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空降兵的裝備問題
不知道樓主問的是不是空降兵的單兵裝具。其實空降兵裝備分許多種從運輸專機到傘兵刀屬都屬於空降兵裝備,不過我再次還是掛一漏萬地簡介一下我軍空降兵的單兵裝具:
一,空降兵也就是傘兵最重要的當然是降落傘,現役主要型號是傘兵九型傘,其他還有翼型滑行傘和動力飛行傘。
二,生存防護裝備其中頭盔和傘兵靴比較特別。適應高空跳傘和高空動力傘飛行的保護頭盔上有防護眼鏡和氧氣面罩。一般低空跳傘不需要防護鏡和氧氣面罩
,五千米其實並不算高空,一般只有空降高度在萬米以上至少是八千米時才需要用到防護鏡與氧氣面罩。所以如果讓這15位勇士穿戴上防護鏡與氧氣面罩並不是在幫他們而是增加他們的負重消耗更多體力,反而是幫倒忙。
三,攜行具。其實就是身上背的包包啦~~
四,單兵武器,
五,傘兵其他裝備。敵我識別系統與通信導航設備。
另,我是一名軍事發燒友,這些資訊都來自公開媒體,樓主以後也要多多關注著方面報道啊!!!
2. 傘兵都能帶什麼武器
傘兵裝備,首先是傘具,就是降落傘,目前中國傘兵裝備的新型傘具主要有傘兵九型傘、翼型滑行傘、動力飛行傘和火箭制動傘等數種。
傘兵的重型裝備:我空軍第15空降軍,便有3個空降師,1994年增設數個「紅色貝雷帽」特遣隊(即配有動力翼傘的特種作戰營)。
國產超輕型傘兵突擊車,成為空降兵數量眾多摩步連的首選車型。這款4×2輪式驅動超輕型傘兵突擊車,車長4米;寬2.09米;高2.21米;空車單車重1700千克,車體離地間隙320毫米,最高時速110/小時以上,由於採用四輪驅動,獨立懸掛,離地間隙大,因此通過能力和越野性能都很強,再加上該車輛底盤重心低,轉向非常穩定,非常便於空運,空投。
新研製的4×4輕型輪式傘兵戰車。輪式輕型傘兵步戰車的炮塔,與已列裝的履帶式傘兵步戰車炮塔相同,上面也裝有一門30毫米機關炮,在30毫米機關炮的左側,也裝有一挺86式7.62毫米並列機槍,炮塔上還裝有的一具紅箭73C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車載導彈為紅箭-73C改進型導彈,車內備彈應該也有4枚。在炮塔兩側也各有3具76毫米煙霧彈發射器,單排布置,可進行2發、4發、6發齊射,能在前方100米處形成長120~150米、持續時間2~4分鍾的煙霧。
傘兵突擊車可以執行1000公里以外的遠距離獨立作戰能力。
傘兵的單兵裝備:
我國傘兵的單兵主要有92式手槍、95式5.8毫米自動步槍和班用輕機槍。傘兵分隊換裝了88式5.8毫米通用機槍、89式129毫米火箭筒、35毫米榴彈發射器、單兵雲爆彈和「前衛」1型攜帶型防空導彈等。此外還裝備了衛星通信車、攜帶型調頻電台、單兵戰術通信機、北斗雙星與GPS定位儀、各型激光、紅外、微光和熱成像偵察觀瞄器材等,這些輕重型裝備的服役,使我軍這只雄鷹勁旅的戰鬥力大大增強。
按照傘兵的要求,其裝備的單兵武器應當具有重量較輕、長度較短、用途較多等特點。所以傘兵專備的單兵武器,包括突擊步槍、卡賓槍、阻擊步槍、手槍、班用機槍、通用機槍、大口徑機槍、沖鋒槍、霹彈槍、搶掛榴彈發射器、自動榴彈發射器、手榴彈、槍榴彈、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導彈、攜帶型防空導彈、60/82毫米迫擊炮、無後坐力炮(西方國家傘兵很少裝備)等與陸軍部兵和海軍陸戰隊步兵等基本相同,其比較獨特的武器有傘兵刀、匕首槍等。
傘兵刀是傘兵裝備的一種特有刀具,其首要作用並不是格鬥,而是在打開備份傘時用來割斷主傘傘繩的,以免它和備份傘傘繩發生纏繞。這個作用也註定了傘兵刀的最大特點就是鋒利無比。傘兵刀上一般還有倒勾(典型的有中國的65式傘兵刀和美國史密斯·威森戰術傘兵刀),這是為了能單手割斷傘繩而專門設計的。如果沒有這個倒勾,在空中就很難用單手割斷飄擺不定的傘繩。另外還有一些傘兵刀取消了倒勾,改為鋸齒設計,如中國99式傘兵刀等。傘兵刀一般掛在備份傘上或者掛在腰帶上,便於拔出。當然,傘兵刀除了割傘繩,也能用於格鬥自衛,其鋒利的刀刃是任何對手都心存畏懼的。除傘兵刀外,有些傘兵還喜歡用軍用刺刀,如美國第82空降師的士兵就有攜帶Mg刺刀的,一般裝在刀套里掛在腿上。
匕首槍主要由匕首、槍體、閉鎖機構、擊發機構、保險機構、瞄準裝置、刀鞘等幾大部分組成,集刀、槍於一體,具有重量輕、體積小、攜帶使用方便等特點。我國已於20世紀90年自行開發研製了匕首槍,是我軍在執行特殊任務時用於近距離殲敵和增強生存能力的自衛武器。
攜行具分為兩種。一種是91攜行具,配合81步槍,包括戰斗攜行具、生活攜行具。另一種是95/01攜行具,配合95步槍,包括戰斗攜行具、生活攜行具及作訓包。
生存防護裝備:
對傘兵來說,生存防護裝備包括頭盔、護目鏡、貝雷帽、防彈衣、防彈面具、睡具、戰斗服具、水壺和水袋、熱餐盒、急救包等。傘兵的生存防護裝備大多與陸軍步兵和海軍陸戰隊員的大同小異,其中比較獨特的是頭盔和傘兵靴。
傘兵頭盔與普通步兵頭盔一樣,除了要求有良好的防彈能力、防反光、配戴舒適外,還有自身的特定要求,如抗沖擊能力強、配戴牢固等。為此,傘兵頭盔通常要增加頭頂襯墊和T形墊塊以提高抗沖擊保護;懸掛件一般採用三點甚至四點吊帶固定方式,避免跳傘是頭盔被強氣流吹掉;頭盔頜帶較步兵頭盔長,並採用一個突出的揪鈕,使傘兵在跳傘時,墩扣能將盔殼牢牢固定在內襯上,從而避免頭盔脫離內襯。
除了防護能力外,現代頭盔還是一個小型戰術載具,可加掛一些輕小型戰術附件。如大家經常看到美軍傘兵、步兵配戴的PASGT頭盔上有一個金屬卡箍,可以加掛戰術手電筒、夜視儀、GPS顯示設備等。美軍新一代頭盔則將頭盔、通話器、防激光眼鏡、計算機顯示設備等作為作戰子系統進行一體化設計,從而大大擴展頭盔的作用,可是傘兵更好的適應信息作戰要求。
此外,現代傘兵還裝備有適應高空跳傘和高空動力傘飛行的保護頭盔(其上有防護眼鏡和氧氣面罩)。
傘兵靴是傘兵特有的作戰靴,要求具有抗沖擊力強、重量輕、結實耐磨、防滑性能好、穿著舒適等特點。除了作戰方面的因素外,傘兵靴還能給傘兵帶來心理層面的堅強信心和自豪感。
傘兵的其他裝備:
敵我識別系統、通信導航設備。
通信導航設備。傘兵的單兵通信設備有頭盔式通話設備、步話機、無線電通信定向系統(用於傘兵落地集結)、短波和超短波電台等,傳統的信號槍和手電筒(現代傘兵手電筒具有防雨、抗震動、抗沖擊和變色功能,採用可充電銳電池供電,有效聯絡距離可達100米)也依然發揮著應有的作用;傘兵的導航設備包括傳統的指南針和現代化的GPS接收儀、電子地圖等。這些通信和到行設備不但能夠保證傘兵自身在行動中的通信和導航,而且還可通過網路實時向指揮機關報告敵我雙方態勢,共指揮機關決策參考。
3. 空降裝備主要分那幾個系統其作用是什麼
空降抄兵裝備分許多種從襲運輸機到傘兵刀都屬於空降兵裝備,不過我再次還是掛一漏萬地簡介一下我軍空降兵的單兵裝具:
一,空降兵也就是傘兵最重要的當然是降落傘,現役主要型號是傘兵九型傘,其他還有翼型滑行傘和動力飛行傘。
二,生存防護裝備其中頭盔和傘兵靴比較特別。適應高空跳傘和高空動力傘飛行的保護頭盔上有防護眼鏡和氧氣面罩。一般低空跳傘不需要防護鏡和氧氣面罩
,五千米其實並不算高空,一般只有空降高度在萬米以上至少是八千米時才需要用到防護鏡與氧氣面罩。所以如果讓這15位勇士穿戴上防護鏡與氧氣面罩並不是在幫他們而是增加他們的負重消耗更多體力,反而是幫倒忙。
三,攜行具。其實就是身上背的包包啦~~
四,單兵武器,
五,傘兵其他裝備。敵我識別系統與通信導航設備。
另,我是一名軍事發燒友,這些資訊都來自公開媒體,樓主以後也要多多關注著方面報道啊
4. 二戰美國空降兵的裝備
主要武器有
M1卡賓槍
步槍射程雖遠、威力大,但不夠便攜;沖鋒槍雖便攜,但威力、射程和精度都無法滿足室外作戰需求。而介於沖鋒槍和標准步槍之間的卡賓槍則成為了傘兵最理想的裝備。
湯普森沖鋒槍
和地面部隊一樣,空降師也裝備有少量裝備。二戰時美國還沒有突擊步槍,而自動步槍和輕機槍也不太適合大量裝備,步兵大多採用半自動或手動步槍。因此一般指揮官都會配備沖鋒槍用於近戰時的火力壓制。
M1917中型機關槍
傘兵也有的機槍班,最開始行動時通常不會參戰,佔領據點並進行守衛時使用。M1917與英軍的維克斯相似,性能雖不如M1919,但更加節約成本和工時,因此更加適合步兵。而M1919則一般只用在車輛上。
M20無坐力炮
用途和M1917一樣,用於防守搶占的據點,無坐力炮比其他火炮更加便攜,而且只需一個更加便攜的支架架起就能射擊。不過M20很重,有50多公斤,因而很少被使用。
M18肩扛式無坐力炮
M18與M20最大的區別就是能夠像火箭筒一樣只需肩扛就進行能射擊。二戰英國和德國的傘兵也有無坐力炮,但有能夠肩扛式無坐力炮的只有美國人。M18隻有22公斤,可以實現更加快速地射擊,用途比M20要廣得多。肩扛式無坐力和火箭筒相比各有優缺點:M9火箭筒穿透力是M18的兩倍,但重量卻只有後者的三分之一,因此更加適合的地面部隊用於反坦克;不過M18無坐力炮的有效射程是M9的4倍,而且射擊精度比火箭筒要高得多,對於缺乏其他兵種支援的傘兵來說,顯然無坐力炮比火箭筒用處更多。
火焰噴射器
兩人一組,傘兵一般是執行特殊任務才會裝備
M1911手槍
不用多了吧,一代名槍,即使現在它和它的改進型也是手槍中的佼佼者。
以上就是主要武器了,我不知道樓主要的是全部裝備還是武器?所以先介紹這么多。
手雷、降落傘、軍裝、鋼盔之類的東西由於太晚就不介紹了,樓主要是有需求再說
5. 現代傘兵裝備
M1格蘭德步槍
工作方式:半自動
口徑:.30英寸(7.62mm)
彈夾:8發
簡介:M1步槍,又稱Garand步槍,是美國步兵的標准配置步槍。以它的發明者JohnC.Garand的名字命名。它是第一種在戰場是廣泛使用的半自動步槍。盡管它在1936年就被軍隊採用,直到1943年一直是供應不足,但到戰爭結束時,它的產量卻超過了4百萬支。M1步槍易於分解和清潔,它的口徑、彈丸速度和半自動性能的結合提供了優於其它步槍的火力。它唯一的缺點就是彈夾重新裝彈很困難。
M1卡賓槍
工作方式:半/全自動
口徑:.30英寸(7.62mm)
彈夾:15/30發
射速:550發/分
簡介:M1卡賓槍是針對德國的閃擊戰而發展起來的。機械化師和空降部隊運用向美國人表明混合防禦工事和靜態的前線已經過時。閃擊戰意味著後方的人員可能會發現他們在幾乎沒有警告的情況下遭到了進攻。需要一支輕便的步槍來取代制式手槍,M1卡賓槍就應運而生。然而,由於它廣泛的用途,到戰爭結束時,已生產了超過6百萬支。該槍比手槍易於掌握,在中長距離上比重機槍更有效,並且非常適於作為輕便武器裝備給迫擊炮、重機槍和火箭炮分隊。M1A1是M1的變型,有可折疊的槍托,是特別為傘兵設計的。
1903式步槍
工作方式:手動
口徑:.30英寸(7.62mm)
彈夾:5發
簡介:1903式.30口徑步槍,簡稱'03式,1903年被美國軍隊採用,直到1936年,它一直是美軍標准配置步槍。二戰期間,仍有許多在使用。36年,M1步槍取代它成為美軍標准配置。在諾曼底戰役中,它成為狙擊手的主要武器。不過,它在精度上的許多優點已被半自動和全自動武器的速度所取代。
湯姆森沖鋒槍
工作方式:半/全自動
口徑:0.45英寸(11.4mm)
彈夾:20和30發、50發(彈鼓)
簡介:JohnT.Thompson曾參與發展`03式步槍和Colt.45手槍,湯姆森沖鋒槍的原型槍於1920年春天誕生,盡管它有優秀的測試參數,但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都沒有採用它。湯姆森Colt公司鑒定了生產15,000支該槍的協議,即1921式。這批槍的生產一直持續到二戰前夕。在1940年,美國陸軍訂購了20,000支該槍;在1941年,陸軍追加了319,000支的定單。該槍最大的優點是可靠,在惡劣的環境下也能工作。主要的缺點是太重——超過10磅,缺乏穿透力(這也是二戰中所有沖鋒槍的共同缺點)。
勃朗寧輕機槍
工作方式:半/全自動
口徑:.30英寸(7.62mm)
彈夾:20發
簡介:最初型M1918A1式勃朗寧輕機槍(BAR)由美軍士兵在一戰中首次使用,並且二戰中該槍仍在使用。在惡劣環境下的可靠性使該槍獲得了很高的聲譽。1940年,M1918A2式投入使用。與早期型號不同的是它僅有全自動方式下的兩種射擊方式:慢速方式300—450發/分;快速方式500—650發/分;而沒有了半自動方式。兩種型號的勃朗寧機槍都被廣泛的使用。而且在很多的電影中,你也可以見到它的身影。該槍是快速火力和穿透力完美結合的典範。它最大的缺點是缺少可快速更換的槍管來減少槍管的過熱。
M1919A6式重機槍
工作方式:全自動,風冷式
口徑:.30英寸(7.62mm)
彈夾容量:250發
射擊速度:400—500發/分
簡介:隨著越來越多的美軍部隊參戰,戰場上官兵們需求一種比M1919A4式輕、又有比勃朗寧輕機槍更快射速的重機槍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M1919A6式重機槍誕生了。它繼承了一些M1919A4式機槍的部件,不再有三角架,但它仍然重達32.5磅。事實證明,它太累贅而不能滿足戰場上官兵們不斷變化的要求。即便如此,仍生產了43,000支該槍。而且,你可以在幾乎所有1944—1945年的影片中看到它。
M1919A4式重機槍
工作方式:全自動,風冷
口徑:.30英寸(7.62mm)
彈夾容量:250發
射速:400—550發/分
簡介:一戰結束前,美國軍械局意識到水冷式重機槍在坦克中占踞了太大的空間,而且對快速挺進的步兵來說也太重了。二戰臨近時,軍械局待開發一種風冷式重機槍給步兵使用。這導致M1919A4式重機槍的產生。連腳架在內該槍重41磅,與重達93磅的水冷式M1917A1比起來的確是輕多了。所以,與水冷式相比它更多用作了攻擊性武器。不過,它不能象水冷式那樣長期維持同一水平的持續火力。
M2-HB.50口徑重機槍
工作方式:半自動/全自動,風冷
口徑:.50英寸(12.7mm)
彈夾容量:110發
射速:450—550發/分
簡介:該槍的前身是一戰中德國的12.7和13.2mm反坦克步槍。早期坦克的薄弱裝甲易被該類彈葯擊穿。美國軍械局求助JohnBrowming設計一種能使用高速的.50口徑彈葯的重機槍。在停戰書簽字後,Browning提交了原型槍。M2-HB重近130磅(含腳架),主要配備步兵部隊作為防禦性武器。
反坦克火箭發射器
工作方式:電子點火
口徑:75mm(3英寸)
穿透力:100mm(4英寸)
簡介:1942年初,為滿足步兵反坦克武器的需求,軍械局的LeslieA.Skinner和EdwardG.Uhl研製了一種火箭炮——一個用電子點火的金屬筒。直到那時,美國步兵一直缺乏可以使用的能阻止坦克前進的反坦克火箭。軍械局的另一個成員,HenryH.Mohaupt,一直在研製一種步兵使用的反坦克手榴彈——M10式手榴彈,重3.5磅,使步兵不能有效的投擲。然而,當Skinner和Uhl試著用他們的發射器發射M10手榴彈時,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軍械局立即意識到這種新式武器的價值。許多發射器被裝船運給了盟軍。實際上,德軍在繳獲了它之後,立即開始生產它的復製品。
MARKII手榴彈
工作方式:摩擦點火延時引信
重量:0.59kg
延時時間:4—4.8s
簡介:二戰期間,美軍士兵使用了許多類型的手榴彈,但主要配備的MarkII手榴彈。它為鐵鑄,外部呈鋸齒狀,利於在爆炸後產生更多的彈片。它內部TNT填充物,但由於戰爭初期TNT短缺,內部多填充硝化澱粉復合物。MarkII的殺傷半徑是5—10碼,但彈片可殺傷至50碼。由於公認的投擲距離多為35—40碼,所以要求士兵在投彈後卧倒直至手榴彈爆炸。
火焰噴射器
工作方式:自動
容量:使用40次
首次使用火焰噴射器早在一戰的德軍部隊。到1916年,英軍和法軍也開始在戰場上使用。然而,有限的距離、不可靠、易傷到操作手使它成為一種不理想的武器。直到德軍在入侵波蘭、比利時和法國的戰爭中再次使用時,美國才開始著手研製。美國的第一個噴射器遇到了同樣的困難。然而,凝固汽油的發明改善了它的效力和射程(60—180英尺)。可靠性也得到一定的改善。在採用新的噴射器使用戰術後,它對操作手的傷害也減少了。美軍士兵發現,兩人一組裝備噴射器是最有效的。火焰噴射器組也包括由火箭筒或自動武器裝備的士兵,他們為噴射手提供火力掩護。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為了滿足日益增加的對沖鋒槍的需求,美軍對M1928A1湯姆森沖鋒槍進行了簡化改進,設計出了面向批量生產的M1湯姆森沖鋒槍,後來又對M1進一步簡化,設計出了M1A1湯姆森沖鋒槍。美軍雖然對湯姆森沖鋒槍反復的進行簡化改進,但在提高其生產性能方面並未能取得顯著的效果,這是因為湯姆森系列沖鋒槍很多零件的包括機匣在內都是通過復雜的切削加工來製成的。
與湯姆森系列沖鋒槍的改進同步推進的是,美國陸軍在專門試驗美國陸軍武器的阿伯丁靶場進行了各種沖鋒槍的對比試驗。在這一對比實驗中,除了當時美國的沖鋒槍以外,還廣泛收集了歐洲各國生產的各種沖鋒槍,進行了性能、操作性、生產性等各方面的對比實驗。其中還有從德軍手中繳獲的沖鋒槍。
美國M3沖鋒槍
對比實驗
參加對比實驗的沖鋒槍有:美國制的M1928A1湯姆森沖鋒槍,M1湯姆森沖鋒槍,T2沖鋒槍,海德M109沖鋒槍,海德2沖鋒槍,雷辛M2沖鋒槍,史密斯維森沖鋒槍等;英國的司登沖鋒槍,澳大利亞的奧斯登沖鋒槍,芬蘭的M1931沖鋒槍;德國的MP40沖鋒槍。
此次對比實驗得出了驚人的結果,實驗中得到最高評價的並不是湯姆森沖鋒槍二是用粗糙的金屬管和沖壓件焊接而成的英國司登沖鋒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司登沖鋒槍的結構設計的非常簡單,擁有湯姆森沖鋒槍無法比擬的出色的可大批量生產的性能。實驗結果也對斯登沖鋒槍的這一出色的生產性能給予了高度評價。美國的沖鋒槍中海德2沖鋒槍得到了美國槍中最好的評價。
迫切需要大量沖鋒槍的陸軍向海德公司下達了發展試制海德2沖鋒槍的指令。並將其命名為「M2沖鋒槍」。但是最終由於該槍在設計上存在的缺陷停止了生產,已經生產出的M2沖鋒槍只得當作廢鐵來處理。
M3沖鋒槍的開發
美國陸軍決定尋找新一種性能優於M2的沖鋒槍。1942年10月,美國陸軍技術部正式推進了新型沖鋒槍的開發計劃,由此開發出的新型沖鋒槍就成了後來的M3沖鋒槍。開發並不是只由個別技術人員負責的,而是以美國陸軍少校雷涅·R·斯達特拉為中心,由通用汽車公司國內部主任工程師弗雷特利克·W·聖普森領導的開發小組推進了設計,此外還有各方面的技術人員的協助。
拋殼窗上方安裝有防塵蓋。防塵蓋為手動式結構,防塵蓋內側的突起起著固定槍機的保險作用。拋殼窗上的防塵蓋還兼起著固定槍機的保險作用。
M3的槍管是通過接套而固定在機匣前端的。按套外圓表面刻有防滑紋路,在沒有專用工具的情況下可直接用手轉動接套,從而卸下槍管。
新型沖鋒槍的最的目標是「具備最出色的生產性能」,也就是說,必須易於大批量生產。最初試制是在通用汽車公司內進行設計和試制的,在設計過程中最重視並作為參考的是英國的司登沖鋒槍。大量採用沖壓件和焊接工藝的英國司登沖鋒槍在當時是生產成本最低,便於大批量生產的沖鋒槍。
M3的生產和供應
與美軍簽訂M3沖鋒槍生產合同的就是開發該沖鋒槍,並具有豐富的沖壓加工技術和經驗的通用汽車公司。1943年年初,該公司開始整頓M3沖鋒槍的生產線,當年夏季正式投入了M3的生產。第一支批量生產性的槍完成後,對它進行了試射,但在實驗時陸續出現了卡殼故障。該公司暫時停止了生產線,開始研究改進方案。通過研究確認,卡殼故障是由於退殼挺和拋殼窗之間的搭配不適當而引起的,解決方法很簡單:加大拋殼窗的尺寸。
M3實用的是30發容量的直彈匣。1943年秋季,美軍開始裝備M3沖鋒槍。剛開始,美軍士兵對M3的外觀表現出極不習慣。但是被士兵們恥笑為「注油槍」的M3沖鋒槍一投入實戰後,因射擊時易於控制,很快就得到了美軍士兵們的信賴。在第二此世界大戰中美軍共生產了605664支M3沖鋒槍,而這些槍全部是由通用汽車公司生產的。
M3的結構
M3沖鋒槍的機匣是由沖壓成型的左右各半個機匣焊接成一體而成型的,復進簧、槍機等零部件全部是從機匣前方裝入的,扳機、阻鐵等零件也都是沖壓件。M3沖鋒槍廣泛採用沖壓件的結果,使該槍的生產性能超過了以往任何的沖鋒槍。
M3的槍右側在彈匣後方部位裝有操作槍擊向後運動用的拉機柄,拉機柄是旋轉式結構,向後轉動時,就會使拉機柄內的「L」型傳動桿推動槍擊後退。M3的後端裝有用粗鋼條彎成型的伸縮式槍托,設有橫穿槍後段的槍托固定銷,可在拉出和縮回兩個位置上固定主槍托。
向後轉動拉機柄,拉機柄盒內的「L」型傳動桿就會向後方推動槍機。
考慮到面向在歐洲的聯合國和反德游擊隊的供應,還專門給M3配備了實用9mmx19槍彈的口徑轉換套件。換上該套件就可以發射9mmx19槍彈和使用英國司登沖鋒槍的彈匣,口徑轉換套件由槍機、槍管和彈匣插入口的彈匣轉換套組成。這種配有口徑轉換套件的M3沖鋒槍曾經支援給在德國佔領下的游擊隊使用。
M3的改進型
M3沖鋒槍使生產性能出色的面向大量生產的沖鋒槍,並且M3的較慢的射速使之具備了在射擊中非常容易控制住槍的優點,這一點作為武器的性能也是很出色的。但是,在M3裝備部隊,投入到前線後,缺點開始逐漸暴露。1944年2月,從遙遠的英國向美國本土飛來了有關M3沖鋒槍缺點的報告。
報告中主要內容是關於裝在M3右側的拉機柄,用鋼板沖壓成型的拉機柄本體強度不足,特別是本體的根部易於變形,一旦變形,要麼彈簧脫離,要麼就無法操作槍機。通用汽車公司得知後,在改變拉機柄材料的同時,還進行了熱處理工序等的改進。
M3彈匣插入口部位的左側面。彈匣卡筍突出於槍外,成了易於引起彈匣脫落事故的根本原因。M3A1的槍油筒裝在握把內,轉動握把下面槍油筒的旋蓋,可取下旋蓋,旋蓋上固定有旋桿,能帶出適當的槍油。
報告中還指出,向槍左側凸出的彈匣卡筍往往在無意中被碰動,同時發生彈匣脫落的事故。此外,由於M3沖鋒槍使對鋼板進行沖壓成型的初期產品,而且沒有進行充分的熱處理,因此有些零部件的強度未能達到所期待的標准。對這些缺點的改進在M3的批量生產過程中陸續的進行,因不能停止沖鋒槍的生產,所以只好採取邊繼續進行批量生產,邊進行改進的方案。
但是在改進過程中得知M3沖鋒槍上有多出需要改進的地方,於是美國陸軍最後決定重新設計,隊所有需要改進的部位都進行了改進的新型M3沖鋒槍。1943年春季,這一新型M3沖鋒槍的計劃正式啟動。
M3A1沖鋒槍
在改進M3沖鋒槍缺點的計劃中,美國陸軍技術部門開始探討進一步簡化M3結構的可能性。如果能取消被指為是M3最大故障原因之一的拉機柄,那麼不僅能減少故障,還能提高生產性能。
M3A1沖鋒槍內部結構示意圖
根據美國陸軍技術部門的要求,通用汽車公司在1944年設計了M3E1沖鋒槍。M3E1取消了拉機柄和拉機柄盒內的「L」型轉動桿,並向後方加大了拋殼窗的尺寸,代替拉機柄的是在槍機上開了一個能伸進手指去的大孔,只要把手指插入該孔,就可向後方扣動槍機。加大尺寸的拋殼窗外面還按裝了防塵蓋,在防塵蓋內側具有一個突起,蓋上防塵蓋使該突起就進入槍機上後部的另一個大孔,起到固定槍機的作用,該突起在槍機處於後方位置時還可進入槍機前部的大孔而起保險作用。此外,根據實戰部隊的要求,還在握把內增設了放置保養沖鋒槍時使用的槍油筒的地方。
M3沖鋒槍的拉機柄成了引起故障的主要原因,因此在M3A1上取消了拉機柄,
採用可直接用手指扣動槍機的方法。
向30發容量的彈匣內裝填槍彈時,需要有相當的力量,所以M3E1的槍托有了改進,使槍托的抵肩部位具備了可作槍彈裝填器而使用的功能,槍托前部的桿部在保養沖鋒槍時還可作為擦槍桿使用,分解槍管時槍托還可作為扳手使用。
M3槍左側向外突出的彈匣卡筍成為了因不注意而引起彈匣脫落事故的原因。M3E1沖鋒槍的彈匣卡筍周圍增設了護圈,從而杜絕了彈匣脫落事故的發生。
對M3沖鋒槍進行上述各種改進後而成的M3E1沖鋒槍在美國陸軍內部接受了實驗,1944年12月正式選定為美軍制式武器,得到了「M3A1沖鋒槍」的制式名稱。由此把以前的制式武器M3沖鋒槍降級,成了「限定製式武器」。
M3A1在1945年出投入生產,並直接進入批量生產體制。但是,1945年5月德國宣布投降,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M3A1的生產也因此而停止。M3A1沖鋒槍的生產時間很短,生產數量也只有15469支,於M3沖鋒槍的605664支的數量相比有懸殊的差距。
6. 請問傘兵全身裝備的重量是多少
傘兵的單兵裝備
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我國傘兵的單兵主要有式手槍、95式5.8毫米自動步槍和班用輕機槍。傘兵分隊換裝了88式5.8毫米通用機槍、89式129毫米火箭筒、35毫米榴彈發射器、單兵雲爆彈和「前衛」1型攜帶型防空導彈等。此外還裝備了衛星通信車、攜帶型調頻電台、單兵戰術通信機、北斗雙星與GPS定位儀、各型激光、紅外、微光和熱成像偵察觀瞄器材等,這些輕重型裝備的服役,使我軍這只雄鷹勁旅的戰鬥力大大增強。
按照傘兵的要求,其裝備的單兵武器應改具有重量較輕、長度較短、用途較多等特點。但是,傘兵在各國軍隊中都屬於人數極少的兵種,如果專門為其研製武器,會造成研製費用和生產成本高的問題,所以傘兵專備的單兵武器,包括突擊步槍、卡賓槍、阻擊步槍、手槍、班用機槍、通用機槍、大口徑機槍、沖鋒槍、霹彈槍、搶掛榴彈發射器、自動榴彈發射器、手榴彈、槍榴彈、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導彈、攜帶型防空導彈、60/82毫米迫擊炮、無後坐力炮(西方國家傘兵很少裝備)等與陸軍部兵和海軍陸戰隊步兵等基本相同,其比較獨特的武器有傘兵刀、匕首槍等。
傘兵刀是傘兵裝備的一種特有刀具,其首要作用並不是格鬥,而是在打開備份傘時用來割斷主傘傘繩的,以免它和備份傘傘繩發生纏繞。這個作用也註定了傘兵刀的最大特點就是鋒利無比。傘兵刀上一般還有倒勾(典型的有中國的65式傘兵刀和美國史密斯·威森戰術傘兵刀),這是為了能單手割斷傘繩而專門設計的。如果沒有這個倒勾,在空中就很難用單手割斷飄擺不定的傘繩。另外還有一些傘兵刀取消了倒勾,改為鋸齒設計,如中國99式傘兵刀等。傘兵刀一般掛在備份傘上或者掛在腰帶上,便於拔出。當然,傘兵刀除了割傘繩,也能用於格鬥自衛,其鋒利的刀刃是任何對手都心存畏懼的。除傘兵刀外,有些傘兵還喜歡用軍用刺刀,如美國第82空降師的士兵就有攜帶Mg刺刀的,一般裝在刀套里掛在腿上。
匕首槍主要由匕首、槍體、閉鎖機構、擊發機構、保險機構、瞄準裝置、刀鞘等幾大部分組成,集刀、槍於一體,具有重量輕、體積小、攜帶使用方便等特點。我國已於20世紀90年自行開發研製了匕首槍,是我軍在執行特殊任務時用於近距離殲敵和增強生存能力的自衛武器。
進入90年代後,我軍根據實踐實戰的經驗,進一步認識到減輕單兵負荷,開展攜行具和攜行方法研究的重要性。經過科研人員的努力,終於成功研製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套實戰,實用的單兵裝備:91單兵攜行具,從而告別了以往「打背包」的歷史,提高了部隊應付突了事件的快速機動能力,並顯著提高了我軍的作戰效能。
可以說,91式單兵攜行具從根本上改變了解放軍單兵攜行的「分件單掛」、「繩捆帶綁」的落後方式,標志著中國軍隊的單兵攜行具跨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91式使士兵攜帶物品的重量有了合理的分配,能使戰士在行軍過程中有效的節省體力,即使在卧次射擊的姿態下也不顯臃腫。
攜行具分為兩種。一種是91攜行具,配合81步槍,包括戰斗攜行具、生活攜行具。另一種是95/01攜行具,配合95步槍,包括戰斗攜行具、生活攜行具及作訓包。
不過,與外軍同時期的單兵攜行具相比,91式單兵攜行具仍存在不少缺點,如:正面不能調節;扣環容易松動;水壺帶設計不合理,只要靠牆坐著或躺下就會硌腰,而且只能裝下老式水壺。而且對重量的分配沒有考慮人的身高,個子大的士兵經常被磨破肩頭潰瘍。未採用模塊化結構設計,所謂模塊化設計,其實就是設計出一個承載的主體,士兵根據作戰任務和作戰方案的不同,可任意的組合其所攜帶的物品,從而最大限度的適應作戰任務多變性和不同人員的使用要求,而且擴大了單兵的攜行范圍及品種。在這方面美軍的單兵裝備早已作到了這種模式,並且美軍的單兵裝備歷經了幾次現代化的戰爭,真正經歷了戰爭的考驗,從而不斷的能加以改進,適應戰爭的需要。
生存防護裝備
對傘兵來說,生存防護裝備包括頭盔、護目鏡、貝雷帽、防彈衣、防彈面具、睡具、戰斗服具、水壺和水袋、熱餐盒、急救包等。傘兵的生存防護裝備大多與陸軍步兵和海軍陸戰隊員的大同小異,其中比較獨特的是頭盔和傘兵靴。
傘兵頭盔與普通步兵頭盔一樣,除了要求有良好的防彈能力、防反光、配戴舒適外,還有自身的特定要求,如抗沖擊能力強、配戴牢固等。為此,傘兵頭盔通常要增加頭頂襯墊和T形墊塊以提高抗沖擊保護;懸掛件一般採用三點甚至四點吊帶固定方式,避免跳傘是頭盔被強氣流吹掉;頭盔頜帶較步兵頭盔長,並採用一個突出的揪鈕,使傘兵在跳傘時,墩扣能將盔殼牢牢固定在內襯上,從而避免頭盔脫離內襯。
由於種種原因,除了二戰時德國專門為傘兵研製了專用頭盔外,世界上其他國家很少專門研製傘兵頭盔,大多數傘兵頭盔都是由步兵頭盔根據傘兵特點改裝而成的。但近年來這種情況有所改變,不少新型專用傘兵頭盔問世。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頭盔外表面非常光滑,可防止傘繩抽打臉部;盔型緊湊,與頭部的間隙比普通步兵頭盔小得多,但防護面積有所加大;頭盔襯里採用優質皮革製成,抗沖擊力強,配戴舒適;多採用X型四點懸掛方式,扣好頜帶後配戴十分牢固;頭盔材料採用新型「凱英拉」材料製成,防彈能力強等。
除了防護能力外,現代頭盔還是一個小型戰術載具,可加掛一些輕小型戰術附件。如大家經常看到美軍傘兵、步兵配戴的PASGT頭盔上有一個金屬卡箍,可以加掛戰術手電筒、夜視儀、GPS顯示設備等。美軍新一代頭盔則將頭盔、通話器、防激光眼鏡、計算機顯示設備等作為作戰子系統進行一體化設計,從而大大擴展頭盔的作用,可是傘兵更好的適應信息作戰要求。
此外,現代傘兵還裝備有適應高空跳傘和高空動力傘飛行的保護頭盔(其上有防護眼鏡和氧氣面罩)。
傘兵靴是傘兵特有的作戰靴,要求具有抗沖擊力強、重量輕、結實耐磨、防滑性能好、穿著舒適等特點。除了作戰方面的因素外,傘兵靴還能給傘兵帶來心理層面的堅強信心和自豪感。二戰時期,傘兵靴甚至還是傘兵與步兵區別的最大標志,因為當時只有傘兵才配有看起來「氣派、威風」的高腰軍靴。美國電視連續劇《兄弟連》中,美軍第101空降師506團E連下士戈登在1990年回憶當年參加空降師的情景時說,「這在現在看來沒有多大意思(指得到銀翼徽章、傘兵靴等),但在當時,為了取得空降師這些裝備,我們可是都願搭上性命啊。」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傘兵靴對傘兵的重要性。傘兵靴做成高腰形式並不是為了好看,主要是保護跺部。因為傘兵著陸時受到的地面沖擊力較大,低腰軍靴很容易嵌腳。現代傘兵靴的設計周密考慮了人機工程學、人體結構特點,並在鞋型設計、成型技術、鞋底花紋設計、快捷鞋帶設計等方面廣泛應用了新技術、新工藝,從而使傘兵靴滿足了傘兵嚴格而特殊的要求。
傘兵的其他裝備
敵我識別系統。央視《垂直打擊》中一個特戰大隊的女兵研究的傘兵刀中居然裝有敵我識別系統,這個系統與傘兵的手槍和95自動步槍同時安裝,傘兵刀發射信號,槍械中的接收裝置接收信號進行敵我識別,如果是己方,系統自動上鎖就不會發生戰斗中誤傷!這個系統性能非常先進,可對1000人進行編碼識別,即使刀具落入敵手也可以經過重新編碼使原號碼作廢!
通信導航設備。傘兵的單兵通信設備有頭盔式通話設備、步話機、無線電通信定向系統(用於傘兵落地集結)、短波和超短波電台等,傳統的信號槍和手電筒(現代傘兵手電筒具有防雨、抗震動、抗沖擊和變色功能,採用可充電銳電池供電,有效聯絡距離可達100米)也依然發揮著應有的作用;傘兵的導航設備包括傳統的指南針和現代化的GPS接收儀、電子地圖等。這些通信和到行設備不但能夠保證傘兵自身在行動中的通信和導航,而且還可通過網路實時向指揮機關報告敵我雙方態勢,共指揮機關決策參考。
除了上述裝備外,傘兵有時還需攜帶望遠鏡、夜視儀、光學瞄準具、工兵鍬、探雷器、繩索(用於攀援)、救生衣等等,這些裝備可為傘兵在特殊環境作戰時提供幫助。
7. 傘兵連一般來說裝備什麼武器
傘兵刀 是必備的 一把輕型沖鋒槍 四顆手雷 一把手槍
8. 兄弟連中的傘兵各種裝備有哪些
的灑灑的方法
9. 求俄羅斯的空降兵的裝備
俄國空降兵現編有4個近衛空降師,1個獨立空降旅、1個空降團、1個訓練中心和1所空降兵學校。4個師中的兩個師部署在西北、中亞戰略軸線上實施機動作戰,另兩個師作為統帥部戰略預備隊隨時准備支援各個戰略方向。空降旅主要執行國際維和任務,特種空降作戰獨立團用作快速反應部隊和遂行特種作戰任務。
俄空降兵師被稱為世界上最「重」的空中機動部隊,因為其完全實現了裝甲化和機械化。其主要裝備有250輛各種型號的履帶式空降裝甲戰斗車、9輛BRDM-2裝甲偵察車、30門122毫米行進式野戰火炮、18門120毫米重迫擊炮、18門多管火箭炮、236門23毫米對空機關炮、132架SA-7和SA-14輕型對空導彈發射器、42架AT-4反坦克導彈發射器、144門SPQ-9無後坐力炮等等。這些裝備原則上都用大型運輸機空投,由空軍運輸航空兵的安-124型、安-22型、安-12型和伊爾-76型中遠程大型運輸機投送。l架安-124型遠程運輸機可運送270名傘兵,1架伊爾-76型中遠程大型運輸機可載6輛裝甲輸送車。除此之外,連小型的安-26/32、安-72/74運輸機在內,共有400多架固定翼運輸機。空降作戰一般分為傘降、機降和傘、機混和降落作戰。步兵武器及其彈葯、攜帶式電台和輕便物資隨人員一起空投。坦克、導彈發射裝置、火炮等則利用空降技術裝備從飛機上空投,或用飛機運送到敵後佔領的機場。此外,俄軍的空降部隊如以營為單位作戰,原則上使用直升機來作為移動手段。這些直升機主要機種是米-8、米-17中型運輸機,米-6、米-26大型運輸直升機,以及米-24武裝突擊運輸直升機。俄國空降兵是世界上唯一實現了人車一體空投作戰的部隊。空降兵戰士乘裝甲輸送車直接傘降至地面,立即就可投入對敵作戰,對敵實施出其不意的突擊。空降兵士兵個個受過嚴格的擒拿、格鬥、偵察、射擊等訓練,具有較高的野戰素質。一旦打起仗來,空降兵部隊可迅速攻佔並扼守敵深遠後方的重要地域,打亂敵國家和軍隊的指揮,佔領島嶼、瀕海地段、海空軍基地等,並配合進攻部隊消滅敵重要目標。
以BMD3傘兵戰車為基礎,俄軍工企業已試驗了20種空降兵武器和軍事裝備,完全可以成為一個武器和軍事裝備新家族,這些裝備戰斗重量在12.918噸之間,戰斗實力和戰術技術性能絕不遜於陸軍同類裝備。改革後,空降兵組織編制體製得到完善,大量新型武器和軍事裝備開始列裝,部隊戰鬥力得到實質性的提升,已成為一支符合時代要求、靈活、機動、戰鬥力超強的戰略預備隊,在俄武裝力量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俄空降兵的代表---第76空降師,和俄軍其它空降師一樣,已完全實現了裝甲化和機械化,是世界上最「重」的空中機動部隊。目前,其主要裝備有各種型號的履帶式裝甲戰斗車250輛,BRDM—2裝甲偵察車9輛,122毫米火炮30門,120毫米重型迫擊炮18門,多管火箭炮18門,23毫米對空機關炮236門,SA-7和SA-14輕型防空導彈發射器132套,AT-4反坦克導彈發射器42套,SPQ-9無後坐力炮144門。這些裝備都可由空軍運輸航空兵的安-124、安-22、安-12和伊爾-76等中遠程大型運輸機進行空投。
作為俄空降兵裝備的代表,其傘兵戰車早已名揚天下。這是一種重量輕、機 動性強、有較強火力和較好裝甲防護力、能空運空投的裝甲戰車,主要裝備空降部隊,以執行快速突擊任務為主。當今世界上,典型的傘兵戰車主要有俄羅斯的BMD系列、德國的「鼬鼠」1和南非的「鐵鷹」,其中又以BMD系列傘兵戰車的綜合性能最為完善。BMD-3傘兵戰車是俄羅斯空降部隊裝備的第三代傘兵戰車,該車是在BMD-1和BMD-2傘兵戰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90年開始裝備部隊。與BMD-1和BMD-2相比,BMD-3採用了新的底盤和雙人炮塔,配備有對付步兵、坦克和低空飛行目標的綜合武器系統,裝有兩套煙幕施放裝置,增加了乘員和載員的數量,具有良好的水上性能,並且車輛可以載人空投,其性能在世界上獨一無二。
需要強調的是,俄空降兵是世界上唯一實現了人車一體空投作戰的部隊:空降兵戰士乘裝甲輸送車直接傘降至地面,立即就可投入對敵作戰,對敵實施出其不意的突擊。作為俄國防部直屬的快速反應部隊,俄空降兵士兵均受過嚴格的擒拿、格鬥、偵察、射擊等訓練,具有較高的野戰素質。一旦行動命令,俄空降兵部隊可迅速攻佔並扼守敵深遠後方的重要地域,打亂敵國家和軍隊的指揮,佔領島嶼、瀕海地段、海空軍基地等,並配合進攻部隊消滅敵重要目標。
10. 介紹一下二戰時候美軍傘兵的武器裝備
二戰時期的美國傘兵部隊均配備三種槍支:軍官和軍士配備M1系列沖鋒槍,士兵配備M1「伽蘭德」半自動步槍。另外他們還配有M1911A1型手槍作為近戰和自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