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航天器的軍事應用主要有哪些方面
主要包括航天監視、航天支援、航天作戰以及航天勤務保障四個方面。
1、航天監視是指充分利用航天器監視范圍大、不受國界和地理條件限制、可定期重復監視某個地區、可以較快地獲得其他手段難以得到的情報等優勢,通過航天器上的各種偵察探測設備對目標進行監視,主要包括照相偵察、電子偵察、導彈預警、海洋監視和核爆炸探測等。
2、航天支援是指利用軍事航天技術,支援地面和空中軍事活動以增強軍事力量的效能,包括軍事通信、軍事氣象觀測、軍事導航和測地等。以上兩個方面均已得到廣泛應用,並且隨著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感測器技術等發展,其能力在不斷提高。
3、航天作戰是指利用航天器載激光、粒子束、微波束等定向能武器或動能武器,攻擊、摧毀對方的航天器及彈道導彈等目標,或者由載人航天器的機械臂、太空機器人或航天員,直接破壞或擒獲敵方的軍用航天器。這一方面的技術尚處於初期研究和試驗階段,已能做到利用截擊衛星接近對方衛星,採取自爆或撞擊方式達到攻擊、摧毀對方衛星的目的。
4、航天勤務保障是指在太空利用航天器實施檢測、維修,加註推進劑,更換儀器設備、備用件以及其他消耗器材,組裝、建造軍用航天器等的活動。這一方面的技術目前尚處於探索階段。
(1)什麼不是航天技術在軍事領域擴展閱讀
航天器作用:
航天器的出現使人類的活動范圍從地球大氣層擴大到廣闊無垠的宇宙空間,引起了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飛躍,對社會經濟和社會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
航天器在地球大氣層以外運行,擺脫了大氣層阻礙,可以接收到來自宇宙天體的全部電磁輻射信息,開辟了全波段天文觀測;航天器從近地空間飛行到行星際空間飛行,實現了對空間環境的直接探測以及對月球和太陽系大行星的逼近觀測和直接取樣觀測;
環繞地球運行的航天器從幾百千米到數萬千米的距離觀測地球,迅速而大量地收集有關地球大氣、海洋和陸地的各種各樣的電磁輻射信息,直接服務於氣象觀測、軍事偵察和資源考察等方面;
人造地球衛星作為空間無線電中繼站,實現了全球衛星通信和廣播,而作為空間基準點,可以進行全球衛星導航和大地測量;利用空間高真空、強輻射和失重等特殊環境,可以在航天器上進行各種重要的科學實驗研究。
2. 不屬於軍事高技術的領域是哪一個
D 軍事戰鬥技術
所謂軍事高技術,就是應用於軍事領域的現代高新科學技術。即已經應用或即將應用於軍事領域中,並對現代軍事和現代戰爭產生重大影響的高新科學技術群。按照科學分類方法,科學技術的體系結構通常劃分為基礎科學、技術科學和工程技術三個層次。
軍事高技術的體系結構是由科學體系中面向軍事應用的那部分技術科學和工程技術所組成的。它包括兩個層次,即軍事基礎高技術和軍事應用高技術 。
軍事高技術包括信息技術、航天技術、海洋開發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六大領域。
(2)什麼不是航天技術在軍事領域擴展閱讀
著眼未來戰爭特點加強作戰能力建設
謀求制勝未來戰場,必須充分認識和把握現代戰爭規律,遵循相應制勝方法原則,做到謀求優勢有依據,力量建設有根據,切實縮小現實發展與未來作戰需求間的差距。
把握信息力建設特點,提高信息作戰攻防一體能力。「欲制勝者,情報為先。」現代條件下作戰,信息力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指揮保障要素,而是維系己方作戰體系能力生成與集聚釋放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戰場上與機動力、突擊力、火力等同等重要的直接戰鬥力量,可直接作用於對方作戰體系。
在組織籌劃與指導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時,要充分利用戰場信息基礎網路的區域覆蓋功能,將各作戰力量單元、作戰要素及相應的信息化主戰武器和保障裝備系統,與指揮信息系統、數據鏈系統有機交鏈,架構好基於信息系統的作戰體系,確保戰場情報信息的實時共享與行動指令信息的暢通傳輸。
把奪取和保持戰場制信息權放在戰場綜合制權爭奪的首位,確保作戰體系能在有利的戰場電磁環境和網路環境下運行。通過軟硬結合的信息攻防力量,綜合運用多種打擊手段,破壞對手「觀察—判斷—決策—打擊」鏈,盡可能地封住對方的「眼睛」和「耳朵」,讓對方變成「瞎子」「聾子」,從而使對方決策失靈、協同失調、行動失序。
3. 軍事航天技術主要包括哪些技術
【簡單的大體的】軍事高技術是高技術在軍事上的應用,包括軍事信息技術、軍用內新材料技術、容軍用新能源技術、軍用生物技術、軍事航天技術、軍用海洋開發技術等。其中軍事信息技術主要指微電子、光電子、計算機、自動化、衛星通信和光纖通信技術;軍事航天技術主要指航天器技術、運載器技術、發射與測控技術等。
4. 世界航天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
火箭和導彈
航空雷達
超音速戰機
航空發動機
風洞試驗室
……
5. 軍事航天技術包括哪些系統
軍事航天技術是以軍事應用為目的、開發和利用太空的一門綜合性工程技術。迄今世界各國共發射了5000多個航天器,其中70%用於軍事目的。
1957年10月4日。這一天,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航天器、蘇聯的人造地球衛星上天了。從此,人類步入了航天時代。沉寂了數億年的宇宙太空再也無法寧靜。
最初人類製造的航天器都比較簡單,發射上天後一般無法回收,根本談不上軍事應用。直到1960年8月10日,美國照相偵察衛星「發現者13號」發射並回收成功,才拉開了軍事利用空間的序幕。
1962年,美國利用微波中繼通信技術成功地發射了「電星一號」能動型通信衛星,開始了衛星通信的歷史。1969年7月16日,美國阿波羅號飛船載人登月成功,標志著人類已完成初期的空間探索與應用試驗。進入70年代,各種軍用航天器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星羅棋布於蔚藍色星球的上空。進入80年代以來,各國航天技術的發展出現了新的特點和前景。第三、第四代高效、多功能的軍用航天器相繼問世。載人航天器的研製出現新飛躍,先後研製了永久性空間站和太空梭,實現了空間站與航天飛船的對接和歷史性的天上人間往返機動飛行,使航天器第一次有了天上回收、修理、加油的停泊站,同時也有了指揮、控制、作戰的活動基地,為人類更大規模的軍事開發利用外層空間創造了條件。1985年9月13日,一架美國F-15戰斗機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起飛,使用反衛星導彈成功地擊毀了1顆早已廢棄的舊衛星,標志著反衛星導彈進入實戰應用。外層空間的軍事競爭又翻開了嶄新的一頁。此後太空動能武器、定向能武器以及電磁炮等新概念太空武器研究也緊鑼密鼓地開展起來。
軍用航天器的發展,使軍事偵察、通信、測繪、導航、定位、預警、監視和氣象預報等能力空前提高。軍事航天技術的應用,主要包括航天監視、航天支援、航天作戰以及航天勤務保障四個方面。航天監視是指充分利用航天器監視范圍大、不受國界和地理條件限制、可定期重復監視某個地區、可以較快地獲得其他手段難以得到的情報等優勢,通過航天器上的各種偵察探測設備對目標進行監視,主要包括照相偵察、電子偵察、導彈預警、海洋監視和核爆炸探測等。航天支援是指利用軍事航天技術,支援地面和空中軍事活動以增強軍事力量的效能,包括軍事通信、軍事氣象觀測、軍事導航和測地等。以上兩個方面均已得到廣泛應用,並且隨著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感測器技術等發展,其能力在不斷提高。航天作戰是指利用航天器載激光、粒子束、微波束等定向能武器或動能武器,攻擊、摧毀對方的航天器及彈道導彈等目標,或者由載人航天器的機械臂、太空機器人或航天員,直接破壞或擒獲敵方的軍用航天器。這一方面的技術尚處於初期研究和試驗階段,已能做到利用截擊衛星接近對方衛星,採取自爆或撞擊方式達到攻擊、摧毀對方衛星的目的。航天勤務保障是指在太空利用航天器實施檢測、維修,加註推進劑,更換儀器設備、備用件以及其他消耗器材,組裝、建造軍用航天器等的活動。這一方面的技術目前尚處於探索階
6. 航天技術在軍事上的運用,主要體現在哪裡
航天技術可是有很多方面的
而且基本上都是最高端最前沿的技術
比如遙感技術在軍事上利用價值就很高
7. 哪個不是航天技術在軍事領域中的具體表現
最起碼得有個選項吧。而且,航天技術基本都可以應用在軍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