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南斯拉夫軍事實力

南斯拉夫軍事實力

發布時間:2021-02-24 01:06:55

A. 以前南斯拉夫在世界上是不是很牛啊

呵,不是。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1963年-1992年),歷史上的國名,位於巴爾干半島,1992年解體,分別成立了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後改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現解體為塞爾維亞共和國和黑山共和國)、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馬其頓共和國和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共和國。
1945年,南斯拉夫從納粹德國手中獲得解放,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鐵托任主席。二戰後,南實行了國有化和土地改革,開始社會主義建設。由於南斯拉夫和蘇聯一向關系不和,加上鐵托不甘受制於蘇聯,1948年,南和蘇聯關系破裂,南斯拉夫共產黨被開除出蘇聯領導的共產黨情報局。1949年,情報局公開斥責南斯拉夫「已完全蛻化為法西斯主義並投人了世界帝國主義陣營」。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掌握蘇聯政權後,南蘇關系開始改善,並恢復外交關系。以後,南蘇關系一直在處於低度水平,南也並沒有加入蘇聯領導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國際經濟組織經濟互助委員會和軍事組織華沙條約組織。1963年南修改憲法,改國號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前南奉行獨立自主的不結盟外交政策,鐵托是不結盟運動的發起者。他反對大國壟斷國際事務,反對戰爭,維護和平,為南斯拉夫贏得了國際尊重。1974年,再次修改憲法,宣布實行「聯合勞動」和「代表團制議會」,1980年,鐵托逝世後,聯邦實行集體領導,各共和國日趨鬆散,民族矛盾加劇。1991年,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和馬其頓四個共和國相繼宣布獨立。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議會通過新憲法,宣布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共和國聯合成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正式解體。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行政區劃: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社會主義共和國,首都薩拉熱窩;
克羅埃西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首都薩格勒布;
馬其頓社會主義共和國,首都斯科普里;
黑山社會主義共和國,首都鐵托格勒,現改名為波德戈里查;
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首都貝爾格萊德,包括兩個社會主義自治省:
5a. 科索沃社會主義自治省,首府普里什蒂納;
5b. 伏伊伏丁那社會主義自治省,首府諾維薩德;
斯洛維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首都盧布爾雅那。
在1990年前蘇聯解體之後,各民族開始各自爭取自治和獨立。及至2003年改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之後,南斯拉夫作為國名正式退出了歷史舞台。
南斯拉夫簡史
所謂南斯拉夫,也就是南部斯拉夫民族的意思。斯拉夫民族最早起源於今天的俄羅斯和烏克蘭等東歐地區。公元五至六世紀,部分斯拉夫人開始遷徙到今天的巴爾干半島,成為今天的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黑山、馬其頓等斯拉夫民族的祖先。到公元九世紀開始形成一些斯拉夫民族國家,如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等。南部斯拉夫各民族受拜占庭文化影響較大,除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外,大都信奉東正教。
夢想成真 第一南斯拉夫
1398年,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在今天的科索沃地區打敗塞爾維亞軍隊,從而開始了長達500年的對巴爾乾地區的統治。1878年,在經過長期反抗斗爭後,塞爾維亞、黑山獲得了獨立。而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則處於當時的奧匈帝國統治下。1912和1913年兩次巴爾干戰爭使馬其頓擺脫了土耳其的鐵蹄。巴爾干開始產生了將南部斯拉夫民族統一起來的願望,尤其是已經獲得獨立的塞爾維亞更是把以自己為核心建立一個統一的南斯拉夫國家作為基本國策。
一戰中,塞爾維亞站在協約國一方。戰爭結束後,奧匈帝國的崩潰,使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等有了自決的機會;以法國為代表的協約國也主張在巴爾干建立一個強大的南斯拉夫國家以對德形成牽制。這樣,南部斯拉夫民族統一的夢想有了成真的可能。
1918年,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成立了「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王國」,1919年的《凡爾塞和約》承認並確定了該王國的主權和邊界,是為第一南斯拉夫。1929年王國改名為南斯拉夫王國。
戰火誕生 第二南斯拉夫
1941年4月6日,德意軸心國集團向南斯拉夫王國發動全面侵略。4月17日,王國軍隊戰敗投降,國王彼得二世流亡英國倫敦,第一南斯拉夫淪亡了。
在德國法西斯佔領南斯拉夫後,以鐵托為首的南斯拉夫共產黨領導武裝起義,開始了4年艱苦卓絕的反法西斯游擊戰爭。在二戰中,南斯拉夫的游擊戰爭是最大的敵後戰場,它牽制和消滅了德國法西斯的大量有生力量,南共領導的游擊隊也發展到了80萬人。1943年11月29日在波黑亞伊策市召開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委員會會議,決定成立以鐵托為首的臨時政府———南斯拉夫全國解放委員會,在戰後建立各民族平等的聯邦共和國,剝奪流亡政府的權利,禁止彼得國王重返南斯拉夫,授予鐵托元帥軍銜。
1945年5月,在蘇聯紅軍的支援下,南斯拉夫全境獲得解放。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南斯拉夫人民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犧牲,4年中共犧牲了170萬人,占當時南斯拉夫人口的11%。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1963年的新憲法又改國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鐵托成為終身總統。新南斯拉夫按照民族平等的原則由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馬其頓和黑山6個自治共和國以及屬於塞爾維亞共和國的科索沃、伏伊伏丁那兩個自治省組成。
鐵托領導的新南斯拉夫在國內實行社會主義工人自治制度,在國際上奉行不結盟政策。70和80年代的南斯拉夫在經濟上曾獲得很大成就,其國民生活水平在東歐一度居於領先水平,由於鐵托本人在二戰中建立起的崇高威望和南斯拉夫既不跟從蘇聯集團、也不依附西方集團的不結盟政策,使得南斯拉夫在國際舞台上也擁有較高的地位。
步履維艱 第三南斯拉夫
由於南斯拉夫各民族曾遭受不同大國的統治,有著不同的文化傳統,如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信仰東正教,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信仰天主教,而波黑的穆斯林族和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族則信仰伊斯蘭教,加上各列強歷史上出於私利,經常在各民族中進行挑撥、製造爭端,使得各民族之間存在不少矛盾。鐵托逝世後,這些矛盾開始逐漸激化。
蘇聯東歐劇變也給南斯拉夫造成了巨大沖擊。南斯拉夫統一的核心南共聯盟也開始瓦解,各共和國的分離主義力量日益強大並逐漸控制了當地的政權。一九九一年,圖季曼領導的克羅埃西亞以及斯洛維尼亞兩共和國率先宣布獨立。在南斯拉夫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的同時,西方國家出於意識形態和本身戰略利益的考慮,決定不再支持南斯拉夫的統一。一九九二年一月,德國率先承認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獨立,整個歐盟也步其後塵。一九九一年十一月,馬其頓宣布獨立。一九九二年四月,波黑又宣布獨立。
鑒於新的局勢,原南斯拉夫僅存的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共和國於一九九二年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其面積和人口都只有原來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被稱為「小南斯拉夫」或「第三南斯拉夫」。新的南聯盟在成立伊始即面臨困境。波黑爆發了塞爾維亞族、克羅埃西亞族和穆斯林族之間的戰爭,南聯盟和塞爾維亞共和國總統米洛舍維奇被西方指責為進行「種族清洗」,受到經濟制裁,國內經濟日益衰退,外交上也極其困難。
一九九五年八月,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大規模空襲波黑塞族,塞爾維亞總統米洛舍維奇、克羅埃西亞總統圖季曼和波黑總統伊澤特貝戈維奇一起在美國簽署了《代頓和平協議》,波黑內戰終於基本平息。之後,西方又利用南聯盟科索沃地區的阿爾巴尼亞少數民族與塞族之間的沖突,繼續對南聯盟施壓,從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四日起開始對南聯盟進行大規模轟炸,製造了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的人道主義災難。
國旗:藍、白、紅是斯拉夫人喜愛的顏色。三色旗曾是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聯合王國的國旗。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增加一枚黃邊紅五角星,象徵人民自由解放。1992年成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後,重新啟用三色旗。
國歌:
《嗨,斯拉夫人》。 由波蘭國歌所衍生, 一八三四年所作, 一九四五年正式定為南斯拉夫國歌。
國花:
桃花
貨幣:
第納爾
說起南斯拉夫,三十歲以上的人也許都會哼上幾句「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南斯拉夫影片《橋》曾經風靡一時,印象中那部戰爭題材的片子有著頗為輕松的風格,其主題曲《啊,朋友再見》則有點像咱們的《游擊隊歌》,表現軍人為了祖國和民族的榮譽而戰的視死如歸的精神。另一部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則使「薩拉熱窩」這座南斯拉夫城市在中國有了相當的知名度。而且,當時南斯拉夫領袖鐵托的名字我們也耳熟能詳。
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盟]是一個國情極其復雜的聯邦,其特點可歸結為:
一個聯邦國家;
二種拼音文字;
三種語言;
四個宗教;
五個主體民族;
六個共和國;
七條邊界;
八個領導人;
九個政府。
這種國情的復雜性本身潛在著難以估量的矛盾,鐵托在世時已經注意到這一點,並曾為此作了某種安排,但是,願望不能代替現實,在他身後,矛盾激化,最終不可收拾——結局是南斯拉夫解體,一分為五。
[編輯本段]2.最後的南斯拉夫
國名。位於歐洲巴爾干半島中部和西北部。南臨亞得里亞海,陸疆與克羅埃西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馬其頓、阿爾巴尼亞為鄰。面積10.2萬平方公里。人口 1,057萬(1989),主要有塞爾維亞人、黑山人、阿爾巴尼亞人、匈牙利人、羅馬尼亞人和土耳其人等。通用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首都貝爾格萊德。境內多山,山地以北是多瑙河中游平原的一部分。主要河流有多瑙河、摩拉瓦河等,水力資源豐富。全境以大陸性溫帶闊葉林氣候為主,沿海地帶屬地中海式氣候,比較濕潤。年降水量550-750毫米。銅、鉛、鋅等礦儲量豐富,還有煤、鐵等。公元六世紀,斯拉夫人開始越過喀爾巴阡山移居巴爾干半島,七世紀發展為現代南斯拉夫各主要民族的祖先。九世紀起,陸續建立了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斯洛維尼亞和馬其頓等各民族的國家。十五世紀起,先後被土耳其和奧匈帝國統治。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崩潰,民族獨立運動高漲, 1918年12月成立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聯合王國。1929年改稱南斯拉夫王國。 1941年4月被德、意法西斯佔領。1941-1945年進行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戰爭。1945年11月29日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行聯邦制,由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馬其頓、黑山6個共和國組成(面積合計 25.58萬平方公里, 1983年人口2,285萬)。1963年改稱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1980年以後國內民族矛盾日趨激化,政治動盪,至1990年初執政黨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聯盟分裂瓦解。1991年6月起原南斯拉夫成員國中的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馬其頓4國先後脫離聯邦,宣告獨立。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議會通過了由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共和國組成的新南斯拉夫,定名為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工業以機器製造、有色金屬和冶煉、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為主。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向日葵、甜菜和煙草等;園藝業和畜牧業較發達。出口農礦產品、船舶、皮革和煙草等。進口礦物燃料、機械、化工產品、鋼鐵和棉花等。主要城市有尼什、蘇博蒂察、克拉古耶伐次、波德戈里察等。
1. 1918-1941
南斯拉夫始於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一日,由塞爾維亞(包含現今馬其頓、黑山)、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三國組成的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Kingdom of Serbs, Croats and Slovenes)。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一日,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加入。共六國組成。
一九二九年十月三日改名南斯拉夫王國(Kingdom of Yugoslavia)。
2. 1941-1945
一九四一至一九四五年為二次大戰期間,南斯拉夫遭德國、義大利入侵瓜分,南斯拉夫暫時瓦解。
3. 1945-1992
一九四五年第二次大戰,鐵托領軍擊退德、意,十一月二十九日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Federative People's Republic of Yugoslavia)。一九六三年四月七日,改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Socialist Federative Republic of Yugoslavia)。南斯拉夫的行政區重劃為以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馬其頓、黑山、塞爾維亞、斯洛維尼亞六個各自獨立的加盟共和國組成。 (就是恢復第一階段時6 國組成的國家。)
4. 1992-2003
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二年間,其中斯、克、馬、波四國先後獨立,南斯拉夫僅剩餘黑、塞兩加盟國。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七日,國號改為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Federal Republic of Yugoslavia)。
[編輯本段]3.塞爾維亞和黑山
二○○三年二月四日,重定新憲法改國號為塞爾維亞和黑山(Serbia and Montenegro),「南斯拉夫」一詞正式走入歷史。
[編輯本段]4.塞爾維亞
二○○六年六月三日,黑山宣布獨立,同月五日塞爾維亞亦宣布獨立,南斯拉夫聯邦正式宣告完全解體;黑、塞兩國各自使用自己的國旗,南斯拉夫藍白紅橫條三色旗亦成為歷史旗幟。
南斯拉夫聯邦正式宣告完全瓦解。地理上繼承它舊時首都貝爾格萊德的現存國家為塞爾維亞。
2008年2月18日塞爾維亞自治省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
科索沃議會17日通過獨立宣言後,阿富汗18日率先承認科索沃為獨立國家,此後歐盟成員國法國、英國、德國和義大利4國外長先後宣布承認科索沃獨立。美國18日也發表書面聲明,宣布正式承認科索沃獨立。
科索沃已經單方面宣布獨立,但是,它很難在短時間內真正成為一個新的國家。一旦獨立的狂喜情緒淡去,科索沃人所面對以及將繼續面對的現實痛苦又將重新來襲:科索沃是歐洲最窮的地區之一,腐敗問題已經到了很嚴重的地步,與阿爾巴尼亞合並更是幾乎不可能,加入聯合國的前景由於俄羅斯等的反對可能遙遙無期。在塞爾維亞,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是,塞爾維亞的版圖就好像諾基亞手機——每年都有更小更新的版本推出。在塞爾維亞,反對科索沃獨立的呼聲隨處可聞。
美國國際問題專家認為,科索沃很有可能得不到聯合國的承認,無法自我管理,依賴於歐洲國家來維持秩序,依靠北約提供武裝力量,這些都可能導致科索沃最終成為一個失敗的國家。

B. 南斯拉夫游擊戰的雙方兵力

呂斯特估計在包圍圈裡的游擊隊員人數大約是15000人,這個數字幾乎十分精確,人民軍主力部隊在包圍圈中大約有16000多人,另外還有4000多名在第四次反圍剿戰斗中負傷或患傷寒的傷員。呂斯特計劃用十天的時間完成包圍行動,然後再用十天擊潰游擊隊主力,最後花費數周在這個區域進行來回的掃盪,以徹底消滅游擊隊。
如果沒有這么多傷病員的話,人民軍主力有足夠的時間跳出這個包圍圈,但是最高統帥部從來不會將自己的傷員拋棄,在第四次戰役中,即使遭受了巨大傷亡,他們也把傷員一起帶出包圍,這次也不例外,所以游擊隊首先要拯救傷員,然後才能拯救自己,這意味著要在包圍中進行一場殘酷的戰斗。
進攻的德軍一開始首先遭遇了受流亡在倫敦的南斯拉夫舊王室指揮的切特尼克武裝,這只武裝盡管也打著反對侵略的旗號,但他們進攻游擊隊的次數遠遠大於攻擊德國人的次數,這次他們在德軍的要求下繳出了武器,但是很快又被發送回來,並且和德軍一起開始進攻游擊隊。
在利姆河和德里納河打了幾仗後,最高統帥部作出決定,向北突圍到波斯尼亞去。命令很快下達到部隊,停止向塞爾維亞方向的進攻,無產者第一旅作為先頭突擊部隊向富查方向進攻,在那裡與德軍展開激烈戰斗。這段時間的延誤主要是等待英軍軍事使團的到來,按照近東英軍指揮部的要求,4月到達南斯拉夫的三個英軍軍事使團的一個將直接進駐最高統帥部,5月28日清晨,這個由威廉·司徒爾特少校和威廉·笛金上尉率領的使團終於到來,因此游擊隊失去了六天寶貴的時間。
戰斗進行到5月底,最高統帥部已經明白在富查地區不可能突破敵人的包圍,因此重新選擇了蘇捷什卡河谷作為突破方向。顯然位於德里納河、蘇捷什卡河和皮瓦河之間的武切沃高地是通向蘇捷什卡河谷的要沖,無產者第二旅受命佔領這個戰略要地,這些來自塞爾維亞和波斯尼亞的戰士們在德國人到達前幾分鍾佔領了山頭,把德國人趕進了蘇捷什卡河谷中。但其他方向的德軍卻越來越緊地將游擊隊和傷員們包圍起來。
這時候的鐵托向莫斯科報告了英軍使團到達的消息,同時希望蘇聯能提供援助,此時的蘇聯正在烏克蘭與德軍展開庫爾斯克大會戰,很委婉地拒絕了鐵托的要求;而英軍使團要求近東英國皇家空軍空襲德軍集結地的報告同樣也被英軍指揮部置之不理。
德國人已經發覺游擊隊決定在蘇捷什卡河突圍,幾個師的部隊開始向這個方向調派。在這危急關頭,人民軍最高統帥部決定將部隊分為兩部分:人民軍最高統帥部率領第一師和第二師以及十個旅渡過蘇捷什卡河向波斯尼亞方向突圍。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員會執行委員會指揮第三師和第七師會同六個旅掩護傷員返回渡過塔拉河向桑夾克撤退,同時命令波斯尼亞的部隊向南挺進,從背後打擊敵人,以便於主力部隊突圍。
6月6日,部隊埋藏了所有的重武器開始渡河。德國人佔領了蘇捷什卡河的上游,但是沒能佔領制高點,在這里發生了蘇捷什卡戰役中最激烈的戰斗,守衛這里的游擊隊達爾馬提亞第二旅第二營指揮員6月8日發出了如下報告:
「德國人用越來越強大的兵力越來越瘋狂地沖擊,我們人員傷亡達三分之二,但是你們仍可以指靠我們,就當我們的編制是滿員的。」
但是掩護傷員的第二集團沒能渡過塔拉河,於是傷員重新返回跟隨第一集團走,第二集團在後面掩護。最高統帥部渡過蘇捷什卡河,6月9日登上澤倫格拉的山地。德軍特種作戰部隊通過偵測電台准確地確定了最高統帥部的位置,並派出空軍對這一區域狂轟濫炸,給游擊隊造成了很大傷亡,鐵托在轟炸中負了傷,英軍使團的負責人司徒爾特少校陣亡,另一個成員笛金上尉也負了傷。
6月10日,無產者第一旅在萊基奇的率領下,全旅排成戰斗隊形向德軍第369師在巴利若維茨的防線發起沖鋒,佔領了陣地。無產者第一師在波波維奇率領下,利用戰術突破口,迅速將缺口擴大,6月12日成功越過富查-卡利若維克公路,殺出了包圍圈。
德國最高指揮部下達了新的命令要求緊縮包圍,6月12日,呂斯特將軍親自來到富查-卡利若維克公路以提高部隊士氣。這時包圍圈內游擊隊的第二批突圍部隊正在向這里挺進,突圍前夕,在這一集團中的鐵托向莫斯科共產國際發去如下電文:
「我們處境艱難,敵人再次企圖包圍我們。在我們向波斯尼亞中部和波斯尼亞東部前進的路線上,敵人奪取了所有的高地並構築了工事,在這些高地上敵人配置了火炮、機關槍和部隊,其主力部隊則企圖包圍我們。敵人不斷從四面八方向我們進攻。敵人傷亡慘重,我們也有很大傷亡,特別是敵機轟炸造成的傷亡很大。尤其在6月9日和10日損失最大。10日,由於敵機轟炸,英國的司徒爾特少校陣亡,笛金上尉和我負了輕傷。彈片炸傷了我的胳膊。司徒爾特少校是英國駐我們統帥部的軍事使團團長。英國人說他們沒有想到我們在進行如此艱苦的戰斗。他們看到,我們的部隊白天作戰,夜晚行軍。部隊沒有休息,也沒有食物,現在已經沒有麵包,馬都殺掉吃了。我們處境困難,但是我們將擺脫這種困境,盡管會遭到重大損失。敵人正在做最大的努力企圖消滅我們。他們不會得逞。我們請求你們在我們當前處境最困難的時候援助我們。」
第二師同最高統帥部一起於6月12日夜開始實施突圍,13日部隊越過了富查-卡利若維克公路。守衛這段公路的是德軍一隻裝甲部隊,無產者第二旅的戰士違反掩埋重武器的命令,還是帶了一門只有三發炮彈的反坦克炮,他們將炮藏在公路旁的灌木中,等敵人坦克開到只有十幾米遠的地方,用兩發炮彈摧毀了兩輛坦克,其餘的坦克就退走了。在這個時候,第七師也趕上了第二師越過了富查-卡利若維克公路。
然而德軍得到了增援,最終完成了對蘇捷什卡的包圍,第三師帶著重傷員沒有能夠突破包圍。12日,第三師同最高統帥部取得了最後一次無線電聯系,13日拂曉又累又餓的游擊隊員開始渡過蘇捷什卡河,河對岸的德軍用兇猛的火力阻擊河中的戰士,師長科瓦切維奇身先士卒沖在最前面,終於在河岸敵人一座碉堡前額頭中彈犧牲,失去指揮的部隊損失了一半人員,分成小批突圍。
最慘的是重傷員,按照游擊隊不成文的規矩——不能活著落到敵人手中,許多人自盡,桑賈克第三旅政委米萊迪奇在突圍中負傷,他摸摸被打斷的股骨,向同志們喊道:「向前沖!我不願你們為了我犧牲」,於是向自己的額頭開了槍。幾分鍾後,一個營副政委也負傷倒下,他一聲不吭地掏出手槍,毫不猶豫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以免增加戰友的負擔。
根據戰後南斯拉夫繳獲的德國軍事文件上得知,在蘇捷什卡戰役中,德軍和義大利軍隊殺害了1300名游擊隊傷員,游擊隊還犧牲了大約200名護士和30位醫生,這幾乎是游擊隊中央醫院技術人員的一半。
在蘇捷什卡戰役中,游擊隊一共犧牲了6000多人,也就是說1943年5月被德軍包圍的游擊隊員中三個人中就有一個陣亡。主力作戰部隊的百分之三十的戰士長眠在蘇捷什卡河谷。至於平民所遭受的屠殺難以統計具體的數字。
突圍後的游擊隊主力在挺進波斯尼亞東部的途中堅持戰斗,解放了斯雷布雷尼察等數座城市,繳獲了一批武器。德軍指揮部在總結戰役時不得不承認,戰役目標沒有實現。德軍東南歐指揮官萊特將軍後來說:「使牽制在南斯拉夫的德軍脫身並將其調往東線這一原先確定的任務根本未完成,相反,戰役結束時反倒要德軍派來新的部隊和指揮人員。」
蘇捷什卡戰役表明了南斯拉夫游擊隊的戰士和指揮員的戰斗素質及其作戰技術已經達到這樣的高度,能夠戰勝象德軍指揮官這樣訓練有素的指揮官,象德軍這樣經過良好訓練的軍隊。
在蘇聯電影《解放》第一部中曾反映了這段歷史的一個片段:鐵托背著一支沖鋒槍率領他的游擊隊員突破富查-卡利若維克公路,影片的配音是電報聲:
「這里是南斯拉夫人民軍,這里是南斯拉夫人民軍,我們已經突破包圍,我們仍在戰斗!我們仍在戰斗!」
用這句話來做結尾最適合不過了!
1947年12月22日鐵托元帥在接收記者采訪時回憶說:
當時我們處境最困難,我想,最困難的是在米林克拉德。我還記得我當時說過:「我們要末全部犧牲在這里,要末設法從這里脫身。」抬著老詩人納左爾的義大利戰俘逃跑了,德國人從他們嘴裡了解到我在哪裡,因此不斷向森林裡開炮。
我當時還不知道胳膊受了傷。有東西擊中了我的胸部,我以為擊中了心臟。炸彈爆炸後,我抬起頭來,問別人是否都活著,我站起來拿我的自動步槍。我覺得我的手臂完全麻木。不過我沒有在意。過了一段時間手臂幾乎沒有感覺,我對馬爾科說了。我的毛衣緊,血積在裡面。我查看了一下,見外套上有彈孔。我說:「你們幫我包紮一下」。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奧爾加大夫才想起來看看我的手臂。手臂已經發紫,後來我再一看,發現還有一個彈孔。我們往山下走,普爾利亞陪同我,每當他想幫我一把時,他總是抓住我受傷的手臂。我只好咬緊牙關,一再提醒他,站到另一邊來。
有關被合圍的游擊隊第三師最後的戰斗:
在最高統帥部和第一、第二以及第七師突圍後,敵人的主要打擊落在擔任後衛、保護傷兵的第三師身上,政委德熱拉斯和師長科瓦策維奇指揮著部隊。當第三師蒙受重大損失渡過蘇捷什卡河後,一切平靜下來,似乎德國人已經撤退,但當游擊隊員向最近的山區走去的時候,德國人躲在碉堡中開火了。回頭意味著死亡。於是,指揮員下令進攻。他們領頭沖向敵人碉堡。半數的游擊隊員在沖近碉堡時倒下,其餘的隊員一共摧毀了30多個碉堡。但是當游擊隊員快到達山頂時,高大而強壯的師長科瓦策維奇被一顆子彈打中前額而犧牲。他的侄子特拉貢是一個14歲的游擊隊通訊員也同時犧牲。全師發生了混亂。在河谷地區,受傷的游擊隊傷員也渡過了河,正在盼望第三師打開缺口將他們護送出去。政委德熱拉斯同三十名游擊隊員在最後面掩護,這時他還不知道前邊的隊伍實際上已經崩潰。
德國人開始沖下山來屠殺傷員。河邊躺著一個大腿骨折的女游擊隊員,他的丈夫,一個門的內哥羅第五旅的戰士不肯丟棄他的妻子,始終護衛在她身邊。當德國人走到離他們二十英尺的地方,他把一顆子彈打進他妻子的腦袋,然後對准自己又開了一槍。
德熱拉斯和留在最後的三十名戰士企圖突圍,但是所有的道路全被佔領了。這一小隊人就躲在一個小樹林里。黑夜來臨後,他們才開始出發,有幾次遭到德軍的埋伏,展開了激烈的戰斗。天亮後,德熱拉斯發現前面還有敵人的碉堡,他走在隊伍的最前面,突然在轉彎的時候面對面遇到兩名德國士兵,舉槍已經來不及了。一個德國人拔出了刀子。德熱拉斯也拔出了刀,他拔的比德國人快。另一個德國人被其他游擊隊員用槍托擊斃。這都發生在離敵人碉堡不到50米的地方,一個德國哨兵在碉堡上放哨,但是他顯然沒有看到剛才發生的事情。直到第二天晚上,德熱拉斯他們才突圍而出。一星期後,他找到了指揮部。

C. 前南斯拉夫的軍事實力如何和現在的強國比怎麼樣

其陸軍的常規力量不可小覷,但空中力量就薄弱多了。波黑戰爭期間,以超級大國內為首的北約只能先在安全距離外發容動進攻,程序是:在安全距離外打掉南聯盟的防空力量;然後發動無休止的空襲,甚至空襲民用目標和新聞機構;接下來策反其地面部隊;最後才進入貝爾格萊德!從頭到尾沒敢與南聯盟的地面部隊正面交手。南聯盟的陸軍有較為強大的戰鬥力,但是,這顯然不符合現代戰爭下的軍事強國的特點。

D. 曾經的南斯拉夫究竟有多牛

這次疫情讓塞爾維亞這個國家在我們中國火了起來,起因是塞爾維亞缺乏醫療物資,其總統含淚向中國請求援助。作為好兄弟的中國在受到消息立刻就做出了回復,在24小時後,中國的第一批援助物資抵達塞爾維亞境內,這段真正的兄弟情誼讓無數網友感動。我們都知道塞爾維亞的前身就是南斯拉夫,曾經的超級大國,那你知道曾經的南斯拉夫有多牛嗎?

對於冷戰結束前的西歐各國來說,南斯拉夫絕對算不上是朋友,可按照當時實際情況也算不上是敵人——南斯拉夫電影、書籍等在全世界非常暢銷廣受好評,而南斯拉夫人生活水平很高,街頭隨處可見光鮮亮麗的摩登時尚女性,雖非同道中人,但每年進入南斯拉夫旅遊的遊客數量超過850萬人,大多來自西歐與蘇聯。當時在中國大熱的《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也就是南斯拉夫電影的代表之作,這也說明也有很強的文化影響力。

能夠在美蘇之間求得分寸本已不容易,更何況南斯拉夫不經保持了中立,還有能力任性做自己,這才是真正強悍的地方。

E. 南斯拉夫軍事力量強嗎蘇聯敢不敢打南斯拉夫

1.南斯拉夫和朝鮮軍事實力誰強?
南斯拉夫在二戰期間,鐵托領導的游擊隊基本是在無回外援的情答況下獨立與外敵抗爭,發展成相當規模。德軍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軍事力量,對其也頗感頭痛;
朝鮮游擊隊規模也不大,它面對的日軍,相對弱一點。而且,只對日軍造成些小麻煩。
相比之下,前者應強點。
2.蘇聯和南斯拉夫的關系是不是相當於中國和朝鮮的關系?
不完全相同,中國和朝鮮完全相鄰,蘇聯和南斯拉夫有一段距離。
3.蘇聯敢不敢打南斯拉夫?
如說蘇軍的實力,它當然敢。但兩國是盟友,基本又屬同一民族。而且從國家大利益方面說,發生戰爭的可能性似乎沒有。

F. 南斯拉夫是一個怎樣的國家經濟和軍事都如何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1963年-1992年),歷史上的國名,位於巴爾干半島,1992年解體,分別成立了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後改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現解體為塞爾維亞共和國和黑山共和國)、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馬其頓共和國和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共和國。

1945年,南斯拉夫從納粹德國手中獲得解放,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鐵托任主席。二戰後,南實行了國有化和土地改革,開始社會主義建設。由於南斯拉夫和蘇聯一向關系不和,加上鐵托不甘受制於蘇聯,1948年,南和蘇聯關系破裂,南斯拉夫共產黨被開除出蘇聯領導的共產黨情報局。1949年,情報局公開斥責南斯拉夫「已完全蛻化為法西斯主義並投人了世界帝國主義陣營」。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掌握蘇聯政權後,南蘇關系開始改善,並恢復外交關系。以後,南蘇關系一直在處於低度水平,南也並沒有加入蘇聯領導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國際經濟組織經濟互助委員會和軍事組織華沙條約組織。1963年南修改憲法,改國號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前南奉行獨立自主的不結盟外交政策,鐵托是不結盟運動的發起者。他反對大國壟斷國際事務,反對戰爭,維護和平,為南斯拉夫贏得了國際尊重。1974年,再次修改憲法,宣布實行「聯合勞動」和「代表團制議會」,1980年,鐵托逝世後,聯邦實行集體領導,各共和國日趨鬆散,民族矛盾加劇。1991年,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和馬其頓四個共和國相繼宣布獨立。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議會通過新憲法,宣布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共和國聯合成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正式解體。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行政區劃: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社會主義共和國,首都薩拉熱窩;

克羅埃西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首都薩格勒布;

馬其頓社會主義共和國,首都斯科普里;

黑山社會主義共和國,首都鐵托格勒,現改名為波德戈里查;

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首都貝爾格萊德,包括兩個社會主義自治省:

5a. 科索沃社會主義自治省,首府普里什蒂納;

5b. 伏伊伏丁那社會主義自治省,首府諾維薩德;

斯洛維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首都盧布爾雅那。

在1990年前蘇聯解體之後,各民族開始各自爭取自治和獨立。及至2003年改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之後,南斯拉夫作為國名正式退出了歷史舞台。

南斯拉夫簡史

所謂南斯拉夫,也就是南部斯拉夫民族的意思。斯拉夫民族最早起源於今天的俄羅斯和烏克蘭等東歐地區。公元五至六世紀,部分斯拉夫人開始遷徙到今天的巴爾干半島,成為今天的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黑山、馬其頓等斯拉夫民族的祖先。到公元九世紀開始形成一些斯拉夫民族國家,如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等。南部斯拉夫各民族受拜占庭文化影響較大,除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外,大都信奉東正教。

夢想成真 第一南斯拉夫

1398年,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在今天的科索沃地區打敗塞爾維亞軍隊,從而開始了長達500年的對巴爾乾地區的統治。1878年,在經過長期反抗斗爭後,塞爾維亞、黑山獲得了獨立。而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則處於當時的奧匈帝國統治下。1912和1913年兩次巴爾干戰爭使馬其頓擺脫了土耳其的鐵蹄。巴爾干開始產生了將南部斯拉夫民族統一起來的願望,尤其是已經獲得獨立的塞爾維亞更是把以自己為核心建立一個統一的南斯拉夫國家作為基本國策。
一戰中,塞爾維亞站在協約國一方。戰爭結束後,奧匈帝國的崩潰,使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等有了自決的機會;以法國為代表的協約國也主張在巴爾干建立一個強大的南斯拉夫國家以對德形成牽制。這樣,南部斯拉夫民族統一的夢想有了成真的可能。
1918年,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成立了「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王國」,1919年的《凡爾塞和約》承認並確定了該王國的主權和邊界,是為第一南斯拉夫。1929年王國改名為南斯拉夫王國。

戰火誕生 第二南斯拉夫

1941年4月6日,德意軸心國集團向南斯拉夫王國發動全面侵略。4月17日,王國軍隊戰敗投降,國王彼得二世流亡英國倫敦,第一南斯拉夫淪亡了。
在德國法西斯佔領南斯拉夫後,以鐵托為首的南斯拉夫共產黨領導武裝起義,開始了4年艱苦卓絕的反法西斯游擊戰爭。在二戰中,南斯拉夫的游擊戰爭是最大的敵後戰場,它牽制和消滅了德國法西斯的大量有生力量,南共領導的游擊隊也發展到了80萬人。1943年11月29日在波黑亞伊策市召開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委員會會議,決定成立以鐵托為首的臨時政府———南斯拉夫全國解放委員會,在戰後建立各民族平等的聯邦共和國,剝奪流亡政府的權利,禁止彼得國王重返南斯拉夫,授予鐵托元帥軍銜。
1945年5月,在蘇聯紅軍的支援下,南斯拉夫全境獲得解放。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南斯拉夫人民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犧牲,4年中共犧牲了170萬人,占當時南斯拉夫人口的11%。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1963年的新憲法又改國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鐵托成為終身總統。新南斯拉夫按照民族平等的原則由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馬其頓和黑山6個自治共和國以及屬於塞爾維亞共和國的科索沃、伏伊伏丁那兩個自治省組成。
鐵托領導的新南斯拉夫在國內實行社會主義工人自治制度,在國際上奉行不結盟政策。70和80年代的南斯拉夫在經濟上曾獲得很大成就,其國民生活水平在東歐一度居於領先水平,由於鐵托本人在二戰中建立起的崇高威望和南斯拉夫既不跟從蘇聯集團、也不依附西方集團的不結盟政策,使得南斯拉夫在國際舞台上也擁有較高的地位。

步履維艱 第三南斯拉夫

由於南斯拉夫各民族曾遭受不同大國的統治,有著不同的文化傳統,如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信仰東正教,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信仰天主教,而波黑的穆斯林族和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族則信仰伊斯蘭教,加上各列強歷史上出於私利,經常在各民族中進行挑撥、製造爭端,使得各民族之間存在不少矛盾。鐵托逝世後,這些矛盾開始逐漸激化。
蘇聯東歐劇變也給南斯拉夫造成了巨大沖擊。南斯拉夫統一的核心南共聯盟也開始瓦解,各共和國的分離主義力量日益強大並逐漸控制了當地的政權。一九九一年,圖季曼領導的克羅埃西亞以及斯洛維尼亞兩共和國率先宣布獨立。在南斯拉夫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的同時,西方國家出於意識形態和本身戰略利益的考慮,決定不再支持南斯拉夫的統一。一九九二年一月,德國率先承認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獨立,整個歐盟也步其後塵。一九九一年十一月,馬其頓宣布獨立。一九九二年四月,波黑又宣布獨立。
鑒於新的局勢,原南斯拉夫僅存的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共和國於一九九二年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其面積和人口都只有原來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被稱為「小南斯拉夫」或「第三南斯拉夫」。新的南聯盟在成立伊始即面臨困境。波黑爆發了塞爾維亞族、克羅埃西亞族和穆斯林族之間的戰爭,南聯盟和塞爾維亞共和國總統米洛舍維奇被西方指責為進行「種族清洗」,受到經濟制裁,國內經濟日益衰退,外交上也極其困難。
一九九五年八月,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大規模空襲波黑塞族,塞爾維亞總統米洛舍維奇、克羅埃西亞總統圖季曼和波黑總統伊澤特貝戈維奇一起在美國簽署了《代頓和平協議》,波黑內戰終於基本平息。之後,西方又利用南聯盟科索沃地區的阿爾巴尼亞少數民族與塞族之間的沖突,繼續對南聯盟施壓,從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四日起開始對南聯盟進行大規模轟炸,製造了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的人道主義災難。

國旗:藍、白、紅是斯拉夫人喜愛的顏色。三色旗曾是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聯合王國的國旗。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增加一枚黃邊紅五角星,象徵人民自由解放。1992年成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後,重新啟用三色旗。

國歌:
《嗨,斯拉夫人》。 由波蘭國歌所衍生, 一八三四年所作, 一九四五年正式定為南斯拉夫國歌。

國花:
桃花

貨幣:
第納爾

說起南斯拉夫,三十歲以上的人也許都會哼上幾句「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南斯拉夫影片《橋》曾經風靡一時,印象中那部戰爭題材的片子有著頗為輕松的風格,其主題曲《啊,朋友再見》則有點像咱們的《游擊隊歌》,表現軍人為了祖國和民族的榮譽而戰的視死如歸的精神。另一部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則使「薩拉熱窩」這座南斯拉夫城市在中國有了相當的知名度。而且,當時南斯拉夫領袖鐵托的名字我們也耳熟能詳。

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盟]是一個國情極其復雜的聯邦,其特點可歸結為:
一個聯邦國家;
二種拼音文字;
三種語言;
四個宗教;
五個主體民族;
六個共和國;
七條邊界;
八個領導人;
九個政府。

這種國情的復雜性本身潛在著難以估量的矛盾,鐵托在世時已經注意到這一點,並曾為此作了某種安排,但是,願望不能代替現實,在他身後,矛盾激化,最終不可收拾——結局是南斯拉夫解體,一分為五。

2.最後的南斯拉夫

國名。位於歐洲巴爾干半島中部和西北部。南臨亞得里亞海,陸疆與克羅埃西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馬其頓、阿爾巴尼亞為鄰。面積10.2萬平方公里。人口 1,057萬(1989),主要有塞爾維亞人、黑山人、阿爾巴尼亞人、匈牙利人、羅馬尼亞人和土耳其人等。通用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首都貝爾格萊德。境內多山,山地以北是多瑙河中游平原的一部分。主要河流有多瑙河、摩拉瓦河等,水力資源豐富。全境以大陸性溫帶闊葉林氣候為主,沿海地帶屬地中海式氣候,比較濕潤。年降水量550-750毫米。銅、鉛、鋅等礦儲量豐富,還有煤、鐵等。公元六世紀,斯拉夫人開始越過喀爾巴阡山移居巴爾干半島,七世紀發展為現代南斯拉夫各主要民族的祖先。九世紀起,陸續建立了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斯洛維尼亞和馬其頓等各民族的國家。十五世紀起,先後被土耳其和奧匈帝國統治。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崩潰,民族獨立運動高漲, 1918年12月成立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聯合王國。1929年改稱南斯拉夫王國。 1941年4月被德、意法西斯佔領。1941-1945年進行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戰爭。1945年11月29日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行聯邦制,由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馬其頓、黑山6個共和國組成(面積合計 25.58萬平方公里, 1983年人口2,285萬)。1963年改稱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1980年以後國內民族矛盾日趨激化,政治動盪,至1990年初執政黨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聯盟分裂瓦解。1991年6月起原南斯拉夫成員國中的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馬其頓4國先後脫離聯邦,宣告獨立。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議會通過了由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共和國組成的新南斯拉夫,定名為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工業以機器製造、有色金屬和冶煉、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為主。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向日葵、甜菜和煙草等;園藝業和畜牧業較發達。出口農礦產品、船舶、皮革和煙草等。進口礦物燃料、機械、化工產品、鋼鐵和棉花等。主要城市有尼什、蘇博蒂察、克拉古耶伐次、波德戈里察等。

1. 1918-1941

南斯拉夫始於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一日,由塞爾維亞(包含現今馬其頓、黑山)、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三國組成的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Kingdom of Serbs, Croats and Slovenes)。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一日,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加入。共六國組成。

一九二九年十月三日改名南斯拉夫王國(Kingdom of Yugoslavia)。

2. 1941-1945

一九四一至一九四五年為二次大戰期間,南斯拉夫遭德國、義大利入侵瓜分,南斯拉夫暫時瓦解。

3. 1945-1992

一九四五年第二次大戰,鐵托領軍擊退德、義,十一月二十九日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Federative People's Republic of Yugoslavia)。一九六三年四月七日,改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Socialist Federative Republic of Yugoslavia)。南斯拉夫的行政區重劃為以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馬其頓、黑山、塞爾維亞、斯洛維尼亞六個各自獨立的加盟共和國組成。 (就是恢復第一階段時6 國組成的國家。)

4. 1992-2003

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二年間,其中斯、克、馬、波四國先後獨立,南斯拉夫僅剩餘黑、塞兩加盟國。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七日,國號改為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Federal Republic of Yugoslavia)。

3.塞爾維亞和黑山

二○○三年二月四日,重定新憲法改國號為塞爾維亞和黑山(Serbia and Montenegro),「南斯拉夫」一詞正式走入歷史。

4.塞爾維亞

二○○六年六月三日,黑山宣布獨立,同月五日塞爾維亞亦宣布獨立,南斯拉夫聯邦正式宣告完全解體;蒙、塞兩國各自使用自己的國旗,南斯拉夫藍白紅橫條三色旗亦成為歷史旗幟。

南斯拉夫聯邦正式宣告完全瓦解。地理上繼承它舊時首都貝爾格萊德的現存國家為塞爾維亞。

2008年2月18日塞爾維亞自治省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
科索沃議會17日通過獨立宣言後,阿富汗18日率先承認科索沃為獨立國家,此後歐盟成員國法國、英國、德國和義大利4國外長先後宣布承認科索沃獨立。美國18日也發表書面聲明,宣布正式承認科索沃獨立。
科索沃已經單方面宣布獨立,但是,它很難在短時間內真正成為一個新的國家。一旦獨立的狂喜情緒淡去,科索沃人所面對以及將繼續面對的現實痛苦又將重新來襲:科索沃是歐洲最窮的地區之一,腐敗問題已經到了很嚴重的地步,與阿爾巴尼亞合並更是幾乎不可能,加入聯合國的前景由於俄羅斯等的反對可能遙遙無期。在塞爾維亞,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是,塞爾維亞的版圖就好像諾基亞手機——每年都有更小更新的版本推出。在塞爾維亞,反對科索沃獨立的呼聲隨處可聞。
美國國際問題專家認為,科索沃很有可能得不到聯合國的承認,無法自我管理,依賴於歐洲國家來維持秩序,依靠北約提供武裝力量,這些都可能導致科索沃最終成為一個失敗的國家。

G. 在迄今南斯拉夫解體後的七個國家中,哪個國家軍事最強

在我印象里,哪個國家最有錢,哪個國家人最多,軍事能力就越強,在南斯拉夫解體以後,能力最強最有錢的是斯洛文共和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是塞爾維亞共和國,軍事能力最強的反而不是這兩個國家,是克羅埃西亞共和國,一個依靠旅遊業發展起來的小國。

克羅埃西亞共和國:作為七個國家裡軍事最強的國家,在歐洲軍事實力中排名23,人口有417萬,海岸線較長,森林面積較大,主要發展旅遊業,工業相對落後,09年加入北約,13年加入歐盟,從獨立開始就建立了自己的武裝部隊,國家出資、自願服役,最強是陸軍,通過內戰的勝利,成為了七個國家裡最大的贏家。

馬其頓共和國、波黑共和國:這兩個國家被譽為最貧困的共和國,他們應該沒有什麼軍事實力,自己活著都費勁,哪有錢投資軍事,也就有幾個守門的而已,馬其頓共和國八千多名士兵,波黑有九千多人,也有自己的武裝部隊跟國防部隊,只是不知道這樣的軍事能擋住誰,窮沒人願意打,放心好了。

科索沃自治省:這個國家暫時不被承認,只能說是一個省份而已,特點就是,沒錢、窮、塞爾維亞認為科索沃是自己領土的一部分,不允許它獨立,現在也就這么掛著,所以也沒有什麼軍事實力,不服塞爾維亞就收拾它。

H. 前南斯拉夫的軍事實力如何

其陸軍的常規力量不可小覷,但空中力量就薄弱多了。
波黑戰爭期間,以超級大國為首回的北約只答能先在安全距離外發動進攻,
程序是:在安全距離外打掉南聯盟的防空力量;然後發動無休止的空襲,甚至空襲民用目標和新聞機構;接下來策反其地面部隊;最後才進入貝爾格萊德!從頭到尾沒敢與南聯盟的地面部隊正面交手。
南聯盟的陸軍有較為強大的戰鬥力,但是,這顯然不符合現代戰爭下的軍事強國的特點。所以用現代戰爭的角度看待當年南聯盟的軍事實力……只能說是虛有其表。

I. 南斯拉夫以前有多強大為什麼會被稱為「巴爾干之虎」

說到到了南斯拉夫,相信世界人們都會想起它的一個特別的稱號就是巴爾干之虎。巴爾干之虎這一個稱號來看,我們可以知道南斯拉夫在當時世界上的實力是十分強大的。然而,南斯拉夫之所以被稱為巴爾干之虎主要是因為南斯拉夫在以前的實力太強了。

三、南斯拉夫的實力

南斯拉夫不管是從政治上還是從軍事上都很有實力。因為南斯拉夫的政治力量以及軍事實力,從而讓南斯拉夫可以成為當時的世界上唯一可以與法西斯抗衡的國家。因此,南斯拉夫又被稱為巴爾干之虎。

J. 南斯拉夫鐵托時代軍事在歐洲排第幾

約瑟普·布羅茲·鐵托於1892年5月生在克羅埃西亞的一個貧農家庭。他的童年生活非常艱苦,15歲就外出謀生,先後當過放牛娃、飯館招待員和學徒工,並在國內及捷克、奧地利和德國當過五金工人。20歲時,他加入克羅埃西亞社會民主黨。1913年,鐵托應征入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曾因鼓動反戰而受處分,後被俄軍俘獲。1920年他回國參加了南斯拉夫共產黨,組織工人開展革命斗爭。 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鐵托曾3次被捕。1934年刑滿出獄後,他繼續從事革命活動,並當選為黨中央政治局委員。1935年,鐵托以巴爾干書記處候補書記身份,赴蘇聯參加共產國際的工作,這段經歷使他在理論上有了很大提高。1938年,南斯拉夫共產黨領導層出現問題,共產國際准備解散南共。鐵托說服了主要領導人,在整黨基礎上保留了南共,他也隨之成為黨的主要領導人,從此南共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 在反對法西斯侵略者,爭取自由解放的斗爭中,領導南斯拉夫人民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1941年4月6日,德意法西斯侵略者以23個師的兵力迅速佔領了南斯拉夫,6月27日,南共中央成立了南斯拉夫人民游擊司令部,鐵托任總司令,發動了全國規模的七月起義,並在塞爾維亞西部山區以烏日策為中心,建立了第一個解放區。同年12月,在抗擊德軍的進攻中,鐵托創建了第一支正規軍——「第一無產階級旅」。他領導這支隊伍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獨立抗戰二十幾個月,粉碎了敵人的7次進攻。在蘇捷斯卡戰役中,鐵托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唯一在戰場上負傷的總司令。1943年11月,鐵托被授予元帥稱號。他不顧大國的反對,宣布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員會力南斯拉夫臨時政府。1年後,已發展到近百萬人的人民解放軍與蘇聯紅軍配合,解放了貝爾格萊德。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鐵托任聯邦政府主席、最高統帥。 鐵托在國際舞台上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政治活動家。1955年的亞非會議給他以啟發,使他產生了不結盟思想的萌芽。1961年9日,在南斯拉夫的參與發起下,第一次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在貝爾格萊德召開。鑒於鐵托在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與爭取人類進步的事業中所起的獨特而卓越的作用,有59個國家授予他98枚勛章。 南斯拉夫總統鐵托於1980年5月4日下午三點零五分(當地時間)在盧布爾雅那逝世。,根據他生前的願望,他的遺體被安葬在貝爾格萊德德迪涅的花房裡。這個小小的花房,是他平時最喜歡去灌澆花草的地方。南斯拉夫人民愛戴鐵托,為他在庫姆羅韋茨鐵托紀念館、盧布爾雅那博物館等門前塑了雕像,以示永久的紀念。

與南斯拉夫軍事實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