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俄羅斯「台風」級核潛艇
「台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是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潛艇,首級艇於1977年開工,回1980年服役,共有6艘。該級答艇艇長171米,寬25米,吃水13米,水上排水量為21500噸,水下排冰量為26500噸;裝有2台壓水反應堆,2台蒸汽輪機,雙軸,導管螺旋槳,水上航速19節,水下航速26節,下潛深度 300米。編制150人,實行兩班艇員輪換制。
主要裝備20枚SS-N-20彈道導彈(射程12000千米),每枚又帶有(6~9)個威力為10萬噸TNT當量的分導式多彈頭,可以打擊世界上任何戰略目標。另外還裝有SS-N-15、SS-N-16反潛導彈和6具魚雷發射管。總裝載量為36枚魚雷和反潛導彈。電子戰支援設備有「圓邊帽」警戒雷達,「園林燈」測向儀、「克里姆尼」2敵我識別器。該艇還配有先進的電子設備和聲吶系統,並具有在北極3米厚的冰下航行能力。
1982年10月14日,該級艇首次進行了水下齊射4枚導彈的試驗並獲得成功。
㈡ 台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
台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北約代號:台風級;英語Typhoon class nuclear submarine. 蘇聯代號:941,蘇俄名稱:Akula)是前蘇聯最大的彈道導彈潛艇,也是目前為止世界上人類建造的最大的潛艇。該潛艇是典型的冷戰時期的產物,由紅寶石設計局設計完成。水上排水量: 18500噸
下潛排水量: 26500噸
艇長: 172.8米
最大寬度: 23.3米
吃水11米
深度極限: 400米
引擎類別: 核動力推進
引擎: 2座OK-650型壓水反應堆 總功率380兆瓦
齒輪傳動式汽輪主機組、2X50000馬力 4台自主式透平發電機4X3200千瓦 雙軸 雙槳
水上航速: 12節
潛行航速: 25節
續航力: 尚未公開
自持力: 120天
乘員: 160人
台風級第一艘在1977年開始動工,1980年9月下水,而於1982年開始服役,居然比其前級德爾塔IV級還要早1年服役(德爾塔IV級於1981年開始服役) ,第二艦則在次年服役。台風級在設計研究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難,比如自衛武器的布設,如何布設20個導彈發射筒等。台風級建造計劃已在1989年全部完成,共六艘同級艦。當時蘇聯曾准備大量建造台風級,就因為經濟問題放棄了原設想。現在俄羅斯海軍也由於經費等問題,使得其中三艘退役,而其餘三艘也只能保證一艘在臨戰狀態。面對美國的14艘俄亥俄級(原共18艘,其中4艘改為巡航導彈潛艇),俄羅斯海軍現在已經沒有能夠對等的武器了。但俄羅斯並沒有放棄彈道導彈潛艇的研發。俄國自1996年開始研製「北風之神」級(北約代號)戰略核潛艇。俄羅斯官方宣布北風之神級首艦已經於1996年開始建造,在2007年下水。2、3號艦也在2005年內開始建造。但相關數據仍是個謎
㈢ 請問台風級核潛艇各艇的服役時間 服役艦隊情況
台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北約代號:台風級;英語Typhoon class nuclear submarine. 蘇聯代號:941,蘇俄名稱:Akula)是前蘇聯最大的彈道導彈潛艇,也是目前為止世界上人類建造的最大的潛艇。該潛艇是典型的冷戰時期的產物,由紅寶石設計局設計完成。
目錄
簡介
主要性能指標
研製背景
建造計劃
艦體設計
特殊能力
武器裝備關於P-39(SS-N-20)導彈
觀導設備
2014年將退役
台風級的缺點
虛幻世界中的台風級簡介
主要性能指標
研製背景
建造計劃
艦體設計
特殊能力
武器裝備 關於P-39(SS-N-20)導彈
觀導設備
2014年將退役
台風級的缺點虛幻世界中的台風級展開編輯本段簡介
俄羅斯941型「阿庫拉」級戰略核潛艇,北約名為SSBN「台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由聖彼得堡「紅寶石」中央設計局設計,前蘇聯時期共在1976-1989年間建成6艘。它是當代世界最大的潛艇。 台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
台風級是典型的冷戰產物。目的就是為了達到「相互保證毀滅原則」。與它的對手,美國俄亥俄級相比,體積近乎於是俄亥俄級的兩倍。裝備20個導彈發射管裝載SS-N-20彈道導彈。其射程達到8300公里,可以讓台風級打擊到與它同處一個半球的任何一個目標。台風級核潛艇是目前世界最大體積和噸位潛艇紀錄保持者。
編輯本段主要性能指標
水上排水量:24,500噸 水下排水量48000噸 艇長: 172.8米 最大寬度: 23.3米 吃水11米 深度極限:500米 引擎類別: 核動力推進 引擎: 2座OK-650型壓水反應堆 總功率380兆瓦 齒輪傳動式汽輪主機組、2X50000馬力 4台自主式透平發電機4X3200千瓦 雙軸 雙槳 水上航速: 12節 潛行航速: 25節 續航力: 尚未公開 自持力: 180天 乘員: 160人 包括52名軍官
編輯本段研製背景
台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
台風級的總設計師在接受Discovery采訪的時候曾是說過這樣的話:「你和我都生活在一個不完美的世界,而且還將要繼續生活在這個世界中。」「當時美國生產了俄亥俄級核動力戰略潛艇,為達到超越,我們必須研製出更強的潛艇。」這也就是台風級研製的原因。
編輯本段建造計劃
台風級第一艘在1977年開始動工,1980年9月下水,而於1982年開始服役,居然比其前級德爾塔IV級還要早1年服役(德爾塔IV級於1981年開始服役) ,第二艦則在次年服役。台風級在設計研究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難,比如自衛武器的布設,如何布設20個導彈發射筒等。台風級建造計劃已在1989年全部完成,共六艘同級艦。當時蘇聯曾准備大量建造台風級,就因為經濟問題放棄了原設想。現在俄羅斯海軍也由於經費等問題,使得其中三艘退役,而其餘三艘也只能保證一艘在臨戰狀態。面對美國的14艘俄亥俄級(原共18艘,其中4艘改為巡航導彈潛艇),俄羅斯海軍現在已經沒有能夠對等的武器了。但俄羅斯並沒有放棄彈道導彈潛艇的研發。俄國自1996年開始研製「北風之神」級(北約代號)戰略核潛艇。俄羅斯官方宣布北風之神級首艦已經於1996年開始建造,在2007年下水。2、3號艦也在2005年內開始建造。但相關數據仍是個謎。
編輯本段艦體設計
台風級共有19個艙室,從橫剖面看成「品」字型布設,並且在主耐壓艇體、耐壓 台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
中央艙段和魚雷艙使用鈦合金材料,其餘部分都用消磁高強度鋼材。這確保了即使是北極的2~3米厚度的冰也能被輕易的破開。彈道導彈發射筒布置在指揮台圍殼的前方,這樣減輕了發射導彈時於輪機一起產生的震動程度,從而提高安靜程度和發射間隔。耐壓艇體部分則用德爾塔IV級的消聲瓦,非耐壓部分使用一種特製的橡膠水聲消音瓦,從而讓這個龐然大物在水下遁形。台風級的工噪是蘇俄彈道導彈潛艇中最低的,稍遜於只有它體積一半的俄亥俄級。
編輯本段特殊能力
台風級可以同時齊射2發P-39(SS-N-20)導彈,這在世界上其他任何級別的彈道導彈潛艇中都是無法做到的。該級與其他蘇俄彈道導彈潛艇最特殊的設計是使用非典型雙殼體,即非全艇使用雙殼體結構。在導彈發射筒部分採用了單殼體,也就是將導彈發射筒夾在雙殼耐壓艇體之間。這樣避免了出現「龜背」(指導彈發射筒高高隆起於甲板,台風級是所有蘇俄彈道導彈潛艇中唯一沒有「龜背」的級別)產生的航行時噪音和阻力較大,以及由於在雙殼體上開導彈發射孔而在開孔處周圍用高強度耐壓材料加強強度而帶來的更大的建造費用。台風級不像大多數西方人所想像的蘇聯武器一般都不注重士兵舒適度,台風級為水兵都提供了一個每人平均約3平方米的「休息空間」,台風級是少數在設計時就考慮到空調設備的蘇俄潛艇,艇上還有游泳池和健身房,水兵的一日三餐都少不了黑魚子醬,金槍魚,巧克力和葡萄酒,這樣這樣的生活足以讓挑剔的美食家也心馳神往。
編輯本段武器裝備
台風級的主武器是P-39(北約代號:SS-N-20)彈道導彈,在自衛武器上,裝備了533毫米魚雷管和650毫米魚雷管。可發射常規魚雷、「瀑布」高速魚雷、「風暴」空泡魚雷[2],由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同時還裝備了「日灸」(SS-N-22)掠海反艦導彈、SS-N-16反艦導彈,可由650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並且俄方還為台風級和以後的「北風之神」級研製並裝備了潛射防空導彈,並可由魚雷管發射。強硬的雙殼體結構使得潛艇在遭受普通魚雷攻擊時,大部分的魚雷爆炸力會被雙殼體的耐壓艙和殼體外的水吸收,從而保護艇體。總體說台風級足以對抗一般的攻擊型潛艇和水面反潛艦只。
關於P-39(SS-N-20)導彈
P-39(SS-N-20)導彈是專供台風級核潛艇使用的彈道導彈。它採用固體燃料,三級推進式潛射洲際彈道導彈。長度16米,直徑2.4米。發射重量90噸,可攜帶10個分彈頭,射程8000~10000公里(各種資料提供數據不同),圓概率偏差500~600米。P-39導彈是蘇聯(俄羅斯)投入使用的僅有的2種固體燃料的潛射彈道導彈(布拉瓦導彈雖然也是固體燃料,但尚在實驗中。)。固體燃料具有準備時間短,安全的特點(液體燃料通常有毒且易燃易爆),但同時也帶來的發射重量增大和儲放時間縮短和射程降低的問題。首批P-39導彈於1983年交付海軍,也就是說TK-208服役前期和TK-202試航期中,潛艇的彈道導彈是缺裝的。 雖然台風級的排水量和艇寬度幾乎是俄亥俄級的兩倍,但美國前8艘艇(SSBN726~733)裝載「三叉戟」-I(C4)型導彈,射程7400km,每枚導彈可攜帶8個威力為100kt TNT當量的分導式多彈頭(該級艇第9~18艘艇(SSBN734~743)裝備「三叉戟」-Ⅱ型導彈,射程為12000km,每 枚導彈可攜帶8~12個威力為100kt或300-475kt TNT當量的分導式多彈頭,圓概率偏差 90m),而台風級卻只能攜帶20枚。導彈數量上俄亥俄級仍占優勢。但實際上由於三叉戟導彈每發攜帶8個彈頭,P-39導彈每發卻能帶10發彈頭。這樣24*8=192個,而台風級卻是20*10=200個。而在核爆當量都大約是0.1兆噸TNT(100,000噸,1兆=1,000,000噸),這樣就台風級的在單艦破壞力上出於上風。而P-39與以前蘇聯導彈的最大進步就是與「三叉戟」都使用的是三級推進,固體燃料。這樣在發射准備和射程上沒有任何差距,而由於台風級連射時可以齊射兩枚導彈,發射全部導彈耗費時間上台風級無疑佔有優勢。 不過,由於蘇聯的固體燃料彈道導彈技術並沒有美國成熟,所以P-39導彈與三叉戟型導彈還存在著很多差距。首先發射重量P-39為90噸,而三叉戟II型僅為不到60噸,這樣造成了發射後坐力增大等問題。其次在精度上,P-39裝備「星光」天文制導系統之後的圓概率誤差為500~600米,而三叉戟型僅為380米~420米。雖然P-39的維護費用和製造費用不比三叉戟導彈,但對於資金緊張的蘇聯(俄羅斯)海軍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觀導設備
在觀導設備上,台風級使用了「鮑托爾-941」綜合導航系統、「公共馬車」型指揮系統、「閃電-MC」型通信系統、「暴風雪」型雷達系統和用於觀察艇外狀況的「MTK-110」型電視系統。其中「鮑托爾-941」型綜合導航系統是專門為台風級設計的,這一系列中包括了德爾塔IV級中使用的「交響樂」衛星導航系統。 在科拉半島上,蘇聯建立了一個超低頻無線電站。這座無線電站發射的超低頻波能夠穿透到水下200~300米,並且信號基本上能夠覆蓋全球。這個無線電站可用於為潛艇下達命令,而最主要的也是為彈道導彈潛艇下達命令。台風級是首先裝備超低頻接收器的潛艇。此後德爾塔III和德爾塔IV才加裝上接收器。而為了保證戰時台風級核潛艇能夠收到信號,前蘇聯准備了至少16個通訊信道,分別是:1個超低頻信道、5個超長波信道、5個短波信道、5個衛星通信信道。蘇聯的5個長波台分別在俄羅斯境內的下新城、克拉斯諾達爾斯克和哈巴羅夫斯克;還有在白俄羅斯1座,烏茲別克1座。盡管超長波電台能夠將信號傳播很遠,但在南半球、大西洋西部(美國的東海岸海區)和太平洋東部(美國的西海岸地區)的信號可能會接收不到。一旦戰時超長波台被摧毀,蘇聯還用空中值班的通訊飛機可以提供長波信道。
編輯本段2014年將退役
據俄羅斯海軍網2011年9月29日報道 俄羅斯國防部稱,俄羅斯國防部決定到2014年退役所有的941型「台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 世界最大潛艇退役的原因是戰略武器消減條約(START-3)對俄羅斯施加的限制、以及955型「北風」級戰略核潛艇的試驗成功。所有退役的「台風」級潛艇將被拆解。 戰略武器消減條約是俄羅斯和美國在2010年春季簽訂的。 該條約將雙方部署核武器的數量限制在1550枚的水平。在已建成的「北風」級潛艇(通過試驗的「尤里·多爾戈魯基」號和2010年底下水的「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號)和「德爾塔Ⅳ」級潛艇上最多可以攜帶1100枚核彈頭。其餘的400枚核彈頭將部署在遠程航空和戰略導彈部隊。 「台風」級潛艇退役的另一個原因是「北風」級潛艇將在2011年底服役。新潛艇需要的艇員將比941型「台風」級潛艇縮小1.5倍。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北風」級潛艇維修費用更加低。「北風」級潛艇尺寸更小,對其探測更加的困難。 然而,退役的潛艇可以用作非戰略需求,例如攜帶巡航導彈或其他常規武器、進行科考或貨運。謝夫馬什船廠專家稱,941型「台風」級潛艇可以改裝成在任務季節都能夠使用的水下液化天然氣油船或貨船。然而,國防部還沒有計劃對「台風」級潛艇進行改裝,改裝工作可能花費數百億。
㈣ 蘇聯裝備台風級核潛艇是不是一個錯誤
「你和我都生活在一個內不完美的世界容,而且還將要繼續生活在這個世界中。」,「當時美國生產了俄亥俄級核動力戰略潛艇,為達到超越,我們必須研製出更強的潛艇。」這也就是「台風」級研製的原因。
941型戰略核潛艇(北約代號:台風級;英語Typhoon class nuclear submarine.,蘇聯代號:941,蘇俄名稱:Akula)是前蘇聯最大的彈道導彈潛艇。
941型戰略核潛艇在1976-1989年間共建成6艘,是目前世界最大體積和噸位潛艇紀錄保持者,是典型的冷戰產物。三艘已經被拆除。另外三艘中,只有一艘仍處於運行狀態。
俄軍現役3艘該型核潛艇退役的主要原因是預算撥款不足、新一代核潛艇即將列裝,以及俄美削減戰略進攻性武器條約的限制。之所以全部銷毀,是因為其他替代處置方案費用過高,軍方難以承受。台風級由於艇身過大,造成其肯定比德爾塔IV級或美國俄亥俄級要更容易被發現。而且「台風」級的維護費用也要比俄亥俄級要高,這也註定了經濟不如美國的蘇聯是不可能大量生產並維護這種潛艇。
㈤ 俄羅斯台風彈道導彈核潛艇的裝備都有什麼
樓主拜託你用腳抄趾頭就可以想到,這種潛艇的裝備主要就是彈道導彈啊,加上系列反潛導彈和魚雷發射管。我給你個大概的參數吧:SS-N-20的彈道導彈估計20枚、SS-N-15反潛導彈(數量自己想)、SS-N-16導彈(可自650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和若干魚雷發射管 。
求採納
㈥ 台風級核潛艇
理論上可以,因為理來論上任何核武器都自能對任何國家造成毀滅性的打擊,當然這個是建立在完全不可能的假設上的。如果台風可以對美國造成毀滅性打擊,那麼核打擊能力N倍於台風的美國俄亥俄級的威力就可想而知了,別忘了,俄亥俄有18艘,台風只有6艘。台風的導彈技術其實很落後,因為蘇聯的導彈技術一直遠遠落後美國,因為蘇聯的導彈落後,所以SSN20彈道導彈在任何性能都遠遠落後於美國三叉戟II的情況下,體積質量比後者大很多很多,而蘇聯的耐壓殼體直徑上部去,結果導致台風無奈的品字型3耐壓殼體結構。一切之後的巨大花費和麻煩都是由此造成的。
㈦ 「台風」級彈道導彈核動力潛艇在哪個國家服役
「台風」級彈道導彈核動力是蘇聯噸位最大的彈道導彈潛艇,也是目前為止世界上人類建造的最大的潛艇。該潛艇由紅寶石設計局設計完成。
「台風」級是蘇聯第四代彈道導彈核動力,該級核動力於1978年開始建造,1984年9月正式服役,共建2艘。可以說它是典型的冷戰產物。目的就是為了達到「相互保證毀滅原則」。與它的對手,美國「俄亥俄」級相比,體積近乎是它的兩倍。艇上裝備的20個導彈發射管內載SS-N-20彈道導彈。其射程達到8300公里,可以打擊到與它同處一個半球的任何目標。
「台風」級共設有19個艙室,從橫剖面看成呈現出一個「品」字。在主耐壓艇體、耐壓中央艙段和魚雷艙所使用的鈦合金材料(鈦合金具有優異的耐海水腐蝕性)。其餘部分用了消磁高強度鋼材,這樣即使是北極2~3米厚度的冰也能被輕易破開。其特殊的消聲瓦裝置讓這個龐然大物幾乎「隱身」水中。
很多西方人認為蘇聯武器一般都不太注重士兵的舒適度,然而「台風」級超乎人們的想像。「台風」級為每個水兵提供了一個平均約3平方米的「休息空間」,是少數在設計時就考慮到空調設備的蘇俄潛艇,甚至據說艇上還有游泳池和健身房,水兵的一日三餐都少不了黑魚子醬、金槍魚、巧克力、葡萄酒,這樣的生活足以讓挑剔的美食家也心馳神往。
不過由於「台風」級艇身過大,就算隱身再好,也難免被發現。加之人力成本和維護成本都很高,經濟不如美國的蘇聯註定是不可能大量生產並維護的。所有潛艇即使在更換燃料之前不退役,也可能會在燃料用盡時退役。
㈧ 蘇聯台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的發展情況是怎樣的
台風級是世界上最大的潛艇,較美國的俄亥俄級大了一半左右,其設計較以往的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有很大的不同,20具導彈發射管置於巨大的帆罩前方,帆罩則位於艦身中段稍後。
外艇上鋪設了「集束護衛」無迴音瓦,其中包覆著兩個直徑8.5米相互平行的內壓力殼,內外艇殼間有很大的間距,內壓力殼在艇首及帆罩下方的直徑為6米。艇內隔間與武器系統配置得宜,兩個內艇殼各有一具核子反應爐,置於帆罩後方的艇體中而與機械室相鄰。渾圓的艦體及短胖的帆罩使颶風級有3米冰層的破壞能力。
艇上主要武器為SS-N-20三級固體燃料推進潛射彈道導彈,採用星光慣性導航,射程可達8300公里,可在潛航狀態下發射,而使潛艇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颶風級可在15秒內連續發射兩枚SS-N-20導彈,相同時間其餘的彈道導彈潛艇多隻能發射一枚導彈,這也說明了台風級將導彈發射管集中於帆罩前方的原因,在極短的時間內發射大量重達20噸的導彈勢必產生很嚴重的平衡問題,若將導彈發射管與機械室一同置於艦尾則平衡問題會更難解決,是以須將導彈集中一帆罩前方。
台風級龐大的舷寬外艇殼內的壓艙槽可在遭受魚雷攻擊時產生「安全氣囊」般的效應,以提供潛艇外的保護,除非是一枚相當重的魚雷,能夠使其爆炸力量繼續向前燕損毀內艇殼,若是在一般的情況下,爆炸的威力多半被四周的水分分解了。
SS-N-20初期的發展工作似乎並不十分順利,但在蘇聯努力將問題克服之後,SS-N-20已成為台風級潛艇上最具威力的武器,其射程長達8300公里,而導彈不需多少維護工作。一枚SS-N-20有6至9個重返大氣載具,一艘台風級最多可在短時間內發射180枚彈頭。
「台風」級核潛艇首艇於1977年開工建造,1982年服役。當時計劃1995年將有12艘在役,後因經費緊張,對該計劃進行了削減,1989年只建造了6艘。
蘇聯解體後尤於軍方經費和技術等問題的困擾,在維持有效的戰略威脅的需求下,只得讓6艘「台風」中的3艘退出現役,從而得到必需的零配件來保證餘下的3艘處於良好的狀態,使之能服役至2015年。
但後因與美國迖成一協議,接受美方提供的資金對「台風」級戰略核潛艇的第二艘進行拆解。
目前俄北方艦隊現該有2艘這種核潛艇在役,而其中一艘「德米特里?東斯科伊」號正在進行現代化改造,不久可望重新服役。蘇聯H級彈道導彈核潛艇
H級是蘇聯第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由蘇聯紅寶石設計局負責設計,艇體外形和指揮台圍殼形狀等均與高爾夫級常規動力彈道導彈潛艇相似。
首艇K-19號於1958年開始建造,由於1959年底美國的「喬治?華盛頓」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正式服役,在蘇聯軍政最高領導人的直接干預和再三催促之下,K-19號導彈核潛艇終於在1960年11月12日匆忙完工下水。
就這樣,K-19號彈道導彈核潛艇從設計到建造都沒有經過詳細的技術論證,在還沒有完全建造好之前又匆忙下水,且完工後又沒有經過仔細的安全檢查以及足夠的海試,就倉促上陣,在其30年的服役生涯中,K-19號彈道導彈核潛艇3次大洋蒙難,多次發生小事故。
H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前後共發展了3個型號,共建造8艘。原型為H-Ⅰ型,裝備D-2發射系統和SS-N-4「薩克」彈道導彈,K-19號就屬於H-Ⅰ型,其裝備的SS-N-4導彈在潛艇處於水面狀態時才能發射,攜帶單一核彈頭,射程560公里。
H-Ⅱ型裝備D-4發射系統和單彈頭的射程1420公里的SS-N-5彈道導彈,這種導彈可水下發射。在H-Ⅱ型核潛艇開始作戰部署之後,蘇聯海軍研製了更為先進的SS-N-8彈道導彈,於是對7艘H-Ⅱ型進行改裝,出現了H-Ⅲ型,艇體加長至127米,裝備6枚SS-N-8潛對地彈道導彈,水下排水量也增至6400噸。
H-Ⅰ型外形尺寸:長114米,寬9.2米,吃水7.31米;排水量:水面4080噸,水下5000噸。
航速:水面15節,水下26節;潛深:300米;自持力:50天;人員編制:104人。
動力裝置:兩座功率為70兆瓦的VM-A壓水反應堆驅動兩台蒸汽輪機,單台功率17500軸馬力,雙軸推進。
武器裝備:艇首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和2具406毫米魚雷發射管,艇尾兩具406毫米魚雷發射管,備彈20枚。3具垂直導彈發射筒,配備SS-N-4「薩克」彈道導彈。
㈨ 台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的觀導設備
在觀導設備上,「台風」級使用了「鮑托爾-941」綜合導航系統、「公共馬車」型指揮系統、「閃電-MC」型通信系統、「暴風雪」型雷達系統和用於觀察艇外狀況的「MTK-110」型電視系統。其中「鮑托爾-941」型綜合導航系統是專門為「台風」級設計的,這一系列中包括了德爾塔IV級中使用的「交響樂」衛星導航系統。
在科拉半島上,蘇聯建立了一個超低頻無線電站。這座無線電站發射的超低頻波能夠穿透到水下200~300米,並且信號基本上能夠覆蓋全球。這個無線電站可用於為潛艇下達命令,而最主要的也是為彈道導彈潛艇下達命令。「台風」級是首先裝備超低頻接收器的潛艇。此後德爾塔III和德爾塔IV才加裝上接收器。而為了保證戰時台風級核潛艇能夠收到信號,前蘇聯准備了至少16個通訊信道,分別是:1個超低頻信道、5個超長波信道、5個短波信道、5個衛星通信信道。蘇聯的5個長波台分別在俄羅斯境內的下新城、克拉斯諾達爾斯克和哈巴羅夫斯克;還有在白俄羅斯1座,烏茲別克1座。盡管超長波電台能夠將信號傳播很遠,但在南半球、大西洋西部(美國的東海岸海區)和太平洋東部(美國的西海岸地區)的信號可能會接收不到。一旦戰時超長波台被摧毀,還有在空中值班的飛機(Ty-124MP)的空中指揮所。在冷戰緊張年代這種飛行值班是從不停止的,隨時確保命令的發送。
超長波信號可用艇上的拖曳天線在水下稍大深度處接收。超長波台不僅傳送一般命令,據說還可傳送供導彈使用的作戰指揮信號。
。
㈩ 台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的武器裝備
「台風」級的主武器是P-39(北約代號:SS-N-20)彈道導彈
P-39(SS-N-20)導彈是專供「台風」級核潛艇使用的彈道導彈。它採用固體燃料,三級推進式潛射洲際彈道導彈。長度16米,直徑2.4米。發射重量90噸,可攜帶10個分彈頭,射程8000~10000公里(各種資料提供數據不同),圓概率偏差500~600米。P-39導彈是蘇聯(俄羅斯)投入使用的僅有的2種固體燃料的潛射彈道導彈(布拉瓦導彈雖然也是固體燃料,但尚在實驗中。)。固體燃料具有準備時間短,安全的特點(液體燃料通常有毒且易燃易爆),但同時也帶來的發射重量增大和儲放時間縮短和射程降低的問題。首批導彈於1983年交付海軍,也就是說TK-208服役前期和TK-202試航期中,潛艇的彈道導彈是缺裝的。
P-39導彈是利用火葯蓄壓器採用乾式、從「干」發射筒發射的,發射筒不需注水。發射時在導彈周圍形成一個氣體空間,這大大降低了導彈在水下運動段的水動力載荷。導彈出水後,有一專門的發動機使導彈發射減振系統與導彈分離,並將其拋向離開潛艇的安全距離處。由於P-39型導彈的尺寸和重量都太大,莫斯科運輸機械製造局還研製了一種專用的裝彈設備,包括起重量125噸的雙托架高架大吊車。
隨著美國反導手段的不斷改進和建立導彈防禦系統的計劃,蘇聯也在不斷研究改進其導彈飛行中的作戰生命力和提高射擊精度。其中有一個方案就是研究、改進彈道導彈的天文導航光學感測器。曾在1984年組織了有各方面專家參加,並在專家領導下開展的研製彈道導彈使用穩定、可靠的天文校正儀的工作,其中就有導彈、導彈的控制系統、指揮儀和天文校正系統的專家。新的天文校正儀應能在敵方空間核爆炸幾秒鍾後就恢復其工作性能。
雖然台風級的排水量和艇寬度幾乎是俄亥俄級的兩倍,但美國前8艘艇(SSBN726~733)裝載「三叉戟」-I(C4)型導彈,射程7400km,每枚導彈可攜帶8個威力為100kt TNT當量的分導式多彈頭(該級艇第9~18艘艇(SSBN734~743)裝備「三叉戟」-Ⅱ型導彈,射程為12000km,每 枚導彈可攜帶8~12個威力為100kt或300-475kt TNT當量的分導式多彈頭,圓概率偏差 90m),而「台風」級卻只能攜帶20枚。導彈數量上俄亥俄級仍占優勢。但實際上由於三叉戟導彈每發攜帶8個彈頭,P-39導彈每發卻能帶10發彈頭。這樣24*8=192個,而「台風」級卻是20*10=200個。而在核爆當量都大約是0.1兆噸TNT(100,000噸,1兆=1,000,000噸),這樣就「台風」級的在單艦破壞力上出於上風。而P-39與以前蘇聯導彈的最大進步就是與「三叉戟」都使用的是三級推進,固體燃料。這樣在發射准備和射程上沒有任何差距,而由於「台風」級連射時可以齊射兩枚導彈,發射全部導彈耗費時間上「台風」級無疑佔有優勢。
不過,由於蘇聯的固體燃料彈道導彈技術並沒有美國成熟,所以P-39導彈與三叉戟型導彈還存在著很多差距。首先發射重量P-39為90噸,而三叉戟II型僅為不到60噸,這樣造成了發射後坐力增大等問題。其次在精度上,P-39裝備「星光」天文制導系統之後的圓概率誤差為500~600米,而三叉戟型僅為380米~420米。雖然P-39的維護費用和製造費用不比三叉戟導彈,但對於資金緊張的蘇聯(俄羅斯)海軍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為了防備低空飛機及直升機,配備有8枚「針」對空導彈,只能在水面狀態發射。其實這並不重要,但是西方有報道說,俄羅斯為「台風」級和其他新型彈道導彈核潛艇設計了能從水下發射的自衛對空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