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東北抗日聯軍有裝備哪些武器
非常雜
武器來源有這么幾部分,一東北軍遺留的和民間的,步槍有遼內13,日本的30式,38式,漢陽造容、莫辛納甘;機槍有日本的歪把子,捷克式
二是從日本人哪裡繳獲的,主要是30、38式,大正11式,3年式重機槍
三是蘇聯少量援助的,比如莫辛納甘,DP
B. 八國聯軍的武器裝備是什麼
美國:
美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挪威人Ole Herman Johannes Krag 和Erik Jørgensen研製,斯普林菲爾徳兵工廠生產的Krag-Jørgensen步槍,美軍是從1892年開始使用的,八國聯軍侵華美軍所使用的型號M-1898步槍、M-1889/99卡賓槍。(M-1892步槍、M-1892卡賓槍、M-1896步槍、M-1896教練步槍、M-1896卡賓槍、M-1898步槍、M-1898卡賓槍、M-1899卡賓槍和M-1899騎警卡賓槍)。
英國:
英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恩菲爾德兵工廠生產的Lee-Enfield步槍,英軍是從1895年開始使用的李式步槍,八國聯軍侵華英軍所使用的型號是李式步槍和李式卡賓槍,另外還可能有少量Lee-Metford步槍/卡賓槍裝備非一線作戰單位。(李式步槍、彈排裝填李式步槍、短李式步槍MKI、短李式步槍MKII、短李式步槍MKIII/III*、短李式步槍MKV (僅用於測試)、4號步槍MKI、4號步槍MKI*、5號步槍MKI叢林步槍、4號步槍MKII和L2A)。
法國:
法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Chatellerault兵工廠生產的Lebel Model 1886 rifle/Fusil d'Infanterie Modéle 1886步槍,法軍是從1887年開始使用的Model-1886步槍,八國聯軍侵華英軍所使用的型號是Model-1886步槍。
德國:
徳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毛瑟兵工廠生產的毛瑟98步槍,徳軍是從1898年開始使用的毛瑟98步槍,八國聯軍侵華徳軍所使用的型號是毛瑟98步槍/卡賓槍,另外還可能有少量Gew-88步槍/卡賓槍裝備非一線作戰單位。
義大利:
意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杜林兵工廠生產的馬林瑟-卡爾卡諾步槍,意軍是從1891年開始使用的馬林瑟-卡爾卡諾步槍,八國聯軍侵華意軍所使用的型號是馬林瑟-卡爾卡諾91步槍/卡賓槍。(M-91步槍、M-91卡賓槍、M-91TS特種兵卡賓槍和M1938步槍)。
奧匈:
奧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斯太爾兵工廠生產的馬林瑟直拉槍閂步槍,奧軍是從1895年開始使用馬林瑟步槍的,八國聯軍侵華奧軍所使用的型號是馬林瑟95步槍/卡賓槍。
俄國:
俄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Sergei Ivanovich Mosin和Léon Nagant研製的末欣-納干步槍。俄軍是從1891年開始使用末欣-納干步槍的,八國聯軍侵華俄軍所使用的型號是末欣-納干91步槍/龍騎兵步槍。(M-1891步槍、M-1891龍騎兵步槍、M1891哥撒克步槍、M-1907卡賓槍、M-1891/30步槍、M-1938卡賓槍、M-1944卡賓槍和M-1891/59卡賓槍)。
日本:
日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Arisaka兵工廠生產的30式步槍,日軍是從1897年開始使用30式步槍的,八國聯軍侵華日軍所使用的型號是30式步槍/卡賓槍。
清軍的輕武器相比八國聯軍並不差.像武衛軍中裝備最精良的聶士成武毅軍為例。這支13000人的部隊,擁有的武器包括:11毫米口徑的後裝單發和連發毛瑟槍1萬支、7.9毫米口徑的後發毛瑟槍200支、8毫米口徑的後裝連發曼利夏槍1萬支、8毫米口徑的後裝連發曼利夏騎槍1400支,還有軍官用6輪連發左輪手槍和少量的溫徹斯特、哈齊開斯等步槍與騎槍。此外,武毅軍還有7.9毫米口徑的馬克沁機槍2挺,75毫米口徑的12磅克虜伯炮16門、60毫米口徑的7磅後裝炮32門、57毫米口徑的6磅格魯森速射炮32門,這些炮每分鍾都可以發射10發以上的炮彈。另外還裝備了37毫米口徑的2磅克虜伯速射炮、87毫米口徑的20磅後裝炮等。這些火炮發射的開花彈、子母彈、葡萄彈、實心鋼彈等,可以分別摧毀城牆和炮台工事、擊殺密集進攻之敵、殺傷敵沖鋒散兵、擊穿敵艦鋼甲.
我們得承認,八國聯軍的裝備總體上還是比清軍略好一點,特別是機槍和山炮的數量多些.但兩軍並無代差,可能這種差距比朝鮮戰爭時志願軍和美軍的裝備差距還要稍小些.因此清軍大敗,主要不是裝備而是人的因素.
清軍的指揮水平低下,士兵訓練差勁,完全沒有發揮手中相當先進的洋槍洋炮的作用.清軍的洋槍洋炮型號混亂,後勤跟不上.更要命的是,學過點西洋兵法的只是少數下級指揮員,高級軍官完全不懂現代武器給戰術帶來的巨大變化而採用冷兵器時代的戰法.決策層更是一片混亂,不能集中兵力及先進兵器於關鍵的決戰中.而八國聯軍方面戰術意圖明確,指揮果斷,在關鍵戰斗中先進兵器對清方占明顯優勢,因此戰爭才發現了與軍備不相稱的一邊倒的結果.
C. 請問國民革命軍陸軍配備的武器裝備都有哪些,最好全一點。
嚴格意義上來說,中國軍隊在抗日戰爭中彷彿並沒有一個統一完整的軍服服制和單兵裝備制度。這是源於舊中國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在經歷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最後一個帝國--滿清王朝的覆滅之後,苦難的中國就又陷入了軍閥混戰的年代。軍閥們為了爭奪勢力范圍,大量購進西方列強的各式武器,我國漸漸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萬國軍事博物館」。同時也就出現了紛紛亂亂的軍服及裝備。直到中原大戰的結束,國民黨南京政府才在形勢上基本統一了中國。但軍隊中除中央軍外,還保留著大量的軍閥殘余部隊。其都保留著原有的裝備特徵。 談及國民革命軍的軍服服制和單兵裝備制度,必須先從國民革命軍的整軍運動說起。 1933年,南京中央政府國民政府軍政部根據德國軍事顧問提出的建議.開始了浩浩盪盪的整軍計劃。在整軍過程中,不同編制的部隊有不同的名稱.主要有整理師、整編師、調整師、新編師四種稱謂,按照德國顧問塞克特《陸軍改革建議書》所提方案.要將全國陸軍重新編組成60個師,稱為整編師,裝備德國進口武器,應用德國先進的軍事體制。 但其整理師的概念是最早提出來的。1934年12月,尚未輪到編組的部隊根據軍事委員會頒布的《陸軍師暫行編製表》的四團制師為標准進行整理,故整理師。它的編制為2旅4團,師直屬騎兵1個連,炮兵1個團,工兵、通訊、輜重各1個營,1個衛生隊,1個特務連。 1935下半年,第一批10個師的整編計劃開始實施,由於當時德械裝備尚未運抵中國,只得在編制體系和武器裝備方面進行一些內部調整,故稱之為調整師。但lO個師中有一個例外,就是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它完全按照當時德國陸軍步兵師的編制編成,異於國民革命軍其它師級部隊。 1936年,軍事委員會對整軍方案作了進一步規劃,確立了減少大單位,充實小單位,特別是充實團以下部隊的戰鬥力以及人事、經費等方面的整軍原則。根據這一規劃,整編的部隊稱為二十五年調整師(1936年即民國二十五年),初步計劃年內完成20個師的整編,先從中央軍和東北軍開始。中央軍的37個師師共186個團,除正在圍剿紅軍的一線部隊外,其餘部隊一律改為四團制的整理師。各軍師直屬的騎兵、炮兵、工兵等兵種,則集中進行整訓。預定中央軍參與整軍的135個團中先整編出18個四團制的整理師,再將其餘63個團合編為32個團,在此基礎上組建8個新編師,新編師基本上以2個整理團合並為1個團。東北軍的18個師54個團計劃整編為10個整理師(由原來40個團組成)和2個新編師(由原來8個團組成)。 整理師與新編師的差別在於,整理師的各級軍官基本還是以原來的各級軍官為基礎,而新編師則完全打破原來的人事編制,由來自不同部隊的各級軍官進行混合編組,以徹底清除軍隊內部派系林立的現象,建立一支完全新型的國家軍隊。整軍過程中,當時擔任第五任德國軍事顧問團團長的法肯豪斯對該計劃提出了建議:「各師應以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的編制和裝備為標准,如果暫時沒有條件組建工兵營和通訊營的,可以先組建工兵連和通訊連;加強炮兵建設,各師應盡量配屬一個轄3個炮兵營的炮兵團(山炮營、野炮營和105毫米榴彈炮營各1個);輕武器方面應統一武器制式,並在師建制里組建一個修械所負責武器的保養維護和修理。」 到1937年7月,中央軍共調整35個師、整理24個師.東北軍調整10個師,另有粵軍10個師、川軍26個師和9個獨立旅被整理。在中央軍的30個師里,基本上都接受了一些德式裝備,其中還有一些全部實現了德械化,並接受德國顧問的系統訓練。已經過這樣的整軍而面貌一新的中央軍,堪稱為中國近代史上最現代化的陸軍。在抗戰初期,就是以這些經過整軍的德式師擔當起中流砥柱的作用,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當然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至抗戰爆發前.整軍計劃一共進行了兩期,共計20個師,第三期的10個師正在進行之中。在已完成整軍的20個師中,實際上接受過德國顧問系統訓練與指導的部隊只有第3師、第6師、第9師、第14師、第36師、第87師、第88師和教導總隊,以及不屬於正規軍系統的稅警總團。 德式師的編制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中央軍教導總隊,為裝備最全,訓練最正規的精銳之師,1937年11月被擴遍為3旅6團的甲種師,總兵力達三萬餘人,其中3個團即第1、第3、第5團為全德式裝備,另3個團(多為新兵)則在整訓之中。另一類是以第36師、第87師和第88師為代表的所謂新式中央軍。 基本編制如下: 師直屬炮兵營、騎兵營、工兵營、通信營、軍士營、特務營、輸送營各1個。 全師下轄3個旅,每旅下轄2個團。 以全德式裝備的第1團為例: 團直屬榴彈炮連、戰防炮連、通信連、輸送連各1個。 每團下轄3個步兵營 步兵營下轄3個步兵連(配9挺輕機槍)、1個重機槍連(配6挺重機槍)、1個迫擊炮排(配2門82毫米迫擊炮) 德式師的另一類是以第36師、第87師和第88師為代表的所謂新式中央軍, 基本編制如下: ㈠ 師直屬部隊: 1個炮兵營; 3個榴彈炮連(配12門75毫米山炮); 1個戰防炮連(配4門37毫米戰防炮); 1個高射炮連(配4門20毫米高射炮); 1個工兵營;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1個通信營(配2個有線通信連,1個無線通信排); 1個輜重營; 1個特務營; 1個衛生隊(平時為師醫院); ㈡ 全師下轄2個步兵旅; 每旅下轄2個步兵團; 團直屬部隊; 1個迫擊炮連(配6門83毫米迫擊炮); 1個小炮連(配6門20毫米機關炮); 1個通信連; 1個特務連; 每團下轄3個步兵營; 步兵營直屬部隊; 1個機炮連(配6挺重機槍,2門82毫米迫擊炮) 每營下轄3個步兵連; 每連下轄3個步兵排; 每排下轄3個班(每排配3挺輕機槍,30支步槍);) ㈢ 全師下轄2個補充團:採用換裝德式裝備時淘汰下來的舊式裝備。 整軍計劃實施的同時,1936年1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也頒布了《陸軍服制條例》,但限於各地區的實際情況或各地被服工廠的規格而有所差異,抗戰後期更趨於混亂。在日本投降後,國民黨部隊的中央軍三個軍通過美國海軍第七艦隊搶運到華北、東北等地接受日本投降時,被美軍評價為「裝備不佳,使用不同槍械,穿著各色制服」,這些部隊統統都是國民革命軍中的嫡系部隊,嫡系部隊尚且如此,其他地方部隊的狀況當可想而知了。 如果對國民革命軍陸軍裝具進行細分的話,主要可分為標准服制(即國民政府軍隊的基本服制)、中央軍部隊服制(主要以德械步兵師的步兵裝具為主)及普通部隊服制(主要以原地方軍閥的部隊裝具為主)三大類。
D. 蘇聯空軍的武器裝備
蘇聯解體前,蘇聯空軍在規模上位於世界前列,武器裝備質量屬世界一流,且配套齊全。內遠容程航空兵裝備圖—160、圖—95重型轟炸機,圖—221E中型轟炸機;前線航空兵裝備蘇—24、蘇—25、米格—25、米格—29、蘇—27等型作戰飛機;軍事運輸航空兵裝備安—22、伊爾—76、安—124型運輸機,安—12、安—24、安—26、安—72、圖—134,圖—154、伊爾—22型中、短程運輸機。此外,還有圖—22P、蘇—24P、米格—25P、伊爾—20P等型偵察機和米—8型直升機。其中,20世紀90年代裝備的圖—160型轟炸機屬第二代轟炸機;米格—29、蘇—27、蘇—30、蘇—34等型第三代戰機。機載武器,包括P—23、P—27、P—60、P—73、P—77等型空空導彈,X—15、X—31、X—58、X—59M等型空地導彈,均屬先進機載武器,性能基本與美國空軍裝備相當。
E. 八國聯軍的武器裝備好嗎
清軍士兵表情木訥,毫無生氣。
清 軍一等陸軍的武器裝備即便與歐美強國比,也不相上下。甲午戰爭時,資源匱乏、財力貧弱的日本僅給每名士兵配備8發子彈,而清軍士兵的炮彈、子彈在倉庫里卻 堆積如山。歷經洋務運動,倡導「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清朝從國外進口大量的連珠炮、滑膛槍等先進武器,日軍繳獲這些戰利品時每每自愧不如。
有記載稱,日軍進 攻中國難以為繼時,竟是用戰獲的清軍武器彈葯才軍威重振的。僅在清軍輕易棄守的大連灣一地,日軍就繳獲清軍遺棄的大、小火炮120門,炮彈246萬發!探 尋甲午戰爭中國慘敗的內因,一度甚囂塵上的「武器代差論」似難以立足。
清 廷費時十六年、耗資千萬經營的旅順港,當時被稱為「遠東第一軍港」。港口周圍部署有20多座炮台, 150多門火炮。北洋大臣李鴻章戰前揚言:「有充足的彈葯、軍糧,有優良的火炮和北洋海軍的聲援,旅順口可以堅守三年!」可笑的是,擁有優勢裝備、占據地 利之便的上萬清軍只抵抗了一日即作鳥獸散,滑天下之大稽。
F. 英法聯軍的武器是什麼
英法聯軍用的是膛線槍,叫米涅步槍
G. 1900年八國聯軍時的武器裝備是怎樣的
八國聯軍大量用步槍,美國:
美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挪威人Ole Herman Johannes Krag 和Erik Jørgensen研製,斯普林菲爾徳兵工廠生產的Krag-Jørgensen步槍,美軍是從1892年開始使用的,八國聯軍侵華美軍所使用的型號M-1898步槍、M-1889/99卡賓槍。(M-1892步槍、M-1892卡賓槍、M-1896步槍、M-1896教練步槍、M-1896卡賓槍、M-1898步槍、M-1898卡賓槍、M-1899卡賓槍和M-1899騎警卡賓槍)。
英國:
英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恩菲爾德兵工廠生產的Lee-Enfield步槍,英軍是從1895年開始使用的李式步槍,八國聯軍侵華英軍所使用的型號是李式步槍和李式卡賓槍,另外還可能有少量Lee-Metford步槍/卡賓槍裝備非一線作戰單位。(李式步槍、彈排裝填李式步槍、短李式步槍MKI、短李式步槍MKII、短李式步槍MKIII/III*、短李式步槍MKV (僅用於測試)、4號步槍MKI、4號步槍MKI*、5號步槍MKI叢林步槍、4號步槍MKII和L2A)。
法國:
法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Chatellerault兵工廠生產的Lebel Model 1886 rifle/Fusil d'Infanterie Modéle 1886步槍,法軍是從1887年開始使用的Model-1886步槍,八國聯軍侵華英軍所使用的型號是Model-1886步槍。
德國:
徳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毛瑟兵工廠生產的毛瑟98步槍,徳軍是從1898年開始使用的毛瑟98步槍,八國聯軍侵華徳軍所使用的型號是毛瑟98步槍/卡賓槍,另外還可能有少量Gew-88步槍/卡賓槍裝備非一線作戰單位。
義大利:
意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杜林兵工廠生產的馬林瑟-卡爾卡諾步槍,意軍是從1891年開始使用的馬林瑟-卡爾卡諾步槍,八國聯軍侵華意軍所使用的型號是馬林瑟-卡爾卡諾91步槍/卡賓槍。(M-91步槍、M-91卡賓槍、M-91TS特種兵卡賓槍和M1938步槍)。
奧匈:
奧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斯太爾兵工廠生產的馬林瑟直拉槍閂步槍,奧軍是從1895年開始使用馬林瑟步槍的,八國聯軍侵華奧軍所使用的型號是馬林瑟95步槍/卡賓槍。
俄國:
俄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Sergei Ivanovich Mosin和Léon Nagant研製的末欣-納干步槍。俄軍是從1891年開始使用末欣-納干步槍的,八國聯軍侵華俄軍所使用的型號是末欣-納干91步槍/龍騎兵步槍。(M-1891步槍、M-1891龍騎兵步槍、M1891哥撒克步槍、M-1907卡賓槍、M-1891/30步槍、M-1938卡賓槍、M-1944卡賓槍和M-1891/59卡賓槍)。
日本:
日軍當時的主要步槍是由Arisaka兵工廠生產的30式步槍,日軍是從1897年開始使用30式步槍的,八國聯軍侵華日軍所使用的型號是30式步槍/卡賓槍。
清軍的輕武器相比八國聯軍並不差.像武衛軍中裝備最精良的聶士成武毅軍為例。這支13000人的部隊,擁有的武器包括:11毫米口徑的後裝單發和連發毛瑟槍1萬支、7.9毫米口徑的後發毛瑟槍200支、8毫米口徑的後裝連發曼利夏槍1萬支、8毫米口徑的後裝連發曼利夏騎槍1400支,還有軍官用6輪連發左輪手槍和少量的溫徹斯特、哈齊開斯等步槍與騎槍。此外,武毅軍還有7.9毫米口徑的馬克沁機槍2挺,75毫米口徑的12磅克虜伯炮16門、60毫米口徑的7磅後裝炮32門、57毫米口徑的6磅格魯森速射炮32門,這些炮每分鍾都可以發射10發以上的炮彈。另外還裝備了37毫米口徑的2磅克虜伯速射炮、87毫米口徑的20磅後裝炮等。這些火炮發射的開花彈、子母彈、葡萄彈、實心鋼彈等,可以分別摧毀城牆和炮台工事、擊殺密集進攻之敵、殺傷敵沖鋒散兵、擊穿敵艦鋼甲.
我們得承認,八國聯軍的裝備總體上還是比清軍略好一點,特別是機槍和山炮的數量多些.但兩軍並無代差,可能這種差距比朝鮮戰爭時志願軍和美軍的裝備差距還要稍小些.因此清軍大敗,主要不是裝備而是人的因素.
清軍的指揮水平低下,士兵訓練差勁,完全沒有發揮手中相當先進的洋槍洋炮的作用.清軍的洋槍洋炮型號混亂,後勤跟不上.更要命的是,學過點西洋兵法的只是少數下級指揮員,高級軍官完全不懂現代武器給戰術帶來的巨大變化而採用冷兵器時代的戰法.決策層更是一片混亂,不能集中兵力及先進兵器於關鍵的決戰中.而八國聯軍方面戰術意圖明確,指揮果斷,在關鍵戰斗中先進兵器對清方占明顯優勢,因此戰爭才發現了與軍備不相稱的一邊倒的結果.
H. 英法聯軍入侵中國時,我們用的什麼武器
英法聯軍已裝備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如發射圓錐形彈丸的單發前裝式內線膛擊發槍、(1853式恩容菲爾德步槍和米涅步槍)後裝線膛火炮(阿姆斯特朗炮)以及便於淺水航行的蒸汽炮艇等,而清軍的裝備卻仍停留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的水平(仍是冷兵器、鳥槍、抬槍和發射球形彈丸的前裝炮),炮台露天式建造,經不起炮火的猛烈轟擊.
I. 英法聯軍的武器裝備什麼
二次鴉片戰爭
貌似也是燧發槍。
但是子彈是紙制定裝的。
九二步炮還有94式山炮
J. 請問佤邦聯合軍可以買什麼武器
如果你有心 在網上有很多信息很豐富的佤聯軍圖片!二十三周年慶上有人持有03式自動步槍!還有一張緬北地區的JS-2 5.8毫米狙擊步槍的照片流出!不多說這都是兔子的裝備呀!在友情支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