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越南戰爭美軍用的是什麼武器呢
開始的時候是M14後期換抄成了M16 輕重機槍分別是M60和M2
火箭筒是M72火箭筒 手雷是M26手雷 榴彈發射器是單獨的M79和槍掛的XM148
手槍是大家喜聞樂見的M1911 沖鋒槍的話是五花八門M3 M45 湯普森這些都用過
至於說撿起AK47來用只是美軍對於M16可靠性的調侃 事實上這種情況不多見 因為M16和AK47的子彈不通用 撿了槍也很難保證隨時都有子彈 撿起來隨手一用倒是有可能至於說長期裝備卻不太可能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2. 越戰美軍的裝備,誰知道
我也比較喜歡軍事~
我知道都告訴你~呵呵~希望能幫到你~
狗牌(我自己買過~呵呵~)
就是士兵的身份識別標志,其實是,屍體識別標志來的。每個士兵有兩個相同的,一般來說,士兵陣亡,無法把屍體運回國內,會把其中一片放在屍體的嘴巴里,另外一片就有長官帶會去,作為死亡證明。大家對《拯救大兵》電影里那幫Ranger在路邊數狗牌的鏡頭還記憶猶新嗎?
既然講開狗牌了,就不拘泥於越戰時期了,正好手頭有資料,把二戰以來的講講吧。美軍的狗牌從二戰後到越戰期間經歷了很多款式上的演變,在本文中,我只能告訴大家我自己所知道的最常見的幾種款式,口黑口黑,其實是能找到資料的幾種款式啦。
現役狗牌的款式最早是出現在1964年,二戰到64年之前的款式與目前款式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牌子的那個缺口上,64年之前的款式是有個缺口在牌子上的,而之後的就沒有了。至於,這個缺口有什麼具體的意義,我真的不知道了。
軍兵種胸條
越戰時期參戰美國陸軍採用的陸軍兵種胸條有兩種款式,一種是黑底黃字,一種綠底黑字,都是佩戴在BDU左邊口袋上沿。1966年之前的胸條是黑底黃字,此後的胸條都是用暗色的綠底黑字了。這種黑底黃字的胸條原品非常難得了,目前市面上大量都是仿製品,建議大家不要太過苛求,因為畢竟66年之前美軍參戰部隊不多,而且,的確也年代久遠了,布質的東西不是很耐用的。原品的胸條中的黃字好像不是綉上去的,好像是印上去的,要回去查一下了。
美國陸軍在越戰時期的叢林戰斗服經歷了數個演變階段,大家目前最常見的斜袋暗扣的是最後也是裝備數量最多的款式。說起這款叢林戰斗服的款式,是從二戰傘兵戰斗服演變過來的。在當時的工作/戰斗制服中,叢林戰斗服是把實用性、美觀性以及舒適性完美結合的典範。上衣和長褲的材質都是速乾的高密度機織棉布,防刮布料或者是斜紋棉布。
這套BDU為當時在叢林里的士兵抵擋熱帶惡毒的太陽暴曬,抵禦各種蛇蟲鼠蟻侵擾,寬松的上衣確保良好的散熱以及排汗性能。上衣是穿在長褲外頭(不是掖到褲頭里去的),而褲腳是塞到戰斗靴里去的。
它有以下特點
材質為棉布,很厚實,紋路很粗。
上衣只有兩個胸部口袋,與地面垂直的。
所有的鈕扣是外露的。
佩戴的徽章是彩色的,彩色部隊臂章,黑底彩色領章,白底黑字名條,黑底黃字軍種胸條,彩色技能章。
袖口沒有松緊扣,肩部沒有肩絆,腰部沒有松緊扣。
這種工作服是早期的裝備,一般常見於駐越軍事顧問,早期投入作戰的地面部隊也是配發這種制服,例如電影裡面的第一騎兵師。
這種衣服由於沒有下擺的口袋,所以穿著的時候一般都是掖到褲頭里頭去的,顯得人比較精神。
市面上目前這種衣服還有,但是都是舊的了,基本上很少復刻品出現,不象後期的熱帶戰斗服有那麼多復刻品。
OG-107的褲子現存的很少了,我找不到有關的資料,非常抱歉。
熱帶叢林戰斗服上衣(第一款)
隨著美軍在越戰戰爭的不斷的升級,當地的惡劣環境對戰斗服的要求顯得很迫切了,而前面提到得OG107明顯不符合實際需要了。於是,軍方開始悄悄裝備熱帶叢林戰斗服,最早期的這批我們稱為第一款。
第一款熱帶叢林戰斗服的設計原型的二戰美國傘兵的戰斗服。從結構上來講,它比OG107實用,而且穿著起來更舒服。它的材料是薄棉布,
早期皮靴
是標準的全皮戰斗靴,它當時是大量裝備美國陸軍部隊的,但是士兵們非常不喜歡它。首先全皮的材質通風不好,排水性能也不好,重量又重,穿著它在炎熱的叢林里作戰的確是一件很郁悶的事情。而且,大家看到了,它的鞋底是只作過簡單防滑處理的,很難滿足當時越南雨季時候濕滑泥濘的環境。
後來只有空軍和直升機飛行員願意穿這款鞋子,不是因為別的,是那些飛行員害怕在著火的情況下尼龍叢林靴會很快熔化而粘在腳上。
後期皮靴
最主要的改進就是鞋底的防滑設計,但是這個鞋底又有異於巴拿馬鞋底,具體裝備的年份我查不到。大家看到圖片中靴子幫沿上印有69年的字樣,應該是生產年份來的。
全皮的戰斗靴的確很少裝備地面戰斗部隊,大多是飛行員穿著。我曾經幫一位客戶找到一雙全新的這種靴子,那個客戶叫它做直升機飛行員靴。
這里的早期,指的是越南戰爭初期,當時美國還沒有正式大規模捲入越戰,只是向南越派出軍事顧問以及一些特種部隊。那時,這些美國軍人使用的還是二戰時候的東西。
M1936手槍腰帶
當時腰帶用的是M1936式的腰帶,圖片中大家看到的是年份為1944年出品的腰帶。M1936型S帶是美國陸軍M1912手槍腰帶(Pistol Belt)的改進型,其特徵是腰帶扣的扣環一段有一個按扣,這是母按扣,用途是掛接M1911手槍彈匣包的。穿著方式是那個按扣應該在你左邊,而腰帶插扣在右邊。
腰帶扣比較特別,穿著的時候要把腰帶扣中公的那個旋轉90度,插入母扣環里,然後擺正,就能扣得很結實了。腰帶扣的材質是銅,但是有一段時間為了節省銅這種戰略物質的使用,會用合金來製造這個扣子。
這款腰帶在二戰期間一直有生產,戰後也有零星製造,朝鮮戰爭爆發以後,它的生產量大大增加。哦,對了,44年以後生產的M1936型腰帶的顏色跟之前製造的會有區別,比以前的要綠一些,原因是跟隨當時軍裝的顏色從OD 3號轉為OD 7號。
在越戰早期,美軍配備給南越軍隊的裝備基本是二戰或韓戰的裝備,所以,為了更好獲得補給,當時駐越的軍事顧問以及特種部隊會使用跟南越軍隊同樣的裝備。
M1 .30彈匣包
We Were Soldiers 電影里,跟著美軍直升機出任務的一個南越的士兵用的就是M1卡賓。用這種武器,當然用相應的攜具了。
這兩種彈葯包可以攜帶M1步槍或卡賓槍的子彈或彈匣。
M1945式吊帶
M1942型急救包/指南針包
這個包的年份很怪,居然是64年的,沒弄明白,64年還生產這個?專門供南越軍隊使用?美國如此大方?
M1937 Bar彈葯包
Bar知道吧?呵呵~像叫勃朗寧全自動步槍吧?嘿嘿,不是很熟,不好意思。
M1956型單兵攜具顧名思義是56年定型的啦,其實在實際的裝備過程中,M1956型裝具也經歷過不少的變化
手槍腰帶,又名S帶,其作用是給用來掛東西的,是整套攜具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它,很難掛東西哦。
M1956裝具中的S帶總共有三種款式的,見右圖,從上至下,分別是:Davis扣腰帶,主要是扣子比較少見,這款腰帶我個人沒有見過實物;縱紋的帆布插扣腰帶;橫紋的帆布插扣腰帶。
後面兩款的插扣是一樣的,一公一母,用法非常簡單,不用多說了,插入即可。
M1956型彈葯包是用來裝M16彈匣的,彈匣包兩邊各有一個可以攜帶手雷的地方。頂部那根吊帶是用來扣在H帶上借力的,而背後利用兩個ALICE扣來固定在S帶上。
M1956 彈匣包在1957年投入使用的,很多時候被誤認為是M14的彈匣包,人們以為它最初設計的出發點是裝M14彈匣的。但是又有資料證明它就是設計用來裝M16彈匣的,我們就不管孰是孰非了,畢竟它既能裝M14的彈匣,也可以裝M16的彈匣。
M1956型彈匣包有很多個改型,上圖大家可以看到,從左到右,分別是早期型號(POUCH, SMALL ARMS, AMMUNITION, UNIVERSAL DA-36-243-QM(CTM)-4726-E-80 SEPT 1959),後期型號(CASE,SMALL ARMS, AMMUNITION DSA 100-69-C-0687),以及專為M16的20發短彈匣設計的型號(CASE,SMALL ARMS,AMMUNITION M16A1 RIFLE DSA 100-68-C-1294)。
早期型號與後期型號彈匣包的區別在於,早期型號彈匣包正面內部有一塊金屬片,保護彈匣免受破片擊中後引起意外,而後期型號彈匣包就沒有。另外一個區別在於,早期型號前面的固定帶末端有個金屬加固的孔,而後期的就沒有了。短彈匣包大致在67年底到68年初左右問世,圖片中能很明顯看出來,對於短彈匣包來說,取放彈匣更加容易了。
腰包
改進型,主要是尺寸稍微加大了一點,而且內部多了一個塑料襯里。其他的特點跟第一段一樣。
H帶
H帶是搭在士兵肩膀上,用來幫助分擔腰帶負重的背帶來的。同樣有兩個型號,左側是後期61款的M56吊帶(SUSPENDERS,FIELD PACK,COMBAT,M-1956 DSA 100-1315 ),而右邊就是早期的M56吊帶(SUSPENDERS,FIELD PACK,COMBAT,M1956 DA-36-243 QM(CTM)4747-E-60 9/18/59 )。兩個型號的區別在於背面用來掛扣腰包的安哥扣子有區別
指南針包
這個小包通常用來裝指南針或者是綳帶,好像當年用來裝綳帶的士兵比較多哦,呵呵。同樣有早期和後期兩種型號區別的,上圖左側和中間兩個是後期的型號(Case Field Aid Dressing Unmounted Magnetic Compass M1956 DSA 100-67-C-****),右側是早期型號(CASE,FIRST AID PACKET,OR LENSATIC COMPASS,M1956 QM (CTM) 8566-E-61 AUG 1960),區別在後期的邊緣相對更寬一點。這個指南針包可以擺放的位置很自由,一般是掛載H吊帶靠近胸部的位置。它是按扣式開關,背後有一個ALICE扣。
一誇特水壺
制式的1誇特容量的水壺,用綠色高分子材料製造,用來取代M1910鋁質或不銹鋼水壺。生產年份在水壺底部。大家可以買來收藏,但是最好不要真的喝里頭的水了,放了40年,包不準有什麼越南怪異病的。
哈哈哈~~
水壺套
這種型號的水壺套裡面有些毛茸茸的東西用來保暖,大家留意,它是沒有裝凈水劑的那個小包的。M1967的水壺套才有。它同樣有兩款,上圖左邊那款是61款(COVER,WATER, CANTEEN, M-1956 DSA-100-69-C-2050 LAKE STATE MFG.CORP. ),右邊的是最早的M56水壺套(COVER, WATER, CANTEEN, M-1956 QM(CTM)4781-E-60 SEPT. 1959 )。
鏟包
這個鏟子套通過背後的兩個ALICE扣固定在S帶上。大家看到正面那個橙色的東西了嗎?那是用來固定M8A1刺刀鞘的。CARRIER INTRENCHING TOOL,M1956 DSA-100-1607
哎~~~~~好累啊~~~~還有~我喝口水來補充~哈哈哈~
=========================================================================================
我回來了~~~
繼續~
睡袋縛帶
這是一套非常復雜的帶子,用來把睡袋,雨衣什麼的綁好掛在整套裝具上的。
M1967型輕量單兵攜具是M1956/61式攜具的改進版本,最大的區別就是改進了材料,用尼龍來代替了原來的帆布,原因很簡單,大家都可以想得到的。大家肯定猜是為了降低重量,其實也對,但是主要的目的是防霉,在越南那個熱帶雨林氣候,濕度大,帆布製品太容易發霉了。(呃,挖!小鄺,趕緊把我那套M1956弄出去曬一下!!!!!!!!!!!!)。
說起來,M1967型攜具開創了美軍單兵裝備的一個新紀元--完全用尼龍做材料。布質的材料一旦弄濕了會很難干,這種感覺讓在越南那個鬼地方的美國大兵很不爽。尼龍就不一樣了,它不吸水,快乾,就算弄濕了也不重。
當時M1967攜具是專門為越戰設計的,但是它的目的只是補充M1956系統的不足,而不是用來全面取代後者,通常情況下,兩者是混合在一起使用的,因為它們兩者的式樣,尺寸都是一樣的。
之所以不用M1967完全取代M1956,原因很好笑,當時尼龍是一種「高檔」的材料,粉貴的說。因此,M1967的製造成本比M1956要貴很多,所以無法大量裝備。況且,由於當時材料難得,很少有整套攜具系統交貨,所以,都是跟M1956式混合在一塊用。大家見到有人混合用可千萬不要笑話人家搭配錯了,只有比較牛逼的部隊才率先裝備這套M1956攜具組件的,例如特種部隊。
除了用尼龍代替帆布以外,M1956的另外一個改進就是用塑料件取代了部分金屬件,當然也是為了在潮濕的環境中避免金屬零件生銹的原因啦,重量也相對降低了一點點。
雜物包
這個掛在屁股上的雜物包很怪,應該是M1961式的,有M1967的尼龍雜物包,但是它既沒有防水功能,也不夠M1961式雜物包結實,很少士兵願意用它。
指南針袋
款式跟M1956的指南針包一樣,不過是材料換成尼龍而已。不是每個士兵都裝備指南針的吧?不少人用裝三角救傷巾。
水壺袋
同樣的,這個水壺袋是用尼龍做的,跟M1956式水壺袋的區別在於它的左側多了一個小的附屬袋子,用來裝凈水劑的。大家看到了,它的按扣是尼龍的哦。而且,袋子裡面有些尼龍絮,保溫用的。
M17A1防毒面具
M17A1針對M17的改進就是增加了飲水管,估計是有不少美國大兵口渴難耐,在戰場上脫下面具(M17)喝水,結果,毒死了,因此,要改進。對了,不是簡單開個窟窿讓士兵能咬到吸管哦,而是正式推出了M1飲管系統,可以接到標准1誇特水壺的新款蓋子上的。
這個面具不便宜,全新的產品在美國賣到260米金左右,合2200了
M17防毒面具濾罐
這個濾罐對於我們普通收藏者來說,用處真的不大,難道放在家裡等火災?估計不熏死也燒死了。對於M17來說,它有三個位置可以擰濾罐上去的,所以一般士兵都會帶多一個備用,主要是用在處理越共的地老鼠(就是躲在坑道里),因為不知道要弄多久,而且,越南潮濕的氣候很容易讓活性炭濾罐失效的。哦,再羅嗦一句,濾罐平時是密封。
XM28防暴面具
這個是一個簡化版本的防暴用途面具,使用硬化的硅膠製造,鏡片是塑料的,重量只有13盎司。估計是無法抵擋化學武器的攻擊,擋個CS催淚瓦斯應該沒有問題。
風鏡
美軍歷史悠久的風鏡,貼面,主要用途是用來擋風沙(越南有沙塵暴?)這里講它的原因就是要說越戰時期的風鏡與現役的區別。大家看看下面的圖片,越戰時期的風鏡的系帶是穿過鏡片的,看到了嗎?而上面兩張圖片的風鏡是1974年後的產品,系帶是系在鏡框上的。
寫完了~~這是我知道的所有了~~呵呵~~有興趣的話以後一起探討一下~~~
希望能追加一點分數~~呵呵~~知識有限~慚愧,希望能夠幫到你~~
3. 越戰時美國陸軍用的是什麼輕武器〔包括火箭筒〕
開始的時候是M14後期換成了M16 輕重機槍分別是M60和M2
火箭筒是M72火箭筒 手雷是M26手雷 榴彈回發射器是單獨的M79和槍答掛的XM148
手槍是大家喜聞樂見的M1911 沖鋒槍的話是五花八門M3 M45 湯普森這些都用過
至於說撿起AK47來用只是美軍對於M16可靠性的調侃 事實上這種情況不多見 因為M16和AK47的子彈不通用 撿了槍也很難保證隨時都有子彈 撿起來隨手一用倒是有可能至於說長期裝備卻不太可能
4. 越戰中越軍用的什麼武器 美軍是啥
北越步兵武器主要有:AK-47自動步槍,RPG-7火箭筒,M-79榴彈發射器,中國產56沖鋒槍,62火箭筒。美軍飛機有:F-4鬼怪,F-105雷公,FB-111戰斗轟炸機,B-52戰略轟炸機。
5. 越南戰爭之時,美軍的標准裝備是什麼
陸軍用M69防破片背心,M69是朝鮮戰爭時期開發的M52的改進版,前後夾層里各有12層防彈尼龍,在腰部等重要位置則多加2層,領子內也有6層,具有對頸部的保護能力。
6. 美軍為了取勝在越南戰爭用了哪些生化武器
越南戰爭時,美軍為了取勝,竟然用了空孕催乳劑、橙劑等生化武器,這些生物武器喪心病狂,充分地暴露了其丑惡的嘴臉。
據當地的統計,越南3000多個村落受其危害,至今少有500萬人深受其害。除了越南當地人受到這種“橙劑”的危害,參與的美軍也自食惡果,很多人因此患上了癌症。
越南戰爭時,美軍不顧國際法,竟然喪心病狂地使用空孕催乳劑、橙劑等生化武器,真是令人不齒。戰後,美國極力地掩蓋自己的罪行,面對控訴,矢口否認,死不認罪,更別說對當地深受其害的民眾進行賠償了。美軍在越戰犯下的罪行太多了,這只是冰山一角吧,這場戰爭充分地暴露了美軍的丑惡嘴臉,什麼民主、人權都是狗屁。美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勿忘歷史,時刻警惕!
7. 越戰期間越軍用什麼武器打下美帝1000多架飛機
戰斗機、各種來高射炮、防空導彈源、機槍、火箭彈、以及地面設置的炸彈,越戰期間美軍大量使用機降,越南叢林密布導致機降可選擇的著陸點相對固定,周邊又便於隱藏,所以地面炸彈和步兵輕武器有收獲不少戰果;另外北越軍隊裝備的蘇式戰機對美軍戰機也造成了不小損失,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美軍所用的F4鬼怪式戰機設計理念上的問題導致,導致其成為美軍在越戰中損失數量最多的一型固定翼飛機。
8. 越南戰爭時期,美軍使用的單兵裝備有哪些
最初的M16由於缺乏維護工具和必要的訓練,保養狀態不佳,這才有了M16的惡名。後來的M16A1,彌補了這些版缺陷,同時也換權用了更加合適的子彈,然後性能變得可靠,成了美軍士兵的可靠戰友。同時,美軍也少量使用過M16的機槍型,作為班用輕機槍,不過效果一般。
9. 在越南戰爭期間,美國首次使用了精確化軍事武器
美軍精確制導武器的首次使用是在20世紀70年代初的越南戰爭中,使用的是激光制導炸彈版,也被當時的人們權稱為「靈巧炸彈」。
清化橋,是越南北方通往南方的必經要道。它由中國援建,十分堅固。美軍一直企圖炸毀清化橋。
從1965年至1972年初的7年中。美軍對清化橋突擊了數十次,投下了成千上萬噸炸彈,損失了幾十架飛機和十多名飛行員,耗資10億美元以上,但始終未能將其炸毀。美國太平洋空軍把這座「永遠炸不倒的橋」稱為「使我們聲名狼藉的目標」。
1972年5月13日,美軍一架F-104戰斗機利用機載低功率激光發射器先瞄準大橋,然後,8架攻擊機先後向清化鐵路橋投下了激光制導炸彈,當最後一架飛機離開目標時,清化橋的西半部橋身已經從12米高的水泥橋墩上掉了下去。從此以後,美軍在越戰中平均使用14顆精確制導炸彈就可摧毀一個固定目標。
但是,越戰中精確制導武器的使用率很低,僅占總投彈數的0.2%。真正第一次大規模使用是在海灣戰爭中,使用率為8%;其後的科索沃戰爭為35%,阿富汗戰爭為60%,伊拉克戰爭更是達到90%以上。
10. 越南戰爭美國人給越南人留下什麼輕武器
美國撤離的時候,留下了大量的武器,步槍,機槍,輕型火炮……所以越南當時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