今湖北、湖南及河南、貴州、兩廣各一部分。原治漢壽,在今湖南常德,劉表治襄陽,後吳魏各有一部分,吳治江陵,魏治襄陽。
勃海郡:治南皮,今河北南皮東北。轄今天津及河北、山東各一部分。
• 南陽郡:治宛城。
• 南郡:治江陵,孫吳曾移治公安。
滎陽郡:曹魏時始設置,討董卓時尚未有滎陽郡,更無滎陽太守的稱呼。
• 趙郡:在今河北邯鄲一帶,治邯鄲。|
臨川郡:孫吳在今江西撫州一帶分豫章郡設臨川郡,治南城,即今江西南城東南。
• 臨渝:又稱渝關,即今山海關。|
幽州:轄今河北北部、遼寧大部北京市和海河以北的天津市,治所就在今北京城西南。
• 信都郡:又稱廣川國,治信都縣,在今河北邢台西南。
• 濟陰郡:治定陶(今定陶西北)
濟南郡:治東平陵,即今山東章丘西,晉移歷城(今濟南
• 泰山郡:治奉高,在今山東泰安東北。
• 桂陽郡:治彬縣,即今湖南彬州,轄今湘南粵北。
• 常山郡:治真定,即今河北正定。
夏口:漢水入長江處,也稱漢口、沔口、魯口。孫吳在蛇山上築夏口城。
柴桑:在今九江西南,孫權在赤壁之戰前駐柴桑,他的治所仍在吳,只是把柴桑作為臨時指揮部。
• 逍遙津:在今安徽合肥東北。
• 徐州:治郯城,在今山東,曹魏時移彭城。
• 膠東郡:有時是國,治即墨,在今山東平度東南。 ~
高陽郡:治高陽,即今河北高陽。西漢初酈食其自稱「高陽酒徒」,是高陽鄉,在今河南,與高陽郡無關。
益州:轄今四川、陝南、甘肅一小部分,湖北的西北部,雲貴大部。本來治雒(今廣漢北),劉焉時移綿竹(今德陽東北),再移成都。}
益州郡:治滇池,在今雲南晉寧東,益州郡和益州是兩個概念。蜀漢改為建寧郡。
涼州:轄今寧夏、甘肅及青海、陝西、內蒙各一部分。原治隴縣(今甘肅張家川),曹魏移姑臧(今武威)。
• 琅邪國:治開陽,即今山東諸城,諸葛亮是琅邪人
梓潼郡:劉備稱帝前分廣漢郡設梓潼郡,治梓潼,即今四川梓潼。
斜穀道:秦嶺太白山發源的褒水向南流入漢水,斜水向北流入渭水,利用這兩條河谷開辟的道路叫褒斜道,又叫斜穀道,斜谷的北口在今陝西眉縣西南。
• 清河國:治甘陵,在今山東臨清東。
• 涿郡:治涿縣,即今河北涿縣。
• 淮陽郡:治宛丘,即今河南淮陽。
淮南國:治壽春(今安徽壽縣),轄今安徽淮河以南部分。
• 漁陽郡:治漁陽,在今北京密雲西南。
• 涪陵郡:治涪陵(今四川彭水),劉備始設置
• 梁國:治雒陽(今河南商丘南)
博陵郡:治博陵縣(今河北蠡縣),建安末廢。曹魏時又改博陵縣為博陸縣。
• 博望:在今河南方城西南。
• 葭蔭:在今四川廣元西南,蜀漢改漢壽
健為郡:治武陽(今四川彭山東),轄今四川南部和雲南貴州各一部
• 街亭:在今甘肅庄浪東南。
• 穎川郡:轄今河南中部,治陽翟(今河南禹縣)。
• 魯郡:治魯縣(今山東曲阜)。
• 敦煌郡:治敦煌縣,在今敦煌西。
渭橋:漢時在長安附近有渭橋,中渭橋在今咸陽東十公里處,東渭橋在灞水入渭水處,西渭橋在今咸陽南。
零陵郡:轄今湘南桂北,治泉陵,即今湖南零陵。當時的零陵縣在今廣西全州。
• 蜀郡:治成都,轄地北到松潘,南至宜賓。
雍州:東漢末始設置,曹魏時轄今陝西中部、甘肅東南部及寧夏、青海各一部分。
鄱陽郡:漢末孫權設鄱陽郡,治鄱陽縣,就在今江西鄱陽。
譙郡:曹操在建安末年分沛國設譙郡,治譙縣,即今安徽亳州市。曹操是譙縣人。
黎陽津:在今河南浚縣東,是古黃河北岸的重要渡口,與南岸白馬津相對
豫章郡:治南昌(即今南昌),原轄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後孫吳劃分了幾個郡,轄地縮小。+
冀州:治鄴(今河北臨漳西南),轄今河北中部、南部和山東、河南各一小部分。
• 襄平:在今遼寧遼陽。
襄陽郡:治襄陽,即今河南襄陽。
• 七星關:今貴州畢節西南七星山上,傳諸葛亮祭旗處。
九江郡:治壽春。轄今安徽淮南巢湖以北地區,魏改淮南郡。)
下邳:國名(國與郡級別性質一樣,國的行政首腦稱相)治所在今江蘇睢寧西北,轄蘇皖北部各一部分。
• 上郡:治所在膚施,今陝西榆林東南
• 上黨郡:治所在壺關,轄晉東南
• 上庸郡:漢末始置,治所在上庸,在今湖北竹山西南。
• 山陽:今河南焦作東,漢獻帝被廢為山陽公即此地。
• 廣陵郡:治所在今揚州西北,當時屬於徐州管轄。
• 小沛:即沛縣的別稱。
子午道:從長安東南的杜陵穿秦嶺到漢中的通道,南口在今安康。
天水郡:治所在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東漢時曾叫漢陽郡,魏又改為天水。
五原郡:治所為九原,在今內蒙包頭西北,呂布為五原人。
• 五丈原:在今陝西歧山南,斜谷口西。
• 太原郡:治所在晉陽,即今太原市西南。
• 中山:漢時郡、國,治所在盧奴(今河北定縣)
• 長坂:在今湖北當陽東北。
• 長沙郡:當時治所在臨湘,即今湖南臨湘。
烏林:孫劉破曹處,今湖北洪湖縣東南,長江北岸的烏林磯。
• 巴東郡:漢末劉璋設,治魚復,即今四川奉節東
巴郡:原來的巴郡在劉璋時被一分為三,分巴東、巴西和巴郡,巴西治閬中(今閬中),巴郡治江州(今重慶)
左馮翊:漢時將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稱三輔,即把京師附近地區歸三個地方官分別管理。左馮翊、右扶風既是官名,也是行政區名。魏改馮翊郡,治所在臨晉,今陝西大荔。
右扶風:見上條。魏改扶風郡,治槐里,今陝西興平東南
• 右北平:治平剛,在今遼寧凌源西南。公孫瓚曾領此郡
龍編:在今越南河內東,天德江北岸,為交州和交址郡治所
• 平原:有時稱郡有時改國,治所均在今平原縣西南。
• 東平國:治無鹽,即今山東東平
• 東郡:轄魯西和豫東北,治濮陽(今河南濮陽西)。
• 東莞郡:漢末設,治所在今山東沂水東北
東海郡:治郯(今山東郯城北),陶謙時為徐州治所在郯,後遷到彭城。
• 北地郡:治富平,今寧夏吳忠西南。
• 北海郡:有時稱國,治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
• 盧龍塞:即今河北喜峰口。
• 代郡:治代縣,今河北蔚縣西南。
白馬:在今河北滑縣,當時在黃河南岸,與北岸黎陽津相對。
白帝城:在四川奉節白帝山上,是東漢處公孫述建,他自以為是白帝,故命名。
• 漢中郡,治南鄭(今陝西漢中東)。.
永昌郡:轄今雲南大理及哀牢山以西,治不韋,即今雲南保山東北。
弘農郡:治弘農縣,即舊函谷關地,在今河南靈寶北。轄黃河以南,宜陽以西。-
• 遼東郡:治襄平,即今遼陽。
• 遼西郡:治陽樂,即今遼寧義縣西
• 西縣: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屯兵處,在今甘肅天水西南
西河郡:漢時西河郡轄今內蒙伊克昭盟東部及晉西地區。治茲氏,即今汾陽。
揚州:漢揚州包括江蘇的江南、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三國時魏、吳各有揚州,吳揚州治建業,魏揚州治壽春。
• 夷陵:在今湖北宜昌東南。吳後改西陵,晉又改夷陵。
• 華容:今湖北潛江西南。
延津:今河南延津,當時在黃河以南。從延津東北至滑縣的渡口,也統稱延津
• 合浦郡:治合浦,在今廣西合浦東北
會稽郡:治三陰,即今紹興,轄浙江的錢塘江以南和福建。後吳又增設臨海、建安等郡,轄地縮小。
交州:東漢交州治番禺,即今廣州,轄今兩廣及越南北部。吳分交州為交州和廣州,廣州治番禺,交州治龍編(在今越南河內東),交州轄今越南北部和兩廣的雷州半島和欽州地區。
• 齊郡:治臨淄(在今山東臨淄)。
朱崖郡:孫吳時設置,治徐聞,在今雷州半島的徐聞縣西,稱海南島為朱崖洲。
並州:東漢和魏治晉陽,轄今山西大部以及內蒙、河北各一部
米倉道:從漢中沿著濂水穀道和巴江穀道到四川巴中的道路。.
江夏郡:漢時治安陸(今湖北雲夢),轄今河南、湖北各一部,三國時魏吳各有江夏,魏在上旭(今雲夢西南),吳在武昌(今鄂城
• 江州:即今重慶嘉陵江北岸
汜水關:在今河南滎陽汜水鎮,也就是虎牢關,演義里把一個關兩個稱呼誤以為兩個關
• 汝南郡:治上蔡,即今上蔡西北。
• 祁山:在今甘肅禮縣東北。
• 陽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南古董灘附近
陽平關:漢陽平關在今陝西勉縣白馬河與漢水交接處,蜀漢的陽平關在在漢陽平關南,今寧強西北。
陰平郡:曹操時設立,治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後被蜀漢佔有。鄧艾滅蜀時經過的陰平道是指從今文縣穿越岷山山脈,經過四川平武、江油到成都的道路。
• 麥城:今湖北當陽東南沮水、漳水之間。
• 趙國:即邯鄲郡,治邯鄲。,
蒼梧郡:治光信(今廣西梧州),轄梧州及湖南、廣東一部分
赤壁:一般認為是今湖北蒲沂西北的赤壁山,也有說武漢以南的赤磯山。蘇東坡把湖北黃岡的赤鼻磯誤作赤壁,又被稱為東坡赤壁。
• 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是冀州和魏郡的治所。
吳郡:治吳縣(今蘇州),轄今蘇南浙北,包括杭州在內。
• 廬江郡:治所在舒城,即今安徽廬江西南。
• 廬陵郡:孫策時設置,治廬陵(在今江西泰和)。,
• 沛國:治相縣,在今安徽,和沛縣即小沛是不同的概念
• 汶山郡:治汶江,在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縣北。
陸口:即蒲沂口,蒲磯口,陸水入長江處,魯肅、呂蒙屯兵處。
隴西郡:治狄道,今甘肅臨洮南,魏移到襄武,即今隴西。
• 陳倉:在今陝西寶雞市東。
`
• 陳國:獻帝時改陳郡,治陳縣,即今淮陽。
• 陳留郡:治陳留,在今開封東南陳留城。
昭陵郡:吳開始設置,治昭陵,即今湖南邵陽。晉為避司馬昭諱改邵陵郡。
• 青州:轄今山東東北部和河北的一小部分,治臨淄。
青溪:吳在建業城東南開運河,從鍾山西南經今市區入秦淮河。
• 武鄉:諸葛亮封武鄉侯,在漢中東北
• 武昌:原名鄂縣,今湖北鄂城,孫權時改。
• 武威郡:治姑臧,今甘肅武威。
• 武都郡:治下辨道,在今甘肅成縣西。
武陵郡:治臨沅(今湖南常德西),轄今鄂西南、湘西及黔桂各一部分
• 鬱林郡:治布山,在今廣西桂平西。轄今廣西大部
芒碭山:在河南永城東北,分芒山和碭山,演義中張飛一度在此落草
昌邑郡:漢昌邑郡或國、山陽郡是同一概念,治昌邑,在今山東巨野東南。山陽郡和獻帝被廢後居的山陽縣不是一個概念。
• 昌黎郡:魏始設置,治昌黎,(今遼寧義縣)。
金城郡:轄今甘肅蘭州以西和青海一部分,治允吾(今甘肅永靖西北),漢的金城縣是指今蘭州,不在金城郡轄內。
京城:今江蘇鎮江,209-211年孫權從吳移治此。東晉開始改叫京口。
• 兗州:轄今山東西南和河北東部,治昌邑
河內郡:轄今河南的西北部,治懷縣,在今河南武陡西南。
• 河東郡:轄今晉西南地區,治蒲坂,關羽為河東人
• 河間郡:有時是國。治樂城,今河北獻縣東南
• 河南郡:治洛陽,東漢時郡的首腦稱河南尹
• 瀘水:今雅礱江下游及金沙江和雅礱江交匯後的一段。;
油口:
• 定襄郡:治今內蒙和林格兒西北。
• 官渡:在今河南中牟東北。
房陵郡:東漢房陵郡,魏改新城郡,治房陵,即今湖北房縣。
• 建業:今南京。
建寧郡:原叫益州郡,劉備時改,治昧縣(今雲南曲靖)。建安郡:孫吳時分會稽設置,浙江、福建由此開始分治。治建安,在今福建建甌。)• 始興郡:孫吳分桂陽郡設置,治曲江,在今廣東韶關南。
• 始安郡:孫吳分零陵郡設置,治始安,在今廣西桂林。
• 沓中:姜維屯兵處,在今甘肅舟曲西、岷縣南。管樂有才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
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李商隱:籌筆驛
【州郡國縣】
一,司州,司隸,治所洛陽。下轄郡縣:平陽郡,今山西臨汾西。
河東郡,治所安邑,今山西夏縣北。
弘農郡,治所弘農,今河南靈寶北。
河內郡,治所懷,今河南武陟西南。
河南尹,治所洛陽,今河南洛陽。
二,兗州,治所郡丘,今山東鄆城西北。下轄郡國
陳留國,治所陳留,今河南南開封市東南。
東郡,治所濮陽,今河南濮陽南。
東平國,治所無鹽,今山東東平東。
泰山郡,治所奉高,今山東泰安東。
山陽郡,治所昌邑,今山東金鄉西北。
任城郡,治任城,今山東濟寧市東南。
濟陰郡,治所定陶,今山東定陶西北。
濟北國,治盧縣,今山東定陶西北。
三,豫州,治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東南。下轄郡國:
穎川郡,治所陽翟,今河南禹縣。
陳郡,治所陳縣,今河南淮陽。
沛國,治所沛縣,今江蘇沛縣。
梁國,治所睢陽,今河南商丘南。
譙郡,治所譙縣,今安徽亳州。
汝南郡,治所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東南。
弋陽郡,治所弋陽,今河南潢川西。
安豐郡,治所安風,今安徽霍邱南。
魯郡,治所魯縣,今山東曲阜。
四、揚州(魏國部分),治淮南壽春,今安徽壽縣。下轄:
淮南郡,治所合肥,今安徽合肥西北。
廬江郡,治所六安,今安徽六安北。
更正:魯郡屬豫州,並非兗州。
五、青州,治臨淄,今山東淄博市臨淄。下轄郡國:
濟南國,治所東平陵,今山東章丘西北。
樂安郡,治所高苑,今山東梁鄒東。
齊國,治所臨淄。
北海國,治所平壽,今山東濰坊南。
東萊郡,治所黃縣,今山東黃縣東。
城陽郡,治所東武,今山東諸城。
六、徐州(魏國部分),治下邳,今江蘇邳縣南。下轄郡國:
東莞郡,不詳。
琅邪國,治所開陽,今山東臨沂北。
東海國,治所郯縣,今山東郯城北。
彭城國,治所彭城,今江蘇徐州市。
下邳國,治所下邳。
廣陵郡,治所淮陰,今江蘇淮安西南。
七、冀州,治安平信都,今河北冀縣。下轄郡國:
魏郡,治所鄴,今河北臨漳西南。
廣平郡,治所曲梁,今河北雞澤東南。
陽平郡,治所館陶,今河北館陶。
平原郡,治所平原,今山東平原南。
清河郡,治所清河,今山東臨清北。
安平郡,治所信都,今河北冀縣。
河間郡,治所樂成,今河北獻縣東南。
勃海郡,治所南皮,今河北南皮北。
樂陵國,治所厭次,今山東惠民東北。
巨鹿郡,治所廮(ying)陶,今河北寧晉西南。
趙國,治所房子,今河北高邑西。
常山郡,治所真定,今河北石家莊北。
中山郡,治所盧奴,今河北定縣。
八、並州,治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下轄:
雁門郡,治所不詳,今山西代縣西南。
新興郡,治所九原,今山西忻州。
樂平郡,治所沾縣,今山西昔陽西南。
太原郡,治所晉陽,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西河郡,治所離石,今山西呂梁市。
上黨郡,治所壺關,今山西長治北,潞城西。
九、幽州,治燕國薊縣,今北京市西南。下轄郡國:
代郡,治所代縣,今河北蔚縣東北。
上谷郡,治所居庸,今河北懷來東。
范陽郡,治所涿縣,今河北涿州。
燕國,治所薊縣。
漁陽郡,治所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
右北平郡,治所土垠,今河北豐潤東。
遼西郡,治所陽樂,今河北盧龍東。
昌黎郡,治所昌黎,今遼寧義縣。
遼東郡,治所襄平,今遼寧遼陽。
玄菟郡,治所高句驪,今遼寧寧沈陽東。
樂浪郡,治所朝鮮,今朝鮮平壤南。
帶方郡,治所帶方,今朝鮮沙里院附近。
十、雍州,治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市西北。下轄
隴西郡,治所襄武,今甘肅隴西南。
南安郡,不詳。
天水郡,治所冀縣,今甘肅天水西北。
廣魏郡,治所臨渭,今甘肅天水東。
安定郡,治所臨涇,今甘肅涇川北。
新平郡,治所漆縣,今陝西彬縣。
扶風郡,治所槐里,今陝西咸陽西南。
北地郡,治所在今陝西耀縣。
馮翊郡,治所臨晉,今陝西大荔縣。
京兆郡,治所長安,今山西西安西北。
十一,涼州,治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下轄:
武威郡,治所姑臧,今甘肅武威。
金城郡,治所榆中,今甘肅蘭州東。
西平郡,治所西都,今青海西寧市。
張掖郡,治所角樂得,今甘肅張掖西北。
酒泉郡,治所祿福,今甘肅酒泉。
敦煌郡,治所敦煌,今甘肅敦煌西。
西海郡,治所居延,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
十二,西域長史府,屬魏國,治所海頭,今新疆羅布泊西北樓蘭遺址。
置戊己校尉於高昌(今新疆吐魯番東),屯田駐防。
主要國家有:鄯善,於闐,疏勒,龜茲,焉耆,車師後部六國。
烏孫不屬於西域長史,定都於赤谷城,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國伊什提克。
十三,益州(北部),蜀國,治所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下轄:
漢中郡,治所南鄭,今陝西漢中市。
武都郡,治所下辨,今甘肅成縣西北。
陰平郡,治所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
汶山郡,治所綿虎,今四川汶川西南。
梓潼郡,治所梓潼,今四川梓潼。
東廣漢郡,治所不詳。
廣漢郡,治所雒縣,今四川廣漢北。
蜀郡,治所成都。
犍為郡,治所武陽,今四川彭山東。
漢嘉郡,治所漢嘉,今四川雅安東北。
巴西郡,治所閬中,今四川閬中。
巴東郡,治所永安,今四川奉節。
巴郡,治所江州,今重慶市江北。
江陽郡,治所江陽,今四川瀘州。
涪陵郡,治所涪陵,今重慶彭水。
十四,益州(南部)庲降都督,蜀國,下轄:
永昌郡,治所不韋,今雲南保山東北。
雲南郡,治所在今雲南姚安北。
越雋郡,治所邛都,今四川西昌東。
朱提郡,治所朱提,今雲南昭通。
建寧郡,治所味縣,今雲南曲靖。
徉柯郡,治所且蘭,今貴州都勻北。
興古郡,治所宛溫,今雲南硯山北。
十五,揚州(吳國部分),治所建業,今江蘇南京市。下轄:
廬江郡,治所皖縣,今安徽潛山。
蘄春郡,治所蘄春,今湖北蘄春。
丹陽郡,治所建業,今江蘇南京。
毗陵典農校尉,治所毗陵,今江蘇常州。
吳郡,治所吳縣,今江蘇蘇州市。
新都郡,治所始新,今浙江淳安西北。
會稽郡,治所山陰,今浙江紹興。
臨海郡,治所章安,今浙江台州北。
鄱陽郡,治所鄱陽,今江西波陽。
豫章郡,治所南昌,今江西南昌市。
臨川郡,治所南城,今江西南城東南。
廬陵郡,治所高昌,今江西吉安西南。
建安郡,治所建安,今福建建甌南。
十六,荊州(吳國部分),治所南郡江陵,今湖北荊州。下轄:
建平郡,治所巫縣,今湖北巫山縣北。
宜都郡,治所夷道,今湖北宜都。
南郡,治所江陵,今湖北荊州。
江夏郡,治所武昌,今湖北鄂州。
長沙郡,治所臨湘,今湖南長沙。
衡陽郡,治所湘南,今湖南湘潭西南。
武陵郡,治所臨沅,今湖南常德。
零陵郡,治所泉陵,今湖南永州。
湘東郡,治所在今湖南衡陽市東。
桂陽郡,治所郴縣,今湖南郴州。
臨賀郡,治所臨賀,今廣西賀州東南。
十七,交州,吳國,治所南海番禺,今廣東廣州市。下轄:
南海郡,治所番禺,今廣州。
蒼梧郡,治所廣信,今廣西梧州。
鬱林郡,治所布山,今廣西桂平西南。
合浦郡,治所合浦,今廣西合浦東北。
高涼郡,治所恩平,今廣東恩平北。
朱崖郡,治所徐聞,今廣東徐聞南。
交趾郡,治所龍編,今越南河內東。
九真郡,治所胥浦,今越南清化西北。
日南郡,治所朱吾,今越南西卷西北。
十八,鮮卑等部。含鮮卑,匈奴,丁令等部,主要居大漠以北。
鮮卑部主要有河西鮮卑,拓跋鮮卑和東部鮮卑。另有羌,胡,羯,匈奴等部居黃河以內地區。
總地域南至黃河河套一帶,東至遼東,北至北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西至西域長史以北。
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
另蜀國益州庲降都督治所位於建寧郡味縣,今雲南曲靖。
----------------------------------------------------
【主要城市一覽】
長沙(今湖南省臨湘市) 197年,孫堅平定區星的叛亂後,便成為本地的太守,後來改由韓玄擔任。
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 高祖-劉邦在此地建立了西漢的首都。211年的渭水之戰中,馬超與曹操在此交鋒。
陳留(今河南省陳留鎮) 此處為交通發達、人材物資集中的要地。189年,曹操從這里起兵,發布董卓的檄文。
濮陽(今河南省濮陽市) 水運及交通相當發達,深具商業、戰略價值之地。194年,曹操和呂布在這里展開激烈的殊死戰。
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 自光武帝-劉秀由長安遷都至此後,此處便成東漢之首都,繁盛一時。220年曹丕即位,又成了魏國的首都。
薊(今河北省薊縣) 幽州牧-劉虞的據點。劉虞採用懷柔政策,致力於此地與烏丸族間的和睦。
桂陽(今湖南省桂陽縣) 趙范曾任當地太守。趙范曾企圖游說趙雲娶其嫂,但反而招惹趙雲大怒。
建寧(今雲南省曲靖市) 蜀國的李恢出身地。225年,李恢平定雍闓叛亂,229年就任太守,廣施善政。
建業(今江蘇省南京市) 212年,孫權聽從張紘遺言,建都於此以抗魏軍。
南皮(今河北省南皮縣) 渤海郡的中心都市,袁紹的據點。204年袁譚逃到此地,與曹操間發生爭戰。
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 214年,劉備降服劉璋後,即以次為根據地。221年劉備即位,這里便成為蜀漢的首都。
天水(今甘肅省天水市) 蜀漢名將-姜維的出身地。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時,使妙計讓姜維歸降。
廬江(今安徽省廬江縣) 曹操在徐州屠城時,許多百姓逃難至此。赤壁之戰後,百姓們大舉遷往江南。
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 東吳的水軍基地,周瑜便是在這里訓練水軍。赤壁之戰時孫權屯駐於此,並接獲曹操「會獵江東」的書簡。
雲南(今雲南省昆明市) 叛亂不斷,諸葛亮南征後才歸降蜀國,後來呂凱就任此地太守,實施統治。
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 揚州南部的大都市。王朗曾任太守,後來被孫策鎮壓。
下邳(今江蘇省睢寧縣) 被泗水與沂水環繞的徐州要沖。198年,曹操利用水攻在此最終殲滅呂布。
漢中(今陝西省漢中市) 道教五斗米道的中心地。215年,曹操自張魯手中取得,但在219年,又遭劉備奪去。
零陵(今湖南省零陵市) 劉度曾任當地太守。208年,被劉備所破。
北海(今山東省濰坊市) 孔融曾任此地的太守,抵擋黃巾軍。而在官渡之戰前,則由袁譚統治。
北平(今遼寧省凌源市) 公孫瓚以此地為治所,並利用漁陽的鹽鐵之利,發展成一座商業都市。
永安(今四川省奉節縣) 222年,在夷陵之戰大敗的劉備逃入白帝城,將之改名為永安。223年,劉備亡故於此。
宛 (今河南省南陽市) 曾為張肅的據點。197年,張肅奇襲曹操,使典韋、曹昂、曹安民皆戰死。
汝南(今河南省上蔡縣) 200年官渡作戰期間,劉備脫離袁紹,與劉辟等在此活動,襲擾曹操後方。201年,遭曹操攻陷。
襄平(今遼寧省遼陽市)自董卓任命公孫度為太守以來,至238年止都由公孫氏管理。
上庸(今湖北省竹山縣)劉備即位漢中王後,曾令劉封與孟達攻下此地。後來關羽在麥城困守,向劉封等人求援遭拒。
襄陽(今湖北省襄樊市) 曾為劉表的據點。208年起歸屬曹操。219年,曹仁死守樊城,擋住關羽的水攻。
壽春(今安徽省壽縣) 逃離南陽的袁術以此地為據點。197年,袁術僭稱帝位,建都與此。
許昌 (今河南省許昌市) 原名許。196年9月,曹操自洛陽迎獻帝遷都至此,221年1月,曹丕將此處易名為許昌。
吳(江蘇省蘇州市) 山越族的嚴白虎占據之地。196年,被孫權攻破,此後到212年之間,都是孫氏的都城。
安定(今甘肅省鎮原縣) 211年,馬超在渭水之戰中失利,敗逃至此,後受追擊,逃往冀城。
平原(今山東省平原縣) 連接冀州和青州、徐州方面的要地,曾受劉備、袁譚等人統治,後來曹植封侯於此地。
江陵 (今湖北省荊州市) 劉表囤積兵糧物資的軍事基地。208年,當周瑜在這里和曹仁大戰時,中了流箭落馬。
江夏(今湖北省雲夢縣) 劉表麾下將軍黃祖曾為太守,鎮守此地。黃祖曾數度抵擋住孫策的猛攻,但在208年時戰敗而亡。
江州(今重慶市) 巴郡的中心都市。226年,蜀國的中都護-李嚴鎮守於此,利用此處的水運之便,將其建設成一個強大城池。
鄴(今河北省臨漳縣) 冀州最富饒的都市。191年,袁紹自韓馥的手中奪取此地,204年,曹操大破審配而取代之。
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 金旋曾任當地太守。208年,為劉備所陷。
武威(今甘肅省武威市) 位於涼州西部。由於土豪叛亂頻繁,張既受曹丕之命,順利平定了此地的叛亂。
小沛(今江蘇省沛縣) 徐州對西方的最前線基地。在徐州爭奪戰中,呂布和劉備在此地大動干戈,曹操也加入了戰局。
梓潼(今四川省梓潼縣) 連接漢中與成都的要沖。劉備入蜀後升格為郡,任命霍峻為太守駐守此地。
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 黃巾之亂後,就被黑山賊張燕占據。205年,張燕歸降於曹操。
新野(河南省新野縣) 201-208年間,劉備受劉表之邀駐兵在此,並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擔任軍師
Ⅳ 求助!!!章丘軍事培訓基地在哪
早就不在雙山了,新建地址在文祖分水嶺南路東,只不過還沒有正常工作,可能五一前後吧。
Ⅳ 熟悉"三國志10'的朋友請幫助
你好!!
所有的都在這里啦:
城陽郡:治莒縣,即今山東莒縣。三國藝苑
·荊州:轄今湖北、湖南及河南、貴州、兩廣各一部分。原治漢壽,在今湖南常德,劉表治襄陽,後吳魏各有一部分,吳治江陵,魏治襄陽。三國藝苑
勃海郡:治南皮,今河北南皮東北。轄今天津及河北、山東各一部分。三國藝苑
· 南陽郡:治宛城。三國藝苑
· 南郡:治江陵,孫吳曾移治公安。三國藝苑
滎陽郡:曹魏時始設置,討董卓時尚未有滎陽郡,更無滎陽太守的稱呼。三國藝苑
· 趙郡:在今河北邯鄲一帶,治邯鄲。三國藝苑
臨川郡:孫吳在今江西撫州一帶分豫章郡設臨川郡,治南城,即今江西南城東南。
· 臨渝:又稱渝關,即今山海關。三國藝苑
幽州:轄今河北北部、遼寧大部北京市和海河以北的天津市,治所就在今北京城西南。三國藝苑
· 信都郡:又稱廣川國,治信都縣,在今河北邢台西南。三國藝苑
· 濟陰郡:治定陶(今定陶西北)三國藝苑
濟南郡:治東平陵,即今山東章丘西,晉移歷城(今濟南)。
· 泰山郡:治奉高,在今山東泰安東北。三國藝苑
· 桂陽郡:治彬縣,即今湖南彬州,轄今湘南粵北。
· 常山郡:治真定,即今河北正定。
夏口:漢水入長江處,也稱漢口、沔口、魯口。孫吳在蛇山上築夏口城。
柴桑:在今九江西南,孫權在赤壁之戰前駐柴桑,他的治所仍在吳,只是把柴桑作為臨時指揮部。
· 逍遙津:在今安徽合肥東北。
· 徐州:治郯城,在今山東,曹魏時移彭城。
· 膠東郡:有時是國,治即墨,在今山東平度東南。
高陽郡:治高陽,即今河北高陽。西漢初酈食其自稱「高陽酒徒」,是高陽鄉,在今河南,與高陽郡無關。
益州:轄今四川、陝南、甘肅一小部分,湖北的西北部,雲貴大部。本來治雒(今廣漢北),劉焉時移綿竹(今德陽東北),再移成都。
益州郡:治滇池,在今雲南晉寧東,益州郡和益州是兩個概念。蜀漢改為建寧郡。
涼州:轄今寧夏、甘肅及青海、陝西、內蒙各一部分。原治隴縣(今甘肅張家川),曹魏移姑臧(今武威)。
· 琅邪國:治開陽,即今山東諸城,諸葛亮是琅邪人。
梓潼郡:劉備稱帝前分廣漢郡設梓潼郡,治梓潼,即今四川梓潼。
斜穀道:秦嶺太白山發源的褒水向南流入漢水,斜水向北流入渭水,利用這兩條河谷開辟的道路叫褒斜道,又叫斜穀道,斜谷的北口在今陝西眉縣西南。
· 清河國:治甘陵,在今山東臨清東。
· 涿郡:治涿縣,即今河北涿縣。
· 淮陽郡:治宛丘,即今河南淮陽。
淮南國:治壽春(今安徽壽縣),轄今安徽淮河以南部分。
· 漁陽郡:治漁陽,在今北京密雲西南。
· 涪陵郡:治涪陵(今四川彭水),劉備始設置。
· 梁國:治雒陽(今河南商丘南)。
博陵郡:治博陵縣(今河北蠡縣),建安末廢。曹魏時又改博陵縣為博陸縣。
· 博望:在今河南方城西南。
· 葭蔭:在今四川廣元西南,蜀漢改漢壽。
健為郡:治武陽(今四川彭山東),轄今四川南部和雲南貴州各一部。
· 街亭:在今甘肅庄浪東南。
· 穎川郡:轄今河南中部,治陽翟(今河南禹縣)。
· 魯郡:治魯縣(今山東曲阜)。
· 敦煌郡:治敦煌縣,在今敦煌西。
渭橋:漢時在長安附近有渭橋,中渭橋在今咸陽東十公里處,東渭橋在灞水入渭水處,西渭橋在今咸陽南。
零陵郡:轄今湘南桂北,治泉陵,即今湖南零陵。當時的零陵縣在今廣西全州。
· 蜀郡:治成都,轄地北到松潘,南至宜賓。
雍州:東漢末始設置,曹魏時轄今陝西中部、甘肅東南部及寧夏、青海各一部分。
鄱陽郡:漢末孫權設鄱陽郡,治鄱陽縣,就在今江西鄱陽。
譙郡:曹操在建安末年分沛國設譙郡,治譙縣,即今安徽亳州市。曹操是譙縣人。
黎陽津:在今河南浚縣東,是古黃河北岸的重要渡口,與南岸白馬津相對。
豫章郡:治南昌(即今南昌),原轄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後孫吳劃分了幾個郡,轄地縮小。三國藝苑
冀州:治鄴(今河北臨漳西南),轄今河北中部、南部和山東、河南各一小部分。
· 襄平:在今遼寧遼陽。三國藝苑
襄陽郡:治襄陽,即今河南襄陽。三國藝苑
· 七星關:今貴州畢節西南七星山上,傳諸葛亮祭旗處。三國藝苑
九江郡:治壽春。轄今安徽淮南巢湖以北地區,魏改淮南郡。三國藝苑
下邳:國名(國與郡級別性質一樣,國的行政首腦稱相)治所在今江蘇睢寧西北,轄蘇皖北部各一部分。三國藝苑
· 上郡:治所在膚施,今陝西榆林東南。三國藝苑
· 上黨郡:治所在壺關,轄晉東南。三國藝苑
· 上庸郡:漢末始置,治所在上庸,在今湖北竹山西南。三國藝苑
· 山陽:今河南焦作東,漢獻帝被廢為山陽公即此地。三國藝苑
· 廣陵郡:治所在今揚州西北,當時屬於徐州管轄。三國藝苑
· 小沛:即沛縣的別稱。三國藝苑
子午道:從長安東南的杜陵穿秦嶺到漢中的通道,南口在今安康。
天水郡:治所在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東漢時曾叫漢陽郡,魏又改為天水。
五原郡:治所為九原,在今內蒙包頭西北,呂布為五原人。
· 五丈原:在今陝西歧山南,斜谷口西。
· 太原郡:治所在晉陽,即今太原市西南。
· 中山:漢時郡、國,治所在盧奴(今河北定縣)
· 長坂:在今湖北當陽東北。
· 長沙郡:當時治所在臨湘,即今湖南臨湘。三國藝苑
烏林:孫劉破曹處,今湖北洪湖縣東南,長江北岸的烏林磯。三國藝苑
· 巴東郡:漢末劉璋設,治魚復,即今四川奉節東。三國藝苑
巴郡:原來的巴郡在劉璋時被一分為三,分巴東、巴西和巴郡,巴西治閬中(今閬中),巴郡治江州(今重慶)三國藝苑
左馮翊:漢時將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稱三輔,即把京師附近地區歸三個地方官分別管理。左馮翊、右扶風既是官名,也是行政區名。魏改馮翊郡,治所在臨晉,今陝西大荔。三國藝苑
右扶風:見上條。魏改扶風郡,治槐里,今陝西興平東南。
· 右北平:治平剛,在今遼寧凌源西南。公孫瓚曾領此郡。
龍編:在今越南河內東,天德江北岸,為交州和交址郡治所。
· 平原:有時稱郡有時改國,治所均在今平原縣西南。三國藝苑
· 東平國:治無鹽,即今山東東平。三國藝苑
· 東郡:轄魯西和豫東北,治濮陽(今河南濮陽西)。三國藝苑
· 東莞郡:漢末設,治所在今山東沂水東北。三國藝苑
東海郡:治郯(今山東郯城北),陶謙時為徐州治所在郯,後遷到彭城。
· 北地郡:治富平,今寧夏吳忠西南。
· 北海郡:有時稱國,治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
· 盧龍塞:即今河北喜峰口。
· 代郡:治代縣,今河北蔚縣西南。
白馬:在今河北滑縣,當時在黃河南岸,與北岸黎陽津相對。
白帝城:在四川奉節白帝山上,是東漢處公孫述建,他自以為是白帝,故命名。
· 漢中郡,治南鄭(今陝西漢中東)。
永昌郡:轄今雲南大理及哀牢山以西,治不韋,即今雲南保山東北。
弘農郡:治弘農縣,即舊函谷關地,在今河南靈寶北。轄黃河以南,宜陽以西。
· 遼東郡:治襄平,即今遼陽。
· 遼西郡:治陽樂,即今遼寧義縣西。
· 西縣: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屯兵處,在今甘肅天水西南。
西河郡:漢時西河郡轄今內蒙伊克昭盟東部及晉西地區。治茲氏,即今汾陽。
揚州:漢揚州包括江蘇的江南、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三國時魏、吳各有揚州,吳揚州治建業,魏揚州治壽春。
· 夷陵:在今湖北宜昌東南。吳後改西陵,晉又改夷陵。
· 華容:今湖北潛江西南。
延津:今河南延津,當時在黃河以南。從延津東北至滑縣的渡口,也統稱延津。
· 合浦郡:治合浦,在今廣西合浦東北。
會稽郡:治三陰,即今紹興,轄浙江的錢塘江以南和福建。後吳又增設臨海、建安等郡,轄地縮小。
交州:東漢交州治番禺,即今廣州,轄今兩廣及越南北部。吳分交州為交州和廣州,廣州治番禺,交州治龍編(在今越南河內東),交州轄今越南北部和兩廣的雷州半島和欽州地區。
· 齊郡:治臨淄(在今山東臨淄)。
朱崖郡:孫吳時設置,治徐聞,在今雷州半島的徐聞縣西,稱海南島為朱崖洲。
並州:東漢和魏治晉陽,轄今山西大部以及內蒙、河北各一部。
米倉道:從漢中沿著濂水穀道和巴江穀道到四川巴中的道路。
江夏郡:漢時治安陸(今湖北雲夢),轄今河南、湖北各一部,三國時魏吳各有江夏,魏在上旭(今雲夢西南),吳在武昌(今鄂城)。
· 江州:即今重慶嘉陵江北岸。
汜水關:在今河南滎陽汜水鎮,也就是虎牢關,演義里把一個關兩個稱呼誤以為兩個關。
· 汝南郡:治上蔡,即今上蔡西北。
· 安定郡:治臨涇,今甘肅鎮原東北。
· 祁山:在今甘肅禮縣東北。
· 陽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南古董灘附近。
陽平關:漢陽平關在今陝西勉縣白馬河與漢水交接處,蜀漢的陽平關在在漢陽平關南,今寧強西北。
陰平郡:曹操時設立,治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後被蜀漢佔有。鄧艾滅蜀時經過的陰平道是指從今文縣穿越岷山山脈,經過四川平武、江油到成都的道路。
· 麥城:今湖北當陽東南沮水、漳水之間。
· 趙國:即邯鄲郡,治邯鄲。
蒼梧郡:治光信(今廣西梧州),轄梧州及湖南、廣東一部分。
赤壁:一般認為是今湖北蒲沂西北的赤壁山,也有說武漢以南的赤磯山。蘇東坡把湖北黃岡的赤鼻磯誤作赤壁,又被稱為東坡赤壁。
· 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是冀州和魏郡的治所。
吳郡:治吳縣(今蘇州),轄今蘇南浙北,包括杭州在內。
· 廬江郡:治所在舒城,即今安徽廬江西南。
· 廬陵郡:孫策時設置,治廬陵(在今江西泰和)。
· 沛國:治相縣,在今安徽,和沛縣即小沛是不同的概念。
· 汶山郡:治汶江,在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縣北。
陸口:即蒲沂口,蒲磯口,陸水入長江處,魯肅、呂蒙屯兵處。
隴西郡:治狄道,今甘肅臨洮南,魏移到襄武,即今隴西。
· 陳倉:在今陝西寶雞市東。
· 陳國:獻帝時改陳郡,治陳縣,即今淮陽。
· 陳留郡:治陳留,在今開封東南陳留城。
昭陵郡:吳開始設置,治昭陵,即今湖南邵陽。晉為避司馬昭諱改邵陵郡。
· 青州:轄今山東東北部和河北的一小部分,治臨淄。
青溪:吳在建業城東南開運河,從鍾山西南經今市區入秦淮河。
· 武鄉:諸葛亮封武鄉侯,在漢中東北。
· 武昌:原名鄂縣,今湖北鄂城,孫權時改。
· 武威郡:治姑臧,今甘肅武威。
· 武都郡:治下辨道,在今甘肅成縣西。
武陵郡:治臨沅(今湖南常德西),轄今鄂西南、湘西及黔桂各一部分。
· 鬱林郡:治布山,在今廣西桂平西。轄今廣西大部。
芒碭山:在河南永城東北,分芒山和碭山,演義中張飛一度在此落草。
昌邑郡:漢昌邑郡或國、山陽郡是同一概念,治昌邑,在今山東巨野東南。山陽郡和獻帝被廢後居的山陽縣不是一個概念。
· 昌黎郡:魏始設置,治昌黎,(今遼寧義縣)。
金城郡:轄今甘肅蘭州以西和青海一部分,治允吾(今甘肅永靖西北),漢的金城縣是指今蘭州,不在金城郡轄內。
京城:今江蘇鎮江,209-211年孫權從吳移治此。東晉開始改叫京口。
· 兗州:轄今山東西南和河北東部,治昌邑。
河內郡:轄今河南的西北部,治懷縣,在今河南武陡西南。
· 河東郡:轄今晉西南地區,治蒲坂,關羽為河東人。
· 河間郡:有時是國。治樂城,今河北獻縣東南。
· 河南郡:治洛陽,東漢時郡的首腦稱河南尹。
· 瀘水:今雅礱江下游及金沙江和雅礱江交匯後的一段。
油口:又叫油江口。赤壁戰後硫備曾駐軍於此,在湖北公安北,是古油水入長江口。
· 定襄郡:治今內蒙和林格兒西北。三國藝苑
· 官渡:在今河南中牟東北。三國藝苑
房陵郡:東漢房陵郡,魏改新城郡,治房陵,即今湖北房縣。三國藝苑
· 建業:今南京。三國藝苑
建寧郡:原叫益州郡,劉備時改,治昧縣(今雲南曲靖)。三國藝苑
建安郡:孫吳時分會稽設置,浙江、福建由此開始分治。治建安,在今福建建甌。
· 始興郡:孫吳分桂陽郡設置,治曲江,在今廣東韶關南。
· 始安郡:孫吳分零陵郡設置,治始安,在今廣西桂林。
· 沓中:姜維屯兵處,在今甘肅舟曲西、岷縣南。
謝謝!!
Ⅵ 三國時期的城市
1、鄴城,東漢末年(公元204年)曹操擊敗袁紹進占鄴城,營建鄴都,鄴版城自此成為曹魏、後趙、權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所以臨漳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譽。
2、許昌,三國時期,魏稱潁川郡,屬豫州,建安區、潁陰縣、鄢陵縣、長社縣等皆屬潁川郡。許昌為魏五都之一。魏國魏黃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丕以「漢亡於許,魏基昌於許」,改許縣為「許昌縣」。
3、建業,南京在東吳時期的名稱,是三國時期東吳的都城,當時中國南方的經濟、文化、政治、軍事中心。東漢建安十六年(211年),孫權將治所從京口遷往秣陵(今南京)。
4、漢中,東漢建武元年至6年(25-30年),郡治改遷南鄭(在今漢中市區)。東漢末,張魯割據漢中,改為漢寧郡;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降張魯,又改為漢中郡;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據漢中,仍設漢中郡。
5、巴郡,東漢興平元年(194年),益州牧劉璋將巴郡一分為三:墊江以北為巴郡,江州至臨江為永寧郡、朐忍至魚復為固陵郡。
Ⅶ 拜求三國時代各地州郡城池!
1 襄平 都市 幽州 幽州 位於遼東半島今遼陽市。自董卓任命公孫度為太守以來,至238年止都由公孫氏管理。
2 北平 都市 幽州 幽州 公孫瓚以此地為治所,並利用漁陽的鹽鐵之利,發展成一座商業都市。
3 薊 都市 幽州 幽州 幽州牧-劉虞的據點。劉虞採用懷柔政策,致力於此地與烏丸族間的和睦。
4 南皮 都市 冀州 冀州 渤海郡的中心都市,袁紹的據點。204年袁譚逃到此地,與曹操間發生爭戰。
5 平原 都市 冀州 冀州 連接冀州和青州、徐州方面的要地,曾受劉備、袁譚等人統治,後來曹植封侯於此地。
6 鄴 都市 冀州 冀州 冀州最富饒的都市。191年,袁紹自韓馥的手中奪取此地,204年,曹操大破審配而取代之。
7 晉陽 都市 並州 並州 黃巾之亂後,就被黑山賊張燕占據。205年,張燕歸降於曹操。
8 上黨 都市 並州 並州 張楊曾任當地太守,後來和匈奴於夫羅投靠袁紹陣營。
9 北海 都市 青州 青州 孔融曾任此地的太守,抵擋黃巾軍。而在官渡之戰前,則由袁譚統治。
10 濮陽 都市 兗州 兗州 水運及交通相當發達,深具商業、戰略價值之地。194年,曹操和呂布在這里展開激烈的殊死戰。
11 陳留 都市 兗州 兗州 此處為交通發達、人材物資集中的要地。189年,曹操從這里起兵,發布董卓的檄文。
12 下邳 都市 徐州 徐州 被泗水與沂水環繞的徐州要沖。198年,曹操利用水攻在此最終殲滅呂布。
13 小沛 都市 徐州 徐州 徐州對西方的最前線基地。在徐州爭奪戰中,呂布和劉備在此地大動干戈,曹操也加入了戰局。
14 許昌 都市 豫州 豫州 原名許。196年9月,曹操自洛陽迎獻帝遷都至此,221年1月,曹丕將此處易名為許昌。
15 汝南 都市 豫州 豫州 袁氏郡望.200年官渡作戰期間,劉備脫離袁紹,與劉辟等在此活動,襲擾曹操後方.201年,遭曹操攻陷.
16 洛陽 都市 司隸 司隸 自光武帝-劉秀由長安遷都至此後,此處便成東漢之首都,繁盛一時.220年曹丕即位,又成了魏國的首都.
17 長安 都市 雍州 雍州 高祖-劉邦在此地建立了西漢的首都。211年的渭水之戰中,馬超與曹操在此交鋒。
18 安定 都市 雍州 雍州 211年,馬超在渭水之戰中失利,敗逃至此,後受追擊,逃往冀城。
19 天水 都市 雍州 雍州 蜀漢名將-姜維的出身地。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時,使妙計讓姜維歸降。
20 西平 都市 涼州 涼州 涼州西部之郡。被夏侯淵所敗的韓遂逃來此地,但在215年,被麴演等人所破。
21 武威 都市 涼州 涼州 位於涼州西部。由於土豪叛亂頻繁,張既受曹丕之命,順利平定了此地的叛亂。
22 壽春 都市 揚州 揚州 逃離南陽的袁術以此地為據點。197年,袁術僭稱帝位,建都與此。
23 廬江 都市 揚州 揚州 曹操在徐州屠城時,許多百姓逃難至此。赤壁之戰後,百姓們大舉遷往江南。
24 建業 都市 揚州 揚州 原名秣陵。212年,孫權聽從張紘遺言,建都於此以抗魏軍,同年改名。
25 吳 都市 揚州 揚州 山越族的嚴白虎占據之地。196年,被孫權攻破,此後到212年之間,都是孫氏的都城。
26 會稽 都市 揚州 揚州 揚州南部的大都市。王朗曾任太守,後來被孫策鎮壓。
27 柴桑 都市 揚州 揚州 東吳的水軍基地,周瑜便是在這里訓練水軍。赤壁之戰時孫權屯駐於此,並接獲曹操『會獵江東』的書簡。
28 宛 都市 荊州 荊州 曾為張肅的據點。197年,張肅奇襲曹操,使典韋、曹昂、曹安民皆戰死。
29 新野 都市 荊州 荊州 201-208年間,劉備受劉表之邀駐兵在此,並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擔任軍師。
30 襄陽 都市 荊州 荊州 曾為劉表的據點。208年起歸屬曹操。219年,曹仁死守樊城,擋住關羽的水攻。
31 江陵 都市 荊州 荊州 劉表囤積兵糧物資的軍事基地。208年,當周瑜在這里和曹仁大戰時,中了流箭落馬。
32 江夏 都市 荊州 荊州 劉表麾下將軍黃祖曾為太守,鎮守此地。黃祖曾數度抵擋住孫策的猛攻,但在208年時戰敗而亡。
33 長沙 都市 荊州 荊州 197年,孫堅平定區星的叛亂後,便成為本地的太守,後來改由韓玄擔任。
34 武陵 都市 荊州 荊州 金旋曾任當地太守。208年,為劉備所陷。
35 桂陽 都市 荊州 荊州 趙范曾任當地太守。趙范曾企圖游說趙雲娶其嫂,但反而招惹趙雲大怒。
36 零陵 都市 荊州 荊州 劉度曾任當地太守。208年,被劉備所破。
37 西城 都市 荊州 荊州 荊州西北通往漢中的要地。220年,由於孟達投降,並入魏國的新城郡。
38 永安 都市 益州 益州 222年,在夷陵之戰大敗的劉備逃入白帝城,將之改名為永安。223年,劉備亡故於此。
39 漢中 都市 益州 益州 道教五斗米道的中心地。215年,曹操自張魯手中取得,但在219年,又遭劉備奪去。
40 梓潼 都市 益州 益州 連接漢中與成都的要沖。劉備入蜀後升格為郡,任命霍峻為太守駐守此地。
41 成都 都市 益州 益州 214年,劉備降服劉璋後,即以次為根據地。221年劉備即位,這里便成為蜀漢的首都。
42 江州 都市 益州 益州 巴郡的中心都市.226年,蜀國的中都護-李嚴鎮守於此,利用此處的水運之便,將其建設成一個強大城池.
43 建寧 都市 益州 益州 蜀國的李恢出身地。225年,李恢平定雍闓叛亂,229年就任太守,廣施善政。
44 雲南 都市 益州 益州 叛亂不斷,諸葛亮南征後才歸降蜀國,後來呂凱就任此地太守,實施統治。
45 交趾 都市 交州 交州 士燮一族為太守,在這里建立半獨立的體制。210年,孫權派遣步陟,使其並於吳國之下。
46 烏丸 異族 異族 異族 曾被稱為東胡的北方外族之地。自從丘力居自立為王後,便不時在漢境作亂。
47 羌 異族 異族 異族 擅長騎射的西方游牧民族之地。247年,姜維曾得到羌族的後援,與郭淮激烈交戰。
48 山越 異族 異族 異族 東吳視為心腹之患的南方外族之地。後來被賀齊、陸遜等人鎮壓,編入吳軍的精銳部隊。
49 南蠻 異族 異族 異族 占據南中的南方外族之地。叛亂不斷,但在225年被諸葛亮鎮壓。
50 帶方 港 幽州 襄平 204年,公孫康自樂浪郡分割而成。237年,倭女王-俾彌呼派遣難升米到達此地,以向魏國朝貢。
51 樂浪 幽州 襄平 漢武帝設於朝鮮半島的4郡之一,是和漢倭奴國王交流的關口。
52 丸都 幽州 襄平 209年,高句麗建都於此,後來幽州刺史-毋丘儉討伐高句麗王-位宮,丸都也遭破壞。
53 昌黎 幽州 襄平 282年,司馬炎在位時,鮮卑族的慕容涉歸曾進犯此地。
54 安平 港 幽州 襄平 有高句麗血統的小水貊在此建國,出產人稱貊弓的良弓。
55 柳城 幽州 北平 207年,曹操追擊袁熙、袁尚兄弟時,以此地為據點和烏丸作戰。
56 易京 幽州 北平 公孫瓚為了與袁紹決戰而在此建造樂城寨。後來袁紹軍挖掘地道破之,公孫瓚自縊而死。
57 漁陽 幽州 薊 公孫瓚鎮壓鮮卑,以白馬將軍名振於此。187年,烏丸的丘力居等人在這里舉兵作亂。
58 代縣 幽州 薊 281年,烏丸族在這里發動叛亂,但被曹彰與田豫平定。
59 涿縣 幽州 薊 隸屬幽州南部,劉備與張飛的出身地。也是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之所在。
60 河間 冀州 南皮 魏國名將張郃的出身地。袁譚在和曹操結盟後,追擊失去冀州的袁尚,並奪取此地。
61 樂陵 港 冀州 南皮 244年,曹操與趙姬之子曹茂受封為樂陵王,並領有此地。
62 界橋 冀州 南皮 192年,袁紹與公孫瓚為奪取冀州,在此展開大戰。當時,袁紹軍的麴義在此大破公孫瓚的白馬陣。
63 清河 冀州 平原 曹操與劉夫人在此地生下清河長公主,日後並許配給夏侯茂為妻。
64 安德 港 冀州 平原 魏國劉長仁被任為此地的縣長。
65 頓丘 冀州 平原 176年,曹操自洛陽北部尉升任為這里的縣令。
66 高唐 港 冀州 平原 黃巾之亂後,劉備辭去安喜縣尉、下密縣丞之職,赴任此地的縣長。
67 巨鹿 冀州 鄴 張角的出身地,成為太平道的據點而盛極一時。後成為黃巾之亂的起點。
68 常山 冀州 鄴 趙雲的出身地,這個地名也被引用於《孫子》九地篇的『常山之蛇』中。
69 白馬 港 冀州 鄴 黃河渡口。200年,在此地發生樂袁紹與曹操的官渡之戰的前哨戰。此地也因關羽斬猛將顏良而聞名。
70 雁門 並州 晉陽 魏國名將張遼的出身地,也是戰國時代趙國名將李牧大破匈奴之地。
71 太原 並州 晉陽 為東漢司徒王允等祁州名門王氏一族的郡望。
72 襄坦 並州 晉陽 此處的五陰山,是對晉陽的天然屏障。古跡交多,常發現春秋戰國時期的貨幣。
73 西河 並州 上黨 韓暹、胡才、李樂等黃巾余黨所佔據,人稱『白波賊』。內有知名的白波谷。
74 壺關 關 並州 上黨 正確名為壺口關.205年,袁紹侄子高幹舉兵於此,遭到曹操軍的樂進、李典等人的牽制,一年後被曹操攻破.
75 長子 並州 上黨 春秋戰國時期,趙韓兩國的必爭要地。古跡多,常有春秋戰國的貨幣出土。
76 東萊 港 青州 北海 東吳勇將太史慈的出身地。
77 即墨 青州 北海 曹操討伐徐州時,曹仁率領騎兵在此大敗陶謙軍。
78 臨淄 港 青州 北海 曹植受封公爵時的屬地,也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首都。
79 東武 港 青州 北海 198年,曹操破呂布,把琅琊、北海、東武並為城陽郡,以此地為郡治。
80 東阿 港 兗州 濮陽 194年,曹操征伐陶謙時,被呂布奪取了兗州,唯荀彧和程昱固守鄄城、東阿、范。
81 東平 兗州 濮陽 青州黃巾賊即由此流入兗州,後來身為州牧的曹操奉命前往鎮壓。
82 泰山 兗州 濮陽 五嶽之首,為中國名山的代表。秦始皇、漢武帝光武帝等皆在此舉行封禪之禮。泰山郡因山得名。
83 定陶 兗州 陳留 曹操與呂布為了爭奪兗州的決戰地點。後來呂布戰敗,逃往徐州。
84 任城 兗州 陳留 222年,曹操的三子-曹彰受封任城王。
85 廣陵 港 徐州 下邳 199年,孫策曾帶兵侵入,但被太守陳登擊退。
86 琅琊 徐州 下邳 諸葛氏一族的出身地,秦始皇曾在這里遙望蓬萊。
87 淮陰 徐州 下邳 劉備任徐州牧時,與袁術發生沖突之地。當時張飛與曹豹不睦,使徐州被呂布奪去。
88 彭城 徐州 小沛 曹操攻打陶謙時,曾屠殺此地的百姓。這里是當初劉項爭天下時,項羽的首都。
89 中牟 豫州 許昌 陳宮曾為此地縣令,並擒獲暗殺董卓失敗後逃亡的曹操,但感於曹操的才氣,將其釋放。
90 穎川 豫州 許昌 曹操旗下-荀彧、荀攸等智士輩出之地。
91 譙縣 豫州 汝南 曹操的出身地。曹氏一族、夏侯氏一族多數出身於此,使此地成為曹操軍團的根基所在。
92 宋縣 豫州 汝南 由春秋戰國時代的宋所統治,為晉、楚、齊多次爭戰之要地。
93 陽安 豫州 汝南 以汝南為據點的李通歸順曹操後,被任命為當地的都尉。
94 朝歌 司隸 洛陽 企圖奪取冀州的袁紹曾屯駐於此,並且降服韓馥。此地也曾是古代殷商王朝的首都。
95 河內 港 司隸 洛陽 190年,反董卓聯盟和董卓相爭的要地之一,也是司馬氏一族的出身地。
96 平陽 港 司隸 洛陽 董卓死後的紛亂中,張濟被任命為此地的侯爵。此處也是上古時代堯的首都。
97 河東 港 司隸 洛陽 關羽、徐晃的出身地。此地雖曾受白波賊及匈奴的威脅,後來曹操任命杜畿為太守,從此安定。
98 官渡 港 司隸 洛陽 200年,曹操與袁紹爭霸的官渡之戰的歷史舞台便在此.後來曹操軍偷襲烏巢而勝利.是三國三大戰場之首.
99 虎牢關 關 司隸 洛陽 洛陽至陳留之間的天下要塞。190年,反董卓聯盟與董卓相爭,呂布與劉備三兄弟在此展開大戰。
100 孟津 港 司隸 洛陽 黃河的重要渡河點之一。由於深富戰略性,為『官渡之戰』等河北爭戰的中心。
101 弘農 司隸 洛陽 遭到董卓廢黜的少帝,被任命為弘農王,流放至此地。
102 河南 司隸 洛陽 洛陽周邊21縣合稱為河南尹,相當於一個郡。河南尹也是治理此地的官名。
103 臨晉 雍州 長安 晉武帝司馬炎在位時,外戚楊駿被封為本地列候。
104 潼關 關 雍州 長安 211年,馬超為報父仇,舉兵攻打此地,曹操名曹洪與徐晃鎮守,但不敵被破。
105 商縣 雍州 長安 春秋戰國時代的秦國宰相公孫鞅受封之地。因此公孫鞅又被稱作商鞅。
106 武關 關 雍州 長安 長安至宛之間的天下名關。董卓橫死後,在動亂中慘敗的呂布,便是由這里逃出長安。
107 郿 城塞 雍州 長安 在長安專橫暴虐的董卓,在此儲存了30年用的金銀和糧草,並築城池。
108 子午谷 雍州 長安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魏延曾經進言可率領大軍穿越此谷急襲長安,但此議未被採用。
109 陳倉 雍州 安定 孔明第二次北伐時,魏國名將耗昭堅守陳倉城,擋住蜀軍的猛攻。
110 五丈原 雍州 安定 孔明第五次北伐時,壯志未酬而喪命之所。此處也是周文王和太公望初次相遇之地。
111 街亭 雍州 天水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馬謖違背孔明軍令,上山布陣,結果被魏國將軍張郃所敗。
112 段谷 雍州 天水 256年,蜀國大將軍姜維發兵攻打此地,但為魏國的陳泰、鄧艾所敗,斷送了張嶷等眾多將士的性命。
113 隴西 雍州 天水 土豪、外族頻繁作亂之地,後來由夏侯淵、郭淮等人鎮壓而平定。
114 狄道 涼州 西平 255年,矢志北伐的姜維,曾與魏國名將陳泰在此大戰。
115 金城 涼州 西平 211年,和馬超一同舉兵的韓遂被曹操打敗後,退於此地為據點,後來被夏侯淵所破。
116 令居 涼州 武威 248年,郭淮在此地鎮壓羌族的蛾遮塞、治無戴,確保了通往涼州的進軍通路。
117 張掖 涼州 武威 與武威、酒泉、敦煌合稱河西四郡,建有對抗匈奴的軍事基地。
118 酒泉 涼州 武威 西漢的驃騎將軍霍去病,將武帝所賞賜的美酒到入此地的泉水,全軍共飲,因得酒泉之名。
119 合淝 揚州 壽春 魏吳間的戰略要地,長期由張遼鎮守。233年,滿寵進言,築合淝新城。
120 烏江 港 揚州 壽春 西楚霸王項羽垓下戰敗後,自刎於此。後長江改道,確切地點無從考據。
121 石亭 揚州 廬江 228年,東吳的周魴詐降魏國,引誘曹休領魏軍通過此地,陸遜加以包圍,獲得大勝。
122 尋陽 港 揚州 廬江 魏吳前線要地,由東吳的呂蒙和黃蓋的將領把守。尋陽湖以水賊眾多而知名。
123 阜陵 港 揚州 建業 孫策在江東攻打劉繇之前,帶領孫權等一家老小,由曲阿遷移至此。
124 丹陽 揚州 建業 195年,孫策以救援丹陽太守吳景為機,脫離袁術,開始稱霸江東之業。且多出吳軍精銳。江左的老家。
125 曲阿 港 揚州 吳 孫堅死後,孫策舉家避難於此。劉繇被袁術任命去壽春,曾以此處作為據點,但後被孫策攻破。
126 章安 港 揚州 會稽 孫權之子孫奮受封為章安侯。274年,民間曾傳出孫奮將為天子的謠言。
127 始新 揚州 會稽 207年,東吳的賀齊平定此地後,和新定、休陽縣等6縣合並成為新都郡。
128 建安 揚州 會稽 265年,吳帝孫皓受了讒言,強迫徐紹的部屬移居至此。
129 九江 港 揚州 柴桑 又稱為煙水亭的水域,據說是周瑜訓練水軍之地。
130 武昌 揚州 柴桑 221年,孫權稱吳王時,以此地作為吳的核心。吳建國後,即將首都由建業遷來。
131 鄱陽 港 揚州 柴桑 該地的鄱陽湖是東吳訓練水軍的基地,也因此聞名。
132 南昌 揚州 柴桑 豫章郡治所。195年,薛禮被孫策追趕欲逃至此地,但中途被笮融所殺。
133 高昌 揚州 柴桑 廬陵郡治所在。周瑜的次子周胤犯罪,被孫權流放至此地。
134 陸口 港 揚州 柴桑 『赤壁之戰』時,孫、劉聯軍的總部所在,與長江對岸在烏林盤踞的曹操軍對峙。
135 穰縣 荊州 宛 198年,曹操與張綉在此爭戰,曹操撤退時設伏,擊退張綉、劉表的追兵.敗後,賈詡鼓勵張綉再戰,得勝而還.
136 博望 荊州 宛 孔明出山擔任軍師後不久,就在這里用計大破夏侯敦軍。
137 湖陽 港 荊州 新野 197年,曹操破劉表軍,取得此地與舞陰。
138 隆中 港 荊州 新野 諸葛亮晴耕雨讀的隱居地,受劉備『三顧茅廬』之禮,終於允諾出仕。
139 漢津 港 荊州 襄陽 『長阪之戰』中逃亡的劉備,在這里和率領艦隊前來接應的關羽會合。
140 新城 荊州 襄陽 220年,蜀漢的孟達降魏後,曹丕把上庸、房陵合並成為新城郡。
141 麥城 荊州 江陵 關羽失去荊州後的最後據點,因援軍無望,突圍被擒,父子同時遇難。
142 華容 荊州 江陵 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大敗,逃到此地時遭遇關羽的伏兵,但被關羽放行。
143 烏林 港 荊州 江陵 曹操在『赤壁之戰』時的大本營,與對岸的周瑜軍隔江相望。是三國三大戰場之次。
144 宜都 荊州 江陵 劉備為關羽報仇時,曾率軍攻陷此地。後來由陸遜任太守,負責治理荊州南部。
145 夷陵 荊州 江陵 222年,劉備發兵東進,在此地被名將陸遜火攻連營,史稱『夷陵之戰』。是三國三大戰場之末。
146 江津 港 荊州 江陵 江陵之南,長江渡口。與南岸的公安隔江相望。
147 公安 港 荊州 江陵 原名油江口,『赤壁之戰』後劉備改其為公安,以此為據點治理荊州。
148 安陸 荊州 江夏 236年,陸遜命令周峻等人攻擊魏國,取得此地。
149 夏口 港 荊州 江夏 劉備從『長阪之戰』逃出後的落腳點。他曾在這里同魯肅商討孫、劉聯盟的事宜。
150 汨羅 荊州 長沙 春秋戰國時代楚人屈原投江之地。
151 衡陽 荊州 武陵 近臨南嶽衡山。衡山上供奉水神。
152 魏興 荊州 西城 孔明死後,蔣琬曾進言自漢中取水路攻打魏興、上庸,未被採納。
153 上庸 港 荊州 西城 劉備即位漢中王後,曾令劉封與孟達攻下此地。後來關羽在麥城困守,向劉封等人求援遭拒。
154 安陽 港 荊州 西城 連接漢中至西城,交通要道。漢水從益州自此進入荊州。
155 巫縣 港 益州 永安 劉備平定江南時,命向朗治理巫縣和夷陵。後並入上庸郡。
156陽平關 關 益州 漢中 防衛漢中的天然要塞.先後曹操與張魯、曹操與劉備、姜維與鍾會之間發生過多次爭奪戰.山上有張衛修築的城寨。
157 定軍山 益州 漢中 219年 曹操和劉備爭奪漢中,黃忠陣斬曹操主將夏侯淵,取得極大優勢。
158 武都 益州 漢中 諸葛亮第三次北伐時,曾派遣陳式至此,以保蜀國的領土。
159 沓中 益州 漢中 262年,被鄧艾擊敗的姜維駐扎此地修整。翌年,姜維得知魏軍入蜀,即由此出發前往救援。
160 陰平 益州 漢中 諸葛亮第三次北伐時,曾派遣陳式至此,以保蜀國的領土。
161 白水 益州 梓潼 漢中至梓潼之間的天然要沖。
162 葭萌關 關 益州 梓潼 漢中至梓潼之間的要塞。劉備軍的霍峻曾以800精兵,在此擊退劉璋的1萬大軍。
163 劍閣 關 益州 梓潼 漢中至梓潼之間的要塞。263年,姜維死守此地,抵擋魏國鍾會的猛攻。
164 漢壽 益州 梓潼 為費禕和姜維等蜀國大將的駐在地。253年,費禕遭魏國降將郭循刺殺身亡。
165 巴西 益州 梓潼 入川後,張飛任巴西太守,領兵駐扎於此。
166 漢昌 益州 梓潼 蜀漢的馬忠赴任於此。
167 江油 益州 梓潼 蜀漢的馬邈鎮守此地。鄧艾率領魏軍進犯時,馬邈隨即投降,並為魏軍向導入蜀。
168 廣柔 益州 梓潼 傳說是古代大禹的出生地。由於神聖不可侵犯,連外族都不敢入內。
169 綿竹 益州 成都 守護成都的門戶。263年,蜀將諸葛瞻在此迎擊鄧艾,錯失戰機,全軍覆沒。
170 都安 益州 成都 此地有由著名水利灌溉系統都安堰(宋後稱都江堰)。諸葛亮曾指此處為蜀國農業的命脈。
171 涪水關 關 益州 成都 蜀國東方要地。劉備決定與劉璋開戰後,首先殺了守關的楊懷和高沛,才開始攻打成都.
172 峨眉 益州 成都 位於成都西南方的靈峰。愚弄曹操的方士左慈,就是在此地得到《遁甲天書》
173 廣漢 益州 成都 蜀國要地。由於土地豐饒,皆由德高望重之人為太守。呂義、鄧芝皆歷任過。
174 臨江 益州 江州 吳國名將甘寧的出身地。
175 江陽 益州 江州 自荊州入川時,水路要道。蜀漢張翼年輕時曾任此地縣令。
176 朱提 益州 建寧 當南蠻叛亂之心漸起時,蜀將鄧方受任為此地太守,後由李豐繼任。
177 且蘭 益州 建寧 223年,朱褒從此地發動叛亂。225年被馬忠征討而失敗。
178 宛溫 益州 建寧 興古郡的中心都市。蠻族的叛亂頻繁,後來由張嶷平定。
179 台登 益州 雲南 盛產鹽、鐵、漆等物品。張嶷征討蠻族後,鹽鐵之利便歸蜀國所有。
180 永昌 益州 雲南 位於益州東南部的郡。孟獲叛亂時,呂凱和王伉率軍抵抗,堅持到諸葛亮前來。
181 南海 交州 交趾 279年,發動叛變的郭馬殺了南海太守劉略,並驅逐廣州刺史徐旗。
182 蒼梧 交州 交趾 208年,被趕出新野的劉備意欲投靠蒼梧守將吳巨,但被魯肅勸阻,於是劉備與孫權結盟。
183 合浦 交州 交趾 合浦太守修允的私兵隊長郭馬,在279年發起叛亂。這場叛亂也製造了晉滅吳的契機。
184 烏鼠山 羌 羌 渭水的水源所在。因此,在211年曹操和馬超的爭戰中,此地也成為攻防要地。
185 南城 山越 山越 《世說新語》的作者,臨川王劉義慶的出身地。
Ⅷ 求三國時期所有的城市名稱
1、洛陽
漢時首都,當時在全國的地位恐怕現在的北京也無法相提並論。不僅為政治中心,同時也是經濟最強、人口最多的城市。大量御用文人雲集於此,使其文化也相對繁榮。那時的文官自不可與現在的幹部們同日而語,那可都是正經的文化人。
建安文學的幾位重要人物也與洛陽密不可分。董卓造亂時洛陽雖有過焚城的痛苦經歷,但後來曹丕篡漢,重新定都洛陽,洛陽便迎來了第二春,直至西晉,洛陽一直作為首都存在。
2、長安(今西安)
東漢末年,因董卓兵敗之故,長安有短暫的首都史。該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在當時應是僅次與洛陽的。長安更重要的是它的戰略位置。開始一直作為抗擊西涼馬騰、馬超進入中原的咽喉。三國鼎立後,蜀漢北伐也是以長安為戰略大目標的首要,諸葛亮夢中都想著這塊肥肉。
長安同時也是漢人抵抗西羌異族進犯的堡壘。
3、建鄴(今南京)
建鄴,東吳孫權稱帝後的首都。建鄴由於地理位置特殊,其文化,和經濟都相當發達,有「江南第一名稱」的稱號。但是在當時的三國亂世中,由於全國的經濟重心仍然在北方中原地區,在加上南方人口比較少,所以建鄴雖然也是三國都城之一,其經濟發達程度也並不靠前!
建鄴也是今天的南京,中國少有的六朝古都之一!
4、徐州
徐州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陶謙擔任徐州刺史期間,著重發展農業生產和灌溉。使得徐州之地百姓富足,穀米屯滿糧倉。在加上當時陶謙很少參與三國紛爭,所徐州在各路諸侯眼裡一直是塊「大肥肉」。
所以徐州絕對堪稱是三國一線城市。徐州位於如今的江蘇省,它不僅在三國時期比較富庶,如今的徐州也非常發達、
5、成都
成都,三國時期益州的政治中心,當時劉焉,劉璋父子偏居一隅,不參與三國紛爭,苦心經營成都二十餘年,使得成都成為三國時期最富庶的城市之一。後來劉備取得益州後,又在成都稱帝,所以成都的地位在南方顯得更為重要。
劉備死後,諸葛亮,蔣琬,費禕等苦心經營成都,使得成都在三國時期,得到了持續的發展!
6、許昌
曹操施行的屯田制度實施令許昌得到很好的發展,人口與經濟都得到提高與生產。從那時起,許昌一直是中原的一個主要城鎮。
7、益州
益州,中國古地名,漢武帝設置的十三州(十三刺史部)之一,其最大范圍(三國時期)包含今四川,重慶,雲南,貴州,漢中大部分地區及緬甸北部,湖北河南小部分,治所在蜀郡的成都。
8、赤壁(武漢)
三國赤壁古戰場,赤壁之戰發生地,現位於湖北省咸寧市赤壁市南岸(位於長江中游南岸,北依武漢,南臨岳陽)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七大戰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戰場。
9、荊州
赤壁之戰爆發,孫劉聯軍擊敗曹操。劉備從曹操手裡奪得荊州南部四郡:武陵郡、零陵郡、長沙郡、桂陽郡。孫權打下南郡,以及之前佔領的江夏郡南部。此時曹操占據荊州北部的南陽郡,襄陽郡,以及後來劃分的南鄉郡,還有江夏郡北部。
劉備入川之前,從東吳手裡借來南郡,入川後,孫權攻打蜀漢佔領的荊州地區,劉備與孫權講和,江夏、桂陽、長沙三郡歸孫權,武陵、零陵、南郡歸劉備。
10、長沙
三國和西晉時期,長沙為長沙郡郡治,屬古荊州。西晉後期和南北朝時期,長沙為長沙郡郡治,湘州州治。 隋前期撤郡,長沙為潭州總管府;後期改州為郡,長沙又為長沙郡郡治。唐朝時設潭州治所,曾屬江南道,江南西道。
11、涼州(武威)
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天下為13州,各置一刺史,史稱「十三部刺史」。武威郡屬涼州刺史部,涼州之名自此始。意為「地處西方,常寒涼也」。三國魏黃初元年(220年),魏文帝置涼州,一直到西晉,姑臧均為涼州治所。
東晉,十六國時期,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及唐初的大涼,都曾建都與此
12、幽州(北京)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有個說法叫幽雲十六州,也叫燕雲十六州。這個范圍也很大,北京也在其中。公元前221年,秦國滅六國,形成大統的局面,這時就在北京一帶設了薊縣,隸屬於廣陽郡,也是其治所。
到了西漢時期,北京則屬於幽州了,但是隋朝給改了名,稱為涿郡。唐朝統治天下時,有把這里恢復為幽州,宋代也一直沿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古代的城市名稱
Ⅸ 三國時期地名古今對照
1、豫州:所轄今豫南部、東部、皖北部、蘇西北角及山東西南角;
2、兗州:今魯金鄉縣西北,所轄今山東西南部,豫東部和蘇西北角;
3、徐州:所轄今魯東南部,江蘇北部及皖東北角;
4、涼州:所轄今甘東東部;
5、冀州:河北柏鄉縣北,後遷鄴城,所轄今冀西南部,後被曹操以冀、青、並、幽四州合為冀州;
6、揚州:所轄今蘇南部、皖中南部,浙、閩、贛三省;
7、荊州:所轄今豫西南部,鄂、湘二省及黔、桂、粵三省邊緣;
8、益州:所轄今川、黔、滇三省大部,陝及鄂、甘各一隅;
9、交州:包括今天越南北、中部和中國廣西的一部分。
東漢交州治番禺,即今廣州,轄今兩廣及越南北部。吳分交州為交州和廣州,廣州治番禺,交州治龍編(在今越南河內東),交州轄今越南北部和兩廣的雷州半島和欽州地區。
三國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208年,曹操統一北方後,乘劉表病死之機率大軍南下,其子劉琮向曹操投降,劉備離開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軍追上擊敗,逃至夏口。此時魯肅到備處探聽情況,劉備也派諸葛亮出使江東,雙方結盟,共抗曹軍。
孫、劉聯軍以少勝多,大敗曹軍於赤壁,曹軍退回北方後,平定馬超、韓遂西北聯軍,統一北方。促使形成三國鼎立局面。孫權、劉備雙方也開始各自爭奪荊州。劉備成功逼降荊南四郡;而孫權部將周瑜也向荊州南郡發兵成功將西北一帶收為領地 。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定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
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鄴,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Ⅹ 章丘蘭星電子公司簡介
深圳市蘭星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周界安全防範系統」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的專業公司。公司始終遵循「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的原則,以優質的產品和熱忱的服務回報廣大國內外用戶的長期支持與信賴。
企業簡介
專業的研發團隊不斷跟蹤國內外行業發展動向,根據客戶要求開發市場需求的產品。專業配套的高壓產品生產線、測試平台及專業培訓的技術隊務確保每一台產品均為優質產品。
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脈沖電子圍欄主機及周界配件不但符合GB/T7946-2008《脈沖電子圍欄及其安裝和安全運行》的要求而且滿足CEI-61011國際電圍欄標准。專利的防水外觀設計、專業的下出線方式,先進的差電壓輸出技術,獨特的LCD液晶顯示功能等功能使產品成為行業的領導者。產品已遠銷美洲、歐洲、大洋洲、非洲及亞洲各國,公司必將成為國際化的生產及服務基地。
LX-2000系列智能脈沖電網監防系統是由我公司根據多年從事監獄、看守所及軍事設施安全防範的專業工作經驗,借鑒國內外先進的周界防範技術,自主開發的高科技數字化產品。產品完全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安全行業標准GA247-2000《監所周界高壓電網裝置》的指標要求,其先進的設計思路,精良的製作工藝得到了專家的認可。並且是公安部在監所系統的指定推廣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