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學軍事理論課的教學內容是啥啊 請具體講一下內容
《大學生軍事理論課教程》全書分為緒論部分和五個章節。
緒論部分主要介紹了大學生軍事課的性質和要求,開設軍事課的意義和作用,學習軍事課應注意把握的幾個問題;
第一章中國國防,主要包括國防概述、法規、建設和動員;
第二章軍事思想,主要包括軍事思想概述、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和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的軍事思想以及關於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論述;
第三章戰略環境,主要包括戰略環境概述、國際戰略格局和我國周邊安全環境及國家安全觀;第四章軍事高技術,主要包括軍事高技術概述及其應用;第五章信息化戰爭,主要包括信息化戰爭概述、基本特徵、發展趨勢以及信息化戰爭與國防建設。
看物象:各地看物象測冰雹的經驗很多,如貴州有「鴻雁飛得低,冰雹來得急」、「柳葉翻,下雹天」山西有「牛羊中午不卧梁,下午冰雹要提防」、「草心出白珠,下降雹穩」等諺語。要注意以上經驗一般不要只據某一條就作定斷,而需綜合分析運用。
(1)大學生軍事理論基礎教程擴展閱讀:
關於大學生軍事理論課,在出台的《學生軍事訓練工作規定》有規定:
第十六條
普通高等學校軍事技能訓練和軍事理論課教學是在校學生的必修課程,學校應當統一規劃、實施和管理。
高中階段學校的學生軍事訓練納入社會實踐活動中組織實施。
第十七條
普通高等學校、高中階段學校學生軍事技能訓練主要在學生軍事訓練基地或者在學校內組織實施,也可到軍隊院校和民兵、預備役部隊軍事訓練基地駐訓。
第十八條
普通高等學校組織實施學生軍事技能訓練所需的幫訓官兵,由省教育行政部門提出計劃,由省軍區協調駐軍部隊、軍隊院校和武警部隊、院校派出,或者報軍區統一安排。
高中階段學校組織實施學生軍事技能訓練所需的幫訓人員,由軍分區或者縣人民武裝部協調駐軍部隊、武警部隊和預備役部隊幫助解決。
第十九條
普通高等學校應當加強軍事理論課程建設,提高軍事理論課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實施規范化課程管理。
② 通過軍事理論課教學,談談自己的收獲和體會
學習軍事理論知識是繼我們軍事訓練之後的第二次國防教育.在我們進行軍事訓練之後,讓我們更好的了解我國的國防,軍事思想.世界軍事,軍事高科技,高技術戰爭,核武器,步兵分隊技術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共同條令等等,以便我們掌握基本軍事理論與軍事技能,達到增強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強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加強組織和紀律性,促進我們綜合素質的提高。
軍事理論課的收獲通過這幾個星期的軍事教育我得到了很好的軍事教育.軍事理論課使我明白了我國的國際環境當前我國的國防現狀,強化了我的愛國熱情,增強了我的國防觀念。國防即國家的防務,是指國家為了防備和抵禦侵略,制止武裝顛覆,保衛國家主權統一。必需以新型國民戰爭的高度來重新審閱搞好大學生軍訓教學工作的重大戰略意義。現代戰斗固然是高科技戰斗,但決議戰爭輸贏的基本因素仍然還是人,是高科技武裝起來的人。縱觀海灣戰斗、伊拉克戰爭,於其說是美軍用尖端兵器設備克服了對手,倒不如說是美軍用占盡對上風的尖端人才克服了對手,正是那些用現代知識和先進理念武裝起來的士兵,那些躲在高科技兵器後邊的高智能士兵,打敗了圖有就義精力而無科技素質的士兵。
現代戰爭告訴我們戰爭就是人民的戰爭,戰爭取得勝利的關鍵必須依靠於人民的力量,我們就是未來戰爭而需要的復合型人才,曾記得一位教官說過:「你們是具有高素質的一代,如果我們的軍隊就是你們,那麼這支軍隊此是一個所向披,不可戰勝的軍人。」祖國的重任肩負於我們身上,祖國仍需加強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學習,增強民族意識學成報效祖國,祖國明天輝煌關系於我們,我們相信祖國明天會更好!
③ 軍事理論課主要內容有哪些
軍事理論課主要內容包括中國國防、軍事思想、世界軍事、軍事高科技、高技術戰爭、綜合訓練等。軍事理論講的主要是有關軍隊和戰爭的概念、范疇、原理、原則等的體系。
科學的軍事理論是軍事活動的本質及其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來源於軍事實踐,經理論概括後給軍事實踐以指導,並在不斷接受軍事實踐檢驗的基礎上得到豐富和發展。
目前世界各國著重研究探討的軍事理論主要有三方面內容: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毛澤東軍事思想、現代高新技術條件下作戰的新規律新特點。
(3)大學生軍事理論基礎教程擴展閱讀:
學生通過學習有關軍隊和戰爭的概念、范疇、原理、原則等的體系,提升其思想道德素養,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科學的軍事理論是軍事活動的本質及其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其來源於軍事實踐,經理論概括後給軍事實踐以指導,並在不斷接受軍事實踐檢驗的基礎上得到豐富和發展。
《軍事理論》以國防教育為主線,通過軍事理論課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軍事技能和軍事理論,增強國防觀念、國家安全意識,加強組織性、紀律性,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軍事理論課的出現,適應了當前國際形勢的需要。當今世界多極化成為主流,軍備競賽由數量轉為質量的競賽。盡管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但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存在,國際敵對勢力處心積慮遏制中國的發展,將戰略重點放在台灣和西藏及新疆等地區。
在軍事理論課上,可以學習到軍事理論課的重要意義、軍事理論課的性質及其內容、國防建設指導思想、新中國國防建設成就等。
同時可以學到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科學含義和基本特徵、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科學體系的基本內容、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歷史地位和現實指導意義等重要內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軍事理論課教程
④ 軍事理論課程對大學生的意義2000字論文
論文為了做到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常常將正文部分分成幾個大的段落。這些段落即所謂邏輯段,一個邏輯段可包含幾個小邏輯段,一個小邏輯段可包含一個或幾個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層次。論文的層次不宜過多,一般不超過五級,具體如下:
自從進入大學以來,學校開展了一系列軍訓教育,從開學的軍事技能訓練到軍事理論課程,以此加強大學生的國防觀念和軍事素質。而作為受教育者的我,也經歷著一系列的變化和提高,汗水與歡笑、感動與深思、激動與憂慮以及一股不可遏制的愛國激情沖擊著我的心,在其中我受益匪淺。
在短暫而漫長的人生旅程中,我第一次與祖國母親貼得那麼近,由衷地體會到對她的愛,深切地感受到她的脈動,也真心地為她的安危擔憂。孫子雲:「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學習軍事理論,就大的方面來說,是讓我們以一種居安思危的心態來認識國防,汲取各種軍事理論的精華,放眼世界,立足當今。
對個人而言,學習《國防教育》能加強我們的修養,陶冶我們的情操,開闊我們的胸懷。因而,我深刻的感受到在高校開展學生軍訓教學工作的必要性。
它既是加強國防建設的重要措施,也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正確決策,它既能體現人才培養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的和諧統—,增強學生的國防觀念利國防意識,培養大學生的基本軍事技能,又有力地促進了大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國防是指「國家為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保衛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所進行的軍事活動,以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動。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所以,必須加強全民的國防教育,增強國防觀念。
近代中國充滿血和淚的屈辱史對中國人民來說是刻骨銘心的,是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個國家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國防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如今,雖然隨著蘇聯的解體,蘇美爭霸世界的冷戰局面結束了,但我們應當清楚地看到,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戰爭、地區戰爭不斷,天下並不太平。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從一個防禦性的組織變成了一個進攻性的軍事組織,不經聯合同授權就自行對不聽它話的國家進行武裝干涉,對世界和平構成重大威脅。剛剛結束的伊拉克戰爭,遲遲未決的台灣問題,劍拔弩張的日本與朝鮮等等這一系列不安定因素不得不引起我們在和平年代的憂思。
因此必須加強國防,一個國防的國防建設是其主權的保證、發展的基礎;一個人的國防觀念是其愛國精神及綜合素質的體現。那麼如何加強國防觀念呢?軍訓教育就是一個重要措施。
通過軍訓教育使大學生認識國防、了解國防,讓學生們深刻體會到國防與我們息息相關,這對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健全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拓寬學生眼界,端正學生的愛國熱情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增強國防意識是維護祖國的必須也是個人發展的必須。
(4)大學生軍事理論基礎教程擴展閱讀
論文要求:
1、同一篇論文的英文題名與中文題名內容上應一致,但不等於說詞語要一一對應。在許多情況下,個別非實質性的詞可以省略或變動。
2、國外科技期刊一般對題名字數有所限制,有的規定題名不超過2行,每行不超過42個印刷符號和空格;有的要求題名不超過14個詞。這些規定可供我們參考 。
3、題名應簡明、具體、確切,能概括論文的特定內容,有助於選定關鍵詞,符合編制題錄、索引和檢索的有關原則。
⑤ 大學軍事理論課程題目
胡錦濤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站在時代發展和戰略全局的高度,對本世紀頭20年是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作了深刻論述,要求全黨緊緊"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在日益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中牢牢掌握加快我國發展...國防建設和軍隊建設.
積極推進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是應對世界新軍事變革挑戰的重大戰略抉擇。隨著中國軍事變革的逐步展開,西方各種軍事變革模式蜂擁而入。這種形勢提醒人們:如果離開「中國特色」,中國軍事變革就會效仿美國而不像美國、效仿俄國而不像俄國、效仿法國而不像法國……,從而也就失去了任何意義。
「中國特色」決不能成為一個「萬能筐」,任憑說不清的東西往裡裝。認識特色的唯一條件是比較。在與西方軍事變革,尤其美國軍事變革的比較中可以發現,中國軍事變革具有以下八個方面的鮮明特色。
一、戰略目的的有限性(中西方軍事變革戰略目的不同)
所謂戰略目的不同,是指中國與西方軍事強國由於國家性質、對外政策及軍事戰略不同而對軍事變革的戰略要求有本質的區別。西方軍事變革,尤其西方軍事強國的軍事變革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在軍事領域的必然反映,其戰略目的在於通過軍事變革確保絕對軍事優勢,以維持世界霸主的地位。中國軍事變革是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和平自主的外交政策和積極防禦軍事戰略的本質體現,目的在於通過軍事變革來提高信息化戰爭條件下防衛作戰的能力,為國家的安全與發展提供保障。這是中西方軍事變革的本質區別。
充分認識這種區別的意義在於:在世界軍事變革的大潮中,必須正視中國的國情和軍情,以免陷入盲目軍事競賽的泥潭,鑄成歷史性錯誤。世界軍事史表明:每逢軍事變革的歷史時期,總有一些國家不顧本國國情,盲目捲入一場浩大的軍事競賽之中,從而拉垮了國民經濟,也使自身的變革中途而廢。因此,中國的軍事變革不能人雲亦雲,不能盲目緊隨西方,不能成為西方軍事變革的翻版。必須根據中國國家性質、中國軍事戰略性質和中國基本國力基礎,有針對性地實施變革,以免軍事變革成為軍事競賽。這對於中國軍事乃至中國整體建設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二、發動起因的應對性(中西方軍事變革啟動原因不同)
中西方軍事變革具有不同的啟動原因。美國軍事變革的啟動原因:越南戰爭失敗後,美軍亟需產生新的作戰方式,尤其冷戰結束,美國企圖以絕對的軍事優勢主導世界。此時恰逢發生了以信息技術為主體的新一輪科學技術革命,為其軍事變革提供了相應的物質技術環境和條件。而中國完全不同:長期處於相對和平時期,沒有戰爭失敗後的慘痛反思。最重要的是,軍事變革的物質技術條件——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群體性突破沒有首先產生於中國。中國軍事變革的動因,是為了抓住人類社會技術形態的時代轉型機遇,是為了適應現代戰爭面貌的深刻變革,是為了應對世界軍事發展的嚴峻挑戰。
二者的區別集中表現在軍事變革與現代戰爭形態的關繫上。即:現代戰爭形態的轉型是美國軍事變革的重要結果,卻正是中國發起軍事變革的主要原因。現代戰爭形態發生了深刻變化,是誰讓它變的?是美國人。美軍把軍事變革的成果用於戰爭實踐,從而引起現代戰爭形態的轉型。從一定意義上講,美軍的作戰樣式就是現代戰爭的代表性樣式,「世界軍事的迅猛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已成為美國軍事發展的代名詞。而中國的軍事變革是為了適應現代戰爭面貌的深刻變化,中國迎接世界軍事發展的嚴峻挑戰,實質是迎接西方強國軍事發展的嚴峻挑戰。這是中西方軍事變革的重大區別。
充分認識這種區別,有助於我們正確、客觀地認識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所具有的較強應對性,即:變革則主動,不變革則被動,不變革無法打贏未來可能發生的信息化局部戰爭。
三、發起模式的超常性(中西方軍事變革發起模式不同)
西方國家軍事變革的發起模式通常表現為:以科學技術群體的重大突破為前提,以武器裝備水平的大幅提高為基礎,逐次引發作戰理論、教育訓練及組織結構發生相應變革。而中國沒有首先具備軍事變革的物質技術條件,武器裝備水平處於落後的狀況,或者說,中國軍事變革的客觀物質基礎還十分欠缺。這種情況要求中國軍事變革必須採取超常規發起方式,即:戰略指導具有科學的前瞻性。強調以戰略指導思想的變革為先導,牽引包括軍事科技、武器裝備在內的軍事領域其他要素的相繼變革。1993年我軍軍事斗爭准備基點轉變時,從全軍情況看,部隊訓練主要項目仍包括拼刺刀、投手榴彈,主戰裝備仍處於相當落後的狀況。然而,在這樣的水平上,中央軍委果斷要求全軍准備打贏高技術局部戰爭。這種戰略指導具有鮮明的理論超常性和前瞻性,已引起中國軍事領域一系列變化,並成為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理論號角。
正確認識這種區別的意義在於:一方面,中國特色軍事變革不能等待物質技術條件完全成熟後再進行。如果過於參照西方強國、尤其是美國軍事變革的樣式,過於強調物質技術基礎和條件,只能阻礙中國軍事變革的發生與發展,最終被世界軍事發展的歷史潮流遠遠拋在後面。二是超常規發起軍事變革後,中國必須最大限度地創造和補足軍事變革物質技術條件。如果過於強調自身的特色,過於強調中國的具體情況,而忽視軍事變革的基本組成要素,違反軍事變革的內在規律,也會導致中國軍事變革因物質技術條件的不足而中斷甚至夭折。
四、起始狀態的後發性(中西方軍事變革起始狀態不同)
所謂起始狀態不同,主要是指西方軍事強國處於軍事變革的先發位置,中國處於軍事變革的後發位置。需要強調的是,先發與後發,不僅僅是時間概念,更重要的是狀態概念。美軍是在總體高度機械化的基礎上向信息化戰爭時代變革,我軍是在總體半機械化的基礎上向信息化戰爭時代變革,還沒有進入機械化高級發展階段,處於嚴重的落後狀態。
充分認識這種區別,有助於我們努力克服後發的劣勢和充分發揮後發的優勢。後發具有一定的劣勢:啟動晚,差距大,伴有相當程度的被動性。但是,後發仍有相對的優勢。軍事變革歷史表明,變革的率先者就是探路者,探路的過程就是以艱辛而漫長的努力、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甚至多走彎路的代價,來尋找正確的軍事變革道路。中國軍事變革的後發優勢在於,可以借鑒或直接獲取西方軍事變革的成果和經驗,避開率先者所走過的彎路,從而結合自己的特點,直接進入正確的變革軌道。充分發揮這種後發優勢,防止把優勢變成劣勢,必須格外強調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戰略規劃,戰略失誤,是最大的失誤,也是最大的浪費,更是無法挽救和彌補的損失。
五、運行方式的跨越性(中西方軍事變革運行方式不同)
中國軍事變革既然處於後發狀態,既然與西方軍事強國存在一個道路差,就必然面對運行方式的選擇問題:是走完西方發達國家軍事變革或軍隊建設的全部道路,還是努力跨越其某一發展階段或發展步驟。無疑,中國軍事變革選擇了跨越式發展方式。
把跨越式發展作為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重要特徵之一,是因為西方軍事變革,尤其美國軍事變革,包括其軍隊建設,不具備跨越式發展的條件和特徵。跨越式發展並不是所有國家都可以採取的常規方式,而是人類社會,包括軍事領域中事物運行和發展的一種超常規方式,其對應方式為循序跟進式發展,或稱按部就班式發展。它發生於落後者與領先者的相對運動過程中。跨越式發展最根本的前提是必須具有跨越的參照系,即跨越什麼,自己是不能跨越自己的。領先者通常處於探索和開辟道路的位置,沒有跨越式發展的任何參照系,所以不存在跨越問題。因此,美軍的發展方式更多表現為「開拓式」或「探索式」。跨越式發展是落後者獨有的發展方式,也是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獨有優勢和重要特徵之一。
以跨越式方式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必須清醒地認識和正確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必須在較高起點上推進機械化、信息化建設,使我軍的火力、機動力和信息能力協調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努力跨越機械化發展的某些階段,也要努力跨越信息化發展的某些階段。二是必須吸取發達國家軍隊機械化、信息化建設失誤的教訓,盡可能少走彎路。三是必須針對西方軍事強國的「反跨越機制」,加強自主創新的跨越能力。所謂「反跨越機制」是指西方軍事強國為了最大限度地拉開與落後者的差距(通常在武器裝備水平上保持一至二代的差距),採取技術封鎖、控制技術轉讓、全力壟斷最新軍事科技和武器裝備等措施,使落後者減緩跨越步伐和降低跨越幅度。對此,我軍建設必須格外強調自主創新能力,最大限度地跟蹤世界軍事科技發展前沿,否則,雖然跨越,但難以縮短差距。
六、積累基礎的欠缺性(中西方軍事變革的積累基礎不同)
所謂積累基礎不同,集中表現為中國與西方強國的綜合國力,或者說以軍事實力為核心的國家戰略能力的不同。這種不同有著十分復雜的歷史原因,除新中國誕生的物質基礎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外,也有一些不容忽視的原因。當美國等西方軍事強國持續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時候,中國軍事處於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中,盡管准備「早打、大打、打核戰爭」是當時中國軍事的主線,盡管在「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口號下,我軍始終沒有放鬆戰爭准備,盡管完成了「兩彈一星」等偉大事業,為今天的軍事變革打下了相關的基礎,但由於林彪、「四人幫」的干擾,軍事領域遭受了重大挫折。同時,中國軍隊建設的社會環境遭到毀滅性破壞,經濟停滯、科技停滯,中國眾多傑出的科技人才遭到迫害。「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不久,中國全面改革開放。然而,中國軍隊又進入了「自我保障、自我發展」的軌道。就在我軍「一保裝備,二保生活」,在困難和忍耐中求發展的同時,世界軍事領域發生了一場極其深刻的新軍事變革。不進則退。海灣戰爭及以後的幾場局部戰爭使我軍看到:與西方軍隊的差距已越來越大,不僅存在第一個道路差——機械化高級發展階段,而且出現了第二個道路差——信息化初級階段。即中國軍隊不僅在打典型的大規模機械化戰爭方面與美軍有差距,在打初級信息化局部戰爭方面也存在著嚴重差距。
充分認識這種區別,有助於我們增強責任感、危機感和緊迫感。中國與西方國家相比,經濟建設和軍隊建設都存在著差距,軍隊建設的差距更大。重要的是,後者更直接涉及到國家的安全與發展。因此,必須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
七、經濟環境的過渡性(中西方軍事變革經濟環境不同)
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的軍事變革,是在市場經濟條件相當成熟和穩定的社會環境中進行的,不存在軍事變革與社會經濟轉型之間的較大矛盾,表現為軍事領域的「單一變革」。而中國的軍事變革是在整個社會由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的環境中進行的,軍事變革與社會經濟轉型幾乎同時進行,表現為軍事領域與社會領域的「雙重變革」。社會經濟環境的過渡性,必然表現為經濟環境的不穩定性和不成熟性,必然使中國軍事變革將面臨諸多西方國家軍事變革未能遇到的困難。
充分認識這種重大區別,目的在於把握兩個重要的環節。一是在社會經濟環境發生重大轉型背景下推進軍事變革,整個國家將承受多個重大領域變革的艱巨任務。國家必須對包括軍事變革在內的整個國家社會變革進行總體籌劃,把軍事變革納入國家總體建設和改革的大框架之內,使軍事變革與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和其他領域的變革相配套,軍事變革與社會變革相協調,否則,軍事變革乃至整個社會變革都會走上彎路。二是社會變革是軍事變革的基礎環境,離開這一環境或客觀物質技術基礎,軍事變革就會失去持續發展的根本條件。因此,在社會總體變革的歷史階段內,軍事變革不能超出社會變革成果的承受能力,這對於軍事變革和國家整體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
八、組織領導的堅強性(中西方軍事變革領導力量不同)
美國等西方國家軍事變革,就組織領導而言,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嚴格地講,美國的軍事變革是自下而上推動的,即先由軍界中層力量倡導,逐步由最高決策層推動。在這個過程中,每一項重大決策都受到社會各種力量、各種利益集團的嚴重干預和制約,甚至成為反對派攻擊執政黨的重要把柄。中國軍事變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變革,從一開始由黨和軍隊的最高領導決策層發起,具有自上而下積極推進的重要特徵。黨的堅強領導,與國家的社會主義制度相結合,是中國軍事變革區別於其他國家軍事變革的鮮明優勢,也是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得以順利進行的根本組織領導保證和制度保證。
充分認識這種區別,目的在於充分發揮中國軍事變革鮮明的政治優勢和組織領導優勢。一是必須充分發揮在黨的領導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統一調動和協調全國各方面的力量,對軍事變革和社會變革的總體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為加快實現國防和軍隊的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保證。二是必須充分發揮黨的歷史傳統優勢。三是必須充分發揮中國軍事領域特有的政治優勢。黨對軍事變革的領導,是通過黨在軍事領域的思想、政治、組織工作來實現的。因此,必須加強軍事領域的思想政治建設,保證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正確政治方向,保證在軍事變革歷史過程中全軍的高度穩定和集中統一,保證黨、國家和軍隊關於軍事變革一系列重大方針和決策的貫徹執行,保證人民軍隊變革不變色,變革不變質
⑥ 寫一篇軍事理論課程教育對大學生的意義的論文,1500字
作為當代大學生參加軍事教育學習是我們首要的義務,在認真履行這項義務的同時,我們更應為有學習國防知識的機會而感到榮幸,珍惜老師在課堂上所講授的每一個知識點,深刻領會教學綱領的用意,提高自身知識儲備和知識面的拓寬的程度,進而提升我們的自身素質.
同樣,軍事教育課以其廣闊的國防知識,為我們提供了增強國防素質的良好文化基礎,使我們這些生在和平時代的青年意識到國家依然面臨安全防禦問題,使我們意識到我國的國防實力與發達國家仍存在哪些差距,是我們認識到,作為國家的一員,我們有責任時刻樹立高度的民族危機感,激勵我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從而有能力在未來的工作中為祖國的國防事業和國家發展上做出貢獻.
開設軍事課程既能體現人才培養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的和諧統—,增強學生的國防觀念利國防意識,培養大學生的基本軍事技能,又有力地促進了大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開設軍事課程是國家法律賦予高校的義務
我們國家已經邁向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健康軌道,增強法律觀念是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2001年4月28日九屆人大常委會第21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第15條規定:「高等學校、高級中學和相當於高級中學的學校應當將課堂教學與軍事訓練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高等學校應當設置適當的國防教育課程.」
依法履行兵役義務、自覺接受國防教育,是法律賦予大學生的神聖義務.大學生是中華民族優秀青年的代表,是鞏固我國國防、抵禦外敵入侵、捍衛祖國獨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要後備力量.因此,依法履行兵役義務,在校期間接受軍事訓練,學習、掌握基本的軍事理論知識和軍事技能,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
從世界趨勢的角度上看,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大學生軍訓工作和軍事理論教育,將其作為加強國防建設的一項重要措施.軍事課不僅是大學生履行義務的—種形式和大學生接受軍事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國家法律和政策規定的大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開設軍事課程是時代的呼喚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所以,必須加強全民的國防教育,增強國防觀念.近代中國充滿血和淚的屈辱史對中國人民來說是刻骨銘心的,是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個國家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國防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蘇聯的解體,蘇美爭霸世界的冷戰局面結束了,但我們應當清楚地看到,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戰爭、地區戰爭不斷,天下並不太平.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從一個防禦性的組織變成了一個進攻性的軍事組織,不經聯合同授權就自行對不聽它話的國家進行武裝干涉,對世界和平構成重大威脅. 美國還利用台灣問題大做文章,操縱日本聯合制定所謂的戰區導彈防禦系統,企圖把我國的台灣劃入防禦體系之內.李登輝炮製「兩國論」妄圖分裂祖國:陳水扁上台後,拒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並且不斷以蠶食的手法推行「漸進式台獨」,諸如公布「本土化教育」、廢「國語」教育、將「中文系」並入「外國文學系」、「中華民國護照」加註「台灣」英文字樣、又要在2004年3月20日的「總統」選舉之日舉行所謂的「防衛性公投」和「和平公投等.2004年5月20日,陳水扁公然提出「2006年公投制憲、2008年實施台灣新憲法」,「讓台灣成為正常、完整的國家」的「台獨」時間表,向—個中國原則、向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向國際社會挑釁.陳水扁已經論為台灣、兩岸和國際社會一個徹頭徹尾的「麻煩製造者」、「危機製造者」.這些事件都對我國的國家主權、領土完整以及國防安全構成了威脅.
當代大學生肩負著21世紀復興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任重道遠.在高校開設軍事課程是時代的需要.
作為接受軍事教育啟發的結果,我們應在未來的工作和學習中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用愛國主義精神激勵和鞭策自己,把愛國之情轉化為愛國之行,做堅定的愛國者.
愛國主義不僅是一種對祖國的深厚情感,更是一種報效祖國的實際行動.當代青年要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就必須化愛國之情為報國之行,刻苦學習,錘煉自己,把滿腔的愛國熱情化為報國之行.成才是青年人的追求和渴望,也是祖國和時代的需要和呼喚,要科學地確立成才的目標和方向,做祖國現代化需要的人才.
為了對國家建設作出努力,我們一要具有堅定的政治方向.青年要把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和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具體的奮斗目標結合起來.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自己的學習和工作同國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緊密結合起來.二要具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立足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勤奮學習,掌握知識,提高能力.要敢於向已有的科學成果挑戰,敢於向未知的新領域進軍,勇敢地去實踐,去探討.因為,當代青年是否具有強烈的開拓和創新能力關繫到我國科學的興衰.三要具有健全的心理人格.在對待現實的態度,對
⑦ 軍事理論課是不是全國大學生的必修課程還是只有部分省份、部分高校做此要求
是,有的學校沒課本,不考試但是在軍訓期間是會讓你寫這門課的「任務」的,有些學校開了18節課,還加閉卷考試。
軍事理論課教程:
本課程以國防教育為主線,通過軍事課教學,使大學生掌握基本軍事理論與軍事技能,達到增強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強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加強組織紀律性,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後備兵員和培養預備役軍官打下堅實基礎的目的。
本書是根據教育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2002年修訂的《高等學校軍事訓練教學大綱》的規定而編寫的。分20個專題。主要包括:中國國防、世界軍事形勢、軍事思想、新軍事變革、軍事高技術、高技術戰爭、軍兵種知識、空天戰及人民防空等內容。著力介紹現代最新軍事科學技術、國防知識與國防建設,以及未來戰爭的知識等。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在校學生軍事理論課教材,也可供對國防建設有興趣的人士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