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京軍事博物館的觀後感
今天,我和同學們懷著格外激動的心情踏上了開往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地鐵。館內向我們展示了中華民族5000年的軍事歷史與軍事文化,還展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展壯大的歷史和中國國防建設的新成就。我們踏上了一條紅色的回憶之路,在歷史車輪的轍印中為千年來尋求自由和新生的英雄們感慨不已。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的廣大黨員堅決聽從黨的召喚,奔赴抗日最前線,沖鋒陷陣,浴血疆場。無數的共產黨員面臨絕境寧死不降,身陷囹圄毫不動搖,在敵人的刑場上大義凜然,從容就義。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篇章,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許多同學懷著極其崇敬的心情站在烈士肖像面前合影,表情如宣言時一般的嚴肅,這不是裝出來的,而是一種真正發自內心的崇敬,彷彿在對烈士說「昨天你們為了我們而犧牲,今天我們將繼續奮斗!」
在回學校的路上,一個問題始終縈繞在我腦海中,是一種什麼樣的東西支撐一批衣衫藍縷的人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跋涉上萬里?我想是信念,是責任,是精神,更是民族的靈魂一直伴隨他們。四大文明古國中,惟有中國始終屹立於世界東方,而其精髓就是貫穿始終的民族精神,它穿越黑暗卻從未終斷,歷盡磨難但仍日積年累。長征精神就是對民族精神的最好概括,無論前方的路多麼坎坷,都一往無前…
❷ 參觀軍事博物館的感受
參觀完來軍事博物館,使我懂得了源一個道理:如果一個國家經濟落後,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作後盾,就要被人看不起,就要挨打。我要好好學習,長大以後,做一名科學家,研製出更先進,更強大的武器,保衛我們國家的和平和安寧。
❸ 參觀軍博感受150字
參加軍博的感受,其實就是我國軍隊成長的一個過程。參觀以後就知道了我們軍隊的不容易。
❹ 參觀軍事博物館感想#
2010年5月9日,參加了黨校高級班的黨日活動——參觀位於北京市復興路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作為入黨積極分子,這次的黨日參觀學習活動使 我們收獲良多,獲益匪淺。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位於北京西長安街。老遠就能看見,正門上方「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匾額,匾額是毛澤東主席親筆書寫。老式的建築,巍峨壯觀,氣勢雄偉,庄嚴肅穆。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是我國唯一的大型綜合性軍事博物館,是具有很高知名度的社會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和旅遊觀光景點。館內陳列以中國軍事歷史為主線,展示了近五千年來主要的軍事事件、軍事人物、軍事論著、軍事科技、兵器發展,以及現代中國國防建設與人民解放軍建設的新成就。分七大展館展出,分別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館、抗日戰爭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館、兵器館、中國古代戰爭館、中國近代戰爭館。其中中國古代戰爭館和中國近代戰爭館的設立,標志著軍事博物館的陳列內容已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革命武裝斗爭史擴展為整個中華民族的軍事史,初步形成了中國軍事通史陳列。軍事博物館有藏品13萬余件,歷史照片45萬余張,圖書資料10萬余冊。基本陳列展示了中華民族5000年的軍事歷史與軍事文化,展示了人民解放軍的發展壯大歷史和中國國防建設的新成就。藏品豐富,陳列形式多彩,具有民族風格。
進入軍事博物館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偉大的革命領袖毛澤東的雕像,他風姿颯爽凝視東方,頓時讓同學們感覺到整個大廳變得庄嚴肅穆,心中油然滿腔敬畏之情。走進大廳深處,一件件展品映入視野,有的因為年代久遠已經生銹,有的還沾有當年的血跡,它們是歷史的見證。看著它們我好像也回到了那個戰亂紛飛的年代。強烈的歷史凝重感撲面而來。
位於一、二、三層樓分別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館、抗日戰爭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館,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這三個館用五千多件文物和圖片介紹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人民軍隊所立下的豐功偉績和人民軍隊在長期革命斗爭中發展壯大的歷史過程。
60年前,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這是近代以來中國反對外敵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始終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和減輕核心。中國共產黨的廣大黨員沖鋒在前,面臨絕境寧死不降,身陷囹圄毫不動搖,在敵人的刑場上大義凜然,從容就義。以熱血和生命譜寫了感天動地的壯麗篇章,鑄造了偉大的民族精神。也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歷史也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不僅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中國人民和中國民族的先鋒隊。
從博物館中一路走來,看到中國從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現在新中國蓬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使我們深刻的感受到黨一路成長的艱辛與自強,更深刻的感受到「與時俱進」這四個字的深刻內涵。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萬萬名黨員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換來的,這種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也深深的震撼著我。作為入黨積極分子,我們要以革命前輩的偉大精神激勵自己,時刻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以一名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生活中不斷充實自身,加強理論修養,發揚不怕吃苦,自強不息的偉大革命精神,從思想上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因為只有思想上先入黨才能使自己的行動更加積極起來,更加積極的向黨組織靠攏
❺ 北京軍博的觀後感!!!
沒有可觀的,內部裝修。
❻ 六年級小學生在九.一八這天參觀軍事博物館有感600字
看「校園往事」吧,回憶似水年華
❼ 軍事博物館參觀心得
2010年5月9日,參加了黨校高級班的黨日活動——參觀位於北京市復興路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作為入黨積極分子,這次的黨日參觀學習活動使 我們收獲良多,獲益匪淺。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位於北京西長安街。老遠就能看見,正門上方「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匾額,匾額是毛澤東主席親筆書寫。老式的建築,巍峨壯觀,氣勢雄偉,庄嚴肅穆。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是我國唯一的大型綜合性軍事博物館,是具有很高知名度的社會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和旅遊觀光景點。館內陳列以中國軍事歷史為主線,展示了近五千年來主要的軍事事件、軍事人物、軍事論著、軍事科技、兵器發展,以及現代中國國防建設與人民解放軍建設的新成就。分七大展館展出,分別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館、抗日戰爭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館、兵器館、中國古代戰爭館、中國近代戰爭館。其中中國古代戰爭館和中國近代戰爭館的設立,標志著軍事博物館的陳列內容已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革命武裝斗爭史擴展為整個中華民族的軍事史,初步形成了中國軍事通史陳列。軍事博物館有藏品13萬余件,歷史照片45萬余張,圖書資料10萬余冊。基本陳列展示了中華民族5000年的軍事歷史與軍事文化,展示了人民解放軍的發展壯大歷史和中國國防建設的新成就。藏品豐富,陳列形式多彩,具有民族風格。
進入軍事博物館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偉大的革命領袖毛澤東的雕像,他風姿颯爽凝視東方,頓時讓同學們感覺到整個大廳變得庄嚴肅穆,心中油然滿腔敬畏之情。走進大廳深處,一件件展品映入視野,有的因為年代久遠已經生銹,有的還沾有當年的血跡,它們是歷史的見證。看著它們我好像也回到了那個戰亂紛飛的年代。強烈的歷史凝重感撲面而來。
位於一、二、三層樓分別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館、抗日戰爭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館,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這三個館用五千多件文物和圖片介紹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人民軍隊所立下的豐功偉績和人民軍隊在長期革命斗爭中發展壯大的歷史過程。
60年前,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這是近代以來中國反對外敵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始終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和減輕核心。中國共產黨的廣大黨員沖鋒在前,面臨絕境寧死不降,身陷囹圄毫不動搖,在敵人的刑場上大義凜然,從容就義。以熱血和生命譜寫了感天動地的壯麗篇章,鑄造了偉大的民族精神。也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歷史也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不僅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中國人民和中國民族的先鋒隊。
從博物館中一路走來,看到中國從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現在新中國蓬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使我們深刻的感受到黨一路成長的艱辛與自強,更深刻的感受到「與時俱進」這四個字的深刻內涵。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萬萬名黨員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換來的,這種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也深深的震撼著我。作為入黨積極分子,我們要以革命前輩的偉大精神激勵自己,時刻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以一名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生活中不斷充實自身,加強理論修養,發揚不怕吃苦,自強不息的偉大革命精神,從思想上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因為只有思想上先入黨才能使自己的行動更加積極起來,更加積極的向黨組織靠攏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❽ 急求1份關於參觀中國軍事博物館有感的文章
1840年的鴉片戰爭,揭開了中國近代屈辱的一頁。一百多年間,中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泥沼,而不屈的中國人民,則一直在黑暗中苦苦尋找復興之路,經過一百多年的追尋與探索,既有失敗的痛苦,也有勝利的喜悅,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本月13日,再現了中國人民尋求國家復興的展覽《復興之路》,在軍事博物館開幕。展覽分五個部分,分別為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探索救亡圖存的道路,中國共產黨肩負起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重任,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此次展覽的展品由國家博物館提供,其中包括圖片748幅,文物630件,其中70件是國家一級文物。
三千斤大炮抵不住二千英軍
展覽第一個重量級文物是林則徐向清政府報告「虎門銷煙」的奏摺。奏摺中,林則徐詳細敘述了在虎門銷毀英國鴉片的激動人心的場面,以至於使道光皇帝看得熱血沸騰,硃批道:「大快人心一事,知道了。」但這一大快人心事,很快就引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6月,英軍進犯廣州,遭到抵抗後,轉攻廈門,又被鄧廷楨的軍隊擊退。1841年1月7日,2000多英軍又進攻沙角、大角炮台。這次中國軍隊傷亡慘重,很快炮台失陷。展覽中,由抗英名將鄧廷楨和關天培監制的虎門大炮,見證了這段歷史。
這大炮純鐵鑄成,體長2.5米,重3000斤,射程1000米。炮身為筒形,前小後大,兩側有耳軸,炮身上鐫刻有「道光十六年七月」「炮重三千斤」等銘文。但這樣的龐然大物,卻抵擋不住2000英軍的進攻,很快虎門陷落,廣州陷落,鎮海陷落……清政府在英國的尖船利炮下簽訂了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由此,拉開了中國近代史一百餘年的屈辱歷史。
黑暗中摸索前進的道路
經過鴉片戰爭的失敗,一批進步的中國人,拋卻了長期以來以「天朝上國」自居的心態,他們開始認真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和政治制度,企圖找到一條自強之路。展覽第二部分「探索救亡圖存的道路」集中展出了一批清末民主人士為探索救國之路而辦的刊物。其中,1897年由嚴復等人創辦的《國聞報》就在展出之列。它不但是中國人創辦的第一份報紙,而且是報道國內外新聞、介紹西學新知、發表時事評論,宣傳維新變法的一個重要陣地。
另一個與嚴復有關的是他翻譯英人赫胥黎《天演論》的手稿,其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理論啟發了一批國人。此外,中共二大宣言、毛澤東《論持久戰》的各個版本等文物,都記錄著中國人民探索民族復興的道路。
展廳中,一個巨大陰森的絞架吸引了很多參觀者的目光。這個絞架正是當年奉系軍閥張作霖殺害革命先行者李大釗使用的。絞架由純鐵製成,頂部可以固定繩索,腳下有兩個可以抽拉的踏板。據國家博物館展覽二部副主任曹欣欣介紹,這個絞架是反動軍閥專門從德國進口的,它也是最早收藏進國博的藏品,編號為001。
1927年4月28日,為了遏制共產主義思想在中國的傳播,張作霖不顧各方輿論的壓力,殺害了李大釗等20多名革命志士。但共產主義理論卻並沒有被扼殺,它像星星之火燃遍了整個中國,並最終帶領中國人民走上「復興之路」。
「血石」見證八年抗戰烽火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拉開了中國軍民歷時八年的抗日戰爭。
在棗宜會戰中犧牲的國民黨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將軍,成為第一個為抗戰犧牲的高級將領。1940年5月為抗擊武漢日軍的進攻,在湖北省棗陽、宜昌地區進行的棗宜會戰開始了。會戰首先以棗陽為中心的展開。為了完成圍殲日軍隊任務,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親率一部深赴敵後,誤入日軍包圍。張自忠將軍率部血戰到底,不幸犧牲。這次展覽展出了兩塊被張自忠鮮血染紅的「血石」。這兩塊暗紅的石頭看起來觸目驚心,彷彿把觀者帶回了那個烽火連天的沙場。
八年,無數中華兒女為保衛祖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終於迎來了勝利的那一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9日,在南京黃埔路(今解放路)國民黨陸軍總部,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向中國投降書上簽字。同時向中國政府交出的,還有岡村寧次象徵軍權的軍刀。這把染著無數中國人鮮血的軍刀,也在此次展覽之列。
新文物記錄新中國的成長
除了那些珍貴的歷史文物以外,此次展覽還展出了一批反映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以來國家變化的新文物。
1954年4月,蘇、美、英、法、中五國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會議。這是新中國第一次以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和身份登上國際舞台。對於長期被孤立和包圍的新中國來說,無疑是一次全面打開外交局面的好機會。周恩來總理當年出席會議時,身穿黑色大衣,頭戴黑色禮帽的瀟灑形象,至今被人們津津樂道。這頂記錄著歷史的禮帽,這次也在展出之列。同時展出的還有周總理在會議上的發言稿原件。曹欣欣告訴記者,為了這次展覽他們還專程收集了一批新文物。山東普通農民劉元玖40多年的家庭賬本就是其中之一。這二十多個賬本,記錄了劉元玖一家日常的收支情況。它不但記錄了一個普通農村家庭生活的變遷,也折射出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面對這些記錄了中國百餘年來尋找「復興之路」的展品,一位89歲高齡的老觀眾李唯實感慨不已。他說:「我1919年生人,經歷了軍閥混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和改革開放各個歷史時期。中國近百年歷史也是我的人生,看著這些展品,好像回顧了自己的一生。在我年輕的時候,絕對想不到中國能有今天這樣富強,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選擇了共產黨領導這樣一條正確的道路。」
❾ 參觀軍事博物館有感開頭
庄嚴、肅穆、壯觀,剛走進軍博,迎面而來的是幾幅巨型畫像,暗黃的色調,讓你心中頓時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