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冷戰時期軍事實力

冷戰時期軍事實力

發布時間:2021-02-24 10:47:29

1. 冷戰時期蘇聯和美國軍事實力對比誰更強

實力對比:1947年3月12日,美國杜魯門主義出台,冷戰開始。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成立標志著兩極格局的形成。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同時也標志兩極格局結束,前後共44年。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格局變為世界多極化進程中的「一超多強」。當時的美國和蘇聯同為世界上的「超級大國」,為了爭奪世界霸權,兩國及其盟國展開了數十年的斗爭。在這段時期,雖然分歧和沖突嚴重,但雙方都盡力避免世界范圍的大規模戰爭爆發,其對抗通常通過局部代理戰爭、科技和軍備競賽、太空競賽、外交競爭等「冷」方式進行,即「相互遏制,不動武力」,因此稱之為「冷戰」。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爭奪,是世界長期不得安寧的主要根源。兩大軍事集團實力相當,誰都不敢輕易動用武力來結束對方與其的世界霸權爭奪。兩國都儲存了大量核彈頭,彼此相互保證毀滅。
第二,美蘇軍事力量的對比。1、海軍實力對比:美國海軍有96艘攻擊潛艇,
15艘航母,4艘戰列艦, 36艘巡洋艦,驅逐艦68艘,護衛艦115艘,支援輔助艦船約100艘, 海面巡邏艦船91艘。此外,當時美國海軍還有36艘SSBN搭載著640枚導彈。蘇聯海軍:潛艇360艘,其中62艘SSBN,14艘常規動力導彈潛艇, 200艘攻擊潛艇,84艘儲備,航母6艘,巡洋艦37艘,驅逐艦63艘,護衛艦168。特種船隻80.。2、雙方地面部隊和地面支援部隊總對比:蘇聯有主戰坦克55200輛,各型壓制火炮/火箭炮51700門/輛,共有坦克和機械化步兵師190個,炮兵師10多個,機械化空降師7個,戰術攻擊機:4900架。美國有主戰坦克11920輛,各型壓制火炮/火箭炮9130門,共有重裝師9個,步兵師3個,空降/空降突擊師2個,海軍陸戰師3個,戰術攻擊機:3210架。
第三,總體來看,陸軍蘇聯占優勢;海軍美國占據優勢,空軍兩國差距不大。蘇聯的坦克,壓制炮,火箭炮,戰術攻擊機,機械化步兵師,數量都遠遠超於美國,蘇聯的軍隊數量同樣遠超美國,蘇聯的軍事實力雄厚,蘇聯坦克質量要領先於美國,蘇聯最先進的坦克數量是美國的20倍左右;美國在經濟方面獨霸,蘇聯的經濟總量和生產能力都大大不及美國,美國的航空母艦,科學技術,國際地位,影響力,重要性和盟友實力都遙遙領先於蘇聯;蘇聯的軍費開支前期不如美國,但在中後期趕超;兩國核實力相當。

2. 冷戰時期那個階段蘇聯紅軍最強大 當時有那些軍事力量

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這一階段的特點是蘇聯強勢擴張,美國則處於戰略守勢。版這一時期,蘇聯縮小權了與美國的實力差距,特別是在軍事實力上一舉超過美國。而美國由於長期陷於越戰,加上73年的石油危機以及資本主義陣營內部的分化,霸主地位被嚴重動搖,不得不採取相對保守的戰略,響應蘇聯提出的緩和政策,試圖通過外交手段遏止蘇聯擴張和維護自身地位。

冷戰時期美國與蘇聯的軍力

我在這里根據解放軍出版社的《世界軍事年鑒》的數字用解體前的1991年蘇聯紅軍與美軍作一個比較詳細的對比,看看雙方的建軍特點:
蘇聯武裝力量: 約340萬人,其中:
戰略火箭軍:14.6萬人
陸軍: 140萬人
空軍: 42萬人
海軍: 45萬人 ...

3. 冷戰時期蘇聯和美國的軍事實力到底誰更強(不考慮核武器的情況下),...

應該是美國。美國一直占據著數量和質量的雙重優勢,到70年代中期的時候,美國在軍事科技上的優勢已經拉的很開,而且核導彈的互相確保摧毀也使得繼續追求數量優勢意義不大了。已經不再需要ICBM等繼續保持那麼大的數量優勢。

4. 冷戰時期蘇聯的全球打擊軍力多強大

蘇聯可以說在冷戰時期十分強大,可以與美國抗衡,20世紀中後期,蘇聯發展到了巔峰時期,這一時期的蘇聯在很多領域都超越美國。

蘇聯的戰略火箭軍編制14.6萬人,陸基核力量擁有洲際彈道導彈1388枚,攜帶超過7000枚核彈頭,足以對美國形成切實的核威懾。蘇聯在冷戰結束,1991年解體這段時間,一直是擁有世界第一陸軍,世界第二空軍和世界第二海軍的強大國家。

20世紀90年代初,由於種種特殊原因,蘇聯15個成員國先後以獨立國家身份加入到聯合國大家庭。蘇聯在國外的所有財產、外交機構、軍事設施,基本都由俄羅斯接收。

5. 冷戰時期蘇聯在歐洲前線的軍事實力

冷戰不同時期,軍力有所變化。
蘇聯在冷戰前期緊緊控制著東歐各個衛星國,因此蘇聯軍隊實際上是整個華約的軍隊。
華約在民主德國和捷克第一時間可以投入的兵力為88.7萬人。在東歐其它戰區95.73萬人,蘇聯保有231.1萬人。
在中歐戰場,華約集團並沒有能力對北約盟軍形成多大的優勢,如果想保持持續的突擊前進,必須仰賴從後方源源不斷投入兵力, 而北約同樣有足夠的力量實施增援。
冷戰中期,80年代蘇聯駐東德的部隊包括:10個坦克師,7個機械化步兵師,共計編成3個坦克集團軍, 2個合成集團軍,1個航空軍,共計37萬人,7000輛主戰坦克,2800輛步兵戰車,900架作戰飛機,300架直升飛機。

中蘇交惡時期,蘇聯在遠東集結115萬軍隊(虛值,真正能作戰的軍隊很少),歐洲駐軍變化不大。
坦克等裝甲部隊華約佔有數量優勢,戰時生產力蘇聯占優。
冷戰前期蘇聯空軍數量不明確,但1991年底蘇聯解體前,空軍總兵力為42萬人,編成39個師90個團。裝備各型飛機1.3萬架,全部由蘇聯航空工業部門提供。其中作戰飛機5082架,包括遠程轟炸機177架、殲擊轟炸機1780架、強擊機460架、殲擊機2 130架,偵察機475架、電子戰飛機60架、運輸機620架。

6. 冷戰時期,華約與北約哪個軍事力量大求解

02020202華約和北約兩大軍事集團,是勢均力敵的一對冤家。從一組20世紀年代中期雙方對比數字看,總兵力:華約538萬人,北約452萬人;作戰師總數:華約251個,北約89個;裝甲戰斗車:華約147800輛,北約66260輛;作戰飛機:華約10720架,北約7644架;艦船噸位:華約248萬噸,北約425萬噸;戰略核武器總當量:華約331300萬噸,北約133700萬噸;軍費開支:華約億美元,北約3005億美元。總的看,雙方各有優勢,具體來說:總兵力華約略多,但北約如加上文職人員,雙方基本上持平。華約陸軍占絕對優勢,特別是坦克、裝甲車華約兩倍多於北約。北約海軍優勢明顯,噸位兩倍多於華約;特別是航母、巡洋艦等大型水面艦只遙遙領先;艦艇總數雙方相差不多,但核潛艇華約較多;海軍航空兵飛機北約為華約的兩倍半。空軍作戰飛機華約在數量上占優,北約在性能上領先,雙方難分伯仲。戰略核力量華約在導彈部署數量和總當量上占據較大較大優勢。北約在軍費投入上遠多於華約,導彈精度亦高,足以彌補某些數量上的不足。因此,雙方總體實力旗鼓相當,但是有一點必須強調,華約和北約主要是在歐洲對峙,由於美國在北約軍事力量中佔60%左右,而美國大部分軍事力量在本土和亞洲,駐歐美軍只佔其總兵力的1/9,因此,雙方在歐洲的力量對比,華約在陸軍、空軍和戰略核力量上都處於相對優勢。北約成立快速反應部隊

7. 冷戰時期蘇聯和美國的軍事實力到底誰更強(不考

美國更強
在這里根據解放軍出版社的《世界軍事年鑒》的數字用解體前的1991年蘇聯紅軍與美軍作一個比較詳細的對比,看看雙方的建軍特點:
蘇聯武裝力量: 約340萬人,其中:
戰略火箭軍:14.6萬人
陸軍: 140萬人
空軍: 42萬人
海軍: 45萬人
防空軍: 47.5萬人
邊防軍: 23萬人
內務部隊: 35萬人(由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內務部領導)

而美軍呢,紙面上看是:
陸軍: 73.1萬
空軍: 51.7萬
海軍: 58萬
海軍陸戰隊: 19.5萬
總數為202萬多人, 但美軍有兩大特色,一個是文職人員制度,一個是高戰備的預備役, 此時美軍有文職人員100萬人,擔負起了除了作戰之外的幾乎大部分崗位,不管是國防部,各種科研後勤軍事院校等部門,都是文職,不佔用部隊編制,包括國防部長都是文職,也就是說,美軍的202萬是實打實的作戰部隊。蘇軍也有一些非現役的人員,但相對的比例就很低了。蘇軍編制內的很多人員做的事美軍文職的工作。
除此之外,美軍還有第一類後備役168萬,這些陸軍國民警衛隊,空軍國民警衛隊是有著精良的重武器和訓練的,在海灣戰爭中派駐海灣地區的這些國民警衛隊師或航空聯隊都是有著很高的戰備水平和作戰能力。比大多數國家的正規部隊還強。在這里我們只取其中的可以隨時動員參戰的57萬陸軍國民警衛隊和空軍國民警衛隊算進。

也就是說,蘇軍如果扣除邊防軍和內務部隊以及防空軍的話是240多萬,與美軍相當,如果大家把這些內務部隊,國土防空等都算上, 蘇軍是340萬多,而美軍是202萬加100萬加57萬,接近359萬。 美軍其實是一隻與蘇軍規模相當的武裝力量。

接著我們看一下冷戰後各個軍種雙方的規模變化:
先看戰略核力量,其實蘇聯在規模上追上美國只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而且也只是在ICBM等部分力量上略微超過了美國的規模,在核彈頭總數,在戰術核武器,彈頭總數上仍有欠缺。 而且美國此時之所以不在繼續追求數量,很大程度是技術上領先優勢已經很大。

其實,真正可以象生產香腸一樣生產導彈的是美國,我們看一下60年代初美國被蘇聯的所謂「導彈優勢「刺激後的軍備建設規模:
1963年時,美國的潛射與陸射ICBM達到了497枚,而蘇聯只有122枚,全部是無掩體的地面發射。1964年,蘇聯導彈增加了67枚達到189枚,而美國光是民兵導彈就從160枚增加到600枚,全國可攻擊蘇聯本土的ICBM達到1045枚,更別提空軍還有1160架的核 武轟炸機,而蘇聯只有189架在質量上也遜色的轟炸機。
戰略核潛艇,美國在1964年建成彈道導彈核潛艇11艘,1965年8艘,1966年7艘,1968年建成5艘,5年時間就建成了31艘彈道導彈核潛艇,同時期,核動力攻擊潛艇的建造,1964年8艘,1966年6艘,1967年12艘,1968年12艘, 也就是說在5年裡建成38艘,
總起來看:在5年的時間總共建造了69艘核潛艇,平均3個半星期一條核潛艇下水。
而在這5年裡,美國還建造了44艘導彈巡洋艦/驅逐艦和兩艘大型航空母艦
同一時期,美國在越南打的熱火朝天,並且正投巨資開展阿波羅計劃與蘇聯進行航天競賽。
什麼是瘋狂,這就是了!
(點評:如果我國這樣下餃子,估計軍迷們也就不會關心爬牆黨了————都麻木了,呵呵 )

這就是工業的威力。 美國在整個冷戰時期的核潛艇建造總數上少於蘇聯,不是工業能力或財力不足,而是不需要,蘇聯為了在技術上追趕,經常需要技術上的跨越發展,在項目上層出不窮,表面上玲琅滿目,實則冷暖自知。美國拉斐特級SSBN,換過三次彈道導彈,戰力一次次提升, 而蘇聯不得不連換幾次彈/艇組合。美國在建成拉斐特之後十幾年內沒有建造SSBN,只用導彈的改進就足以保持技術領先, 等到再出手,就是空前強大的俄亥俄了。
美國一直占據著數量和質量的雙重優勢,到70年代中期的時候,美國在軍事科技上的優勢已經拉的很開,而且核導彈的互相確保摧毀也使得繼續追求數量優勢意義不大了。已經不再需要ICBM等繼續保持那麼大的數量優勢。

接著看海軍,這是沒有懸念的一個軍種,沒什麼好比的, 二戰結束時美國海軍戰艦如雲,到50年代末的時候,仍擁有25艘航母,10艘戰列艦,80艘巡洋艦和驅逐領艦,368艘驅逐艦,195艘潛艇。
到了60年後後,因為開始以企業,小鷹等超級航母為主,美軍確立了15艘航母的規模,並保持到冷戰結束。
相比之下,蘇聯海軍直到70年代,在有一批裝備柚子的軍艦形成綜合的戰鬥力後才可以拿出檯面看一下,但與美國海軍的規模仍是沒法比的。

空中力量是個常被誤解的領域之一,事實上,美國空中力量的數量優勢一直很大,
根據我國1975年出版的《蘇聯霸權與歐洲》一書中的數字,蘇聯在朝鮮戰爭剛結束不久的50年代中期,總共擁有戰術飛機大約1萬架左右(也有情報機構認為 是接近一萬五千架),但是在60年代初期,已經降至大約一半,4~5000千架左右。(也有西方有情報機構估計當時蘇聯有戰術飛機近萬架)
而根據我國世界知識出版社1961年的《世界知識年鑒》,當年美國空軍兵力是82.5萬人,共有91個聯隊,約1萬9千架飛機,另外還有海軍航空兵 6800架飛機。
美軍是一個每個軍種都有空中力量的軍隊。 空軍以固定翼為主,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幾千架飛機有固定翼也有直升機,陸軍則有近萬架直升機, 整個空中力量的總數不管是固定翼還是直升機都大大超過蘇聯。
(從另一個角度我們看看飛機產量也可以大略估算出, 蘇聯的單發中型戰斗機MIG23產量也不過6000來架,而美國的F4重型戰斗機就有5000多架了,蘇聯在航空工業生產上與美國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蘇聯在數量上相對美國占據優勢的只有陸軍,陸軍上占據優勢的是主戰坦克,裝甲車以及火炮數量,而在陸航直升機數量上處於劣勢。
而這很正常,蘇聯是傳統的陸上大國,有一大把鄰國,自己帶的小兄弟如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相對於歐洲的西方對手如西德,法國,英國等是大大不如,只能靠老大哥自己赤膊上陣才能獲得優勢。
此外還有一點要注意的,蘇聯在很長時間里核力量、海軍、空軍等對西方都是很大的劣勢,為了謀求戰略平衡。蘇聯只能以在中歐囤積大規模的裝甲集群作為主要威懾。
但我們也可以注意到,東西方在陸軍兵力上的差距並不是那麼大,數量差距大的主要是坦克數量。 這是和東西方的軍事思想有關的。 蘇聯陸軍基於二戰經驗,講究大縱深突破,需要其裝甲矛頭持續沖擊敵防禦縱深,一個個裝甲師更像是消耗品,在其自身自持力喪失之前,基本就被拼掉。
而西方則講究依託防線層層防禦,持續作戰,其作戰師編制大,齊裝滿員率高,各輔助兵種比例大。 所以我們會看到,蘇聯極端追求坦克數量,而西方則保持坦克,反坦克導彈,飛機,直升機等多種反坦克手段的綜合部署。

8. 冷戰時期社會主義華約各國軍力綜合國力排名

華約內部依次是:
綜合國力:東德、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
人口:波蘭、東德、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亞。
經濟兼工業:東德、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
軍力:東德、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匈牙利。
上述只是中早期的排名,後期有變動。
華約以外的南斯拉夫綜合國力、經濟、工業、軍力僅次於華約中的東德,人口次於波蘭、東德。

9. 求美國冷戰時期軍事實力 也就是軍事裝備

美蘇冷戰前期,也就是60年代中期以前,沒有可比性,美國占絕對優勢,蘇聯這個時候沒有和美國全面對抗的實力。而這個形式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改寫了。據1989 年的資料顯示,美國戰略核彈頭運載工具約 2260 件,核彈頭 1.4 萬個,戰役戰術核彈頭 1.5 萬個,總當量 50 億噸;蘇聯擁有戰略核彈頭運載 工具 2494 件,戰略核彈頭 1.1 萬個,戰役戰術核彈頭 5400 個,總當量 100 億噸。也就是說,在核武器方面,蘇聯從古巴導彈危機後認識到核武器處於美國的劣勢會在對抗中處於不利地位而開始瘋狂發展核武器,從70年代開始以後蘇聯一直遙遙領先美國,這個指標是從當量來說的。而在常規軍方面,80年代左右以前60年代中期以後是蘇聯略站優勢,據統計,冷戰時期蘇聯的坦克數量是北約總和的兩倍,包括美國的,而且還不算華約的其他小國的坦克,蘇聯在60年代就已經研製出了適應現代戰爭的步兵戰車,而美國在80年代後才有步兵戰車服役,雖然美國有技術優勢,但是蘇聯的數量優勢太明顯,而且80年代前蘇聯的戰斗機和戰略轟炸機是不輸給美國的。在美國B2隱形轟炸機研製出來以前,蘇聯的圖160海盜旗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戰略轟炸機,而B2服役時蘇聯已經解體了。武裝直升機方面蘇聯的直升機無論性能還是載重都優於美國。海軍雖然遜於美國海軍,但是差距也不像今天俄羅斯海軍和美國的差距,所以說,冷戰時美蘇軍事對比60年代中期以前美國是絕對優勢,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時蘇聯略占優勢,80年代中後期美國又從新奪回了戰略優勢。

閱讀全文

與冷戰時期軍事實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