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最早的軍事理論著作

最早的軍事理論著作

發布時間:2021-02-04 11:58:59

Ⅰ 我國古代第一部軍事理論著作是

中國古代第一來部軍事理論著作是孫自子兵法。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聖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
《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典。誕生至今已有2500年歷史,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如今,孫子兵法已經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孫子兵法》竹簡出土在臨沂。

Ⅱ 孫子兵法是最早的軍事理論著作嗎

孫子兵法確是我國最早出現的軍事理論著作,其實孫子兵法不單單是一部兵法,還是一部心理學著作,比如背水一戰圍魏救趙就是運用了心理學

Ⅲ 中國第一部軍事理論書是什麼

我國第一部軍事理論著作是孫子的《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又稱《孫子》或《吳孫子兵法》。最早見於《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稱作「十三篇」,與今本篇數相合。《漢書·藝文志》則著錄為「《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圖九卷」。一般認為,「八十二篇」當包含今本十三篇的內容,另外六十九篇除含少量孫子佚文外,多數系後世闡釋孫子思想之作與偽托之作。關於《孫子兵法》的作者和成書年代,自宋代以後爭論了千餘年。現在,學術界普遍認為,《孫子兵法》一書系列武親著,成書於春秋末期,但不排除在流傳過程中有後人竄入的個別字句。
《孫子兵法》一書,版本繁富,流傳甚廣。現在我們尚能看到的重要版本有:銀雀山漢墓竹簡本、曹操《魏武帝注孫子》本(又稱孫子略解)、宋《武經七書》本、宋《十一家注孫子》本、日本櫻田本《古文孫子》等。其中,刊刻最多、流傳最廣的是《武經七書》本,其次為《十一家注孫子》本,二者構成傳世《孫子》書的兩大版本體系。竹簡本出土於1972年,後經文物出版社整理出版。此後出版的孫子書均以傳本為底本,並根據漢簡本校改了其中錯漏的文字。建國後的主要版本計有:郭化若的《孫子今譯》和《孫子譯注》、楊炳安的《孫子會箋》、吳九龍主編的《孫子校釋》等。

早在唐代,《孫子兵法》使傳入日本,後又相繼傳入朝鮮、越南等國,並出現了不少註疏之作。1772年,法文版《孫子兵法》在巴黎出版,開始了《孫子兵法》在西方的傳播。時至今日,《孫子》一書已以近30種文字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流傳。

《孫子兵法》是迄今可以見到的最早的軍事理論著作,它構築了一個精美恢宏的兵學體系,影響了後世兵學發展的方向,在傳統兵學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概括起來,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安國全軍」的慎戰觀。

《孫子兵法》首篇《計篇》便開宗明義地指出:「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為此,要求戰爭指導者,戰前要認真比較敵我雙方各方面的情況,做到「未戰而廟算勝」;要不惜重金使用間諜,以充分掌握敵情;要積極備戰,「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要創造有利的戰場態勢,「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等等。正是出於慎戰的考慮,孫子告誡戰爭指導者:「主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怪而致戰。」

「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思想。

在戰略上,孫子主張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戰略思想。究其實質,就是以軍事實力為後盾,通過「伐謀」、「伐交」等一系列非軍事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全勝戰略思想,構成中國傳統戰略文化的重要內容,成為後世用兵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

重謀尚詐、「勝於易勝」的戰勝觀。

孫子充分認識到戰場主動權在作戰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的重要命題。孫子作戰理論的核心是虛實理論。避實擊虛作為一般的作戰原則已為人們所熟知,但孫子的認識並不限於此,他是以發展的觀點來看待虛實的。《孫子》認為,實現避實擊虛不能消極等待,必須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有利的戰場態勢,於是便有了一系列示形誘敵的詭詐之術和奇正相生的理論。孫子認為,作戰指揮員只要正確運用謀略,巧妙地調動敵人,便可以造成決戰戰場上我實敵虛的態勢,從而達到以實擊虛、勝於易勝的目的。

令文齊式的治軍思想。

孫子對軍隊管理和訓練給予了高度的重視,認為「士卒孰練」、「兵眾孰強」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兩個基本因素。可以說,孫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將軍隊的管理和訓練放在戰略高度來考察的軍事家。孫子治軍理論的核心是「令之以文,齊之以式」。對於軍隊,孫子要求做到「與上同意」、「上下同欲」、「與眾相得」、「齊勇若一」等,認為惟其如此,才能維持軍隊內部的團結和步調一致。為此,要求統兵將帥一方面要關心和愛護士卒,「視卒如嬰兒」、「視卒如愛子」;另一方面又要嚴格管理、嚴明紀律,否則,「愛而不能令,辱而不能使,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對於將領,則提出了智、信、仁、勇、嚴的五德標准和清、靜、治、幽的個人素質要求。孫子的治軍理論盡管還是初步的,但卻具有革舊布新的開創性意義。

此外,《孫子兵法》還論及軍事地形學、軍事後勤學、軍事預測學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可以說,中國傳統兵學的大體框架在孫子那裡已經基本確立了。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明人茅元儀在評價《孫子》一書時說:「前孫子者,孫子不遺;後孫子者,不能遺孫子。」《孫子兵法》被尊為兵經,被歷代兵家奉為圭臬,其原因正在於此。
抄的。。

Ⅳ 《孫子兵法》是最早的軍事理論著作嗎

是的。

Ⅳ 下列兵書中,不屬於世界最早的的軍事理論名著的是哪個

《孫子兵法》與《吳子》

《六韜》

《司馬法》

《三略版》

《尉繚子》

《唐太宗李衛權
公問對》
等七部兵書統稱為「
武經七書

《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斗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
三十六計成書是最晚的

Ⅵ 中國最早的軍事著作是

《孫子來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源兵書,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作者為春秋時期偉大軍事家孫武,大約成書於春秋末年。該書自問世以來,對中國古代軍事學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被人們尊奉為「兵經」、「百世談兵之祖」。歷代兵學家、軍事家無不從中汲取養料,用於指導戰爭實踐和發展軍事理論。三國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第一個為《孫子兵法》作了系統的註解,為後人研究運用《孫子兵法》打開了方便之門。

《孫子兵法》不僅是中國的謀略寶庫,在世界上也久負盛名。8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29種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英國著名軍事理論家利德爾.哈特向人透露:他的軍事著作中所闡述的觀點,其實在2500年前的《孫子兵法》中就可以找到。他也確實對孫武及其著作深感興趣,不僅為《孫子兵法》英譯本作序,還在自己的得意之作《戰略論》前面大段引述孫武的格言。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都奉命攜帶一本《孫子兵法》,以便在戰場上閱讀。

Ⅶ 我國笫一部軍事理論著作是

我國第一部軍事著作——《孫子兵法》 作者孫子 公元前6世紀

Ⅷ 中國第一部軍事理論著作

中國第一部軍事著作-《孫子兵法》 [作者孫武,字長卿,齊國樂安(今山東忠民縣)人。春秋末期著名的軍事理論家,被譽為「兵學鼻祖」。 孫武的先祖是陳國的公子陳完,因陳國內亂,逃到齊國,改姓田齊景公時,孫武的祖父田書因伐莒國有功,賜姓孫,食采於樂安。青年時代,孫武因齊國「四姓之亂」而離開齊國,來到新興的吳國,並結識了來自楚國的軍事家伍子胥。公元前512年,在伍子胥的竭力推薦下,孫武得以晉見吳王闔閭,並呈上了自己的兵法「十三篇」,得到吳王的賞識,被任為吳國的將軍。此後,孫武輔住吳王闔閭經國整軍,為吳國的強盛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孫子兵法》,又稱《孫子》或《吳孫子兵法》。最早見於《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稱作「十三篇」,與今本篇數相合。《漢書·藝文志》則著錄為「《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圖九卷」。一般認為,「八十二篇」當包含今本十三篇的內容,另外六十九篇除含少量孫子佚文外,多數系後世闡釋孫子思想之作與偽托之作。關於《孫子兵法》的作者和成書年代,自宋代以後爭論了千餘年。現在,學術界普遍認為,《孫子兵法》一書系列武親著,成書於春秋末期,但不排除在流傳過程中有後人竄入的個別字句。 《孫子兵法》一書,版本繁富,流傳甚廣。現在我們尚能看到的重要版本有:銀雀山漢墓竹簡本、曹操《魏武帝注孫子》本(又稱孫子略解)、宋《武經七書》本、宋《十一家注孫子》本、日本櫻田本《古文孫子》等。其中,刊刻最多、流傳最廣的是《武經七書》本,其次為《十一家注孫子》本,二者構成傳世《孫子》書的兩大版本體系。竹簡本出土於1972年,後經文物出版社整理出版。此後出版的孫子書均以傳本為底本,並根據漢簡本校改了其中錯漏的文字。建國後的主要版本計有:郭化若的《孫子今譯》和《孫子譯注》、楊炳安的《孫子會箋》、吳九龍主編的《孫子校釋》等。 早在唐代,《孫子兵法》使傳入日本,後又相繼傳入朝鮮、越南等國,並出現了不少註疏之作。1772年,法文版《孫子兵法》在巴黎出版,開始了《孫子兵法》在西方的傳播。時至今日,《孫子》一書已以近30種文字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流傳。 《孫子兵法》是迄今可以見到的最早的軍事理論著作,它構築了一個精美恢宏的兵學體系,影響了後世兵學發展的方向,在傳統兵學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概括起來,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安國全軍」的慎戰觀。 《孫子兵法》首篇《計篇》便開宗明義地指出:「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為此,要求戰爭指導者,戰前要認真比較敵我雙方各方面的情況,做到「未戰而廟算勝」;要不惜重金使用間諜,以充分掌握敵情;要積極備戰,「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要創造有利的戰場態勢,「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等等。正是出於慎戰的考慮,孫子告誡戰爭指導者:「主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怪而致戰。」 「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思想。 在戰略上,孫子主張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戰略思想。究其實質,就是以軍事實力為後盾,通過「伐謀」、「伐交」等一系列非軍事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全勝戰略思想,構成中國傳統戰略文化的重要內容,成為後世用兵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 重謀尚詐、「勝於易勝」的戰勝觀。 孫子充分認識到戰場主動權在作戰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的重要命題。孫子作戰理論的核心是虛實理論。避實擊虛作為一般的作戰原則已為人們所熟知,但孫子的認識並不限於此,他是以發展的觀點來看待虛實的。《孫子》認為,實現避實擊虛不能消極等待,必須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有利的戰場態勢,於是便有了一系列示形誘敵的詭詐之術和奇正相生的理論。孫子認為,作戰指揮員只要正確運用謀略,巧妙地調動敵人,便可以造成決戰戰場上我實敵虛的態勢,從而達到以實擊虛、勝於易勝的目的。 令文齊式的治軍思想。 孫子對軍隊管理和訓練給予了高度的重視,認為「士卒孰練」、「兵眾孰強」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兩個基本因素。可以說,孫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將軍隊的管理和訓練放在戰略高度來考察的軍事家。孫子治軍理論的核心是「令之以文,齊之以式」。對於軍隊,孫子要求做到「與上同意」、「上下同欲」、「與眾相得」、「齊勇若一」等,認為惟其如此,才能維持軍隊內部的團結和步調一致。為此,要求統兵將帥一方面要關心和愛護士卒,「視卒如嬰兒」、「視卒如愛子」;另一方面又要嚴格管理、嚴明紀律,否則,「愛而不能令,辱而不能使,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對於將領,則提出了智、信、仁、勇、嚴的五德標准和清、靜、治、幽的個人素質要求。孫子的治軍理論盡管還是初步的,但卻具有革舊布新的開創性意義。 此外,《孫子兵法》還論及軍事地形學、軍事後勤學、軍事預測學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可以說,中國傳統兵學的大體框架在孫子那裡已經基本確立了。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明人茅元儀在評價《孫子》一書時說:「前孫子者,孫子不遺;後孫子者,不能遺孫子。」《孫子兵法》被尊為兵經,被歷代兵家奉為圭臬,其原因正在於此。

Ⅸ 世界公認的現存最古老的軍事理論著作

世界公認的現存最古老的軍事理論著作是《孫子兵法》。
《孫回子兵法》又稱《孫武兵答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聖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
《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典。誕生至今已有2500年歷史,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如今,孫子兵法已經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孫子兵法》竹簡1972年出土在臨沂。

閱讀全文

與最早的軍事理論著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