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裝備 > 中國特色的抗日戰爭軍事理論

中國特色的抗日戰爭軍事理論

發布時間:2021-02-22 23:33:50

A. 軍事理論抗戰70周年1500字論文

畢業論文的撰寫及答辯考核是順利畢業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衡量畢業生是否達到要求重要依據之一。但是,由於許多應考者缺少系統的課堂授課和平時訓練,往往對畢業論文的獨立寫作感到壓力很大,心中無數,難以下筆。因此,就畢業論文的撰寫進行必要指導,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畢業論文是應考者的總結性獨立作業,目的在於總結學習專業的成果,培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文體而言,它也是對某一專業領域的現實問題或理論問題進行科學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義的論說文。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可以分兩個步驟,即選擇課題和研究課題。
(二)、選好課題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研究課題,研究課題一般程序是:搜集資料、研究資料,明確論點和選定材料,最後是執筆撰寫、修改定稿。
第一、研究課題的基礎工作——搜集資料。考生可以從查閱圖書館、資料室的資料,做實地調查研究、實驗與觀察等三個方面來搜集資料。搜集資料越具體、細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資料的文獻目錄、詳細計劃都列出來。首先,查閱資料時要熟悉、掌握圖書分類法,要善於利用書目、索引,要熟練地使用其他工具書,如年鑒、文摘、表冊、數字等。其次,做實地調查研究,調查研究能獲得最真實可靠、最豐富的第一手資料,調查研究時要做到目的明確、對象明確、內容明確。調查的方法有:普遍調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調查的方式有:開會、訪問、問卷。最後,關於實驗與觀察。實驗與觀察是搜集科學資料數據、獲得感性知識的基本途徑,是形成、產生、發展和檢驗科學理論的實踐基礎,本方法在理工科、醫類等專業研究中較為常用,運用本方法時要認真全面記錄。
第二、研究課題的重點工作——研究資料。考生要對所搜集到手的資料進行全面瀏覽,並對不同資料採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如閱讀、選讀、研讀。
第三、研究課題的核心工作――明確論點和選定材料。在研究資料的基礎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根據選題,確立基本論點和分論點。提出自己的觀點要突出新創見,創新是靈魂,不能只是重復前人或人雲亦雲。同時,還要防止貪大求全的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復述已有的知識,那就體現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
第四、研究課題的關鍵工作――執筆撰寫。下筆時要對以下兩個方面加以注意:擬定提綱和基本格式。
第五、研究課題的保障工作――修改定稿。通過這一環節,可以看出寫作意圖是否表達清楚,基本論點和分論點是否准確、明確,材料用得是否恰當、有說服力,材料的安排與論證是否有邏輯效果,大小段落的結構是否完整、銜接自然,句子詞語是否正確妥當,文章是否合乎規范。

B. 中國抗日戰爭經驗教訓及青年愛國

中國抗日戰爭,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與一個法西斯強國間的生死之戰。最後,大而弱的中國打敗了小而強的日本,這是弱國打敗強國的典型範例。為什麼一個弱國能夠打敗強國?其成功的經驗極其豐富,擇其要旨而言,主要有以下幾點:
愛國主義得到了空前的激發

中國之所以能夠取得這場長達14年之久、規模空前的全民族抗戰的完全勝利,主要是由於百餘年來帝國主義侵略和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斗爭造成的民族覺醒和團結的程度超過了中國歷史上任何時期。這突出表現為,在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較以前任何時代都表現得更強烈、更廣泛、更持久、更具戰斗性,它超越了階級、階層、政黨、地方實力派和不同軍事集團的常規范疇。它既不同於中國歷史上如宋朝岳飛、文天祥的「忠君報國」的愛國主義,也有別於近代「義和團」的狹隘民族主義的愛國主義。抗日戰爭時期的愛國主義具體表現為:愛國須抗日,抗日即愛國,這成為全民族不同階級、階層、政黨、派別和各軍事集團的共同信條。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能夠建立、發展和壯大、堅持與鞏固,其核心是,在日本軍國主義滅亡中國的緊要關頭,中國各階級、階層、政黨、派別和各軍事集團均以民族、國家利益為重、至上,自覺地使自己的利益服從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這個最高的民族利益,為祖國的危亡、民族的命運,捐棄前嫌,團結一致,攜手並進,共赴國難。這是中國歷史上任何朝代都沒有出現過的現象。抗日戰爭使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但同時又對中國人民的覺醒和團結起到了極大地促進作用,它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的一切偉大的斗爭都不能與之比擬。

中國共產黨起了中流砥柱作用

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是代表中華民族覺醒的中堅、先驅者和凝聚核心。當時,日本帝國主義面對的主要對手,不是甲午戰爭的清朝政府,也不是簽署21條不平等時的袁世凱政府和「九一八」事變後坐視東北三省淪陷的蔣介石國民黨政府,而是一個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以國家和民族解放為已任的中國共產黨。建立、鞏固和發展由中國共產黨倡導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共產黨從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首先提出了武裝抗日的愛國主義主張和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思想。此後,我們黨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促進全國性抗戰,進行了艱苦的努力,不斷調整政策,將「抗日反蔣」改變為「逼蔣抗日」及至「聯蔣抗日」,從而促成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中國從內戰走向抗日的轉折點,推動了國共兩黨的第二次合作,最終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針對國內出現分裂、倒退的危險傾向,我們黨提出了「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策略方針和又聯合又斗爭的總政策,從而有效地阻止了時局的逆轉,維系了國共合作和團結抗戰的局面,一直堅持到抗戰勝利。

實行了正確的戰略方針及作戰原則

全國抗戰開始後,中國共產黨和一些愛國的有識之士,為提出符合中國國情的抗日軍事戰略方針進行了艱辛的理論探索。1937年8月上旬,在國民黨政府召開的南京國防會議上,應邀出席的中共代表周恩來、朱德、葉劍英就全國抗戰的戰略方針和作戰原則提出:全國抗戰在戰略上要實行持久防禦,在戰術上應採取攻勢;一線臨戰戰區適時由陣地戰轉為運動戰,同時在日軍之翼側的後方組織民眾開展游擊戰,破壞敵人的交通運輸,牽制和消滅敵人。中國共產黨的上述方針、原則及其戰法,對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制定全國抗戰方略產生了積極影響。1937年8月18日,蔣介石正式宣布持久抗戰的作戰原則。他說:「倭寇要求速戰速決,我們就要持久戰消耗戰。」8月20日,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頒發《戰爭指導方案》,正式確定「以持久戰為基本主旨,以空間換時間,逐次消耗敵人,以轉變形勢,爭取勝利」的戰略方針。在國共兩黨共識的基礎上,中國抗日戰爭實行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正式形成。

1938年5月至6月,毛澤東在總結抗戰10個月之經驗時撰寫並發表了《論持久戰》和《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等重要著作,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闡明了抗日戰爭的性質、特點、發展進程和勝利前途,以及游擊戰爭的戰略地位。中國抗日戰爭特別是敵後抗戰的實踐,正是按照毛澤東持久戰的戰略思想和游擊戰理論,一步步走向了勝利,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跡。抗日戰爭的歷史說明,先進的軍事理論,對弱國打敗強國,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有著不可估量的指導作用。

當然,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廣泛支援,世界反法西陣線的浴血奮戰,也是中國抗戰取得勝利的重要外部條件。

^_^望採納

C. 中共領導的全民族抗戰的軍事理論綱領主要體現在什麼上科學論證了抗日戰爭的發

全民族抗戰以來,毛主席認真分析中日之間的情況,撰寫了《論持久戰》。認為中國抗戰的根本是堅持持久戰,用人力和空間與日軍周旋。

D. 求救變態的軍事理論啦、!!! 抗日戰爭之後,日本把台灣交個中國,卻私自吧釣魚島畫入日本版圖,這個對嗎

第一,復日本是違反了戰爭法當中的制一款法律,大概內容戰敗國給戰勝國領土分配的問題上沒有任何商量,因為你輸了。就拿台灣、釣魚島問題,第一我 國對台灣、釣魚島有無可爭辯的主權均屬於我國領土,雖然在中日甲午海戰中,我割讓澎湖列島、釣魚島、台灣島。領土給日但是二戰之後中國就明確釣魚島回歸既然顯然日本這是不合法的。而且日本就會欺軟怕硬。在北方四島問題上俄羅斯就給我們上了一課。日本與俄羅斯、韓國、中國都有領土問題!他除了依靠美佬給它撐腰,什麼都不行!

E. 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祭軍事理論論文1800字

一、選題 選題在學術論文寫作中具有頭等重要的意義。這是因為,只有研究有意義的課題,才能獲得好的效果,對科學事業和現實生活有益處;而一項毫無意義的研究,即使研究得再好, 論文寫作得再美,也是沒有科學價值的。錢學森教授認為:「研究課題要緊密結合國家的需 要。……在研究方法上要防止鑽牛角尖,搞煩瑣 哲學 。 目前 在 社會 科學中,有的人就古人的 一句話大作文章,反復考證,寫一大篇論文,我看沒有什麼意思。」因此,我們要選擇有科 學價值的課題進行研究和寫作。那麼,應該根據哪些原則來選題呢?
(一)具有科學性。它應包括:急待解決的課題;科學上的新發現,新創造;學科上短 缺或空白的填補; 通行說法的糾正;前人理論的補充;等等。
(二)有利於展開。指的是:要有濃厚的興趣;能發揮業務專長;先易後難,大小適中; 已佔有一定的資料;能得到導師指導;在一定時間內能完成;對題目加以限定。
注意事項
1、摘要中應排除本學科領域已成為常識的內容;切忌把應在引言中出現的內容寫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對論文內容作詮釋和評論(尤其是自我評價)。
2、不得簡單重復題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題名是《幾種中國蘭種子試管培養根狀莖發生的研究》,摘要的開頭就不要再寫:「為了……,對幾種中國蘭種子試管培養根狀莖的發生進行了研究」。
3、結構嚴謹,表達簡明,語義確切。摘要先寫什麼,後寫什麼,要按邏輯順序來安排。句子之間要上下連貫,互相呼應。摘要慎用長句,句型應力求簡單。每句話要表意明白,無空泛、籠統、含混之詞,但摘要畢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電報式的寫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4、用第三人稱。建議採用「對……進行了研究」、「報告了……現狀」、「進行了……調查」等記述方法標明一次文獻的性質和文獻主題,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為主語。
5、要使用規范化的名詞術語,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新術語或尚無合適漢文術語的,可用原文或譯出後加括弧註明原文。
6、除了實在無法變通以外,一般不用數學公式和化學結構式,不出現插圖、表格。
7、不用引文,除非該文獻證實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8、縮略語、略稱、代號,除了相鄰專業的讀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現時必須加以說明。科技論文寫作時應注意的其他事項,如採用法定計量單位、正確使用語言文字和標點符號等,也同樣適用於摘要的編寫。摘要編寫中的主要問題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現引文,無獨立性與自明性;繁簡失當。

F. 抗日戰爭期間的先進軍事文化有何特殊價值

啥叫先進的軍事文化我不太明白,但是就我太祖的軍事理論來說,韓戰及之版後的戰爭中都得到權了充分的應用。說到近處,最近敘利亞的沖突政府軍的縱深穿插,分割包圍打法就很社會主義,有的朋友說是我軍的顧問去坐鎮指揮,也不知是真的假的。若是真的,那可以說的抗戰時期軍事思想的延續。還有個人值得一提的是日軍。日軍的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俗稱歪把子)盡管故障很多,但是該型號機槍的彈葯和供彈具與日軍友坂三八式步槍通用,依靠六個步槍橋夾供彈,使得日軍的班組火力補給方便,在當時屬於比較先進的模塊化思想。如今的武器都在應用該思想

G. 軍事理論論述題,甲午中日戰爭之後已經過了120年

夾在中、俄、美三強之間的小日本,根本沒有軍事擴張的空間,即使日本重新出現一個軍國主義的政權,也完全沒有冒險一搏的資本,根本不會也不能夠發動戰爭。
不能套用古代的經驗看來地球村時代的問題。

H. 中國游擊戰術被世界公認為十大軍事理論之一,對嗎

中國的洗臉刷牙戰術也被世界公認為十大日常行為之一

I. 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起到的是什麼作用

中國共產黨以及其領導的人民武裝逐步成長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強脊樑和核心力量,成為中華民族團結抗戰中的堅不可摧的中流砥柱。
一、中國共產黨首先提出武裝抗日的愛國主義主張,率先吹響了抗日的號角,主動履行抗日救國承諾,迅即擔負起號召和領導中國人民武裝抗日的歷史責任。
1931年,日本法西斯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事變,開始了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當時主導全國政權的國民黨蔣介石政府卻置國家民族的危亡於不顧,處境艱難的中國共產黨則首先提出武裝抗日的愛國主義主張,率先吹響了抗日的號角。
「九•一八」事變後,抵抗日本侵略已成為中華民族的頭等大事。然而,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國民黨蔣介石政府卻置國家民族的危亡於不顧,頑固推行「絕對不抵抗」和「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誤國政策。與國民黨的態度和立場截然不同的是,此時處境艱難的中國共產黨首先提出了武裝抗日的主張。「九•一八」事變後的第3天,中共中央和中華蘇維埃即分別發表《中國共產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佔領東三省事件宣言》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工農革命委員會為滿洲事變宣言》。隨後,中共中央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又接連發表《中央關於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滿洲事變的決議》、《中國共產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東三省第二次宣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對日戰爭宣言》和《關於動員對日宣戰的訓令》等一系列正式文件,深刻揭露日本企圖把中國變為其殖民地的罪惡目的,強烈譴責國民黨蔣介石政府「不抵抗」的賣國政策,提出以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以求得中華民族徹底的解放和獨立的政治主張;號召全國人民動員起來,武裝起來,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者;宣布中國工農紅軍准備與日本侵略者直接作戰。
為履行武裝抗日政治承諾,中國共產黨迅速派出楊靖宇、周保中等一批重要幹部到東北,組織抗日游擊隊直接打擊日本侵略者。此後,中國共產黨還對「一•二八」淞滬抗戰、察哈爾抗戰、綏遠抗戰等局部抗日戰爭給予堅決支持,並派出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指揮紅軍為進入抗日前線東征。在上述英勇抗日斗爭中,方誌敏等一批傑出的共產黨人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武裝抗日的號召和履行武裝抗日的行動,得到了全國人民的衷心擁護和熱烈響應,有力地推動了全國抗日斗爭的進程,為全民抗日統一戰線形成奠定了輿論基礎和群眾基礎。
二、中國共產黨全力倡導並積極促成了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全力維護和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抗日戰爭的勝利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鞏固和發展,是不可分離的。可以說,沒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就沒有全國抗戰,就沒有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中國共產黨顧全大局,以民族利益為重,毅然捐棄前嫌,倡導和推動國共合作,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共產黨根據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為主要矛盾,國內階級矛盾已下降到次要和從屬地位的重大變化,最先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思想,並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1935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發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比較完整地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有力地推動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窯堡會議批判了黨內「左」傾關門主義的錯誤,進一步確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總路線。會後,毛澤東在瓦窯堡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系統地闡明了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理論和政策,提出「黨的任務就是把紅軍的活動和全國的工人、農民、學生、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的一切活動匯合起來,成為一個統一的民族革命戰線。」要求黨和紅軍要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充當發起人和堅強的台柱子,並且強調黨要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發揮領導作用。瓦窯堡會議後,中國共產黨一方面大力促進全國抗日救亡的群眾運動,一方面積極開展對國民黨上層、各地方實力派和愛國人士等社會各方面的統戰工作。中國共產黨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還不斷調整對蔣介石集團政策,將「抗日反蔣」改變為「逼蔣抗日」及至「聯蔣抗日」,從而促成1936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有力地推動了國共兩黨的第二次合作,成為扭轉中國時局的樞紐。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了《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廬山談話」承認中國共產黨合法地位。至此,由中國共產黨倡導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中國共產黨始終以民族的根本利益為重,相忍為國,顧全大局,堅持維護和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從而根本保證了全民族抗戰能夠進行到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僅僅建立是遠遠不夠的,它的維護和鞏固是關系著全民族能否堅持抗戰到底的這個至關重大問題。1938年10月,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由於日本的誘降和英美的勸降,國民黨蔣介石集團逐漸採取了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自1938年9月至1944年3月間,國民黨先後共動用190萬軍隊,製造反共摩擦約2,500餘次,其中還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嚴重削弱了持久抗戰的力量,國共合作抗日的局面面臨著破裂的危險。針對國內出現的妥協、投降、分裂和倒退的危險傾向,中國共產黨在統一戰線中,提出了「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策略方針和又聯合又斗爭的總政策。針對國民黨內出現的反共降日逆流,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堅持抗戰,反對妥協;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三大政治口號。對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軍事摩擦和軍事進攻,採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則,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中國共產黨緊緊把握階級斗爭必須服從於民族斗爭的原則,妥善處理國共兩黨關系,既粉碎了敵、偽、頑分裂統一戰線的種種陰謀,打退了國民黨的反共高潮,又維護和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保持了國共合作和團結抗戰的局面,從而保證了全民族抗戰能夠進行到底。
三、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回答了人們頭腦中存在的種種疑慮,極大地增強了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指明了正確的道路。
制定正確的抗戰路線和戰略方針,是取得抗戰勝利的基本保證。全國抗戰爆發前後,中國共產黨和一些愛國的有識之士,為提出符合國情的抗戰路線和戰略方針進行了艱辛的理論探索。
中國共產黨科學地提出了實行全國總動員,全國人民、政府和軍隊團結一致進行全民抗戰的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戰略總方針。全國抗戰開始後,中國共產黨根據敵強我弱、敵小我大、敵之戰爭非正義性、我之戰爭正義性、敵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等基本特點,針對國民黨當局不願發動與武裝人民群眾而實行一條單純政府與軍隊的片面抗戰路線和消極防禦的戰略方針的情況,及時提出了全國抗戰所應實行的正確路線和所應採取的戰略方針與作戰指導原則。1937年7月8日,中國共產黨在向全國的通電中就指出:「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23日,毛澤東在《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一文中又指出:「民力和軍力相結合,將給日本帝國主義以致命的打擊。民族戰爭而不依靠人民大眾,毫無疑義將不能取得勝利。」為了促使國民政府軍事當局迅速制定出正確的戰略方針和作戰指導原則,中共中央於「七•七」事變後不久,就提出《確立全國抗戰之作戰計劃及作戰原則案》,強調全國抗戰的戰略基本方針是持久的防禦戰,但在戰役上以速決戰為原則;作戰的基本原則是運動戰,避免持久的陣地消耗戰;而在戰役的指導上應是外線作戰;在敵之側後廣泛開展游擊戰,配合正面主力殲敵。1937年8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洛川會議分析了中日戰爭敵強我弱的形勢,指出了抗日戰爭的艱苦性和持久性,正式確定了「全面全民族的抗戰」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以及紅軍的戰略任務和戰略方針。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也在作戰指導計劃中,確定了以持久戰為主旨的戰略方針。
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在全國人民面前展現出一幅完整的藍圖,清晰而有說服力地描繪出戰爭發展的全過程,回答了人們頭腦中存在的種種疑慮,使全國人民明確了進行抗戰的道路,極大地增強了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1938年5~6月,毛澤東在總結抗戰10個月之經驗時,撰寫並發表了《論持久戰》和《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等重要著作,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闡明了抗日戰爭的性質、特點、發展進程的規律和勝利前途,以及游擊戰爭的戰略地位。《論持久戰》科學預見持久抗戰將經過戰略防禦、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指出通過這3個階段,中國將由劣勢到平衡到優勢,日本則將由優勢到平衡到劣勢。其中,戰略相持階段是整個戰爭轉變的樞紐,中國將在此階段中獲得轉弱為強的力量。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方針,指明了奪取抗戰勝利的唯一正確道路,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抗日的信心。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全面全民族抗戰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是唯一能使弱國打敗強國奪取抗日戰爭勝利的正確的抗戰路線和戰略總方針。中國抗日戰爭特別是敵後戰場抗戰的實踐,正是按照毛澤東持久戰的戰略思想和游擊戰理論,一步步走向了勝利,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觀。抗日戰爭的歷史說明,先進的軍事理論,對弱國戰勝強國取得戰爭的徹底勝利,有著不可估量的指導作用。
四、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開展敵後游擊戰爭,開辟敵後戰場,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並使敵後戰場逐步上升為全國抗戰的主要戰場,對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起了決定性作用。
全國抗戰開始後,中國共產黨果敢地提出了黨所領導的人民軍隊必須實行由國內革命戰爭的正規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游擊戰的軍事戰略轉變。
中國共產黨迅速挺進敵後,擔負起開辟敵後戰場,創建抗日根據地,壯大人民抗日武裝力量,在戰略上配合正面友軍作戰的戰略任務,與正面戰場相配合,構成對日軍兩面夾擊的戰略布局。抗戰伊始,毛澤東獨具慧眼,充分認識到游擊戰在抗戰中的戰略地位,較早地提出了「深入敵後,開展游擊戰爭」的戰略方針。1938年5月、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他在總結華北抗戰經驗的基礎上,對八路軍作戰的戰略方針作了科學的概括,第一次公開提出「基本的是游擊戰,但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的戰略方針,並在《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全面地闡述了抗日游擊戰爭戰略方針的基本要素,真正把游擊戰提高到戰略地位加以考慮和運用。這是中國共產黨對於抗日戰爭和軍事理論的一個傑出貢獻,是一個偉大創舉。中國抗日戰爭同時在正面與敵後兩個戰場進行,既有統一的戰略目標,又各自獨立對敵作戰,相互依存和配合,這是中華民族在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戰爭中的偉大創舉。敵後戰場的開辟,鉗制故人大量有生力量,捆住敵人手腳,遏制敵人戰略進攻勢頭。這不但挫敗了日軍「速戰速決」的戰略企圖,挽救了抗戰危局,促進戰略防禦階段向戰略相持階段轉變,而且打亂了日軍作戰前線與後方的劃分,變戰略內線為戰略外線,變戰略包圍為戰略反包圍,構成了對日軍兩面夾擊的有利戰略態勢。兩個戰場同時存在,分散了敵人的力量,使其顧此失彼。正面戰場的堅持,敵後戰場的強大,它們組合在一起使日軍陷人長期戰爭的泥潭而無法自拔。抗戰八年,兩個戰場共進行重大戰役200餘次,大小戰斗20萬次,共殲日軍150餘萬人、偽軍118萬人,接受投降日軍128萬人、偽軍146萬人。不難想像,如果只有一個戰場,那麼敵人就可毫無顧忌地集中全力於一線作戰,並且可以充分利用其佔領區的人力、物力資源,不斷增強戰爭力量,實現其「以戰養戰」、「以華制華」的戰略企圖。果真如此,那麼抗日戰爭的進程和結局可能是另一種情形。
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兩個戰場上,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力量、作用朝相反方向演變,抗戰初期正面戰爭是主戰場,從抗戰中期到抗戰後期,主戰場發生了轉化,敵後戰場逐漸成為主戰場。這種轉化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主客觀的基本條件和深刻原因的。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日軍為了確保其佔領區,採取對國民黨以政治誘降為主、集中力量對付在敵後的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力量。其主力逐步由正面戰場轉向敵後戰場。戰爭進到後期,兩個戰場的地位發生了新的變動。就在這時,正面戰場豫湘杜戰役大潰敗,後方區域更加縮小。敵後戰場則正在開展攻勢作戰。敵後游擊戰爭坦負起了抗擊日軍的主要任務,敵後戰場成為中國抗戰的主要戰場。據統計,敵後戰場抗擊侵華日軍的比例,1938年是58.8%,1939年是62%,1940年是58%,1941年是75%,1942年是63%。這5年中,還一直抗擊著全部偽軍。1943年抗擊侵華日軍的58%,偽軍的90%;1944年抗擊侵華日軍的64%,偽軍的95%;1945年則抗擊侵華日軍的69%,偽軍的95%。兩個戰場的地位和作用,客觀地表現了國民黨與共產黨在抗日戰爭的地位和作用。中國共產黨堅持敵後游擊戰爭,抗日根據地,具有對整個抗日戰爭局勢起決定意義的戰略地位和其他任何事物不可替代的戰略作用。
五、中國共產黨的清明政治實踐和英勇抗日行動為全國人民樹立了光輝榜樣,提供了全新的政治選擇,鼓舞了廣大人民群眾抗戰熱情,喚醒了中國人民民族覺醒和戰斗精神。
中國之所以能夠取得這場規模空前的全民族抗戰的完全勝利,是由於百餘年來帝國主義侵略和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造成的民族覺醒,而集中代表中華民族覺醒的政治力量和中堅、先驅者和凝聚核心,就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人民軍隊。
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成為凝聚人民力量的傑出組織者和鼓舞者,成為領導民族解放和振興的堅強核心。在八年抗戰中,在整個抗日戰爭中,從黨的高級幹部、人民軍隊的高級將領到普通共產黨員,同人民群眾和廣大戰士團結在一起,戰斗在一起,同生死共命運,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譜寫了一曲曲壯麗凱歌。日軍所面對的主要對手,已不是甲午戰爭時的清政府,也不是簽署21條時的袁世凱和「九•一八」事變時坐視東三省淪陷的國民黨蔣介石政府,而是一個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以國家和民族解放為己任的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戰,是典型的人民戰爭,也是世界戰爭史上最艱苦的事業。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堅決依靠人民群眾、堅持人民戰爭和實行「基本的是游擊戰,但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的戰略方針,敵後抗日軍民發揚高度的英勇犧牲精神,以襲擊戰、伏擊戰、交通破襲戰、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水上游擊戰和「敵進我進」等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與日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反「掃盪」、反「蠶食」、反「清鄉」、反「囚籠政策」、反「治安強化」等斗爭,堅持和發展了敵後抗戰,敵後戰場逐步發展為全國抗戰的主要戰場,八路軍、新四軍、華南抗日游擊隊和東北抗日聯軍等人民抗日武裝成為中國抗日戰爭的主力軍。
反觀正面戰場,由於其最高當局推行錯誤的抗戰路線、方針、政策,因而愈戰愈弱,由主要戰場變為次要戰場,在八年抗戰中喪失國土達279萬平方公里,使國家民族遭受慘重損失。作為掌握全國政權的國民黨蔣介石集團是難辭其咎的。人民贏得了戰爭,戰爭教育了人民。中國人民從抗戰中認清了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的反動本質,把國家、民族的未來希望寄託在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的身上。人心的向背,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在抗戰勝利後由其挑起的內戰中遭到慘敗的種子,早在抗戰中就由他自己埋下了。敵後戰場實行正確的抗戰路線、戰略方針和各項政策,因而,從無到有,由小到大,越戰越強,不僅在奪取全民族抗戰勝利的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而且為抗戰勝利後中國兩種命運、兩種前途的決戰,奠定了勝利基礎。
在歷時八年的全國抗戰中,敵後抗日軍民共作戰12.5萬余次,殲滅日偽軍170餘萬人,解放國土100餘萬平方公里,人口1.2億,建立了遍及華北、華中和華南等19個省區的19塊抗日根據地,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游擊隊等人民武裝的主力部隊發展到120餘萬人,民兵發展到260餘萬人。同時,敵後抗日軍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部隊傷亡60餘萬人,解放區人民群眾傷亡600餘萬人。歷史公正地說明,中國共產黨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決定性貢獻。這個決定性貢獻,奠定了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的基礎。沒有中國共產黨作為中華民族團結抗日的核心、中堅,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是不可想像的。中國共產黨以及其領導的人民武裝力量不愧為華夏的脊樑、民族的中堅,在抗日戰爭中的卓越功績和偉大貢獻將永遠彪炳史冊。

閱讀全文

與中國特色的抗日戰爭軍事理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