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能不能介紹一下山東師范大學校史
辦學歷史沿革山東師范大學的前身山東師范學院成立於1950年10月,是在原華東大學教育學院和山東省行政幹校的基礎上組建的,系建國後山東省成立最早的高校之一。1952年院系調整時,原齊魯大學物理、化學、生物三系同時並入。1958年,學校的體育系、藝術系相繼分離出去,建成山東體育學院、山東藝術學院。1970年,學校機關及部分系部遷到聊城辦學。1974年,機關及大部分系部遷回濟南,同時籌建山東師范學院聊城分院(即聊城大學的前身)。1981年8月,經教育部、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學校更名為山東師范大學。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學校現已發展成為一所學科專業齊全、辦學層次較高、辦學條件較好的綜合性高等師范院校,成為山東省屬高校的排頭兵,進入全國師范院校的先進行列。建校60年來,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20萬多名合格人才。現有全日制在校生約35000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近4500人。另有成人教育學生12000人,長短期外國留學生300多人。
新中國建立前,山東曾有一所師范專科學校,抗日戰爭時期遷往安徽省,抗日戰爭勝利後又遷回濟南,1948年春改為山東師范學院,設五科及一進修班,有教員30多人、學生464人。1948年秋濟南解放,師范學院自行解散。
濟南解放後,中共中央華東局創辦的華東大學抽調部分幹部和師生,吸收舊山東師范學院的部分師生,建立起教育學院。1949年11月,教育學院一度獨立改為山東師范學院,次年4月,執行全國整編方案,又被撤銷,其中一部分人員仍回華東大學,一部分人員並入山東省行政幹校。
1950年9月,中共中央華東局決定,華東大學與山東大學合並,原華東大學教育學院的人員與山東省行政幹校調出的部分人員,在濟南城南關營盤街前濟南蠶桑學校舊址籌建山東師范學院。9月18日,華東大學66名學生轉到山東師范學院,10月15日至25日招收新生進行報名,10月27日至29日舉行新生考試,提出的辦學任務是,「根據新民主主義教育方針,以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法,培養具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高度文化與科學水平和教育的專門知識與技能、全心全意為人民教育事業服務的中等學校師資。」當時,全校有專任教師31人、兼任教師3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9人、講師5人、教員4人、助教6人;另有幹部16人、職員17人、工人14人。設立國文、史地、教育、數理化、博物、藝體等六個系,招收第一屆學生301名(國文45、史地46、教育51、數理化42、博物53、藝體64),學制定為三年,後因社會急需師資提前一年畢業;附設中學教員訓練部,招收失業中學教師69名,每期三個月,屬短訓班性質;共有300多名學生在校學習。當時全院僅有圖書8000多冊、顯微鏡6架、鋼琴兩架,體育場長不足60米,房舍狹窄,設備簡陋。第一任院長兼黨組書記田佩之(原山東公學校長、解放區山東大學副校長、華東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教務長劉力行、國文系主任趙毅生、史地系主任廉立之、教育系主任田佩之兼、數理化系主任王峻岑、博物系代主任李長楫、藝體系副主任田友齡。
1951年7月,山東師院從蘇州華東革命大學和天津華北革命大學又聘調20多名教師任教,如心理學教授章益、教育學教授傅統先等,把原來的數理化系分為數學和理化兩個系,把藝體系分為藝術和體育兩個系,使山東師院由6個系增為8個系,圖書也增加到5萬多冊,還在千佛山下確定了新校址,開始興建一樓(二層教學樓)、一廳(飯廳)和四幢平房宿舍,安置了部分系科,招收第二屆學生345名、中學教員短訓班學員70名。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進行院系調整,在中央教育部「發展師范教育」的方針指導下,山東師院被列為「調入」一類的院校。上級相繼將私立齊魯大學理學院的物理、化學、生物三系師生和圖書資料、儀器設備,以及天算系和文科部分教師,青島美術專科學校的32名學生,上海高校的部分理科器材,調入了山東師范學院。院系調整後的山東師院由8個系發展為中文、歷史、地理、教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藝術、體育等10個系,校舍也擴大很多,院部和文、史、教、地、數等系在准備調整時已由營盤街和千佛山下遷到濟南商埠經五路緯九路,物、化、生三系遷到經五路緯七路,藝、體兩系駐在十二馬路道德街,而將千佛山下的校舍調給了山東財經學院。院系調整後的山東師院,教師發展到140多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26人、講師25人、教員25人、助教42人;職工發展到132人,其中幹部職員70人、工人62人;從全國招收了第一屆四年制本科生,以及兩年制專科生和一年制速成班,在校學生達到1300多名;圖書增到25萬多冊,儀器設備也大量增加。院系調整前後,院長兼黨組書記余修,副院長兼副書記劉洪軒(1953年3月任職),教務長王大彤,副教務長田仲濟。
1953至1957年是我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建設時期,中央對教育提出「整頓鞏固,加強重點,提高質量,穩步發展」的方針,並相繼召開兩次全國高等師范教育會議,發布《關於改進和發展高等師范教育的指示》,制訂發展高師教育的規劃。在此精神指導下,山東省人民政府於1953年撤銷山東財經學院,把校舍和部分人員並入山東師院,中文、歷史、藝術、體育四系又從濟南商埠遷到千佛山下,名為三院,但教育系停止招生。1954年,國家又以230億(建國初期幣值)投資山東師院基本建設。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在千佛山下新址建成了教學大樓兩幢(各8900多平方米)、圖書和辦公大樓一幢(6200多平方米)、教職工宿舍樓兩幢(各1500多平方米),以及幼兒園、衛生所等。1955年暑期,進行第二次遷校,全部由濟南商埠遷到千佛山下,實現了集中辦學。1956年又增設外語系,並且各系都擴大招生,招收本科生940名、專科生675名,比前幾年每年招生數增加一倍多。到1957年,山東師院有中文、歷史、外語、數學、物理、化學、地理、生物、體育、藝術(音樂、美術兩個專業)等10個系11個專業,教師增到511人(教授25、副教授21、講師72、教員50、助教317、教輔36),職工增到388人(幹部39、職員152、工人197),在校學生3083人,已發展成為一所具有相當規模的高等師范學校。1956至1957年,彭畏三、張濱黃相繼任院長,蘇克強、許用思相繼任黨委書記。副院長劉洪軒、劉震,副書記董子宜、陳福惠。
這一時期,師生普遍參加學習馬列主義和時事政治,經常開展社會宣傳活動。在校內外演活報劇、展覽漫畫、義演損獻,宣傳「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報名參加軍事幹校,慰問軍烈屬,制訂《愛國公約》;連續數年寒暑假留校參加「鎮反」和「三反」、「五反」運動,分批參加濟南市的「三反」、「五反」工作隊,參加農村的「土改」工作隊,等等,受到了實際的階級斗爭和民主革命的鍛煉。
這一時期,學校十分重視教育理論的教學和教育實踐。山東師院剛建校就設立了教育系,並組織全院幹部和教師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和邏輯學,系統地學習教育理論。1952年春,調進一批有教學經驗的中學教師,擔任各系基礎課和教學法課的教學工作。院系調整後,各系普遍開設了教育學和心理學課,以及教育史課,又將山東省實驗中學和第一工農速成中學劃為山東師院的附屬中學,作為教育實驗和見習、實習的場所。1955年,實驗中學劃歸省屬,工農速中改為山東師院附中,還建立了和平路小學,1956年改為山東師院附屬小學。隨後,各系科與濟南市以至全省不少中學建立了聯系,把教育見習、實習列入教學計劃,廣泛開展了教育實踐活動。
這一時期,學校十分重視教學改革和教材建設。山東師院建校初期,根據中央政務院「關於高等學校課程改革的決定」,增設了社會發展史、中國革命史、政治經濟學等公共課程;1952年學習蘇聯,從課程設置到教學形式,都學習凱洛夫《教育學》的辦法。1953年又提出「教學改革應以教學內容的改革為主」,「學習蘇聯經驗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不要生搬硬套」。並在教學檢查和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從1954年開始圍繞編寫教材掀起改革熱潮。當時,強調教材內容要聯系中學實際,要吸收國內外科學研究新成果,要批判地吸收舊教材的內容,要注意科學性、系統性和相互聯系,等等。改革的結果,使當時開設的125門課程,有73門自編了新講義,占總數的58%。
這一時期,學校十分重視遠景規劃和基本建設。從1954年1月開始,余修院長親自帶領基建委員會成員,連續數月研究布局、勘察現場、設計藍圖、檢查施工,在一年多的時間內(至1955年7月完工)就建立起兩幢各8900平方米的教學大樓和一幢6200多平方米的圖書和辦公大樓(即現在的文化樓),當時被譽為濟南市三大民族形式建築群之一,至今仍然結構堅固、形體壯觀,既具有民族風格,又充滿時代氣息。
這一時期,學校就重視了函授教育。山東師院在1956年4月建立函授部,1956年暑期開設中文、生物、化學三個專修科,學制三年,在全省范圍內招收達不到大專畢業水平的中學教師500多名,以後還辦過夜校和業余大學,為多形式的培養師資和發展成人高等教育奠定了基礎。
這一時期,學校還十分重視師資隊伍建設。1952年院系調整時,學校領導盡力多爭取一些老教師來山東師院任教;隨後又大批培養青年教師,形成梯隊;精心制訂培養規劃,逐人落實進修計劃;並且經常深入宿舍,了解教學、科研情況,重視人才、培養人才。
1958至1962年,我國進入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年五年計劃時期,中央對教育提出「要走自己的路」和「教育大革命」的口號,強調師范院校要促進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因而,山東師院從招生到基建都繼續擴大和發展。1958年擴大招收本科生1172名、專科生237名,並組織各系師生下鄉大辦農中,在校內大辦工廠,還同意體育系獨立出去成立山東體育學院,藝術系與山東藝校合並成立山東藝術專科學校;1960年繼續擴大招收本科生1339名、專科生82名,增建政治系,恢復教育系。三年中,系科雖然還是10個,但規模有較大發展,1961年春在校學生增到4200多名;基建方面先後建成教學大樓一幢(註:即原文史樓,7700平方米)、學生宿舍樓四幢、教工宿舍樓九幢,還有健身房、大禮堂、教工食堂、幼兒園、化研所、貿易樓,等等,總建築面積達到8.8萬多平方米。1961年秋,隨著國民經濟的暫時困難和學校教育規模的壓縮,山東師院減少了各系的招生名額,全院只招生600多名,不到1960年招生數的一半。接著,大力學習貫徹黨中央和國務院關於「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以及教育部頒布的《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即「高教六十條」,強調「教學為主和勞逸結合」的原則,提出「調整充實,提高質量」的口號,在1962年恢復體育系,停辦教育,系,並將生物、地理兩系二、三年級的部分學生(計304名)轉入山東財經學院,招生也進一步減少到508名(本科415、專科93),生物、地理等系暫停招生。學校集中精力總結「教育大革命」的經驗教訓,討論制訂切合實際的辦學方向、政策、條例和措施。1961年前後,劉砥石代理黨委書記,劉洪軒任院長。副書記董子宜、王士舉,副院長王大彤、葉錦田、田仲濟。
1963至1965年,黨中央在全國繼續貫徹落實「八字方針」,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使國民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山東師院在全國形勢的推動下,要求師生員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進一步落實「高教六十條」的精神,根據高等師范教育的培養任務,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加強對教學、科學研究、生產勞動和師資培養等工作的領導,努力提高教育質量。1963年,學校多次組織幹部和教師討論和檢查教育方針貫徹執行情況,強調切實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堅強的無產階級教育革命戰士,真正的勞動人民的知識分子,名符其實的又紅又專的人民教師;並且組織師生採取多種形式,廣泛開展學習雷鋒的活動;幹部圍繞反對官僚主義、分散主義和鋪張浪費等問題,相繼開展「五反」和「四清」運動,逐步形成了認真教學、勤儉節約、助人為樂、民主團結的風氣。1964年,山東省人民政府根據國務院對有關高等院校進行調整的指示精神,又決定撤消山東藝術專科學校,將音樂、美術兩個專業調回山東師院,重建藝術系,實行主、副科制,本科四年,即主修美術(或音樂),兼修音樂(或美術),仍在藝專辦學,學生畢業後既能教音樂又能教美術;同時,根據中央關於加強理論隊伍建設的指示,學校決定建立教育學、世界近現代史(重點是亞、非、拉)、中國現代文學等研究室,開始重視和加強了科學研究工作。是年,國家還撥款近30萬元,建設教工宿舍12、13、14樓和青龍街277號、196號、200號、龍鳳街6號,以及山東師院附屬小學的部分教學用房。1965年7月中、下旬,省辦濟南英語專科學校縮編並入山東師院(教師30多人、幹部10多人、學生400多人),成立英語系;10月下旬,位於濟南北郊五柳閘的山東農學院實驗農場(345畝土地)調給山東師院,作為師生學農的基地;11月24日,決定在歷城窯頭公社辦一所農中,辦一個中等技術人員訓練班;還組織師生到八里窪辦學,輪流到部隊當兵,要求各系建立學工、學農、學軍基地等。省里提出「我國高等教育要建立自己的一套,打破資本主義和蘇聯的框框,培養出更好的人材」,強調山東師院的中心任務是:「高舉毛澤東思想的偉大紅旗,以階級和階級斗爭為綱,認真開展社會主義教育,堅決貫徹毛主席的《「七三」批示》(全面安排學生活動,減輕學生負擔),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進行教學改革,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使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都能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到1965年,山東師院有中文、歷史、政治、外語(英、俄專業)、英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體育等11個系12個專業,教師543人(教授13、副教授26、講師90、教員43、助教339、教輔35),職工497人(幹部123、職員179、工人195),在校學生2796人,還有附中、附小等。1965年前後,黨委書記張濱黃,院長劉洪軒,副書記劉砥石、董子宜,副院長葉錦田、王大彤、田仲濟、劉明凡、張維冷、付效宗。
這一時期,學校師生經常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真貫徹黨中央和國務院提出的「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1958年,全校130多名幹部、教師到鄒平農村進行勞動鍛煉,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辦教育、興水利、改農具,受到農民歡迎。有1348名學生分批到臨沂、菏澤、濟南等地區幫助13個縣辦起各類民辦學校665處,招收學生25000多名。1959年又下放數十名幹部、教師到泰安農村進行勞動鍛煉。1960年,抽調38名幹部到壽光縣參加保糧保鋼增產節約運動;抽調3800多名師生到齊河參加「三秋」勞動。1964年冬,中文、歷史、政治等系師生到齊河、平度、陵縣等地參加農村「社教」運動。1965年冬,全院應屆畢業生和大批機關幹部和教師到歷城等縣參加「四清」工作隊。
這一時期,學校形成了愛護公物、勤儉節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良好風氣。自1958年以後,山東師院大部分學生都是來自山東農村,加上學校重視思想政治和勞動教育,師生中形成了熱愛勞動的風氣。大家在雜草叢生、亂石遍地的千佛山下校園內,拉磚抬土,平整操場,修路壘石,義務建校;普遍開荒種菜,植樹栽花,美化校園;多數系班都建立了理發組、修鞋組、維修組,自己動手檢修門窗教具、設法節約水電、相互理發修鞋。廣大青年學生和教職工積極開展學習雷鋒和其他先進人物的活動,學先進、趕先進的空氣十分濃厚。1963年3月,全院師生員工收聽「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報告,以及雷鋒生前戰友關於雷鋒事跡的介紹;學習雷鋒同志的日記;4月份聽「五好戰士」錢正康同志的報告,等等。各系班紛紛出牆報、提倡議、訂計劃、寫日記,宣傳雷鋒的事跡,學習雷鋒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助人為樂、舍己為公的精神,較普遍地做到了為祖國而勤奮學習,自覺犧牲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和國家利益,團結互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這一時期,學校的業余教育和函授教育有較大發展。1958年開始辦業余大學,開設過中文、政治、物理、數學、外語(英、俄、德、日、法)三年制專科和五年制本科班。1959年5月,省函授教育工作會議決定以山東師院為主擔負全省的本科函授教育,並協助各師專辦專科函授教育。是年暑期,招收函授生880名,有專科畢業程度入學的二年制和三年制本科班,也有高中畢業程度入學的五年制本科班,相繼開設了中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政治、教育等8個專業,在全省設立了6個函授站,共有本專科函授生1893名。1960年又招收函授生500多名。1963年以後還增設了英語、俄語兩個專業。為提高我省中等學校師資水平作出了貢獻。
這一時期,師生結合集體大搞科研的開展也取得一些成果,例如:1958至1959年,在自然科學方面有數學系安裝的電子模擬計算機,物理系試制的晶體管、光敏電阻、熱敏電阻和超聲波洗塵器,化學系研製的多種試劑,化研所研製的絕緣漆,生物系研製的生長刺激素和人體寄生蟲調查、濟南鼠類調查,地理系編的《山東自然地理》、《濟南地理》、《山東河流志》及山東各地區水文、氣候、地貌、植被的調查;在社會科學方面有中文系編寫的《「五四」以來文藝思想史》、歷史系編寫的《近百年山東人民反帝斗爭史》等。1960年,物理系試製成功「半導體非線性電阻」,地理系編制了《平度縣總體規劃》,政治系、馬列室編寫出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哲學教科書(上下冊)、中共黨史教科書,歷史系編寫出《山東通史》、《毛主席論歷史科學》等。但由於急於求成,研究不深,多數成果比較粗糙,未能出版或推廣應用。
從1958年開始,學校相繼制訂了《教師教學工作暫行辦法》、《科研工作暫行辦法》、《助教培養試行辦法》、《學生科研活動組織條例》、《學生勤工儉學方案》、《山東師院勤儉辦學方案》、《領導幹部轉變工作作風和改進工作方法若干規定》,等等。廣大幹部和教師經常帶領學生下鄉下廠,開門辦學,調查研究,深入課堂、宿舍和餐廳,與學生同吃同住同勞動。廣大學生嚴格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組織性紀律性很強。
這一時期,「忠於黨的教育事業」立志當人民教師的專業思想深入人心,畢業生普遍地無條件地服從國家分配,多數到地縣中學任教,在艱苦地區留得住、用得上。許多畢業生數十年如一日,桃李滿天下,已成為特級教師、勞動模範和各級學校教育領導骨幹。據不完全統計,「文革」前入學的畢業生13000多人,現在(註:指校史成書時間)是特級教師的數百人,高級教師1萬多人,大學教授、專家、學者兩千多人,全國優秀教師、省拔尖人才、勞動模範數百人。
資料來源:《山東師范大學校史》(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還有很多不一一摘錄了。自己看吧
Ⅱ 山東師范大學分哪幾個系
艾,都說那麼詳細了我還說什麼啊!!建議摟主去山東師范大學的學校首頁去看看,那裡面介紹的比較詳細啊!!給我加分吧?
Ⅲ 哪位知道自考山東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論文答辯題目有哪些
分為好幾部分,如教學類的,文學類的等等,每部分題目不一,大約在交論文前一個月,他們會給你寄一本書,當然題目並不一定必須從這裡面選。題目太多,不方便一一輸入,轉發幾個相關題目吧~
一、自考生畢業論文選題指南
(一)、美學
1、論自然美
2、生活丑與藝術美關系研究
3、論優美
4、論崇高
5、悲劇理論研究
6、市場經濟與美學研究
7、文學作品美學風格研究
8、丑的美學意義研究
9、應用美學研究,如園林美學、書法美學、服飾美學、廣告美學等
10、中國古代美學專題研究,如古代美學思相家,美學范疇注變,某一美學著作等
11、西方美學專題研究
12、喜劇性研究
13、藝術品與非藝術品關系研究
14、審美時尚研究
15、審美趣味的個性化研究
16、審美教育與完美人格培養的研究
17、美的民族性研究
18、美的歷史發展性研究
19、中西美學思想的比較研究,如人物比較、范疇比較等
20、中國當代美學思想的研究
(二)、文學理論
1、市場經濟對藝術創作的影響研究
2、文藝政策研究
3、文藝與現實生活關系研究
4、文學語言研究
5、文學風格研究
6、文學欣賞對文學創作的影響
7、藝術靈感研究
8、論藝術欣賞的主體性
9、文學作品的理論反向
10、中國文化專題研究
11、西方文論對中國文學影響研究
12、中西文論比較研究,如文論家、理論
13、藝術真實性問題研究
14、當代文學與傳統文化關系研究
15、當代文學與西方文化關系研究
16、文學作品與宗教關系研究
17、當代西方文學理論研究
18、關於文學與人生的研究
19、文學社會效果研究
20、目前文學理論熱點研究
二、外國文學論文選題范圍
1、荷馬史詩研究
2、古希臘戲劇研究
3、古希臘文學對後代文學影響研究
4、但丁研究
5、莎士比亞喜劇研究
6、莎士比亞悲劇研究
7、文藝復興時期文學思潮研究
8、彌爾頓詩歌研究
9、古典主義戲劇研究
10、歌德研究
11、浪漫主義文學思潮研究
12、拜倫研究
13、雨果研究
14、普希金研究
15、現實主義文學思潮研究
16、《紅與黑》研究
17、《人間喜劇》研究
18、狄更斯研究
19、果理研究
20、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
21、易卜生研究
22、托爾斯泰研究
23、海明威研究
24、現代主義文學思潮研究
25、卡夫卡研究
26、聖經文學研究
27、《沙慕達羅》研究
28、《一千零一夜》研究
29、《源氏物語》研究
30、泰戈爾研究
31、川端康成研究
32、大江健三郎研究
三、現當代文學選題目錄
1、鴛鴦蝴蝶派再認識
2、張恨水社會言情小說論略
3、論《春明外史》的「野史」特點
4、論《金粉世家》中冷清秋形象
5、論《啼笑因緣》中樊家樹形象
6、《啼笑因緣》與《秋海棠》比較研究
7、論平江不肖生的武俠小說
8、還珠樓主武俠小說論
9、王度廬「鶴一鐵」系列武俠小說
10、金庸武俠小說簡評
11、回顧與瞻望:新派武俠小說的過去與未來
12、試析魯迅小說的人物形象系列
13、魯迅小說的敘事藝術
14、魯迅小說中的懺悔意識
15、魯迅小說中的女性世界
16、《傷逝》再解讀
17、《孔乙己》的敘事藝術
18、魯迅小說 中的童年敘事
19、魯迅小說的詩化特徵
20、魯迅與老舍國民性批判比較
21、老舍小說的京味特徵
22、老舍小說的語言藝術
23、沈從文小說中的湘西世界
24、沈從文小說的抒情化傾向
25、論沈從文創作中的人性內涵
26、蕭紅小說創作的抒情色彩
27、蕭紅《呼蘭河傳》的詩化特徵
28、郁達夫小說藝術論
29、廢名小說的審美特徵
30、廢名小說藝術論
31、張愛玲小說的悲劇意識
32、張愛玲小說中電影表現手法運用
33、郁達夫小說中的孤獨者形象
34、審美化的人生——張愛玲散文論
35、馮至詩歌中的現代意識
36、論艾青詩歌中的憂郁
37、《圍城》新論
38、孤獨與夢想——重讀《邊城》
39、郭沫若詩中的抒情主人公
40、《女神》浪漫主義風格論
41、胡適與中國現代新詩
42、周作人散文藝術論
43、朱自清散文藝術淺析
44、冰心「小詩」簡論
45、徐志摩散文藝術論
46、徐志摩詩歌中的意境
47、戴望舒與中國現代詩派
48、卞之琳詩歌「非個人化」傾向論
49、穆旦詩歌中的「自我」
50、曹禺戲劇的詩意特徵
51、茅盾小說中的「現代女性」
52、《腐蝕》的心理分析藝術
53、巴金《寒夜》新論
54、郭小川詩歌論
55、賀敬之詩歌論
56、李瑛詩歌論
57、論聞捷的愛情詩
58、論李季的詩歌
59、公劉詩歌論
60、艾青新時期詩歌論
61、論艾青國際題材的詩歌
62、論艾青的創作道路
63、論舒婷的詩歌
64、顧城詩歌論
65、論「朦朧詩」的產生
66、論「朦朧詩」的藝術特徵
67、「第三代」詩人論
68、論「朦朧詩」與「第三代」區別
69、論趙樹理的《三里灣》
70、論趙樹理建國後的小說創作
71、信紙柳青的小說創作
72、論柳青的《創業史》
73、《創業史》藝術論
74、論建國後戰爭題材的小說
75、茹志鵑的小說創作論
76、論吳強的《紅日》
77、論《保衛延安》的思想與藝術
78、論王蒙的小說
79、論王蒙的《活動變人形》
80、蔣子龍小說創作論
81、高曉聲小說創作論
82、張潔小說創作論
83、論新時期軍事題材的小說
84、賈平凹小說論
85、張煒小說論
86、論莫言的《紅高梁》系列小說
87、論楊朔的散文藝術
88、論劉白羽的散文藝術
89、論秦牧的散文藝術
90、論新時期的文化散文
四、古代漢語論文題目
1、古代漢語詞類活用現象綜述
2、《論語》句法研究
3、《孟子》中的「之」字
4、《孟子》中的「其」字
5、《左傳》被動句研究
6、先秦「是」的用法及其發展
7、《韓非子》中的被動句
8、先秦雙賓語句的類型
9、「被」字的詞義演變
10、從《韓非子》看先秦的副詞
11、從《莊子》看先秦的賓語前置句
12、《苟子》副詞研究
13、先秦修辭方式研究
14、《戰國策》中的「是」字
15、《國語》中的判斷句
16、《國語》中的被動句
17、試論詞義的演變類型
18、詞義引申的原則和方法
19、試論漢字形體演變對字形結構分析的影響
20、古今修辭方式的比較
五、古代文學及近代文學題目
1、中國古代洪水神話考論
2、《詩經》燕鄉食詩的場面描寫
3、《離騷》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4、《戰國策》中策士言辭的抒情化特徵
5、《莊子》中的畸人描寫及其思想蘊涵
6、論《詩經》中的婚戀詩
7、《左傳》中行人引詩分析
8、《孟子》文章的論辯技巧
9、《莊子》寓言的場景描寫
10、宗玉賦試論
11、賈誼政論文的策士風范
12、司馬相如賦的現實政治企向
13、論《史記》中下層人物的描寫
14、漢樂府民歌的諷諭特徵
15、論蔡邕的碑體文
16、曹植詩風的衍變
17、潘岳哀誄文的創作特色
18、陶淵明田園詩的藝術風格
19、梁園文人群體的辭賦創作
20、漢武帝時期賦家考論
21、《史記》人物合傳的結構安排
22、《古詩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
23、鄴下文人游宴活動與游宴詩創作
24、阮籍詠懷詩的抒情特徵
25、左思詠史詩的詠懷特質
26、謝靈適山水詩的摹象特點
27、宮體詩的女性描寫
28、論《文選》對詩的分類
29、論《子夜歌》
30、《世說新語》的語言風格
31、陳子昂的詩歌理論與詩歌創作
32、王維詩中的禪趣
33、論杜甫安史之亂時期的詩歌創作
34、盛唐時期絕句的特色
35、柳宗元的山水游記
36、李商隱詩歌的朦朧美
37、岑參邊塞詩初探
38、論李白的夢詩
39、論白居易的感傷詩
40、韓孟詩派的藝術追求
41、晚唐苦吟派詩人的創作心態
42、論中唐傳奇的創作特色
43、試論西昆體的藝術風格
44、歐陽修記體文的創作特色
45、蘇軾黃州詩試論
46、論陸游的愛國詩
47、論辛棄疾的以文為詞
48、李清照詞的藝術個性
49、柳永詞的語言特點
50、蘇軾對詞境的開拓
51、賀鑄詞的藝術個性
52、論誠齋體
53、宋末逸民詩初探
54、王安石散文的寫作風格
55、論關漢卿的喜劇創作
56、馬致遠的神仙道化劇
57、論《倩女離魂》的藝術特點
58、《高祖還鄉》的諷刺藝術
59、《水滸傳》的忠義觀
60、《三國演義》的戰爭描寫
61、豬八戒形象分析
62、「三言」中的商人形象描寫
63、公安派的小品文創作
64、《金瓶梅》的家庭生活描寫
65、《西廂記》的繼承與創新
66、《琵琶記》悲劇意蘊分析
67、元代少數民族詩人的詩歌創作
68、元代散曲的情感企向
69、宋江形象分析
70、《牡丹亭》的浪漫主義特色
71、論西門慶形象的文化警示意義
72、「三言」「二拍」中的風塵女性
73、李贄「童心說」的文學價值
74、論《西遊記》的諧趣
75、清初歷史劇興盛原因初探
76、明清才子佳人小說的敘事模式
77、《聊齋志異》中的書生形象
78、《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
79、大觀園的文化意義
80、《紅樓夢》的夢幻描寫及其意義
81、《長生殿》的愛情觀
82、狐鬼花妖盡世情
83、《儒林外史》的批判意識
84、論賈寶玉的人生悲劇
85、論林黛玉
86、論桐城義法
87、張飛、李逵形象塑造比較
88、花間詞的藝術成就
89、《紅樓夢》中的丫環群象
90、魏晉散文的駢儷化傾向
91、歸有光的散文創作
92、《桃花扇》的結構藝術
93、論晚唐的懷古詠史詩
94、江西詩派宗杜論
95、論《史記》對後世小說創作影響
96、宋代豪放詞的藝術風格
97、論明清小說題材的邅變
98、《文心雕龍》對創作構思的分析
99、嚴羽《滄浪詩話》以禪喻詩分析
100、道家虛靜說對古代詩歌創作論的影響
Ⅳ 山東師范大學歷史類是進校後再分嗎
呵呵,我就是山師的歷史學專業,我們學院名為歷史與社會發現學院,現有歷史學、社會工作學、世界歷史3個本科專業, 這個師范類歷史學專業是要在填志願的時候就分開填報的,到時候直接錄取,不會再分 ,並且一旦錄取,轉專業的可能很小,注意世界歷史不是師范類的,畢業的時候不會統一發放教師資格證,所以要慎重填報,如果想當教師的話還是報師范類比較好。給你介紹一下這幾個專業的情況吧
歷史學(師范類)
歷史學專業現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山東省品牌專業,世界史是省級強化重點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有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專門史、中國古代史4個碩士點,並招收歷史學專業教育碩士。本專業社會需求量大,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率高,考研率保持在40%左右。
本專業培養具有歷史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悉教育理論、計算機技能、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能夠在高等和中等學校進行歷史教學和研究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以及能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新聞出版、文博檔案、企事業單位從事實際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中國通史、世界通史、中國文化概論、西方文化概論、社會學概論、中國思想文化史、中國經濟史、中國史學史、中國歷史地理、史學概論、中國歷史要籍、國際關系史、中國政治制度史、西方政治制度史、歷史教學論、西方史學史、西方思想文化史、考古學通論、中外文化交流史等。
社會工作
社會工作專業培養具有社會工作基礎理論和知識,能熟練掌握社會調查研究技能與方法,能夠從事民政、勞動、衛生、工會、青年、婦女及社會保障、社會政策研究、社會行政管理、社區發展與管理、社會服務、評估與操作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社會學概論、社會工作概論、個案社會工作、團體社會工作、社區工作、社會行政、社會保障概論、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社會心理學、社會調查方法、組織社會學、人口社會學、城市社會學、青少年社會工作、中國文化概論、西方文化概論、老年社會工作、學校社會工作、社會福利思想、專業外語等。
世界歷史
世界歷史專業師資力量雄厚,世界近現代史團隊是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世界地區史國別史碩士點是山東省重點強化建設學科,世界史還擁有博士學位授權點。世界歷史專業主要培養高水平的從事世界歷史專業教學和研究的復合型人才,可從事世界歷史專業的科研與教學工作,國家政府機關與企事業單位的行政、文案與涉外工作,各類文化與教育機構的國際發展策劃人員與文字語言工作等。
主要課程:中國通史、世界通史、中國文化概論、西方文化概論、社會學概論、中國史學史、西方史學史、西方政治制度史、古希臘羅馬史、基督教史、近現代國際關系史、西方經濟史、伊斯蘭教史、世界軍事史、文化人類學、美國史、英國史、拉美史、專業外語、英語口語、英語寫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