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非洲軍團的武器裝備

非洲軍團的武器裝備

發布時間:2021-02-24 23:02:41

⑴ 斯圖卡的軍用戰機

型號: 雙座反坦克強擊機
動力: 一台Junkers Jumo 211J-1型發動機,最大動力1059千瓦 ( hp) ,2600轉/分 ;最小動力887千瓦 (1190 hp),2400轉/分。
速度: 最大速度410 km/h,最大巡航速度310 km/h ,常規巡航速度190 km/h。
升限及航程: 實用升限7290 m ,巡航半徑448 km
載重: 空載重量3900 kg ,滿載重量6600 kg
尺寸: 長11.5 m,寬15m,高3.88 m,機翼面積33.69 m2
武器裝備: 兩門BK 37型37 mm機關炮,一挺MG 81型7.92mm輕機槍(位於座艙後部),攜帶6枚總重1800 kg炸彈。 斯圖卡轟炸機以精湛的攻擊表演贏得了一戰德國王牌飛行員、時任德國空軍技術部主管的Ernst Udet的青睞後,他下令所有後來設計的轟炸機都必須具有俯沖攻擊的能力,因此,很多諸如He 177型重轟炸機等非常有發展潛力的設計被迫修改或取消。
在進攻波蘭的戰役中,超過300架斯圖卡轟炸機參與了對波蘭的空襲行動,並且有相當出色的表現。而在1940年進攻法國和低地國家的行動中,斯圖卡的表現則讓世界為之震驚。英國、法國、比利時以及荷蘭的軍隊數量和坦克數量都超過了德軍,而德國空軍牢牢地掌握著制空權,這使得德軍地面部隊能以驚人的速度迅速向前推進,斯圖卡俯沖轟炸機在這之中起到了相當關鍵的作用。斯圖卡就像一門會飛的火炮,具有大范圍的作戰能力和靈活的攻擊性,在盟軍的陣線後方集結的法軍裝甲部隊常常在運輸途中就遭到了斯圖卡毀滅性的打擊。在一戰中德軍始終無法突破西線協約國軍隊的防線,其中一個主要的因素是防禦的一方總能迅速的調集大量的援兵去填充戰線的缺口。然而,斯圖卡顛倒了這個程序:德軍可以利用裝甲摩托化部隊快速的挺進,而盟軍則在自己的防區中舉步維艱,盟軍部隊猶如爬行般的行進速度是因為德國空軍不停頓的反復空襲所造成的。然而,斯圖卡俯沖轟炸機之所以有出色的表現,還是得益於當時德國空軍具有壓倒型的空中優勢。但是,即便如此,在法國的空戰中,斯圖卡轟炸機還是暴露出其防禦能力不足的弱點,一挺7.92mm機槍根本不足以擋住敵方戰斗機的攻擊。 少量的斯圖卡戰機進入了非洲軍團和義大利空軍服役,但所造成的影響十分有限。而在東線,Ju 87充分的展現了其優良的攻擊性。在1941年,蘇聯空軍徹底被德國空軍所壓制,290架之多的斯圖卡轟炸機在前線根本沒有任何受威脅的感覺而從容的對目標發動攻擊。Hans Ulrich Rudel,希特勒最寵愛的飛行員之一、德國空軍最高榮譽的獲得者在對Kronstadt的空襲中成功的用斯圖卡轟炸機擊沉了蘇聯戰列艦Marat號,接著,他在使用了裝備著37mm反坦克炮的號稱「坦克棺材」JU-87G型斯圖卡轟炸機之後,取得了擊毀519輛坦克的驚人紀錄。到了1943年中期,斯圖卡轟炸機開始面對恢復元氣的蘇聯空軍的嚴重威脅。
JU-87S也曾提供給羅馬尼亞、義大利、匈牙利和保加利亞空軍使用,在其生產高峰期每年產量達1814架,截至1944年共有5700架斯圖卡俯沖轟炸機投入使用。
JU-87作為一架出色的俯沖轟炸機,在不少的經典戰役中基於他的優良性能都發揮出色。 同時德國又是一個充滿王牌飛行員的強大國家。在列寧格勒戰役中,當時駐扎在此的第7俯沖轟炸航空團發揮出色。其中王牌艾迪·埃特上尉出擊50餘次,共打擊蘇軍坦克187輛、火炮526門,令蘇軍聞風喪膽,被授予鐵十字勛章 。由於表現出色,後被希特勒召回德國用於宣傳。三個月後他·回到戰場。直至戰爭結束,他共摧毀蘇軍坦克317輛 、火炮869門。但是不幸的是戰爭結束後遭遇空難,不幸身亡,年僅29歲。 譯名: 斯圖卡
片名: Stukas
導演: 卡爾里特
主演: 卡爾拉德達茨 Hannes Stelzer Ernst von 克利普施泰因
日期: 1941年6月27日 德國
國家: 納粹德國
對白: 德語
字幕: 無
發行: 德意志帝國 二戰時期,納粹第三帝國時期的宣傳之作。影片講述了1940年4-6月,一位年輕的德軍飛行員,駕駛著斯圖卡式俯沖轟炸機在法國執行轟炸任務,戰爭的殘酷使其漸漸沮喪,意志消沉,失去了生活情趣。後來在聽了瓦格納的音樂,使他重新鼓舞了鬥志...

⑵ 隆美爾的非洲軍有多少人,裝備

德國抄的非洲裝甲兵團1941年襲7月的戰斗序列 第21裝甲師: 第5坦克團 第104裝甲輸送車團 第3偵察營 第104自行火炮團 第200機械化步兵營 第15裝甲師: 第8坦克團 第115裝甲輸送車團 第33偵察營 第33自行火炮團 第33機械化步兵營 第90輕裝師: 第36步兵團 第155步兵團 第200步兵團 第580偵察營 第900機械化步兵營

⑶ 隆美爾元帥的北非軍團中有多少德軍部隊,裝備如何

隆美爾元帥的北非軍在最多時約有十多萬左右的德軍部隊

德意志非洲軍( Deutsches Afrikakorps  )是二次大戰北非戰場中的德國裝甲軍。不同時間里其編制、人數有浮動變化:

非洲軍於1941年2月12日建立,最初只有第5輕型師,由第5裝甲團(2個坦克營共150輛)、第104摩托化步兵團(2個營裝甲擲彈兵)、第3摩托化偵察營、2個反坦克營和1個炮營組成,後改稱第21裝甲師。隨後加強的第15裝甲師構成了非洲軍的核心。

1941年8月,得到第90輕型師、義大利第20軍、第21軍和薩沃納師加強的非洲軍升格為非洲裝甲集群。1942年發展成非洲裝甲集團軍,加入了第164步兵師和1個傘兵旅。該部也稱為德-意裝甲集團軍,後來改稱義大利第1集團軍,1943年2月與1942年增兵進入突尼西亞的德軍第90軍發展而來的第5裝甲集團軍合並成為非洲集團軍群。

第5裝甲集團軍1943年3月轄第10裝甲師、第21裝甲師、第334步兵師、第999步兵師、混合傘兵-裝甲擲彈兵師以及2個空軍高炮師和義大利步兵部隊。1943年3月非洲集團軍群達33萬多人,人數約1/3的德軍是作戰主力

空軍參戰的部隊包括第26驅逐機聯隊第III大隊、第27戰斗機聯隊第I大隊、第26戰斗機聯隊第7中隊、第2俯沖轟炸機聯隊第II大隊,另外還包括第3夜間戰斗機聯隊第1中隊、第2夜間戰斗機聯隊第2中隊以及來自其他單位的成員。

武器裝備:

1、坦克

非洲軍主要使用I號、II號、III號坦克,有少量的38t和IV號坦克,也有使用義大利輕型坦克的情況。第5裝甲集團軍在1943年投入了33輛虎式坦克,雖然擊毀大量美軍坦克,但已經無法扭轉戰局。

2、火炮

Pak35/36,Pak38 反坦克炮;FH 18型105毫米榴彈炮;88毫米防空炮,SkKfz 10/4型20毫米自行高炮。

3、飛機

主要型號是梅塞斯米特 Bf 109 和 Bf 110 型戰斗機,以及容克 Ju 87「斯圖卡」攻擊機

【參考文獻】:

1、Von Luck, Hans (1989). Panzer Commander: The Memoirs of Colonel Hans von Luck

2、Heeresgruppe Afrika, Pipes, Jason Retrieved May 12, 2005

3、Mitcham, Samuel W. (2007). Rommel's Desert War: the Life and Death of the Afrika Korps.

4、Afrika Korps,en.wikipedia.org

總體而言,隆美爾的非洲軍在重裝備上比歐洲戰場要低一個檔次,許多部隊在調入北非時被要求替換現有裝備,轉而使用一些過時的武器(如將手頭的Pak38 反坦克炮換成Pak35);坦克數量和質量也不盡如人意,由於地中海運輸航線的脆弱,補給無法跟上,裝備補充不易,連過時的I號,II號甚至還不夠用。

⑷ 德軍非洲軍團軍服是什麼樣的,和歐洲戰場上的黨衛軍與國防軍一樣嗎,官兵都穿不穿馬靴

此帖原創
非洲軍的衣服用了沙漠色和粉紅色
因為粉紅色在陽光的照射下很不起眼版
能起到偽裝隱蔽權的作用
國防軍的制服是灰色(原野灰)的 在城市戰中很好用 和牆的顏色一樣
黨衛軍的制服是黑色的 夜戰效果突出
後來黨衛軍第一個列裝了迷彩服

⑸ 二戰時義大利的武器裝備能排上號嗎

1 維內托級戰列艦

⑹ 二戰德軍非洲軍團:請問德軍在北非都曾經使用了哪些重型裝備,比如88mm高炮、三號G、極初期虎等等

戰斗序列(年)
師部
第200摩托化地圖班
第200摩托化通信隊
第200建築隊
第5裝甲團
第104步兵團
第8機槍營
第155炮兵團
第3偵察營
第39反坦克營
第200工兵營
第200通訊營
第200野戰補充營
師補給單位
1941年2月剛好是新的裝甲師編制標准頒發的時間,根據該標准,每個裝甲營應編有1個營部連、兩個輕型坦克連和一個中型坦克連,外加一個坦克中隊負責管理所有多餘的坦克。營部連包括了一個通訊排(2輛指揮坦克和一輛III型坦克)和一個裝備5輛輕型坦克的坦克排(第5裝甲團的兩個營各有兩個輕型坦克排,外加在團部多另一個排)。每個輕型坦克連包括一個連部(2輛III型坦克)、1個輕型坦克排(5輛輕型坦克)、3個輕型連(5輛III型坦克)。中型坦克連有1個輕型坦克排和三個坦克排(4輛IV型坦克)。加上團部連的8輛坦克(編制同營部連),整個裝甲團的編制應擁有6輛指揮坦克、45輛II型輕型坦克(第5裝甲團有60輛)、71輛III型坦克和28輛IV型坦克。

而當第5裝甲團最終在3月10日抵達的黎波里的時候,該團擁有7輛指揮坦克、25輛I型坦克、45輛II型坦克、61輛III型坦克(另有10輛在海上運輸時損失)和17輛IV型坦克(3輛海運時損失),可以看到這一數量是相當符合編制要求的,除了II型坦克由於數量不足部分地被I型坦克所替代。
裝備方面,I型坦克可以確定為是早期的PanzerIA型,II型坦克是屬於II C型,III型坦克的型號難以確定,但根據命令所有運往北非的III型坦克至少是裝備了50mm火炮,包括那些裝備37mm炮的早期型號也要進行改裝。而IV型坦克則是當時最普遍的D型和E型。

第39反坦克營在接到前往北非的命令時,被要求將原有的新式Pak38型50毫米反坦克炮上交,換為舊式的Pak35/36型37毫米炮,但最終前往北非時,每連的第1排仍然是新型Pak38。第39反坦克營下轄的3個反坦克炮連中,1排裝備3門Pak38,2、3排裝備4門Pak35/36。該營最終在41年9月份的時候將所有37毫米炮換裝為50毫米炮。

第605反坦克營裝備的全部是Panzerjager I(全名47mm Pak (t) L/43 (sfl) auf PzKpfw I Ausf. B),該營下轄三個連,每連三個排,每排三輛Panzerjager I自行反坦克炮,該自行反坦克炮在北非一直到1942年下半年仍然有不少還在北非德軍中服役。
防空部隊方面有兩個單位:第606高炮營(摩托化)和第33高炮團第1營(摩托化),雖然都是高炮部隊,然而前者是屬於陸軍,而後者是屬於空軍。前者的正式寫法是Fla-Bataillon (mot) 606,後者是I./Flak-Regiment 33,寫法上Fla和Flak是不同的。606營有3個高炮連,每連12門20毫米高射炮。33團1營有3個重型高炮連和2個輕型高炮連,重高炮連每連4門88毫米炮,輕高炮連每連12門20毫米炮。SkKfz 10/4型20毫米自行高炮

步兵、炮兵、偵察部隊裝備情況。
步兵方面由兩個機槍營組成,不同在於第2機槍營的第5連是工兵連,而第8機槍營第5連則是反坦克炮連。

每個營的裝備數量為46挺輕重機槍、9挺反坦克槍、15門50毫米或80毫米迫擊炮、6門反坦克炮(第8機槍營為15門)。機槍連人員定額為4名軍官、39名軍士,163名士兵。裝備方面是134支步槍、60支手槍、16支沖鋒槍、12挺重機槍、3門50毫米輕迫擊炮和3挺反坦克槍。至於具體型號的裝備型號就從略了,無非是Kar98、MG34等等。
炮兵方面還是leFH 18型105毫米榴彈炮,第75炮兵團第1營下轄3個炮兵連,每連4門。
第3偵察營方面,裝備各型輪式裝甲車44輛,型號包括SdKfz 221/222/223/231/232等。另外重武器連裝備有6門反坦克炮。

另外,非洲軍團沒有裝備虎式坦克,裝備虎式坦克的是德意非洲集團軍群(司令為J.阿尼姆大將)裡面的 德第5裝甲集團軍

⑺ 誰介紹一下二戰時德軍的武器裝備

1933年德軍重整軍備時,急需一種結構簡單, 造價低廉且適合訓練用的坦克以供新成利的裝甲部隊進行訓練並從中吸取經驗。 德國埃森( Essen) 和克虜伯 (Krupp) 兵工廠便及時提供了一種符合要求的LK-B1的原型車。此車受英國維克斯 (Vickers)六頓坦克影響甚大, 故外型上有多處象似。1934年2月三日完成第一次試車後,德國陸軍即定購150輛,定其型號為 Pzkpfw I Model A。改進後的Model B型推出後, 德國陸軍部再次大批定購(2000)輛。
1939年3月15日,德軍侵入布拉格,佔領了捷克全境。這樣,捷克在二戰期間便成為德國的「保護國」。二戰期間,捷克共生產了 LT-38坦克 (德國人稱為38(t)戰車)A型一G型1414輛(含原型車3輛),各型號之間僅有微小差別。 在1939年5月一11月間共生產A型150輛。其特點是由原型車的3名乘員改為4名乘員,換裝了德國製造的電台和瞄準鏡。 1940年1月一5月間共生產了B型110輛,C型110輛。A型-C型參加了德國入侵法國的戰斗,裝備了德國的第7、第8坦克師。 D型共生產105輛。E型共生產了275輛。E型在車體和炮塔的正面均裝有附加裝甲,車體側面的裝甲厚度也增加到30mm(原為15mm)。 F型共生產了250輛。 S型共生產了90輛,這是因為它是由瑞典特許生產再歸德軍使用的,因此得名。 G型共生產了321輛。
早在1933年,希特勒就下令德國各軍工公司研製一種重15t,裝備有37mm或者50mm火炮的裝甲指揮坦克。古德里安打算讓這種坦克成為德國新組建的裝甲師的主力裝備。1936年,苯茲公司在柏林製造出第一輛原型車,其他公司也製造出他們的樣車。1937年5月,苯茲公司製造出第一輛PzKpfw III.A戰斗坦克。其後又有3種改進型:B,C,D型。不過PzKpfw III.A,B,C,D這4種型號都屬於試驗型,生產量很小。1939年德國開始生產E型,這種型號是正式裝備部隊的初生產型,後期的E型開始裝備一門50mm短身管火炮,這個型號是德軍入侵波蘭的主力坦克。到1941年,德國又開發了F,G,H這3種型號的PzKpfw III戰斗坦克。它們統一的編號為Sd.Kfz.141,這幾種型號的III型坦克和以後J型早期型都裝備短身管50mm或者37mm火炮。1941年到1943年之間PzKpfw III戰斗坦克又增加了4種型號:J,L,M,N型。除了N型和J早期型,都安裝一門長身管50mm火炮。J,L,M統一編號為Sd.Kfz.141/1。而在1942年至1943年間生產的N型則是裝備一門短身管的75mm火炮,它的編號為Sd.Kfz.141/2。在它的12種型號中J型是生產量最大的,分兩批一共生產了3OOO余輛。到1945年,各種型號的PzKpfw III戰斗坦克大約生產了6000輛(有些資料上說有12000輛之多)。
(Pzkpfw-Ⅳ型 中型坦克 )Perzf-Ⅳ型坦克(PzkpfwⅣ)即Ⅳ號坦克,為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武器之一,是戰爭期間唯一保持連續生產的坦克。希特勒於1934年下令開始研製裝備75mm火炮的Ⅳ號坦克,Ⅳ號坦克的研製目的主要是作為對輕型坦克的火力支援。1937年10月第一輛A型坦克出廠,戰前Ⅳ號坦克的A、B、C型僅有小批量生產,大多用於測試和訓練,但波蘭戰役中的部分參戰坦克受到部隊的高度贊譽。1939年10月D型投產,成為最初的生產型。1940年E型投產,1941年F型(F1)投產,Ⅳ號坦克F1型之前主要武器皆為短身管的75mm火炮。至蘇德戰爭開始時,Ⅳ號坦克裝備數量不過數百。
戰爭開始後,面對蘇聯新型的T-34和KV-1坦克,德國性能最好的Ⅲ、Ⅳ號坦克也大為遜色。短管坦克炮穿甲能力嚴重不足,相當部分反坦克任務只能依靠步兵火力完成。而且德國坦克的裝甲薄弱,難以抵擋蘇聯步兵反坦克武器攻擊。但德國坦克戰術運用的出色,以及良好的步坦協同,所以能夠避實擊虛,在戰爭初期取得很大戰果,此外蘇聯各級軍事指揮的無能也促成了這一結果。但Ⅳ號等坦克的性能劣勢是無法迴避的,隨著蘇聯紅軍戰術指揮能力的逐步回復,結果就是德國在莫斯科戰役的慘敗。 而後,德國人除開始研製新型的「虎」式和「黑豹」式坦克外,也開始對Ⅲ、Ⅳ號坦克大加改進。首先Ⅳ號坦克F1型改裝長身管75mm火炮,成為F2型,然後42年G型投產,兩種型號坦克的增強了裝甲,火力也大為加強,勉強可對抗T-34/76。此外Ⅳ-F2型也運至隆美爾的非洲軍團,該坦克火力強、結構好,是當時非洲戰場德意軍隊最倚重的裝備。 1943年H型和J型投產,進一步提升了火力和防護,產量均超過3000輛,在數量上逐步取代Ⅲ號坦克成為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在斯大林格勒、庫爾斯克、西西里島、諾曼底、阿登等戰役中,Ⅳ號坦克一直是沖鋒陷陣的主力之一。由於德國生產能力不足,因此結構簡單、性能穩定的Ⅳ號坦克一直保持了批量生產,以彌補德軍「虎」式、「黑豹」式數量的不足。整個戰爭期間,Ⅳ號坦克總產量達8000輛以上。此外,Ⅳ號從戰爭初期開始就推出變形車,包括旋風式自行高炮、野蜂式150mm自行榴彈炮、熊式155mm自行榴彈炮等。最重要的當屬以Ⅳ號底盤發展的驅逐戰車,安裝了75mm和88mm反坦克炮,簡稱「Ⅳ驅」。這些變形車數量達2859輛,在各個戰場的德軍裝甲兵團、裝甲炮兵以及步兵部隊中都有廣泛使用。
黑豹」坦克是德國二戰後期的成功作品,因此受到格外重視,在後期德國坦克生產中平均產量最高,D、A、G三中型號達到了6042輛。1944年5月還開始研製「豹」F型,但到戰爭結束只生產了20輛左右。此外,豹式的後繼型號豹2准備安裝88mm火炮,但只出現了原型車。
「黑豹」坦克與對方的T-34/85相比,防護性能絕對優於T-34/85,火炮口徑雖然為75mm,但70倍口徑的身管使得其穿甲能力高於T-34/85的85mm L/54.6火炮,甚至也高於虎Ⅰ坦克的88mm L/56火炮,更是從全方位性能上超過英美各型同類坦克。不過這一切的背後就是豹式全重高達44~46噸之多,幾乎和蘇聯的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一個級別。但同樣重量,IS2和IS3都算重型坦克,「黑豹」只算中型,頗有標准不同的緣由。豹式的工藝復雜,產量難以和T-34、M4「薛爾曼」等盟軍坦克相比,因此經常處於戰場上的數量劣勢地位。豹式還是最先安裝主動紅外夜視儀的坦克,開創了坦克夜戰設備的時代。豹式坦克的變形車主要包括豹式指揮坦克和「獵豹」坦克殲擊車等。豹式指揮坦克產量多達1750輛,是豹式變形車數量最多的一種。而赫赫有名的「獵豹」殲擊車則有「二戰時期最優秀坦克殲擊車」的美稱,火力堪與「虎2」坦克相比,裝甲防護也超過了「虎1」式,再加上同豹式一樣出色的機動性,成為德軍最有力的反坦克武器。不過「獵豹」產量只有382輛。
從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僅生產了1,355輛「虎I」坦克。44年4月,「虎I」的月產量達到最高水平,生產了105輛。「虎I」最終被「虎II」所取代,但它仍然是二戰中令人畏懼的德軍坦克的象徵。
「虎王」重型坦克在1943年1月的時候,德國就計劃製造一種新的重型坦克以取代「虎」式重型坦克。德國陸軍兵器局責成波爾舍,亨舍爾和MAN公司著手研製。隨後這3家公司提出了4種方案,並製成了樣車,分別是波爾舍公司的VK4502(P),亨舍爾公司的VK4502(H)以及改進的VK4503(H),MAN公司的VK4502(MAN),最後德國陸軍兵器局選中了亨舍爾公司的VK4503(H)方案,於1943年12月開始批量生產,定名為「虎王」(或者「虎」2)重型坦克。「虎王」坦克從1943年12月到1945年3月一共生產了489輛。
「鼠」式坦克火力強大,防護堅固,但是它極差的機動能力幾乎使它只能在原地作為固定的火力點,而且生產的比較晚,數量也很少,根本無法挽救第三帝國必然滅亡的命運。

⑻ 非洲軍團的二戰非洲軍團

1941年2月,北非的義大利軍隊正在災難性的潰敗邊緣苦苦掙扎。從1940年12月9日起,英軍便勢不可擋地使他們從埃及節節敗退。1941年2月5日,英軍在位於Beda Fomm的沿海道路上把意軍潰退隊伍一分為二。兩天內,在英軍步步逼近Tripolitania時,沿路除了7000名士氣低落的殘兵敗將以外,其他意軍均已被粉碎。 此時,英軍業已摧毀了義大利的四個軍團,俘虜了130,000人、400輛坦克及大約1,300門火炮,己方則為500人戰死、1,373人受傷、55人失蹤。 阿道夫.希特勒並非無視北非戰場的局勢。意軍的失利不僅會嚴重削弱法西斯同盟的政權,而且對軸心國之間的合作關系也有負面影響。因此在1940年10月,Wilhelm Ritter von Thoma將軍被派往北非視察及評估支援行動的可行性。但此事一直拖到12月英軍發動幾乎要打敗意軍的攻勢才得以付諸行動。1941年1月22日,英軍攻佔了托布魯克(Tobruk)碼頭,此時德國人才勉強答應出兵。原計劃是派遣第十Fliegerkorps到Sicily去攻擊英國皇家海軍和停靠在地中海的其他英國人,同時於2月派遣第五輕裝師到北非。但在Beda Fomm遭遇戰敗後,計劃便改成在三月份派遣一支增加了第十五裝甲師的裝甲部隊抵達北非。 希特勒挑選了埃爾溫.隆美爾將軍(Generalleutnant Erwin Rommel)作為新成立的德國非洲軍團(Deutsches Afrika Korps,簡稱DAK)指揮官。他在1938~1940年間曾任Fuhrerbegleit營的營長,1940年在法國擔任第七裝甲師的師長。DAK本是由意軍的加里波第將(Gen.Gariboldi)指揮,隆美爾的部隊只是他手下的一個作戰單位,但只要他覺得意軍的命令對他的指揮不利,可以直接向位於柏林的OKH上訴。在2月11日與墨索里尼(Mussolini)及意軍高級將領們在羅馬會晤後,隔天隆美爾就和他的副官們乘飛機飛抵Tripoli了。 2月14日,第一批德軍作戰單位抵達托布魯克港。在一段時間的行軍後,他們很快被派遣到位於東部的El Agheila。在那裡,隆美爾計劃建立一條靠東的防禦戰線。但加里波第將軍卻不同意,他想在西面一點兒的地方建立戰線。隆美爾對此置之不理,在部隊剛剛到達後馬上命令他們向東行軍。 2月24日,DAK與英軍首次遭遇,擊毀了三輛裝甲車、一輛卡車,俘獲了另一輛卡車而己方無一傷亡。3月23日,德軍偵察部隊報告El Agheila防守比較薄弱,於是隆美爾下令第五輕裝師隔天拿下該城。緊接著,德軍於3月31日進攻了Mersa Brega。英軍招架不住,紛紛撤退,這使得德軍步步逼近Agedabia。此時,隆美爾實在難以抵擋追趕窮寇的誘惑,派遣了一支裝甲車輛小分隊往沿著Benghazi的海岸線沿路追擊,4月4日將之打垮。同時,一列坦克、火炮編隊穿過農村直抵Mechili,最終於4月6日到達。有些德軍作戰單位油料短缺,隆美爾以個人名義運了點給那些束手無策的炮兵部隊,自己卻迷路闖入敵軍部隊,所倖免於被俘的命運。 與此同時,英軍的O』Connor和Neame將軍卻在司機誤闖德軍部隊所在地時而被俘虜。到了4月11日,除了一小支部隊還包圍著托布魯克以外,英軍已被從Cyrenaica徹底趕出。但是第五輕裝師在4月14日與4月30日對英軍防禦陣地的兩次進攻均以慘敗告終,致使英軍在此地站穩腳跟並圍攻德軍將近一年半的時間。奪取托布魯克的失敗對德軍造成了負面的深遠影響,因為它對於在Tripoli與Alexandria之間長達1,000英里的戰線上是一個再好不過的中繼站,英軍對此地的佔領可以大大縮短隆美爾的生命線。此外,它持續的抵抗對提高盟軍士氣也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4月25日,德軍進攻了Halfaya隘道並沿著海岸線將英國人趕回Buq Buq。隆美爾沒有理由不欣喜若狂:他在短短兩周內已將英軍從意軍那裡奪走的版圖盡復囊括手中。德軍開始鞏固戰果,在Halfaya隘道及Sollum隘道兩地修建了工事、布下雷區及鐵絲網。 由於英國首相丘吉爾(Churchill)不斷施加壓力,要求盡快解圍托布魯克,5月15日,Wavell將軍策劃了一次針對Halfaya隘道的進攻,此次進攻代號是「簡短行動(Operation Brevity)」。這條通道經歷了幾次激烈的交火後很快地和Capuzzo要塞一起被英軍奪回來。然而5月27日,隆美爾攜增援部隊再次從英軍手中相繼拿下了Capuzzo要塞和隘道。而後德軍在隘道里增加了駐軍並劃歸Hauptmann Wilhelm Bach管轄,他很快將由於防守得力而贏得聲望,此為後話。雖然經歷失敗可英軍並未感到沮喪。 在接收了新的坦克及軍隊後,Wavell於6月15日再次發動了進攻Halfaya隘道的「戰斧行動(Operation Battleaxe)」。隆美爾已從截獲的電報中得知這一即將到來的進攻,因此德國炮兵們均做好准備,摩拳擦掌靜待獵物上門。在第一天的戰斗中,著名的88mm炮就一舉摧毀了11輛馬蒂爾達(Matilda)MK.2型巡航坦克。同時,德軍也得到了新的增援。第十五裝甲師於4月24日、5月2日及6日分三次抵達。當第五輕裝師向Sidi Omar反方向推進時,第十五裝甲師的第八裝甲團在Capuzzo要塞與英軍的第四及第七裝甲旅發生激烈交火。此時,第五輕裝師和第十五裝甲師一起向Halfaya隘道推進,意圖攔截後撤的英軍。但英軍卻向東撤退,沿路丟下了不下220輛坦克在戰場上,其中87輛被徹底摧毀。後來,英國方面宣稱他們擊毀了100輛以上的德軍坦克,但德國人堅持說只損失了25輛。 經歷了這一戰,Wavell難咎其責「光榮」下崗,他的位子被擁有爵士頭銜的Claude Auchinleck將軍頂替。
另一方面,隆美爾於7月1日被晉升為將軍而且他統帥的軍隊也升格為Panzergruppe。另一個德軍師「非洲師z.b.V」——由一些在北非服役的空降部隊組成的獨立作戰單位——也劃歸隆美爾指揮。Panzergruppe是由DAK中的第五輕裝師、第十五裝甲師、非洲師z.b.V以及義大利55 Savana步兵師加上義大利第二十一軍組成。其中第二十一集團軍擁有四個步兵師,名稱分別為:17 Pavia、25 Bologna、27 Brescia及102 Trento摩托化步兵師。 新成立的Panzergruppe Africa的首次行動是在1941年9月,他們進攻了位於埃及邊境線上的Bir Khireigat。它被德軍誤以為是一個巨大的英國燃料及補給品供應站。結果在發現一無所獲後,隆美爾再次把他的注意力轉向了托布魯克。 英軍繼續不斷地增強自身實力,組成了新的第八軍。它由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及南非的部隊組成,指揮官是擁有爵士頭銜的Alan Cunningham將軍。目的在於切斷德國在Halfaya隘道駐軍、解放托布魯克的「十字軍行動(Operation Crusader)」於11月18日開始。當隆美爾意識到英軍強大的兵力後,他指揮著由第五輕裝師重組而成的第二十一裝甲師自東從Sidi Azeiz至Gabr Saleh一線發起反擊。在這個地方隆美爾的軍隊和英軍第四裝甲旅交戰並給予重創。11月21日,隆美爾下令DAK向Sidi Rezegh的第七裝甲旅發動進攻。當時此地的機場被英軍佔領,他們還摧毀了一些飛機。戰斗十分激烈,雙方均損失慘重。 英軍的損失使隆美爾確信他應該把DAK派到兩軍交界處並盡可能多地消滅第八軍的有生力量。於是以隆美爾座車為先鋒,DAK沿著Trigh el Abd向東全速前進,一路上英軍望風披靡,四散逃竄。Cunningham將軍的座機剛要起飛時挨了炮彈,他本人也差一點被俘。與此同時,隆美爾也好不到哪裡去——他的座車在路上拋錨了。幸運的是,他遇上了乘坐繳獲的英軍「猛獁(Mammoth)」ACV的Cruwell將軍並被接上車。由於被困在兩軍交界處迷了路,且擔心被路上不斷出沒的敵軍巡邏隊發現,他們擺了一晚上「車陣(leaguer)」,提心吊膽的一宿才過去。 雖然給英軍造成重創,德軍自身的損失也使DAK元氣大傷。 12月上旬,由於幾乎沒有可資使用的坦克及油料的嚴重短缺,隆美爾得出結論——他不得不退出Cyrenaica。前幾個月送來的補給品最終只有1/3左右送達,而隆美爾也得到了1942年1月以前將沒有任何增援的壞消息。24天後的11月26日,英軍又一次對托布魯克發動圍攻。12月7日、8日兩天,德軍的撤軍開始了。到了1月10日,他們已成功地退到義大利在El Agheila的防線之後。英國的追兵由於供給跟不上,也被迫停下了腳步。 1月5日,望穿秋水的首批增援終於到達了,包括54輛坦克、20輛裝甲車、許多對空炮及炮兵,還有大量燃料及軍需品,大部分坦克被分配給第十五裝甲師。隆美爾再次發動攻勢,與1月21日重新奪回Agedabia和Beda Fomm。情報顯示,此時英軍正面臨著嚴重的補給不足的問題,於是德軍的這次行動馬上轉變成了一次大規模的總攻。1月29日奪取Benghazi後幾天,德軍繼續將潰退的第八軍趕到Gazala防線。此時由於供給不足,隆美爾停下了腳步。1月30日,希特勒對隆美爾的功績給予了高度評價。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雙方各自養精蓄銳,戰事稍歇。 5月26日,在所有德軍機動部隊掃盪「自由法蘭西」,攻取南方的Bir Hacheim並向西挺進到英軍後部的同時,義大利X與XXI軍團攻擊了Gazala防線,與第一南非師發生交火,借次造成意在全力猛攻Gazala的假象。在兩天時間內,德軍被牽制在被稱為「大釜(Cauldron)」的Sidi Muftah戰場上。6月12日,德軍裝甲師從東南兩面殺出重圍,擊退了英軍第一次反擊。 次日,英軍從Gazala戰線退至Tobruk東面。6月18日,德軍再次包圍了Tobruk並於6月20日早發動進攻,駐軍很快就投降了。這是隆美爾職業生涯中的頂峰,希特勒為此將他晉升為陸軍元帥,這樣他就是當時最年輕的元帥了。在損失了超過50,000人的軍隊及許多裝甲車輛後,第八軍被允許退至Mersa Matruh。在DAK不斷施加的強大壓力下,英國人不得不進一步收縮戰線,退至阿拉曼(El Alamein)。 此時,隆美爾的注意力轉向了開羅。他要求得到北非所有意軍的指揮權並希望得到在英軍得以喘息前對其乘勝追擊的准許。在希特勒與墨索里尼的批准下,他開始著手策劃攻擊。在6也26日DAK准備向Mersa Matruh進軍時,陸軍元帥凱塞林(Kesselring)到隆美爾指揮所里視察。他強烈反對隆美爾的計劃,兩人發生激烈的爭執,但隆美爾意志堅定,不可動搖。6月19日早,Mersa Matruh落入德國人手中,此時第21裝甲師已在Fuka西面45英里處,到了英軍的阿拉曼防線時,手頭只剩下55輛坦克而且油料短缺。前方拉開了一條北起地中海(Mediterranean)南至不可通行的Qattara凹地的戰線,而且早已疲憊不堪的部隊在英國空軍持續的騷擾下更是筋疲力盡。 在7月2日到7月14日幾次不成功的進攻之後,隆美爾不得不放棄這次行動。7月14日及7月21日,英軍沿著Ruweisat脊地的幾次有限的反擊使隆美爾更加確信僵持局面馬上就要來臨了。由於Auchinleck拒絕在部隊作好完全准備前有任何進一步的行動,他的職位被爵士頭銜的Harold Alexander將軍取代了。同時第八軍也調來了一位新的指揮官:蒙哥馬利(Bernard Montgomery)中將。
此時隆美爾已病魔纏身,他的身體被八月份在阿拉曼發動的進攻計劃搞垮了。事實上,由於糟糕的伙食及惡劣的環境,德軍很大一部分高級軍官都不同程度地忍受著各種病痛的折磨。 總攻於8月30日打響,南方側翼的軸心國主力突擊集團軍在夜間長驅直入,31日清晨,他們在Alam Halfa脊地部署完畢。期間遭遇了完全沒有料到會出現的雷區,車輛也在松軟的沙土上耗費了更多燃料,延緩了進度。結果,他們無法按原計劃到達東面地區,只得向北移動,直接沿著山脊進入英軍的防禦工事。在他們發現找不到回去的路時,要突圍到海岸線一帶已經幾乎是不可能的了。9月3日,隆美爾只得不情願地接受失敗是現實,命令德軍後撤。自8月30日至 9月6日,德軍損失了2910名士兵、49輛坦克、55門火炮及395輛其他車輛。 希特勒終於同意讓身心俱疲的隆美爾回國休息一段時間,其間由Georg Stumme將軍頂替他的職務。他於9月19日走馬上任,隆美爾23日飛回德國。 在10月23日傍晚英軍炮火撕裂德軍陣地時,德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當時Stumme將軍的談話被一陣傾瀉的炸彈爆炸聲打斷,於是他一個人匆匆忙忙地跑上前線去看戰局到底惡化到什麼程度。雖然直到第二天才發覺,但當天晚上震耳欲聾的爆炸聲著實讓他的心臟病又犯了,因此von Thoma臨時接替了他的指揮工作。 10月26日傍晚,隆美爾回到北非戰場,當時的戰況讓他覺得情勢實在是不大妙:傾瀉的炮彈正嚴重摧殘著他的軍隊及裝備,有些作戰單位僅剩下一半不到的戰鬥力,第15裝甲師可使用的坦克也從119輛驟減到31輛。至此軸心國投入了489輛坦克,其中218輛是義大利的M13或M14坦克,先進的德國四號坦克F2型(長身管75mm炮)只有可憐的30輛。英國方面投入了1029輛坦克,其中179輛是「格蘭特.李(Grants.Lee)」,252輛「謝爾曼(Sherman)」。雖然英軍損失了近300輛,但大部分經過簡單維修就又可重返戰場。因此直到10月26日,可使用的坦克仍有900輛之多。11月1日,隆美爾由於擔心被圍困,命令部隊北撤。兩天後,希特勒發出了「不許後撤」的命令。這時隆美爾只好派他手下的一名副官到OKH解釋到如果貫徹他的命令,Panzerarmee將會在幾天內損失殆盡,因此這條命令發布兩天後即被撤消。到了11月9日,大撤退開始了。在另一方面,美軍已於11月8日在法屬北非登陸。 從11月4日德軍向Fuka撤退直到1943年1月23日Tripoli淪陷,接下來的是一次井然有序的大撤退。Panzerarmee一退再退,一邊要與自己的意志作斗爭,一邊要時刻提防著窮追不舍的第八軍。如今處於義大利的管轄下,德軍被命令堅守位於Mersa Brega的防線。在11月24日與凱塞林及一些意軍上峰的會議中,隆美爾認為要守住Mersa Brega防線,他至少需要50輛全新的四號坦克、50門75mm Pak40反坦克炮、80門大口徑火炮、運輸車輛、4,000噸燃油、軍需品以及空軍的增援。然而幾天後,他就被命令用手頭現有的軍隊進行攻擊,隆美爾無奈之下發了道撤軍令後馬上於11月28日飛往拉斯騰堡(Rastenburg)去向希特勒索要援助。此時隆美爾內心十分清楚,如果他固守此地,他的部隊將難逃被包圍的命運,因此幾天前他就疏散了駐軍。當英軍12日發起進攻時,整條戰線已是空空如也,Panzerarmee已撤至Buerat。 到了1月19日,德軍穿過Tripolitanian邊境返回Mareth,在那裡聳立著一排以前法軍留下的築城。幾乎是在隆美爾及第一批軍隊到達此地整兩年後的1月22日晚,Tripoli及其碼頭的德軍撤退了。1月26日隆美爾收到消息說如果軍隊後撤到Mareth防線他將被解除兵權,後來這條命令被擱置了下來。 美軍沒遇上什麼抵抗的對手就在北非登陸後,凱塞林開始一股腦地把增援部隊向突尼西亞(Tunisia)傾瀉。到11月底,已有25,000德國及義大利軍隊在突尼西亞。其中包括第501重坦克營及第10坦克師的新式武器——虎式(Tiger)坦克。他們由Panzertruppe的Walter Nehring將軍指揮,此人在1942年8月負傷前一直在指揮著DAK。部隊集結起來以後,被重新組編為Pz.A.O.K.5。12月9日,Nehring把指揮權交給Generaloberst Jurgen von Arnim。 Von Arnim與隆美爾的兩支軍隊均把矛頭指向凱薩林(Kasserine)隘道。Von Arnim的第10及第21裝甲師於2月14日(第21裝甲師在穿過突尼西亞邊境時被轉編為Pz.A.O.K.5)穿過Faid隘道向Sidi bou Zid發動進攻,狠狠贏了無甚經驗的美國大兵一把。 兩天後隆美爾及他的DAK穿過Gafsa發動進攻,沒有經過戰斗即拿下該城。如今隆美爾看到了向Tebessa發動猛攻的絕佳機會,可von Arnim卻懷疑這次行動的可行性,拒絕合作並命令自己的軍隊向勝利前景更為有限的Sbeitla進發。然而2月18日,隆美爾攻下凱薩林隘道,給美軍以重創。掌握指揮權的Alexander將軍不僅不下令撤退,還繼續給予位於Thala及Sbiba的盟軍增援以防止軸心國軍隊的突圍。2月22日,隆美爾下令停止攻擊。直到2月25日,凱薩林隘道又再度落入盟軍手中。僅從傷亡統計上來看,這仗是軸心國打贏了,他們用2,000人的傷亡換來了盟軍10,000人的傷亡。然而,盟軍能夠及時補充損失而德國卻不行。 接下來,隆美爾於3月6、7日兩天攻擊了位於Mareth戰線上的Medenine的第八軍。在那裡他們損失了50輛——大約是總數的1/3——的坦克,但退兵後卻發現一無所獲,這將是隆美爾在北非的最後一戰。
他將指揮權交給von Arnim自己則飛回德國面見希特勒,請求他給予補給救救自己在北非的軍隊,但卻碰了一鼻子灰。隆美爾現在只能希望靠自己回去力挽狂瀾,但希特勒卻不準他離開德國。 3月20日,蒙哥馬利攻擊了Maneth。3月26日,靠著一個裝甲師及空軍的幫助,他成功地進行了一次向南的側翼進攻,使德軍戰線被迫轉至El Hamma。為了免於被包圍的境地,軸心國軍隊退至Wadi Akarit。 4月中旬,所有軸心國軍隊被擠到位於Tunis和Bizerte附近的一塊小小地盤。他們的坦克火炮嚴重不足:當時的形勢是盟軍以1,200輛坦克和500門火炮對軸心國軍隊的130輛坦克和500門火炮。失敗的結局已不可避免了——1943年5月12日,Generaloberst von Arnim投降。 北非的德軍取得了當時首屈一指的榮譽與聲望,靠著隆美爾活力四射、身先士卒的領導,DAK在很短的時間內使敵人聞風喪膽並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以弱勝強的奇跡。他們靠的是在其他戰場上都無可與之匹敵的行動、高超的戰鬥技巧及日耳曼騎士精神。他們在技術裝備及戰場的即興發揮上都勝盟軍一籌,這些寶貴的財富將一直被沿用到大戰結束。 德國的非洲裝甲兵團1941年7月的戰斗序列:
第21裝甲師:第5坦克團,第104裝甲輸送車團,第3偵察營,第104自行火炮團,第200機械化步兵營
第15裝甲師:第8坦克團,第115裝甲輸送車團,第33偵察營,第33自行火炮團,第33機械化步兵營
第九十輕裝師:第36步兵團,第155步兵團,第200步兵團,第580偵察營,第900機械化步兵營

⑼ 二戰非洲前線的德國都是什麼坦克

德軍非洲軍團主要裝備坦克和裝甲車:
1.偵查部隊:主要裝備II號F型版坦克(全名:Panzerfwagen II) sdkfz222型4輪裝甲偵察車 sgkfz250型(裝甲運權輸車)sdkfz232型 sdkfz231型 sdkfz263型(8輪裝甲偵查/通訊車)

2.主要戰斗部隊:II號F型坦克,III號G型坦克,III號F型坦克(37毫米火炮)III號J型(50毫米火炮)
sdkfz 6型坦克殲擊車 sdkfz233型(50毫米火炮8輪裝甲車)

3.後期運來的新式武器:Iv號F2型坦克(75毫米長身管炮),虎式坦克(數量稀少)III號突擊炮

4.運輸車輛類:歐寶3噸卡車,賓士L3000型卡車,sgkfz250型半履帶式裝甲運輸車,kfz15型吉普,多爾切斯特型(隆美爾的指揮車,英國貨,德方更名「猛獁」)sdkfz7型8噸半履帶拖車

【隆美爾手下繳獲車輛(包括收復義大利失地時所所編的義大利貨)佔全軍力量的很大比重,這里只介紹德軍自產的】

⑽ 二戰北非戰場上德軍使用過虎式坦克嗎

可以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豹式坦克並沒有在北非的角逐中亮相專。
非洲戰局僵持不下屬,而資源並不充分隆美爾急需一切可以增強戰鬥力的武器裝備,在北非戰場上就是四號坦克F2型(裝備75mm L/43型長管火炮,它是除了88mm防空炮外唯一能對付英軍瑪蒂爾達II型的坦克。好在希特勒並未真正忘記這位老將,同時也怕一旦非洲軍團失敗,英軍能從地中海方向威脅自己的義大利盟友,於是希特勒為隆美爾派去了德軍首個重型坦克營——德國國防軍第501重型坦克營。
沒錯,我們的虎I型戰車就這樣踏上了非洲的征途!

閱讀全文

與非洲軍團的武器裝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