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軍事理論與國家安全的關系
您好
軍事理論是一個軍隊如何正確發展的指引 正切的軍事理論會大大的提高軍隊訓練內 武器裝備水平等等一切方面的發容展 是戰鬥力的倍增器
國家安全的主要力量依靠就是軍隊 那麼強有力的軍隊就是國家安全的基石 只有一隻強有力的軍隊才能保證一個和平安定的發展環境 經濟的快速發展也有利於國內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保證了社會的穩定性
所以軍事理論直接影響國家安全
希望幫到您 望選為滿意回答 謝謝
2. 急求,軍事理論考試題:結合現實論述我國如何面對挑戰,構建良好的周邊安全環境(500字左右)
中國的軍事戰略和理論
"……堅決履行好捍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的神聖職責……"———胡錦濤概 述中國的軍事理論家制訂了一項實施理論推動下的改革框架,以建立一支能夠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的軍隊.這一理念強調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力量乘數的作用,從而使解放軍能夠在中國邊境以外更遠的距離上實施精確打擊的軍事行動.通過汲取外國戰爭,尤其是包括"持久自由行動"在內的,美國領導的戰役的教訓,蘇聯和俄羅斯的軍事理論,以及解放軍自己盡管很有限的作戰歷史經驗,中國的軍事計劃人員正在尋求改造整個中國軍隊.
這些改革的速度和規模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解放軍仍未在現代戰爭方面經受檢驗.這種作戰經驗的匱乏使外界對解放軍在實現其軍事理論抱負方面進展的評估復雜化.中國的高級文職領導人當中的內部評估和決策的情況也是如此.他們基本上缺乏直接的軍事經驗,因而在發生危機時更可能會做出錯誤的估計.這種失算同樣會帶來災難,不論其所依據的是毫無作戰經驗的指揮官的建議,還是脫離現代戰場現實情況的"科學"作戰模型.
軍事戰略指針
中國並不發表與美國的《國家軍事戰略》相當的文件.因此,外部觀察家對領導層有關動武的思考或影響到解放軍兵力結構和理論的應急情況,都缺乏直接的洞察.對權威性的講話和文件的分析結果表明,中國依靠一系列總原則和稱為"軍事戰略指針"的指導來計劃和管理軍隊的發展和動用.
解放軍並沒有提供這些"指針"的內容供外界研究.學術研究表明,目前的"指針"很可能可以追溯到1993年."指針"反映出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和蘇聯解體對中國軍事戰略思維的影響,為10年來解放軍的很大一部分改造奠定了基礎.然而,一次次講話,權威評論和新的軍事訓練指導方法都表明,1993年的"指針"的一些內容最近可能經過了修改.這些修正看來反映出中國對其所處的安全環境和現代戰爭(即"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性質的看法,中國軍事現代化方面的進展和從中汲取的教訓,從"建設"用於信息時代的現代戰爭的軍隊向為了"打贏"這種戰爭而訓練的轉變,以及中國領導人的意識形態底色.
"指針"的作戰或"積極防禦"成分看來保持完好.按照"積極防禦"所主張的防禦性軍事戰略,中國並不發動戰爭,或者進行侵略戰爭,而是僅僅為了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而戰.
然而,北京有關對其主權或領土攻擊的定義模糊不清.在中國現代戰爭的歷史所充斥的實例中,中國領導人都聲稱,軍事上的先發制人是戰略防禦行動.例如,中國將其對朝鮮戰爭(1950年—1953年)的干預稱之為"抗美援朝戰爭".類似地,權威說法還把與印度之間的(1962年),與蘇聯(1969年)和與越南(1979年)的邊境沖突稱為"自衛反擊".這種邏輯表明,如果動武能夠維護或推進其核心利益,包括其領土要求(例如解決台灣問題和尚未解決的邊界或海上的領土要求等),中國就可能會發動軍事上先發制人的打擊,也許是在遠離其邊境的地方.
中國正在制訂一項先發制人的戰略嗎
10年來,隨著解放軍從一支以步兵為主和力量投射能力有限的軍隊轉變成擁有遠程精確打擊資源的比較現代的軍隊,中國獲得了武器系統,採納了使之能夠在周邊地區發動先發制人的軍事攻擊(包括突然襲擊)的作戰理念.
·截止到2006年10月,解放軍第二炮兵的武庫中有大約900枚短程彈道導彈.由於獲取了蘇—30攻擊機和F—10戰斗機———兩者都裝備著各種精確制導武器———中國的進攻性空中力量得到了改進.解放軍還正在加強信息戰,電腦網路作戰和電子戰能力.而這些能力都可以用於先發制人的攻擊.
·解放軍的作者們說,當遇到更加強大的敵人時,先發制人是必要和合乎邏輯的.中國的軍事理論材料強調,靜態的防禦不足以在現代軍隊的高速和破壞力基礎上保衛領土.其結果是,解放軍的作戰理念尋求阻止敵軍集結和利用進攻性打擊來掌握主動權,從而使敵人不知所措.解放軍的理論家們認為,有效的防禦包括在敵人領土上,趕在其能夠動用之前摧毀敵人的實力.
中國獲得了力量投射資源,包括遠距離的軍事通信系統,空中指揮,控制和通信用飛機,耐久力很強的潛艇,無人戰斗機(UCAVs),以及新的精確制導空對地導彈.這些都表明,解放軍正在形成採取先發制人軍事行動的更強實力.解放軍的訓練注重"出其不意的"遠程打擊訓練或針對敵人海軍艦只群的協調一致的空中/海軍打擊.這也可能顯示出,它打算趕在本地區爆發危機之前採取先發制人的軍事選擇.
根據解放軍的《戰役學》文件(2000年),一旦敵對行動開始,"'積極防禦'的要旨就是主動殲滅敵人.……雖然從戰略上講,要以積極防禦為指針,但'在軍事戰役中'重點要放在掌握主動和積極進攻上面.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積極防禦的戰略目標".
除了開發殲滅敵軍的實力之外,解放軍還正在探索動用有限武力的選擇方案.中國的戰役理論把這種選擇定義為武力的"非戰爭"用途———政治脅迫的延伸,而不是全面的戰爭行為.1995年和1996年在台灣海峽進行的兩棲演習和導彈發射就是武力的"非戰爭"用途的實例.然而,這一概念還包括空中和導彈打擊,暗殺和破壞等.這種文章突出顯示了中國做出錯誤估計的可能性,因為任何這種行動的打擊對象,即使不是范圍更加廣泛的國際社會,都會視之為戰爭行為.
有關戰爭的一項全面觀點20年來,中國的文職與軍事戰略家一直就現代戰爭的性質問題進行辯論.這些辯論汲取中國戰略傳統及其歷史經驗內部的來源,以提供對"軍事革命","非對稱戰爭"和"信息化戰爭"的看法.這種辯論突出表明了中國對戰爭的非動能手段的興趣,以及經濟,金融,信息,法律和心理工具在中國的戰爭計劃工作中的作用的增強.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文件《軍事戰略科學》(2000年)突出表明了中國軍方全面和多方面的戰爭觀點.文件說:"戰爭不僅是軍事斗爭,而且還是政治,經濟,外交和法律戰線上的全面競爭."
最近,中國的軍事戰略家對國際法越來越感興趣,把它當作在戰斗前對敵手產生威懾的一項工具.在台海背景下,中國可能會利用一場信息戰,把第三方的干預描繪成按照國際法屬於非法.中國還試圖影響國際輿論,使之有利於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曲解,通過在學術意見和國家觀點中放棄長期公認的航行自由規范,而接受有關在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其上空,可能還有外層空間享有更大主權的解釋.
非對稱戰爭
確認和利用非對稱性是中國戰略和軍事思維的一個根本方面,尤其是作為一支較弱的軍隊打敗比較強大的軍隊的手段.自從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和"聯軍行動"以來,中國的軍事戰略家一直注重採取非對稱對策來利用技術上占優勢的對手的弱點.1999年《解放軍報》的一篇社論明確闡述了這一點:"占絕對優勢的強大敵人當然並非沒有較弱的一方可以利用的弱點.……我們的軍事准備的直接宗旨必須是找到利用強敵弱點的策略."中國對非對稱戰爭選擇的探索可以在其大量投資於彈道和巡航導彈系統方面看到.這些系統包括先進的反艦巡航導彈,水下作戰系統(包括潛艇和先進的水雷),太空對抗系統,電腦網路作戰和特別行動部隊.
中國軍事戰略中保密性和詭計的作用
中國軍事戰略中對在沖突中掌握主動權和使敵手不知所措的注重,帶來了對在戰略,作戰和戰術層次上採用詭計的重視.中國的軍事理論材料把戰略詭計定義為"引誘對方形成錯覺……並在造成人力和物資方面的最小代價情況下,以一種有組織和有計劃的方式產生各種假象,從而使自己獲得戰略上的優勢地位."
除了信息戰和常規的掩護,隱蔽和詭計之外,解放軍還汲取中國的歷史經驗,並從戰略和詭計在中國的治國之道方面所起的一貫作用中汲取智慧.最近幾十年,解放軍內部重新掀起研究孫子,孫臏,吳起和商鞅等中國經典軍事人物及其著作的熱潮.這些著作全都包含有關運用詭計的戒律.
中國共產黨對保密性的嚴重依賴與軍事上的詭計共同作用,限制了國家安全決策,軍事實力和戰略意圖方面的透明度.然而,過度的信心可能是由於軍事領導人迷戀於戰略和詭計所帶來的捉摸不定的好處.此外,指揮官用來對付敵手的技能也可以用於掩蓋解放軍系統內部的壞消息的傳播.而這種傳播是中國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因此,保密性和詭計可能是一把雙刃劍,它不僅給中國的敵手,而且給中國領導人造成迷惑.
回答者: joyem0708
3. 中國周邊安全環境分析(軍事理論課的作業論文)
1 、對我國安全環境復雜性的基本判斷:總體穩定,局部嚴峻,安全問題趨於復雜且風險加大
2,周邊安全環境是我國面臨的國際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影響我國國家安全和發展的最直接和最主要因素。我國地處亞洲東部,陸上有15個鄰國相接壤,與8個國家隔海相望,地處亞太地區的中心位置,特殊的地理位置早就了周邊環境的復雜性。我國地緣環境可謂先天不足,有後天難補的一面,但也有後天可塑的一面,我國擁有世界第二長邊界線,陸地邊界長達2.2萬公里,海疆線長達1.8萬公里,鄰國眾多,強鄰不少,領土領海問題自然存在不好分歧。二、我國安全環境面臨的威脅主要來自「三大方向和兩個重點地區」。
三大方向:東北亞、中亞和海洋,既緊密聯系,又相互交叉。
1東北亞方向:影響我安全環境的主要有兩大問題,一是朝鮮半島問題,二是日本問題。
2如果說朝鮮半島在我周邊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僅次於台灣海峽的話,那麼日本對我國家安全的威脅就僅次於美國。
3 中亞方向:對我國安全來說,中亞方向的安全隱患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三股惡勢力」的威脅;二是中亞五國未來的政局走向。特別是美國和西方勢力正積極插手中亞國家的事務,企圖發動一連串的所謂「顏色革命」,大力扶持那裡的親西方反對派通過「合法程序」的選舉奪取政權,使獨聯體面臨解體的危險,也使俄羅斯在這一地區的主導地位和核心作用被大大削弱。歐亞大陸地緣政治格局正在發生有利於西方的重大變化。這對以中俄為主導的上海合作組織、特別對我國的西部安全環境來說,無疑是新一輪的巨大沖擊。值得我們高度關注和警惕。
4 海洋方向: 美韓及美日軍演對我國領海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脅,同時是對其軍事的炫耀,是對我國及朝鮮的嚴重挑釁。南海問題,目前我國南海大部分島嶼被鄰國分割占據,我國原為南海問題的長期穩定與互利合作而努力,但從目前來看,實現這些問題的公平合理解決,尚需長期艱巨的談判。
5 兩個重點地區:台灣海峽。近年來,台灣島內的政治生態持續惡化,台獨勢力鋌而走險、製造台獨重大事變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連宋訪問大陸以後,兩岸關系雖出現了某些緩和跡象,但總體嚴峻的局面沒有改變。台灣問題仍處於可能爆發嚴重沖突的高危期。近來,美日聯手干預台灣問題的勢頭明顯加強,這對我「遏獨、止獨」的戰略意志、決心和戰略能力都是歷史性的重大考驗。釣魚島。釣魚島的歷史遺留問題及現今問題也是中日關系不斷緊張。
6. 對我國安全復雜性的基本判斷:總體穩定,局部嚴峻,安全問題復雜且風險加大:一是美國成為影響周邊安全環境的最主要因素;二是日本對我國周邊環境存在現實和潛在的安全威脅;三是周邊環境其他國家對我國的威脅;四是印度對我國領土的侵犯和威脅;五是恐怖主義的現實威脅
4. 結合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談學習國防軍事理論的必要性
1.開設軍事課程是國家法律賦予高校的義務
我們國家已經邁向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健康軌道,增強法律觀念是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2.開設軍事課程是時代的呼喚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所以,必須加強全民的國防教育,增強國防觀念。近代中國充滿血和淚的屈辱史對中國人民來說是刻骨銘心的,是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個國家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國防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3.開設軍事課程可以培養高素質的國防後備力量 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就是要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核心是要著力培養人才的全面素質。 4.軍事課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軍事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特殊的社會活動領域,具有其他學科和教育方式無法替代的綜合素質培養和教育的功能。5.有利於做好徵集大學生入伍工作。通過軍事課程的學習,增強了大學生國防觀念,培養了國防精神,這有利於做好徵集大學生的入伍工作。
徵集高文化素質青年入伍,是適應軍隊現代化建設建設的需要,是提 高兵員素質的重要舉措。
1、當代中國大學生學習軍事理論課是國家發展的需要
學習軍事理論課有利於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增強
有利於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增強愛國主義信念 培養大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 培養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學習軍事理論課有利於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增強
軍事理論課是一門歷史課 哲學課 科學技術知識課
學習軍事理論課有利於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增強
有利於大學生增強組織紀律觀念 培養艱苦奮斗精神 有利於大學生增強身體素質
2. 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之材,肩負著歷史的重任,同時也是當今國家國防實力的主要後備力量
3、學習軍事理論課有利於當代中國大學生的全面成才
5. 1、結合軍事理論課學習內容,試述你對我國國家安全問題的看法
我國周邊安全環境所面臨的威脅與挑戰 我國的安全環境存在著雙重性:一方面,一個相對和平穩定的安全環境不斷得到鞏固和發展;另一方面,我國又面臨著一些不安全因素和潛在的威脅。當前的國家安全是綜合的安全觀,要頭腦清醒,居安思危,深刻認識新形勢下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的極端重要性,確保信息安全、金融安全及糧食、石油等重要戰略物資的安全。 一、西方軍事強國對我國周邊安全環境的綜合影響 在世界軍事強國中,美國對我國的安全環境影響最大。由於美國的全球戰略和他目前所處的「一超」地位,使它和我國處在一種「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狀態。在諸多國家關系中,中美關系是最重要的。從主流看,美中建交後的關系是向前發展的,中美關系是發展中的曲折,曲折中的發展。但是,由於政治及戰略利益的原因,美國對我國的安全威脅應該是綜合的,長期的,帶有根本性的。主要表現在:政治上加緊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戰略;軍事上加強對我國遏制和防範;利用台灣問題對我國進行戰略牽制。另外,日本對我國安全的現實潛在的威脅也不容忽視。中日關系的發展非常重要,日本擁有雄厚的資金,先進的技術,我國擁有廣闊的市場,中日關系友好對大家都有好處,兩國關系的友好是兩國關系的主流。但是,從歷史的、發展的角度看,日本對我國的安全存在著現實和潛在的威脅,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主要表現在:1、日本與我國戰略利益矛盾日益突出,將我國列為潛在對手;2、日本的國防戰略由防禦性向進攻性轉變;3、日本右翼傾向嚴重,軍國主義根基雄厚;4、加強對與我有爭議的島嶼和海域的控制。目前,中日關系確保友好大局,日本軍力規模有限,因此在短時期內日本對我國不構成現實威脅。 二、周邊熱點地區發生突變的可能性對我國的影響 我國周邊熱點之一的朝鮮半島,由於南北雙方的立場相差甚遠,南北談判舉步維艱,是我國各周邊地區軍事力量最為密集的地區,而且南北軍事部署近在咫尺,軍事對峙的僵局很難打破。近年來,「朝核」問題突出,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朝鮮半島發生戰爭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一旦這種情況發生,將給我國造成很大壓力。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對立一天不解決,我國這一邊界地區的安全隱患就無法排除。由於歷史原因,印巴兩國既存在民族怨恨,又存在宗教糾紛,還存在著領土爭端,在短時間內很難得到解決。多年來,印巴軍事摩擦時有發生。印度不甘心只作南亞地區大國,1996年拒絕在《全面禁止核武器條約》上簽字,並以「中國威脅論」為借口,大力發展核武器,積極謀求世界核大國地位。印巴核軍備競賽的升級和對立加劇,對我國的安全環境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印巴雙方仍陣兵於邊境,相互對峙。克什米爾地區是印巴爭奪的焦點,如果爆發戰爭,必然會對我國邊境安全構成重大威脅。 三、邊界和海洋權益的領土爭端尚存 領土領海爭端問題直接關系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同時也危及國家和周邊地區的和平穩定,是影響國家安全的重大問題。我國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與一切國家發展友好關系,但另一方面與鄰國的邊境爭議及關於海洋權益的爭議情況也非常復雜,這些爭議有可能始終是影響我國邊境和領海安全的不穩定因素。這主要包括: 我國與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等獨聯體國家的領土爭端。這些爭端是沙皇俄國對我國的領土擴張造成的。1858年至1912年,沙俄強迫我國政府簽訂了19個不平等條約,割佔了154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此外,沙俄還侵佔了一些條約規定屬於我國的地區,違約建立了「實際守衛線」。新中國成立後,兩國從1964年舉行邊界會談,我國政府要求確認中俄條約的不平等性質,但也充分考慮到兩國人民的歷史和現實的交往,同意以這些條約為基礎解決邊界問題。前蘇聯政府拒不承認中俄條約是不平等條約,主張以「實際守衛線」為基礎解決邊界問題,違反條約提出了新的領土要求。1986年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在海參崴發表公開講話,表示在中蘇邊界問題上接受我方的主張,從而打破了僵局。1991年兩國簽署了中蘇東段邊界協議和中蘇西段邊界協議,劃定了7300千米共同邊界大部分的走向,前蘇聯放棄對兩江部分島嶼的主權要求。但大部分領土爭議仍懸而未決。蘇聯解體後,中蘇邊界問題變成了中國與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四個獨聯體國家的問題。四國繼承了前蘇聯的有關政策,承認中蘇邊界協定。1996年,我國與上述四國簽署了邊界軍事相互信任協定,為維護邊界地區的穩定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但解決爭端的前景尚不明朗。 我國與印度的邊界領土爭端。中印邊界在歷史上從未正式劃定過,但是按照雙方的行政管轄范圍形成了一條傳統習慣線,分為中東西三段,全長約1700公里。19世紀末20世紀初,統治印度的英國當局出於殖民擴張的需要,開始單方面劃定「中印邊界」,形成了12.55萬平方公里的爭議區。1947年印度獨立後,全部繼承了英國的邊界政策。對此問題,我國政府主張既要尊重歷史,又要考慮現實,應該採取平等協商,互諒互讓的原則,公平合理的加以解決。 除此以外還有中日關於東海大陸架的劃分爭端、釣魚島爭端,我國與越南關於西沙群島主權歸屬的爭端、我國與東盟一些國家關於南沙群島主權歸屬和南海海域劃分的爭端。這些爭端目前都尚未解決。 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的主題,和平與安全因素進一步增長,總體趨向走向緩和。在世界形勢趨於緩和的環境中,我國安全環境既有機遇,也有挑戰,機遇大於挑戰。我們一定要抓住有利機遇,爭取和利用一個較長時期的和平環境,發展經濟,增強綜合國力,加強國防現代化建設,為維護祖國統一和保衛國家安全做出新的貢獻。
6. 軍事理論期末論述題100分 1:試論國防力量在國家安全中的重要性 2:根據我國周邊安全環境談談個人對中日...
失去了強有力的國防力量,我們會失去曾經擁有的一切,包括我們自己。
7. 我國周邊安全環境面臨的主要挑戰有哪些 軍事理論
我國周邊安全環境面臨的威脅和挑戰
(一)美國的霸權主義和冷戰思維對我國周邊安全綜合性和長期性的的影響
1、美國推行全球霸權主義與「和平演變」戰略,與我國存在著根本利益沖突
美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全球霸權主義國家,冷戰結束後,與美國直接對抗的戰略力量消失了,美國稱霸世界的野心進一步膨脹,企圖以經濟、軍事實力為後盾,打著「民主」、「自由」的幌子,採取軍事威脅、政治滲透兩手並用,實現其獨霸世界和「消滅共產主義」的野心,視我國為長期戰略對手,力圖以政治、經濟手段「西化」、「分化」和遏制中國.以所謂人權為借口,干涉我國內政.美國統治集團認為,社會主義中國日益強大終將對美國的利益構成「威脅」,因而始終對我懷有敵意.其對華接觸政策的實質是誘壓兼施,兩手促變,歸根到底是企圖最終將中國納入西方體系.
2、美國軍力強大並在亞太地區保持前沿部署,具有威脅我國安全的軍事實力與潛在企圖
美國是世界頭號軍事強國,其經濟和軍事力量均對我國形成絕對優勢.近年來,美國重新把我國列為「敵性國家」和潛在作戰對象.目前,美在亞太地區仍有10萬駐軍,與其在整個歐洲的駐軍相當,而且其軍事部署有明顯針對我國的一面,一旦形勢需要,隨時都可對我挑起事端.
3、美國推行實質上的「一中一台」政策,是我實現祖國統一的嚴重障礙
台灣與祖國統一最大的外部阻力來自美國.近年來,美國更加明目張膽地推行實質上的「一中一台」政兼,暗中支持「台獨」活動,其目的就是將台灣問題作為牽制中國的重要戰略籌碼,並連通西太平洋一線對中國達成包圍態勢.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和政策,是我實現祖國統一的嚴重障礙,也是可能誘發台灣政局動盪的重要根源.
此外,美國進一步插手朝鮮半島事務;與我周邊一些國家重歸於好,討論所謂「共同利益」;和日本簽訂安保條約,其目的就有針對我國的一面,從而增加了亞太地區的不穩定因素.目前我國周邊安全環境所面臨的諸多麻煩,幾乎都有美國的背景.
8. 軍事理論論述題,我國周邊安全環境的現狀與發展趨勢,急求急求。。。
寫作思路:可以根據目前的國情以及周邊國家的狀況來進行描述,目光放長遠把國家的發展和未來聯系進來。
正文:
從1949年到現在已經六十三年了,這是和平的六十三年,雖然期間也經歷過幾場邊境沖突和局部戰爭,但戰爭似乎離我們很遠。在歌舞昇平當中,國人似乎都認為戰爭的危險已經離我們而去,真的如此嗎?
中國是世界上領國最多的國家,所處的區域環境是最復雜的,所面臨的國家安全問題也是最嚴峻的,並且這種嚴峻還處於不斷加深的趨勢。下面我就從我們面對的幾個國家和地區來闡述一下我國周邊安全環境的現狀和發展。
從先從東邊開始,依託第-島鏈的美日聯軍是中國和解放軍邁不過去的一道坎。按照目前雙方國力和軍力的發展趨勢,悲觀一點,五十年之內中國無法神破第一島鏈, 解放軍將長期被徹底鎖死在西太平洋。當然,這道防線並不是無懈可擊,至少它還有一個可供擊破的點一一台灣。
如果中國能拿下台灣,那麼第一島鏈將出現一-個巨大的缺口,基本就是不攻自破了,解放軍海軍就可以依託台灣這艘不沉的航母在太平洋進出自如,打造真正的藍水海軍。可惜,這只是一一個美好的想法,至少在目前看來,還看不到這個美夢實現的曙光。
再就是朝鮮,這是一個不安分的鄰居,它也是亞太地區不安定的因子。一個積貧積弱的鄰居對我們來說其實是一個隱患,尤其是一個手握核武器的「流氓」國家。你可以想像一個有錢人旁邊住
著一個手握沖鋒槍的餓要死的窮光蛋,會有什麼事發生?
再看看北方,俄羅斯。永遠不要拿俄羅斯當朋友,不管他過去和現在跟你是什麼關系,歷史早就證明,俄羅斯永遠是一個充滿野心的民族,這個國家有巨大的潛力,他的崛起只是時間問題。從國防角度來講,一個強大的鄰居形成就是個危險的信號,不管他信奉什麼主義,不管他跟我們是什麼關系,威脅已經形成,主動權就已經不在我們的手裡。
讓我們再把目光投向國土的西邊,你看到了哪?沒錯,阿富汗,在美國控制下的阿富汗。2001年美國人以打擊恐怖主義的名義進入了阿富汗並駐扎到現在並且沒有徹底撤軍的意識,為什麼?
美軍2003年控制伊拉克,兩年前全部撤軍,卻一直呆在阿富汗沒有走的意思,是沒完成「反恐」的任務的嗎?當然不是。你拿出地圖仔細看看就可以發現阿富汗的戰略地位太重要了。在阿富汗,美國可以對四個有核武器的國家形成壓力。
這四個國家分別是: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還有中國。之前有過消息說美國打算再阿富汗部署隱形轟炸機和空中加油機,反恐用得這個么?那些恐怖主義連防空導彈都沒有。如果你再那尺子量一下的話,你就不會對這個決定感到奇怪了。沒錯,這個部署就是針對中國的。
一旦美國真決定這么做的話,中國曾經最安全的大三線將不再安全,中國在西北地區的眾多軍事重工業甚至包括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都將處於美軍的打擊范圍之內。這不是我在危言聳聽,而是將來可能發生的事實。毛主席的那句「美帝亡我之心不死」是不過時的。
9. 結合你所學的軍事理論知識試述中國國家安全環境特點和在未來的發展中應採取的措施
請問,您是哪位? 那麼,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在安全問題上,就是要建立自己回的強有力的高科技的軍力,在周答邊環境局勢的問題上,要保持一貫的態度,和平發展,繁榮經濟,統一祖國。這是亘古不變的精神。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對外要保持明確的立場,對內要繁榮經濟,以人為本。現代環境的局勢下,中國要更加積極和正確的去應對世界的問題和國內的矛盾,平衡各個方面是我們中國現在要做的事情。
10. 求軍事理論論文,要求結合當前國內國際形勢,談談對中國國家安全環境的理解,1500字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地區力量的急劇變化,中國周邊地區形勢將繼續處於快速變化之中,各種不確定和不穩定因素將時有顯現,並對中國安全提出復雜的新挑戰。但是,和平與繁榮仍將是亞太各國共同的願望。亞太安全形勢的急劇變化不會根本扭轉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近一二十年保持相對穩定的發展勢頭。
一、大國關系的相對平穩發展是中國周邊繼續保持緩和的基礎
中國周邊地區是大國利益交匯之地,中、美、俄、日、印對地區總體形勢發展影響舉足輕重。盡管上述國家關系有密有疏,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彼此利益相互交織,在競爭中力求保持合作,避免迎頭相撞。美國雖視中國為主要潛在對手,並採取措施對中國防範遏制,但雙方在反恐、朝核、維持台海穩定及經貿合作領域存在共同利益,美國對中國仍採取兩面下注的政策,並不希望與中國發生對抗。美日同盟針對中國的一面雖有加強,但彼此亦心存防範:美借日制華,卻不希望中日交惡而不可收拾;日傍美製華,並不甘心為美火中取栗。遭受美國戰略擠壓的俄羅斯,在國力未得到全面恢復前,仍將是中國主要戰略夥伴,中俄關系有望繼續穩固發展。印美關系雖發展迅速,但印度不會全面倒向美國,淪為美遏制中國的棋子。在可預見的未來,只要自身策略得當,中國不會成為大國矛盾的焦點,在大國外交中仍有充分的迴旋空間。
二、地區熱點發生熱戰的可能性較低
中國周邊地區存在印巴矛盾、朝鮮半島、台灣海峽以及東海、南海島嶼爭端等問題。由於印巴關系持續緩和、美國更多介入南亞事務以及印巴相互核威懾,南亞發生大規模軍事沖突的可能性降低。朝鮮半島形勢因朝鮮擁核而面臨新的復雜性。但由於中、韓、俄強烈反對武力解決朝核問題,加之美國受困中東,無暇東顧,因此,從近期看,美國軍事打擊朝鮮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從長遠看,朝核問題仍可能出現輪番升級,但各方均會努力控制升級的勢頭,避免出現戰爭。在東海、南海島嶼權益問題上,由於中國與日本及南海國家一直保持著密切磋商,各方都希望通過談判解決問題,因島嶼問題引發個別意外沖突雖不能完全排除,但演變為大規模武裝沖突的可能性不大。今後一段時期, 台海形勢仍處在風險較高、不確定因素增多的時期。漸成「跛腳」的陳水扁正加緊通過推進所謂「憲改」,搞「台灣法理獨立」,不排除陳水扁進一步鋌而走險的可能。2007年的台灣「立法委員」選舉和2008 年台灣「大選」使島內局勢發展充滿變數。但只要美國堅持維持台海現狀政策,中國大陸及島上反「台獨」力量仍有能力遏制「台獨」的冒險舉動。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中國新一屆中央政府奉行的內政外交的核心理念是:對外謀求和平,對內謀求和諧,對台海局勢謀求和解。[1] 這種理念指導下的內外政策,將有助於保持台海地區的穩定。
三、非傳統安全問題將成為地區安全合作的催化劑
中國周邊地區存在的非傳統安全挑戰將長期存在,某些挑戰在一定時期內可能成為特定國家的主要安全威脅。隨著國際社會及地區國家對非傳統安全問題的重視,地區國家特別是主要大國將把應對非傳統安全挑戰視為增進合作、擴大影響的渠道和機會,積極探索並推動在多種框架、多領域開展合作。「9·11」事件後,防擴散、打擊恐怖主義成為中美關系不斷改善和加強的重要推動因素。印度洋海嘯和南亞大地震發生後,各主要國家充分利用救援外交,拉近與受災國的距離,為進一步發展和鞏固雙邊關系奠定基礎。在「10+3」機制的帶動下,東亞各國在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合作正不斷加強。2002 年11 月,中國與東盟領導人簽署了《中國與東盟關於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聯合宣言》。作為落實《聯合宣言》的後續行動,2004年1月雙方又簽署了《中國與東盟關於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制定了中長期合作規劃,在反恐、非法移民、禁毒、執法、刑偵等領域開展了更加有效的合作。在中國倡議下,首屆東盟與中日韓打擊跨國犯罪部長級會議2004年1月在曼谷舉行。會議通過了《首次東盟與中日韓打擊跨國犯罪部長級會議聯合公報》,表示東盟與中日韓三國決心在打擊跨國犯罪領域加強合作,支持建立「東盟安全共同體」 的目標。上海合作組織把打擊三股勢力、維護地區安全與穩定作為首要任務,近年來還逐步加強合作打擊中亞地區日益嚴重的毒品走私活動,把遏制和鏟除毒品走私納入反恐合作的框架之中。種種事實表明,非傳統安全問題已成為區域安全對話與合作的主要議題,並將成為改善地區國家關系的潤滑劑和加強安全互信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