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大國的各種武器裝備都有什麼
航母
美:已退役的「小鷹」級、現役的「尼米茲」級、即將服役的「福特」級
俄:只有一艘:"庫茲涅佐夫"號 英:無敵級 法:戴高樂號 義大利:加里波第號,加富爾伯爵號 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 印度:維拉特號 泰國:加克里·納呂貝特號 巴西:聖保羅號 主要就是這些
巡洋艦
美:提康德羅加級 俄:基洛夫級
驅逐艦
美「阿力·伯克」級 日「金剛」級 歐「地平線」級 俄「現代」級 韓「KDX」級 英「45」級
核潛艇
美 海浪級 俄亥俄級 俄 北風之神級 台風級 法 凱旋級 英 前衛級 中 094型
潛艇
214型、哥特蘭級、阿戈斯塔級、基洛級、親潮級、宋級改型、
戰略轟炸機
B1 B1B B2 B52 F117 TU95 TU160
戰略運輸機
C5 C17 C130 伊爾76 A400
戰斗機
F22 F18 F15 F16 F14 F4 蘇27 蘇30 蘇33 蘇34 蘇47 台風 狂風 陣風 J10 J11
直升機
AH64 虎式 米24 卡50\52 米8 米17 米171 科曼奇 支奴干 AH53E 武直10等
步槍
M4 AK47 AK74 AK101 SCAR ACR L85A1 FAMAS G36 G3 95 81 56 89式 T91 03式 加利爾 等等
太多了 需要的話可以聯系我 2944 19 387
⑵ 高技術武器裝備的種類
高技術一詞最初是英語 Technology直譯來的。一般認為,是指建立在綜合科學技術研究的基礎上,處於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對發展生產力、促進社會文明、增強國防實力起先導作用的知識、技術和投資密集的技術群。高技術是一個動態的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高技術的主要內容和涉及范圍都會有所改變,新的高技術將陸續出現,一些發展成熟的技術也會變為—般技術。
軍用高技術是高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諸多高技術中為了滿足國防現代化需要、能夠產生新武器系統、作戰指揮系統與作戰方法而發展起來的那部分新技術群。高技術武器裝備是以—種或多種軍用高技術為基礎研製而成的武器裝備,是軍用高技術的物化成果,包括開發型武器系統,研製新—代武器裝備和對現有武器裝備的技術改造等。嚴格地說,並不能把高技術截然地分為軍用和民用,90%以上的科學技術成就均是軍民兼用的,但是許多高技術都是首先應用在軍事上,而且在高技術發展中,軍用高技術往往起看帶頭作用。這是因為軍事始終是社會生活中對科學技術的最新成就利用得最快最多的一個領域。另一方面,軍事上的新需求又促進了高技術的發展。
高技術的基本特徵是,「戰略性、風險性、增值性、滲透性、帶動性」。戰略性,即指高技術狀況是反映國家經濟實力和國防實力的,直接關繫到國家經濟和軍事地位;風險性,即高技術幾乎都處在科學技術的前沿,它的發展具有明顯的超前研究的特點;增值性,即它的應用可以大大提高經濟效益和武器系統的效能,起著「力量倍增器」的作用;慘透性,即高技術本身往往都是一些綜合性、交叉性很強的技術領域,表現於多學科之中;帶動性,即高技術集約了各技術領域的精華.它廣泛地應用到傳統產業中去,就能帶動各行業的技術進步。
從總體上講,當代高技術包括相互支撐、相互聯系的六大高技術群,即信息技術群、新材料技術群、新能源技術群、生物技術群、海洋技術群和航天技術群。主要包括九大技術產業:生物工程、生物醫葯、光電子信息、智能機械、軟體、超導體、太陽能、空間、海洋產業等。每個高技術群又包括許許多多的高技術,而且相互交叉、滲透,還不斷涌現著新的高技術學科。軍用高技術主要來自信息、電磁、新材料、航天、航海、偵察、預警、制導、控制、隱形、夜視、核化、定向能技術等,而未來生物技術的發展,也將在軍用高技術發展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下面簡要地介紹在軍用高技術中最具影響的幾項技術,由此可以看出軍用高技術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一)軍用微電子技術
微電子技術是軍用高技術的核心和基礎。軍用高技術的迅猛發展,武器裝備的巨大變革,在某種意義來說就是微電子技術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的結果。微電子技術的滲透性最強,對國民經濟和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其發展水平和發展規模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軍事、經濟實力和技術進步的重要標志。正因為如此、世界各國都把微電子技術作為最關鍵的技術列在高技術的首位,使其成為爭奪技術優勢的最重要的領域。
微電子技術是使電子元器件和由它組成的電子設備微型化的技術,其核心是集成電路技術。通常用集成度或速度來標志微電子技術的發展水平。從1959年生產集成電路以來,集成度每10年增大250倍、速度每10年加快30倍。目前先進國家已具有o.5微米線寬的微電路生產能力,並加速開發o.3微米加工技術。預計90年代每個集成電路上的元件數將從1億個增加到10億個以上,運算速度可達100MIPA,並進入實用化。利用微電子技術最新成果,研究開發專用集成電路,以完成特定的功能,是軍用微電子技術發展的主要任務。把整個電子系統或子系統包括它的信息採集、數據處理、存儲等功能電路,都集成到一個晶元上,這種超大規模系統集成電路,是軍用微電於技術的發展方向。
美國國防部早在1980年就制定並實施「超高速集成電路」計劃,用了10年時間,投資10億美元,加速發展起大規模集成電路,對提高武器裝備性能起到了很大作用。其特點有三:一是可減小軍用電子系統的體積和重量。如戰斗機中的電子系統,採用一般的集成電路需要7500塊,而使用超大規模專用集成電路,只需25塊,重量由450公斤下降到4.5公斤,功耗由5千瓦減到25瓦。二是可以把多種武器裝備聯為一體、提高系統性能。如機載火控雷達採用這種專用集成電路後,可以使信息處理能力提高10倍。三是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延長了壽命。美國運用微電子等技術,改造F—14、F—16、F—18等戰斗機的武器系統,使用壽命延長十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大規模集成電路的作用還不僅僅在於以上各點,更重要的是在於它使一些高技術兵器的發展成為可能。例如,「戰斧」巡航導彈、「愛國者」導彈、「鋪路石」激光制導炸彈,都是由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把導彈、炸彈的信息存儲、處理、控制等功能部件縮小到能夠裝在導彈這個小小的空間上。又如,只有採用了高可靠的大規模集成電路,才有可能把建立在大量信息處理基礎上的超高解析度的合成孔徑雷達,放到衛星上,進行高精度的對地面偵察。
(二)軍用光電技術
光電子技術是以先進探測器和激光器為基礎,由光學技術、電子技術、精密機械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等密切結合而形成的一項高技術。它既改變了傳統光學的單純觀察功能,又大大擴展了電子技術的功能。由於光電子技術具有探測精度高、傳遞信息速度快、信息容量大、抗干擾和保密能力強等優點,因而在軍事上得到了廣泛應用,在現代戰爭中已顯示了其特有的威力。軍用光電子技術已成為高技術兵器發展的主要支撐技術之—。
光電子技術發展的基礎是各種光電子器件。軍用光電子器件主要有紅外探測器、電荷藕合器件(CCD)、激光器、光纖、集成電路等。紅外探測器是利用致冷的銻化銦、碲鎘汞等半導體晶元,對物體輻射的紅外波進行接收探測的器件,目前主要發展探測常溫物體輻射波的碲鎘汞器件。CCD器件則是固體攝像器件,可以不用掃描,直接凝視成像,目前主要用於可見光。激光器則是激勵具有高亮度、單色、強方向性激光束的器件,目前80%軍事裝備應用的固體激光器是主要發展方向。光纖是採取特殊工藝控制的高純度玻璃纖維,比頭發絲還細得多,用它製成的光纖與同軸電纜相比,傳輸速率要高10倍、100倍以上,中繼距離遠幾倍幾十倍以上,而且體積小,重量輕。
光電子技術在武器裝備的發展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它不僅可被用來獨立地發展一些裝備,用於偵察、預警、遙感、導航通信等,而且又是制導、火控、信息處理重要的技術基礎。其主要應用是,偵察和夜視,包括機載紅外前視、坦克和手持夜視儀、星載多光譜掃描儀等。例如.海灣戰爭使用的F—16、F—15E等飛機裝備的「夜間紅外低空導航和目標瞄準系統」,使飛機能全天候低空飛行。又如,在海灣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的KH—11和KH—12照相偵察衛星,主要用的是CCD和紅外感測器攝取地面目標圖象。光電火控與制導,包括各種光電跟蹤、瞄準裝備和光電制導導彈。例如,「寶石路」激光制導炸彈,已裝備F—4等十幾種飛機上,年產1萬枚,在海灣戰爭中大量使用。又如,最新發展的「發射後不用管」精確制導導彈,也是採用紅外探測器為基礎的。光纖通信巳成為軍事通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光纖傳輸和光纖感測器的應用,也將大大提高電子設備的性能。
(三)軍用計算機技術
軍用計算機技術是軍用高技術中具有戰略意義和競爭最激烈的技術之一。計算機是戰術、戰略武器及航天系統的信息處理中心,是戰場指揮管理和武器控制的重要工具。電子計算機的技術水平己成為軍事技術發展和武器裝備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海灣戰爭中,美軍使用高速運算的巨型計算機,使海灣戰場大量信息處理工作得以及時完成;充分利用高效率的小型機和微型機,快速建立了各種指揮中心和網路;大量使用了各種攜帶型、台式或折疊式微型機,連成網路或成為個人通信終端,有效地保證了團以下單位人員的作戰指揮。
隨著自動化作戰指揮、新型武器研製的模擬模擬、高速信號及圖象處理、密碼破譯等軍事需求的增長,目前發達國家都在競相開發採用並行計算機體系結構、高速運算的超級計算機。預計美國在1995年將達到每秒1萬億次運算速度,到2000年將達到每秒百萬億次運算速度。90年代計算機技術發展的又一個重要標志是把聯網和計算兩種技術融為一體,實現計算機網路化。這種計算機網路將建立在開放式體系結構基礎上,可在任意地方的任意種類和任意數量計算機上運行程序,並在任意時刻進行相互通信。也就是說,這種網路一旦建立,就可以在各軍種、兵種的作戰單元之間實現運用自如的數據共享和數據通信,達到無懈可擊地協同一致。人工智慧技術也將是計算機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媒體數字化、計算機化的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將使文字、聲音、圖像綜合於一體,可以實現交互實時遠程傳遞、記錄和表現聲、圖、文信息,它將是人類處理信息能力的第三次飛躍。這將使作戰指揮、作戰模擬以及情報綜合實現聲、象、數、表一體化表現,並更加實時、高效、豐富多彩、方便宜人。未來智能機器人技術也將得到迅速發展。美國目前正在發展偵察、搜索機器人,2000--2010年,將發展坦克駕駛、防空自動偵察射擊、自動火炮射擊及戰斗機駕駛機器人,預計未來大批軍用機器人將逐步由實驗室走向戰場。
這些軍用計算機技術的重大突破,將深刻地影響武器裝備的進步,促使武器系統向全自動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將極大改變作戰指揮、通信、訓練、偵察、後勤等各方面的工作面貌。
(四)精確制導技術
精確制導技術是精確制導武器系統的關鍵技術,是世界新技術革命中最成熟的技術之一。精確制導武器一般指直接命中目標概率大於50%的導彈、制導炸彈、制導炮彈的總稱。精確制導武器的本質特點是打得准。例如,能在10公里以外發射擊中坦克的頂蓋。
(五)軍用新材料技術
軍用新材料是軍用高技術的基礎,誰能更快地開發和應用具有特定性能的新材料,誰就擁有最強大的技術潛力。因此世界各國軍事部門都把軍用新材料的研究開發放在特殊的地位,各國的軍用高技術計劃無不以新材料作為其重要的內容之。
當前新材料的發展重點是具有優異性能的結構材料和具有特殊功能的功能材料。結構材料包括金屬材料和復合材料。先進復合材料是指用高性能纖維及編織物增強不同基體所製成的一種高級材料。先進復合材料是結構材料的主要發展方向。這種材料的特點是強度大、比重小、具有良好的氣動彈性性能,並且能大批量生產。復合材料已經在航空航天工業以及各種武器裝備上得到了廣泛地應用。隨著復合材料技術不斷發展,應用的結構部件已由次承力件發展到主承力件,而巳應用面逐步擴大。先進復合材料已成功地應用在F--16、F--18、「幻影」2000等軍用飛機、「民兵」、「三叉戟」、「株儒」等戰略導彈,以及M—l、T—72、「豹」--Ⅱ等坦克上,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進一步推動復合材料在武器裝備上的應用,美國正在實施「先進設計復合材料飛機」計劃,預計復合材料將占飛機結構質量的68.5%,並使整個結構質量減輕35%。隱形材料是特種功能復合材料的重要發展方向。隱形材料可以吸收大量的雷達波信號,從而達到防探測的目的。它可以塗復在飛行器外表上,也可作為飛行器的蒙皮構件。好的吸波材料可以吸收雷達波99%以上的能量。海灣戰爭中使用的F—l17A隱形飛機,除了具有良好的隱形外形和進氣道設計外,主要是塗復了良好吸波材料。美國最新研製的新一代戰斗機F--22,也大量採用丁吸波材料,因而具有良好的隱形性能。
(六)軍用航天技術
航天技術是由運載火箭技術、航天器技術和地面測控技術組成的高度綜合性技術。自從1957年10月和1958年1月,蘇聯和美國先後成功地發射人造地球衛星以來,航天技術迅速發展,太空成為軍事爭奪的一個新領域,美國和蘇聯都把控制太空看作是取得戰爭勝利的一個必要條件。世界各國迄今共發射3000個航天器,70%以上是用於軍事,美國和蘇聯占發射總數的90%以上,這充分說明了航天技術軍事應用的重要性。
航天技術的傳統軍事應用是,利用衛星或載人航天器攜帶的各種遙感器、無線電接收機、通信設備和其他觀測設備,執行監視與偵察、彈道導彈預警、通信與導航、氣象觀測和大地測量等任務。隨著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感測技術等高技術的發展,這些軍用衛星提供的能力不斷提高。目前美國的國防衛星通信系統、艦隊衛星通信系統和空軍衛星通信系統已成為美國軍事指揮控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70%左右的遠距離通信任務。在海灣戰爭中,美國將軍用衛星綜合用於實踐,對取得戰爭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多國部隊動用了照相偵察、電子偵察、海洋監視、導航定位、戰術戰略通信、數據中斷、導彈預警、商用通信、商用遙感、軍用氣象等十類衛星約100顆,為美國最高當局、有關國家和戰區的多國部隊建立了一快速神經樞紐。其中採用合成孔徑雷達技術的「長曲棍球」雷達成像偵察衛星,其地面解析度為1米,具有全天候實時偵察能力;還有KH—11和KH--12照像偵察衛星具有先進的光電遙感器,並採用了熱成像的自適應光學技術,地面解析度達0.1米;利用衛星構成全球導航定位系統(GPS),定位精度可達十幾米,而且定位接收機體積非常小,可隨身攜帶。
軍用衛星的發展,除了繼續提高精度,擴大容量外,隨著各種小型化技術的應用,迅速發展的小衛星技術是一個值得注視的發展方向。小衛星具有重量輕(幾十公斤到500公斤)、研製周期短(從計劃到射一般1年間,最多也不過2年)、價格低廉(一般幾十萬到2500萬美元)等特點,因而可快速部署,具有較強的生存能力和抗干擾能力,對軍事應用有特殊意義。例如,應用小衛星可使軍、師一級前線指揮官直接掌握空間資料,成為C3I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用於戰術偵察可以隨時更換戰場資料庫。小衛星已成為SDI(美國前總統里根於1984年提出的「戰略防禦倡議」即「星球大戰」計劃,旨在以天基武器為主建立一個確保生存的戰略防禦系統)空間平台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SDI的空間監視跟蹤系統的「智能慧眼」,就是由低軌道上的小衛星群構成的。
軍事高技術對武器裝備的發展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一是提高了武器裝備的全天時、全天候作戰能力和殺傷效果;二是提高了武器裝備相互配合使用的綜合作戰能力;三是提高了武器裝備的生存能力;四是加速了新型武器裝備的研製和生產,縮短了武器裝備更新換代的周期。
⑶ 求武器的全部種類,有圖最好
太多了~下面古代的
鐵兵器]
古代利用鋼鐵鑄造的武器,是冷兵器的一種。始於春秋末期,盛行於戰國以至火器發明的漫長時期。主要包括鐵劍、鐵杖、鐵錐、鐵鞭、鐵鐧、鐵槍等。隨著煉鋼術的不斷進步,鐵兵器的質量和形制及種類也不斷發展、完善,其形狀逐漸趨於統一和定型,但性能仍沒脫離近戰的以直接殺傷為主的范圍。鐵兵器直到火器出現並發展後才逐漸消亡。
另
「十八般兵器」一詞在古書中還找不到,明代謝肇 《五雜俎》,清代褚人獲《堅 集》兩書中都只有「十八般武藝」之說。顯然,「十八般兵器」一詞是後人所造。「十八般兵器」究竟指的是哪些兵器,,因為年代、地區和流派的不同,對「十八般兵器」的解說也各異。匯總起來。古今有以下十多種不同的說法。
據《五雜俎》和《堅 集》兩書所載,「十入般兵器」為弓、弩、槍、刀、劍、矛、盾、斧、鉞、戟、黃、鐧、撾、殳(棍)、叉、耙頭、錦繩套索、白打(拳術)。後人稱其為「小十八般」。
今天,武術界普便對「十八般兵器的解說則是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鏜、棍、槊、棒、拐、流星。
最早是漢武於元封四年(公元前107),經過嚴格的挑選和整理,篩選出18種類型的兵器:矛、鏜、刀、戈、槊、鞭、鐧、劍、錘、抓、戟、弓、鉞、斧、牌。棍、槍、叉。
到了三國時代,著名的兵器鑒別家呂虔,根據兵器的特點,對漢武帝欽定的「十八般兵器」重新排列為九長九短。九長:刀、矛、戟、槊、鏜、鉞、棍、槍、叉;九短:斧、戈、牌、箭、鞭、劍、鐧、錘、抓。
從以上各說看,十八般武藝所列兵器大同小異,形式和內容卻十分豐富。有長器械,短器械。軟器械、雙器械;有帶鉤的、帶刺的、帶尖的、帶刀的、有明的、暗的;有攻的、防的;有打的、殺的擊的、射的、擋的。
可見,十八般武藝所列兵器,是古代大師的兵器(約有四百多種)中,在實戰時最常用的一部分。
[長兵器]
古代較長的手持格鬥兵器的統稱。長兵器的稱謂是與較短的手持格鬥兵器比較而言的。古代長兵器與短兵器的劃分沒有嚴格的尺寸標准,一般將等於身長或超過身長,多用雙手操持的冷兵器列為長兵器。
[短兵器]
古代較短的手持格鬥兵器的統稱。短兵器的稱謂是與較長的手持格鬥兵器比較而言的。古代長兵器與短兵器的劃分,沒有嚴格的尺寸標准,一般將不及身長,多以單手操持格鬥的冷兵器列為短兵器。
[拋射兵器]
利用物體慣性,在空中獨立飛行一段距離後殺傷敵人的冷兵器。拋射兵器種類繁多,按賦予飛行動力的形式可劃分為手拋兵器、拋擲器械和彈射器械。拋射兵器源於在原始社會用於獰獵的石塊、木棒等。後出現了將樹枝彎曲用繩索綳緊的弓。隨著勞動和戰爭實踐的發展,出現了金屬手拋兵器和較為復雜的拋擲、彈射器械。射擊武器出現後,拋射兵器作用逐漸下降,現已成為狩獵,體育和特種用具。拋射兵器利用人的臂力、重力、木頭的彈力、捲起或拉長的纖維的彈力投擲各種彈丸以殺傷敵人有生力量和摧毀其防禦工事。常用約有:投擲彈、狼牙捶、飛鑲、投石帶、投矛器、弓、彎、希臘縱火劑、投擲機、弓箭、自射器、標槍、短投槍、德里德矛和投射機。
[系兵器]
古代系以繩索,拋放打擊敵人後可以收回的兵器。系兵器按殺傷方式分為打擊、鉤割、捆縛等類型。打擊、鉤割類系兵器中國古代又稱為犬兵。捆縛類系兵器一般稱為襲索。系兵器是拋射兵器與長、短兵器的結合,具有獨特的作用。這種兵器不算軍隊主要武器,往往用於特定人員和任務。
[短兵器]
對古代直接用於防護人體,免遭敵人兵器傷害的裝具和器械的,總稱。它可分為附著人體的防護裝具和手持防護器械兩大類。人體防護裝具包括頭盔和皚甲。皚甲又有人體和個部位防護甲之分,如面叭頸甲、胸甲、護手、甲裙等等。手持防護器械在古代各國一般均選用盾牌。衛體裝備按製作材料區分,可分為木、竹、藤、革、金屬等類型;按作用可分為單純防禦型和攻守結合型兩類。
[戎]
中國古代對兵器的總稱。如弓、丈、矛、戈、戟稱五戎。《禮記·王制》:戎器不粥於市。鄭玄註:「戎器,軍器也。」
[五兵]
一組兵器的合稱。關於五兵的記載,最早見於《左傳》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楚國的子惡請令尹子常,曾「取五甲五兵……惟諸門左」。五兵又有車兵五兵與步兵五兵之分。據《考工記·廬人》記載,車兵五兵為戈、支、戟、酋矛、夷矛;這五種兵器都插放在戰車的車輿上,供甲士在作戰中使用。步兵五兵,據《周禮·夏官·司右》鄭玄注所引《司馬法》文記載,包括弓矢、支、矛、中國西周和春秋時期軍隊配置的伍的兵器裝備。當時認為,步兵的這五種殺傷方式戈、戟。它是當時步兵的一個基本編制單位和殺傷距離各不相同的兵器所構成的梯次配置的組合體,可以充分發揚多種兵器協同的威力,即《司馬法》所闡明的「兵惟雜,兵不雜則不利」的原則。此詞漸漸流為對兵器的泛稱。
[十八般兵器]
中國民間對古代兵器的泛稱。源於「十八般武藝」之說。十八般武藝是指使用兵器的技藝,由於多是兵器名稱,久之,便演化出「十八般兵器」一說,其具體說法有八、九種之多,較為常見約有兩種,一種是指刀、槍、劍、哉、棍、棒、梁、鏡、斧、餓、鏟、鍍、鞭、鐧、錘、叉、戈、矛十八般。另一種說法,出於明代謝肇制《五雜組》和朱國幀《涌幢小品》中,是指弓、鴛、槍、刀、矛、劍、盾、斧、餓、戟、鞭、鐧、撾、受、叉、爬頭、綿繩、自打。前17種是兵器名稱,第 18種是徒手拳術。
[古代作戰器械]
古代用於作戰工程保障的器材的統稱。按尺寸可分為大型、中型、小型器械;按作用可分為攻擊型、防守型、機動保障型、維修保障型等;按使用范圍可分為步騎戰陣器械、攻守城器械、水戰器械,車戰器械等。
[珂羅摩迦]
印度古籍記載的一些尖端鋒利的劈刺武器。其中有:
1、鑷積底,有4臂長,金屬制的手執武器;
2、帕羅斯,24安古爾(1安古爾相當於1英寸)長的雙柄鐵制武器;
3、恭特,長約7臂,或6臂,或5臂的標槍;
4、哈特邀,三角矛;
5、米底帕拉,巨型標槍;
6、首羅,尖角矛;
7、刁達摩羅,前端如箭形,長4臂、或4臂半、或5臂的木棍;
8、豬耳,頂端如豬耳形,鋒利的木棍;
9、逝那那,鐵制武器,兩端各有三角,長有20、22、24安古爾,中間有雙柄;
10、迎羅帕那,手中投擲物,即矛,重量分別為7、8、9邀爾沙(1邀爾沙等於16克),可投出一石馱努沙([1馱努沙即l弓的長度);
11、特拉悉迎,尖端鋒利的鐵制武器。
[砍砸器]
石器時代的工具或兵器,形狀不固定將礫石或石核邊緣打成厚刃,用以砍砸。常見於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
[盔甲]
冷兵器時代頭部和軀干各部位防護裝具的統稱。它的名稱繁多,但基本上分為護頭的盔和護身的甲兩部分。甲又可分為甲身、甲裙、甲袖和配件幾部分。早期,人們用獸皮柳條,有墊襯材料的布套,木頭等固定在軀幹上用以防護兵器的攻擊。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逐步出現了皮盔甲、膝盔甲、銅(青銅)鑄盔甲。整塊金屬錘煉而成的板甲、金屬編織的鎖子甲等等。較早的銅制盔甲出現於亞洲。公元前2600年左右的兩河流域、殷周時代的中國、吠陀時代的印度都已出現了銅盔甲。最早大量使用鐵制盔甲是中東的亞述人。在盔甲的普及過程申,還出現了頸甲、面甲、腕甲、胸甲、手套等防護特定部位的配套甲具。封建時代的亞洲一些國家和中世紀的歐洲盔甲倍受重視.製作極為完善精美,也較昂貴,還出現了金銀、稀少皮革製作的盔甲。隨著近代火器的廣泛使用,古代盔甲茬戰場上的防護作用逐漸降低,最終被以現代技術製作的防彈背心、鋼盔等取代。
⑷ 裝備類別是什麼意思
短語
第一節信息化武器裝備的特點和類別Characteristics and Categories of Informationalized Weaponry and Equlpment
雙語例句類別:只顯示含有被選中的類別(如艦船、裝備、藍圖等)物品的相關合同。
o Category: Shows only contracts that contain an item that belongs in the selected category (ship, mole, blueprint etc.
www.windhome.net
這些武具都具有觸發式異能,注記著「每當一個[生物類別]生物進場時,你可以將[此武具]裝備於其上。」
Each of these Equipment has a triggered ability that says "Whenever a [creature type] creature comes into play, you may attach [this Equipment
⑸ 常用的軍事裝備有哪些
1、主戰步槍
95式自動步槍(-95,QBZ為源自拼音「槍-步-自動」的類別代碼),簡稱95式。是由中國北方工業集團公司研製的突擊步槍,屬於95式槍族的一部分,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制式步槍之一,它是中國研製的第二種小口徑步槍,也是解放軍第一種大規模列裝部隊的小口徑自動步槍。
⑹ 中國的武器裝備分哪幾大類
大類分為:通用來武器裝備和特自種武器裝備。
按軍種分:陸軍武器裝備、海軍武器裝備、空軍武器裝備和二炮武器裝備
按作戰用途分為:戰術武器裝備和戰略武器裝備
按使用者數量分:單兵武器裝備和集團化武器裝備
按兵種分:陸軍、海軍、空軍和二炮兵種武器裝備
按性質分:作戰武器裝備和後勤武器裝備
……
⑺ 高技術武器裝備的種類有哪些
高技術偵察與監視器材,電子對抗裝備、精確制導武器,高技術作戰平台,核化生武器系統,軍隊指揮自動化系統,新機理武器
⑻ 中國武器裝備
95式槍族復(世界領先)
WS-2D制導火箭炮製(遠遠領先於美俄)
東風21-D彈道導彈(使美軍航母從來不敢靠近)
99式主戰坦克(世界領先)
激光武器(國家機密,但絕對領先世界)
另外在陸軍與陸軍裝備數量上,也領先世界。
不勝枚舉
⑼ 古代近代武器種類
鐵兵器]
古代利用鋼鐵鑄造的武器,是冷兵器的一種。始於春秋末期,盛行於戰國以至火器發明的漫長時期。主要包括鐵劍、鐵杖、鐵錐、鐵鞭、鐵鐧、鐵槍等。隨著煉鋼術的不斷進步,鐵兵器的質量和形制及種類也不斷發展、完善,其形狀逐漸趨於統一和定型,但性能仍沒脫離近戰的以直接殺傷為主的范圍。鐵兵器直到火器出現並發展後才逐漸消亡。
另
「十八般兵器」一詞在古書中還找不到,明代謝肇 《五雜俎》,清代褚人獲《堅 集》兩書中都只有「十八般武藝」之說。顯然,「十八般兵器」一詞是後人所造。「十八般兵器」究竟指的是哪些兵器,,因為年代、地區和流派的不同,對「十八般兵器」的解說也各異。匯總起來。古今有以下十多種不同的說法。
據《五雜俎》和《堅 集》兩書所載,「十入般兵器」為弓、弩、槍、刀、劍、矛、盾、斧、鉞、戟、黃、鐧、撾、殳(棍)、叉、耙頭、錦繩套索、白打(拳術)。後人稱其為「小十八般」。
今天,武術界普便對「十八般兵器的解說則是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鏜、棍、槊、棒、拐、流星。
最早是漢武於元封四年(公元前107),經過嚴格的挑選和整理,篩選出18種類型的兵器:矛、鏜、刀、戈、槊、鞭、鐧、劍、錘、抓、戟、弓、鉞、斧、牌。棍、槍、叉。
到了三國時代,著名的兵器鑒別家呂虔,根據兵器的特點,對漢武帝欽定的「十八般兵器」重新排列為九長九短。九長:刀、矛、戟、槊、鏜、鉞、棍、槍、叉;九短:斧、戈、牌、箭、鞭、劍、鐧、錘、抓。
從以上各說看,十八般武藝所列兵器大同小異,形式和內容卻十分豐富。有長器械,短器械。軟器械、雙器械;有帶鉤的、帶刺的、帶尖的、帶刀的、有明的、暗的;有攻的、防的;有打的、殺的擊的、射的、擋的。
可見,十八般武藝所列兵器,是古代大師的兵器(約有四百多種)中,在實戰時最常用的一部分。
[長兵器]
古代較長的手持格鬥兵器的統稱。長兵器的稱謂是與較短的手持格鬥兵器比較而言的。古代長兵器與短兵器的劃分沒有嚴格的尺寸標准,一般將等於身長或超過身長,多用雙手操持的冷兵器列為長兵器。
[短兵器]
古代較短的手持格鬥兵器的統稱。短兵器的稱謂是與較長的手持格鬥兵器比較而言的。古代長兵器與短兵器的劃分,沒有嚴格的尺寸標准,一般將不及身長,多以單手操持格鬥的冷兵器列為短兵器。
[拋射兵器]
利用物體慣性,在空中獨立飛行一段距離後殺傷敵人的冷兵器。拋射兵器種類繁多,按賦予飛行動力的形式可劃分為手拋兵器、拋擲器械和彈射器械。拋射兵器源於在原始社會用於獰獵的石塊、木棒等。後出現了將樹枝彎曲用繩索綳緊的弓。隨著勞動和戰爭實踐的發展,出現了金屬手拋兵器和較為復雜的拋擲、彈射器械。射擊武器出現後,拋射兵器作用逐漸下降,現已成為狩獵,體育和特種用具。拋射兵器利用人的臂力、重力、木頭的彈力、捲起或拉長的纖維的彈力投擲各種彈丸以殺傷敵人有生力量和摧毀其防禦工事。常用約有:投擲彈、狼牙捶、飛鑲、投石帶、投矛器、弓、彎、希臘縱火劑、投擲機、弓箭、自射器、標槍、短投槍、德里德矛和投射機。
[系兵器]
古代系以繩索,拋放打擊敵人後可以收回的兵器。系兵器按殺傷方式分為打擊、鉤割、捆縛等類型。打擊、鉤割類系兵器中國古代又稱為犬兵。捆縛類系兵器一般稱為襲索。系兵器是拋射兵器與長、短兵器的結合,具有獨特的作用。這種兵器不算軍隊主要武器,往往用於特定人員和任務。
[短兵器]
對古代直接用於防護人體,免遭敵人兵器傷害的裝具和器械的,總稱。它可分為附著人體的防護裝具和手持防護器械兩大類。人體防護裝具包括頭盔和皚甲。皚甲又有人體和個部位防護甲之分,如面叭頸甲、胸甲、護手、甲裙等等。手持防護器械在古代各國一般均選用盾牌。衛體裝備按製作材料區分,可分為木、竹、藤、革、金屬等類型;按作用可分為單純防禦型和攻守結合型兩類。
[戎]
中國古代對兵器的總稱。如弓、丈、矛、戈、戟稱五戎。《禮記·王制》:戎器不粥於市。鄭玄註:「戎器,軍器也。」
[五兵]
一組兵器的合稱。關於五兵的記載,最早見於《左傳》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楚國的子惡請令尹子常,曾「取五甲五兵……惟諸門左」。五兵又有車兵五兵與步兵五兵之分。據《考工記·廬人》記載,車兵五兵為戈、支、戟、酋矛、夷矛;這五種兵器都插放在戰車的車輿上,供甲士在作戰中使用。步兵五兵,據《周禮·夏官·司右》鄭玄注所引《司馬法》文記載,包括弓矢、支、矛、中國西周和春秋時期軍隊配置的伍的兵器裝備。當時認為,步兵的這五種殺傷方式戈、戟。它是當時步兵的一個基本編制單位和殺傷距離各不相同的兵器所構成的梯次配置的組合體,可以充分發揚多種兵器協同的威力,即《司馬法》所闡明的「兵惟雜,兵不雜則不利」的原則。此詞漸漸流為對兵器的泛稱。
[十八般兵器]
中國民間對古代兵器的泛稱。源於「十八般武藝」之說。十八般武藝是指使用兵器的技藝,由於多是兵器名稱,久之,便演化出「十八般兵器」一說,其具體說法有八、九種之多,較為常見約有兩種,一種是指刀、槍、劍、哉、棍、棒、梁、鏡、斧、餓、鏟、鍍、鞭、鐧、錘、叉、戈、矛十八般。另一種說法,出於明代謝肇制《五雜組》和朱國幀《涌幢小品》中,是指弓、鴛、槍、刀、矛、劍、盾、斧、餓、戟、鞭、鐧、撾、受、叉、爬頭、綿繩、自打。前17種是兵器名稱,第 18種是徒手拳術。
[古代作戰器械]
古代用於作戰工程保障的器材的統稱。按尺寸可分為大型、中型、小型器械;按作用可分為攻擊型、防守型、機動保障型、維修保障型等;按使用范圍可分為步騎戰陣器械、攻守城器械、水戰器械,車戰器械等。
[珂羅摩迦]
印度古籍記載的一些尖端鋒利的劈刺武器。其中有:
1、鑷積底,有4臂長,金屬制的手執武器;
2、帕羅斯,24安古爾(1安古爾相當於1英寸)長的雙柄鐵制武器;
3、恭特,長約7臂,或6臂,或5臂的標槍;
4、哈特邀,三角矛;
5、米底帕拉,巨型標槍;
6、首羅,尖角矛;
7、刁達摩羅,前端如箭形,長4臂、或4臂半、或5臂的木棍;
8、豬耳,頂端如豬耳形,鋒利的木棍;
9、逝那那,鐵制武器,兩端各有三角,長有20、22、24安古爾,中間有雙柄;
10、迎羅帕那,手中投擲物,即矛,重量分別為7、8、9邀爾沙(1邀爾沙等於16克),可投出一石馱努沙([1馱努沙即l弓的長度);
11、特拉悉迎,尖端鋒利的鐵制武器。
[砍砸器]
石器時代的工具或兵器,形狀不固定將礫石或石核邊緣打成厚刃,用以砍砸。常見於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
[盔甲]
冷兵器時代頭部和軀干各部位防護裝具的統稱。它的名稱繁多,但基本上分為護頭的盔和護身的甲兩部分。甲又可分為甲身、甲裙、甲袖和配件幾部分。早期,人們用獸皮柳條,有墊襯材料的布套,木頭等固定在軀幹上用以防護兵器的攻擊。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逐步出現了皮盔甲、膝盔甲、銅(青銅)鑄盔甲。整塊金屬錘煉而成的板甲、金屬編織的鎖子甲等等。較早的銅制盔甲出現於亞洲。公元前2600年左右的兩河流域、殷周時代的中國、吠陀時代的印度都已出現了銅盔甲。最早大量使用鐵制盔甲是中東的亞述人。在盔甲的普及過程申,還出現了頸甲、面甲、腕甲、胸甲、手套等防護特定部位的配套甲具。封建時代的亞洲一些國家和中世紀的歐洲盔甲倍受重視.製作極為完善精美,也較昂貴,還出現了金銀、稀少皮革製作的盔甲。隨著近代火器的廣泛使用,古代盔甲茬戰場上的防護作用逐漸降低,最終被以現代技術製作的防彈背心、鋼盔等取代。
⑽ 槍械的種類有多少
這完全需要看具體是按什麼標准來分類的
有些標準的槍種類會介乎於兩種之間
再說還有~獵槍~氣槍~運動競技類槍~滑膛槍什麼的,各類的槍又會有自動與半自動之分,較普遍的話大致可分為~手槍~步槍~沖鋒槍~機槍~散彈槍~榴彈槍~根據分類的標准步槍又可以分類有突擊步槍和狙擊步槍,各種的輕重機槍更是有多種類型的防空,車載,艦載,機載用型號,所以有多少種類的槍完全取決於分類標准。
另外還有類非常規的~特種類槍~比如微型槍,偽裝槍,拐彎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