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南漢軍事實力

南漢軍事實力

發布時間:2021-02-24 05:06:19

『壹』 南唐的實力到底怎麼樣,為何北宋滅唐如此輕松

中華上下五千年,朝代更新替換的非常的快,南唐在歷史上其實實力可以說非常的厲害,但是後來卻被北宋輕易滅國了,如此強大的一個國家能被輕易滅亡,絕對有方方面面的問題,要說統治者肯定有很大的責任,李煜沉迷作詩筆墨,根本沒有盡到一個君主的責任



雖然說,南唐沒有一個好的君主,但是也不能全責怪李煜,畢竟當時那個時候可能南唐註定要被滅亡,當時由於後晉、後漢連年戰亂,而南唐趁機慢慢發展起來,國家的實力也逐漸強大起來,也就是因為這個被別人盯上了。

『貳』 為何南楚與南漢纏斗43年而西楚與西漢卻用四年分出勝負


上圖_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

從形象化的角度看,西楚與西漢爭霸就像象棋中“將”和“帥”代表的項羽與劉邦那樣,更多的是全局戰略性上的攻守。

而南楚和南漢則更像棋盤上的其他棋子,在亂世爭霸中被當作棋子使用(南楚曾為後晉充當耳目替其通報周圍國家的動向,南漢也被後梁冊封以制衡其他割據勢力),爭霸也更多地變成了戰術上的攻防。

不過,不管怎麼說,兩次“楚漢爭雄”都提供了濃墨重彩的歷史。西楚與西漢爭霸開啟了四百年的雄渾漢風時代,南楚與南漢爭雄則孕育了文化登峰造極的宋朝。

『叄』 歷史上的南漢國是怎麼回事

劉龔(又名劉岩、劉險、),五代時期南漢國的建立者。後梁貞明三年(917),劉龔以廣州為興王府,「即皇帝位,國號大越,改元曰乾亨。……立三廟,置百官」①建立了割據嶺南的封建政權,轄屬四十七州,領有今廣東、廣西之地。次年,劉龔以漢代劉氏後裔自居,改國號曰「漢」,史稱南漢。南漢自917年立國,至971年為北宋所滅,歷四主,統治嶺南五十多年。其中,劉龔在位25年,是南漢四主中在位時間最長,也是四主中較有作為,對戰亂時代嶺南的安定和建設貢獻較大的國主。 劉龔是藉助其父兄的勛業而在嶺南發跡的。劉龔的父親是劉謙,兄為劉隱。唐末,劉謙曾任廣州牙將、封州(廣東封開縣)刺史,「有兵萬人,戰艦百餘艘」。劉謙死後,長子劉隱襲父職;以後,以軍功歷任封州行軍司馬、節度副使、 節度使。後梁開平元年 907年,劉隱受後梁冊命,襲原職,兼靜海軍節度使、安南都護,兼中書令,受封為南平王(後改南海王)。史載:劉氏「父子起封州,遭世多故,數有功於嶺南,遂有南海」。劉隱死後,後梁末年,「悉以(劉)隱官爵授龔,襲封南海王」。二劉龔雖憑借父兄功業起身,但比其父兄更富有軍事才幹。劉隱任封州節度副使時,節度使徐彥若「委以軍政」。當時,嶺南的局勢,對比中原局勢而言,雖然比較平靜,但處於四分五裂之中。其中,曲 據交州(越南河內),劉士 政據桂州(廣西桂林市),葉廣略據琶州(廣西南寧市),龐巨昭據容州(廣西容縣),盧光稠據虔州(江西贛州市),盧光睦據潮州(廣東潮安縣),盧延昌據韶州(廣東韶關市),還有高州刺史劉昌魯,新州(廣東新興縣)刺史劉潛,名為朝廷刺史,實際上也是地方割據者。這些人,乘中原戰亂,皇權衰弱,從唐的統治中游離出來,占據一方,各自為政。劉隱要恢復和維持嶺南局部的統一和穩定局面,要在嶺南建立起權威,必須首先威服或征服這些小割據者。但劉隱在這方面的努力沒有取得成功。他初攻韶州,即以失敗告終。劉龔為兄出謀劃策,顯示出他軍事上的遠 見卓識。劉隱於是「盡以兵事付龔」。劉龔不負兄之所望,「悉平諸寨」。削平這些割據勢力後,劉襲委派代表到這些州邑去作刺史。 正是在武力統一的基礎上,再利用了中原紛亂這一有利的客觀形勢,劉龔才得以建國稱帝。劉龔建國後,採取了一些鞏固政權,維護統一,發展地方經濟和文化的措施。 首先是爭取士大夫的秉力支持,為南漢國家的建設創造了條件。 唐朝末年,四海鼎沸。相對而言,嶺南卻是一塊平靜的「樂土」。從中原南遷避難的封建士大夫為數不少;原在嶺南做宮的,也都在此落戶。這些封建士大夫對劉氏是否支持,對南漢的立國和穩定,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的。劉龔很清楚這一點。因此,他繼承了其兄禮賢下士的作風。據史籍記載,當時客居嶺表或土著的士大夫,著名的有王定保、倪曙、劉槽、李衡、周傑、楊洞潛、趙光裔等。這些士大夫在劉隱作鎮嶺南時,曾得到劉隱的「招禮」,「皆辟置幕府,待以賓客」。他們為劉隱在嶺南擴展勢力,鞏固地位作出了貢獻。劉龔兄終弟及,在嶺南建國後,將這些士人安置在國家的重要職位上。不僅如此,劉奠還注意解決一些士人的後顧之憂,使他們真心實意,腳踏實地地為南漢政權服務。如趙光裔,原是中原大族,唐末滯留嶺南,雖被委以高官,但「恥事偽國,常怏怏思歸」。 劉龔知情,即令人模仿趙光裔手跡,遭使貴書至洛陽,召其二子並其家屬皆至嶺南,使趙光裔「驚喜,為盡心焉」。推誠相待,換取了士人的秉力支持。《新五代史》載,南漢建國後,「為國制度,略有次序,皆用此數人焉」。趙光裔在南 漢為相二十餘年,使南漢「府庫充實,政事清明,輯睦四鄰,邊境無恐」。 在地方,劉龔接受兵部侍郎楊洞潛的建議,一改唐末以來以武人為刺史的流弊,主要任用士人為州刺史,「稗宣政教」,使「民受其福」,這一做法,使南漢地方吏治比較澄清。在史籍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南漢地方官施行惠政的記載。如禎州(廣東惠州市)刺史簡文令「盡心民事」;得州(廣西桂平縣)刺史劉博古「有惠政,民多愛之」;郴州(湖南郴縣)刺史陸光圖「至郴,周恤窮民,招輯兵士,民皆呼為『陸父」,。相反,州縣官吏貪濁殘暴的記錄卻不多見。當然,這並不能說明南漢地方上真的沒有貪官污吏,但這至少可以說明,南漢的地方吏治,總的來說,比以武人為刺史的中原王朝或其他割據政權要好。文士為官,縱或貪濁,其危害性總不如武人作官,愚魯不馴,性貪行暴,動輒興兵作亂,茶毒一方。南漢統治嶺南半個世紀,歷四主,除劉龔外,其餘三主都屬荒淫暴虐,政治腐敗。為什麼南漢不致出現重大動亂,為什麼南漢 能苟延殘喘呢?這大約與劉龔用文人治州縣,手無兵柄,吏治較清;中央雖亂,地方不亂,嶺南人民還能勉強維持生計有關。 另外,在拓展南漢疆域方面,劉奠也得到士人的大力協助。例如,劉龔興師平定鎮南(廣東羅定縣)叛亂,擊敗馬楚對嶺南西道的爭奪,累戰俱捷,盡有五管之地,就是因為得到兵部侍郎楊洞潛的協力襄助。 其次,推行睦鄰的外交政策,維持了嶺南的安定局面。 南漢與楚、南唐和閩相鄰。這幾個國家,對南漢的治亂安危有重要影響。劉龔通過通婚、遣使聘問等途徑,與諸鄰國建立睦鄰關系。劉隱在位時,為睦鄰,曾嫁女與楚國主,是為馬皇後。劉龔建國後,馬皇後已死。當時,楚國勢力較強,與南漢爭奪嶺南西道發生摩擦,兩國友好關系陷入僵局。南漢兵部尚書趙光裔意識到楚國對南漢的潛在威脅,對劉襲說,「自馬後崩,未曾通使於楚。親鄰舊好,不可忘也」。劉龔根據趙光裔的推薦,委派「有使臣才」的諫議大夫李纖出使楚國,重修舊好。楚國也遣使報聘。兩國握手言和。:F1南漢與吳(南唐)、閩也是使者往來頻繁,關系十分友好,極少發生爭戰;與蜀和雲南鏢信(唐時的南詔)等政權也有「遠交」關系。封建史家對南漢的外交政策很贊賞,說南漢「睦鄰封,續舊姻,寧邊鄙,弧敵兵」;「行李往來,常勤聘問,區區嶺外,晏然小安」。劉襲「講信修睦,以通鄰好」的外交政策,維護了嶺南的安定局面,使嶺南人民得以休養生息。 第三,積極扶助國內和海外的經濟貿易。 從唐朝中後期始,嶺南地區的經濟已有長足的發展,成為一個極富特色的經濟區,號稱「富饒之地」,是唐朝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之地。唐末戰亂,黃巢義軍雖曾進軍嶺南,但對嶺南經濟並未造成嚴重破壞。經濟的發達,促進經貿的繁榮;加之劉龔出自富商之家,具有重商思想,富有從商經濟。因此,在他統治時期,鼓勵發展經濟貿易。當時,「嶺北商賈至南海者」,他「多召之」。還「與嶺北諸藩歲時交聘」。這除了推行睦鄰政策這一政治因素外,籍此進行經濟貿易,互通有無,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尤其是西通黔蜀,其經濟意義應是佔主要地位的。南漢的經貿活動,最令人矚目的,還是在於對外貿易方面。廣州地處南海,以其優越的地理環境,很早就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一個重要中心。五代時期,雖中國戰亂,經濟殘破,對外貿易已大大萎縮,但廣州在南漢統治下,對外貿易規模雖不及盛唐之時,卻也持續不衰。這與劉襲在位時,著意招徠海商,「籠海商得法」有密切關系。外貿的結果,使南漢獲得豐厚的利益,「內足自富,外足抗中國(中原王朝)」氣號稱「富強」。。劉奠重視商業,扶持經貿, 主觀上純粹是為了滿足南漢統治者奢侈腐化的生活需要,但在客觀上,卻促進了嶺南經濟的發展和繁榮。 第四,接受楊洞潛的建議,興學校,倡教育,置選部,行貢舉。貞明四年 (918),即南漢建立次年,就舉行科舉考試,錄取進士、明經十餘人。以後,科舉取士「歲以為常」。劉龔重視文教,重用士人,刺激了嶺南文化事業的發展。南漢朝在音樂、歷法、詩賦等文化領域,都有一些建樹。如陳用拙,自少學習禮樂,「尤精音律」,著有《大唐正聲琴籍》十卷,其中載錄了琴家對操名的i侖述,以及古帝王名士善琴者事跡;又以古調缺征音,補新征音譜若干卷。周傑精於歷算,鑒於傳統《大衍歷》數有差,因敷衍其法,著《極衍》二十四篇。黃損曾與都官員外郎鄭谷、僧人齊已定近體詩諸格,為湖海騷人所宗。 以上所述,是劉龔建立南漢,統治嶺南期間,對歷史所作的貢獻。但是,劉龔作為一個封建帝王,與其他封建帝王一樣,也存在著不少的缺點和錯誤。最明顯的,一是苛酷:「為刀鋸、支解、剖剔之刑,每見殺人,則不勝其喜,不覺朵頤,垂涎呀呷」,充分暴露了其統治階級的殘忍本性;二是奢侈:「悉聚南海珍寶,以為玉堂珠殿」氣造成勞民傷財;三是開啟了宦官專權之門。唐末,宦官蠢國害民,為禍甚烈。劉龔未能吸取近在眼前的歷史教訓,在晚年疏遠士人,「專任宦官,由是其國中宦者大盛」另外,劉龔為了南漢統治能夠長治久安,寄希望於取得一個吉祥的國號、年號和名字,頻繁地去舊換新;又寄希望於酷刑震懾,這種緣木求魚的思想和行動,說明了劉龔一個封建統治者的愚昧. 總而言之,劉龔建立南漢,治理嶺南,對於維護嶺南的安定局面,發展經濟和文化事業,還是有較大貢獻的。沈起煒先生著《五代史話》,認為南漢的統治並沒有什麼興革:「這個從統治階級上層產生的地方勢力完全照老規矩辦事,根本想不到有興革的必要」。其實,南漢統治者(包括劉龔)勵精求治的精神及革故鼎新的作風,誠然不如後周的郭威、柴榮,但劉龔辦學校,設貢舉,這在戰亂後的嶺南,應該說是「興」;他「多延中國(中原)士人置於幕府,出為刺史」,創造了嶺南「刺史無武人」。的文治局面,這對於唐末五代以來多以武人為刺史的狀況,則是一「革」。正如鄭學檬先生所言:「這是一個打破武人任刺史的局面的例子。雖然還不能改變當時武人因軍功而升刺史,刺史多武人的現象,但已是一個突破」哆。對任何一個歷史人物,都應一分為二地看待。只有既看到其對歷史的貢獻,又看到其局限性,我們對這個歷史人物的認識才算是正確的,對他的評價才算是中肯的。 劉龔死後,子孫繼位,無論是威望還是治國本領,都不及劉龔。這一點,劉龔生前已有明察。臨終時,他對顧命大臣說:「奈何吾子孫不肖,後世如鼠入牛角,勢當漸小爾」(賬明了他對南漢國前景的憂慮。事實正如劉龔所預料的,在劉龔之後,南漢雖維持了近三十年的統治,但幾個統治者素質都極低劣,在政治上不僅無可稱譽的建樹,而且奢侈腐化,寵用宦官,濫施酷刑,國政日壞。因此,可以說,劉龔之死,是南漢歷史的一個轉折點。此後不久,爆發了張遇賢領導的農民起義,「由是山海間盜賊竟起」,「嶺東皆亂」。;同時,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的斗爭也更趨激烈。南漢國勢日衰,已成為一個空架子。北宋建立後,只派潘美一軍南征,即勢如破竹,輕而易舉地滅亡了腐敗透頂的南漢割據王朝。

『肆』 宋仁宗時期,遼宋之間的軍事實力對比如何呢

遼國的前身是游牧於北方草原的契丹部落,五代後梁貞明二年(916年,此時趙匡胤尚未出生),統一了契丹諸部的耶律阿保機稱帝,建立帝國,國號契丹。二十年後,中原為後唐清泰三年(937),軍閥石敬瑭叛變,並向契丹國借兵,消滅了後唐,建立後晉政權,並割讓燕雲十六州給予契丹。至此,契丹帝國的國土北至貝加爾湖,西抵中亞大漠,東臨日本海,南部則跨過長城切入中原。再過十年(947年),因石敬瑭的繼任者石重貴與契丹反目,遼太宗耶律德光發兵直逼開封,滅晉,同年耶律德光將國號改稱「大遼」。

那麼,為什麼劉徹時代的西漢能夠擊潰匈奴,李世民時代的大唐能夠征服突厥,而宋王朝在國力最盛的時候也無法從遼國手裡拿回燕雲之地?進而言之,為什麼宋王朝在與遼國、西夏、金國等草原鐵騎的交兵中,都未能重振漢唐雄風?

如果說,長城防線的喪失導致宋人的防禦力大打折扣,那麼良馬的路匱乏,則使宋朝部隊的攻擊力受到限制,難以跟草原鐵騎一爭兵鋒。相比之下,遼國、西夏都是馬資源充沛的地方,戰馬唾手可得。按遼國兵制,「每正軍一名,馬三疋」,每一名士兵配備三匹馬。這是宋人不可能做到的。

另一方面,就契丹而言,10世紀之後的遼國跟漢武帝時代的匈奴、李世民時代的突厥也不可同日而語。匈奴與突厥都處於比較原始的部落或部落聯盟的文明形態,而遼國已經從中原王朝學習到構建國家的組織能力。在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帝國之前,契丹各部只是鬆散的部落聯盟,各部落擁有獨立的武裝力量,平時各自為戰,耶律阿保機仿效中原王朝的組織方式,將它們結成一個緊密的國家共同體,設立南北樞密院控制全國武裝,並創設直隸於契丹皇帝的常備軍——宮帳軍。不管從國家的組織能力、財稅汲取能力,還是從戰時動員能力來說,大遼帝國都非以前的匈奴與突厥部落所能比擬,即使漢武帝與唐太宗再世,也未必能夠征服遼國。

毫無疑問,宋遼之間誰也吞不了誰的戰爭,如果長久耗下去,只會兩敗俱傷,對誰都沒有好處。因此,雙方停火,坐下來談判,在承認即成現實的基礎上達到和平協議,無疑是雙贏的選項。我們對宋遼「澶淵之盟」的評價,也應該放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展開。

『伍』 北宋與南宋的兵力相較如何

兵力也就代表著軍事實力,接下來我們分析一下。

一、立國初期,兩宋的軍事能力都不差,但是北宋衰落迅速

北宋脫胎於五代十國的後周,在當時的叢林世界,後周的軍事實力最強。北宋立國初期,軍事能力很強的。趙匡胤的宋軍,滅了南漢、南唐、後蜀,趙光義又滅了北漢,對於極盛時期的遼國,柴榮發動了一次大規模滅遼之戰;趙匡胤、張廣義都帶兵大軍征討過遼國。可見,當時的北宋,是不怕遼國的。

金國滅亡後,南宋跟蒙古打了四十多年。當時的蒙古,是全世界最強大的軍事機器,稱霸歐亞大陸,打垮了所有敢於抵抗的軍事組織。跟歐亞大陸眾多國家相比,南宋抵抗時間是最長的、也是最後滅亡的。試想,如果北宋面對蒙古,可能就一觸即潰了。

『陸』 西漢東漢南漢北漢後漢哪個國力最強

毫無疑問肯定是西漢,其實歷史上根本沒有所謂的西漢東漢南漢北漢後漢,這都是後世為了區分它們自己起的,它們本身都叫漢,西漢和東漢其實都算是一個朝代,都是漢高祖劉邦傳下來的,只是漢朝在國祚兩百年左右的時候被王莽篡了,這一段歷史被稱為西漢,在這段歷史中出現了文景之治和昭宣中興,連敗匈奴,設立西域都護府疆土也達到了最大,對外喊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口號,西漢大一統疆域和思想,確定儒家思想為統治地位

漢初時全國三分之一的男丁在二十級爵的體系下有爵位,三分之二的勞動力有自己的土地。關中和河南的自耕農家庭,就是史書中那些所謂「六郡良家子」;華北的自耕農家庭,就是史書中的「幽並游俠兒」。漢帝國需要武士拱衛宮廷,那麼京畿的六郡良家子自帶武備為皇帝做「漢家執戟郎」;漢帝國需要武士守護邊疆,那麼邊地的幽並游俠兒自帶弓馬為國家「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漢武帝要建立騎兵部隊,全國養馬,也沒哪個不開眼的地主敢推三阻四。漢帝國則對這些人回報以土地和爵位。這種廣泛的動員和對國家制度的信任才是秦漢第一帝國軍事力量的根源。漢帝國有完整的中央軍和地方州郡兵制度,配合本身的生產力優勢,足以碾壓東亞周邊蠻族。在這種軍事力量的保護下,邊地的州郡也建立起來,無地的百姓逐步遷入新開辟的國土,於是中原八姓入閩建立了福州城,於是南越國土上建立了嶺南九郡,於是夜郎國完蛋了,於是那些不開眼的敢犯我強漢的就被誅了。

『柒』 當年宋朝要是有秦朝的軍事實力會怎樣 我想會把蒙元一起滅了吧

不好說,歷史不能假設的,真要假設,考慮的東西太多,軍事實力是一部分,版但政治、經濟權、文化乃至地理環境等都要考慮,況且打仗也不是光靠軍事實力,天氣、地形、後勤、策略等都會對戰爭的最終結果有影響,不確定、不可控的因素太多。

『捌』 冷兵器時代的中國,哪個朝代的軍隊巔峰戰力最強

中國歷史上建立的自己國家且別史學界承認的朝代有:

夏、商、周[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西漢、東漢)、三國時期(魏、蜀、吳)、晉(西晉、東晉)、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宋(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綜上所述,冷兵器時代的中國,哪個朝代的戰鬥力最強?我選漢朝。

『玖』 曾經大一統的強國,因為哪場戰爭和亞洲弱雞並立

20萬人被殺,差點丟失廣西,這個大一統朝代太丟人了

中國史上有無數朝代,強漢盛唐剛明,各個一往無前,皆算大一統時代的正向典範。

至於弱的也有不少,大分裂動亂時期幾乎都能算上。不過那都有個先決條件,就是沒有相對大一統。而唯一一個大一統卻飽受欺凌的朝代也有。

兩國戰事就此陷入僵持狀態,持續沒多久後,宋越講和,戰爭結束。

唯一讓人不忿的是,那無數被擄掠走的廣西居民就此沒了任何消息。

實事求是的說,宋軍雖然最後反擊戰打的還不錯。

但整個戰爭中,宋軍都是被牽著鼻子走的存在,經常處於被動挨打境地,除了大軍壓境時候,依靠軍隊數量優勢獲得的一點戰績外。其他時候,損失無數,屈辱也無數。

越南面對的就是這樣的宋朝軍隊,你讓它又如何會看得起宋朝?

自此以後,越南雖然收起了入住中原的野心,可是摸透宋朝底細的他們,依然沒有消停,而是致力於對南方的侵略。他們逐步侵佔了占城、高棉等國後,成功奪得了湄公河流域控制權,最後漸漸成長為東南亞小霸。

由古觀今,這越南能成獨立國家,甚至發展壯

『拾』 宋朝的軍事能力怎樣

看宋朝的軍事實抄力,我們從如下幾個方面分析:
一是軍事實力的組成,軍事實力首先是國家戰略目的,其次指揮員素質,
再次技戰術和裝備,後勤保障等;
二是看國家整體實力,國家的經濟、文化和科技等方面;
三是民情等。
我們看宋朝強調文官治國,開創了文官執政,文武中以文為主,
且軍隊大部分在京城及附近地區,邊境空虛。
懷疑武官,開創了軍隊換防先河。
再有就是奢靡之風,從皇帝到民間歌舞昇平,不能備戰,軍隊雖多,只是龐大身軀。
綜上所述,宋軍是實力整體較弱的。
當然不乏岳家軍、梁家軍等地方武裝的強大,從圍堵梁山到打方臘起義,
這個凸顯了國家軍隊的 軟弱。

閱讀全文

與南漢軍事實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