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拿破崙軍事成就的原因
有人說,在法國,人們不需要專門找個日子來紀念拿破崙,因為在巴黎市區隨處可見拿破崙的影子:以他指揮的著名戰役命名的街道,埋葬他遺體的榮軍院,收藏著他的軍裝和武器的軍事博物館,懸掛著他登基時畫像的盧浮宮……法國人時時都能感覺到拿破崙的存在。
200年前的12月2日中午,在成就過法國無數帝王的巴黎聖母院,拿破崙身穿鑲嵌銀鼬皮的紫色天鵝絨禮服,佩戴著查理大帝1000年前登基時用過的寶劍,戴上了黃金鑄就的桂冠,成為一名志在統領歐洲的大帝,而不僅僅是控製法蘭西的國王。這一年,拿破崙35歲。
民間熱鬧 官方低調
為了紀念拿破崙登基200周年,在法國國內,各類關於拿破崙的紀念展覽、研討會以及新的出版物層出不窮。一批批裝幀精美、價格不菲的紀念畫冊也在12月前後爭相上市,其中一本包含40幅畫作記錄登基典禮各個細節的畫冊標價高達12000歐元,合人民幣12萬元。
與活躍的文化市場不同,法國政府這次卻表現出與周圍氣氛異樣的低調。當人們擁擠著去參觀民間為此舉辦的大大小小的文化展覽時,法國政府並沒有舉行任何的官方慶典。甚至在法國媒體間,也彌漫著一股對這位傳奇人物的質疑和批評氣氛。
懸掛在盧浮宮牆面上那幅高6米,寬近10米的巨幅油畫,幫助人們想像著拿破崙當年登基時的奢華場面和威嚴氣氛。這幅由拿破崙授權當時的著名畫家戴維德所作的油畫,從構思到完工總共花了整整4年的時間。畫面上背對教皇、頭頂桂冠的拿破崙正在為跪在他前面的妻子約瑟芬加冕,在兩側作為背景存在的人群,是拿破崙從歐洲各地邀請來的有聲望的客人以及各國大使。
對於這一幕法國歷史上不可磨滅的畫面,在歐洲學界、媒體以及執政者中,卻有著不同的解讀。
法國《焦點》周刊把舉行登基典禮的拿破崙與一位中非獨裁者相提並論,認為那場豪華的儀式是一個「無聊透頂的行為」。因為它讓人們想起,法國的年輕士兵在跟隨這位戰場英雄四處征戰中付出的慘痛代價——40萬跨過俄國邊境的法國士兵,最後只有18000人得以生還;倒在西班牙戰場上的法軍有30萬;在德國萊比錫僅僅進行了三天的「人民戰爭」(同反法聯盟)中,就有7萬名法國士兵喪生。
而德國歷史學家富爾克·烏里希則認為,「拿破崙是一個對自己統治的合法性沒有信心的獨裁者,他所有的政治成就都建立在軍事能力之上,沒有那些戰爭,他也就不可能獲得那些軍事上的成就。」
「目前的法國政府在政治上代表著法國大革命時期共和派的思想,他們認為拿破崙恢復帝制,建立獨裁政權是對大革命自由平等精神的背叛,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政治野心而同歐洲教會的妥協。」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的高毅教授表示,「基於這樣的觀點,法國政府在這次紀念活動中保持低調是自然而然的。」
民法典:永恆的豐碑
「長期以來,拿破崙一直蒙受著學院、媒體以及政治家的嫉妒和惡語相加。人們必須把他像其他歷史人物那樣公平對待。」巴黎拿破崙基金會的會長特瑞·倫茨說。
巴黎附近馬爾梅松宮(拿破崙以前的私人官邸)的主管切瓦里爾對此頗為贊同,他表示,「人們往往只看到拿破崙作為一個戰場上的英雄或者獨裁者的形象,至於他為法國的《民法典》、國家銀行以及學校教育做出的貢獻,很少有人提到。」
今年3月21日,同樣是《拿破崙法典》正式頒布200周年。這部1800年在拿破崙的推動下開始編纂的法典,內容包括民法、民事訴訟法、商業法、刑法以及刑事訴訟法。把大革命自由平等、自然理性的思想用詳細且通俗易懂的形式規定下來,被稱為奠定了現代市民社會法律體系的基礎。
法典的頒布,不僅解決了當時法國法律體系混亂的問題,而且隨著拿破崙權力的擴張,同樣也深刻地影響了歐洲其他國家的法律體系。甚至在歐洲以外的加拿大、埃及、玻利維亞等國,也都曾經以《拿破崙法典》作為自己立法改革的藍本。
到目前為止,這部只有436頁的法典在經歷了兩個皇帝、三個帝國和四個共和國之後,一半以上的法律規定依然有效。
「戰場上的所有勝利都隨著滑鐵盧一戰的失敗煙消雲散,但人們永遠不會忘記我的那部民法典。」在聖赫勒拿島上被囚禁的歲月里,拿破崙對編寫《聖赫勒拿島回憶錄》的作者如是說。
歐洲之父?
法國《費加羅》雜志剛剛做過的一項調查表明:在39%受訪的法國人看來,曾經帶著軍隊遠征俄羅斯和埃及的拿破崙是一個「獨裁者」,認為「他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權力慾望」。另外有49%的人則認為拿破崙是個「偉大的政治家」。
「39%持批評意見的人當中,應該以教育水平比較高的人居多。對大多數法國普通老百姓來講,拿破崙還是一個完美的民族英雄形象。反倒是學界中人持批評意見的比較多。」高毅教授解釋說,「對拿破崙評價的爭論一直都存在,只不過是不同時期不同觀點占上風的問題。」
色當戰役失敗之後(普法戰爭中的決定性一戰),拿破崙三世的第二帝國破滅。但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拿破崙作為曾經戰勝普魯士的勇士再次成為神話。「直到上世紀60年代,人們才意識到拿破崙在政治上是有錯的。」研究拿破崙多年,目前管理著拿破崙私人官邸的伯思哈特·謝瓦利埃說。
「爭論主要是發生在學術界的。事實上,任何的理由都不能影響法國人把拿破崙作為自己民族的英雄來看待。」高毅教授補充說。
不管怎樣,拿破崙作為一個一生都充滿了神奇色彩的軍事家和政治家,還是擁有一大批崇拜者。自從1822年他在聖赫勒拿島上的監獄中去世後,關於他的書共出版了8萬余冊;而以這個來自科西嘉的傳奇人物為原型拍攝過電影的導演在全世界多達200餘位。即使是在加德滿都的圖書館,人們也能看到壁櫥上放置的拿破崙頭像。
「這世界上沒有比他更偉大的人了。」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曾經這樣評價拿破崙。
一項民意調查表明,拿破崙仍然被法國人認為是除查理大帝和戴高樂之外法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憑著他的寶劍和法典,拿破崙就成了現代歐洲的先驅者。」法國歷史學家讓·圖拉德最近在他的一次演講中強調,「拿破崙是歐洲之父」。
大帝登基
-本報記者 馮靜 編譯
1804年12月2日清晨,寒風裹攜著雪花穿過巴黎的大街小巷。參加拿破崙登基典禮的客人從凌晨6點開始就已經陸續從家裡出發,前往巴黎聖母院。聖母院的工作人員還在緊張地做著最後的准備工作,務必使每個細節都萬無一失。事實上,從5個月前開始,他們就已經為此而忙碌,登基典禮上的每一個步驟與細節都由通曉禮儀的資深外交官——一名舊王朝的後裔精心設計。
雖然天氣寒冷,整個巴黎城還是萬人空巷,50萬名市民幾乎全都聚集到了從杜伊勒里宮(拿破崙的寢宮)到巴黎聖母院沿路的兩邊,甚至連沿街陽台和窗口的位置也被高價出租給瘋狂的市民。圍觀的人群顯得很安靜,對即將開始的典禮,人們的好奇多於興奮。
與教皇相互妥協
上午9點,教皇庇護七世准時從下榻的杜伊勒里宮出發。他乘坐的馬車由法國騎兵隊護送,按照慣例引領儀仗隊的是教皇的使節——但這次的使節卻騎在一頭驢子的身上。這項故意的安排引起了兩旁市民一路的嘲諷和譏笑。
拿破崙從來都不喜歡羅馬教廷,但為了使自己的統治能因得到教會的支持而變得穩固,他還是選擇了像曾經建立歐洲帝國的查理大帝那樣接受教皇的加冕,只是他不會自己前往梵蒂岡,而是希望教皇能親自來巴黎。
早在8月份,教皇已經接到了拿破崙的邀請。他本來不想答應這個法國人的「無理要求」,但與拿破倫邀請他的原因類似的是,教皇考慮到妥協可能改善教會在歐洲受革命浪潮影響日漸衰退的處境,而且說不定還能趁機討回被法軍佔領的封地。他最後還是答應在11月初前往巴黎,為此,皇帝的登基典禮不得不從拿破崙最喜歡的11月9日(霧月革命紀念日)推遲到12月2日舉行。
11月25日,拿破崙身穿獵裝,在巴黎郊外的楓丹白露迎接教皇的到來。相互擁抱之後,拿破崙的馬車突然開始前行,他自己則率先從一側跳上馬車,然後才邀請教皇上來——孰尊孰卑一開始就被安排得清清楚楚。
12月2日正午12點,幾束溫暖的陽光穿透了巴黎市蒼白陰冷的天空。拿破崙和約瑟芬金碧輝煌的馬車剛剛緩緩駛到巴黎聖母院,而庇護七世此時已經在清冷的宮殿里等待了將近兩個小時。
巴黎聖母院,這座從1179年開始就見證法蘭西歷屆國王加冕儀式的宮殿,只是當初為典禮選擇的場地之一。另外還有一個選擇是巴黎練兵場,那裡曾經舉行過很多革命慶典,但是被拿破崙拒絕了。德國歷史學家富爾克·烏里希認為,這個「暴發戶」是因為擔心自己身穿華服出現在這里會受到民眾的嘲笑,所以最後還是決定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典禮。這里的好處是,既可以方便為那些參加典禮的要人提供服務,同時又可以有效地和圍觀的群眾拉開適當距離。為了這場典禮,巴黎聖母院附近的街道重新鋪設石塊,路邊整棟的房子被拆毀,以便為當天的儀仗隊騰出地方。
加冕
拿破崙在宮殿門口披上沉重的冕袍,與拖著長長裙裾的約瑟芬一起,走進巴黎聖母院。
幾乎所有的歷史學家在描述這次盛典時,都稱之為是一次精心安排的「舞台劇」。在典禮舉行的幾個星期以前,拿破崙和他的妻子約瑟芬已經藉助玩具娃娃和模型熟悉了典禮上的每一個細節。
空曠的大廳里,191名來自歐洲各地名門望族的嘉賓個個身穿華服,他們被專門邀請來參加這次登基大典。這也是為了向他們展示拿破崙的帝王威嚴。
拿破崙兩年前從義大利帶來的音樂家專門為這次的加冕彌撒、儀仗隊表演以及典禮的各個環節作曲,為之演奏的是兩個分別由4支合唱團和300名演奏者組成的樂隊。
設計禮服的宮廷畫師據說是從文藝復興時代人們的穿著中得到的靈感,為拿破崙設計了束腳的褲子,西班牙風格的背心以及絲絨帽子。放在聖餐台上的王冠用黃金打造,是仿古羅馬式的桂冠造型。
坐在聖餐台前等候加冕的拿破崙,身著鑲嵌著銀鼬皮的紫色天鵝絨禮服,佩戴著據說是查理大帝登基時曾經用過的寶劍,手執權杖。按照拿破崙的計劃,這些裝飾應該讓它看上去更有威力。但是按照歷史學家羅曼·萊克的理解,「此時他臉上卻表現出一種少有的不自信和僵硬,他似乎是被自己的威嚴給壓倒了。」
彌撒過後,教皇為拿破崙夫婦的頭上和手心分別施了塗聖油禮,並且為他們的王冠賜福。關於加冕的那一刻,史學界最新的一種說法是:拿破崙自己從聖餐台上拿過桂冠,親手為自己戴上。這是事先同教皇商定好的。而之前由法國19世紀另一位歷史學家提出的說法是:拿破崙從教皇手中搶過王冠,戴在了自己頭上。後一種說法因為富於戲劇性,傳播的范圍似乎更加廣泛。
整個加冕儀式持續了整整4個小時,在沉重的禮服下,拿破崙自己也不時表現出睏倦的表情,好幾次控制不住地打著哈欠。幾乎所有在場的嘉賓後來都抱怨這個加冕儀式過於冗長,而巴黎聖母院的宮殿也太過寒冷了。
10年之後,歐洲反法聯盟攻入巴黎,拿破崙被迫退位。1815年,重返巴黎的拿破崙最終兵敗滑鐵盧,「百日王朝」結束,波旁王朝復辟,拿破崙被驅逐到大西洋上的孤島聖赫勒拿島了卻殘生。
拿破崙生平(配文)
●1769年8月15日出生在科西嘉島
●1793年拿破崙成為法國大革命時期羅伯斯庇爾領導的革命黨雅各賓派的擁護者。
●1795年拿破崙率兵平定巴黎的貴族暴動,之後升為軍隊主帥。
●1796年與約瑟芬成婚,在義大利戰役中戰勝奧地利人,把法國疆域向西南方向擴展。
●1799年歐洲各國第二次組織反法聯盟,法國漸入下風。
●1804年通過全民公決,拿破崙成為法國皇帝。
●1805年拿破崙在奧斯特里茨擊敗俄奧軍隊。
●1806年奧地利和普魯士拒絕加入拿破崙保護下的萊茵聯盟,法軍攻入柏林。
●1808年法國軍隊佔領西班牙,國王被迫退位。
●1809年奧地利在瓦格拉姆戰敗,被迫讓出大片國土。
●1810年拿破崙在跟不能生育的約瑟芬離婚不到一年之後,迎娶奧地利奧格斯堡王朝的公主瑪麗·路易斯為妻。
●1812年拿破崙雖然帶著大批軍隊到達莫斯科,但是在艱苦的自然環境之下被迫撤退。法軍在長途跋涉之後幾乎全軍覆沒。
●1813年普魯士、俄羅斯、大不列顛、奧地利、瑞典結成聯盟,在萊比錫與法軍對決,在這場號稱為人民戰役的戰爭中,法軍失敗。
●1814年聯軍攻入巴黎,拿破崙退位。
●1815年拿破崙帶著700名士兵重返巴黎,建立百日王朝。最
後兵敗滑鐵盧,被驅逐到大西洋上的孤島聖赫勒拿島。
●1822年5月5日,拿破崙在聖赫勒拿島上去世。
●1840年拿破崙的遺體被運回巴黎,下葬榮軍院。
1804年12月2日清晨,寒風裹攜著雪花穿過巴黎的大街小巷。參加拿破崙登基典禮的客人從凌晨6點開始就已經陸續從家裡出發,前往巴黎聖母院。聖母院的工作人員還在緊張地做著最後的准備工作,務必使每個細節都萬無一失。事實上,從5個月前開始,他們就已經為此而忙碌,登基典禮上的每一個步驟與細節都由通曉禮儀的資深外交官——一名舊王朝的後裔精心設計。
雖然天氣寒冷,整個巴黎城還是萬人空巷,50萬名市民幾乎全都聚集到了從杜伊勒里宮(拿破崙的寢宮)到巴黎聖母院沿路的兩邊,甚至連沿街陽台和窗口的位置也被高價出租給瘋狂的市民。圍觀的人群顯得很安靜,對即將開始的典禮,人們的好奇多於興奮。
與教皇相互妥協
上午9點,教皇庇護七世准時從下榻的杜伊勒里宮出發。他乘坐的馬車由法國騎兵隊護送,按照慣例引領儀仗隊的是教皇的使節——但這次的使節卻騎在一頭驢子的身上。這項故意的安排引起了兩旁市民一路的嘲諷和譏笑。
拿破崙從來都不喜歡羅馬教廷,但為了使自己的統治能因得到教會的支持而變得穩固,他還是選擇了像曾經建立歐洲帝國的查理大帝那樣接受教皇的加冕,只是他不會自己前往梵蒂岡,而是希望教皇能親自來巴黎。
早在8月份,教皇已經接到了拿破崙的邀請。他本來不想答應這個法國人的「無理要求」,但與拿破倫邀請他的原因類似的是,教皇考慮到妥協可能改善教會在歐洲受革命浪潮影響日漸衰退的處境,而且說不定還能趁機討回被法軍佔領的封地。他最後還是答應在11月初前往巴黎,為此,皇帝的登基典禮不得不從拿破崙最喜歡的11月9日(霧月革命紀念日)推遲到12月2日舉行。
11月25日,拿破崙身穿獵裝,在巴黎郊外的楓丹白露迎接教皇的到來。相互擁抱之後,拿破崙的馬車突然開始前行,他自己則率先從一側跳上馬車,然後才邀請教皇上來——孰尊孰卑一開始就被安排得清清楚楚。
12月2日正午12點,幾束溫暖的陽光穿透了巴黎市蒼白陰冷的天空。拿破崙和約瑟芬金碧輝煌的馬車剛剛緩緩駛到巴黎聖母院,而庇護七世此時已經在清冷的宮殿里等待了將近兩個小時。
巴黎聖母院,這座從1179年開始就見證法蘭西歷屆國王加冕儀式的宮殿,只是當初為典禮選擇的場地之一。另外還有一個選擇是巴黎練兵場,那裡曾經舉行過很多革命慶典,但是被拿破崙拒絕了。德國歷史學家富爾克·烏里希認為,這個「暴發戶」是因為擔心自己身穿華服出現在這里會受到民眾的嘲笑,所以最後還是決定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典禮。這里的好處是,既可以方便為那些參加典禮的要人提供服務,同時又可以有效地和圍觀的群眾拉開適當距離。為了這場典禮,巴黎聖母院附近的街道重新鋪設石塊,路邊整棟的房子被拆毀,以便為當天的儀仗隊騰出地方。
加冕
拿破崙在宮殿門口披上沉重的冕袍,與拖著長長裙裾的約瑟芬一起,走進巴黎聖母院。
幾乎所有的歷史學家在描述這次盛典時,都稱之為是一次精心安排的「舞台劇」。在典禮舉行的幾個星期以前,拿破崙和他的妻子約瑟芬已經藉助玩具娃娃和模型熟悉了典禮上的每一個細節。
空曠的大廳里,191名來自歐洲各地名門望族的嘉賓個個身穿華服,他們被專門邀請來參加這次登基大典。這也是為了向他們展示拿破崙的帝王威嚴。
拿破崙兩年前從義大利帶來的音樂家專門為這次的加冕彌撒、儀仗隊表演以及典禮的各個環節作曲,為之演奏的是兩個分別由4支合唱團和300名演奏者組成的樂隊。
設計禮服的宮廷畫師據說是從文藝復興時代人們的穿著中得到的靈感,為拿破崙設計了束腳的褲子,西班牙風格的背心以及絲絨帽子。放在聖餐台上的王冠用黃金打造,是仿古羅馬式的桂冠造型。
坐在聖餐台前等候加冕的拿破崙,身著鑲嵌著銀鼬皮的紫色天鵝絨禮服,佩戴著據說是查理大帝登基時曾經用過的寶劍,手執權杖。按照拿破崙的計劃,這些裝飾應該讓它看上去更有威力。但是按照歷史學家羅曼·萊克的理解,「此時他臉上卻表現出一種少有的不自信和僵硬,他似乎是被自己的威嚴給壓倒了。」
彌撒過後,教皇為拿破崙夫婦的頭上和手心分別施了塗聖油禮,並且為他們的王冠賜福。關於加冕的那一刻,史學界最新的一種說法是:拿破崙自己從聖餐台上拿過桂冠,親手為自己戴上。這是事先同教皇商定好的。而之前由法國19世紀另一位歷史學家提出的說法是:拿破崙從教皇手中搶過王冠,戴在了自己頭上。後一種說法因為富於戲劇性,傳播的范圍似乎更加廣泛。
整個加冕儀式持續了整整4個小時,在沉重的禮服下,拿破崙自己也不時表現出睏倦的表情,好幾次控制不住地打著哈欠。幾乎所有在場的嘉賓後來都抱怨這個加冕儀式過於冗長,而巴黎聖母院的宮殿也太過寒冷了。
10年之後,歐洲反法聯盟攻入巴黎,拿破崙被迫退位。1815年,重返巴黎的拿破崙最終兵敗滑鐵盧,「百日王朝」結束,波旁王朝復辟,拿破崙被驅逐到大西洋上的孤島聖赫勒拿島了卻殘生。
拿破崙生平(配文)
●1769年8月15日出生在科西嘉島
●1793年拿破崙成為法國大革命時期羅伯斯庇爾領導的革命黨雅各賓派的擁護者。
●1795年拿破崙率兵平定巴黎的貴族暴動,之後升為軍隊主帥。
●1796年與約瑟芬成婚,在義大利戰役中戰勝奧地利人,把法國疆域向西南方向擴展。
●1799年歐洲各國第二次組織反法聯盟,法國漸入下風。
●1804年通過全民公決,拿破崙成為法國皇帝。
●1805年拿破崙在奧斯特里茨擊敗俄奧軍隊。
●1806年奧地利和普魯士拒絕加入拿破崙保護下的萊茵聯盟,法軍攻入柏林。
●1808年法國軍隊佔領西班牙,國王被迫退位。
●1809年奧地利在瓦格拉姆戰敗,被迫讓出大片國土。
●1810年拿破崙在跟不能生育的約瑟芬離婚不到一年之後,迎娶奧地利奧格斯堡王朝的公主瑪麗·路易斯為妻。
●1812年拿破崙雖然帶著大批軍隊到達莫斯科,但是在艱苦的自然環境之下被迫撤退。法軍在長途跋涉之後幾乎全軍覆沒。
●1813年普魯士、俄羅斯、大不列顛、奧地利、瑞典結成聯盟,在萊比錫與法軍對決,在這場號稱為人民戰役的戰爭中,法軍失敗。
●1814年聯軍攻入巴黎,拿破崙退位。
●1815年拿破崙帶著700名士兵重返巴黎,建立百日王朝。最
後兵敗滑鐵盧,被驅逐到大西洋上的孤島聖赫勒拿島。
●1822年5月5日,拿破崙在聖赫勒拿島上去世。
●1840年拿破崙的遺體被運回巴黎,下葬榮軍院。
2. 在法國的中國留學生可以免費參觀盧浮宮嗎
巴黎景點比較多、還好我前些天正好整理了、 給你看錶格哈、 景點名稱 景點簡介 門票價格 備注說明 巴黎盧浮宮 盧浮宮的前身是中世紀一座為了鞏固巴黎防禦而建的碉堡。一直到了十四世紀,當時的國王查理五世才決定把它改造成一座奢華的皇家宮殿。盧浮宮的玻璃金字塔內的地下展覽廳還設有書店、咖啡廳、餐廳以及音樂廳。位於盧浮宮地下一層的卡魯塞勒商廊是一座大型的綜合購物中心。 普通成人票價8.5歐元(購買當日使用,同票不可參觀拿破崙廳和Eugène-Delacroix博物館)
成人夜間票價:6歐元(18點到21點45)
該票用於參觀周三和周五的夜間展覽,但不可參觀拿破崙廳
拿破崙廳的展覽的票價:9.5歐元
每個月的第一個周日對公眾免費,免費項目不包括拿破崙廳的展覽
18-25歲的青年人可購買15歐的年卡,全年有效。學藝術的學生出示證件可免費參觀。
全年每周五18-22點,26周歲以下的年輕人可免費參觀盧浮宮,對於其它人則優惠。
詳情請於當日向櫃台咨詢。 巴黎艾菲爾鐵塔一層 艾菲爾鐵塔的建造者艾菲爾所屬的公司曾在世界各地建造過一百多個著名建築,如紐約的自由女神像、盧浮宮天窗、巴拿馬大運河閘門以及中國的三座橋梁。 5歐元 第一層離地面91米 巴黎艾菲爾鐵塔二層 7.7歐元 第二層離地面149米 巴黎艾菲爾鐵塔三層 11歐元 第三層離地面310米 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座落在巴黎塞納河的西岱島上。聖母院前廣場上的圓點是法國所有公路的測量起點。 免費
巴黎聖母院鍾樓 8歐元
凱旋門 位於巴黎戴高樂星型廣場的凱旋門是歐洲100多座凱旋門中最大的一座。同時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街道——香榭麗舍田園大道的大門。 免費
凱旋門頂部觀景平台 7歐元 沒有電梯,旋轉樓梯上55米 蒙馬特區聖心教堂 聖心教堂是繼艾菲爾鐵塔之後巴黎的第二個至高點。從艾菲爾鐵塔上您看到的是輝煌的巴黎,猶如參觀中國的故宮博物院,從這里俯視下去的巴黎則是一個平實的巴黎,讓您有好象閑逛北京小胡同的感覺。 免費
聖心教堂前登蒙馬特高地觀光索道 1.4歐元 可用巴黎地鐵票乘索道。 巴黎地鐵 巴黎地鐵一共有366個停靠點,292個上下車站點,其中55個站點可以轉車。 單張購買1.4歐元/張
一次購買10張共10.90歐元。 無論路程遠近,統一使用通票。不出站轉車只使用一張票。 巴黎新凱旋門 位於巴黎拉德芳斯金融商業區中心的新凱旋門所處的中軸線串起了如盧浮宮、杜麗樂花園、協和廣場,香榭麗舍、凱旋門和聖日爾曼城堡等眾多巴黎最富有魅力的名勝古跡。 7.5歐元 可乘全景觀光電梯登頂,頂樓有展廳。 巴黎格雷萬蠟像館 法國巴黎格雷萬蠟像館的蠟像的製作工藝極其復雜,所用材料也非常珍貴,所以每尊製成的蠟像都價格不菲:僅一尊蠟像的價格一般就在4萬美元以上!所以擁有數百尊蠟像的格雷萬博物館本身也是身價不凡。同時,蠟像日常和階段性的保管、維修費用也是很高的。巴黎格雷萬蠟像館2002年用5個月的時間對全館蠟像作了一次修復,資金投入高達830萬歐元。 成人全價:18 ?
6到14歲兒童全價:10.5 ?
特殊人群(高中生、大學生、老人、殘疾人)優惠價:15.5?
兒童優惠價:9 ?
每周一到周五早10:00到晚18:30
每周六周日公眾假日和學生假期早10:00到晚19:00
(閉館前1小時不再允許遊客進入) 巴黎達利蒙馬特空間 達利蒙馬特空的300多件達利藝術藏品將把您帶入這位行事乖張、意境難測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達利的世界。達利的超現實藝術常以雕塑、繪畫等形式表現。此外,達利擅長的三維藝術表現更會讓你充分感受到什麼叫不可思議。 單人價格:
成人全價:10歐元
26歲以下年青人:6歐元
8歲以下兒童免費
老人:7歐元
教師:7歐元
15人以上團體價:
成人:6歐
8歲以上兒童:5歐
每購買15張團體票免費送票一張(即買14送1,可進15人) 開放時間:
全年不分季節早10:00到晚18:00 巴黎先賢祠 建於巴黎城聖日內維吾山上的先賢祠位於巴黎第五區,拉丁區的中心位置。它被巴黎一大、巴黎二大和聖艾田都蒙教堂環繞。這個曾經是國王為還願而建的教堂,現在成為法國眾多偉人的安眠之地。伏爾泰、盧梭、雨巴黎先賢祠果、左拉、居里夫人、大仲馬…… 成人全價7.50 ?
成人優惠價4.80 ?
20人以上團體優惠價5.70 ? /人
開放時間:
4月1日至9月30日早10:00到晚18:30
10月1日至3月31日早10:00到晚18:00
(閉館前45分鍾不再允許遊客進入)
每年1月1日新年,5月1日勞動節和12月25日聖誕節不開放。 巴黎凡爾賽宮 路易十三的凡爾賽宮不過是個小小的狩獵行宮,而路易十四的凡爾賽才是宏偉宮殿的典範。凡爾賽宮殿這個距離巴黎不遠不近的宮殿容納聚集了路易十四所有的宮廷伺臣。凡爾賽宮成為絕對的君主統治中心,體現了絕對的政治權力。 4月3日至10月31日每天15:00以前停止售票。
星期內成人全價20歐元,周末和公眾假日成人全價25歐元。
11月2日至4月1日每天15:00以前停止售票。
成人全價16歐元,18歲以下年青人和特殊人群免費
優惠票價根據日期及當天時間段不同而不同,具體價格請於當天查看售票處價格表。 每周二到周日開放,周一和某些公眾假日以及宮內舉行官方活動期間不開放。
開放時間:4月3日至10月31日早9:00到晚18:30
11月1日至4月2日早10:00到晚17:30
(閉宮前30分鍾不再允許遊客進入)
2007年閉宮時間:1月1日新年,5月1日勞動節、5月28日和12月25日聖誕節不開放。 巴黎楓丹白露宮 楓丹白露宮始建於1137年,是由當時的國王路易六世下令建造的,後經歷代整建和裝修,楓丹白露宮最終成為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式建築群落。它最初僅是國王的狩獵行宮,後經過擴建,成為法國的王宮之一,如拿破崙一世(拿破崙·波拿巴)就把楓丹白露宮作為他的第一皇宮。 大殿路線:
成人全價6.5歐元,
優惠價4.5歐元
18歲以下未成年人免費 每月第一個周日對全民免費。 巴黎麗都夜總會 巴黎麗都夜總會創建於1928年。現在位於香榭麗舍大街116號的麗都夜總會,創造了餐飲與觀賞節目相結合的娛樂模式。麗都的艷舞要從人體美、藝術美的角度欣賞。跳舞的大多是20歲左右有著魔鬼身材的年輕姑娘,在舞台上,隨著快節奏音樂的變化,姑娘們的動作一板一眼絲毫不亂,表演者個個都是體型一般勻稱的跳舞行家——形體動作優美有力度、舞步到位,著實令人賞心悅目。 根據內容和時間段不同,門票分為80-210歐元不等級別。
兒童歌舞劇表演25歐元,陽台觀看30歐元,另加8歐可同時品嘗下午茶。 為兒童提供歌舞劇表演 巴黎紅磨坊夜總會 紅磨坊的祝興歌舞節目取得巨大成功得益於1870年普法戰爭後,曾因戰事過度操勞的人們需要尋找一個放鬆的地方,於是酒吧和歌舞廳就成了當時人們的首選。紅磨坊於1889年起建,很快就成為了人們尋找另類相遇的情色場所,更成為藝術家們尋找靈感和相互結識的地方。 單獨看歌舞表演:
21點97歐元
23點87歐元
歌舞表演+晚餐
菜單1:法國康康(French Cancan):140歐元
菜單2:圖魯茲—樓台克(Toulouse-Lautrec):155歐元
菜單3:美麗時代(Belle Epoque):170歐元 另為素食主義者提供純素餐。 巴黎瘋馬夜總會 位於巴黎中心金三角地區的瘋馬夜總會由阿蘭·貝納丹創立於1951年。這個夜總會的演出,細膩的表達了情色之美,融合純正的感官刺激,給人們留下具有創造性,藝術性與神秘夜巴黎的深刻印象。瘋馬的創始者阿蘭·貝納丹認為裸體藝術表達了藝術革新的本質。瘋馬夜總會這種類型的演出不是產生於那一天,而是一個時期演變的產物。 音樂表演分90 ? 和110 ?
晚餐加表演根據菜單內容不同、時間段不同分135 ? 、160 ? 和170 ? 不等。 周日至周五每天分20:30和23:00兩場表演;
周六分:19:30、21:45和23:00三場表演。
建議通過瘋馬夜總會網站查看您想要去的當天的價格。 巴黎拉丁天堂 「如我堂皇富麗,不如我歌舞藝術之技;如我歌舞藝術之技,不如我歷史悠久兩個世紀;如我歷史悠久兩個世紀,不如我藍帶級法國美食,包君滿意!」這是巴黎著名的四大夜總會之一拉丁天堂特別針對中國遊客的廣告詞。拉丁天堂夜總會位於巴黎第五區12世紀的古城牆地段。現在的拉丁天堂是由蜚聲全球的巴黎艾菲爾鐵塔的設計師艾菲爾在其原址上主持設計整修重建的。因此,不僅其歌舞,僅僅是他的擁有多達500多雅座的底層豪華大廳,就被譽為全巴黎最美的豪華大堂之一。 晚20點晚餐+祝興歌舞:
117 ?
晚20點晚餐+明星祝興歌舞:
142 ?
晚20點藍帶頂級晚餐+祝興歌舞:
170 ? 該價格僅為參考價格,因時間和季節不同而會有上下浮動。建議通過拉丁天堂網站中文版查看您想要去的當天的價格 盧瓦河城堡之香啵城堡 在一片潮濕泥濘的平原上有一座野生動物眾多的常被濃霧籠罩的廣袤森林,在它的中心位置,一座氣勢宏偉的夢幻般的白色建築群突現在水澤中,這就是香啵城堡。最初建這座城堡的目的是要在這一馬平川毫無險關要峪的平原上建立一座可攻可守的強堡。城堡四周由高大寬厚的長方形城牆環繞,城牆四角建有巨大的圓形塔樓,城牆本身又是一條寬闊的走廊,天氣不好的時候住在城堡中的人亦可穿行在城牆中遍游城堡各個角落免受日曬雨淋。 旅遊旺季(每年7、8月份):
成人全價:9.5歐
優惠價:6.5歐
旅遊淡季(每年9月到次年7月):
成人全價:8.5歐
優惠價:6.5歐
18歲以下未成年人免費
優惠價適用於18到25歲年青人和20人以上團體 開放時間:1月2日至3月31日:
9點到17點
4月1日至7月13日:
9點到18點15
7月14日至8月20日:
9點到19點30
8月21日至9月30日:9點到18點15
10月1日至12月31日:
9點到17點15
每年1月1日新年,5月1日勞動節和12月25日聖誕節不開放。 盧瓦河城堡之舍儂索水上城堡 舍儂索水上城堡是亨利二世為他的摯愛,普瓦捷的黛安娜而建造的。作為法國歷史上有名的「女人城堡」,舍儂索也同世上各國的王宮深院一樣多多少少的積有一些宮幃之怨。1513年由卡特蓮娜??布里可耐主持建造出城堡的主體框架,而後城堡又由先後受寵幸的普瓦捷的黛安娜和梅迪西斯的卡特蓮娜按各自的喜好進行城堡的內部裝飾。 游覽城堡並附贈導游小冊:
成人全價:9.5歐
7-18歲未成年人:7.5歐
學生優惠價:7.5歐
帶有語音導游的參觀:
成人全價:13歐
7-18歲未成年人:11歐
學生優惠價:11歐
7歲以下兒童免費 城堡全年開放
配有殘疾人設施
小型寵物在主人監護下可進入城堡
城堡開門時間:春夏季9點,秋冬季9:30 盧瓦河城堡之舍維爾尼城堡 喜歡《丁丁歷險記》的人肯定都認識丁丁的老朋友阿道克船長。這個性格粗魯,遇事沖動,缺少謀略,嗜酒如命的大鬍子船長同杜朋和杜鵬孿生兄弟偵探一樣常常笑話百出。阿道克船長不出海的時候住在他的城堡里,舍維爾尼城堡就是漫畫里他所生活的城堡三維立體的樣子。 成人全價:6.8歐
7-14歲兒童:3.4歐
25歲以下青年學生:5歐
20人以上團體價:4.9歐
7歲以下兒童和殘疾人免費 城堡全年開放
配有殘疾人設施(輪椅通道)
城堡開門時間:
春夏季9:15,秋冬季9:45。
盧瓦河城堡之皇家昂布瓦茲城堡 萊奧納多·達·芬奇在這里陪伴著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度過生命中的最後三年。達·芬奇的墓被安置在昂布瓦斯城堡的聖·於貝爾小教堂內。 成人全價8.5歐元,
學生票價7歐元,
20人以上團體票價6.6歐元,
7到14歲兒童票價5歐元。
7到14歲兒童20人以上團體優惠價4.5歐元。
7歲以下兒童免費 在昂布瓦茲城堡內可免費自取法語、英語、德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荷蘭語、波蘭語、俄語、匈牙利語、捷克語、羅馬尼亞語、中文、朝鮮語以及日語等多語言導游手冊。 瓦河城堡之維朗德里城堡 維朗德里城堡花園是具有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花園現存的唯一見證。維朗德里以它的三級不同高度的大花園組成一個復式結構的全景觀整體大花園而著稱。你可居高臨下的俯瞰花園全景,亦可近觀各小花園一點一線的微妙不同。園林構思巧妙,布局嚴謹,氣勢宏大,植物品種繁多,特別是眾多品種的蔬菜堪稱世界罕有。 只參觀花園:
成人全價:5.5歐
8-18歲未成年人:3.5歐
26歲以下青年學生:3.5歐
15人以上團體價:4歐
參觀城堡+花園:
成人全價:8歐
8-18歲未成年人:5歐
26歲以下青年學生:5歐
15人以上團體價:6.5歐
購滿15張團體票送兩張免費門票。
8歲以下兒童免費 開放時間:
1月1日至2月9日:
9點到17點
2月10日至2月28日:
9點到17點30
3月1日至3月24日:
9點到18點00
3月25日至6月30日:
9點到19點00
7月1日至8月31日:
9點到19點30
9月1日至9月30日:
9點到19點00
10月1日至10月27日:
9點到18點30
10月28日至11月11日:
9點到17點30
11月12日至12月31日:
9點到17點
城堡全年開放 盧瓦河城堡之克洛呂茲城堡 這里曾經是達·芬奇的每日生活起居地,現在仍保存有他發明創造的40台神奇的機器。克洛呂斯城堡的達·芬奇花園庭院路線:探究達·芬奇及其門徒的旅行,16台大型機器,可活動並可發聲的模型,32幅半透明布景。埃佛爾風格的大廳:擺設有達·芬奇形象的舞檯布景,大屏幕演出,12米寬的飛行裝置,5個主題展室及其互動展示設備等等。 旅遊旺季(4月1日至11月15日):
成人全價:12歐
6-15歲兒童:7歐
優惠價:9.5歐
20人以上團體價9.5歐
旅遊淡季(11月16至2月28日):
成人全價:9歐
6-15歲兒童:6歐
優惠價:7歐
20人以上團體價7歐
6歲以下兒童及殘疾人免費
優惠價適用於學生、失業者和多成員大家庭。 無論是團體或是個人都可在Prieuré飯店享用以文藝復興為主題的菜餚,參觀古城堡和公園行程中配有中文講解。
開放時間:
1月:10到17點
2-3月:9到18點
4-6月:9到19點
7-8月:9到20點
9-10月:9到19點
11-12月:9到18點
關閉城堡前1小時停止售票
法國彩票 LOTO一周開獎兩次,購買LOTO的人要從49個號碼中選出6個號碼,被選的號碼沒有排列的先後順序,只要你能把這6個號碼都選上那麼大獎就是你的了!這種49選6的事情,您有約一千四百萬分之一的機會中超百萬歐元的頭獎! 1.2歐元一張 所有報亭和煙店(TABAC)均有代售點,亦可通過網路購買。一張彩票可參加兩次抽獎 法國聖丹尼大教堂 從公元七世紀起一共有38位統治者被葬入聖丹尼這座法國皇家教堂,另有21位王後也陪葬在此。在陪葬於此的21位王後中,有一位曾經做過兩位法蘭西國王的王後。她就是歷史上被稱為「布列顛的安娜」的安娜王後。她曾先後成為她第二任丈夫的岳母,第三任丈夫的表侄媳。她也曾先後做過一任皇後,兩任王後。聖丹尼大教堂還葬著一位只有五天的嬰兒,他就是法蘭西歷史上最短命的國王,路易十世的遺腹子,卡貝先王朝的第十三個國王讓一世。 成人全價:6.5 ?
特殊人群(18-25歲年青人、老人、教師)優惠價: 4.5?
20人以上團體優惠價5.3?
18歲以下未成年人、殘疾人及其監護者、失業者、低收入者免費
自11月到第二年3月期間每個月的第一個周日對全民免費。
開放時間:
4月1日至9月30日
周一到周六早10:00到晚18:15,
周日午12:00到晚18:15
10月1日至3月31日
周一到周六早10:00到晚17:15,
周日午12:00到晚17:15
(閉館前30分鍾停止售票)
每年1月1日新年,5月1日勞動節、12月25日聖誕節以及某些宗教節日期間不開放
教堂配有法語、英語、德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以及啞語等聲電導游語言。
巴黎榮軍院 巴黎榮軍院又名「巴黎殘老軍人院」。它是法蘭西「太陽王」路易十四時期的建築。1670年2月24日路易十四下令興建一座用來安置他的軍隊中傷殘軍人的建築,從此榮軍院「應旨而生」。現如今,這座榮軍院依舊行使著它初建時收容安置傷殘軍人的功能。它同時也是多個博物館的所在之地。法蘭西帝國的始皇帝拿破崙一世的墓也在這里。 參觀軍事博物館、沙盤博物館和拿破崙墓以及院內其它展覽的通票全價為7.5歐,青年學生以及退伍軍人優惠票價5.5歐。 榮軍院全年開放
秋冬季旅遊淡季(10月1日到3月31日)
每天10點到17點。
春夏季旅遊旺季(4月1日至9月30日)
每天10點到18點
亞維農教皇宮 在中世紀,法國南部的亞維農成為義大利和西班牙之間最重要的朝聖通道之一。曾經有一段時間,教皇克萊蒙五世因為派系斗爭離開羅馬之後,選擇亞維農作為駐地。在1309-1377年間,這里經歷了7位法國籍教皇,而歷任教皇都將前任的府邸作為教皇皇宮。 旅遊旺季(3月15日至10月31日):
成人全價:9.5歐
學生價:4歐
優惠價:7.5歐
旅遊淡季(11月1至3月14日):
成人全價:7.5歐
學生價:3.5歐
優惠價:6歐
開放時間:
全年開放
閉宮前1小時停止售票
3月15日到7月1日
每天9點到19點
7、8、9月份:
每天9點到20點
每年7月份的話劇節期間皇宮開放時間延長到21點
10月份:每天9點到19點
11月1日至3月14日
每天9點30到17點45
禁止帶寵物入宮 祝你旅途愉快、這個是最新報價
3. 拿破論對當時的影響 詳細答案
有人說,在法國,人們不需要專門找個日子來紀念拿破崙,因為在巴黎市區隨處可見拿破崙的影子:以他指揮的著名戰役命名的街道,埋葬他遺體的榮軍院,收藏著他的軍裝和武器的軍事博物館,懸掛著他登基時畫像的盧浮宮……法國人時時都能感覺到拿破崙的存在。
200年前的12月2日中午,在成就過法國無數帝王的巴黎聖母院,拿破崙身穿鑲嵌銀鼬皮的紫色天鵝絨禮服,佩戴著查理大帝1000年前登基時用過的寶劍,戴上了黃金鑄就的桂冠,成為一名志在統領歐洲的大帝,而不僅僅是控製法蘭西的國王。這一年,拿破崙35歲。
民間熱鬧 官方低調
為了紀念拿破崙登基200周年,在法國國內,各類關於拿破崙的紀念展覽、研討會以及新的出版物層出不窮。一批批裝幀精美、價格不菲的紀念畫冊也在12月前後爭相上市,其中一本包含40幅畫作記錄登基典禮各個細節的畫冊標價高達12000歐元,合人民幣12萬元。
與活躍的文化市場不同,法國政府這次卻表現出與周圍氣氛異樣的低調。當人們擁擠著去參觀民間為此舉辦的大大小小的文化展覽時,法國政府並沒有舉行任何的官方慶典。甚至在法國媒體間,也彌漫著一股對這位傳奇人物的質疑和批評氣氛。
懸掛在盧浮宮牆面上那幅高6米,寬近10米的巨幅油畫,幫助人們想像著拿破崙當年登基時的奢華場面和威嚴氣氛。這幅由拿破崙授權當時的著名畫家戴維德所作的油畫,從構思到完工總共花了整整4年的時間。畫面上背對教皇、頭頂桂冠的拿破崙正在為跪在他前面的妻子約瑟芬加冕,在兩側作為背景存在的人群,是拿破崙從歐洲各地邀請來的有聲望的客人以及各國大使。
對於這一幕法國歷史上不可磨滅的畫面,在歐洲學界、媒體以及執政者中,卻有著不同的解讀。
法國《焦點》周刊把舉行登基典禮的拿破崙與一位中非獨裁者相提並論,認為那場豪華的儀式是一個「無聊透頂的行為」。因為它讓人們想起,法國的年輕士兵在跟隨這位戰場英雄四處征戰中付出的慘痛代價——40萬跨過俄國邊境的法國士兵,最後只有18000人得以生還;倒在西班牙戰場上的法軍有30萬;在德國萊比錫僅僅進行了三天的「人民戰爭」(同反法聯盟)中,就有7萬名法國士兵喪生。
而德國歷史學家富爾克·烏里希則認為,「拿破崙是一個對自己統治的合法性沒有信心的獨裁者,他所有的政治成就都建立在軍事能力之上,沒有那些戰爭,他也就不可能獲得那些軍事上的成就。」
「目前的法國政府在政治上代表著法國大革命時期共和派的思想,他們認為拿破崙恢復帝制,建立獨裁政權是對大革命自由平等精神的背叛,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政治野心而同歐洲教會的妥協。」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的高毅教授表示,「基於這樣的觀點,法國政府在這次紀念活動中保持低調是自然而然的。」
民法典:永恆的豐碑
「長期以來,拿破崙一直蒙受著學院、媒體以及政治家的嫉妒和惡語相加。人們必須把他像其他歷史人物那樣公平對待。」巴黎拿破崙基金會的會長特瑞·倫茨說。
巴黎附近馬爾梅松宮(拿破崙以前的私人官邸)的主管切瓦里爾對此頗為贊同,他表示,「人們往往只看到拿破崙作為一個戰場上的英雄或者獨裁者的形象,至於他為法國的《民法典》、國家銀行以及學校教育做出的貢獻,很少有人提到。」
今年3月21日,同樣是《拿破崙法典》正式頒布200周年。這部1800年在拿破崙的推動下開始編纂的法典,內容包括民法、民事訴訟法、商業法、刑法以及刑事訴訟法。把大革命自由平等、自然理性的思想用詳細且通俗易懂的形式規定下來,被稱為奠定了現代市民社會法律體系的基礎。
法典的頒布,不僅解決了當時法國法律體系混亂的問題,而且隨著拿破崙權力的擴張,同樣也深刻地影響了歐洲其他國家的法律體系。甚至在歐洲以外的加拿大、埃及、玻利維亞等國,也都曾經以《拿破崙法典》作為自己立法改革的藍本。
到目前為止,這部只有436頁的法典在經歷了兩個皇帝、三個帝國和四個共和國之後,一半以上的法律規定依然有效。
「戰場上的所有勝利都隨著滑鐵盧一戰的失敗煙消雲散,但人們永遠不會忘記我的那部民法典。」在聖赫勒拿島上被囚禁的歲月里,拿破崙對編寫《聖赫勒拿島回憶錄》的作者如是說。
歐洲之父?
法國《費加羅》雜志剛剛做過的一項調查表明:在39%受訪的法國人看來,曾經帶著軍隊遠征俄羅斯和埃及的拿破崙是一個「獨裁者」,認為「他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權力慾望」。另外有49%的人則認為拿破崙是個「偉大的政治家」。
「39%持批評意見的人當中,應該以教育水平比較高的人居多。對大多數法國普通老百姓來講,拿破崙還是一個完美的民族英雄形象。反倒是學界中人持批評意見的比較多。」高毅教授解釋說,「對拿破崙評價的爭論一直都存在,只不過是不同時期不同觀點占上風的問題。」
色當戰役失敗之後(普法戰爭中的決定性一戰),拿破崙三世的第二帝國破滅。但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拿破崙作為曾經戰勝普魯士的勇士再次成為神話。「直到上世紀60年代,人們才意識到拿破崙在政治上是有錯的。」研究拿破崙多年,目前管理著拿破崙私人官邸的伯思哈特·謝瓦利埃說。
「爭論主要是發生在學術界的。事實上,任何的理由都不能影響法國人把拿破崙作為自己民族的英雄來看待。」高毅教授補充說。
不管怎樣,拿破崙作為一個一生都充滿了神奇色彩的軍事家和政治家,還是擁有一大批崇拜者。自從1822年他在聖赫勒拿島上的監獄中去世後,關於他的書共出版了8萬余冊;而以這個來自科西嘉的傳奇人物為原型拍攝過電影的導演在全世界多達200餘位。即使是在加德滿都的圖書館,人們也能看到壁櫥上放置的拿破崙頭像。
「這世界上沒有比他更偉大的人了。」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曾經這樣評價拿破崙。
一項民意調查表明,拿破崙仍然被法國人認為是除查理大帝和戴高樂之外法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憑著他的寶劍和法典,拿破崙就成了現代歐洲的先驅者。」法國歷史學家讓·圖拉德最近在他的一次演講中強調,「拿破崙是歐洲之父」。
大帝登基
-本報記者 馮靜 編譯
1804年12月2日清晨,寒風裹攜著雪花穿過巴黎的大街小巷。參加拿破崙登基典禮的客人從凌晨6點開始就已經陸續從家裡出發,前往巴黎聖母院。聖母院的工作人員還在緊張地做著最後的准備工作,務必使每個細節都萬無一失。事實上,從5個月前開始,他們就已經為此而忙碌,登基典禮上的每一個步驟與細節都由通曉禮儀的資深外交官——一名舊王朝的後裔精心設計。
雖然天氣寒冷,整個巴黎城還是萬人空巷,50萬名市民幾乎全都聚集到了從杜伊勒里宮(拿破崙的寢宮)到巴黎聖母院沿路的兩邊,甚至連沿街陽台和窗口的位置也被高價出租給瘋狂的市民。圍觀的人群顯得很安靜,對即將開始的典禮,人們的好奇多於興奮。
與教皇相互妥協
上午9點,教皇庇護七世准時從下榻的杜伊勒里宮出發。他乘坐的馬車由法國騎兵隊護送,按照慣例引領儀仗隊的是教皇的使節——但這次的使節卻騎在一頭驢子的身上。這項故意的安排引起了兩旁市民一路的嘲諷和譏笑。
拿破崙從來都不喜歡羅馬教廷,但為了使自己的統治能因得到教會的支持而變得穩固,他還是選擇了像曾經建立歐洲帝國的查理大帝那樣接受教皇的加冕,只是他不會自己前往梵蒂岡,而是希望教皇能親自來巴黎。
早在8月份,教皇已經接到了拿破崙的邀請。他本來不想答應這個法國人的「無理要求」,但與拿破倫邀請他的原因類似的是,教皇考慮到妥協可能改善教會在歐洲受革命浪潮影響日漸衰退的處境,而且說不定還能趁機討回被法軍佔領的封地。他最後還是答應在11月初前往巴黎,為此,皇帝的登基典禮不得不從拿破崙最喜歡的11月9日(霧月革命紀念日)推遲到12月2日舉行。
11月25日,拿破崙身穿獵裝,在巴黎郊外的楓丹白露迎接教皇的到來。相互擁抱之後,拿破崙的馬車突然開始前行,他自己則率先從一側跳上馬車,然後才邀請教皇上來——孰尊孰卑一開始就被安排得清清楚楚。
12月2日正午12點,幾束溫暖的陽光穿透了巴黎市蒼白陰冷的天空。拿破崙和約瑟芬金碧輝煌的馬車剛剛緩緩駛到巴黎聖母院,而庇護七世此時已經在清冷的宮殿里等待了將近兩個小時。
巴黎聖母院,這座從1179年開始就見證法蘭西歷屆國王加冕儀式的宮殿,只是當初為典禮選擇的場地之一。另外還有一個選擇是巴黎練兵場,那裡曾經舉行過很多革命慶典,但是被拿破崙拒絕了。德國歷史學家富爾克·烏里希認為,這個「暴發戶」是因為擔心自己身穿華服出現在這里會受到民眾的嘲笑,所以最後還是決定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典禮。這里的好處是,既可以方便為那些參加典禮的要人提供服務,同時又可以有效地和圍觀的群眾拉開適當距離。為了這場典禮,巴黎聖母院附近的街道重新鋪設石塊,路邊整棟的房子被拆毀,以便為當天的儀仗隊騰出地方。
加冕
拿破崙在宮殿門口披上沉重的冕袍,與拖著長長裙裾的約瑟芬一起,走進巴黎聖母院。
幾乎所有的歷史學家在描述這次盛典時,都稱之為是一次精心安排的「舞台劇」。在典禮舉行的幾個星期以前,拿破崙和他的妻子約瑟芬已經藉助玩具娃娃和模型熟悉了典禮上的每一個細節。
空曠的大廳里,191名來自歐洲各地名門望族的嘉賓個個身穿華服,他們被專門邀請來參加這次登基大典。這也是為了向他們展示拿破崙的帝王威嚴。
拿破崙兩年前從義大利帶來的音樂家專門為這次的加冕彌撒、儀仗隊表演以及典禮的各個環節作曲,為之演奏的是兩個分別由4支合唱團和300名演奏者組成的樂隊。
設計禮服的宮廷畫師據說是從文藝復興時代人們的穿著中得到的靈感,為拿破崙設計了束腳的褲子,西班牙風格的背心以及絲絨帽子。放在聖餐台上的王冠用黃金打造,是仿古羅馬式的桂冠造型。
坐在聖餐台前等候加冕的拿破崙,身著鑲嵌著銀鼬皮的紫色天鵝絨禮服,佩戴著據說是查理大帝登基時曾經用過的寶劍,手執權杖。按照拿破崙的計劃,這些裝飾應該讓它看上去更有威力。但是按照歷史學家羅曼·萊克的理解,「此時他臉上卻表現出一種少有的不自信和僵硬,他似乎是被自己的威嚴給壓倒了。」
彌撒過後,教皇為拿破崙夫婦的頭上和手心分別施了塗聖油禮,並且為他們的王冠賜福。關於加冕的那一刻,史學界最新的一種說法是:拿破崙自己從聖餐台上拿過桂冠,親手為自己戴上。這是事先同教皇商定好的。而之前由法國19世紀另一位歷史學家提出的說法是:拿破崙從教皇手中搶過王冠,戴在了自己頭上。後一種說法因為富於戲劇性,傳播的范圍似乎更加廣泛。
整個加冕儀式持續了整整4個小時,在沉重的禮服下,拿破崙自己也不時表現出睏倦的表情,好幾次控制不住地打著哈欠。幾乎所有在場的嘉賓後來都抱怨這個加冕儀式過於冗長,而巴黎聖母院的宮殿也太過寒冷了。
10年之後,歐洲反法聯盟攻入巴黎,拿破崙被迫退位。1815年,重返巴黎的拿破崙最終兵敗滑鐵盧,「百日王朝」結束,波旁王朝復辟,拿破崙被驅逐到大西洋上的孤島聖赫勒拿島了卻殘生。
拿破崙生平(配文)
●1769年8月15日出生在科西嘉島
●1793年拿破崙成為法國大革命時期羅伯斯庇爾領導的革命黨雅各賓派的擁護者。
●1795年拿破崙率兵平定巴黎的貴族暴動,之後升為軍隊主帥。
●1796年與約瑟芬成婚,在義大利戰役中戰勝奧地利人,把法國疆域向西南方向擴展。
●1799年歐洲各國第二次組織反法聯盟,法國漸入下風。
●1804年通過全民公決,拿破崙成為法國皇帝。
●1805年拿破崙在奧斯特里茨擊敗俄奧軍隊。
●1806年奧地利和普魯士拒絕加入拿破崙保護下的萊茵聯盟,法軍攻入柏林。
●1808年法國軍隊佔領西班牙,國王被迫退位。
●1809年奧地利在瓦格拉姆戰敗,被迫讓出大片國土。
●1810年拿破崙在跟不能生育的約瑟芬離婚不到一年之後,迎娶奧地利奧格斯堡王朝的公主瑪麗·路易斯為妻。
●1812年拿破崙雖然帶著大批軍隊到達莫斯科,但是在艱苦的自然環境之下被迫撤退。法軍在長途跋涉之後幾乎全軍覆沒。
●1813年普魯士、俄羅斯、大不列顛、奧地利、瑞典結成聯盟,在萊比錫與法軍對決,在這場號稱為人民戰役的戰爭中,法軍失敗。
●1814年聯軍攻入巴黎,拿破崙退位。
●1815年拿破崙帶著700名士兵重返巴黎,建立百日王朝。最
後兵敗滑鐵盧,被驅逐到大西洋上的孤島聖赫勒拿島。
●1822年5月5日,拿破崙在聖赫勒拿島上去世。
●1840年拿破崙的遺體被運回巴黎,下葬榮軍院
4. 普法戰爭法國為何慘敗
德國太強,德國通過數次戰爭完成統一,法國內部矛盾多,拿破崙波拿巴的個人因素也是
5. 法國大革命時期,為什麼稱拿破崙是「法國寶劍」
有人說,在法國,人們不需要專門找個日子來紀念拿破崙,因為在巴黎市區隨處可見拿破崙的影子:以他指揮的著名戰役命名的街道,埋葬他遺體的榮軍院,收藏著他的軍裝和武器的軍事博物館,懸掛著他登基時畫像的盧浮宮……法國人時時都能感覺到拿破崙的存在。
200年前的12月2日中午,在成就過法國無數帝王的巴黎聖母院,拿破崙身穿鑲嵌銀鼬皮的紫色天鵝絨禮服,佩戴著查理大帝1000年前登基時用過的寶劍,戴上了黃金鑄就的桂冠,成為一名志在統領歐洲的大帝,而不僅僅是控製法蘭西的國王。這一年,拿破崙35歲。
民間熱鬧 官方低調
為了紀念拿破崙登基200周年,在法國國內,各類關於拿破崙的紀念展覽、研討會以及新的出版物層出不窮。一批批裝幀精美、價格不菲的紀念畫冊也在12月前後爭相上市,其中一本包含40幅畫作記錄登基典禮各個細節的畫冊標價高達12000歐元,合人民幣12萬元。
與活躍的文化市場不同,法國政府這次卻表現出與周圍氣氛異樣的低調。當人們擁擠著去參觀民間為此舉辦的大大小小的文化展覽時,法國政府並沒有舉行任何的官方慶典。甚至在法國媒體間,也彌漫著一股對這位傳奇人物的質疑和批評氣氛。
懸掛在盧浮宮牆面上那幅高6米,寬近10米的巨幅油畫,幫助人們想像著拿破崙當年登基時的奢華場面和威嚴氣氛。這幅由拿破崙授權當時的著名畫家戴維德所作的油畫,從構思到完工總共花了整整4年的時間。畫面上背對教皇、頭頂桂冠的拿破崙正在為跪在他前面的妻子約瑟芬加冕,在兩側作為背景存在的人群,是拿破崙從歐洲各地邀請來的有聲望的客人以及各國大使。
對於這一幕法國歷史上不可磨滅的畫面,在歐洲學界、媒體以及執政者中,卻有著不同的解讀。
法國《焦點》周刊把舉行登基典禮的拿破崙與一位中非獨裁者相提並論,認為那場豪華的儀式是一個「無聊透頂的行為」。因為它讓人們想起,法國的年輕士兵在跟隨這位戰場英雄四處征戰中付出的慘痛代價——40萬跨過俄國邊境的法國士兵,最後只有18000人得以生還;倒在西班牙戰場上的法軍有30萬;在德國萊比錫僅僅進行了三天的「人民戰爭」(同反法聯盟)中,就有7萬名法國士兵喪生。
而德國歷史學家富爾克·烏里希則認為,「拿破崙是一個對自己統治的合法性沒有信心的獨裁者,他所有的政治成就都建立在軍事能力之上,沒有那些戰爭,他也就不可能獲得那些軍事上的成就。」
「目前的法國政府在政治上代表著法國大革命時期共和派的思想,他們認為拿破崙恢復帝制,建立獨裁政權是對大革命自由平等精神的背叛,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政治野心而同歐洲教會的妥協。」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的高毅教授表示,「基於這樣的觀點,法國政府在這次紀念活動中保持低調是自然而然的。」
民法典:永恆的豐碑
「長期以來,拿破崙一直蒙受著學院、媒體以及政治家的嫉妒和惡語相加。人們必須把他像其他歷史人物那樣公平對待。」巴黎拿破崙基金會的會長特瑞·倫茨說。
巴黎附近馬爾梅松宮(拿破崙以前的私人官邸)的主管切瓦里爾對此頗為贊同,他表示,「人們往往只看到拿破崙作為一個戰場上的英雄或者獨裁者的形象,至於他為法國的《民法典》、國家銀行以及學校教育做出的貢獻,很少有人提到。」
今年3月21日,同樣是《拿破崙法典》正式頒布200周年。這部1800年在拿破崙的推動下開始編纂的法典,內容包括民法、民事訴訟法、商業法、刑法以及刑事訴訟法。把大革命自由平等、自然理性的思想用詳細且通俗易懂的形式規定下來,被稱為奠定了現代市民社會法律體系的基礎。
法典的頒布,不僅解決了當時法國法律體系混亂的問題,而且隨著拿破崙權力的擴張,同樣也深刻地影響了歐洲其他國家的法律體系。甚至在歐洲以外的加拿大、埃及、玻利維亞等國,也都曾經以《拿破崙法典》作為自己立法改革的藍本。
到目前為止,這部只有436頁的法典在經歷了兩個皇帝、三個帝國和四個共和國之後,一半以上的法律規定依然有效。
「戰場上的所有勝利都隨著滑鐵盧一戰的失敗煙消雲散,但人們永遠不會忘記我的那部民法典。」在聖赫勒拿島上被囚禁的歲月里,拿破崙對編寫《聖赫勒拿島回憶錄》的作者如是說。
歐洲之父?
法國《費加羅》雜志剛剛做過的一項調查表明:在39%受訪的法國人看來,曾經帶著軍隊遠征俄羅斯和埃及的拿破崙是一個「獨裁者」,認為「他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權力慾望」。另外有49%的人則認為拿破崙是個「偉大的政治家」。
「39%持批評意見的人當中,應該以教育水平比較高的人居多。對大多數法國普通老百姓來講,拿破崙還是一個完美的民族英雄形象。反倒是學界中人持批評意見的比較多。」高毅教授解釋說,「對拿破崙評價的爭論一直都存在,只不過是不同時期不同觀點占上風的問題。」
色當戰役失敗之後(普法戰爭中的決定性一戰),拿破崙三世的第二帝國破滅。但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拿破崙作為曾經戰勝普魯士的勇士再次成為神話。「直到上世紀60年代,人們才意識到拿破崙在政治上是有錯的。」研究拿破崙多年,目前管理著拿破崙私人官邸的伯思哈特·謝瓦利埃說。
「爭論主要是發生在學術界的。事實上,任何的理由都不能影響法國人把拿破崙作為自己民族的英雄來看待。」高毅教授補充說。
不管怎樣,拿破崙作為一個一生都充滿了神奇色彩的軍事家和政治家,還是擁有一大批崇拜者。自從1822年他在聖赫勒拿島上的監獄中去世後,關於他的書共出版了8萬余冊;而以這個來自科西嘉的傳奇人物為原型拍攝過電影的導演在全世界多達200餘位。即使是在加德滿都的圖書館,人們也能看到壁櫥上放置的拿破崙頭像。
「這世界上沒有比他更偉大的人了。」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曾經這樣評價拿破崙。
一項民意調查表明,拿破崙仍然被法國人認為是除查理大帝和戴高樂之外法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憑著他的寶劍和法典,拿破崙就成了現代歐洲的先驅者。」法國歷史學家讓·圖拉德最近在他的一次演講中強調,「拿破崙是歐洲之父」。
大帝登基
-本報記者 馮靜 編譯
1804年12月2日清晨,寒風裹攜著雪花穿過巴黎的大街小巷。參加拿破崙登基典禮的客人從凌晨6點開始就已經陸續從家裡出發,前往巴黎聖母院。聖母院的工作人員還在緊張地做著最後的准備工作,務必使每個細節都萬無一失。事實上,從5個月前開始,他們就已經為此而忙碌,登基典禮上的每一個步驟與細節都由通曉禮儀的資深外交官——一名舊王朝的後裔精心設計。
雖然天氣寒冷,整個巴黎城還是萬人空巷,50萬名市民幾乎全都聚集到了從杜伊勒里宮(拿破崙的寢宮)到巴黎聖母院沿路的兩邊,甚至連沿街陽台和窗口的位置也被高價出租給瘋狂的市民。圍觀的人群顯得很安靜,對即將開始的典禮,人們的好奇多於興奮。
與教皇相互妥協
上午9點,教皇庇護七世准時從下榻的杜伊勒里宮出發。他乘坐的馬車由法國騎兵隊護送,按照慣例引領儀仗隊的是教皇的使節——但這次的使節卻騎在一頭驢子的身上。這項故意的安排引起了兩旁市民一路的嘲諷和譏笑。
拿破崙從來都不喜歡羅馬教廷,但為了使自己的統治能因得到教會的支持而變得穩固,他還是選擇了像曾經建立歐洲帝國的查理大帝那樣接受教皇的加冕,只是他不會自己前往梵蒂岡,而是希望教皇能親自來巴黎。
早在8月份,教皇已經接到了拿破崙的邀請。他本來不想答應這個法國人的「無理要求」,但與拿破倫邀請他的原因類似的是,教皇考慮到妥協可能改善教會在歐洲受革命浪潮影響日漸衰退的處境,而且說不定還能趁機討回被法軍佔領的封地。他最後還是答應在11月初前往巴黎,為此,皇帝的登基典禮不得不從拿破崙最喜歡的11月9日(霧月革命紀念日)推遲到12月2日舉行。
11月25日,拿破崙身穿獵裝,在巴黎郊外的楓丹白露迎接教皇的到來。相互擁抱之後,拿破崙的馬車突然開始前行,他自己則率先從一側跳上馬車,然後才邀請教皇上來——孰尊孰卑一開始就被安排得清清楚楚。
12月2日正午12點,幾束溫暖的陽光穿透了巴黎市蒼白陰冷的天空。拿破崙和約瑟芬金碧輝煌的馬車剛剛緩緩駛到巴黎聖母院,而庇護七世此時已經在清冷的宮殿里等待了將近兩個小時。
巴黎聖母院,這座從1179年開始就見證法蘭西歷屆國王加冕儀式的宮殿,只是當初為典禮選擇的場地之一。另外還有一個選擇是巴黎練兵場,那裡曾經舉行過很多革命慶典,但是被拿破崙拒絕了。德國歷史學家富爾克·烏里希認為,這個「暴發戶」是因為擔心自己身穿華服出現在這里會受到民眾的嘲笑,所以最後還是決定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典禮。這里的好處是,既可以方便為那些參加典禮的要人提供服務,同時又可以有效地和圍觀的群眾拉開適當距離。為了這場典禮,巴黎聖母院附近的街道重新鋪設石塊,路邊整棟的房子被拆毀,以便為當天的儀仗隊騰出地方。
加冕
拿破崙在宮殿門口披上沉重的冕袍,與拖著長長裙裾的約瑟芬一起,走進巴黎聖母院。
幾乎所有的歷史學家在描述這次盛典時,都稱之為是一次精心安排的「舞台劇」。在典禮舉行的幾個星期以前,拿破崙和他的妻子約瑟芬已經藉助玩具娃娃和模型熟悉了典禮上的每一個細節。
空曠的大廳里,191名來自歐洲各地名門望族的嘉賓個個身穿華服,他們被專門邀請來參加這次登基大典。這也是為了向他們展示拿破崙的帝王威嚴。
拿破崙兩年前從義大利帶來的音樂家專門為這次的加冕彌撒、儀仗隊表演以及典禮的各個環節作曲,為之演奏的是兩個分別由4支合唱團和300名演奏者組成的樂隊。
設計禮服的宮廷畫師據說是從文藝復興時代人們的穿著中得到的靈感,為拿破崙設計了束腳的褲子,西班牙風格的背心以及絲絨帽子。放在聖餐台上的王冠用黃金打造,是仿古羅馬式的桂冠造型。
坐在聖餐台前等候加冕的拿破崙,身著鑲嵌著銀鼬皮的紫色天鵝絨禮服,佩戴著據說是查理大帝登基時曾經用過的寶劍,手執權杖。按照拿破崙的計劃,這些裝飾應該讓它看上去更有威力。但是按照歷史學家羅曼·萊克的理解,「此時他臉上卻表現出一種少有的不自信和僵硬,他似乎是被自己的威嚴給壓倒了。」
彌撒過後,教皇為拿破崙夫婦的頭上和手心分別施了塗聖油禮,並且為他們的王冠賜福。關於加冕的那一刻,史學界最新的一種說法是:拿破崙自己從聖餐台上拿過桂冠,親手為自己戴上。這是事先同教皇商定好的。而之前由法國19世紀另一位歷史學家提出的說法是:拿破崙從教皇手中搶過王冠,戴在了自己頭上。後一種說法因為富於戲劇性,傳播的范圍似乎更加廣泛。
整個加冕儀式持續了整整4個小時,在沉重的禮服下,拿破崙自己也不時表現出睏倦的表情,好幾次控制不住地打著哈欠。幾乎所有在場的嘉賓後來都抱怨這個加冕儀式過於冗長,而巴黎聖母院的宮殿也太過寒冷了。
10年之後,歐洲反法聯盟攻入巴黎,拿破崙被迫退位。1815年,重返巴黎的拿破崙最終兵敗滑鐵盧,「百日王朝」結束,波旁王朝復辟,拿破崙被驅逐到大西洋上的孤島聖赫勒拿島了卻殘生。
拿破崙生平(配文)
●1769年8月15日出生在科西嘉島
●1793年拿破崙成為法國大革命時期羅伯斯庇爾領導的革命黨雅各賓派的擁護者。
●1795年拿破崙率兵平定巴黎的貴族暴動,之後升為軍隊主帥。
●1796年與約瑟芬成婚,在義大利戰役中戰勝奧地利人,把法國疆域向西南方向擴展。
●1799年歐洲各國第二次組織反法聯盟,法國漸入下風。
●1804年通過全民公決,拿破崙成為法國皇帝。
●1805年拿破崙在奧斯特里茨擊敗俄奧軍隊。
●1806年奧地利和普魯士拒絕加入拿破崙保護下的萊茵聯盟,法軍攻入柏林。
●1808年法國軍隊佔領西班牙,國王被迫退位。
●1809年奧地利在瓦格拉姆戰敗,被迫讓出大片國土。
●1810年拿破崙在跟不能生育的約瑟芬離婚不到一年之後,迎娶奧地利奧格斯堡王朝的公主瑪麗·路易斯為妻。
●1812年拿破崙雖然帶著大批軍隊到達莫斯科,但是在艱苦的自然環境之下被迫撤退。法軍在長途跋涉之後幾乎全軍覆沒。
●1813年普魯士、俄羅斯、大不列顛、奧地利、瑞典結成聯盟,在萊比錫與法軍對決,在這場號稱為人民戰役的戰爭中,法軍失敗。
●1814年聯軍攻入巴黎,拿破崙退位。
●1815年拿破崙帶著700名士兵重返巴黎,建立百日王朝。最
後兵敗滑鐵盧,被驅逐到大西洋上的孤島聖赫勒拿島。
●1822年5月5日,拿破崙在聖赫勒拿島上去世。
●1840年拿破崙的遺體被運回巴黎,下葬榮軍院。
6. 我想知道1870年普法戰爭的具體情況,請盡量詳細
普法戰爭是普魯士和法國為爭奪歐洲霸權在1870年至1871年所進行的一場規模巨大、影響深遠的戰爭。這場戰爭直接導致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垮台和巴黎公社無產階級革命的爆發,促使普魯士完成了德意志統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國。同時,在德法之間播下了仇恨的種子,在以後的半個多世紀里一直影響著兩國之間的關系,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整個歐洲的局勢。
戰爭爆發之前,根據1815年拿破崙被徹底打敗後的維也納會議的決議,在德國土地上建立了以奧地利為首的德意志聯邦。它包括34個封建君主國和4個自由市。但各邦在內政、外文、軍事上卻是獨立自主的。其中,奧地利和普魯士是該邦聯中最大的兩個國家,它們為爭奪在德國的領導地位而長期進行斗爭。普魯士是一個軍事封建王國。1861年威廉一世登上王位後,為實現其兼並全德的野心,立即大肆擴充軍備,並任命以擁護帝制聞名的俾斯麥為首相兼外交大臣。在俾斯麥任首相期間,信奉強權政治,推行鐵血政策。1864年,他拉攏奧地利作為同盟者,策動了對丹麥的戰爭。丹麥戰敗,普、奧兩國之間的矛盾加劇。1866年,俾斯麥又聯合義大利發動了對奧地利的戰爭。奧軍戰敗,被迫向普魯士求和。於8月23日,普、奧在布拉格簽訂和約,奧地利退出德意志邦聯,舊邦聯宣布解散。俾斯麥趁機吞並北部4個支持奧地利作戰的邦國,並於次年組建了以普魯士為首的北德意志聯邦(轄22個邦國和3個自由市,3100萬人口)。普奧戰爭雖確立了普魯士在德意志的統治地位,但德國的統一還沒有最後完成。巴伐利亞、巴登、維爾騰堡和黑森達姆斯塔德等西南四邦仍保持著獨立地位。這四邦緊鄰法國,拿破崙三世不願德國強大,極力施加影響,不讓四邦統一於德國。這促使俾斯麥下決心藉助武力解決同法國的紛爭。
19世紀中期的法國,從經濟上說,資本主義顯持續發展勢頭,工業革命處於最後完成階段,生產能力在資本主義世界居第二位,僅次於英國。但在政治上,它卻是一個極其反動、極富侵略性的國家。帝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為了維護大資本家的利益和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對內採取了反革命的軍事獨裁,把一切大權集中在自己手中,並把國家的軍事、警察、官僚機構擴展到前所未有的規模,人民對帝國政權極端不滿。對外採取擴張主義政策,頻頻發動侵略戰爭。如,1853—1856年,法國與英國聯合,為瓜分地中海東部勢力范圍,同俄國進行了克里米亞戰爭。1859年,法又以「援助」義大利統一為名,參加了對奧地利的戰爭。1856—1860年,法國加強了對中國的侵略,夥同英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此後,又幫助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革命等。
法國對毗連的德國萊茵河地區豐富的天然資源早已垂涎三尺,但苦於沒有機會下手。1866年的普奧戰爭結束後,普法之間的關系很快便進入一個空前緊張時期。普法兩國都在有意識地為贏得一場預想中的大規模廝殺而積極創造條件。
60年代末,法國由於拿破崙三世的軍事獨裁和反動的內外政策,加劇了國內的階級矛盾,使一切反對拿破崙三世的力量都得到了空前加強。特別是法國無產階級也顯得十分活躍,隨著1864年第一國際的成立,巴黎及其他城市先後成立了國際支部,領導工人群眾宣傳社會主義,頻繁舉行政治罷工,鼓動推翻拿破崙三世的反動統治。拿破崙三世面對國內這樣一種十分動盪緊張的局勢,為了轉移人民的注意力,擺脫國內的政治危機和滿足資產階級掠奪貪欲,促使其急於發動一場對外戰爭。此時,俾斯麥便利用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預設圈套,誘使法皇拿破崙三世走上了宣戰道路。1870年7月19日,法國終向普魯士宣戰,揭開了普法戰爭的序幕。
在法國宣戰之後,普法雙方便投入了緊張的戰爭動員和軍隊調動工作。到7月底,法國編成萊茵軍團,在法德邊境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共集結有八個軍,約22萬人,由拿破崙三世任總司令,勒布夫為總參謀長。其計劃在普魯士未及動員展開之際,先機制敵,集中兵力越過國界,直取法蘭克福,切斷南北德意志之聯系,迫使南德諸邦保持中立,全力擊敗普魯士;與此同時,普軍也在萊茵河中游梅斯和斯特拉斯堡之間集結了三個軍團,約47萬人,由威廉一世為總司令,毛奇(老毛奇)為總參謀長。其計劃集中優勢兵力,向阿爾薩斯和洛林進攻,力爭將法軍主力圍殲於邊境地區或將其驅至法國北方,繼而圍攻巴黎,迫敵投降。
8月2日,以法軍在薩爾布呂肯地區向普軍發動進攻而拉開普法戰爭的序幕。至8月4日,普軍在威廉一世和毛奇的指揮下,進行了預有準備的抗擊,並反攻入法境。8月上旬,法軍在沃爾特、斯比克倫、馬爾斯拉圖爾和格拉沃洛特—聖普里瓦等幾次會戰中接連失利。到8月中旬,法軍主力部隊的部署已被普軍割裂。一部由法軍巴贊元帥率領的左翼和中路的萊茵軍團共17萬人,被圍困於戰略要地麥茨要塞;另一部由拿破崙三世和麥克馬法元帥率領的右翼3個軍共12萬餘人,在夏龍編成以麥克馬洪為司令的夏龍軍團。8月30日,法軍在博蒙地區與普軍激戰後退守色當。隨即,毛奇命令普軍向夏龍軍團兩側運動。8月31日,普軍第四軍團佔領麥茨河右岸至法比邊界的整個地區,封鎖了法軍經蒙梅迪東進馳援麥茨的道路。
9月1日至2日,普法進行了此次戰爭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次會戰——色當會戰。9月1日上午,普軍第三軍團佔領符里濟、棟舍里等地,切斷了法軍由色當經梅濟埃爾西撤的鐵路,進而插到法軍側後的聖芒若和弗累涅一帶,堵住了法軍向比利時撤退的通路。當天中午,普軍完成了對夏龍軍團的合圍,並開始進行猛烈的炮擊。下午,法軍數次突圍失敗,拿破崙三世自知已無力挽回敗局,於下午4時半下令掛起白旗。9月2日,法皇拿破崙三世率8.3萬官兵向普軍投降。此會戰,法軍共損失12.4萬人,其中僅3000餘人逃到比利時境內;普軍損失近9000人。色當慘敗加速了拿破崙三世帝國的崩潰。9月4日,法國宣布成立共和國,組成了以特羅胥將軍為首的資產階級共和派政府——「國防政府」上台執政。
德國民族統一的障礙業已消除,德國南部諸邦於1870年11月順利並入北德意志聯邦。但普魯士當局並未因此而終止軍事行動。9月中旬,普軍向巴黎進軍,並包圍了巴黎。至此,普魯士所進行的這場戰爭已不再具有原先的防禦性質,而變成了一場地道的侵略性掠奪戰爭。這樣普法戰爭進入到第二階段已轉變成為法國進步的民族解放戰爭。在這一階段中,法國除新建的北方軍團和盧瓦爾軍團等在戰場上對普軍作戰外,還有廣大的人民群眾(自由射手)展開游擊戰,這時,法國仍具有約100萬人的抵抗力量。但是,由於法國資產階級政府實行投降政策,企圖與敵人勾結,阻止抵抗運動繼續發展。9月23日,普軍佔領圖勒,27日斯特拉斯堡守軍投降。
10月27日,巴贊元帥率17萬法軍在麥茨投降。這使普軍得以騰出兩個集團軍壓向盧瓦爾和北方軍團,使這兩個軍團在與優勢的普軍作戰中被擊敗。此間,法國政府曾兩次向普軍求和;巴黎居民由於飢困交加,反對政府的投降政策,舉行了多次起義。
1871年1月22日,法國政府鎮壓巴黎居民起義後,同德軍指揮部進行了最後的談判,於1月26日簽訂巴黎投降的條約,1月28日在凡爾賽普軍大本營簽訂了停戰三周的協定。2月26日,草簽《凡爾賽和約》。和約締結後,資產階級政府勾結民族敵人向巴黎工人發動進攻,於是爆發了偉大的巴黎公社起義。3月18日,巴黎人民起義成功,巴黎公社宣告成立。1871年5月10日,就在巴黎公社失敗前不久,法國外交部長茹爾·法夫爾與德意志帝國首相俾斯麥在德國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城簽訂了正式和約。普法戰爭至此正式結束。
普法戰爭以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垮台和法國資產階級政府的投降而告結束。依和約規定,法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德國,並賠款50億法郎。1871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宣告德意志帝國成立,並自立為皇帝。至此,德國的統一終告完成。普法戰爭之後,由於德法兩國矛盾進一步加劇,歐洲大陸變得更加動盪不定。兩國在這次戰爭中的結怨,成為後來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因素之一。
普法戰爭期間,恩格斯在他發表的一系列戰爭短評中就指出,有三個基本錯誤導致色當慘敗:「第一,法軍在迎擊敵人的進攻時所處的陣地,使獲勝的德軍能夠揳入法軍分散的各軍之間,結果把法軍割裂為兩支獨立的部隊,並使它們彼此不能會合,甚至不能配合作戰;第二,巴贊軍團在麥茨行動遲疑,結果被緊緊地圍困在那裡;第三,援救巴贊兵團所用的兵力和所沿的路線,簡直是唆使敵人俘虜全部援軍。」法軍所犯的三個基本錯誤,究其原因,除巴黎政府的錯誤指導外,也與前線的最高指揮官指揮失誤有關。而普軍總參謀長毛奇善於製造、利用法軍的錯誤,巧妙地施展謀略,實施正確、堅定、靈活的作戰指揮,使普軍在戰爭一開始就取得主動權。
參考文獻:源自《世紀檔案》
7. 請問誰知道巴黎的主要建築和著名景點!!!!!!!
全部景點:
裁判所附屬監獄和司法大樓
索邦大學
盧森堡公園
先賢祠
艾菲爾鐵塔
王宮
杜爾利公園
香榭麗舍大街
大、小王宮
凱旋門
榮軍院
亞力山大三世大橋
巴黎歌劇院
巴黎市政廳
凡爾賽宮
楓丹白露宮
巴黎的教堂
巴黎聖母院
馬得蘭教堂
聖心教堂
蒙馬特教堂
巴黎的廣場
協和廣場
妥卡德羅廣場
旺達姆廣場
戴高樂廣場
小丘廣場
夏得樂廣場
巴士底廣場
浮日廣場
巴黎的街區
拉丁區
奧得翁街區
幕芙達街
聖日爾曼區
蒙巴納斯區
蒙馬特區
皮卡爾紅燈區
雷阿樂集市中心
馬萊老區
維萊特新園區
貝爾西新區
拉德芳斯區
巴黎的博物館
盧浮宮博物館
奧賽博物館
羅丹博物館
夏樂宮
蓬皮杜文化中心
阿拉伯世界博物館
巴黎市立現代藝術博物館
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
卡爾那瓦博物館
畢加索博物館
克盧尼國立中世紀博物館
巴黎經典25景點
第一站 奧貝爾街 13,RUE AUBER 巴黎春天百貨公司,老佛爺百貨公司兩個百貨公司均為巴黎歷史悠久,商品豐富,以經營中高檔商品為主的百貨公司。持歐盟護照之外的遊客購買超過一定額定的可享受13%的商品退稅。
第二站 歌劇院 - 九月四日街 OPERA-QUATR SEPTEMBRE 巴黎歌劇院:建於 1862- 1873年,由夏爾.加尼埃設計,故稱加尼埃歌劇院。是拿破倫三世時期最典型的建築,位於巴黎的繁華街區,建築精美,雕塑華麗,內部裝飾富麗堂皇。現主要演出芭蕾舞。在歌劇院廣場拍照後,沿和平大街可進入旺多姆廣場。旺多姆廣場:路易十四末期的建築藝術傑作,廣場中央矗立的圓柱是為紀念拿破倫在奧斯特里茲戰役建立的戰功,它和四周的古建築一起構成旺多姆廣場在巴黎眾多廣場中最為典雅的氛圍。目前為巴黎豪華商業中心。
第三站 王宮一法蘭西喜劇院 PALAI ROYAL-COMEDIE FANCAISE 王宮:原為路易十四宮廷所在地。自他搬入凡爾賽後,此地移作它用。現為法國憲法委員會,法國文化部所在地,院內有皇家花園和布坑樁柱現代雕塑作品。宮殿左側為法蘭西喜劇院。王宮廣場上經常有年輕人表演溜旱冰之矯建身手,是一熱鬧街區。街區附近為旅遊商業區,除外幣兌換處和旅遊紀念品商店之外,還有提供中文服務的 BENLUX香水免稅店,名牌西服廉售店CISEAUD『ARGENT等。
第四站 盧浮宮,杜勒里公園 MUSEE DU LOUVRE, JARDIN DES TUILAIES 盧浮宮:原為始建於12世紀末的河防堡壘建築,後經歷代國王補充擴建,成為法國王宮,法國大革命時期改為博物館,拿破倫時期館藏更加擴大,經過20世紀80 年代改建後,盧浮宮成為世界最大最壯麗的藝術寶庫。館藏品年代上至史前藝術,下至18世紀末,包括古代東方藝術,古埃及藝術,古希臘古羅馬藝術,歐洲中世紀和文藝復興藝術,
無論雕塑,繪畫珍寶和工藝品均為世界藝術的精品。其中維納斯雕像,勝利女神鵰像,達芬奇的蒙納麗莎等絕世之作堪稱鎮館之寶。盧浮宮庭院內有美籍華人貝律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建於拿破倫時代的卡魯征爾凱旋門和由昔日皇家花園改建的杜勒里噴泉雕塑公園。
第五站 新橋一奧爾非勒碼頭 PONT NEUF - QUAI DESORFEVRES 新橋雖謂新橋,卻為塞納河上所有橋梁中最為古老的橋、橋上有法國國王亨利四世騎馬銅像,古時橋面曾是三教九流聚集之地,它連接島和賽納河西岸市區,附近有城島之端綠地花園, CONCIERGERIE 城堡, SAINT CHAPELLE 教堂,錢幣博物館等景點。下到橋下島端綠地花園,於依依楊柳下看賽納河悄然分流,百航爭流,兩岸風光實為賞心悅目之快事。
第六站 巴黎聖母院 NOTRE DAME DE PARIS 巴黎聖母院建於 1163- 1330年,是法國哥特式建築藝術的典範,巴黎教區大主教的坐堂教堂,維克多.雨果的同名作品使其更加名震遐爾,因為拿破倫在此舉行加冕典禮等重大歷史事件,巴黎聖母院成為法國歷史的見證。現今的教堂是十九世紀修繕過的,20世紀90年代又經過清洗,聖母院廣場上有法國公路原點標志,聖母院對面是巴黎市警察局。
第七站 小橋 PETIT PONT 巴黎聖母院門前右側的小橋把城島和拉丁區連接在一起,拉丁區是巴黎市內最古老的文化區和住宅區之一,13世紀時,學校里使用拉丁文教學,故得此名。如今,雖然許多學校院所前往市外,但是教學研究機構仍然比較集中,人文傳統依然濃厚,所以拉丁區深得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喜愛,街區里餐館咖啡館眾多,氣氛熱鬧,河岸上有著名的舊書攤,從中可以披沙撿金。
第八站 盧森堡公園 JARDIN DE LUXMBOURG 盧森堡公園也是法國參議院所在地,著名的盧森堡宮就座落在公園之內,盧森堡宮建於1615年,原是法王亨利四世遺孀瑪麗.德.美第奇天後的寢官,近200 年來,它一直以法國重要的政治舞台和立法機構所在地而聞名,拿破倫曾在此創立參議院,並宣告法蘭西帝國的誕生,圍繞盧森堡宮而成的公園以水池,林木,雕塑,草地和林木中涌道形成獨特的浪漫氣質,節假日里市民在公園里散步,水池邊讀書。
第九站 聖 一 日爾曼街 SAINT GERMAIN 聖一日爾曼街德波雷區位於賽納河左岸,以聖日曼教堂為中心,是巴黎古老浪漫街區之-。聖日曼教堂是巴黎教堂中最古老的教堂,專為供奉聖十字架的殘片而建。教堂內雕刻作品稚古樸,是古代羅馬人的作品,周圍街道狹窄古舊,現多辟為店鋪,畫廊,書店等。沿主要街道開設的酒巴,咖啡館,尤其露天咖啡館更是別具情調。
第十站 奧荷賽博物館 MUSEE D'ORSAY 奧荷賽博物館原是奧荷賽火車站,為萬國博覽會在巴黎舉行而於1900年7月14日而建,奧荷賽火車站也是最早實現電氣化的巴黎火車站, 1977年法國政府決定將其改為博物館,內部改造由義大利建築師蓋.奧朗第完成。展品主要來自盧浮宮原收藏品,作品年代為1848-1914年之間,可謂盧浮宮的延續,法國印象派大師的作品及梵高的作品有專門展室。
第十一站 協和廣場 PLACE CONCORDE 協和廣場建於1757-1779年,最初是為法國路易十五而建,雕像被推翻,原址立起斷頭台,廣場亦更名為大革命廣場,在革掉 1170餘人(包括路易十世夫婦,丹東,羅蘭夫人,羅波斯庇爾,聖一朱斯特等人)之後, 1795年改稱為協和廣場,1836-1840年對廣場進行改造,而成現在的規模。
第十二站 香榭麗舍,克蒙雷梭 CHAMPS-ELYSEES, CLEMENCEAU 大宮和小宮以及美麗的亞歷山大三世橋都是為1900年的萬國博覽會建造的,除傳統石材外,建築材料廣泛使用了當時較新的鋼鐵和玻璃等,構成了那個時代造型完美的建築,今天,大官小宮主要承辦各種美術藝術歷史文物等專題展覽,亞歷山大三世橋被稱為賽納河上最美麗的橋,是為紀念法國和俄國人民的傳統友誼而應當時的訪法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建議而於19世紀末建立的,在此街區漫步,可體會巴黎浪漫典雅的情調。
第十三站 拉堡埃奇街一香榭麗舍大街 LIA BOETIE- CHAMPS 香謝麗舍大街的此段街區是整條大街最繁華的一段,銀行,車行,航空公司,商廊鱗次櫛比,與香謝麗舍大街交叉的蒙泰涅大街名店林立,是瀏覽櫥窗,購物散步的好去處。法國安賽爾旅行社就位於此街區31-33號,205房間,客人游覽至此可上樓休息飲水旅遊咨詢等。
第十四站 喬治五世大街 GEORGE V 香謝麗舍大街此段有巴黎著名的麗都夜總會,馬路對面是巴黎旅遊觀光局,可提供旅遊咨訊等。喬治五世大街11號是中國大使館本部所在地,對面是同樣著名的瘋馬夜總會,該段的精華當然是高大雄偉的凱旋門。
第十五站 戴高樂廣場 CHARLES DE GUALL-ETOILE 凱旋門建於1806-1836之間,是拿破倫為紀念法國的歷史光榮和自己在奧斯特里茲建立的蓋世軍功而模仿古羅馬的君士坦丁凱旋門建造的,凱旋門高50米,寬40米,厚22米,門身上刻有386位跟隨拿破倫遠征的將軍的名字,門面上裝飾有大型浮雕,其中面向香謝麗舍大街的右側浮雕「馬賽曲」(亦稱遠征),最負盛名,出自雕刻原呂德之手,是藝術史上經典之作,通過地下通道可到達凱旋門下,可參觀為紀念一戰陣亡將士而建的無名烈士墓前的長明火,在凱旋門上可環視星型廣場向外放射狀展開的12條大街。
第十六站 特羅卡迪羅廣場 TROCADERO 特羅卡迪羅廣場是賽納河右岸的一處高地,1937年建造的夏佑宮是兩次世界大站之間建築藝術的代表作,今為人類博物館,電影資料觀和海洋博物館,位於夏佑宮兩樓之間的平台在 1889年法國大革命 200周年的紀念活動中密特朗總統命名為人權廣場,也是觀賞埃菲爾鐵塔雄姿和拍照留念的最佳地點
第十七站 埃菲爾鐵塔 LA TOUR EIFFEL 埃菲爾鐵塔建於 1889年,為紀念法國大革命一百周年和當時舉辦的萬國博覽會而建,塔高320米(加天線),塔重7000多噸,可乘電梯直達塔頂,俯瞰巴黎全景,天氣晴朗時,目及70公里遠,法國工程師埃菲爾在建築史上首創使用鋼鐵和鋼筋混凝土材料建成如此龐然大物,是法國建造史上的奇跡,但鐵塔落成後受到保守人士攻擊,被認為破壞巴黎傳統景觀,險被拆掉,今天現已成為巴黎城標建築,是參觀人數最多的一處景觀。
第十八站 榮軍院 LES INVALIDES 榮軍院建於 1679年,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為安置退伍傷殘軍人而建的醫療休養場所,故名「榮譽軍人院」或「傷殘軍人院」,現仍由法國軍方行政部門所佔用,主建築內安放拿破倫棺橔,院內存放法國軍隊歷次戰役繳獲的大炮,戰利品,今天榮軍院主要功能為軍事博物館,館內方形院落「迎賓院「是迎接外國元首訪法時舉行歡迎儀式的地方。
第十九站 榮軍院廣場 ESPLANADEDE SINVALIDES 榮軍院廣場寬敞明麗,綠草茵茵,賽納河上亞力山大三世橋金色雕塑生輝,榮軍院建築古樸庄嚴,廣場四周建築韻律整齊,構成了榮軍院廣場開闊開朗的大國氣派,遊人可在廣場上漫步休息.在橋上倘佯。
第二十站 協和廣場一國王街 CONCORDE-ROYAL 通往協和廣場的國正街與聖奧瑙雷名店一條街相交,故名店林立,是巴黎高檔服裝店的集中區,往往名流紳士出入頻繁,值得一看,這一帶古建築集中,除法國總統愛麗舍宮外,還有馬德蘭大教堂,克里戎國賓館,海軍部等。
第二十一站 馬德蘭大教堂 MADELEINE 馬德蘭大教堂始建於 1764年,經過法國大革命的動盪,大革命結束後方才完工, 是模仿古希臘羅馬神廟式的教堂,其外形壯觀,但內部過於簡朴。
第二十二站 馬雷戴爾伯街區 MALESHERBES 馬雷戴爾伯街區也是商業區,沿馬德蘭教堂右側展開,中國國際航空公司辦事處設在此處,此站也是連接綠色旅遊觀光線的交換點。
第二十三站 聖心教堂,紅磨坊 SACRE-COEUR MOULIN ROUGE 聖心教堂為拜占庭式的淺白色教堂,3個圓頂穹區在陽光下爍爍生輝,滿目映白,不由使人驚嘆,建造此教堂是為了鼓舞普法戰爭和巴黎公社時期情緒低落的巴黎市民。離此不遠.有聞名的紅磨坊夜總會。
第二十四站 蓬皮杜文化中心 CENThth G POMPIDOU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里的工程尚未完工,其實,這里的外觀原本就是那樣奇特,紅蘭色圓柱,外側螺旋式的扶梯和樓梯,內側裸露的天花板與管線,令人初次看上去,以為是倉庫。
第二十五站 浮日廣場 LA PLACE DES VOGES 此地為瑪萊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景點,該廣場6號是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的故居。
8. 普法戰爭在法國大革命爆發之前還是之後
大革命爆發幾十年之後。
9. 從軍事角度看,普法戰爭法國戰敗的原因是什麼
1,戰爭動員體制來老化,普自軍在當是已經建立全國范圍的緊急動員體制,而且像石勒蘇益格等邦國都與其聯動,而法國還處在陸軍動員令逐級下發,到師一級再下發到地方辦法,極為緩慢。
2,國王輕易親征:一般國君不輕易親征,但征則必勝。而其戰爭准備又不充分,實不明智。
3,軍隊體制落後:法軍戰前大量部隊不滿員,軍師一級編制嚴重缺失,與長時間齊裝滿員的普軍相差懸殊。
4,戰術體制落後:舉個例子,法軍是各部隊在某一地域集結完畢後再向前線開進,普軍是最低以團級為單位分散向前沿集結地開進,兩者時間上的差距一目瞭然。
10. 普法戰爭對法國和普魯士分別造成了什麼影響
對法國來的影響:
1,法蘭西第源二帝國的垮台,法國投降
2,法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予德國,並賠款50億法郎。
對普魯士的影響:
1,消除了法國對德意志各國的影響,普魯士完成了統一德國的大業。1871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的鏡廳宣告建立德意志帝國,他本人成為首任皇帝。
2,普法戰爭的勝利為新成立的德國獲得空前良好的國際國內環境,德國成為歐洲第一大強國。
還有對歐洲的影響:
德法兩國於這次戰爭中的結怨,並且歐洲列強的勢力均衡被破壞,為日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伏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