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955年授銜李銀橋授什麼軍銜
李銀橋只是衛抄士長,級別不高,所以沒有授銜。
1、李銀橋(1927—2009),河北省安平縣東河疃村人,武當派的俗家弟子,擅長太極拳和太極劍;曾先後任毛澤東主席的衛士、副衛士長、衛士長。
2、軍銜,在15-16世紀產生於西歐一些國家,習慣上稱為西歐式軍銜,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根據軍人的職務、軍事素養和業務素養、資歷貢獻以及軍兵種或勤務區分,授予軍人的一種銜稱。
用綴在肩章或領章等處的等級符號,標明軍人社會地位和軍事級別的稱號,叫做軍銜。
(1)軍事李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軍官軍銜設下列三等十級:
將官:上將、中將、少將;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士官:一級軍士長、二級軍士長、三級軍士長、四級軍士長、上士、中士、下士。
兵:上等兵、列兵。
軍官軍銜對應肩章從低到高是:
尉官:一杠一星,少尉;一杠二星,中尉;一杠三星,上尉。
校官:兩杠一星,少校;兩杠二星,中校;兩杠三星,上校;兩杠四星,大校。
將官:金色橄欖枝加一顆金星,少將;金色橄欖枝加二顆金星,中將;金色橄欖枝加三顆金星,上將。
⑵ 歷史上姓李的軍事令將是誰
一戰而滅東突厥的李靖。
有軍神之稱的李靖,一生用兵如神,可謂是戰無不專克,攻無不勝屬。唐貞觀三年,唐太宗任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統一指揮五路大軍共10萬人對突厥分路進擊。唐貞觀四年正月,李靖率領3000精銳輕騎從馬邑(今山西朔縣)出發,向惡陽嶺進襲,頡利可汗判斷唐朝必傾舉國之兵,否則李靖不敢孤軍深入,其身後必有大軍為後援。突厥上下皆大驚失色,頡利更是「一日數驚」。
李靖得知這一消息後,趁機派人間諜離間頡利可汗和其心腹之間的關系,從內部瓦解敵人。致使其親信康蘇密前來投降。李靖迅即進擊定襄,在夜幕掩護下,一舉攻入城內,俘獲了隋齊王楊暕之子楊政道及原煬帝蕭皇後,頡利可汗倉皇逃往磧口(今內蒙二連浩特西南)。
⑶ 著名軍事家李靖是哪個朝代的
衛國景武公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葯師,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漢人。隋末唐初將領,是唐回朝文答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後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李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原為隋將,後效力李唐,為唐王朝的建立發展立下赫赫戰功,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去世後謚曰景武,陪葬昭陵。著有數種兵書,惟多亡佚。
在李靖的戎馬生涯中,他指揮了幾次大的戰役,取得了重大的勝利,這不僅因為他勇敢善戰,更因為他有著卓越的軍事思想與理論。他根據一生的實踐經驗,寫出了優秀的軍事著作。
⑷ 李姓名出輩的軍事將領專家是
李靖,唐太宗時期大將,兵部尚書
李積,唐太宗,高宗時大將
⑸ 軍事將領是誰姓李
漢朝最有名的軍事將領李廣。被譽為豐江飛將軍
⑹ 軍事有個叫李什麼新的
LZ想問什麼?
⑺ 古代軍事領將是誰姓李
李勣(594-669),唐朝開國拓土「長城」,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後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為李勣,與李靖並稱,被封為英國公,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從李世民平定四方,後來成為唐王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曾破東突厥、高句麗,功勛卓著。李勣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將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為長城。總章二年(669年)十二月初三戊申日卒,唐高宗輟朝七日舉行國葬,親自送葬痛哭,贈李勣太尉、揚州大都督,謚號貞武,陪葬昭陵,墓如陰山、鐵山和烏德鞬山。《舊唐書》:「所築墳一準衛、霍故事,象陰山、鐵山及烏德鞬山,以旌破突厥、薛延陀之功。」
李靖(571-649)。唐武廟「十哲」,唐朝開國名將、衛國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位第八,出生於官宦之家,從小就有「文武才略」,其舅父韓擒虎是隋朝名將,每次與他談論兵事,無不拍手稱絕。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為唐朝開國開疆立下赫赫戰功,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一生指揮幾次大的戰役,取得了重大勝利,為唐朝開疆拓土立下汗馬功勛,其功績可比西漢的衛青、霍去病。李靖是唐朝諸多將領中唯一可與李世民媲美軍功之人,在玄武門之變保持中立,晚年閑賦家中。病逝後李世民為他舉行國葬,其墓仿西漢衛青、霍去病,建成燕然山、積石山形狀,「以旌殊績」。
李牧。戰國時期趙國名將,「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他是繼吳起之後又一位常勝將軍,一生無敗績。他先在趙國北部抗擊匈奴,後抵禦秦國入侵,堪稱趙國御外長城,後趙王遷中秦國離間計,聽信讒言奪李牧兵權並將其殺害,3個月後趙國即滅亡。
⑻ 軍事將領是誰李
李大釗不用多說了
李時珍,本草綱目作者,醫學家
李冰,都江堰建造者,水力專家
李廣,飛將軍,軍事將領
李春,趙州橋建造者
⑼ 與清朝對抗的姓李的軍事家有哪些
李自成、李定國、李秀成,這三個人指揮了不少戰役,算軍事家。
⑽ 歷史上,「李」姓名人輩出。由軍事將領李廣、還有什麼(再寫兩個)
戰國:李牧(趙國)、李信(秦國)
漢朝:李陵、李廣
唐朝:李靖、李勣、李愬、李光弼
五代十國後唐:李克用、李存勖
明朝:李文忠、李成梁、李如松
太平天國:李秀成(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