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中國軍隊武器裝備的發展歷程!拜託各位大神
共分四個階段! 一:武器裝備從以步槍為主的輕武器向以坦克、大炮、飛機為主版的權重武器轉變,實現了從少到多、從簡單到復雜、從步兵到諸軍兵種的飛躍,海、空軍武器裝備初具規模! 二:武器裝備從摩托化向機械化的轉變,諸軍兵種武器裝備尤其是空軍、海軍、二炮部隊的武器裝突飛猛進,基本實現了由進口化、引進化、仿製化到國產化、自製化、改進化! 三:武器裝備研製開始引進外國先進技術,挖掘自身國防科技潛力,實現了由機械化向電子化、信息化、通用化、自動化方向轉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走出一條中國式的武器裝備現代化! 四:以科技強軍戰略思想為指導,依靠自身科技、借鑒國外技術研製高技術武器裝備「殺手鐧」,集陸海空三軍和二炮高精尖新武器於一體的配套武器裝備系統,使現有武器裝備成為維持和平的堅強盾牌—陸地猛虎、大海膠龍、監天之鷹、長空利箭!
求採納
B. 看中國兵器集團陸軍武器裝備有多牛
近幾年中國復陸軍現代化過製程穩步遞進,包括「99大改、96式主戰坦克,04式、09式步兵戰車,PHL-03、衛士系列火箭炮,陸軍航空兵包括武直-10進入現役,直-20在快速試飛」中國陸軍在世界頂尖陸軍中雄踞前列,再加上中國軍人的英勇,中國在民族復興路上踏上了更堅強的一步。最後借用美國著名將軍蒙哥馬利說的那句:「永遠不要跟中國軍隊地面交手」!
謝謝
C. 我軍軍事裝備發展有幾個階段各階段都有哪些特徵
今年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 建軍節。在這盛大的節日里,中國人民解放軍將以嶄新的軍容、威武文明之師的英姿,隆重慶祝這不平凡而偉大的一天,這也標志著我軍武器裝備發展歷程中實現了質的飛躍。
一、第一次飛躍:武器裝備從以步槍為主的輕武器向以坦克、大炮、飛機為主的重武器轉變,實現了從少到多、從簡單到復雜、從步兵到諸軍兵種的飛躍,海、空軍武器裝備初
具規模
建國之初,我軍武器裝備品種繁雜,陳舊落後,如槍炮就有110種、82種口徑,產自20多個國家,主要以沖鋒槍、輕機槍、通信、重機槍、輕迫擊炮、重迫擊炮等武器為主。
新中國成立時,我軍(主要是陸軍)的武器裝備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和水平。開國大典大閱兵時,我軍展示了75毫米野戰炮、105毫米榴彈炮、37和57毫米高炮等,以及P—51型殲擊機、蚊式轟炸機、PT—19型教練機、L—5型通信觀察機。
然而,由於有些武器是在戰爭中從敵人手中奪過來的,因此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步兵武器裝備多,海、空軍和陸軍特種兵的武器裝備少,陳舊落後。尤其是飛機、軍艦少得可憐,坦克、大炮也為數不多。60架作戰飛機多達10個機種,有的已破舊不堪,有的缺少配件。
國慶大典之後,為了改善武器裝備,中共中央確定進口蘇式武器裝備。1949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劉少奇訪蘇時,於27日向斯大林、華西列夫斯基和布爾加寧等提出了向蘇聯購買飛機裝備等問題。經雙方商定,當年10月15日蘇聯飛機第一批進口。至年底,共進口各型飛機185架。朝鮮戰爭爆發後,我國加速了從蘇聯進口武器裝備的步伐。1950年和1951年,共接收了12個蘇軍航空兵師的裝備,進口了36艘蘇聯魚雷快艇。1953年6月4日,我國又和蘇聯簽訂了進口(含轉讓製造)81艘艦艇的協定。1951年至1954年間,還從蘇聯進口了60個步兵師的武器裝備和36個步兵師的輕武器。空軍從1950年10月至1954年初組建了多個航空兵師,擁有各型飛機3000多架,形成了包括殲擊、強擊、轟炸、偵察、運輸航空兵的空中力量。1954年和1955年,蘇聯軍隊從安東(今丹東)、沈陽和旅大地區撤回國內時,我軍有償接收了蘇軍1個潛艇基地、5個殲擊機師、1個轟炸機師、2個步兵師、1個機械化師、3個地面炮兵師、3個高射炮兵師等部隊的大部分武器裝備。
到1955年底,我國共進口和接收蘇式各種槍80餘萬支(挺),火炮1.1萬多門,坦克裝甲車輛3000多輛,飛機約5000架,艦艇約200艘(含轉讓製造部分),雷達和探照燈1400多部,無線電和有線電通信機1.2萬多部,舟橋15套,主要工程機械500多部,防化專用車輛100多輛,以及各種彈葯和配套裝備。
自從1956年7月19日,在東北沈陽,我國仿製生產的第一架殲擊機即殲—5型,首飛藍天成功。中國人民由此步入航空工業從仿製到自行研製、從弱到強的奮斗歷程。1956年以後,還進口了不少飛機、艦艇和其它個別裝備的仿製樣機。在進口蘇式武器裝備的同時,我軍先後成立了炮兵、坦克、空軍、海軍、工兵等學校。我國抓緊了軍工建設和武器裝備的生產。
1951年初,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為主任,代總參謀長聶榮臻、重工業部部長李富春為副主任的中央兵工委員會,根據朝鮮戰爭的需要,提出了提早進行兵工建設的方針,並於同年6月20日作出了《關於兵工建設問題的決定》。按照這個決定,1952年以前,軍工企業自製了一些輕武器和彈葯,修復了一部分舊雜式武器備裝備。從1953年起,逐步開始仿製蘇式武器裝備,先後新建和擴建了79個規模較大的軍事工廠,武器裝備的仿製和試制投入了生產。到1955年底,我軍利用進口和國產的武器裝備,換裝和新裝備了陸海空三軍師級單位。
至此,海軍和空軍的裝備已初具規模,陸軍特種兵的裝備也迅速發展起來,步兵的舊雜式武器裝備絕大部分被淘汰,基本上實現了武器裝備的制式化、全軍武器裝備的戰術技術性能比新中國成立時大大提高了一步。1959年,我國又自行研製了「59」式中型坦克,從而宣告了中國不能生產坦克的歷史結束。此時,我國航空工業短短建國十年內,自己研製出了超音速噴氣戰斗機和轟炸機。
共分四個階段!
一:武器裝備從以步槍為主的輕武器向以坦克、大炮、飛機為主的重武器轉變,實現了從少到多、從簡單到復雜、從步兵到諸軍兵種的飛躍,海、空軍武器裝備初具規模!
二:武器裝備從摩托化向機械化的轉變,諸軍兵種武器裝備尤其是空軍、海軍、二炮部隊的武器裝突飛猛進,基本實現了由進口化、引進化、仿製化到國產化、自製化、改進化!
三:武器裝備研製開始引進外國先進技術,挖掘自身國防科技潛力,實現了由機械化向電子化、信息化、通用化、自動化方向轉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走出一條中國式的武器裝備現代化!
四:以科技強軍戰略思想為指導,依靠自身科技、借鑒國外技術研製高技術武器裝備「殺手鐧」,集陸海空三軍和二炮高精尖新武器於一體的配套武器裝備系統,使現有武器裝備成為維持和平的堅強盾牌—陸地猛虎、大海膠龍、監天之鷹、長空利箭!
D. 新中國軍隊武器裝備的發展歷史
建國後把所有美式、日式裝備統一收回,重新配備,形成小規模的裝備制式化,簡化後回勤保答障難度;海空軍都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白手起家,無實際作戰能力,裝甲兵依賴繳獲坦克,作戰和後勤能力十分有限;
朝鮮戰爭中期,開始成建制引進蘇式裝備,但都是蘇聯二戰時的過時貨,空軍開始參戰,並直接引進噴氣戰績,形成一定作戰能力,裝甲兵和海軍還較弱;
1956後開始國產裝備制式化,56半、56沖開始裝備,大量國產火炮和坦克也開始生產,海軍開始引進大型戰艦,比如著名的四大金剛,空軍也大大加強,已經可以與美台進行空戰了,國防建設實現正規化、摩托化;
到八十年代末,81槍族開始裝備,裝甲兵實力得到加強,部隊實現機械化,但海空軍建設已經開始落後;
到現在,實行精兵策略,裝備換代很快,基本實現信息化、現代化,但各部隊作戰和訓練水平差距較大。
E. 中國陸軍未來的發展
你這個問題很大,涉及作戰定位、部隊組織、內部地位、武器裝備等多方面因專素
先來看中國屬陸軍的運用,中國的特點就是周圍環境多變,很難組建單一兵種。比如北方,以裝甲部隊為主,南方以山地作戰和叢林作戰為主,西部是沙漠地帶
沒法組建俄國式的單一兵種
其次,從人員總數上看,陸軍人數很多,但機動兵力不足,作戰兵力只有85萬
其三,從未來的權利上看,陸軍龍頭老大的位置正在逐步縮減
以這幾點為出發點,未來陸軍的總體定位是應對小規模沖突以及國土防禦
可能效仿美國,搞戰區制,沿海幾個戰區由於主要是空軍\海軍為主,司令員是空軍或海軍將領出任
在部隊編制上,走美國的模塊化路線,以合成營為基本戰術單位,戰時進行組合
消減省軍區、軍分區一級建制,消除冗員
在武器裝備上,強調數據鏈系統,輕重並舉,強調快速部署
後勤上盡量依託既有社會資源
在內部,縮減軍校和非戰斗機關
F. 中國的戰略武器的發展歷史與現狀
一、我國裝備發展狀況和經驗教訓
50年代,我國的武器裝備發展走過了一段仿製定型的歷程。僅陸軍裝備就仿製定型生產了各類武器、彈葯50多種,初步實現了陸軍武器裝備的國產化、制式化。這是我國近代武器裝備史上的一次飛躍,對人民軍隊的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和增強國防力量具有重大意義。在蘇聯政府全面毀約停援之後,我國完全走上了一條自力更生發展武器裝備的道路。在短短的12年裡,我國先後研製成功原子彈、導彈,常規武器裝備也從仿製走向自行設計製造。
改革開放為我國的武器裝備和科學技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贏得了難得的機遇。在技術引進方面,比較成功的範例是「旅滬」級艦船的建造和「強-5」強擊機的改進。廣大讀者都知道,這兩種型號的平台,都是我國自行設計和製造的。因此,就總體設計思想而言,完全體現了我軍武器裝備體系的特色。引進國外技術、規范必須在這個指導思想下加以改造、吸收並進行「系統集成」,使之成為我國裝備系統的一部分,絕不能照搬照套,否則將受制於人。
應該特別指出的是,任何國家的武器裝備現代化都不能依賴引進,核心技術、關鍵技術人家也不會賣給你。我們絕不排斥一切可能條件下的技術交流與合作,但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國防科學技術和武器裝備,爭取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
武器裝備的高、中、低檔搭配是世界范圍的一種普遍現象,各國軍隊無一例外。這方面,各國的差異很大。美國的高檔武器裝備也僅佔三分之一左右,中檔武器裝備的比例較大,低檔裝備的比例很小。俄羅斯則更重視高檔武器裝備的研製和出口,自己裝備的高檔裝備卻不多。我軍引進數量極少的高檔裝備,完全是為了適應我軍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的要求,使武器裝備的高、中、低檔的體系配置有所改善。值得一提的是,高、中、低檔武器裝備體系不僅表現為簡單的數量比例關系,而且也使它的內在質量配置更加合理。
武器裝備研製實行「一體化設計」是由於武器裝備越來越復雜、已經成為「系統」而提出來的。對於這樣一個龐大的系統,如果只考慮「打」的問題,而忽視運輸、技術保障等與「打」密切相關的問題,就不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即使裝備部隊了,也難以形成戰鬥力。因此,在發展武器裝備時必須嚴格實行「一體化設計」,保證使配套裝備、設施、儀器、儀表等能夠同步裝備部隊,迅速形成部隊戰鬥力。
然而多種原因會造成裝備研製周期過長,比如前期技術儲備不足、經費投入不到位、生產工藝落後,或者一味追求先進性造成設計方案一改再改從而延誤了時間等等。1957-1959年,美國三軍因論證不充分,就造成了裝備采辦過程中重復、過時而被取消的31種重要武器計劃,浪費了35億美元。70年代,美國國防采辦管理體制已經實現了高度集中統一,但仍有21種武器裝備的研製費超支21%以上。我國也有因技術儲備不足和生產工藝不過關而造成裝備研製失敗的事例。1958年,我國曾進行過「東風」107型和「東風」113型兩種高空高速殲擊機的設計試制,但因戰術技術要求過高,脫離當時航空科技與工業發展的實際水平,不得不中途停止研製,浪費了經費、資源和時間。這是一個值得吸取的教訓。
二、「殺手鐧」武器與體系對抗
「殺手鐧」是對敵具有巨大震懾作用,可以取得巨大殺傷效果的武器;體系對抗是全面發展陸、海、空軍和戰略武器,提高裝備體系的整體對抗能力。應該說這是兩種不同的發展武器裝備的思路,但兩者不對立。「殺手鐧」不是孤立的,而應當成為裝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殺手鐧」,是為了進一步完善裝備體系,並且可以帶動裝備體系更快地發展,使體系對抗的能力上一個檔次。在這方面我國是有成功經驗的,曾獨立自主地研製成功導彈、原子彈,填補了我國裝備體系中戰略核武器的空白,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鄧小平曾尖銳地指出,如果60年代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三個大國之一,就沒有這樣的地位。
體系對抗的思想,是90年代初期提出來的發展武器裝備的新思路。作為一個有幾百萬軍隊的大國,必須樹立「強敵對抗」的思想,從長遠的觀點出發,應當全面建設裝備體系。在軍費緊張、科技力量有限的條件下,可以有重點地發展幾種「殺手鐧」武器。但必須指出,武器裝備發展應當樹立大系統觀,絕不能在系統之外再去發展獨立的「殺手鐧」武器,而應當把「殺手鐧」作為裝備大系統的一部分,使「殺手鐧」和提高裝備體系的整體對抗能力統一起來。
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的「躍遷式」發展,是指在武器裝備發展過程中,跨越發達國家發展武器裝備的一個或二三個歷史階段,而直接瞄準世界先進水平的做法。通常情況下,軍事技術是很難實現「躍遷式」發展的,必須嚴格按照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的科研分類方法,堅持國內研究與技術引進相結合、近期與中長期相結合、重點發展與技術領域全面發展相結合的原則,為研製新武器和改進在役裝備提供必需的技術准備。
軍事技術可以通過國際交流加以引進,但引進的大都是二三流技術,而不是最先進的。如果沒有扎實的技術基礎,即使引進了最先進的軍事技術,也會因為國內的基礎差而無法實現消化、吸收,最終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更談不上「躍遷式」發展。武器裝備也是這樣,先進的武器裝備可以在國內雄厚的軍事技術基礎上研製,也可以從國外引進,經過消化、吸收,轉化為本國先進的軍事技術。但歸根結底,還是要把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的「躍遷式」發展建立在本國軍事技術發展的基礎上,不能指望「買」來的「躍遷式」發展。
至於「躍遷式」發展與循序漸進模式之間的效費比孰優孰劣,很難做出准確的判斷。但是,實施跨階段的「躍遷式」發展,是有很大風險的,常常會欲速不達。就我個人的看法,盡量不要做出超越階段的選擇。即使選擇,象有些人所說的跨越常規排水型艦隊模式,直接過渡到以大型導彈地效應飛艇和深V型艦船等平台為主的艦隊結構;跨越導彈垂直發射系統反導模式,直接發展射束武器和粒子束武器等新的反導模式,也必須進行科學的論證,慎重決策。因為各國還都有很多技術難點沒有突破,還要走很長的路。
三、發展高技術武器裝備是最終目標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武器裝備將朝著綜合化和高技術化的方向發展,體系將更加完善。槍械、火炮、坦克仍將是未來陸戰場上的主戰武器裝備,但其彈葯尤其是火炮和坦克炮彈葯將逐步實現制導化,武裝直升機已成為立體化陸戰場的空中打擊力量,作戰指揮也將實現自動化。作戰飛機的機載武器和火控系統將進一步完善,垂直/短距起降、無人駕駛飛機將加入對地攻擊的行列,電子對抗飛機、空中預警飛機、空中偵察飛機也將成為作戰飛機的一部分。
從長遠看,還是要發展高技術武器裝備,縮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這樣,既可以產生一種威懾作用,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一旦戰爭不可避免,還可以用高技術武器毀傷敵人,盡量減少己方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近年來的局部戰爭表明,技術優勢已成為一種戰爭優勢,擁有技術優勢的一方往往成為戰場上的勝者。因此,各國都十分重視發展高技術武器。
雖然從經濟的角度講,高技術武器的確有高投入和高風險的特徵。但是,它還有高經濟效益和高軍事效益的一面。如果簡單地對單件武器裝備的價格做比較,高技術武器裝備的價格的確顯得「十分昂貴」。但只要認真地算一筆細帳就會看出,高技術武器裝備的軍事經濟效益卻高出常規技術兵器十幾倍、幾十倍甚至上百倍。此外,常規技術兵器的戰場毀傷率是很高的,造成人員、裝備的損失也很慘重。高技術武器則不同,它實施非接觸式的遠程打擊,或在敵射界外實施攻擊,人員、裝備的損失很小。這筆帳算下來,恐怕就不會再認為高技術武器價格昂貴了,反而會感到它比常規技術兵器「便宜」得多。
用成熟技術改造大量現役裝備、彈葯,是大幅度提高裝備性能的有效方法。這方面成功的事例很多,最典型的如美國的B-52戰略轟炸機。眾所周知,B-52飛機於1948年立項設計,1952年交付部隊,1967年在越南戰爭中首次亮相投入實戰,在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中也都有上佳表現。B-52早已於1958年停止生產,但美軍堅持用成熟技術對其進行改造,現共有八種型號,使B-52飛機成為一株「常青樹」,也樹立了改造現役裝備的成功典範。
在普通航空炸彈上加裝制導裝置、可控彈翼及相應的控制設備,將其改裝成為精確制導彈葯,的確是大幅度提高現有普通航彈效費比的有效途徑,只要條件允許,就應當大力倡導並組織實施。但是,改造現役裝備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個必須是利用已成熟的技術,而不是重新研製;另一個是現役裝備確有改造價值,兩個條件缺一不可。否則,不但不能提高現有裝備的效費比,反而會增加新的投入,造成新的浪費和負擔。
G. 中國武器發展史
1896年,湖北總督張之洞創建的漢陽兵工廠,生產出了中國第一支步槍「漢陽造」。也就是我們經常在小說里看到的紅軍手裡的「老套筒」。1929年,東北王張作霖的沈陽兵工廠亦能生產、仿製步槍、輕重機槍。沈陽兵工廠是當時中國最大、最先進的兵工廠。1935年,國民政府在德國的幫助下,仿製了一款德國毛瑟步槍,後來命名為「正中步槍」。新中國成立後,主要是仿製蘇式武器如:54、56式步槍、沖鋒槍,喀秋莎火箭炮,薩姆式防空導彈。在蘇聯的幫助下,空軍仿製了米格15噴氣戰斗機,我們空軍現在天上飛的殲7也是仿製蘇米格21的產品。海軍除了蘇聯援助我們的四艘驅逐艦(舊艦),在北海艦隊號稱「四大金剛」外,主要是仿製一些蘇式的魚雷快艇、獵潛艇類。我們當時生產的魚雷快艇大都是木殼的。進入九十年代以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步伐不斷加快,國力提升,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中國的軍工產業迎來了脫胎換骨爆發式的發展。逐步擺脫了仿製的模式,走出了一條獨立自主科學發展的道路,我們先後研製列裝了空軍;殲8、殲10、飛豹戰斗轟炸機,四代機殲20的橫空出世代表中國空軍的研製水平已進人世界最先進的行列。海軍:我們的核潛艇093、094,我們的不依賴空氣的lp常規動力潛艇完全有能力在美國的太平洋東西兩岸游弋。驅逐艦、護衛艦,特別是170、171驅逐艦的列裝,使我們的海軍有了真正意義的防空能力。陸軍:我們的遠程火箭炮完全有能力覆蓋整個台灣島,是那些台獨分子的夢魘。99A坦克,可以和世界上任何坦克較量而絲毫不落下風。而我們的反坦克利器「末敏彈」的研製成功又是這些鋼鐵怪獸變成了「死老鼠」。我們的二炮是一支世界上任何敵人都不敢小覷的強大力量,它是我們祖國的鎮宅寶劍,有了它,我們就可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總之,中國的武器裝備在經過了幾代人的艱難的探索、厚積薄發,迎來了美好的春天。向那些科學家、祖國的功臣、民族的脊樑致敬!!。
H. 中國陸軍裝備
二十年多前我當兵時,野戰步兵單兵裝備全套有以下:一是作戰裝備。武器裝備:五六式沖鋒槍一支,彈匣5個,子彈150發;67式手榴 彈4枚;67式匕 首一把。工兵裝具:63式工兵鍬/鎬一把;工兵蒙布片一塊;TN T200g葯塊2塊,導 火索30公分,拉火管4枚,雷 管4枚;65式發煙/瓦 斯彈1枚;探雷針1支。防護裝具:65式防 毒面具一個;解淋針2支;急救葯袋一個,內有63式急救包兩個。生活裝具:62式軍用水壺一個,「雷鋒」挎包一個,軍用搪瓷杯一個。戰斗裝具:56式子彈帶一個,5米尼龍繩(救生繩,帶抓鉤或單勾)1根;65式鋼盔1頂;作訓服一套;67式解放鞋一雙。二是指揮裝備(班長用)。指揮旗/哨一個;67式指北針1個;1:50000地域軍用地圖一張。三是攜行裝備。生活被裝:軍被、褥、床單、雨衣、雨布各1床/件;細寬背包帶各1根;軍用解放鞋一雙;襯衣褲等內衣一套。作戰裝備:備用彈30發。維護裝具:擦槍油壺、油布,簡易維修工具等一套。生活用具:5公斤干糧袋一個。(如果野營單兵訓練,還有一個班一頂或兩頂帳篷,小型炊事用具等等)。四是運行裝具。換季衣物、不便攜行的裝備或裝具。我們那個時候野營拉練,一個戰士全副武 裝的重量總計步槍手38公斤,輕機槍手/副手41公斤/39公斤,火箭筒發射手/副手35公斤/33公斤。如果加上帳篷、炊事用具和為炮兵、高 射機槍等攜帶的彈 葯,那重量更加大。91年在陸軍指揮軍校拉練時進行承重,我隨身攜帶15天作戰、生活用量達到62公斤.。想想吧,這樣的單兵機動性怎麼能和美軍單兵相比。98年我接受新裝具,我們甲種值班部隊換裝後,稍微好一點。我的全套裝備是:95式步槍一支,刺刀一把,子 彈150發;80式沖 鋒手槍一支,子 彈60發;(戰士沒有手槍,但是有四枚87式手榴 彈)軍用指北針一個,單兵終端一部(其實就是單兵電台,好聽是終端,其實只有4個頻率,非常容易被干擾),望遠鏡一部;急救葯盒一個,單兵壓縮食品一盒(一盒為200克,為一天用量,不像以前,一頓就要800克)。軍用地圖1:100000一張,防 毒面具一個。此外戰士還有槍榴 彈兩枚、組合工兵裝具一套。背囊一個內有被褥和鞋子以及內衣褲等,等等。算下來,我的裝具總重是17公斤,戰士大約在22公斤左右,比以前減少一半,主要減少在槍支、彈葯,鋼盔生活裝具等等,比如150發7.62步槍 彈為2400克,加上170克的5個彈夾,共重3250克,而5.8毫米彈 葯150發為1545克,5個88克工程塑料彈夾共重1985克,減少1265克。67式手榴 彈4枚,每枚中540克,共2160克,而87式手榴 彈僅270克,整整減少一半重量,56式子 彈帶重580克,而95式子 彈帶僅230餘克,減少一半以上。還有一個戰士3天食品是5.4公斤,而壓縮食品3天僅600克。再說帳篷,四人一頂的防雨油布帳篷重近6公斤,而87式四人帳篷全套才860克,僅為過去的七分之一。不過還是比較重。現在的戰士裝具總重並沒有多少變化,但是攜帶東西更多,裝具更全。現在一個美軍士兵作戰裝備為11.8公斤,與我們過去的12公斤差不多,但是他們的裝具更加科學更加先進,比如單兵終端,士兵可以直接與總統通話,我們剛剛達到,而美軍二十年前的海灣戰爭就有了。美軍身上重量最大的不是武器裝 備,而是電池。
I. 中國陸軍武器裝備大全,你見過多少
J. 中國陸軍現役裝備
我主要寫坦克和戰車吧主要包括:85式履帶裝甲車車族(包括裝甲輸送車,步兵戰斗車,裝甲指揮車裝甲搶修車。裝甲救護車,NVH-1步兵戰斗車,炮兵指揮車,82毫米自行迫擊炮,120毫米自行迫擊炮,122毫米自行榴彈炮,30管130毫米自行火箭炮,804森林消防車。)
NFV1步兵戰斗車,
86式步兵戰斗車,
90式履帶裝甲車車族(包括:步兵戰車,裝甲指揮車,救護車,120毫米自行迫擊炮車,82毫米迫擊炮車,火器發射車,反坦克彈道發射車,裝甲搶救車和D30型122毫米自行榴彈炮);
WZ551輪式裝甲車,ZSL92式輪式步兵裝甲車。
步戰車各諸元:85式裝甲運兵車:戰斗全重13。6噸,乘員+載員為2+13;主要武器:12。7毫米機槍;彈葯發數1050。
85式步兵戰斗車:戰斗全重14。0米;乘員+載員為3+8;主要武器:73毫米滑棠炮;彈葯發數為40發。NVH1步兵戰斗車:戰斗全重為16。0;乘員+載員為3+8;主要武器為25毫米機關炮;彈葯發數為500
NFV-1步兵戰斗車:乘/載員:3+8
車全重:13。6噸;單位功率:21。5馬力/噸;、最大車速:65/千米;最大行程:460千米;武器:25毫米機關炮一門;7。62毫米機槍一部。
86式步兵戰斗車:戰斗全重:13。3噸;成員:3人;載員:8人;車高:1。92米;最大公路時速:65千米;水上時速:7。8千米;主要武器:1門73毫米低膛壓滑膛炮;一具彈道發射架,可打擊3000米距離上的目標;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
ZSL92式輪式步兵裝甲車:戰斗全重:15。8噸;成員:3人;載員:9人;裝一門25毫米高平兩用機關炮;可水陸兩用;公路最大時速:85公里/小時;全車配有集體三防和自動滅火裝置,採用防彈輪胎。擊中後仍可行駛1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