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軍事理論各章節知識點總結
軍事理論各章節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中國國防
國防基本要素
1.國防的含義:國防是國家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捍衛國家主權,保衛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維護國家安全而進行的軍事以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動。
2.國防的目的:捍衛國家主權,保衛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維護國家安全。捍衛國家主權,主權是國家存在的根本標志。保衛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維護國家的安全。
3.國防的手段:軍事,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國防的基本類型:侵略擴張型,互助聯盟型,中立型,防禦自衛型。
第二章:軍事思想
軍事思想的基本概念
1.軍事思想的定義。
2.軍事思想的體系和內容。
3.軍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4.軍事思想的特徵:鮮明的階級性,強烈的時代性,明顯的繼承性。
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
1.中國古代軍事思想。
2.近代軍事思想。
3.現代軍事思想。
第三章:國際戰略環境
國際戰略布局的現狀和特點
1.國際戰略格局,是世界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力量在其消長和分化,組合過程中所形成的,對世界戰略全局具有重大影響而有相對穩定的力量結構。
2.國際戰略布局的現狀,國際戰略布局的特點,國際戰略布局的發展趨勢。「多極化」將是未來國際戰略格局發展的必然趨勢。
3.國際戰略力量失衡的局面在短期內不會改變,中國在「多級格局」中的地位與作用將愈顯突出,熱點問題將會持續升溫。
(1)商的軍事理論擴展閱讀:
軍事理論簡介
1.軍事理論是以國防教育為主線,通過軍事理論課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軍事技能和軍事理論,增強國防觀念,國家安全意識,加強組織性,紀律性,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2.本著磨練意志品質,激發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培養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作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後備兵員和培養預備役軍官打下堅實基礎的目的。
⑵ 中國古代的軍事理論為什麼同樣可以用於商務談判
因為商場如戰場,所以中國古代的一些軍事理論,現在完全可以擁有,用到商業上面去的。
⑶ 請問毛澤東軍事理論在商業中的價值
毛同志的軍事理論,主要在商業競爭中比較有用。有些策略的總結,在內這里就不復述了,總的來容說是就是如何保存自己,消滅敵人。不過就策略層面,林彪、粟裕都比他厲害。他最厲害並極具最有商業價值的,還是政治戰略層面,這里的政治並不是我們的政治生活環境,而是根本討論「為什麼而戰」「達到什麼目的」的思考。這即是軍隊發展和存在的理由,也是商業活動的本質。為什麼毛同志和他的小夥伴們,能打下一個新中國,和這兩個問題的研究密不可分。
⑷ 中國軍事理論發展史
中國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時期,各階級、集團及其軍事家和軍事論著者對於戰爭與軍隊問題的理性認識,,隨著社會的前進、戰爭的發展而不斷深化。 一、產生時期公元前21世紀(一說公元前22世紀),中國建立了奴隸制的夏王朝,從此戰爭成為階級斗爭的最高形式。此時,盡管人們對於戰爭的認識處於低級階段,還是產生了以靠天命觀指導戰爭為中心內容的軍事思想。奴隸主對外族發動掠奪戰爭,或用武力鎮壓本族奴隸的反抗,都是以征討「違天命者」、「弔民伐罪」、「敬天保民」相號召,並用占卜手段,假借神的旨意和嚴刑厚賞驅使士卒作戰。作戰方式是集團列陣正面沖殺。到商代以後,作戰逐漸以車兵為主。對軍隊指揮,要求行動統一,嚴厲管理。這種思想,指導著夏、商、西周幾個王朝的軍事斗爭。通過這一時期的戰爭實踐,人們已初步認識到審勢而動,量力而行,眾可以勝寡,強可以勝弱,反映了樸素的唯物主義觀念。傳在西周時期,已出現《軍志》、《軍政》等軍事著作,雖早失傳,但在後來問世的《左傳》、《孫子兵法》等書中,還保留著一些片斷的引文。 二、迅速發展時期約從公元前 8世紀初至前 3世紀末,即春秋戰國時期,中國逐漸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制度的變革,引起了士兵成分的變化和兵器的改進,軍事制度和作戰方式也隨之變化。為適應這些新情況的需要,產生了統率軍隊的專職將帥,涌現了許多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軍事家和兵書著作。著名的《孫子兵法》,標志著封建統治階級軍事思想的成熟。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統而全面的軍事理論著作,揭示了一系列指導戰爭的規律,並奠定了中國軍事思想的基礎,指導著後代的戰爭實踐和軍事理論的研究,在國際上也享有極高的聲譽。《孫子兵法》提出,軍事斗爭必須巧妙地運用權謀,即「上兵伐謀」,「必以全爭於天下」,認為「不戰而屈人之兵」是高明的軍事家所期求的最理想的戰爭結局。它打破了奴隸社會的天命觀,以樸素的辯證法和唯物主義思想,指出戰爭獲勝不取決於鬼神,只要能夠做到「知彼知己」,就可以「百戰不殆」。它提出了「以正合,以奇勝」和「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的作戰思想。《孫子兵法》還指出,戰爭勝負是由政治、經濟、天時、地利、人事等因素所決定的,所以封建統治階級要修明政治,順應民心。這些思想,也為《孫子兵法》同時代的其他兵書和論及軍事的著作所重視。戰國時期,人們對戰爭的認識又進了一步。例如,傳為軍事家吳起所著的《吳子》,就探索了戰爭的實質,論及戰爭發生的根源,並把戰爭分成幾種類型,賦予定義,提出對付各類戰爭的方略。軍事家孫臏所著《孫臏兵法》,更主張拋棄「責仁義,式禮樂」的思想,要求用戰爭手段解決社會混亂局面;其作戰思想則特別強調「貴勢」和以奇制勝。這些主張,都是對《孫子兵法》軍事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三、豐富和提高時期從公元前 3世紀末至公元13世紀,中國經歷了秦、漢、晉、隋、唐、宋、元等幾個大的王朝的統治和更迭。在這漫長的歷史時期,先秦的軍事思想對軍事斗爭仍然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同時,由於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及戰爭的發展,軍事思想也進一步得到豐富和提高。就戰爭種類而言,有建立封建王朝的統一疆域的戰爭,有多次大規模農民起義、民族起義的戰爭,又有國內諸民族貴族為了爭奪中央統治權而進行的戰爭。就軍隊發展而言,兵種和兵器裝備有了較大的變化。不但有了獨立的騎兵,而且舟師水軍參戰的數量也更多了。這就要求作戰指揮必須加強步、騎、水軍等的配合作戰,使得戰略戰術運用和指揮藝術都得到高度發展。在這一時期,通過戰爭實踐,造就了許多著名的軍事家和將領,出現了許多總結軍事斗爭經驗的兵書。秦始皇的大規模築長城、修馳(直)道、重兵戍邊等軍事措施,對後世建設邊防的戰略思想,有重大影響。在著名的楚漢戰爭中,張良為劉邦決策,收攬民心,分化對方,爭取同盟,孤立項羽,取得了戰爭勝利。西漢王朝在對北方匈奴貴族的反擊作戰中,由名將衛青、霍去病率獨立的騎兵集團主動出擊,快速機動,遠程奔襲,以及正面沖擊,翼側迂迴等作戰行動,創造性地發展了大規模使用騎兵的戰略戰術。兵書《六韜》,針對頻繁的戰爭,提出了愛惜民力、休養生息的思想,並對作戰指揮機構以及步兵、騎兵的協同作戰等作了論述。兵書《三略》,進一步闡述了「柔能制剛,弱能制強」的樸素的軍事辯證法思想,並指出最高統治者必須廣攬人才,重視民眾與士卒的作用。從漢到隋曾多次發生過從黃河流域向江南進軍的大規模戰爭,大都是步、騎兵和水軍多路並進的多兵種大集團的配合作戰。其中,東漢末年的赤壁之戰,晉滅吳之戰,東晉苻秦的淝水之戰,以及隋滅陳之戰最為著名。在這些戰爭中,政治斗爭與軍事斗爭的結合,謀略與決策,以及作戰指揮藝術,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李衛公問對》一書,聯系唐代初期的戰爭經驗,對以往兵書進行了探討,對《孫子兵法》提出的虛實、奇正、攻守等原則及其內在聯系,作了比較辯證的論述。李筌的《太白陰經》認為,戰爭的取勝決定於國家政治的優劣、力量的強弱以及謀略的運用。到了遼、宋、西夏和後來的宋與金、蒙古等幾個民族政權並立的統治時期,互相長期處於對立狀態,戰爭頻繁。這時期,隨著生產發展和戰爭的需要,出現了火器和復雜的裝備器材,對作戰產生了重要影響。在以漢民族為主體的宋王朝,由於政治腐敗,軍權由皇帝絕對控制,軍隊作戰能力低下,造成屢戰失利。統治者為了教習文臣武將熟悉軍事,命曾公亮等編纂《武經總要》,總結古今兵法和本朝方略,並頒布《孫子兵法》、《吳子》、《司馬法》、《六韜》、《尉繚子》、《三略》和《李衛公問對》為《武經七書》,官定為武學教材。這時,許洞的《虎鈐經》和何去非的《何博士備論》,均對皇帝絕對控制軍隊指揮權及其危害提出了非議。南宋名將岳飛提出:「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他率「岳家軍」突破皇帝「欽定」的作戰旨意,採取步、騎配合的靈活戰法,擊敗了金軍強大的騎兵。陳規在《守城錄》中,記錄了軍隊開始使用火器和改進城防工事進行防禦作戰的方法,主張「守中有攻」,對城市防禦戰法有所創新。中國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遼、西夏、金等政權,均以騎兵見長,特別是後來興起的蒙古族,建立了兵牧合一的制度,充分發揮其騎兵優勢,以高度的機動靈活制敵,並善於學習和利用敵方先進技術,不斷改進其軍隊的裝備。蒙古貴族和後來建立的元王朝戰勝南宋時,採取遠距離的戰略迂迴和步、騎、水軍聯合多路進軍,實施大集團軍隊的戰略進攻。以上的實踐經驗和兵書內容,進一步發展和豐富了古代的軍事思想。 四、在革新與守舊的矛盾中繼續前進的時期大約從14世紀末至19世紀40年代,約從明朝至清朝後期,中國封建社會逐步走向沒落的境地,不但有連綿不斷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戰爭、民族起義戰爭和統治者的平叛戰爭等,而且外國也開始入侵中國。這一時期,由於火器的改進和從外國引進部分先進兵器,出現了獨立的水師、炮兵、工兵及其他技術兵種,加以作戰對象發生了變化,因而在建軍和作戰指揮等方面都發生相應的變化。這時,一方面出現十分保守的只求守城保寨單純防守作戰的思想;另一方面,從實踐中總結出的帶有強烈革新內容的軍事思想,也在不少兵書中出現。明代傑出抗倭將領戚繼光的《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就是這種革新思想的代表作。他根據沿海復雜的地形條件和倭寇火器裝備的特點,對陣法作了重大改革。他制定了以 12人為單位的「鴛鴦」,把它作為戰斗隊形的基礎。何良臣的《陣紀》一書,對於軍隊組訓和戰法的論述,也具有革新的內容。孫承宗主編的《車營扣答合編》,反映了在大量火器裝備部隊後,編制和戰法的改革。茅元儀編纂的《武備志》,則試圖從軍事理論、建軍作戰、兵器製造使用、天象地理、江河海防諸方面,提出實行軍事改革的依據,以求振興明王朝的武備。清王朝建立以前,後金(清王朝前身)與明軍發生薩爾滸之戰,清太祖努爾哈赤以「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夏允□《倖存錄》)的方針,集中優勢兵力,充分發揮其步騎協同作戰的長處,對明軍的多路進攻實行各個擊破,反映了軍事指揮上的新思想。乾隆以後,統治者局限於騎射為滿洲之根本的思想,採取閉關鎖國政策,在軍事上逐漸趨於保守落後。但是,也有不少人針對這種狀態,提出了某些革新思想。例如,惠麓酒民的《□□百金方》,主張團結民心,實行兵民聯防;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提出京城要建立多層次設防的思想;年羹堯的《治平勝算全書》,強調平時對軍隊嚴格訓練,戰時才能取勝等,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是中國古代千百次王朝戰爭和大規模農民起義戰爭的經驗總結它的豐富內容,是前人留下的寶貴軍事遺產,也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部分。中國近代的直至現代的軍事思想,都從中批判地繼承和吸取了許多有價值的內容。
⑸ 軍事理論課學習的收獲有哪些
學習軍事理論知識是繼我們軍事訓練之後的第二次國防教育.在我們進行軍事訓練之後,讓我們更好的了解我國的國防,軍事思想.世界軍事,軍事高科技,高技術戰爭,核武器,步兵分隊技術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共同條令等等,以便我們掌握基本軍事理論與軍事技能,達到增強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強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加強組織和紀律性,促進我們綜合素質的提高。
⑹ 中國軍事理論發展史1
中國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時期,各階級、集團及其軍事家和軍事論著者對於戰爭與軍隊問題的理性認識,,隨著社會的前進、戰爭的發展而不斷深化。一、產生時期公元前21世紀(一說公元前22世紀),中國建立了奴隸制的夏王朝,從此戰爭成為階級斗爭的最高形式。此時,盡管人們對於戰爭的認識處於低級階段,還是產生了以靠天命觀指導戰爭為中心內容的軍事思想。奴隸主對外族發動掠奪戰爭,或用武力鎮壓本族奴隸的反抗,都是以征討「違天命者」、「弔民伐罪」、「敬天保民」相號召,並用占卜手段,假借神的旨意和嚴刑厚賞驅使士卒作戰。作戰方式是集團列陣正面沖殺。到商代以後,作戰逐漸以車兵為主。對軍隊指揮,要求行動統一,嚴厲管理。這種思想,指導著夏、商、西周幾個王朝的軍事斗爭。通過這一時期的戰爭實踐,人們已初步認識到審勢而動,量力而行,眾可以勝寡,強可以勝弱,反映了樸素的唯物主義觀念。傳在西周時期,已出現《軍志》、《軍政》等軍事著作,雖早失傳,但在後來問世的《左傳》、《孫子兵法》等書中,還保留著一些片斷的引文。二、迅速發展時期約從公元前 8世紀初至前 3世紀末,即春秋戰國時期,中國逐漸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制度的變革,引起了士兵成分的變化和兵器的改進,軍事制度和作戰方式也隨之變化。為適應這些新情況的需要,產生了統率軍隊的專職將帥,涌現了許多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軍事家和兵書著作。著名的《孫子兵法》,標志著封建統治階級軍事思想的成熟。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統而全面的軍事理論著作,揭示了一系列指導戰爭的規律,並奠定了中國軍事思想的基礎,指導著後代的戰爭實踐和軍事理論的研究,在國際上也享有極高的聲譽。《孫子兵法》提出,軍事斗爭必須巧妙地運用權謀,即「上兵伐謀」,「必以全爭於天下」,認為「不戰而屈人之兵」是高明的軍事家所期求的最理想的戰爭結局。它打破了奴隸社會的天命觀,以樸素的辯證法和唯物主義思想,指出戰爭獲勝不取決於鬼神,只要能夠做到「知彼知己」,就可以「百戰不殆」。它提出了「以正合,以奇勝」和「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的作戰思想。《孫子兵法》還指出,戰爭勝負是由政治、經濟、天時、地利、人事等因素所決定的,所以封建統治階級要修明政治,順應民心。這些思想,也為《孫子兵法》同時代的其他兵書和論及軍事的著作所重視。戰國時期,人們對戰爭的認識又進了一步。例如,傳為軍事家吳起所著的《吳子》,就探索了戰爭的實質,論及戰爭發生的根源,並把戰爭分成幾種類型,賦予定義,提出對付各類戰爭的方略。軍事家孫臏所著《孫臏兵法》,更主張拋棄「責仁義,式禮樂」的思想,要求用戰爭手段解決社會混亂局面;其作戰思想則特別強調「貴勢」和以奇制勝。這些主張,都是對《孫子兵法》軍事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三、豐富和提高時期從公元前 3世紀末至公元13世紀,中國經歷了秦、漢、晉、隋、唐、宋、元等幾個大的王朝的統治和更迭。在這漫長的歷史時期,先秦的軍事思想對軍事斗爭仍然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同時,由於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及戰爭的發展,軍事思想也進一步得到豐富和提高。就戰爭種類而言,有建立封建王朝的統一疆域的戰爭,有多次大規模農民起義、民族起義的戰爭,又有國內諸民族貴族為了爭奪中央統治權而進行的戰爭。就軍隊發展而言,兵種和兵器裝備有了較大的變化。不但有了獨立的騎兵,而且舟師水軍參戰的數量也更多了。這就要求作戰指揮必須加強步、騎、水軍等的配合作戰,使得戰略戰術運用和指揮藝術都得到高度發展。在這一時期,通過戰爭實踐,造就了許多著名的軍事家和將領,出現了許多總結軍事斗爭經驗的兵書。秦始皇的大規模築長城、修馳(直)道、重兵戍邊等軍事措施,對後世建設邊防的戰略思想,有重大影響。在著名的楚漢戰爭中,張良為劉邦決策,收攬民心,分化對方,爭取同盟,孤立項羽,取得了戰爭勝利。西漢王朝在對北方匈奴貴族的反擊作戰中,由名將衛青、霍去病率獨立的騎兵集團主動出擊,快速機動,遠程奔襲,以及正面沖擊,翼側迂迴等作戰行動,創造性地發展了大規模使用騎兵的戰略戰術。兵書《六韜》,針對頻繁的戰爭,提出了愛惜民力、休養生息的思想,並對作戰指揮機構以及步兵、騎兵的協同作戰等作了論述。兵書《三略》,進一步闡述了「柔能制剛,弱能制強」的樸素的軍事辯證法思想,並指出最高統治者必須廣攬人才,重視民眾與士卒的作用。從漢到隋曾多次發生過從黃河流域向江南進軍的大規模戰爭,大都是步、騎兵和水軍多路並進的多兵種大集團的配合作戰。其中,東漢末年的赤壁之戰,晉滅吳之戰,東晉苻秦的淝水之戰,以及隋滅陳之戰最為著名。在這些戰爭中,政治斗爭與軍事斗爭的結合,謀略與決策,以及作戰指揮藝術,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李衛公問對》一書,聯系唐代初期的戰爭經驗,對以往兵書進行了探討,對《孫子兵法》提出的虛實、奇正、攻守等原則及其內在聯系,作了比較辯證的論述。李筌的《太白陰經》認為,戰爭的取勝決定於國家政治的優劣、力量的強弱以及謀略的運用。到了遼、宋、西夏和後來的宋與金、蒙古等幾個民族政權並立的統治時期,互相長期處於對立狀態,戰爭頻繁。這時期,隨著生產發展和戰爭的需要,出現了火器和復雜的裝備器材,對作戰產生了重要影響。在以漢民族為主體的宋王朝,由於政治腐敗,軍權由皇帝絕對控制,軍隊作戰能力低下,造成屢戰失利。統治者為了教習文臣武將熟悉軍事,命曾公亮等編纂《武經總要》,總結古今兵法和本朝方略,並頒布《孫子兵法》、《吳子》、《司馬法》、《六韜》、《尉繚子》、《三略》和《李衛公問對》為《武經七書》,官定為武學教材。這時,許洞的《虎鈐經》和何去非的《何博士備論》,均對皇帝絕對控制軍隊指揮權及其危害提出了非議。南宋名將岳飛提出:「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他率「岳家軍」突破皇帝「欽定」的作戰旨意,採取步、騎配合的靈活戰法,擊敗了金軍強大的騎兵。陳規在《守城錄》中,記錄了軍隊開始使用火器和改進城防工事進行防禦作戰的方法,主張「守中有攻」,對城市防禦戰法有所創新。中國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遼、西夏、金等政權,均以騎兵見長,特別是後來興起的蒙古族,建立了兵牧合一的制度,充分發揮其騎兵優勢,以高度的機動靈活制敵,並善於學習和利用敵方先進技術,不斷改進其軍隊的裝備。蒙古貴族和後來建立的元王朝戰勝南宋時,採取遠距離的戰略迂迴和步、騎、水軍聯合多路進軍,實施大集團軍隊的戰略進攻。以上的實踐經驗和兵書內容,進一步發展和豐富了古代的軍事思想。四、在革新與守舊的矛盾中繼續前進的時期大約從14世紀末至19世紀40年代,約從明朝至清朝後期,中國封建社會逐步走向沒落的境地,不但有連綿不斷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戰爭、民族起義戰爭和統治者的平叛戰爭等,而且外國也開始入侵中國。這一時期,由於火器的改進和從外國引進部分先進兵器,出現了獨立的水師、炮兵、工兵及其他技術兵種,加以作戰對象發生了變化,因而在建軍和作戰指揮等方面都發生相應的變化。這時,一方面出現十分保守的只求守城保寨單純防守作戰的思想;另一方面,從實踐中總結出的帶有強烈革新內容的軍事思想,也在不少兵書中出現。明代傑出抗倭將領戚繼光的《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就是這種革新思想的代表作。他根據沿海復雜的地形條件和倭寇火器裝備的特點,對陣法作了重大改革。他制定了以 12人為單位的「鴛鴦」,把它作為戰斗隊形的基礎。何良臣的《陣紀》一書,對於軍隊組訓和戰法的論述,也具有革新的內容。孫承宗主編的《車營扣答合編》,反映了在大量火器裝備部隊後,編制和戰法的改革。茅元儀編纂的《武備志》,則試圖從軍事理論、建軍作戰、兵器製造使用、天象地理、江河海防諸方面,提出實行軍事改革的依據,以求振興明王朝的武備。清王朝建立以前,後金(清王朝前身)與明軍發生薩爾滸之戰,清太祖努爾哈赤以「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夏允□《倖存錄》)的方針,集中優勢兵力,充分發揮其步騎協同作戰的長處,對明軍的多路進攻實行各個擊破,反映了軍事指揮上的新思想。乾隆以後,統治者局限於騎射為滿洲之根本的思想,採取閉關鎖國政策,在軍事上逐漸趨於保守落後。但是,也有不少人針對這種狀態,提出了某些革新思想。例如,惠麓酒民的《□□百金方》,主張團結民心,實行兵民聯防;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提出京城要建立多層次設防的思想;年羹堯的《治平勝算全書》,強調平時對軍隊嚴格訓練,戰時才能取勝等,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是中國古代千百次王朝戰爭和大規模農民起義戰爭的經驗總結它的豐富內容,是前人留下的寶貴軍事遺產,也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部分。中國近代的直至現代的軍事思想,都從中批判地繼承和吸取了許多有價值的內容。提問人的追問 2010-03-17 17:26我要的是近代的回答人的補充 2010-03-17 17:51中國近代軍事理論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封建社會制度已是強弩之末,又面臨西方國家的威脅,許多有識之士開始以新的視角,探討拯救國家與民族的道路。林則徐、魏源是他們的代表人物。他們自覺地收集外國軍事資料,研究敵情,提出了組織民眾,軍民配合,沿海各省協力籌防和以守為戰,以逸待勞,在沿海、陸地殲滅敵人的方針。第二個階段:兩次鴉片戰爭後,面臨深重的民族災難,洋務派代表奕忻、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主張「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制器為先」,整頓軍隊,創練新軍,籌辦海防,興辦學堂,選派出國留學人員。同時,隨著西式武器陸續裝備軍隊,出現了步騎、步炮協同作戰,海軍獨立作戰、陸海協同作戰等戰術的變革。戰斗中的陣形由密集向疏散發展。中國近代軍事思想形成了。第三個階段:19世紀50年代爆發的太平天國起義,在武器裝備建軍和作戰指導思想以及戰略戰術等方面,超過了以往歷代農民起義軍的水平。另外,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湘軍、淮軍等領導人曾國藩、胡林翼、李鴻章等人也積累了一套建軍理論和作戰原則,對以往的軍事思想有所發展。辛亥革命前後,孫中山等人逐漸認識到國防與民生互為表裡的,並大膽借鑒蘇聯紅軍經驗,設立黨代表制度,建立政治工作制度,使軍隊的面貌煥然一新。
⑺ 中國有名的軍事理論家有哪些又各有哪些著述
軍事家和名將不是一個概念,名將是在實際戰場上有突出表現的軍人,而軍事家未必是軍人,更不一定打過勝仗。西方最富盛名的軍事家德國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的作者,海曾經被法軍俘虜過。但他在西方軍事史上的地位無可置疑。軍事家的標准就是要對軍事行動的整體發展有過卓越貢獻的人,尤其是那些以理論形式系統的總結出了某一個歷史時期的軍事制度,戰爭謀略,戰術要領的人,甚至於在更高層次上對戰略進行分析總結的人。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名將軍事家輩出。各類名將軍事家的排行也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以下是鄙人經過十年苦讀,反復比較,研究出來的中國十大軍事家排行榜,入選的標准已經很明確,高下排位的順序則以該軍事家的理論對歷代乃至當今局勢影響來排列。
史上最權威中國十大軍事家排名第十位——杜牧。代表作:杜氏《孫子注》
杜牧(803年~805年),字牧之,號樊川,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有安邦定國之志,經天緯地之才。他為孫子兵法所做的注釋,詞意佳妙,影響深遠,成為後世武學兵書的必讀之作。他能上榜的更重要原因在於開啟了文人知兵的風氣,為後世樹立了好榜樣。
史上最權威中國十大軍事家排名第九位——司馬穰苴。代表作:《司馬法》
姓田,名穰苴,春秋時期齊國人,是齊景公時掌管軍事的大司馬,被後世尊稱為為司馬穰苴。是我國早期的著名軍事家、軍事理論家。《司馬法》其核心思想是治軍以「仁、義、禮、讓」為本。書中論述了統率軍隊和指揮作戰的經驗,以及指揮員應具備的條件。此書系統總結了以宋襄公為首的春秋五霸的成功戰爭經驗,提出了以仁制敵的軍事思想,為後世難以企及的理論高度。
史上最權威中國十大軍事家排名第八位——李牧。
李牧位列戰國四大名將,同時他也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他長期駐防代地,總結出了一套防禦匈奴的有效辦法,里來為後世抵抗外族入侵所借鑒,雖然沒有成型的兵書傳世,但這套軍事思想影響了中國上千年的軍事防禦斗爭。
史上最權威中國十大軍事家排名第七位——韓信。代表作:《尉僚子》
韓信作為軍事家來講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對兵書戰策的活學活用,他的這種對軍事理論的學習應用辦法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最出名的例子就是「背水一戰」,歷來為無數傑出將領所借鑒模仿。此外他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戰例也為後世的巴蜀政權歷次成功大舉北伐提供了有力的指導。
史上最權威中國十大軍事家排名第六位——曹操。代表作:《孟德新書》
該書是三國第一軍事理論家兼實踐家曹操為《孫子兵法》所做的注釋,相傳曾經被燒毀過,傳世的只有殘篇。但是該著作的偉大意義是毋庸置疑的,在三國這個軍事斗爭十分頻繁的年代,躬親實踐的曹操以他的偉大兵法引導自己完成了四越巢湖五奪昌霸的偉大功業,並取得了滎陽追擊戰,烏林截擊戰,漢中保衛戰一系列卓絕的勝利。可見這本兵法的影響力。
史上最權威中國十大軍事家排名第五位——戚繼光。代表作:《紀效新書》
戚繼光也是一位身兼名將和軍事家的偉人。他的著作從實踐出發,結合抗倭斗爭的經驗,詳細的闡述了練兵這個軍事環節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對明代以冷兵器為主火器應用日益廣泛的軍事狀況給予了精要的概括,對明代的訓練以及作戰特點做出總結。他的軍事思想對中國戰爭的影響甚至持續到了熱兵器時代。
史上最權威中國十大軍事家排名第四位——孫臏。代表作:《孫臏兵法》
孫臏的故事人人熟知,他的「圍魏救趙」攻敵必救的軍事謀略成為後世的絕佳範本,引導了張和高覽等名將在官渡之戰的偉大勝利。此外他的「增兵減灶」的計策也被虞詡等名將發揚光大。
史上最權威中國十大軍事家排名第三位——吳起。代表作:《吳起兵法》
吳起作為軍政全才,他的「在德不在險」軍事地理認知使其軍事思想上升到戰略高度。他重視士兵單體素質的做法直接導致了戰國七雄的軍備競賽。
史上最權威中國十大軍事家排名第二位——伍子胥。代表作:《孫子兵法》
伍員早在兩百多年前就做到了白起王翦的功業,他把這種實踐經驗系統的升華成為享譽千秋的《孫子兵法》,單看我們的排行榜就有兩位是給此書作注釋的就可以知道此書的分量。被奉為兵家第一經典的《孫子兵法》不僅在影響了中國幾乎整個冷兵器時代,它的影響力直到今日仍沒有分毫衰減,甚至被應用到全世界的商界政界。這也印證了那句「戰爭是政治的繼續」。可見各類學科的研究最終是殊途同歸的。
中國歷史將星璀璨,軍事家比較傑出的還有著有《六韜》《三略》的呂尚,著有《諸葛亮兵法》的諸葛孔明,著有《魏公子兵法》的信陵君,著有《太祖文選》的大元帥,著有《唐太宗李衛公問答》的李靖,這些都可以與上面這幾位有一爭之力,但是他們代表不了軍事與時代發展相變遷的趨勢。因此十大裡面排不上他們。
⑻ 電子商務與軍事理論有關系嗎
沒有絲毫關系
⑼ 大學軍事理論1500字論文,該怎麼寫啊,應該寫哪些方面的完全不知道寫什麼啊。求幫忙
作為當代大學生參加軍事教育學習是我們首要的義務,在認真履行這項義務的同時,我們更應為有學習國防知識的機會而感到榮幸,珍惜老師在課堂上所講授的每一個知識點,深刻領會教學綱領的用意,提高自身知識儲備和知識面的拓寬的程度,進而提升我們的自身素質。
同樣,軍事教育課以其廣闊的國防知識,為我們提供了增強國防素質的良好文化基礎,使我們這些生在和平時代的青年意識到國家依然面臨安全防禦問題,使我們意識到我國的國防實力與發達國家仍存在哪些差距,是我們認識到,作為國家的一員,我們有責任時刻樹立高度的民族危機感,激勵我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從而有能力在未來的工作中為祖國的國防事業和國家發展上做出貢獻。
國防意識是民族生存之魂,如果說國防是民族生存之盾,那麼國防意識就是民族生存之魂。強烈的國防意識是一種重要的精神力量,是制止戰爭、威懾敵人的重要因素。公民國防意識的強弱關繫到國家的強弱、民族的興衰。當前,中國正大力發展經濟建設。在長期的和平環境中,人民的整體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這當然是於國於民都極為有利的事情。如果缺乏國防意識,國防領域存在的安全隱患即使放在眼前,也很難發現。銀行、證券交易、通信系統以及計算機網路等這些和平時期給人民生活帶來極大便捷的領域都可能成為戰爭中被敵方攻擊的「軟肋」。對外交往、新聞出版、網路交流和秘密載體的處理如果不加註意,都存在著泄露國家機密和軍事機密的可能。此外,軍事設施的管理、城市建設布局的總體規劃、對戰略要地的開放、防空工程的商業化運作等與國防建設是否相沖突,這些問題必須放在國家安全的大背景下認真考慮。千里長堤,潰於蟻穴。種種看似不起眼的安全隱患如果不在平時加以關注和排除,必將危及我們或我們子孫的和平生活。在當今時代,世界並不太平。有人並不希望中國崛起強大,不絕於耳的「中國威脅論」就是一例。近來的戰爭實踐證明,戰場已經再無前後方之分,戰爭的武器不再只是槍炮,作戰人員也不再僅僅局限於軍人。隨著人類步入信息化時代,國家的每個公民都有可能成為未來戰場的戰士。信息化時代國防的范圍不再僅僅局限於軍事斗爭領域,國防的「防」線也不再只是單純的邊防、海防。它已延伸到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信息領域,進入到電磁空間,觸及到太空,滲透到每一個人的尋常生活之中。國防建設既是軍隊的事,更是全民的責任,我們必須強化國防意識,牢牢守住我們的民族生存之魂。
開設軍事課程既能體現人才培養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的和諧統—,增強學生的國防觀念利國防意識,培養大學生的基本軍事技能,又有力地促進了大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開設軍事課程是國家法律賦予高校的義務我們國家已經邁向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健康軌道,增強法律觀念是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2001年4月28日九屆人大常委會第21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第15條規定:「高等學校、高級中學和相當於高級中學的學校應當將課堂教學與軍事訓練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高等學校應當設置適當的國防教育課程。」 依法履行兵役義務、自覺接受國防教育,是法律賦予大學生的神聖義務。大學生是中華民族優秀青年的代表,是鞏固我國國防、抵禦外敵入侵、捍衛祖國獨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要後備力量。因此,依法履行兵役義務,在校期間接受軍事訓練,學習、掌握基本的軍事理論知識和軍事技能,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
從世界趨勢的角度上看,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大學生軍訓工作和軍事理論教育,將其作為加強國防建設的一項重要措施。軍事課不僅是大學生履行義務的—種形式和大學生接受軍事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國家法律和政策規定的大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開設軍事課程是時代的呼喚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所以,必須加強全民的國防教育,增強國防觀念。近代中國充滿血和淚的屈辱史對中國人民來說是刻骨銘心的,是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個國家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國防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蘇聯的解體,蘇美爭霸世界的冷戰局面結束了,但我們應當清楚地看到,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戰爭、地區戰爭不斷,天下並不太平。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從一個防禦性的組織變成了一個進攻性的軍事組織,不經聯合同授權就自行對不聽它話的國家進行武裝干涉,對世界和平構成重大威脅。美國還利用台灣問題大做文章,操縱日本聯合制定所謂的戰區導彈防禦系統,企圖把我國的台灣劃入防禦體系之內。李登輝炮製「兩國論」妄圖分裂祖國:陳水扁上台後,拒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並且不斷以蠶食的手法推行「漸進式台獨」,諸如公布「本土化教育」、廢「國語」教育、將「中文系」並入「外國文學系」、「中華民國護照」加註「台灣」英文字樣、又要在2004年3月20日的「總統」選舉之日舉行所謂的「防衛性公投」和「和平公投等。2004年5月20日,陳水扁公然提出「2006年公投制憲、2008年實施台灣新憲法」,「讓台灣成為正常、完整的國家」的「台獨」時間表,向—個中國原則、向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向國際社會挑釁。陳水扁已經論為台灣、兩岸和國際社會一個徹頭徹尾的「麻煩製造者」、「危機製造者」。這些事件都對我國的國家主權、領土完整以及國防安全構成了威脅。 當代大學生肩負著21世紀復興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任重道遠。在高校開設軍事課程是時代的需要。
作為接受軍事教育啟發的結果,我們應在未來的工作和學習中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用愛國主義精神激勵和鞭策自己,把愛國之情轉化為愛國之行,做堅定的愛國者。
愛國主義不僅是一種對祖國的深厚情感,更是一種報效祖國的實際行動。當代青年要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就必須化愛國之情為報國之行,刻苦學習,錘煉自己,把滿腔的愛國熱情化為報國之行。成才是青年人的追求和渴望,也是祖國和時代的需要和呼喚,要科學地確立成才的目標和方向,做祖國現代化需要的人才。
為了對國家建設作出努力,我們一要具有堅定的政治方向。青年要把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和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具體的奮斗目標結合起來。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自己的學習和工作同國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緊密結合起來。二要具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立足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勤奮學習,掌握知識,提高能力。要敢於向已有的科學成果挑戰,敢於向未知的新領域進軍,勇敢地去實踐,去探討。因為,當代青年是否具有強烈的開拓和創新能力關繫到我國科學的興衰。三要具有健全的心理人格。在對待現實的態度,對國家、對人民有強烈的愛心;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有強烈的責任感;對待人生,積極奮發,不消極頹廢,不得過且過;對學習,對工作興趣廣泛,求知慾望強烈,勤奮刻苦,有創新精神,有自信心;奮斗目標明確,意志堅定;對他人情操高潔,易於合作,有團隊精神。
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我們要做到知我中華,培育愛國情操。愛我中華,必先知我中華。毛澤東軍事思想是中國繼兩千多年前的《孫子兵法》之後,又一次在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軍事理論,閃耀著普遍的真理光芒。古代中國孫子兵學的產生,標志人們對戰爭和軍事問題的認識,由悟性階段進入了理性階段,實現了第一次歷史性飛躍。以拿破崙、克勞塞維茨、約米尼等人軍事思想為代表的第二次飛躍,發生在近代歐洲。它沖破中世紀的思想枷鎖,開始用科學手段探討戰爭和戰爭指導規律。不過,歐洲近代軍事科學相當程度上是藉助當時自然科學中的機械論和社會科學中的歷史唯心論精神建立起來的,難免魚龍混雜,真理與偏見並蓄。以馬克思恩格斯軍事理論為啟始的第三次飛躍,為真正科學地考察解決戰爭和軍事問題,首次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南。毛澤東軍事思想則代表了這次飛躍的最高成就。
愛國志士秋瑾說:但凡愛國之心,人不可不有,若不知本國文字、歷史,即不能生愛國之心也。學習歷史,知我中華,是升華愛國情感的基礎。要學習中華民族建設祖國家園、創造燦爛文明的歷史;學習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的歷史;學習中華民族反對民族分離、維護祖國統一的歷史;更要學習和了解當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實踐。學習歷史,就會為祖國的今天而驕傲,為祖國的明天而奮進。今天的中國已不是昨天的中國,明天的中國必將更加美好。我們偉大的祖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進步,國力強盛。跨進2l世紀的中國正如醒獅雄起,巨龍騰飛,生機勃勃。只要我們萬眾一心、艱苦奮斗、開拓進取,必將在本世紀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成就,科學的態度對待歷史,全面地、辯證地了解和認識中國國情。既要從了解祖國的錦綉河山中激發熱愛之情,也要從認識我國自然條件的一些不足之處增強憂患意識;既要為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而自豪,又要為中國近代的屈辱而傷痛,從而轉化為奮發圖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動力。
(一)創造了高超的以弱勝強的戰爭指導藝術。古今中外的戰爭各不相同,但戰爭指導藝術的高低具有可比性。一般說來,在力量上擁有一定優勢,或勢均力敵的條件下贏得的勝利,雖然也來之不易;但戰爭藝術的最高榮譽,從來屬於那些以弱勝強的統帥。西方歷史上的亞歷山大、漢尼拔、愷撒和拿破崙等人,都因此而摘取並獲得了「戰略之父」、「戰爭巨人」等桂冠和殊榮。相比之下,毛澤東的戰爭藝術更為高明。第一,世界歷史上的一些著名將帥,大都是能贏得若干戰役戰斗,能贏得整個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的卻為數不多。而毛澤東一生不僅創造了大量以弱勝強的戰役戰斗範例,而且指揮贏得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最後勝利。其次,以往世界戰史上的以弱勝強,基本上是總兵力對比上的以少勝多,武器裝備上則相差無幾。毛澤東的戰爭藝術,不僅做到了數量上的以少勝多,而且還做到了以劣勢裝備打敗優勢裝備之敵,其中包括先後打敗兩支擁有當時世界一流武器裝備的外國侵略軍。第三,毛澤東不但擅長運用戰爭指導藝術,而且善於從戰爭指導藝術的運用中提煉和升華出理論。毛澤東軍事論著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影響之廣,在中外軍事史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與之相比擬。近幾十年來,毛澤東軍事思想在國際上廣為傳播,毛澤東軍事著作成為不少國家包括發達國家軍政要人的案頭讀物,被許多國家列為軍事院校的研修課程,都從不同側面反映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世界地位。
(二)所揭示的軍事規律達到了空前的廣度和深度。在毛澤東以前,中外眾多軍事統帥和軍事理論家在探索軍事規律上作出過各自的貢獻。但是,在世界軍事史上,還難以找到第二個像毛澤東那樣對軍事領域的種種問題既進行過長期而廣泛的實踐探索,又親自從事勤奮而深入理論研究的人物。從國內革命戰爭的指導原則到國際反侵略戰爭的指導原則,從建軍路線到作戰方略,從戰略防禦到戰略進攻、戰略決戰和戰略追擊,從游擊戰到運動戰和陣地戰,從小規模的戰斗到指揮百萬大軍的戰略戰役運籌,從持久勝敵的全面戰爭到速戰速決的邊界自衛還擊作戰,從「小米加步槍」條件下的建軍、作戰到建設國防現代化,從如何贏得戰爭到如何制止戰爭維護和平,這裡面既包括了中國革命戰爭和國防發展的特殊規律問題,又包含軍事領域的大量一般規律問題;既廣泛涉及到軍事科學的應用理論,又深刻地觸及到軍事科學的基礎理論,可以說覆蓋了軍事理論的各個重要層次和各個基本方面。所有這些,毛澤東都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和方法,對中國共產黨組織領導武裝斗爭的直接經驗和前人進行戰爭的間接經驗,作了長期的實踐檢驗和精闢的理論概括。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毛澤東軍事思想,不能不是一座內容博大精深、結構系統完整的軍事理論大廈。毛澤東對軍事規律的理論揭示,就其豐富性、系統性和真理性而言,都達到了前人未能達到的程度。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地位,不只是比較於其它各家軍事理論而言的,其中也包括它在無產階級軍事理論發展史上的劃時代意義。在無產階級軍事理論歷史發展的前兩個階段,即馬克思主義軍事學說和列寧主義軍事學說的基礎上,毛澤東軍事思想又大大前進了一步。主要是:①對以前尚未遇到的新課題,第一次提供了科學答案。如開辟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武裝革命新道路。②在前人未曾開墾的理論領域,首創了全新的學說。如軍事辯證法。③把過去已提出的一些基本觀點,發展成為系統的理論。如人民戰爭。④把以往的一些理論預見,變成了完整而成功的現實。如恩格斯關於無產階級的解放在軍事上也應有自己的表現的預言,在毛澤東關於人民戰爭戰略戰術的理論與實踐中,得到了生動的體現。⑤在先哲們沒能完全解決或解決得不理想的問題上,作出了迄今最成功的回答。如怎樣建設一支永遠保持無產階級性質的新型人民軍隊。因此,毛澤東軍事思想作為無產階級軍事理論歷史發展的當代豐碑,是名副其實、當之無愧的。
(三)提供了具有普遍意義的軍事問題認識論和方法論。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科學價值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具根本意義的,是它的軍事問題認識論和方法論。這是因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包括研究、解決戰爭和軍事問題,無不受一定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指導和制約;一切理論也只有被用作認識論方法論意義的工具時,才能進入實踐過程,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長期發揮指導作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即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尚未在軍事領域充分展開。毛澤東把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系統地應用於軍事領域,從歷史觀、認識論、辯證法與軍事斗爭實際的緊密結合上,創建了一整套科學的軍事思想及軍事思維方法。它不僅集中地表現為毛澤東的軍事辯證法原理,同時也體現在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全部內容之中。如果說孫子兵法的認識論方法論價值可以超時代、跨領域地輻射,那麼,兼有高度哲學成就的毛澤東軍事思想所揭示的軍事斗爭的內在規律,就尤其具有穩定而廣泛的應用價值。例如,在軍事方面,毛澤東軍事思想既可以為我們抵制當代軍事思想中形形色色的錯誤觀點和思潮,正確地觀察思考戰爭與和平、軍事斗爭與軍事建設問題,提供一套科學的思路,又可以為我們新時期的國防和軍隊建設,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建軍與作戰,提供研究新情況、探索新規律、解決新問題的銳利思想武器。在非軍事方面,毛澤東軍事思想所揭示的能使人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軍事哲理,在現代社會中具有普遍的適應性和融通性。無論是政治、經濟、科技、外交等各條戰線,還是思想、文化、體育等各個行業,總之凡一切存在矛盾斗爭和開創性活動的領域,毛澤東軍事思想都能從立場、觀點和方法等多方面,撥動、啟迪人們的創造智慧,從中總結、抽象出科學的指導原則和實踐策略。
關於國防意識,不可否認,二十一世紀國家之間的較量是以綜合國力為基礎,以經濟實力為先導。可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當國家競爭白熱化的時候,極端的較量形式就會出現。這個極端的較量形式就是戰爭!當今的中國,安全隱患不可謂不多。南沙群島被東南亞小國強占,台灣問題尚未解決,中日東海問題和釣魚島爭端也日益升級。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西方超級大國在前蘇聯已經解體俄羅斯日漸衰微的情況下,把中國看成是其二十一世紀稱霸世界的最大障礙,開始以各種手段遏制中國的發展。可以說,現在我國的國防形式不容樂觀,表面上的歌舞昇平實際掩藏著波濤洶涌。
大國外交,是以實力為基礎進行的國家之間的較量。沒有實力就沒有外交地位。在世界史上沒有見到過任何一個國家在沒有實力的情況下卻擁有很高的國際地位。國際地位不是天生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的。當然,現在的中國並非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們的國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資金支持國防建設。但是,這遠遠不夠。國防不僅僅是國家和軍隊的事情,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事情。可以說,每一個中國人都是國防力量的有機組成部分。
一、國防意識
二、增強國防意識
什麼是國防?國防是指國家為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保衛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所進行的軍事活動,以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動。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所以,必須加強全民的國防教育,增強國防觀念。近代中國充滿血和淚的屈辱史對中國人民來說是刻骨銘心的,是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個國家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國防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而如今,我們應當清楚地看到,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戰爭、地區戰爭不斷,天下並不太平。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從一個防禦性的組織變成了一個進攻性的軍事組織,不經聯合同授權就自行對其他國家進行武裝干涉,對世界和平構成重大威脅。剛剛結束的伊拉克戰爭,遲遲未決的台灣問題,朝鮮核武器等這一系列不安定因素不得不引起我們在和平年代的憂思。因此必須加強國防,一個國家的國防建設是其主權的保證、發展的基礎;一個人的國防觀念是其愛國精神及綜合素質的體現。
積極學習國防教育理論,理解研究國防知識。只有我們具有了一定的國防觀念,才可能積極學習國防知識和軍事技能、主動旅行國防義務。國無防不立,民無防不安,國防是關繫到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計,國防與中華民族每一個成員息息相關。
三、端正愛國精神
從近代歷史很容易的可以看出,落後就要挨打,不團結,不愛國就會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作為大學生,作為華夏子孫,我們要用自己的身軀捍衛我們的國土。愛國精神是衡量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的重要標准。
愛國精神有很多內涵,它既是一個人知識是水平的體現,也是一個人道德水準的反映,也是一個人思想覺悟的展示,可以說愛國主義精神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愛國主義精神也是有層次的,一個要高層次愛國主義精神的人必定要有高層次的綜合素質,而軍訓教學正是為了培養我們的這種素質。通過軍訓教學大學生建立了積極的愛國精神,正確的愛國態度,科學的報國方法,存而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拓寬眼界,順應時代
當今世界是一個極度全球化的世界,隨著科技的進步,尤其是互聯網的發展和交通工具的升級,使世界各國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密切,一個嶄新的「地球村」是的世界已初步形成。因此,在現代社會不能只關注眼前,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只有拓寬視野、放眼世界,才能在競爭中占據優勢。而這種情況在軍事應用國防建設中尤顯突出。而在當今世界上復雜的形勢,美國稱霸的野心,日本崛起的企圖,歐洲在世界上的角色,俄羅斯與我國的關系,第三世界的發展以及我國在國際舞台的地位。在當今前沿科技的發展,在軍事上各種武器的應用,各種先進的戰略系統應用,各種戰術策略的實施。在軍隊建設的各方面問題,步兵的基本軍事技能,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偉大貢獻。這些知識極大的拓寬了我們的眼界,豐富和健全了我們的知識結構,使我們進一步適應當今社會大發展。
五、 掌握國防知識
我們應當了解和掌握有關的國防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例如:國防基礎理論、軍事知識、國防歷史、國防形勢、國防法制……
現代戰爭告訴我們戰爭就是人民的戰爭,戰爭取得勝利的關鍵必須依靠於人民的力量,我們就是未來戰爭而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祖國的重任肩負於我們身上,祖國仍需加強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學習,增強民族意識學成報效祖國,祖國明天輝煌關系於我們,我們相信祖國明天會更好!
⑽ 軍事理論中國古代始於哪個朝代1夏王朝2商朝3西周4春秋戰國
額,根據傳說應該是西周,因為據說姜子牙曾經有兵書傳世,不過不知道真假,不過現在公認最早系統的兵書就是春秋戰國時代的孫子兵法,所以答案應該是春秋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