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美國現代軍事理論

美國現代軍事理論

發布時間:2021-02-25 13:31:57

軍事理論簡答題美國對中東石油有哪些威脅

軍事高科技的發展對國防會產生戰略影響。從被動防禦到主動防禦。從主動防禦到主動出擊。從被侵略到獨立。美國的預先防禦政策為什麼能實行,就是因為他的軍事現代化很深,說美國的一個每兵都是武裝到牙齒的,此言不虛也不誇張啊。對國防軍隊的建設起到根本的作用,中國有240萬軍隊卻無法自信能夠打贏人數少的美國軍隊,因為軍事高科技程度低下。一個只會挨打卻連敵人在那都找不到的軍隊(伊拉克,科索沃戰爭)怎麼談國土防禦。如果他們有能力打下美國的戰機的話,美國還會去空襲嗎?如果卡扎菲有軍事高科技手段的話還怕禁飛區嗎?我國開始縮減軍隊人數,卻戰鬥力有明顯的提升,還不是靠先進的裝備。所以據以上的分析軍事高科技到國防領域有:1.防禦態勢(主動,被動,還是挨打,被侵略)。2.軍隊結構(200萬軍隊,還是100更強的軍隊,三軍齊備,還是三缺一)。3.裝備來源(可以自給自足,還是靠進口,這個區別很大)。4.國防出口(有了先進的武器才可以賣給別人賺錢,錢再投入新的研發,形成良性循環,反之只有投入沒有可觀收入)。

⑵ 近現代西方軍事思想具有代表性的理論有哪些

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馬漢的《海權論》、杜黑的《制空權》。

《戰爭論》被譽為西方近代軍事理論的經典之作,是軍事思想史上自覺運用辯證法總結戰爭經驗的戰爭理論經典,為近代西方軍事思想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被譽為「戰略學的《聖經》」。克勞塞維茨因此被視為西方近代軍事理論的鼻祖。

《海權論》於1890年在美國出版,是美國軍事理論家馬漢海權理論的第一部成功之作。

《海權論》一出版即引起關注,美國、日本、德國與前蘇聯等國都先後將其作為制定國家發展戰略的方向指導。被譽為是近代制海權理論的奠基之作。

在《制空權》這本主要著作中,作者系統地論述了空中戰爭理論。其主要觀點是:

飛機在戰爭舞台上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以往戰爭的面貌。未來戰爭將出現一個與陸上戰場、海上戰場並列的空中戰場。空中戰爭的勝負將決定戰爭的結局,空軍的作用將超過海軍和陸軍,因此有必要建立獨立的空軍。

(2)美國現代軍事理論擴展閱讀

在《戰爭論》中,克勞塞維茨揭示了戰爭從屬於政治的根本性質,認為戰爭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指明了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對於戰爭勝負的作用,認為統帥的才能、軍隊的武德等是作戰的關鍵。

闡述了戰爭的性質有向民眾戰爭轉變的歷史趨勢,對民眾戰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充分的肯定;探討了戰略和戰術、進攻和防禦、戰爭的目的和手段之間的辯證關系,提出了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等理論。

法國很重視馬漢對於法國海軍政策的批評,並且稱贊其思想具有真正的創造性。

杜黑在世時,世界各國空軍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他的理論許多是帶有預測性的。後來這本奠定製空權理論基礎的著作風行於世界,引起各國對空軍建設的關注。

比他小十歲的美國航空兵軍官米切爾更是與杜黑遙相呼應,接連在報刊上發表文章,介紹戰略轟炸理論,主張美國應當建立獨立的空軍,並將文章和匯編成書,取名《空中戰爭論》。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空軍已發展成為一支獨立的力量,在戰爭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⑶ 美國當今軍事思想

⑷ 根據美軍的軍事理論,聯合作戰包括什麼

誰的軍事理論都是如此:一個以上的軍兵種在一起作戰就是聯合作戰。陸海空,各個軍種兵種內部各種兵器協同使用。目的是取長補短,爭取勝利成果最大化。

⑸ 論述美國二戰後期 軍事戰略演變過程

美國全球戰略從開始醞釀到正式形成,經過了一個從無到有、從支離破碎到系統完整、從軍事戰略到全球戰略的發展過程,大體上可分為醞釀、初步形成、正式形成以及冷戰後時期四個階段。這種階段性劃分的依據,是國際戰略力量對比消長變化的結果,更反映出美國在國內政治經濟形勢的驅使下從本土擴張到海外擴張、從海外擴張到全球擴張的歷史進程。本文採用歷史分析法,深入探討了美國全球戰略的形成和演變過程,對比研究了冷戰後美國全球戰略從「冷戰型」逐漸轉向「冷戰後型」的軌跡。

全球戰略是指大國調動和運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多種手段,參與國際斗爭,維護和增強本國利益,實現國家根本政治目的的方略。在一定意義上講,只有全球性大國才可能形成全球戰略。美國全球戰略大體上可分為醞釀(1783年到1898年)、初步形成(1898年至1945年)、正式形成(1945年到1990年)和冷戰後期(從冷戰結束迄今)四個階段。

美國全球戰略的源起和初步形成

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美國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其全球戰略也進入初步形成階段。在商業利益的驅使下,美國開始將注意力轉向外部世界,決定到更大的國際舞台去擴大自己的影響。形勢發展推動著美國「有特定目標的干涉主義」形成,它從大陸擴張轉為海外擴張。彼得·特魯博威茲曾指出:「美國在19世紀創建了一個大陸帝國,遂把目光投向更遙遠的邊界」。美國全球戰略初步形成的動因和依據是:

第一,美國經濟實力迅速增長,為實行海外擴張政策奠定了物質基礎。

19世紀90年代,美國工業生產總值超過了英國,躍居世界首位,接近於英、法、德三大強國的總和。強大的經濟實力為美國重新瓜分世界的要求提供了物質保障,此時美國的領土向西擴張到太平洋岸邊。

第二,美國擁有進行海外擴張的理論依據。

1896年布魯克斯·亞當斯發表《文明與衰落的規律》一書,論證了美國從孤立主義走向國際主義的合理性與必然性,要求美國放棄孤立主義,趕快走上國際舞台,擊敗主要競爭者,建立由美國領導的國際新秩序。年輕的海軍軍官、歷史學家馬漢研究了世界海洋史特別是英國在全球的擴張之後,於1890年出版了《海權對歷史的影響:1660—1783》一書,明確提出著名的「海權論」。

第三,美國的軍事戰略已初露端倪。

美西戰爭是美國獨立戰爭以後准備最充分的一次戰爭,「予有準備」被認為是這次戰爭中採用的軍事戰略的最大特點。美國對西班牙的戰爭目標應是使古巴獲得獨立,奪取菲律賓和波多黎各,主攻方向應是古巴和菲律賓;戰爭的關鍵是奪取制海權,控制大西洋和太平洋;主要戰爭樣式是海戰,海軍的行動將決定戰爭的進程。戰爭開始後,美國政府基本是按照這一戰略設想來指導戰爭的。美國不以攻擊西班牙本土為目標,而是以攻擊西班牙幾處海外殖民地為目標,作戰方向和地區處於西班牙帝國勢力范圍的邊緣。因此,美國在美西戰爭中的戰略被稱為「外圍戰略」,即直接攻擊西班牙帝國脆弱外圍的戰略

二、美國全球戰略的正式形成和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整個國際關系史和美國戰略史上的一個轉折點。近300年來,特別是19世紀以來,歐洲曾長期位於世界政治的中心,維持以歐洲均勢為中心的傳統國際關系格局。二戰打破了這個格局,英國和法國淪為二等強國,西德和義大利處於戰敗國地位,歐洲在國際事務中居於支配地位的時代已成為歷史。美國不僅走上了世界戰略的大舞台,而且在戰爭中大大增強了自己的經濟、軍事和政治實力。美國憑借遠遠超過其他任何國家的實力,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崛起為國際關系的力量中心。於是,它徹底拋棄孤立主義政策,從國際關系的邊緣走向中心,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擴張,已成為形勢發展的必然。

美國和蘇聯意識形態和國家利益的對立以及1945年4月杜魯門接任總統,又加速了美國奉行全球主義、與蘇聯對抗的過程。蘇聯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也是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為取得二戰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國際地位。在蘇聯的影響下,社會主義陣營越出一國的范圍,影響不斷擴大。蘇聯也不再囿於地理的限制,將影響擴展至歐洲。在此情勢下,美蘇爭奪迅速在全球范圍內展開,使美國「對國家安全、戰爭以及和平的傳統看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不得不尋求新的途徑來保障國家的安全」。

(1)從戰時與蘇聯結盟共同抗擊德日意等法西斯國家,過渡到以蘇聯為主要對手和作戰對象,遏制蘇聯和「共產主義的擴張」成為戰後40多年美國貫徹始終的戰略目標。(2)從以美國本土為中心的美洲堡壘戰略向真正的全球戰略過渡,突破了長期以來一直以關注美國本土安全為主,對歐洲事務較少介入的「孤立主義」戰略思潮,轉而強調美國利益和美國安全的全球性,首次制定了積極干預世界事務、爭奪世界主導權的較完整的全球戰略。從這一戰略開始,美國戰後至今各個時期的軍事戰略均具有明顯的全球性和進攻性。(3)從傳統的常規戰略開始向核條件下的現代戰略體系轉變。雖然提出和實施「遏制戰略」的初期,美國還沒有形成系統的核戰略,但是隨著1945年8月原子彈在廣島和長崎的實戰運用,美國已經開始研究運用核武器的理論,核戰略的雛形正在形成。(4)從步西歐後塵到走在世界前列。二戰以前,美國的軍事戰略思想基本上是對英、法等西歐國家傳統軍事理論的摹仿,國家政策中政治和軍事兩個方面一直存在脫節現象,從未出現過將政治目標和軍事目標結合在一起的戰略理論。從「遏制戰略」開始,美國一掃以往由於戰略傳統缺乏而呈現的戰略思維貧乏,迅速掀起「戰略熱」,開創了美國現代戰略研究的新局面,創立了具有美國特點的獨立的戰略體系,對世界各國特別是西方各大國戰略思想的發展均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

冷戰後美國全球戰略的調整

(一)布希政府(老)時期

80年代後期,國際形勢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後,執意倡導和推行「新思維」,全面自我否定,走全盤西化之路,結果非但未能扭轉蘇美爭奪中的不利態勢,反而導致政局動盪,經濟形勢惡化,民族矛盾尖銳。蘇聯綜合國力急劇衰落,國際影響日漸跌落。

1990年9月,在海灣危機爆發不久,老布希即正式提出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戰略構想。 「世界新秩序」的主要內容有:(1)強調在美國的領導下,實現一個「和平和安全、自由和法治」的世界;(2)在國際事務中更加強調「多邊」合作,而不是「單邊」行動,注重發揮盟國和聯合國的作用;(3)按照美國的價值觀和理想,建立新的國際體系,在世界上鞏固和推進所謂「自由」與「民主」事業;(4)實施地區防務戰略,重點防止和應對威脅美國利益的地區沖突。

(二)柯林頓政府

1997年5月發表《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首次明確提出2015年之後俄羅斯和中國可能成為美國的全球性競爭對手。首次提出美國面臨著嚴重的「不對稱威脅」的直接挑戰。所謂「不對稱威脅」,是指恐怖主義、核武器和生化武器、信息戰和環境破壞等。加強對各地區事務的參與,進一步擴展美全球戰略優勢。加緊改造和更新北約,大力推動北約東擴,著力推動建立一個「統一、民主,並且在維護和平與繁榮方面與美合作的歐洲」。

通過加強在歐亞邊緣地帶的存在,掌握中東的石油資源,對歐洲和俄羅斯等形成戰略箝制和掣肘。美還不斷加強在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影響,積極運籌大國關系,加強對「潛在對手」的防範和牽制。對歐盟, 美國有意在一些問題上作出一定讓步,使美歐聯盟關系得以維系。

美國也注意多方緩解美日矛盾,加強與日本的安保合作。1998年9月,「美日防衛合作指導方針」的制定。積極推行新干涉主義和「炮艦政策」。

冷戰時期,美國以反共主義作為安全戰略的理論基礎和對外干涉的理由。近年來,美國又極力鼓吹「人道主義災難」、「人權高於主權」和「國家主權有限」等謬論,不斷為新干涉主義尋求法理基礎。

更加輕視聯合國的作用。1999年3月美國推動北約對南聯盟(現解體)進行空襲,繞開安理會,操縱北約自行其是,而且把手伸進了另一常任理事國——俄羅斯的傳統勢力范圍。

美國甚至聲稱要重新考慮聯合國安理會的作用、運作和決策程序。

(三)小布希政府

強調恐怖主義的危害性

9.11的發生將美國的安全體系至於眾目睽睽之下。

邪惡軸心國

普林斯頓計劃:該報告提出一個名為「民主同盟」的概念,要求將全球的「民主國家」聯合起來,組成這樣一個大的聯盟。「4+4」:既美、英、日、印四大國組成聯盟,加上四個鞏固戰略原則:激進主義的危險、失敗的專制政府和大中東地區的核擴散問題;北京日益增長的「軍事實力和政治野心」普及代議制政府模式將增加持久持久和平的可能性;動用軍隊仍是有效、合法的治國手段。

2002年9月布希政府發表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國防部發布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清楚表明:美國全球戰略目標之一是「確保美國在世界的優勢地位」,並把中國等國家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甚至「軟實力」的增長當作「威脅」或「挑戰」來應對。

結論:美國軍事全球戰略違背世界發展潮流

美國的眼光是狹隘的,它所謂「改造中東」,「改造伊斯蘭」,甚至「改造世界」的妄想,必定遭到全人類有良知人類的堅決抗爭。美國再強也難以包打天下,為所欲為;其他國家在弱也不會俯首帖耳,放棄自己的獨立和權利。十萬美軍可以推翻一個政權,佔領一個國家,但改變不了一個民族,甚至改變不了一個人。以唯我獨尊、居高臨下的姿態去要求其他國家接受美國的信念、標准、價值和制度是註定要失敗的。

⑹ 哪裡可以找到最新的美軍現代軍事理論著作

上淘寶,買《先發制人與美國的戰爭方式》, 該書精選了美參聯會主席獎年度專戰略論文競賽2000年以來的部屬分獲獎作品,這些論文或反思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的軍事行動和反恐戰爭;或探討先發制人、快速決定性行動和代理人戰爭;或研究網路攻擊政策、信息後備隊建設和戰略能源「曼哈頓計劃」;或縱論戰區司令在國際政治中的作用和脅迫性外交等,對我們全面了解和認識美軍的戰略思想等,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⑺ 近代美國發動的四大局部戰爭都有什麼

應該是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第二次)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
這四場戰爭分別發生在1991年1月17日,1999年3月24日,2001年10月7日和2003年3月20日。
其中海灣戰爭和阿富汗戰爭得到了聯合國的授權。

⑻ 現代美國的主要軍事理論有哪些

空地一體化【三軍協同】
非對稱戰爭【用小代價換大戰果】
聾啞戰【毀壞通信,】
主要是這些,是以高機動為主,求快速打擊

⑼ 什麼是軍事理論現代化

隨著時代與科技的發展,戰略戰術不斷的更新,可謂是日新月異。當滿清還停留在弓馬刀劍的時候,西方運用,火器戰術侮辱中國百年;都很多人還停留在槍炮思維的時候,德國開創坦克閃電戰術,閃滅波蘭,打得英法滿地找牙,前幾年中國還停留在陸軍思維,美國的信息戰制空戰,在伊拉克戰爭之後,驚醒了中國。這幾年中國,也開始,進行軍事理論的現代化發展。可見軍事理論現代化有多重要!

⑽ 《孫子兵法》對於現代戰爭和現代軍事思想的巨大影響

《孫子兵法》號稱「武經冠冕」,公元前512年在吳國問世,是世界上公認的最古老的軍事理論著作。其作者孫子,名武字長卿,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縣)人,被尊為兵學鼻祖。《孫子兵法》「伐謀」「伐交」的「全勝」思想在20世紀被重新發現進入20世紀之後,人類歷史上空前的兩次世界大戰,特別是核武器出現之後,將西方軍事思想的缺陷暴露無遺。以西方人對克勞塞維茨以來的軍事理論進行反思為契機,中國傳統兵學的價值,又一次表現了出來。第一次世界大戰使英國軍事學家利德爾·哈特對拿破崙戰爭以來的西方軍事理論產生了強烈的幻滅感,他確信,「在戰爭中發生無益的大規模屠殺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戰爭的指導者固執於錯誤的軍事教條,即克勞塞維茨式的對拿破崙戰爭的解釋」。一戰結束不久,利德爾·哈特即發表文章,呼籲對「從克勞塞維茨那裡繼承下來的、流行相當廣泛的關於戰爭目的的觀點」「加以重新審查」。正是在對西方近代軍事理論的清算過程中,利德爾·哈特發現了《孫子兵法》在戰略思維、戰略價值觀上的重要啟發意義,並由此提出了「間接路線戰略」。利德爾·哈特是第一個對西方現代軍事理論進行反思的人,但並非最後一個。二戰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接連陷入了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的失敗,西方軍事理論的問題進一步暴露了出來。尤其是越南戰爭的失敗,給了西方人以極大的觸動。越南戰爭,美國人是嚴格按照西方軍事理論來打的,然而在這場歷時11年的戰爭中,美國幾乎打贏了每一場戰斗,然而卻輸掉了整個戰爭。這不但使美軍的戰場指揮官感到迷惑不解,而且連戰爭的最高決策者也不得不反思,這場怎麼說似乎也該贏的戰爭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在這種大背景下,更多的西方人將眼光投向了《孫子兵法》,希望能從東方古老的智慧中得到啟示。結果是不少人得出了這樣的結論:西方世界的失敗,正是因為違背了孫子的教訓。美軍侵越作戰部隊司令威斯特摩蘭在《一個軍人的報告》中回顧越南戰爭時,引用了孫子「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的名言,說「進入越南是我國所犯的最大的錯誤」。前總統尼克松在《真正的戰爭》中也說:「正如2500年前中國戰略學家孫子所說的那樣:『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兵貴勝,不貴久。』美國在越南中的失敗正應了孫子的話。」另一位美國著名的戰略思想家柯林斯在他的《大戰略》一書中也指出:「孫子說:『上兵伐謀』。……美國忽視了孫子的這一英明忠告,愚蠢地投入了戰斗。我們過高地估計了己方的能力,過低地估計了敵人的能力。我們熱衷於使用武裝力量,其結果很快產生了一個不起決定性作用的目標:戰場上的軍事勝利。」上世紀70年代末,當西方戰略體系面臨著嚴重的「崩潰性危機」的時候,美國人又想到了孫子,並受孫子的「全勝」戰略的啟示而制定出了所謂的「孫子的核戰略」。美軍的作戰指揮理論,也從《孫子兵法》中吸取了很多東西,以至於澳洲軍事作家小莫漢·馬利在展望21世紀的軍事理論發展時這樣預言:「正如19世紀的戰爭受約米尼、20世紀受克勞塞維茨的思想影響一樣,21世紀的戰爭,也許將受孫子和利德爾·哈特的戰略思想的影響。」與近代中國人是被迫接受西方軍事理論不同,以利德爾·哈特為代表的現代西方人,卻是主動地來引進中國傳統兵學的。如果說對於近代中國來說,西學東漸的結果,是一個傳統的兵學體系的解體,對於現代西方人來說卻並非如此。現代西方的軍事理論已經是一個成熟的體系,中國傳統兵學的西漸,並沒有形成對西方軍事理論體系的全面沖擊,相反,它更多地表現為對以克勞塞維茨為代表的西方軍事理論體系的修正。也正因為如此,西方軍事理論對中國傳統兵學的吸取,從一開始就不是在低層次上進行的,而是借鑒了中國傳統兵學中所包含的思維方式。

閱讀全文

與美國現代軍事理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